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起名比較好?

七八年前上海火過一陣的奶茶鋪,叫街客。品牌名到底多重要?真的是有<定位>里說的潛移默化影響消費者選擇的作用?


目前起名字最好的標準莫過於黎萬強的《參與感》里的標準了,以下引用原文:

創業的第一步是確定產品是什麼,要解決什麼樣的痛點。第二步才會思考公司名字、域名、品牌宣言和吉祥物等,這些品牌啟動的工作,當初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我半開玩笑說,咱們不能輸在起跑線呀。
三位一體
創業之初想一個好的公司名字確實不容易,我們的主要考慮是:
1.中文名要易記易傳播;
2.配套的頂級域名可獲得;
3.商標可註冊;
4.便於國際化推廣;
5.生活中早已熟悉,本身帶有色彩感和富於情緒。

小米誕生的第一個月,創始團隊討論過至少上百個名字,比如紅星、千奇、安童、玄德、靈犀等。這些備選的名字回過頭看看,有的很有趣,有的很獵奇。比如靈犀,我們想取「心有靈犀」的意頭,甚至在紙上畫過犀牛吉祥物的草圖;
又比如「玄德」這個名字來自於最早討論時所在茶館的包廂名。
我們差點定的一個名字是「紅星」,它有很好的識別度,而且「紅星閃閃」的色彩感富有**與正能量。原有的頂級域名所有者甚至也已向我們報價,但由於「紅星」在酒類中是著名商標,有著特殊保護,即便是在科技類別中的工商註冊也會受阻。
最終我們選擇了「小米」。小米是五穀之一,溫潤滋養,人們耳熟能詳,顯得親切平和。小米這個名字大家很熟悉,當初我去工商註冊時,還有人問我們是否是個新農業科技公司。

我補充一點,受到最近農夫山泉的觸發,之前沒有認真研究,這次真是被震撼到了,農夫山泉系列的命名是我見過的最好的:

補充1.有場景感,同時直接指向你的產品定位和核心訴求
補充2.有反差,別的品牌都是兩個字三個字,你用四個字
補充3.樸實簡單,最簡單的語言往往是最直指人心的。


品牌起名更講究名正言順,與子女起名、藝術擬名的思路都有所不同。
從根本上來說,為子女起名的目標是為子女提升交流效率、打造自信、促進成長;藝術擬名的目標是根據作品需要和審美效果,突出形象;品牌起名的終極目標是打造品牌效應,促進效益提升。三者有相通之處,但需要注意的是,品牌起名更講究效益,這就意味著其對藝術和格調的追求要適度,需要更契合受眾的審美水平及偏好,此外還不可避開法律問題。

品牌起名首先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能否獲得商標註冊權的問題。定方案時需要稍加搜索,避開同行業已註冊的品牌和其他行業的名牌,只有以此為基礎, 才能考慮接下來的問題。至於故意重名之類的最好也不要想,像海爾食雜店、蘭蔻玉石城之類的,即使能夠註冊成功也會有潛在的風險,而且會顯得沒有創意。
在法律方面,還有著其他一些限制,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3修正)--國家知識產權局 。

在過了這一關之後,我們再考慮如何發揮創意。實際上,一開始思路太廣並不是好事,我們不要忘了,任何品牌都是有主打產品,有主流受眾的,如果偏離這兩項隨意發揮,那隻能說是無顧效益的天馬行空。
以某購物網站上的男女裝的不同品牌分類為例:

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品牌起名問題,所以我們姑且不論其經營、規模、品質如何,只談牌子,這兩組品牌的風格是有所不同的。雖然這些牌子中有的性別意象並不明顯,但其中大部分都能體現出一定的性別傾向,將它們分作兩組,稍有購物經歷的人基本都能夠分辨出哪些是經營男裝的,哪些是經營女裝的。
不得不說,其中有些品牌的起名比較成功,如突出主打風格的V37、斯博蒂來、HUFFER、森女部落、Nancy的傳奇、棉麻記,突出意境而不迷失主旨的THE Pinkpo、鹿笙、素蘿。但不得不說,其中有些品牌的設計是略為失敗的,有的格調不足,有的不知所云,還有的會引發不必要的負面聯想。這些細節在後面會細說。

再看戶外服飾部分:

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品牌很少有性別特徵比較突出的,戶外品牌通常是男女老少通吃的,突出性別特徵無異於自封銷路。相應地,它們突出的是戶外屬性,有的採取了較有躍動感的設計策略,有的則更強調環境,採用了更有畫面感的品牌名稱(就是名稱不是logo)。這兩種設計策略都是準確無誤的,很符合戶外服飾這一品牌門類的起名思路。

與戶外服飾一組不同的是,化妝品一組的品牌表現出的多為靜態,躍動感較弱。

/
僅就這一組而言,「自然堂」的起名是最為成功的,其他一些品牌的起名有著不知所云或南轅北轍的弊病(點名批評番茄派,這個派字用的確實不恰當)。
另外,大家應該可以從中發現一個熟悉的名字——大寶,這個名字放在化妝品品牌堆里確實顯得格調不高,但是,大寶的起名策略依然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品牌的大致定位就是」面向廣大群眾的護膚品」,取一個接地氣的名字雖然會顯得土,但只要琅琅上口,反而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在起名方面,和大寶定位相近而效果更好的是上圖沒有的「郁美凈」,既做到了接地氣,迎合大眾審美,又有一定文字美感,起名很成功。
而類似「BELLY」這種起名策略,更講究格調,傾向於小眾產品。「瓷肌」、「相宜本草」等名字則更接近於產品特質,以更為形象的方式吸引消費者。

我們可以發現,以上出彩的品牌起名思路並不單一,但不外乎以下設計思路:

  1. 以產品為本,設計內容可直接反映產品的功能或特色,吸引力強;
  2. 以受眾為本,設計理念迎合特定消費群體的審美偏好,辨識度高;
  3. 以意境為本,設計內容映襯產品的使用環境或使用狀態,畫面感強;
  4. 以創意為本,設計發揮張弛有度、不失主體,藝術氣息濃厚,利於構造格調;
  5. 以主體為本,直接使用與品牌相關的人名、地名、書名等作為品牌名稱,起名難度低,適合經營門類廣的品牌,適用性廣,品牌感強。

以上五種設計思路並無高下之分,無論採用哪一種思路都有可能成功打造品牌效應。而且,這些思路是可以兼顧的,起名時既考慮產品特色又考慮創意是沒問題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思路都有著伴隨優點而來的局限性,考慮的方面越多,局限也就越多。
思路1受制於產品特色,不適合產品門類豐富的品牌;
思路2受制於客戶偏好,不適合消費群體廣泛的品牌;
思路3具有一定挑戰性,受制於產品特色,不適合產品附加值低或產品特徵不夠明顯的品牌;
思路4頗具挑戰性,容易偏離品牌主題,起名需格外謹慎,且不適合主營大宗商品的品牌;
思路5前期品牌效應不足,依賴於品牌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名牌效應。
這些局限還需加以注意,起名時需結合品牌本身的特徵綜合考慮。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品牌背後的資本雄厚、市場廣闊、具有高遠的擴張目標,或者前期定位模糊,那麼盡量要採用前期效應一般,後期不易犯錯的思路5;如果品牌發展的目標不高,產品或消費主體明確,則可以採取前四種思路,構想擁有特定吸引力的品牌名稱。

