執行力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是這樣的,對於比較著急的、眼前的事執行力還比較高,比如明天要交季度總結了,今天就能高效高質完成;下午三點要趕火車了,我可能上午10電就把行李現準備好。 但是,對於長期需要有規劃的事自律性和執行力就很差。如我現在只熟悉一種軟體開發模式,我應該在學一種(如安卓開發、網站開發),對我工作肯定是有好處的。可是平時想主動看看書或者動手操作的時候就被懶惰擊敗了;借了或買了好久的閱讀書籍,回家後就抱起lpad看起電影或娛樂起來了,導致一本書好久都沒有看完! 這種問題到底是惰性還是自律性,應該從哪方面入手積極改正,有時候也有深深的自責感!

二次說明:很多大神把注意力放在想到但是沒做到,我的確是這樣。但是如果能看到眼前利益的執行力自認為還是比較高的~~可是(多少人折在這個可是後了),一旦利益比較渺茫,收效不明顯的事積極性立馬就降低了。比如,今天想系統看書自我「升華」的,有人喊出去喝酒(打牌、打球),欣然答應。心裡畫外音就是:MD,以後再說唄,時間多的是。慢慢的就是一年下來時間全荒廢了!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夜裡尋思千條路,白天起來賣豆腐。」說得就是執行力差這一常見事實。

點子,人人都會有,有的人還總會有不少非常好的點子,但是有點子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呀,有些沒什麼好點子的人卻混得風生水起,為什麼呢?這裡面的唯一差距就是執行力。所以甭管你有千條路萬條路的好點子,無法去實現、或無力去實現、或無膽去實現的結果就是早上起來依舊賣你的豆腐,該幹嘛還幹嘛吧。

@於宏波說得很精準,原因有二:一是害怕失敗,二是追求完美。在我公司的實際運轉看來,因為有我頂在前面,所以大部分人執行力低下的原因還不是害怕失敗(因為失敗的後果由我承擔),而往往是過於追求完美,什麼事都想做到最好,都想等到能夠做到最好時再去做,萬事俱備連東風都不欠時再出手,導致執行力低下,很多好的企劃遲遲不能實施。

我喜歡舉這樣一個例子來開導大家:假如今晚有一場球賽,我想到了在球場邊上賣煎餅給看球的球迷吃是一樁好買賣,但是我立志要做出最美味可口的煎餅,麵粉雞蛋和醬料的配比非常重要,不測試成功絕不出攤。結果我到球賽快結束才研製成功,推著煎餅攤到球場;而另一個競爭對手早在下午四點就已經在場外擺攤了。。。他的煎餅味道平庸至極。。。求我和他誰掙到的錢多。。。

如何解決?現在我們公司的座右銘就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簡單粗暴,不拘小節。」我天天用這句話激勵下面的兄弟姐妹們,親測效果很好。

—————————————————

補充一些吧:

有朋友回復提出如果做出錯誤的決策,是會有不小的成本的,這說的是事實,也恰恰對應了執行力不強的第一個原因「害怕失敗」。其實,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要有付出失敗成本的心理準備。決策是否正確,只有做了才知道,錯誤的決策在發現後還有修正的可能,它至少還是在行駛,並且有大於百分之五十的機會駛向正確的方向,是比因為害怕失敗而按兵不動要好的。所以克服恐懼是先決條件,就像學游泳,眼一閉心一橫跳下去才容易學會,在岸上觀望猶豫是永遠學不會的,而且不幸淹死是小概率事件,怕什麼呢?

懶,無疑也是執行力的大敵。可是這個。。。讓我怎麼說呢?我只知道,在我們的精英團隊裡面,可以有專業能力不夠強的,可以有執行力不夠強的,唯獨沒有懶的。。。


害怕失敗;
追求完美。


未有邀請,斗膽前來一答。

先來說說我的理解,執行力就是「將願景落實到細節的能力」(周源),而執行力差也就是這中間的落實過程差,按照題主的描述,也就是自制力差。

其實題主這種情況我之前也遇到過,一到考試周效率就特高,恨不得一分鐘掰成兩分鐘使用,每次期末就尋思著「下學期好好做人」,然而到了下學期卻又是外甥打燈籠——照舊。

我不是不知道將時間投資在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上對我有好處,但是我就是沒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回去後不是坐在電腦前就是躺在床上,消耗著我寶貴的青春。

直到後面看了一些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特別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後我才發現我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那就是沒有將遠期目標細化可視化。細化了才直到如何下手去解決它;可視化了才能有實時的反饋,讓自己進一步去實施計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下面是具體回答:

1、為什麼會這樣
人都是有惰性的,正如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所言,「在情感與理性的鬥爭中,失敗的從來就不是情感」。雖然這裡說的是群體情感,但放到個人上一樣適用。

人總是喜歡自己說服自己,比如說一個人正在在健身,需要控制飲食,然而看到好吃的東西時卻又忍不住地想吃(特別是在控制飲食前期和後期),理性的剋制與感性的衝動在大腦中呼來嘯去,讓人掙扎其間。然而吃東西是立馬能滿足的,而控制飲食塑造身材確是需要長期下來才能看得見效果。大腦為了立刻就獲得快感(因為分泌的大量多巴胺讓人焦躁,具體感覺可以回想自己找片卻一直找不到時的感覺。。)就會不停的誘惑自己說:「吃一點吧,沒關係的,我就吃一點點,一點點就好了……」而一旦吃了一點,在吃撐前這就成了一個正反饋,你就會一邊吃一邊更想吃從而吃的比你不控制時還要多。

簡單來講,就是古人說的「防微杜漸」。上面的吃也可以換成玩手機、iPad等。

2、怎麼辦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面描述了一種時間管理方法,可以很好的將目標細化和可視化。那就是將自己在一周內需要「扮演」的角色分好類,然後依次為他們填上需要完成的任務。
下面是原文中的描述:

有效的個人管理可分為四個步驟:
一、確定角色——首先,寫下個人認為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就把這時閃過腦際的角色逐一寫下。除了「個人」以外,父母、兒女、職員、老師……凡是你願意定期投入時間精力的,都可以納入其中。
不必想得太嚴肅,彷彿立下終身職志,只須考慮未來一周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即可。
  請看以下兩例,是一般人如何看待他們所扮演的各種角色:
  一、個人
  二、丈夫/父親
  三、新產品經理
  四、研究經理
  五、人事經理
  六、行政經理
  七、公司董事長

  一、個人發展
  二、妻子
  三、母親
  四、房地產推銷員
  五、主日學老師
  六、交響樂團董事

  二、選擇目標——其次,為每個角色訂定未來1周欲達成的2至3個重要成果,列入目標欄中(請看錶5 -2)。

  這些短期目標應與使命宣言中的終極目標有所關聯,至少有一部分如此。即使不曾寫過使命宣言,也可以自己設想每一角色及重要目標。在未來1周的目標中,務必有一些真正重要但不急迫之事。

