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董卓為何廢帝?


謝邀 @單刀雙擲

按說,傀儡皇帝越低能越好,但董卓卻廢了劉辯,擁立相對聰明的劉協,這事兒的確很蹊蹺。
談幾點猜測:

1.廢立皇帝樹立個人權威,而漢靈帝只有兩個兒子。

2.雖然有死忠的大臣反對,但劉辯的低能,大夥看在眼裡,廢了他還是比較說得過去的。

3.何進、何苗雖然不在了,但何太后以及何進的舊部還在,劉協的勢力單薄得多,登上皇位以後,可能會對董卓心存感激。

4.董卓進京時,宦官已經被袁紹剿滅,董卓只是仗著兵強馬壯,明面兒上充其量只有一點護駕之功,只有擁立一個新皇帝從檯面上才說得過去。


不要按三國演義來講,要按三國志來講。


漢靈帝死後,戚宦之爭愈演愈烈,朝堂之中合計有六股勢力:

一、以董太后、驃騎將軍董重為首的河間董氏外戚勢力。董太后為漢靈帝之母,撫養孫兒劉協長大,漢靈帝意欲廢長(何太后之子劉辯)立幼(即劉協),與董太后意願相同。董太后與宦官勾結,圖謀廢立。

二、以蹇碩為首的宦官勢力。蹇碩深受漢靈帝信任,被任命為上軍校尉(西園八校尉之一)。漢靈帝不滿何進擅權,欲扶植蹇碩誅何進,並廢長立幼。蹇碩在宦官中權力極大,難免受到其他宦官的嫉忌,最終成為趙忠的棄子,死於非命。

三、以張讓為首的宦官勢力。張讓、趙忠等宦官禍亂朝綱,賄賂公行,又與何進及世家大族勢不兩立,但權力不如蹇碩,又猜忌蹇碩。

四、以何進為首的外戚勢力。何進獨攬朝廷大權,與袁紹等世家大族聯繫緊密,意欲除盡宦官,獨掌朝綱。

五、以何太后、何苗、舞陽君(何進之母)為首的外戚勢力。何家並非鐵板一塊,何進與何太后雖為兄妹,卻是各懷鬼胎。何太后不滿何進擅權,與張讓的宦官勢力暗中勾結,以扼制其兄野心。當然何太后也不願意消滅何進,畢竟何進是何家外戚的基礎,可歷史的力量不是她能決定的。

六、以袁紹、袁術為首的世家大族勢力。袁紹的世家大族掌握了西園八校尉外除蹇碩那支外的其他七支,袁術是虎賁中郎將,掌握了另外一支禁軍。與宦官勢力不共戴天,與外戚何進聯合,意圖剷除宦官。


這六股勢力中河間董氏和蹇碩支持劉協,何氏、世家大族們支持劉辯。張讓等宦官首鼠兩端,最開始與蹇碩勾結,後來反而出賣了蹇碩。掌握軍隊的有:何進、何苗掌握了京師衛戍部隊(北軍)、蹇碩統領了西園軍(禁軍),但袁紹、曹操等在西園軍握有大權、袁術掌握了虎賁(禁軍)。


漢靈帝的何皇后生大皇子劉辯,王美人生二皇子劉協。靈帝欲廢長立幼,請宦官小黃門蹇碩協助,並設立西園八校尉分何進的軍權。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蹇碩計劃趁何進入宮時殺之。何進知情,稱病不入。劉辯被立為帝,尊祖母董氏為太皇太后,尊生母為何太后,何太后臨朝,何進與太傅袁隗輔政,錄尚書事。

蹇碩心不自安,便與趙忠等人通信,圖謀誅何進。趙忠、郭勝等人不滿蹇碩得志,反告發了蹇碩,蹇碩最終被殺。董太后屢屢欲干預國政,何進與何太后設計逼死董重,將董太后遷回老家(河間),董太后最終驚怖而死(不排除被鴆殺可能)。

自此,支持劉協的兩派勢力——河間董氏、蹇碩宦官被清除。蹇碩被殺後,西園軍落入袁紹之手,於是相當於京城的軍事均落入何進一黨手裡。


趙忠張讓以為何進會因他們反水放他們性命,不料何進窮追猛打欲致宦官於死地,而外戚與宦官再次短兵相接了。

何進與袁紹、袁術等世家大族結成一黨,統治朝廷,欲清除皇宮的宦官;而宦官賄賂何苗、舞陽君,攀援何太后,結成一黨,以圖自保。何太后也忌憚哥哥獨斷朝綱,架空皇帝——自己的兒子劉辯,因為劉辯的權力就是她的權力。

何進屢次欲殺宦官,但為人優柔寡斷,竟想請示何太后,何太后念及宦官情誼,又不願何進擅權,故屢屢阻止;何進不敢貿然攻入宮廷,袁紹等出了個餿主意,引外兵進京逼迫太后就範。於是何進就西召前將軍董卓駐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發動他所在郡的強弩手,召東郡太守橋瑁駐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光照得城裡通紅,揚言要誅殺宦官。何太后仍不准許。

丁原的并州兵進入洛陽,與何進、袁紹會合,被拜為執金吾。張讓等宦官知其處境危險,索性狗急跳牆,誘殺了何進。袁紹袁術等世家大族勢力趁亂髮兵,殺盡宦官,此後又殺了何苗、舞陽君等。至此張讓等宦官勢力、何進、何苗、舞陽君等外戚勢力剷除殆盡,僅剩下何太后苟延殘喘了。