說罷思路,再說風格。
在給品牌起名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很注重風格,希望品牌的風格符合自己的審美偏好,然而,這種想法是存在誤區的。因為品牌風格還需結合品牌特點考慮,風格是有行業適用性的,一些風格並不適用某些特定的行業。因此,一些行業的品牌還會出現趨同的風格。

風格趨同最具代表性的行業門類是糧油,眾多國產糧油品牌都採用的相近的起名策略。我們可以發現,魯花、福臨門、金龍魚、胡姬花、長壽花這些品牌的名字都不是那種高大上的類型,這些名字在格調上並無優勢,取而代之的是,這種風格會顯得更接地氣,更符合指定消費群體的期望。要知道,糧油是生活必需品,滿足的是大眾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對這些面向大眾的品牌來說,起名並不適合耍太多花樣。人們對日常食品的期望是安全、可靠,樸實、接地氣的風格不僅更符合消費者的期望,還能給人以「實惠」的錯覺。
相比而言,歐麗薇蘭的起名(翻譯)風格與上面提到的品牌有著明顯的不同,原因在於,歐麗薇蘭經營的是橄欖油,定位為中端食品,而非生活必需品。這類品牌更適合彰顯格調,通過雅緻的名字給人以高品質的感覺。

再看牛奶品牌,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的風格是不同的,既有走寓意路線的,也有走產品路線的,但仔細觀察,我們依然不難發現它們有著共同的特點——簡單好記。即使是進口牛奶,也大多採取了簡易的翻譯策略(如歐德堡、德亞、德運、安佳等)。這些品牌採用的都是常用字,有的不惜添加「輔音」而使名字更琅琅上口(如養樂多、君樂寶的樂字)。由此可見,牛奶品牌對辨識度的要求相當高。

再看其他一些行業:

大型家用電器品牌的起名或翻譯多偏嚴肅、直接,沒有多餘的修飾,以此展現真實、專業、嚴謹的品牌形象。

玩具品牌起名特徵鮮明,用戶指向性很強,風格多溫柔、親和,容易識讀。

剃鬚刀品牌起名講究「乾淨利落」,無論是中文還是外文,都不顯得拖泥帶水,儘管起名思路不同,但在風格上有著較高的一致性。

而對一些特定門類,品牌起名時會不約而同地注重舒適感,擁有溫柔體貼的共同風格,一般不會故弄玄虛。
由此可見,起名風格的行業適用性非常重要,採用品牌所在行業的主流風格是最保險的選擇。即使要標新立異,也必須結合產品特點、行業特點、客戶群體特徵、品牌定位做綜合考慮,符合產品特色,迎合指定消費群體的審美偏好,巧妙避開所在行業的起名忌諱。

而對於某些包容性較強或者標準不太明確的行業來說,起名的忌諱並不多,擁有較大的自由度。這類行業在起名時可以根據品牌定位適當發揮創意。

以女裝為例,以上品牌的起名風格千奇百怪,有雅緻的、有浪漫的、有俏皮的、也有接地氣的,這些風格都無傷大雅。但需要注意的是,品牌名稱會對顧客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一定要抓準定位。走薄利多銷路線的可以考慮起接地氣的名字,走奢華路線的則需要起一個能夠彰顯格調的名字。俏皮的名字顯然不適合職業裝,而莊重的名字也不太適合普通休閑裝。另外,「裂帛」這種文藝風的名字顯然更適合有一定人文底蘊的品牌,如果是主打爆款的品牌,不妨用一些更貼切的名字。
以上品牌中,「粉紅大布娃娃」當屬最賺人眼球的品牌之一,如此頑皮的設計風格的確會極大增添品牌的吸引力。但需要切記,這種做法是有一定代價的,人們對品牌名稱的聯想會對產品造成誤解,品牌留給人的印象越深刻,誤解也就越深。看到「粉紅大布娃娃」,人們多會認為這是一個主營少女服飾的品牌,因此會直接影響年齡稍長的消費者的興趣。當然,如果品牌的定位十分明確,將消費群體固定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的話,這種起名方式會顯示出明顯的優勢。否則,如果品牌的定位不夠明確,或者將來有擴張消費群體的計劃,就不宜採用這種自限門路的起名方式,轉而採用符合更多人審美取向的風格。

接下來要說的是具體的用字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少部分名牌包含一些略複雜的字(如花笙記的笙、百雀羚的羚、蘭蔻的蔻),但這些字依然比較容易被識別,而且這些牌子無一例外是定位明確、受眾有限的品牌。
與之對應的是,大多數名牌的用字都非常簡單好記,不會用到較複雜的字,不會顯現出較強烈的意象,直至抽象化。這種名字在品牌創立早期可能面臨吸引力不足的問題,但一旦品牌效應形成,這種名字的局限性將遠遠小於那些結構複雜和指向明確的名字,擁有更好的張力。

無論如何,品牌中都不應出現識讀困難、讀音蹩嘴、格調低俗及意象不佳的字眼或組合。
避免識讀困難的最基本要求是不用罕用字,既不能為了引經據典去用一個現代已經棄用,客戶群體不認識的古字。也不能生拼硬湊去用一個生活中見不到的字。要知道,格調不是通過文字的使用頻率彰顯的,一個字被使用的次數多並不意味著俗,被使用的少也並不意味著雅。即使是俗字,通過合理的搭配,依然可以發揮絕佳的作用,彰顯非凡的氣質(例如花笙記的花字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字,但若去掉,品牌名字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用更雅緻的字替換也難以呈現出如此好的搭配效果)。不要對從低頻字中淘金抱太大期望,那些字大多是已經被人們冷落、拋棄的字,從中搭配出綜合屬性突出組合的概率無疑更小,難度更大。而且,適當使用格調高雅的字詞確實能給人以精緻或高貴的感覺,構造出一個若即若離的距離感。然而,如果是一個人們不認識的「高雅」字,那麼隨之而來的就不是距離感了,而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隔閡感,雅緻也將隨之一掃而去。忌用生僻字,絕不是危言聳聽。
另外為了避免識讀困難,對待多音字、多義字的使用也應謹慎,需在意象明確,不會造成誤會或分歧的前提下使用(例如「遠行」可以用,但「一行」要慎用)。

避免讀音蹩嘴完全可以通過「實驗」做到,多找一些人體會一下看到品牌名字的感覺,如果一些人覺得難聽、難念就不要採用了,切忌一意孤行。講究音韻可以在讀音方面為品牌名字增色,但屬於錦上添花,實際作用並不明顯。對於大多數品牌來說,在讀音方面能做到不蹩嘴的程度就可以了。另外對業務擴展目標明確的品牌,還要注意一下目標區域的方言,避免品牌在擴張銷售範圍時遭遇不必要的尷尬。