  三、安排進度——現在,根據上面所列目標,安排未來7天的行程。比方說,目標之一是完成個人使命宣言初稿,那麼不妨在周日抽出連續2個小時完成此事。通常星期日(或一周中對你最有意義或最特殊的一天),正是思考如何提升自我及規劃一周行事的最佳時刻。
  再比方,鍛煉身體是你的目標,那麼不妨安排3至4天,每天運動1小時。
  有些目標可能必須在辦公時間完成,有些得在全家共聚一堂時實現。
  每個目標都可當做某一天的第一要務,更理想的是當做特殊的約會,全力以赴。對本年度或1個月內已定的約會則一一檢討,凡是符合個人目標的加以保留,否則便取消或更改時間。
  在表五-2中,一共有19個目標,大致都很重要,分別安排在7天內。左下角的方格是「精益求精」欄,提醒你定期就身體、心智、精神、社會情感四個層面,來檢討追求人生目標後的情況。詳情請參閱第十章。
  經過一番規劃,這張「一周行事曆」中,居然還留有不少空白。足以應付突發事件,調整工作日程,建立人際關係,或偷得浮生半日閑。由於一切都在個人掌握之中,便無須瞻前顧後。

  四、逐日調整——每天早晨依據行事曆,安排一天的大小事務。第三代理論強調的逐日計划行事,在此可以派上用場,使事情井然有序,不致因小失大。
  從以上的實例,你是否已心領神會這種做法的可貴之處?依據我個人的心得,以及許多人受益的情形,我深信這種做法確實不同凡響。

具體時間管理不多說,題主應該能做到。

三、注意事項。
在執行上述任務和目標時常常也會出現許多意外情況,有的無法避免,這是系統誤差。但是更多的則是由於個人的原因。就像題主自己描述的:

如我現在只熟悉一種軟體開發模式,我應該在學一種,對我工作肯定是有好處的。可是平時想主動看看書或者動手操作的時候就被懶惰擊敗了;借了或買了好久的閱讀書籍,回家後就抱起lpad看起電影或娛樂起來了,導致一本書好久都沒有看完!

這就是典型的「自己說服自己」,相信題主在看電影和看書前應該有這樣的一個心理過程:「現在先看看電影,書以後有時間再看」。這就是十分不可取的「拖延症」:只希望滿足眼前的渴望,而忽略了長遠的目標。

下面就我的經驗給幾點淺見:
1、看到了上面的建議後如果決定實施那就馬上開始。不是明天,不是後天,也不是今後三十年。

2、多鍛煉、冥想能增強自制力。

3、閱讀和思考的時候保證視線內沒有干擾你的物事,包括iPad,電腦,手機等等。

4、如果很難開始就先設定一小段時間,完成後就給自己一些獎賞。這項獎勵最好也是對自己的發展有幫助的。比如我當時的獎勵就是持續看書一小時就獎勵一章金庸。然後就這樣看完了金庸全集。

5、最後找幾個同齡的,但是努力程度超過你很多以至於現在成就也高出你很多的人。有個目標追趕就會避免陷入盲目自大的誤區中。

四、推薦閱讀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網路上上只有觀點信息,沒有知識」。我上面所說也是極淺,題主最好還是先看幾本相關書籍,畢竟「磨刀不誤砍柴功」嘛~

《自控力》,這本書主要是解決許多的自控力問題,裡面都有相應的解釋和應對方法,以及許多可以提升自控力的小竅門,如我上面提到的鍛煉、冥想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的系統性較上一本強一些,易於歸納,可讀性也很強。

《暗時間》 主要是前面的部分,作者劉未鵬的經歷很有啟發性。

五、最後說兩句
事物的發展都是曲折的,螺旋向上的。題主如果開始的一兩個星期沒有大的進展也是在可承受範圍之內的,但是最不可取的就是一時間沒有看見效果就放棄,然後又回到了原來生活方式中。開始時有個坎,後面也有很多坎,雖然過了一個坎還有更多的坎,但是念念不忘,必能過坎。

以上。


我個人因為這個問題想了好久。簡單地說,不就是拖延症問題嗎~
有人總結說,注重完美,害怕失敗啥的。我是研究心理的。平日蠻注重「內省」「冥想」之類的。注重完美,害怕失敗,至少在我身上,是沒有這層因素的。所以,我覺得,構成拖延症的原因,應該是因人而異。
我個人的理解是,比較直接,就是你做的,是你骨子裡不想做的事兒,所以就自己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拖延。
比如說,某高中生,明知道自己這個時間點不應該玩耍,應該好好刷題,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任務是上個好大學,但是,他「明知」而做不到,依舊浪費時間在玩耍上了。
這是因為,他的「理想」,不是他真正的理想。他的「理想」只是外部世界施加給他的任務而已。他真真正正的理想,或者說是願望,很可能跟「考大學」這個,風馬牛不相及,只不過,他本人都不知道而已。所以,在嘗到拖延症的惡果之後,他會自責「嗨,為什麼我當時明知道不應該玩,應該看書,而沒做到呢?我是不是有拖延症呢?」
對於驗證自己是不是屬於這種現象,我個人有個小觀點。我們很多人,有的時候都會想得到後悔葯這個東西。又或者,期望時間可以倒流,然後再來一次,改變過去。
那麼,為了檢驗自己,是不是拖延症,以及為什麼拖延。應該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靜思一下,如果自己真的能回到當初的某個時間點,一步一步的,再從頭來過的話,事情真的會完全不一樣了嗎?
如果,能改變,比如說,我當初不該走這條路,因為它耽誤了我時間,從而影響了結果。這就說明,不是拖延症發作,只是客觀因素決定而已。
如果,不能改變。比如,我即使當初不玩電腦,很可能還會想看電視,總之是不想看書。這就說明,其實,學習並不是你想做的,而是你排斥的。自己學的這個東西,其實「真實的你」根本不喜歡,投入不進去。
中國的社會引導,教育制度,讓很多青少年,或者成年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幹啥。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是有自己願意投入進入,鑽進去的那個東西存在的,沒有天生的拖延症。
真正的理想,不分貴賤,搞體育,做買賣賺錢,甚至是打架(搏擊)跟考清華北大都是平等的。只不過,很多很多人,沒有真正的體會到真一點。別人讀書,自己也跟著讀書。學的不好,就怪自己執行力不夠,自己智商不夠,然後就事倍功半一輩子。


給你看看西點軍校的紀律,或許有幫助。

一、無條件服從。

軍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學會服從。

1、將服從訓練成習慣:西點軍校採用「斯巴達式」的各種訓練,使學員身體疲憊不堪,沒有提出反抗的餘力。

2、一切從零開始:不管新學員的社會經歷,新學員都將被視為如同白紙一樣的嬰兒,新學員受訓剛開始是沒有名字,沒有一切個人的特殊物品(包括最基本的財物),日程安排的滿滿的,讓學員只有時間去執行命令而沒時間去思考。

二、工作無借口。

1、絕對的制度,紀律就是紀律:西點紀律的嚴厲是出名的,開始大家可能只是為了形式,時間一長習慣成自然,學員逐漸地把軍校的目標變成了個人目標,變成了自覺的紀律。

2、西點的「四個標準答案」:只能為「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報告長官,我不知道」,學員不能多說一個字,長官只要結果,而不是要為什麼沒有完成任務的解釋。
三、細節決定成敗。

1、從小事做起:西點很重視對新學員的細節訓練,要求新學員背誦新學員知識,除了記住會議廳有多少盞燈,蓄水庫有多大蓄水量外,還包括大聲當眾背誦日行事曆(今天幾點將做什麼事),學校很注重服裝儀容的細節。

2、「給我任何一個人,只要不是精神病人,我都能把他訓練成一個優秀的人才。」這是西點軍校校長的名言。

四、以上司為榜樣。

1.西點新學員對上司怎麼評價自己,絕對不會太在意,他們會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且對上司充滿感激。