董卓奉召進京,面對的是何太后殘存勢力、袁紹袁術等世家大族勢力。他當即廢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廢何太后(此後鴆殺),立漢獻帝劉協,起到一石四鳥作用:

一、接管京城軍隊,徹底清除何太后殘餘勢力。何進、何苗等死後,何家勢力大減,但不排除何太后聯合世家大族死灰復燃。董卓索性落井下石,廢了何太后,接管了京城原來何家控制的軍隊,將何家連根拔起。其弟董旻是奉車都尉,與吳匡共殺何苗,是董卓能奪取軍權的重要原因。

二、遏制世家大族,樹立威信。袁紹對董卓揮刀相向,世家大族是看不上這外來軍閥的,所以董卓廢長立幼,大大樹立了威信。

三、獲得擁立之功,從世家大族手裡奪回政治合法性。世家大族通過殺伐宦官擁護漢少帝,獲得政治合法性。董卓廢了劉辯,消解其合法性;扶立劉協,自身又有了擁立之功。此外,董卓借董太后之死,扳倒了何太后,扶植劉協,秉承了漢靈帝及董太后之遺願,更增強自身合法性。

四、扶植傀儡皇帝,獨斷朝綱。劉辯背後有何太后,何太后還可以攀援世家大族,以形成一股背後勢力;劉協自打漢靈帝、董太后、董重與蹇碩死後,在朝中毫無根基,董卓可輕輕鬆鬆操控朝局,獨攬權柄,遏制世家大族,「挾天子以令諸侯」,適當時刻可行篡逆,踐祚稱帝。


這個問題我在讀三國的時候也疑惑了很久,下面說說我的一些推測。
廢帝應該說是董卓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雖然不能說是一個妙計,但是也絕對不是一個昏招。至少,廢帝這一舉動,為董卓達到了3個目的。
其一,賺足了政治資本。
董卓作為外臣,雖然身為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統軍二十萬的封疆大吏,但是在朝堂之上是沒有足夠的政治地位和發言權的。
董卓帶兵進京前,正值宮中大亂,何進被殺,皇帝被挾,可以說時機極好。但是,在他進京之時,作亂的宦官已經誅殺完畢,小皇帝其實也已經被找了回來。所以董卓頂多也就只有一個護駕之功。這樣的功勞也就可以為他掙得一個加官進爵,和朝堂之上的那些士族門閥的大老爺們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時間一久,自然又會被排擠出權力的中心。而這顯然不能滿足董卓的野心。
因此,董卓就利用自己手握重兵的這個時機,演了一出廢帝的大戲。可以看到,在討論廢帝之時,董卓頻頻提到霍光,伊尹之名,這更進一步顯示出他是希望借另立新君一事,得擁立之功,確立自己的政治地位。
其二,排除異己。
這個就很容易理解了,樓上也有人提到了趙高指鹿為馬。做這樣充滿爭議的事情就是為了找幾個不識相的人自己跳出來,好殺一儆百,樹立自己的權威,把不服自己的人全部收拾掉。當然,董卓在排除異己的過程中用的手段著實不太高明,這也為他最後的覆滅埋下了種子。
其三,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誰說劉辯好控制的!?
確實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陳留王劉協相對於劉辯更機靈和聰明。so what?誰說皇帝好不好控制是取決於這兩個小屁孩聰不聰明的?
我們看一下劉辯和劉協的身世。
「那何進起身屠家;因妹入宮為貴人,生皇子辯,遂立為皇后,進由是得權重任。」
劉辯的媽就是就是現在的何太后,而舅舅就是我們那位no zuo no die的何進大將軍。那劉協呢?
「帝又寵幸王美人,生皇子協。何後嫉妒,鳩殺王美人。皇子協養於董太后宮中。董太后乃靈帝之母……何進暗使人鳩殺董後於河間驛庭……」
想想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媽媽被人殺了,還不容易有奶奶董後護著,也在政治鬥爭中被何進給殺了。這要是再不聰明點怎麼能行。
現在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兩位皇子,一個有母親何太后,雖說何進,何苗都已經死了,但是只要兒子還是皇帝,指不定過多久,何家又會重新把持朝政。不要忘了,漢末的權力可是長期把持在宦官和外戚的手裡的,到時候他董卓可不知道在哪裡涼快了。
而劉協呢,真的是孤家寡人一個。媽媽死了,奶奶也死了,完全沒有支持他的政治勢力。這樣的小皇帝才是董卓需要的,聰明一點更好,可以識相的乖乖聽話。
再來看看三國演義中記載的廢帝策文:
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屬,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大後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宣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以上,這才是董卓的第三個目的,打擊外戚何家,將自己在朝中最大的政治對手連根拔除。


不請自來,怒答。
董卓初入長安,攜救駕之功,風頭正盛。而此時十常侍等人將朝廷弄的烏煙瘴氣的,何進舊部又未肅清。正好借廢帝之勢,將權利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方可「挾天子以令諸侯」。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三國中人物稱呼中都帶有籍貫?
《三國演義》中的驚雷落箸情節,是否屬於deus ex machina (天降神兵)?
如果三國的君主互換了勢力會怎麼樣?比如劉備和曹操
蜀國李嚴運糧不力遭罷黜事件是否存疑?
諸葛亮為什麼不喜歡魏延?

TAG: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董卓 | 漢獻帝劉協 | 漢少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