至於格調低俗,不能一概而論,要分絕對和相對兩種情況。絕對的低俗是指某一名稱用到任何產品上都會顯得低俗,直接消減絕大多數所有消費者的興趣,出現較少,容易發現。相對的低俗是指某一名稱在特定行業,或者對於特定的消費群體顯得低俗,這種情況在社會上層出不窮,但對於普通的經營者來說又不是很容易發現。
最簡單的例子,某飲料品牌的惡搞塗改版「一大口尿」就是絕對低俗的代表,對任何行業都不適用,百害而無一利。而「大寶」則是相對低俗(確切地說是庸俗)的代表,這類名稱只要用對了情境便無可厚非,甚至對品牌初期發展有利,但是,這樣的名字會留給消費者根深蒂固的印象,對品牌發展造成瓶頸,阻礙品牌向高端市場進軍,同時也就扼制了相應品牌謀取暴利的機會。大寶護膚品的起名契合品牌定位,故能深入人心,反之,如果起名偏離定位,將奢侈品或高科技產品起名「大寶」,後果可想而知。
「相對低俗」的格調是品牌在特定行業吸引特定消費群體的手段之一,可能在前期取得良好的收效,但依賴於品牌定位的恆久性,不利於品牌的戰略擴張和長遠發展。

意象問題是起名中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但極易被忽略或誤解,即使人們一開始有意無意地重視意象問題,在考慮其他問題時也容易顧此失彼,忽略其重要性。
品牌起名和起人名在意象問題上如出一轍,我們需要謹記的是,意象是指人們看到某一名字直接或共同聯想到的意思或形象,意象可能和文字在字典里的某一釋義相同,也可能和文字的本義風馬牛不相及,還可能只是一種非文字性的、作用於心理的感覺。意象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他人對名字的評價,對個人來說影響心境,對企業來說則影響效益。請注意,直接關係到名字評價的是意象而不是字義,意象和字義有交集,但字義不能代替意象的作用。因此,品牌名稱所用文字的生僻字義對人們對該名稱的評價之影響相當微弱,反而與本義無關的歧義、衍義會對評價產生深刻影響。
因此,我們應當從常用字義、衍義與歧義、象徵三個方面入手考察品牌名稱的意象,以適當的搭配凸顯文字的優美意象,規避文字的不良意象。
以「雀」字為例,它的本義指麻雀,泛指雀形目鳥類,這是在字典中可查的兩個意象,而實際上,雀字還有另外幾個意象,包括兩個衍義——麻將和某一器官,還有它的象徵意象——小巧、精緻。很顯然,這些意象不都是好的,但是意象是通過與不同文字搭配而凸顯的,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合理的搭配,來突出雀字鳥類、小巧、精緻的意象。一種方式是直接組詞,使得該辭彙象徵明確,令人們直接聯想到雀字的本義和好意象。」雀巢「即是這種形式的代表,指向性非常明確,不會產生直接的歧義。另一種思路是巧用文字搭配,使得搭配文字能夠映襯本字的好意象,如」百雀羚「,雀字依然是表意主體字,但意象重心已後移到」羚「字上,突出了雀字的」精緻「意象。
意象問題面向不同客戶群體、對不同行業也有著不同的標準。有的行業對」表意吉利「的要求較高,要求品牌名稱中不能包含晦意。」金獅「經營不順,而改名」金利來「大獲成功就是一個例子。有的行業則不宜直接採用表吉利、喜慶的意象,因為這樣做會拉低格調,消減品牌的藝術氣息和精緻感。而對一些頗具特色的品牌,採用有個性的品牌更易於識別,利於在品牌叢林中脫穎而出,」裂帛「就是其中的典範。
關注起名意象的底線是避免歧義,較高境界是妙用象徵,實際上,這是品牌起名面臨的難度最大的問題,普通人很難全面而透徹地解決,即使採用」大眾評審團「戰術,人們也很難說清文字的映射意象、搭配意象和隱藏意象。因此,請教文字功底紮實、對起名研究透徹的專業人士是一個比較保險的選擇。
另外,對品牌起名意象問題,我們也不必抱著太多自信,」可口可樂「之類意象絕佳的名字是千載難逢的,好的名字已經被用了大半,現在構造一個既創新又出彩的品牌名稱的難度已經很大,我們只能」見縫插針」。然而,我們也不必對這個問題太擔心,因為意象不是品牌名稱的全部要素,品牌名稱也不是品牌發展的全部原因,像耐克、李寧、伊利這種名字不走意象路線的品牌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意象的作用效果類似y=lg x的曲線,守護底線的作用遠比追求高境界的作用大,只有做好避免歧義、採用合理搭配的基本工作,我們才可能更進一步追求更難做到的巧妙象徵。

重要而無聊的部分說完了,我們再談談品牌起名中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不顧商業性質和消費者審美偏好,過度求美、求格調:
曾有一位知友向我諮詢開店起名的問題,舉了若干他想好的名字,結果我發展這些名字都不好用,太文藝,確切地說是太不著調了,不該是一個店鋪應當有的名字,如此起名,會給顧客華而不實、名不副實的感覺,很不利於品牌發展。
雖說起名也是一門藝術,但品牌起名不是給自己起表字那麼簡單,不能忘了品牌名稱可能產生的效應,我們還是需要照顧消費者的審美,起一個名副其實,能體現商業性的名字,不能太矯情,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誤區二:忽略行業背景和產品定位,刻意在字眼中求吉利:
求吉利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是,吉利並不一定要通過字眼體現,如果真的希望吉利,以五行、八卦這種隱蔽、無傷意象的形式做一下也是可以的。雖然字眼吉利、喜慶的品牌隨處可見,但事實是,這不僅代表品牌創始人的期望,更是一種吸引消費者的手段。如果吉利的字眼無益於吸引消費者,就相當於賠本的自娛自樂,反而顯得膚淺。
觀察一下福臨門、金六福、徐福記、金利來等品牌的消費群體和戰略定位,再反觀自身的品牌定位,大家心中應該會有一個答案,歐萊雅如果叫「樂瑞吉」,效果可想而知。

誤區三:執迷生僻字義,忽略意象問題:
所謂當局者迷,說的就是這類問題。品牌創始人若對待起名非常認真,思路又不夠廣闊,就容易鑽牛角尖,犯偏執於生僻字義的錯誤。近些天知乎姓名學發燒友津津樂道的「日天蚊子」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還曾有過知友說因臻字「齊全、完備」的字義而喜歡這個字,而「星分翼軫」的軫字有個字義是「疹」的通假字而不喜歡這個字的。所以我還是要嘮叨一下,在名字中起作用的是相應文字的主要意象和特定搭配意象,人們想不到的字義對品牌是起不到效應的。所以切莫鑽牛角尖,鑽研一些人們想不到的意思「自娛自樂」。對於普通人來說,關於意象,最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最切實的。