五、榮譽原則。

1、西點的校訓為:「職責、榮譽、國家」

2、榮譽原則:「學員不得撒謊、欺騙和行竊,也不能容忍他人有上述行為。」西點培養的不僅是一名軍人,還是社會的精英,在西點說謊是最大的罪惡。

六、受人歡迎。

1、西點軍校認為軍人不是一個讓人敬而遠之的角色,相反是在需要時,能為大家提供幫助的人;西點軍人應該是正直、熱情、謙虛、有禮貌的人。

2、新學員要對包括學長在內的人敬禮,稱呼「長官」、「您」,這在社會是被視為軟弱的行為,但在軍隊新學員必須學會尊重、謙虛。

3、要求新學員記住1400名新學員的名字,實際上一年後,新學員一般都能記住4000名學員的名字和基本情況,記住對方的名字是有禮貌的表現。

4、決不遲到一分鐘,在任何時候遲到都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西點的慣例是,當有人遲到,會主動背誦當年拿破崙因遲到一分鐘而兵敗滑鐵盧的故事。
1
七、善於合作。

1、學會合作以畢業:有什麼事大家要通風報信;訓練中有必須一組人才能完成的任務;在訓練中還會出現因你的同伴「死亡」,你將不得不一個人面對幾個敵人的情況。

2、創造一個「共同」的敵人,教官有意識的與學員處於「敵對」狀態,增加軍校的緊張,令學員更加團結。

3、一個犯錯眾人擔:軍隊是一個整體,一個人犯錯,也會導致整個軍事行動失敗,所以經常是一個人犯錯,全小隊一起受罰。

4、軍官不能在士兵中有自己偏愛的朋友、哥們。

八、團隊精神;
九、只有第一,沒有最好。即使你是第一也可以做得更好。

十、敢於冒險。

1、勇敢的面對危險,風險越高,人的情緒越接近恐慌,要訓練自己在重大關頭能處理恐慌,最好在控制的情況下,練習克服恐慌。

2、總在最前面:西點學員必須明白只有勇敢精神讓平凡的自己作出驚人的事業,西點軍人必須在最前面。

十一、火一般的精神

1、失去了熱情,就等於失去了作戰的勇氣。

2、對軍人職業的熱愛,是學習、訓練不斷前進的動力。
十三、勇敢者的遊戲。

理性的勇敢:教官故意加重學員的焦慮,教官知道學員有一種理性的迴避恐懼的方法,沒有恐懼,勇氣是培養不出來的,西點是拒絕逃兵的。

十四、決不推卸責任。

十五、責任感。

學員不論在什麼時候,無論穿軍服與否;在西點內還是外,不論是擔任值勤或宿舍值班員,都有義務、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而這出發點不是為了獲得獎賞或逃避懲罰,是出自內在的責任感。

十六、沒有不可能。

1、永遠都不認輸:西點學員只有50%―70%能最後能畢業,學員執行任務只能回答「我一定做到」、「我能行」,最差也是「我執行」、「是」。

2、決不懼怕失敗:驚慌失措只能亂中添亂,只能走向更大的失敗。

3、我們不許失敗。

十八、敬業為魂。

1、西點學員必須建立使命感,西點學員的品德,這是一種高於社會的道德品德。

2、一個西點的軍人是掙的薪水哪怕是最低收入,但他們覺得自己是這一偉大事業中很重要的一份子,視軍人為最大榮譽,把自己的一生與西點軍人緊緊聯繫在一起。
1
十九、決不為薪酬工作。

1、需要的是一種犧牲精神,不能過多的考慮個人利益,只要明白自己努力進步,晉陞就是必然的。

2、「不要問國家給了你什麼,問問你自己,你給了國家什麼。」

二十、理念至上;

二十一、自動自發;

二十二、立即行動。


記得看過 一個雞湯裡面這麼說的:
哪三種人不適合做執行?
小聰明的人,追求完美的人,思考過度的人。
1、小聰明的人永遠找捷徑,不認真執行。
2、追求完美的人把事越做越複雜,結果往往是放棄。
3、思考過度的人不善行動,一生都在思考如何爬山,卻從不爬山。
反之可以推測執行力為何差~


要麼太懶,要麼太笨。


為什麼我們總是做不到我們知道應該去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閱讀了大量的書,看似學習了很多知識卻不能學以致用,只是讓大腦變成了知識的垃圾桶?為什麼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人生?

理由很簡單:認知上去了,執行卻沒跟上。認知與行動的落實就造成了痛苦的根源。造成認知與行動的落差越來越大的原因有:

一、信息超載

"到處都是水,卻沒有一滴可喝"!筆者小時候手上捧著一本七龍珠的漫畫,就可以一天廢寢忘食地將其看三五遍,幾乎將裡面的台詞都背了下來,接下來的一周幾
乎大腦中都在放映著漫畫的內容。時隔十幾年,現在還能記得不少漫畫中的內容。而今,擁有智能手機、kindle、ipad、筆記本電腦、實體書等資源的
我,卻突然感到無所適從。找不回以前捧著一本漫畫,內心無比幸福滿足的感覺。好像沒什麼書籍能夠讓我靜心專註地學習半小時以上。基本都是匆匆一掃而過,上
午剛看過,晚上就很難回憶起裡面的具體內容,不出三天,就只記得大概的內容框架而已。


似擁有很多資源,其實得到的卻更少了。信息超載的時代,珍貴的不是知識,而是專註力。專註地閱讀、回顧、思考、總結、付諸於實踐,這樣才有所得。我有一個
朋友,他看了很多關於時間管理、心智成熟之類的書籍,他很贊同書中的觀點,談起來也是頭頭是道。乍一聽,真以為他能做到如自己所說的那樣。但結果是:他依
然延續著自己的拖延,依然猶豫不決。以致於我覺得他享受的是閱讀書籍帶來的快感,讓自己產生一種醍醐灌頂、腦洞大開的假想。獲取知識的成本是極低的,但任何不以改善自己為目的的學習都是耍流氓,充其量只是多些談資罷了!


決:應該少而精,而不是多而泛地閱讀。每閱讀一本書,必須做筆記,在24小時內重溫這些筆記,並且最好在三天內將自己學到的讓你感覺腦洞大開的知識分享給
他人,在講述的同時也是你思維再次提煉的過程,如果你不能用語言將你所理解的東西講明白,那就說明你還沒有真正地理解透。最後,將所學的新知識應用於生活
中,並制定相應的計劃推進自己去改變。比如:閱讀了《晨間日記的奇蹟》,你認可作者的觀點,但你做不到凌晨4點起床,你可以清晨6點或其他時間起床,然後
寫晨間日記。最好用打卡式的日記模板來登記,這樣能更好的促使自己。一個新習慣的養成是很困難的,因此必須給自己適當的鼓勵,比如連續7天寫日記就獎勵自
己吃頓大餐,但如果有1天中斷就罰做五十個俯卧撐。當然,最好有人對你進行跟進監督。

二、大腦的消極過濾


們的惰性與守舊性的程度遠遠大於我們所想的。對於任何新的知識,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一種抗拒的態度,哪怕這些東西對自己是有利的。即使是當時接受了這些新理
念並為之感到振奮,但往往在遇到一點點挫折後就止步不前了,心裡就開始嘀咕:「我不是做這行的料」,「現在也挺好的,沒必要去仿效他人」···

解決:問下自己以後想成為怎樣的人,想過上怎樣的生活。只有激發自己對理想生活的極度渴望,才能擺脫大腦的消極情緒。我們首先必須要確定想要什麼,然後內心才會有強大的原動力支撐自己去行動。真正激發自己努力的因素不是那些外在的打雞血式的理念灌輸,而是那個未來的更好的自己在向你招手。

原文:知且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你的問題不是執行力差,是對工作的價值感認同不夠。

我來告訴你啥叫執行力不夠。

領導說:小胡,下周想去江浙一帶一線城市調研一下咱們幾個門店的實際情況,我看杭州或者蘇州可選。你去看看哪天有機票。

小胡回來了:領導,下周從北京去這倆地兒哪天都有機票。

領導:……哪天便宜呢?最近要求節約差旅費。你看怎麼安排下

小胡又回來了:領導,周三飛杭州,最便宜的2折,300多塊。

領導:我看看,周三我早上有個短會,幾點飛機?