誤區四:濫用流俗字:
簡單地說,流俗字就是因為流行而變俗的字,這種字是如何搭配都救不回來的,和利、翠、蘭這些看起來俗但是還有翻身餘地的字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是哪些字,全部列出來略有困難,但正好前幾天我在百度上看到了這個頁面:

這些字都是極具代表性的流俗字,煜、宸、梓、灝這些字也算是伴隨90後、00後成長的好夥伴了,大家可以看出這些字風格有相通之處,在生活中都不是常用字,都在近些年井噴式出現,大多數都有一個逆天好的寓意。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些字本來就不是適合給品牌起名字用的字。
所以,大家不要被流行所蒙蔽,盲目跟風,用一些雖然意思不錯,但其實不算好用的字。而且這些字已經被用俗了,近些年算是無可救藥了,再繼續用非但不會彰顯格調,還會顯得沒有新意。
與之對應的是,看似有些俗但在生活中常用的字很有可能有翻身餘地,像利、翠、蘭這些字用在品牌上算是發揮空間很大的,足以通過搭配彌補格調;而像偉、玲這類字屬於發揮空間不大的,同樣需要慎用;有些字——如素、安等,在生活中比較俗,但在起名中極易彰顯格調,這類字我們稱之為「高俗字」,要刮目相看。

誤區五:過度追求風格,與品牌定位不符:
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容易避免的,只要不是想的太偏就好說。千萬不要給男裝起香影之類的名字,女裝起利郎之類的名字。如果覺得品牌定位不清就暫時起一個抽象一些,指向性不強的名字。

誤區六:翻譯不妥或不夠大膽:
在品牌名稱翻譯中,我們需要兼顧信、達、雅三項,不論音譯還是意譯,都要找到一個體現美感與準確表達的平衡點。可口可樂、蘭蔻、香奈兒等品牌是翻譯成功的代表。至於OLAY翻譯為玉蘭油的做法,還是值得商榷的。而有些品牌,本來是有含義的,但翻譯略顯拘謹,顯得特色不足,如普麗普萊、hodo。
一些品牌的翻譯亮點值得借鑒,如MONTAGUT翻譯為夢特嬌,嬌字並非完全貼合音譯,但卻用得恰到好處。還有衣品天成翻譯為EPTISON,顯得格外簡潔明快。
另外,不譯也是品牌翻譯的一大手段,Dior、DHC在中國的品牌效果比譯名迪奧、蝶翠詩要好得多。相應的,直譯在一些條件下也是可行的,對一些有著特殊淵源的品牌,如傑克瓊斯、LI-NING,直譯是非常貼切的選擇。這些需要具體分析,分別看待。

誤區七:照搬照抄,盲目模仿:
適當參考同行情況是合理的做法,但參考是為了抓准行業趨勢,避免犯錯,並不意味著抄襲。抄襲會顯得沒有創意,引起部分消費者的反感,還存在法律風險。老乾爹模仿老乾媽就是一個失敗的案例。沒有創意時可以集思廣益或請教專業人士,莫指望有近路可走。

總的說來,這些誤區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於:

  1. 固執己見,缺乏對消費者感受的考慮;
  2. 缺乏專業知識,思考不全面,顧此失彼;
  3. 企圖「抄近道」,圖省事省錢省力。

所以,要想為品牌起一個好名字,需要先摒棄這些想法,努力開拓視角,嘗試以消費者的角度看問題,研究相關知識,放寬視野,不再鑽牛角尖,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向專業人士請教。

最後,再重複一下品牌起名需要注意的重點問題:

  1. 法律
  2. 思路
  3. 風格
  4. 讀音
  5. 辨識度
  6. 格調
  7. 意象

沒提字形,因為品牌字形可以通過字體修飾;沒提字義,因為意象對品牌效應的作用超過字義。另外,風格越強,對特定消費群體的吸引力越強,覆蓋面越小;讀音越好,總體吸引力越強;辨識度越高,總體吸引力越強;格調曲線為r型,格調適中時的總體吸引力最強,此後格調越高,對高消費或高審美群體的吸引力越強,總體吸引力減弱;意象比較考驗適用性,不能一概而論,但意象不好的品牌吸引力也一定會受影響。

還是那句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品牌起名規則既有普適的,也有特定的,需要結合行業背景、品牌定位、戰略規劃綜合考慮。

正文部分先寫到這裡了,如果想起有遺漏之處還會補充。這篇文章算是我的「畢生所學」,提到了很多牌子,但完全是公平公正公開,僅就品牌名稱說事,沒有提質量問題,所以大家不要誤認為是廣告,我還沒研究療效……
如有問題歡迎諮詢,容易解決的問題(如簡短評價)我一般看到後會直接答疑,需要耗時耗力解決的問題(如起名)我一般不會草率給出答案,首先提醒認真對待,具體的解決形式再看個人時間的安排和雙方的興趣。另外公眾平台轉載請事先聯繫,寫明作者,不得隨意修改。林某有意將近年所學和近期研究整理成書,感興趣的出版界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的答案,歡迎約稿~

最近總是答和姓名有關的問題,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正式回答和品牌起名相關的話題,花了四天時間編輯答案,終於讓自己在這方面的「畢生所學」問世了,感慨萬千,不免話癆。
最後還是祝願所有安全生產、誠信經營的品牌都能在各自的領域裡佔據一席之地,贏得輝煌。長江後浪推前浪,祝願建立不久的品牌經過努力可以樹立口碑,成為後起之秀!

感謝大家的閱讀,期待我的文章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真正幫助到大家~

林江仙 2015/3/22


先上腦圖,本人總結的起品牌名的一些基本要求、原則、以及套路都在這裡。

一個好名字可以大大促進一種產品的成功。然而,找到一個好的品牌名卻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找到一個好的品牌名且將其順利註冊下來成為公司的商標,那就更加考驗一個創業者的思維能力和分辨力了。要知道中國每年超過200萬件的商標申請,你能想像有多少件商標會被駁回?

答案是超過100萬件,意味著一半的商標將被駁回。

說到給品牌起一個好的名字,讓我們先來回答一個問題。怎樣才算一個理想的品牌名?營銷學之父科特勒(PhilipKotler)在《市場營銷原理》一書中提到三個要求:

  1. 首先,應當表明有關產品性能和質量(直白說就是別人知道你是幹嘛的,你好在哪裡?);

  2. 應當易於發音、識別和記憶

  3. 品牌名應當獨特、鮮明

恩,科特勒大師說得都沒錯,但是似乎還欠缺一點,那就是:再牛逼的品牌名如果註冊不下來,都是瞎掰,所以品牌名應當能註冊下來且得到保護。

那麼,從品牌名能夠以最大機率核准下來的目的出發,一個好的品牌名該如何起呢?