小胡:我看下……嗯,下午七點半

領導:那到了就九十點鐘了?機場在蕭山你不知道嗎?算了,你先忙你的吧。小陳,你來下。

小陳:領導,什麼事?

領導:你看下下周蘇州杭州我們去調研一次,機票什麼的…

小陳:好,領導我看下。

二十分鐘後

小陳:領導,我查了下,下周四有飛杭州的和無錫的,蘇州沒機場,一般都飛無錫。大概都是四折機票。杭州周四可能有雨,我看無錫的時間更合適,無錫到蘇州跟蕭山到杭州也差不多,下午兩點飛機,到了大概五點。咱們無錫辦事處可以接機。如果時間充裕無錫的業務也不錯可以在那待一天看看。

領導:行,那就周四無錫吧,周五下午再去蘇州,周六杭州。你定機票吧,你和小胡跟我一起,我身份證號你有嗎。

小陳:好的,我去行政那問下吧,他們代訂票應該有您的記錄。蘇州到杭州咱就坐動車吧,車比較多就到時候再看票,您看

領導:好,就這


對於執行者來說,一件事,目標是不是明確?目標是不是讓人覺得值得努力?路徑是不是明確?路徑是不是認同?回報或動力是不是夠?如果這幾點都是高分,那我想這件事應該會被執行地很好。


所謂執行力,我理解就是把抽象目標,細化為方法、步驟、和具體實施方案,並且在執行過程中的全程把控,最大程度保正完成的能力。分為事前和事中兩部分,能力可以細分為制定計劃的能力完成計劃的能力

制定計劃,要求1分步驟,2每步驟找出關鍵要點,3每個關鍵點可能發生的情況作預案。

舉例說,昨天我們群里還討論近郊遊,還發了一個路書。路書就是制定計劃的實例。

第一天幾點在哪裡集合,先幹什麼(坐車),再幹什麼(吃飯),然後……,第二天……,第三天……。每個步驟消耗的多少時間都有估算、花的錢也有估算。另外還有特別注意事項,去的地方可能遇到蚊蟲,所以要帶什麼什麼東西(這個就是預案)。

完成計劃的能力,其中有幾項比較重要。
1是堅持目標的能力,說白了就是遇到問題不輕易放棄。
2是應變,說白了就是目標明確,但是路徑要靈活。
舉一個實例來說明。

我去找多年沒年的小學同學A,男性。另一小學同學告訴我的,他兩年前在X行城南支行辦事,遇到A,A是那個支行的職工。

現在的情況是,我知道A的名字,知道A在兩年前在那裡工作,目標是找到A的聯繫方式(電話)。

我先在百度上查好了該支行的地址,發現地圖上沒有該支行,又到X行官網上查分支機構,也沒有該支行。我猜有可能是該支行搬家了,官網和地圖上沒及時更新。我打了該行的客服電話9XXXX,詢問該支行搬家到哪裡了,對方說不清楚。(電話客服應該是總行的,對分行下面一個支行的變更不了解,她也只能在官網上查詢信息,然後回答我。)

這個情況下怎麼辦?是不是該放棄了?(我決定照著老地址跑一趟。)

坐了1個多小時地鐵,到了,一看,果然搬走了。原來城南支行的地址,現在掛了24小時銀行的牌子,而且是正在裝修的,地上不少紙片,取款機一台都沒有。我查看了門和玻璃上,也沒有貼搬遷通知。(搬遷通知一般會寫本行已經搬遷至XX街)

到這一步,該怎麼辦?放棄?(別急,找附近的人問一下)

我找到旁邊停車場的師傅問,對方告訴我城南支行去年搬走了,然後說沒搬太遠,你怎麼走怎麼走可以找到。(天無絕人之路)

按照師傅提供的地址過去,果然找到了X行城南支行。進門直接找大堂經理,是個MM,我問你們支行有沒有一個叫A的人,男的,30多歲。她說有啊,你是?我說我是他小學同學,我們要開同學會,我來聯繫他。於是大堂經理在電腦上調出一個電話,念給我聽,我記下了。

記下以後,我走出支行門口,然後就開始打電話。(我當時考慮的是,萬一她電話念錯了或者我寫錯了,我可以再回去找她問問,所以要到電話馬上就打。)

電話打過去,是個女的接,我楞了一下。我問你好我找A,她說我就是A。當時我就傻了,呆了幾秒鐘。到這一步怎麼辦,直接說一聲打錯了,掛掉?我沒掛,我就一五一十說,我找我的小學同學,他叫A,男的30多歲,在X行城南支行工作。那個女想了一下說,你找的是XX部門的A啊,我把他電話找給你。然後我又得到一個電話,這次是對的。人找到了。

說實話,我事前沒想到同一支行有兩人同名同姓,也沒想到我說了我找的A是男的,大堂經理還是把女的電話給我了。

小結:
1 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和阻力,要牢記你的目標,然後思考有沒有其他方法或者路徑。
2 在事前制定計劃的時候,不可能100%都考慮到位,需要事中執行的時候把握。

前面幾位說的懶,呵呵,這根本不是執行力問題,好嗎!!!(是管理學中目標和激勵的問題)
題主說的學習軟體開發,而沒有做,我首先問你,有計劃么?計劃都沒有,拿什麼談執行。(拍腦袋?看心情?)

執行力現在是個茅坑,什麼爛七八糟的東西都往裡面扔。

什麼問題都以執行力為借口——我們的戰略/計劃/領導/決策/資源/人員都沒問題,就是執行力不行。

什麼雞湯都把執行力當佐料——只要你提高了執行力,你就能戰勝蓋茨/巴菲特/梅西。

很多不靠譜的老闆,覺得自己可以比肩宗慶後馬雲,干不好都是下面員工「沒有執行力」。培訓行業的大忽悠,張口閉口都談執行力,就是為了賺這些不靠譜老闆的錢。


懶!
不僅僅是懶得動,而且連思想都懶惰。
這種人一般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才能找回積極正面的狀態。


關於這個,我可以說說。
背景說明:
我是一家電商公司的sns運營負責人。
手下帶著幾個小妹子,在負責新媒體接了公司的sns運營任務的同時,也接觸了公司的一些較為繁雜的項目。
下屬都是進入社會不久的人,我五年工作經驗。而接觸的東西包括新媒體項目以及公司項目都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因此,下屬的執行力都不高。

在前一陣子,我看完了一本書,叫《瞬變》,結合裡面的一些內容和事例,給予我對改變下屬的執行力不高的事情有了很大的啟發。

在裡面主要提到,所謂的執行力不高,是收到了三個因素的影響。

1.路徑,對完成事情的途徑不明確,便會消耗行動力,就是所謂的執行力差,看似頑固抗拒,實則方向不明;
2.激勵問題,對完成事情沒有鼓勵,沒有獎勵,在消耗的過程中沒有增加行動力,就是慢慢的變成執行力差的問題,看似懶於完成,實則筋疲力盡;
3.環境問題,人對身邊的環境都是出於融合的狀態,這就是著名的「路人實驗",如果身邊的人都是執行力差的人,那麼就到影響到自身的行動力,看似人的問題,實則情景問題。

所以,一個人的行動力差,並不是在於他自己本身的問題,沒有人不想做好想碌碌無為,但是大多數人本身是沒有行動意識的,需要領導者對於路徑、激勵、和環境進行改變,才能提高員工的執行力。


【人不要去刻意追求卓越】喜歡用大詞的人(卓越、牛逼、優秀等),行為上會表現得更極端一點,往往容易導致執行力差或無執行力。因為把目標設定過大,容易導致只有口號而沒有行動,另一個,制定計劃的過程過長和過於複雜,也是容易導致失敗的原因。

人和人的比較,先和同水平的比,而後與高水平的比,切記不要和低水平的比,一個大學生在小學生面前找優越感是心理素質低下的表現。再則,無能的人不會覺得自己無能。

【做一個滿意的人會比追求做一個「牛逼」的人更容易達成目標,更容易不斷進步,更容易修正自己】相比較努力、拚命、天賦、優秀…的品質,個人品質上更需要耐力和韌勁這兩種東西,因為放在時間的尺度里,人的彈性更為重要【能屈能伸】,俗稱心理素質過硬的人。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共帳號:新生大學(xinshengdaxue)無需授權即可轉載,請保留以上版權聲明。


為什麼說絕大多數人都是「低品質勤奮者」?

◆一個普通 「勤奮者」 的模糊肖像 ◆

如果你足夠勤奮,你多半會按照這個時代所鼓勵的方式去生活 —— 熱愛學習,擁抱變化,走在快速成長的風口上 —— 或者至少你這麼認為:


首先,你會耳濡目染相當數量缺乏實現路徑的勵志故事,堅信天道酬勤,在地鐵上也不忘用一本《創業維艱》或者《窮爸爸富爸爸》來配合自己的定位。


然後,你對潮流的走向也相當敏銳,羅輯思維的語音一天不落,忙於穿梭在各大互聯網創業訓練營,一言不合就用微信來掃一掃,自以為與各種大咖建立起了牢固的連接。


當然,作為崛起的中產階級一份子,你對於旅遊也持有支持的態度,說走就走的事情也不是沒幹過,獲取不同的生活體驗固然是一個很文藝的說辭,然而下面往往才是重點 —— 你用美顏相機精心地採集好 「生活在別處」 的證據,通過朋友圈選擇性地展示出來,並滿懷期待地等待 32 個贊。


可問題是:你做完了以上所有事,你會如願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嗎?或者你有認真考慮過做這些事情的結果嗎?


是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 我們討論的絕不是 「勤奮的姿勢」,而是 「勤奮所帶來的結果」。

◆表演「勤奮」,還是想把事情搞定 ◆

大概很少人會拒絕 「成功來自勤奮」 這種說法,就像大多數人擁有夢想一樣。說不定某天的凌晨四點,你就踏上了征程,去迎接一整天的忙忙碌碌和東奔西走。好不容易處理好一天的工作,你顧不上身體被掏空,又趕著最後一班地鐵回家。

我相信,你這麼日復一日地努力,無非想結果更好一些,離你心中的成功更近一點。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不經意間小半年過去了,接著一年又沒了,直到你盤點收穫時,才尷尬地發現以下事實:


1. 之前計劃好的雅思沒有準備好,只得棄考或者硬著頭皮裸考,導致無法出國。


2. 一直想提高的演講和寫作技能也沒大長進,所以那次難得的公眾表達機會就這麼白白溜走。


3. 甚至你一直期待的「減肥成功後,自信滿滿地向女神大膽表白」這樣的美好畫面也沒有出現,因為減肥計劃就沒成功過。


這所有的一切,都與你制定目標時的雄心壯志相去甚遠,壓迫著你的神經,以至於你多少會顯得忿忿不平:我投入了這麼多時間,卻沒有收到預期的回報,實在是不公平!


事實上,我認為 「說時間不公平」 這件事才是最大的不公平。進一步解釋,時間甚至是絕無僅有跨越國籍限制、打破階級邊界、罔顧古今之別的神奇資源,它被無差別地分配到了每一個人手中。而具體到相同的時間資源產生大不同的結果這件事,原因也是有的,即每個人對時間的感知能力和利用效率不同。這一點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里已經詳細剖析過了 —— 不同的心智水平會讓同樣的時間資源在不同人那裡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在我看來,這種優秀的心智能力更多的是一種策略利好,它會對你的實踐起到 「思維工具性質」 的幫助。但是,如果讓我拿一輛法拉利跑車為例,一名老司機想要真正發揮其威力,那除了 「跑車足夠新、司機足夠老」 之外,還有一點不可或缺 —— 油箱里必須有足夠的油。

所以,我質疑的從來不是 「勤奮有沒有用」,而是認為 「表演勤奮」 的這種行為沒有價值,這種看似勤奮的行為實質上是一個人 「思維懶惰」 的保護色。

用一句流傳甚廣的話來概括:這根本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 表面上你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 —— 而這種 「思維懶惰」 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你成為了文章開頭中所提及的 「低品質勤奮者」。

我們結合文章開頭的場景來談:


你聽完羅輯思維的語音後,一時心血來潮地下單了很多書,卻從來不看 —— 不難理解,畢竟買書的行為容易,看書則要困難得多。而更加困難的是,你完全沒有思考過你應該系統地讀哪些書來更好地解決你的實際問題,哪些書對你的幫助最大。


你下了血本,花了大幾千塊去聽風頭正勁的某大咖演講,哪怕與他標價¥38 的書里所闡述的思想別無二致 —— 這也好理解,畢竟聽演講這個行為有逼格又輕鬆,況且還可以勾搭上大咖。而相對讓人不那麼愉悅的還是埋頭看書這件事了,至於能否勾搭上大咖,我認為唯一靠譜的判斷標準就是你的咖是不是也夠大,但是思維懶惰者總會有自欺欺人的理由。


「旅遊體驗生活」 這件事,我很認同其價值,不過我認為其美好特質依然與思維懶惰者無緣。我問過好多朋友:你旅行的目的是什麼?令我吃驚的是,雖然答案五花八門,但是好像沒幾個人能真正說出一個讓他們自己滿意的答案。

當然,有一個女生想得比較清楚,她認為旅行是一種讓自己從例行公事般日常脫離,去體驗另一種生活的機會,也許正是她的這種認真思考所帶來的對於旅行的認同感,讓她分外珍惜每次旅行的機會 —— 往返機票和住宿的預訂、裝備行李的配置,以及記錄心情的旅行札記 —— 無一例外地精心規劃。可以想像出這種積極的準備態度會讓她擁有怎樣高品質的旅行經歷。


以上行為的價值有高有低,但毫無例外,你大概率會選擇價值更低的那種。在此聲明,雖然我用的代詞是 「你」,實際上也是 「我」,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思維傾向。事實上,一旦我們選擇了 「思維懶惰」,我們也就選擇了做一名 「低品質勤奮者」,同時也就選擇了低價值的行為和由此帶來的低價值結果。


到這裡,我有了這麼個初步結論:「思維懶惰」所帶來的「低認知水平」才是「低品質勤奮者」產生的原因。不過依然困擾著我的是:費這麼大勁,苦也沒少吃,福卻沒多享,從經濟學角度看,「低品質勤奮者」的勤奮行為性價比極低,完全不具備投資價值,那為什麼包括自己在內的這麼多人還樂此不疲地投入其中?也許美團王興的一句話道破了天機。

◆多數人為逃避真正的思考,願做任何事 ◆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愣了半天,我想如果你初次看到這句話,並且足夠走心,多半也會被震撼到。這句話的力量在於它放棄了自我欺騙,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任何尋找借口的可能。所以,經濟學上解釋不通的事情,就這樣在心理學上找到了突破口。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在進化史上絕對長的時間內,人類都沒有被賦予過多深度思考的任務,原因很簡單,光是應激反應就足以解決掉過去 95% 以上的問題了。但是讓基因萬萬沒想到的是,人類的進化速度竟然是如此之快!