實際上,按照目前市場趨勢及消費者喜好及接受度,能夠在滿足以上好品牌特性的基礎上增加商標註冊通過率(槓桿效率)的較佳方法,主要有兩種:

  1. 利用加法原理

  2. 利用聯想

第一種槓桿力量:利用加法原理

一個常被人們忽視的事實是:截止目前,全國累計商標申請量超過1500萬,而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漢字才4000多個。這些中文漢字的不同組合終歸是有限的(4K X 4K =?),因此兩個字的品牌名能夠批准下來的機率已經變得越來越小。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許多創業項目都紛紛採用三個字或四個字,甚至超過五個字(比如「你說得都對「)的方式來給自己的品牌起名。

而其中較被普遍採用的,是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種:採用疊音;

第二種:加入量詞。

通過採用疊音及量詞做加法使品牌字數達到三個字或四個字,這種組合方式有兩個好處,一是增加商標申報通過率,二是符合發音韻律,朗朗上口,容易給用戶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在採用疊音的取名方式中,通常的方式為:ABB型、AAB型,或AABB型。

比如:

企查查,一款用於查詢企業註冊信息的工具;

房多多,互聯網房產交易平台;

再比如:

牛牛車,養車代辦平台。

娃娃親親:兒童智能玩具公司。

由於採用疊音符合人們的發音韻律,其對品牌的推廣與傳播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在採用加入量詞起名的方式中,最常用的方式是在一個原有形象(或意象)的前面,加入量詞,使得形象(或意象)更具體化

比如三個松鼠的品牌名:

僅僅「松鼠」兩個字的商標註冊成功率非常低,而」三隻「這個量詞除了增加字數外,其表示的「松鼠「個數更增加了消費者心智中的意象聯想(三隻松鼠在松林里吃果子),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商標註冊通過率,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增強品牌用戶識別度的目的

通過加法原理給品牌起名字,除了以上兩種方法,還可以有這些方法:

(其中一些例子是編的)

雖然採用加法原理來起名字雖然通常能夠增加品牌識別度,但也需要注意避免採用爛大街的元素起名,比如XX寶,XX通,XX匯,XX會等--當然還有互聯網業界深惡痛絕的「e」字。

第二種槓桿力量:利用聯想

說一個親身經歷。每次經過南山茂業,總會收到這家健身房的傳單。

心裡默念著「古德菲力「這個名字,很快就要記住了。

可剛轉過一個街角,就看到這一家:

於是又徹底忘得一乾二淨了。

兩個品牌名都難以讓人記得,原因有二:

一是這兩個名字都採用音譯的方式,在用戶腦里沒辦法激發具體的意象或形象;

二是這兩個名字都有一個「德「字,造成了混淆。

直到有一天,才恍然發現,「古德菲力」它的英文,原來是「Good Feeling「!這才把這個品牌名記住了。

我是採用這個方法把這個品牌名記住的:

一共用了四個步驟,且「鍛煉完感覺很爽」→強行把韋德的形象與這個感覺進行了人為綁定

而幾乎在同一時期,在小區電梯里看到的一則廣告,卻讓我很快記得了一個品牌:小熊快跑(這個品牌起名採用了加法原則里的「主謂方式」)。

而我記得這個品牌名,卻只用了兩步,並且第一步(小熊快跑)自動激發了對第二步的聯想。

在10幾年前,由於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因素作祟,很多中國廠商都喜歡給自己的品牌起一個音譯的洋名字,但隨著公眾對本土品牌信心的增強,且為了宣傳方便起見,目前廠商都越來越趨向於選擇具有實際含義的品牌名稱

最直接偷懶的方式,就是這種:

直接告訴消費者產品是幹嘛的?有什麼好處?

易加油、省油寶、加油站之家…,簡單,直接,一看就能讓用戶知道產品的屬性,這滿足起名的第一條原則(表明有關產品性能和質量)。

可是,當所有的廠商都採用類似的起名思路時,在用戶心智中對這些品牌名進行辨別就變得越來越難,這就與起名的第二與第三條原則(品牌名應易於識別記憶;品牌名應當獨特、鮮明)相去甚遠了。

怎樣去營造一個獨特、鮮明的品牌名呢

這時就需要進一步開拓思路,另闢蹊徑了!

既然不能直接告訴用戶品牌的屬性,那就通過構建品牌與形象之間有意義的關聯來喚醒用戶對品牌屬性的感知與聯想

比如,上面這個品牌名「小熊快跑」喚起了用戶腦中小熊跑步的場景,這與品牌屬性「健身」相契合,這就構建了健身品牌與小熊形象之間有意義的關聯,當用戶看到「小熊快跑」這個品牌名時,就會自覺地聯想到健身品牌。而這樣起的品牌名也顯得自然而不落俗套,因此在註冊商標的時候,也就具備了更高的顯著性,從而提高了商標註冊的成功率。

那麼,怎麼去構建這個」有意義的關聯「呢?

(1)、最淺顯的方式,是提煉出產品的核心訴求與價值主張,再通過一個具體的形象(動物、植物、水果等)來關聯

比如當你想給用戶傳達「快「的價值主張時,就可以用鷹、豹、燕子等進行關聯,再通過加法原則的變換來提高商標註冊通過率。

例如:傅盛的」獵豹「算是成功註冊了商標,且與其瀏覽器要傳達的」快「的特性相符,但如果」獵豹」註冊不成功,這時可以適當通過加法原則(加入形象詞,如「空中獵豹」、北極豹(我造的)等)來重新給品牌起名,以增加商標註冊成功率;

(2)、更深入的方式,是發現人們認知中與品牌屬性關聯的部分

比如,人們對核桃的直觀感知是硬,如果直接用「核桃」 起名顯然不能讓人關聯到健康品牌,因為健康品牌想要人們記住的是「健康」而不是「硬」。

來看看這個品牌是怎麼起的?

「六個核桃「。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品牌名,原因並不是因為其廣告做得好,而是它符合一個好品牌該有的屬性:

  1. 定義了產品性能(核桃代表了品質);

  2. 易於記憶;而且

  3. 它充分地利用了記憶機制-聯想,並且是有意義的聯想。

每天吃六個核桃能補腦,這是一個很多人被洗腦後形成的常識,由這個常識出發,當人們聽到「六個核桃」時,很容易引起他對健康的直觀感知,這時候跟「健腦的飲品」聯繫在一起,就變得非常自然了。

「六個核桃「→XX廠商的飲品,這樣的聯想可以說隨叫隨到呀。

總結:

在市場各類品牌起一個能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具有辨識度,同時又能註冊下來的好名字,是一個創業者的創業過程中不可掉以輕心的關鍵步驟。

在滿足好品牌特性的基礎上增加商標註冊通過率(槓桿效率),可以通過這兩種方法:

  1. 利用加法原理

  2. 利用聯想

幾乎所有的好品牌都是定義了其想傳達的核心訴求(價值主張)與用戶心智之間的連接關係。

只有當你的品牌名與核心訴求高度統一,且當你的品牌名能夠被用戶輕鬆念出,並直通你的產品與服務時,你所用心起的名字,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