事實上,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與慢》中對此有過精妙描述。他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 「系統1」 依賴情感、反應快速,但很容易上當。有意識的 「系統2」 通過調用注意力來分析決定,它不容易出錯,但很懶惰,經常走捷徑採納系統 1 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處理方式 —— 面對於變化緩慢的環境,基因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 不存在任何問題。一方面,它做出了一個大概率靠譜的決定來應對環境的緩慢變化;另一方面,懶惰地走捷徑也讓基因節約了能量,這對於遠古時期食物獲取成本極高的人類而言意義非凡。

所以,當我們談到為什麼人會 「思維懶惰」、或者為什麼不習慣於 「深度思考」 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通過向基因施壓,讓其減少對於 「條件反射」 這種救命神器的能量分配,轉而向 「深度思考」 這種奢侈品傾斜。這對從遠古穿越而來的基因而言,無異於降低基因攜帶者的生存概率。簡單來概括,深度思考在基因層面是反人性的。

讓我們從遠古穿越到現在,目力所及,現在社會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變化,急劇地變化,非常急劇地變化!事實上,變化早已經成為了我們彼此心知肚明的共識,這種越來越快的變化所導致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信息的指數級發展,從信息的承載方式上亦可見一斑:從甲骨、竹簡、羊皮卷、印刷紙,一直到理論上無限大的虛擬存儲空間。


對於這種信息瘋狂蔓延所引發的知識洪荒,每個人可憐的認知能力顯得是那樣微不足道。認知能力逐步取代了知識信息儲備成為了更為稀缺的資源,構建起人與人之間新的壁壘。如果此時還順從頑固不化的基因,繼續思維懶惰下去,避免反人性的深度思考,會導致什麼結果?

我想結果大概也很容易預測 —— 我們將無法享受到知識增長和環境改變所帶來的好處,至多維持目前水平的生活質量,甚至被淹死在信息的洪荒之中,焦慮無助、不知所措。有句話說得好,如果想得到與過去不同的結果,就必須做一些與過去不同的事情,而這些不一樣必須首先要體現在認知層面。

◆深度思考才能帶來 「認知升級」 ◆


談到 「深度思考」,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段話,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如果給我 1 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 55 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 5 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死生亦大矣,這段話用事關生死的極端場景強調了 「深度思考」 的重要性,很有說服力。而事實上,在真正生死命懸一線的戰爭場景中,「深度思考」 這種特質的地位不僅沒有因為兵荒馬亂的緊迫性而被削弱,反而是因為沙場嗜血的殘酷特質被大大提升了。


《孫子兵法》有言: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意思是說,在兩軍短兵相接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努力收集一切渠道的信息,充分評估當下態勢,殫精竭慮地質問己方一切的隱患和可能發生的問題,然後在腦海里推測、模擬戰爭可能的走勢,利用現存資源來精心籌划出解決方案。

等到這所有工作都就緒,雙方真正踏上戰場的時候,才能將一切瞭然於心而胸有成竹,這仗才會有勝算。由此可見,對於精心準備的一方,戰爭的大部分工作在戰前就在深度思考的頭腦里完成了,如不出意外,上戰場打仗只不過是一個例行公事般的存在,勝負的天平早已傾斜。


說到戰爭,這裡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作為被毛澤東評價為 「無以倫比的常勝元帥」、被蔣介石讚賞為 「黃埔最優秀將軍」 的林彪。之所以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靠的絕非簡簡單單的 「狹路相逢勇者勝」,而是 「深度思考」 得出的對戰場局勢勝人一籌的認知水平。江湖上關於林的戰爭傳聞很多,最有傳奇色彩的可能要數 「他利用大數據活捉廖耀湘」 這件事。


自 1948 年遼瀋戰役,每天深夜林彪都在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所里聽取軍情彙報,由值班參謀讀出各部當日戰況和繳獲情況,而林彪則認真細緻地記錄著數據。在一次關於 「胡家窩棚那個戰鬥的繳獲」 中,林彪敏銳地從一個數據的微小變化中察覺到了異樣,面對一臉懵逼的吃瓜部下,林彪用三個疑問確定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1. 為什麼那裡繳獲的短槍與長槍的比例比其它戰鬥略高?

2. 為什麼那裡繳獲和擊毀的小車與大車的比例比其它戰鬥略高?

3. 為什麼那裡俘虜和擊斃的軍官與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戰鬥略高?


沒等大家反應過來,林彪大步走向掛滿軍用地圖的牆壁,指著地圖上的那個點說:「我斷定敵人的指揮所就在這裡!」 隨後,在林彪推理出情報的幫助下,新六軍的指揮所很快就被連鍋端了。新六軍軍長廖耀湘,這位出身黃埔、參加過滇緬戰役的名將對此十分不甘心,認為這是一個偶然事件。而當他得知林彪是如何得出判斷之後,他說了一句:「我服了,敗在他手下,不丟人。」


事實上,林彪可以如此篤定,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高品質的勤奮 —— 拒絕思維懶惰,堅持深度思考 —— 長期的數據記錄和分析,讓這些枯燥的數字在林彪腦中形成了系統化的資料庫。所以一旦出現偏差,他便可以及時發現不同,推理出準確信息,找出關鍵價值所在。


除了重視數據,林彪的勤奮細節還體現在他尤為重視調查,作為 「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平型關大捷的總指揮,他在戰前三次到平型關喬溝一帶進行實地勘察:


第一次是他帶著參謀人員和電台去的。首先到平型關關口,爬上關口北側山嶺,對著地圖觀察平型關以東的山勢、河溝、村莊和道路。然後下山沿西跑池、東跑池公路到喬溝至東河南,察看峽谷公路兩側的地形地貌。


第二次是他化裝去偵察的。重點勘察了老爺廟前的地形和喬溝南側山地地貌,一個完整的伏擊戰計劃在林彪腦海里基本形成。


第三次是在上寨動員會後,林彪和聶榮臻帶著旅長、團長們去偵查的,並在現場向各團指定了埋伏地點,明確了師、旅、團指揮所的位置。


戰爭的籌備工作歷來繁雜,在戰爭開始前三天,基於各種局勢下的戰鬥模擬就沒有停過,這還不包括對於戰時的部隊部署,以及戰前全師連以上幹部的動員工作。誠然,戰爭勝利的因素很多,但是至少,林彪在戰前基於 「深度思考」 的勤奮準備對於平型關大捷的結果功不可沒。

我有一個習慣,如果我覺得一個人與眾不同,我會去分析他的思維方式,而了解一個人思維方式的最好方法莫過於聽他自己怎麼講。林彪自己在《怎樣當好一名師長》一文中就分述九點,把他自己的工作方法進行了細緻地總結。

文章網上可以找到,看上去樸實無華卻內含寸勁,條條直指要害。在我看來,估計很少有人能按這九條來落實,原因是太耗心力,至少有四條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來 「深度思考」,其中第五條的要求是這樣的,因為太過經典,我原封不動引用出來:

五、要把各方面的問題想夠想透

每一次戰役、戰鬥的組織,要讓大家提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要讓大家來找答案,而且要從最壞的最嚴重的情況來找答案。把所有提出來的問題都回答了,再沒有問題沒有回答的了,這樣,打起仗來才不會犯大錯誤,萬一犯了錯誤,也比較容易糾正。

沒有得到答案的問題,不能因為想了很久想不出來就把它丟開,留下一個疙瘩。如果這樣,是很危險的,在緊要關頭,這個疙瘩很可能冒出來,就會使你們心中無數,措手不及。當然,在戰爭環境中,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不可能一次都提完,也不可能一次都回答完,整個戰役、戰鬥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和不斷回答問題的過程。

有時腦子很疲勞,有的問題可能立即回答不了。這時,除了好好地和別人商量以外,就好好地睡一覺,睡好了,睡醒了,頭腦清醒了,再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就可能開竅,可能想通了,回答了,解決了。總之,對每一個問題不能含糊了事。問題回答完了,戰役、戰鬥的組織才算完成。


在這裡必須要說實話,起初我看完林彪這篇文章,居然相當緊張,冒一身冷汗。因為遑論真刀真槍地上沙場,僅僅看完這九條,就發現自己居然有如此多不達標之處,可見通過 「深度思考」 讓自己的 「認知升級」,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同時也鬆了一口氣,甚至略有欣喜 —— 好歹已經知道了方法,也算上了道。


寫到這裡,我基本上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勤奮很重要,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它是優秀結果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那麼如何讓它變得充分必要?我給出的答案是 —— 拒絕思維懶惰,嘗試並習慣於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而對於如何深度思考這一問題,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嘗試著對此給出自己的答案,我也會帶著這一問題在今後的實踐中將自己的回答體系化。


文章寫完,於我而言卻僅僅是一個開始,因為我清醒地知道 「拒絕思維懶惰,習慣於深度思考」 其實是在同人性抗爭,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同時,我也希望每一位真正勤奮的人都能撕掉 「低品質」 的標籤,過上配得你努力程度的高品質生活。

下載新生大學APPd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不邀自答了,因為題主這個話題實在是太熟悉了(這不就是在說以前的我嘛)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普遍,肯定不是你的一個人的問題,我身邊的朋友、認識的人基本都是如此,包括我。

栗子太多:
想要學吉他,可是短時間內沒啥成效,工作稍微一忙,就斷掉了。
想要拿獎學金,可是一個學期太遙遠了(其實很快),恍恍惚惚的就過掉了,到最後要麼是60分涉險過關,要麼就是補考重修。
想要考證,只要這證不是非常的緊急,功效不是非常大,或者非常難考,那結果八九不離十的是拖拖拖拖。最後么大家都懂得了。
諸如此類,太多了。

種種的事實告訴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是被能力限制,而恰恰是因為想要的太多,最終敗給的是懶癌和滿心的慾念。

可是呢,就像題主說的,我們很多人針對的只會是眼前即得的利益,最容易的就是忽略或者說沒有堅持長期目標的動力。

好像說了很多廢話哈,接下來就說點我自己的心得吧;

1.長期目標如果比較遠,不妨試著「拆解目標」
先拿題主的「學習開發模式」為例,最終目標顯然就是為了能掌握這一門技術,提高自己的綜合水平。
但是受限於目前已有的安穩工作,很多時候其實你心裡就給自己暗示是,這不是最最最緊急,少了它壓根不會怎麼樣的。


當一個人能夠有選擇,那就說明他有路可退,當你無路可退的時候,你就不會再去那麼猶豫了。

這是大多人的共性,所以我們就只能把長期目標做下拆分。

將一個周期性的事情,轉換成多個短周期,階段性的目標,這樣就更容易有動力接近目標。

比如看書學習,第一步就可以定位每天看幾頁書,看幾章節書,再定多少時間看完一遍,多少時間再溫習一遍,這樣拆分成小目標,就比較容易實現了,這個也更容易強制自己去每天學習,至少比畫一個大大的、掛在半空的餅要來的好的多。

2.要學會給自己尋找「成就感」
結合平時的工作經歷,我發現,促進我們擁有每天工作動力的,除了錢,職位的提升,還有就是從中收穫到的成就感,當你完成了一個任務,你就會比較開心,心情是向上的,然後就會繼續充滿動力的幹下去。

而當你長時間在做一件事,卻得不到認可或者結果的時候,就會逐漸陷入消極,倦怠,最終就失去了動力,後面的情況就是要麼混日子,要麼就走人換新環境了。

其實這方面都是同理的,在沒有短時間即得利益的情況下,執行下去都難,更別提堅持了。存在著這種隱性條件,一旦外界有其他更簡單,更輕鬆,更娛樂的事情發生,你就絕壁會被干擾,會選擇去做那些事兒,看看電影,談談戀愛,吃吃飯,寫意愉快的事兒誰不喜歡?

所以我們就只能在決定一個目標後,儘力給自己設置短目標,完成後就適當的給自己一個小獎勵,這樣相較而言更易執行下去。

最後再說一點,自責感、愧疚感,說到底都是自己作出來的,而消除這些負面感觸的,就只有自己的去行動了。你可以選擇,究竟是要自己成天身處這些惶惶不可終日的負罪感中,還是對自己稍微狠點,一條心執行下去呢?


這不算執行力差吧,這是目標不明確,缺少做事的動力,俗稱懶。


很多大神把注意力放在想到但是沒做到,我的確是這樣。但是如果能看到眼前利益的執行力自認為還是比較高的~~可是(多少人折在這個可是後了),一旦利益比較渺茫,收效不明顯的事積極性立馬就降低了。比如,今天想系統看書自我「升華」的,有人喊出去喝酒(打牌、打球),欣然答應。心裡畫外音就是:MD,以後再說唄,時間多的是。慢慢的就是一年下來時間全荒廢了!

作為一個興趣廣泛的傢伙。。我覺得我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
今天想系統看書自我「升華」的。。
我現在課桌裡面就有計算機結構,量化研究方法,樂理基礎,素描基礎教程,三國志和軍國的幕府(二戰),施瓦辛格的健身全書,家裡有更多。。
都是我通過貼吧,知乎,微博,群眾和大神推薦和總結的而購買的。。
別說我很厲害。。我幾本書都是三分鐘熱度買的。。就隨手看看,一本也就看個三四天,一天兩三個小時,粗略看了一下就在角落裡。。(不知道當時推薦給我的大神會不會哭。。)
這是正常的。。。因為三分鐘熱度之後你就缺乏動力了。。。
比如說我折騰VOCALOID,讓洛天依唱歌。、。堅持了一個多星期,一點成就感都沒。看了很多教材,一開始做的東西很爛。。而且做的很費勁。。後來想做就金坷垃就直接放棄治療了。。還不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折騰來的爽快,在知乎回答幾個問題啊,騙騙贊啊,說幾句索尼大法,或者打幾盤dota來的爽。
曾經想回答三國和二戰的,感覺他們回答的好厲害。。買了很多書。也是感覺堅持了半個月,一個月,沒啥成就感。直接放棄治療了,還不如貼吧那些群眾知識量高(所以我很佩服那些大神。、。)
計算機結構也是。。
這兩年我三分鐘熱度這些可能連一半都不到。。
剩下的也就是念念不忘的畫畫。。能堅持下的理由是同桌經常說我畫的不錯,有進步什麼的,而且有的課也不太喜歡,也就無聊畫畫了。。慢慢就堅持下來了。。
我覺得長大了之後,你有了一些擅長的領域,你已經努力了幾年,在嘗試別的領域,有一種落差。特別是三分鐘熱度之後,你會覺得你折騰的初衷需要堅持幾年。。很難去堅持下去。找個共同的努力的傢伙應該是不錯的解決辦法。、。
至於朋友叫你去幹什麼。。
我曾經也是啊,一起去開黑,打dota。。。現在換了一個大觸的圈子。。我就感覺我好廢材,需要努力。。這是圈子的問題。