本人IP從業者,有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公眾號智圈(iwdoing),關於IP、專利、創新的相關話題與研究。

http://weixin.qq.com/r/RXXh_XbEiSv2rTKa9yBX (二維碼自動識別)

炮製創新 - 知乎專欄也同步更新


先分享一個我個人歸納的取名公式:
熟悉的名詞+差異的品類,把名詞該有的形象,人格化直接嫁接到所屬行業。
比如說耳熟能詳的小米手機,蘋果電腦。

再比如,在中國局部地區比較耳熟能詳的,
我的蛋糕店【糖鞦韆】....
----------------------------------------
最初我在國外的時候學的就是市場營銷。
我知道不管在做任何事情,品牌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在開始做蛋糕的時候,我就在想叫什麼名字。

我躺在沙發上看著牆上的一個鍾,突然靈光一現,那就叫sugarclock吧!大家看鐘走到走到三點,可以吃甜品啦!走到六點,可以吃甜品啦!或者你在單位上班,一抬頭時間已經下午兩三點,可以吃甜品啦!
所以我們現在的logo用的也是時鐘的概念,在小餐具外邊套上了一個鐘盤。

英文名已經取好了,那問題就來了,中文名要叫什麼?糖鍾嗎,太難聽了!
所以在沒有想好中文名之前,sugarclock就是我們的名字。在叫了一年的sugarclock之後的一天,我想是應該要去註冊一下,但是問題又來了。

因為已經註冊過差不多的了,註冊不了。那時候特別煩惱,要被逼著換一個名字呀!因為sugarclock已經用了一年多了,台州很多人不知道sugarclock怎麼拼,他們都會說SC家的蛋糕怎麼樣怎麼樣,所以我的新的名字必須也是SC的組合才行。

就在我傷腦筋的時候,在一個可能會月黑風高的日子裡,有個人打電話給我。
他說請問你是秋小姐嗎,我說我不是,然後他說噢對不起,就然後就掛了。

我又開始開腦洞,寫作的作家都有個筆名,那我做蛋糕也該有個藝名呀!那麼這個藝名肯定也都是跟自己有點關係的,我真實的姓是狄仁傑的狄,當時我就覺得秋跟狄很像啊,那我就用秋取一個吧!(就是這麼隨心所欲)但是要叫秋什麼好呢?因為當時我會在微信上分享怎麼做蛋糕之類的,所以很多人會叫我老師,那就叫秋老師好啦!取名完成!

那接下來就是品牌的名字惹,我想到了Jimmy Choo,那我是不是可以叫sugarChoo, 因為讀音剛好是秋,秋老師嘛,那就是它了!去吧!sugarChoo!

不行,還是先回來吧,中文名還沒取呢。再想糖是意譯,秋是音譯, 合起來那就是糖秋,但糖秋兩個字也很無聊啊,光有一個很空的概念,嘻嘻那就加一個千,變成糖鞦韆。那就是方言盪鞦韆,整個江浙滬的方言都是盪鞦韆,好有畫面感! 就特別舒服啊很可愛!所以就叫糖鞦韆啦!

不僅是店名,甜品取名也得講究。
靠著頭腦風暴,對甜品本身的認知,以及一點點靈感...哈哈哈就跳出來啦!
半夏

讀音層面討巧:
半夏的主要內容就是百香果passion fruit.
我覺得百香果,菠蘿這些夏季水果的口感可以充分表達夏天的酸甜與活力。半與passion的第一個音接近。

類似的還有徐志摩把佛羅倫薩Florence翻譯成翡冷翠,意境瞬間就提升了。

聽雨落
意境層面取名--剛拿到時可以看到上面有三滴水珠~
這款甜品依然是夏季款,希望人們品嘗這款甜品時能有一種,在屋內聽著雨滴從屋檐滑落至土壤,滴答滴答,然後將夏季雨後採摘新鮮的水果放入口中的奇妙感受。
巧克力噴砂、白巧克力的甜,柚子果肉、檸檬、橙子的酸與杏仁胚的微苦配合在一起,簡直是太棒啦哈
哈哈哈。

嗯,最後再多說幾句~
【糖鞦韆】就像我的一個孩子,為了「她」我學技術,學管理,學設計,學運營,學市場,學財務。哈哈哈,簡直從廚人升級全能。
截止今天每每投資人找我談問你們的核心團隊有誰,都很惋惜的說就我一個。所以在這裡也打個小廣告,歡迎志同道合之士加入我們【糖鞦韆】元氣滿滿的大家庭呀!!!


在創業前期,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為你的產品命名,好的名字能夠更快且更低成本的打開市場,讓人記住,最終成為一個強勢品牌。

相信每個創業者都有這樣的經歷,一開始總是覺得自己一定能為自己的產品想一個完美的名字,所以在整個過程中絞盡腦汁,用盡畢生所學。


但是現實大多往往是:deadline要到了,想的幾百號名字都並沒有達到自己預期中那完美的一個,總是覺得可能差一點什麼,但是又不知道哪出了問題,最後沒辦法只有矮子拔高選一個硬上了。


不是所有團隊都能像「知乎」那樣能有內心感到無比堅定「就是它了」的那一剎那。

周源 知乎創始人 CEO知乎團隊隊長

取名這事折磨了我們很長時間,從一開始大家就都希望找到一個完美的名字,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讓人痛苦。


最開始我們都把思維集中在了問和答上,圍繞這兩個字,我們想出了大概 100 多個還算像樣的名字,比如:問事兒,提問題,大聲問等,其立意是,鼓勵行為,如果你有問題,那就問好了。不過,這些名字都有點不痛不癢,缺少興奮點。當然,我們也搞了一些形式主義,嘗試設定一個 deadline 然後強行對所有的名字進行打分排序,未果。

然後就是某天。

9 月 13 日,下午 6 點過,我正在三里屯找晚飯果腹,一條知乎團隊啦啦隊長張亮的簡訊跳進我的手機:「如果圍繞『知之』這倆字呢?」幾分鐘後,他的第二條簡訊又跳了進來:「知乎者.com?」這個名字在我的大腦里盤旋了幾小時後,我給所有人都發了一條簡訊,上面只有兩個字「知乎」。

知乎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團隊取名字的時候,也經歷了上面的所有過程,一個名字憋了好久,十分的痛苦,查閱過很多相關的資料,但是都很零散,系統性並不強。


取完名字最大的感悟就是:從商業角度看來取名這件事,一定不會有所謂完美的名字,好的名字一定是最適合自己方向的。


我寫這篇文章呢,就是想把在整個取名過程中我的思考系統地整理出來,讓他成為一個取名的方法參考,為取名字這件事提供更多維度的思路和評判標準


下面我將從最上層的分析名字的本質開始一直到落地的去說怎麼取名字,文章略長,內容可能會有邏輯漏洞,我會在之後慢慢補充完善。

一、名字存在的意義

「在一些人的辭彙認識里,設計等同於裝飾,等同於室內裝潢,等同於沙發和窗帘的材質用料。但對我而言,設計完全是另一個意思。設計,是所有『人造物件』的靈魂,它通過一層又一層的外在表象,來表達這個物件存在的意義。」 ——Steve·Jobs