其實也沒啥好自責的。、。只要保持這顆嘗試的心就行了。、。


假如你是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那麼你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應該是在用來學習籃球知識,練習籃球技巧,做任何能提高籃球比賽水平的事情。你不可能又打籃球,又去打乒乓球,再去踢足球,因為這會耗費你太多的精力時間,無法有效地提高籃球技術。

這樣如此簡單易懂的道理,可是卻有人會犯錯。常常看到公司在配置人、財、物等資源的時候出現差錯,從而導致公司職員的目標與公司的目標背道而馳。

比如公司想推某種新產品,公司領導都在大力宣傳新產品,但是新產品的利潤提成卻低於舊產品,於是到了執行方面,銷售人員只會推廣對自己而言提成高的產品,不會推廣公司領導要求的新產品,這樣,個人的目標與公司的目標相違背,公司出現錯位激勵錯誤。


在喬布斯的紀錄片中,有一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任何與公司目標不一致的行動和建議都要遭到摒棄,誰要是不聽,喬布斯就會朝他們大吼,甚至把他開除或者降級,很快大家開始明白,如果他們的資源配置與公司重點不一致,他們就會遇到麻煩,最重要的是,公司內部充分理解了喬布斯的偏好,所有員工都了解對於蘋果而言什麼是重點。

喬布斯的目標是做出自己心目中的產品,所以他從不在乎身邊的人怎麼評價他,也不怎麼在乎身邊的人的感受,甚至當他的創業搭檔提出不同做法時候,喬布斯的回應是你每提議一次,我會就說一句 fuck you,直到你放棄,其性格專製程度可見一斑。


任何事情在執行的時候,行動要與目標一致,把資源(時間,金錢,精力)都投入到目標上,朝著目標前進,百折不撓,直到完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執行力!我們常說某個人執行力強,通常我們在說這個人一門心思做事,遇到問題想各種辦法去解決,從不輕易放棄。


而通常我們在做事的時候會碰到很多問題,歸納起來有三大類:

1.在開始動手做事情的時候,通常會覺得有太多的困難

想太多這個毛病是大家的共性,每個人都會在開始前想東想西,瞻前顧後,很少去思考方案的可行性,反而會把困難無限放大,然後說服自己,這件事太麻煩了,我還是算了吧,典型地還沒開始做就在腦海里把自己打敗了。如果有別人也做了相同的事情,做成功了,他通常會四處炫耀:「你知道嗎,當初我也想到了,要是我當時多堅持一下,現在我就輝煌騰達了。「如果別人做失敗了,他就會自信滿滿地對別人說,我就知道這個是做不成的,當初我想到了,知道很難完成,所以我就放棄了。言語中,透露著對自己智慧的信心。殊不知,這種人最可憐,不曾嘗試過,永遠活在自我安慰之中。

2.沒法堅持

你想給自己增加一點文學素養,所以覺得看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於是你決定看完一本有內涵的書,這本書當然不可能是有趣的武俠或者言情小說,可以一目十行地看;它需要你認真閱讀並理解,學習並且應用。

  經過一番掙扎,你終於決定「正式開始」!你做到你喜歡的沙發上翻開某一頁開始看。過了一會兒,你突然覺得自己有點嘴饞,所以拿出了一些零食吃起來,吃著吃著你突然覺得自己是在犯罪,因為這些零食熱量太高了,對於正在剋制飲食的你來說簡直就是功虧一簣。你吃了幾口,想吃又害怕發胖,你開始抱怨自己的身體,同時又開始羨慕自己的朋友擁有魔鬼身材。沮喪了一小會,你收起了零食。

  你重新回到沙發上,接著看你的書。看了一會兒,你換了個姿勢。書中的內容實在是有點深度,你覺得大腦有點不夠用了,突然你想起今天有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和《奔跑吧兄弟》,這個節目嘉賓都是非常可愛非常大牌非常讓你喜歡的明星,這樣的綜藝節目又輕鬆又讓你捧腹大笑,實在是殺時間的最佳選擇,於是你把書扔到了一邊。

  看了大概一個小時,手機響了,朋友發來一條微信。你來我去,聊的好不開心!聊完了,你又回到沙發上,悻悻地把電視機關掉。心情有點沮喪,要不聽點音樂吧,於是你重新坐好,一邊聽歌然開始看書。過了好一陣子,你又開始發獃神遊,你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表,一個小時這就過去了,可是你連一頁書都沒看完呢。

  上面這個場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做事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各種遊戲各種電視劇會引誘我們沉迷;正想看一本書,朋友打電話過來玩;學習難度太大,讓自己灰心喪氣。各種誘惑,各種干擾都在爭奪著我們稀缺的注意力。

3.失敗後不再重來

拿運動來說吧,我們下定決定做好了長期運動的準備,並且維持了一段時間,可是突然的事情,比如下雨,比如精神太差或者朋友的來訪,使得我們中斷了好幾天,這個時候對於我們而言是災難,因為很有可能我們不再去運動,因為在你沒有良好的運動習慣之前,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你大腦里的每一根神經都在告訴你要你不要去運動,結果你真的就沒有去運動了,其實,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勝過什麼都不做。

文章到這裡也就講完了,再來總結下吧,這篇文章中講了兩點:

第一是資源的分配。對於個人而言,我們喜歡做那些可以給我們立即帶來回報的事情,比如看一個電影,吃大餐,購物。但是我們很少去做需要長時間投入才能獲得回報的事情。比如鍛煉身體,學習新技能。我們每天也會面對如何安排時間,金錢和精力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每一次決定把時間和金錢分配到什麼事情上表明了我們真正在乎的事情,晚上花幾分鐘審視一下每天所做的事情,以及所花費的時間,問一下自己為了自己的目標做了什麼,以及停止哪些不必要的事情,這是非常值得的。


第二是打造超強執行力背後的障礙分析。主要有三點:.在開始動手做事情的時候,通常會覺得有太多的困難;沒法堅持;失敗後不再重來。

想要了解更多的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執行力差主因是結果不明確,次因是缺乏規劃

結果不明確是指成了發不了財,失了喪不了命,直接導致動力缺失

缺乏規劃、目標,沒有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法

剛參加了一體驗課,用下圖,侵刪!


推薦閱讀:

女生邋遢不愛打掃衛生整理房間不愛洗澡怎麼辦?
我為什麼會間歇性懶癌晚期?
一到放假就想玩,單單是因為懶嗎,這是什麼心理?
懶惰是一種病?

TAG:職場 | 執行力 | 行為學 | 自我提升 | 懶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