在整個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名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每個人要有一個名字,為什麼每個事物都要有一個名字,名字是什麼。從這些角度來思考,就能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1、通過不同的媒介(語言、文字、圖像)告知他人,讓他人能夠與其認知進行關聯

名字的存在必須通過媒介才能告知他人,告訴他人之後他人會自動將該名字與他認知中名字背後的東西進行關聯。


舉個栗子:在公開場合自我介紹(通過語言):我叫蘿蔔超人,是一個創業者,很高興認識大家。於是在聽的人的認知中就本能地進行聯繫了:蘿蔔超人=他的認知(形象認知:長得挺好看。語言認知:說話很乾練。你告訴他的認知:創業者,有潛力有衝勁,過會問他要個微信)


所以,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他會把名字和他的認知中的東西進行了關聯,並作出一些主觀的判斷,對這個名字代表的對象了解得越多關聯的東西就越多。名字就是他腦子裡所有關聯認知的總和,也可以說名字是喚起腦子的認知的一個信號。

2、在某些特定時刻被重新喚起

在第一次對名字進行認知關聯之後,這個名字不一定會一直存在於他的腦中,直到他的某些訴求被激發後,他會去尋找如何解決該訴求,如果名字關聯的地方有和解決該訴求相關的地方,那麼這個名字將會被重新喚起。


還是舉個栗子:假如你的某個朋友是個設計師,當你需要設計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會自然而然想到有這個朋友,然後回想起他的名字,然後搜索聯繫到他。他的名字就在你需要設計支持的時候被重新喚起了,因為他的名字在你的認知中是包含設計這個屬性的。

二、什麼叫好名字

根據前面存在的意義和商業的規則來倒推就容易得多了,我總結下來就2點:

1、容易記憶,且能保持長時間的記憶

大多數人都有背英語單詞的經歷,你一定會發現,死記硬背很痛苦,但是有兩種類型的單詞卻很容易記住


1、本身就很簡單的,字母數很少,比如:you,fine,ash,這種單詞只要看一次基本就能記住。所以很多品牌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在命名,儘可能使用較少的字數,比如:「陌陌」「轉轉」「QQ」「YY」,都只用到1個單字。


2、能夠與其他認知創造關聯的,創造關聯的方式有每個人都有很多種,比如 pregnant,懷孕,你關聯成「撲來個男的」,就一下記住了。或者你知道bug這個單詞,de-的前綴是代表減少,那麼debug這個詞你就不需要背就能記住。


所以很多品牌就在名字上創造了很多關聯來方便記憶,尤其是使用具象的形象,比如:「QQ」怕你連一個Q都記不住,用了企鵝做關聯,現在變成你看到企鵝你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動物,而「QQ」。「去哪兒」用駱駝做關聯,「攜程」用海豚,很多時候你通過具體化的形象就能想起他的名字,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品牌的形象要麼是動物派、要麼是植物派了。


除了一個基本形象,slogon、廣告等宣傳品很多時候的一個作用都來為這個名字創造更多方便記憶的關聯。


2、名字的對象背後的價值明晰

單單記住了這個名字對於一個產品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如名字存在的意義中所說到的,名字必須要在某些時候被重新喚起才會有價值。


比如:在你想買衣服或一些小東西,對買到假貨或者對售後沒那麼敏感的時候,你可能會上「淘寶」。而你想馬上買到某一個東西且對其品質很在意的時候,你可能會上「京東」,同樣是電商平台,而他們喚起的訴求並不相同。


當然名字背後價值的打造只靠名字是不夠的,企業做的一切營銷活動其實就是為了強化其名字背後的價值和定位,但是名字如果無法傳遞出或者覆蓋其傳遞的價值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假如「京東」一開始叫「神奇百貨」,這就意味他需要付出更多的營銷成本來改變其他人對「神奇」的認知,讓「神奇」變成靠譜、專業化的代名詞,顯然這基本不可能,不要試圖改變其他人對已有事物的認知


為什麼前面我說是沒有完美的名字的,因為完美的名字必須兼具提供的差異化價值(辨識度)和提供的功能性價值,但是事實確是所有名字都是在差異化價值和功能性價值之間做平衡


過於強調差異化價值必然就會弱化功能性價值,反之亦然,大家先記住這句話後面我會稍微展開來說。人的認知是有限的,而名字的字數也是有限的,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複雜的,至於如何來做之間的平衡,那就需要從頭思考去設計一個名字,找到這個平衡。

三、去設計一個名字

像設計一個產品一樣去設計一個名字,而不是天馬行空去想。

整個設計流程可以分為4個步驟:

1、對用戶和行業深度分析,確定品牌定位


2、功能價值和差異化價值的戰爭


3、量變到質變


4、重新檢視

1、對用戶和行業深度分析,確定品牌定位

知乎大V「波旬」就將產品拆成了4個層次,我認為說的很到位:


核心產品,你的產品本質是個什麼


實體產品,產品本身有什麼獨特的賣點


拓展產品,產品延伸的服務有什麼


心理產品,在用戶的心理認知中你的產品是什麼 心理產品就是品牌,產品滿足的是需求,而品牌滿足的是慾望,而名字就是品牌的文字性表述,那就意味著在想名字之前一定要清晰的了解品牌定位到底是什麼。

確定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就是三股繩,三股繩擰在一起定位就出來了,那麼是哪三股繩呢


第一股繩:行業中還有哪些消費者的慾望尚未滿足


第二股繩:競爭對手是否已經滿足


第三股繩:我們如何去滿足


要知道的是慾望在行業中有可能是實際產品中未滿足的痛點,也有可能是心理上未滿足的痛點,具體要看是行業和產品。 慾望是一個場景:是消費者對你的產品期待和幻想,幻想他擁有你的產品後會怎麼樣。 舉個例子

第一股繩:送花這個行為屬於社交行為,要在花這個實體產品中去尋找痛點,解決樣式、種類等問題,那麼就走偏了。送花是為了拉近兩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花承載的是情感。

「野獸派」看到的是在送花過程中的乏味與過場化,於是為每一束花創造一個故事,這樣你就能更好地用這束花去體現自己的品位和高社交價值(裝逼)。

「Roseonly」看到的情侶之間熱戀期對專註愛情的追求和承諾,於是買花必須登記雙方的身份證號,告訴買花的人你想好了,如果你這輩子要送「Roseonly」你只能送給這個人。

對於「像素公寓」來說,我看到的就是合租公寓中室友關係的冷漠,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到自己的房間里,像是同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但是其實每個人並不想這樣,很多時候只是僅僅因為尷尬而已。

第二股繩:一定要去了解競爭對手是怎麼做的,尤其是巨頭如果也在你們行業的話。

第三股繩:「野獸派」是創造故事,「Roseonly」是創造儀式,無論是故事還是儀式都變成了他們產品的一個部分,是可以被做到的。

而「像素公寓」是分4步來做的,就不詳細說了,簡單說就是:

1、租客分類,讓更合適有相同屬性的人住在一起。

2、創造環境,我們在公共區域的打造上費了很多心思,讓租客更願意待在公共區域。

3、租客破冰,由我們來作為中間人介紹他們認識,打破尷尬。

4、租客APP,讓租客在線上互動起來

5、線下活動,讓租客真正玩起來,成為朋友。


我們希望打造的品牌是租客看到「像素公寓」聯想到的場景是一屋子人在一起開心的玩遊戲、看電影、做飯等社交化的生活場景,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增加這個場景的達成的可能性來做的,而且也是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三股繩一擰,品牌定位就出來了,產品的方向也有了,離名字就近了一步。

2、功能性價值和差異化價值之間的戰爭

我想先解釋一下辨識度:辨識度=差異化的價值體現,那差異化的價值體現和功能性價值體現有什麼不同。


舉個例子:「Enjoy」做的是高端團購,而「美團」做的是普通團購。很明顯從名字看出來,「美團」就是個做團購的(功能性價值體現),明確知道他是幹嘛的。而「Enjoy」你單看名字並不知道,但是傳遞給你一種什麼感覺呢,一種略有逼格的感覺,這種感覺我認為就可以稱為差異化價值體現,他相比於其他團購就有了辨識度,更多的體現了差異化的價值。

至於如何平衡其實就要具體行業具體分析了,但是基本可以總結3個規律

當市場知識初期(競爭對手少,受眾認知不明確)的時候,你是做什麼的(功能性價值體現)就比差異化價值體現重要,當市場發展到充分競爭階段的時候,你和別人有什麼不同(差異化價值體現)就比價值體現重要

前面的例子已經說明了,前期大家對團購的認知是稀缺的,後期團購的品質和逼格就變成稀缺的了。當什麼是這個行業的稀缺性的時候,就應該在名字裡面體現什麼,這個稀缺性也就是前面說的三股繩打結的地方。

產品的使用或購買的頻次越高,差異化價值體現就越重要,產品的使用或購買的頻次越低,功能性價值體現就越重要

對於高頻產品,差異化價值越高,用戶才會更多的因為你的不同而選擇你,而不會覺得所有的都一樣,而變得沒有忠誠度。對於低頻產品,一定要讓用戶知道你是做什麼的有什麼優勢就顯得更重要了。

依賴傳播型產品差異化價值體現更重要,不依賴傳播依靠銷售型產品功能性價值體現更重要

沒有人會願意傳播一個沒有逼格不能秀優越感的東西的,所以對於依賴傳播型產品更需要差異化價值體現,而對於不依賴傳播的傳統銷售型產品不那麼重要了。

3、量變到質變

前面的問題思考清楚,還不足以獲得一個名字。在以前的項目中,試過很多方法,包括眾包出去,發動可以影響到的所有人的力量去為名字出謀劃策。事實證明,把起名字這件事情交給不理解品牌定位的人和非專業的人基本沒什麼卵用。

在這過程中,我發明了一個高效率但是可能會逼死小夥伴的一個方法,效率很高,也很容易開拓思路,比單純的頭腦風暴有效的多。

第一步:確定品牌定位後,召集參與取名行動所有小夥伴開會,並且確保他們對品牌定位深刻理解。這一步非常重要,是下面工作的基礎。

第二步:每個人先想50個名字,限定時間1天,第二天就你們想出的幾百個名字進行討論,然後再進行思維擴散、評估和篩選。

第三步:重複第二步,直到做決策的你感覺「就是它了」,那麼一個合適的名字就出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能激發每一個人的潛能,所有小夥伴無論是吃飯還是上廁所,腦子裡面會一直在不間斷的思考。


當然這其實是及其痛苦的,可能會被小夥伴罵,作為老闆的話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買點東西給大家補補腦。相信我,最後真的能夠完成質變到量變。

4、重新檢視

對一個名字來說要評估的維度真的太多了,在前期工作準備不充分想的不透徹的時候,評估往往也是沒法下手的,極有可能因為某些硬傷推翻重來,以下是我覺得必須要檢視的幾個方面

註冊(Register)

如果最初不去考慮的品牌未來,那麼,這篇文章對於你也就沒有什麼價值了。但是畢竟在體制內做事,合法合規是最關鍵的,一個無法被註冊的名字是沒有任何商業價值的,沒有人能夠保護你,也不具備獨佔性,做大了也不會有品牌溢價,很可能就為別人做了嫁衣。

確認是否可以註冊,一般先去查詢,進商標局的查詢系統就可以進行查詢了,但是商標的審核也會有各種條條款款,比如有很多不能用的通用名詞,也會按各行業分為幾十類,每個類別的情況還有所不同,一般考慮效率和成功率會找專業的公司來處理這件事。


當然一般這樣的公司都會幫你查詢並且給你很多建議,可以好好利用一下,反正不要錢。最後去辦理註冊手續的時候還是花點錢交給他們吧,自己弄能跑死人。


搜索(SEO/ASO)

現在人的基本習慣會先搜索進行第一步了解。羅胖表示過挺後悔叫「羅輯思維」,而不是「邏輯思維」,我覺得雖然增加了用戶的認知成本,但是「羅輯思維」確讓他能更好地被搜索出來,哪個好哪個壞其實並不好說。 想好名字了去在用戶可能的出現的搜索渠道中去進行搜索,看看會出現什麼,真的,千萬別再出「小米」的「雙莖頭」這樣的笑話了。 同樣搜索的時候用戶會進行輸入,盡量避免那些輸入法要翻很多頁才找得到的字。

時間周期(Life period)

有些詞和用法也許當時很流行,但是很容易過氣,如果你不想你的名字那麼快過氣的話盡量避免流行詞。檢視的時候看一下是不是名字會變成一個過時的東西。

傳播(Spread)

沒有歧義,說起來不會拗口舌頭打結一定是基本原則。當然傳播更多的是前面你提供的差異化價值是否值得被傳播,傳播的前提無非就是我告訴你我知道的東西而你不知道,知道我厲害了吧,我是來秀優越感的,僅此而已。

延展性(Ductility)

要知道名字會出現在你之後所有的VI設計、宣傳品、網站上,要充分評估每個名字可能的視覺呈現會是怎麼樣。


當時我們叫「像素公寓」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就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因為對於一個依靠產品設計本身而且受限於成本的行業,在設計上的差異化對於我們來說就至關重要。所以用到了「像素風格」這個設計元素,像素風格能貫徹到整個房屋的設計、APP的設計,還包括我們公司所有小夥伴的頭像都是像素頭像,而且與我們整體的市場人群定位、倡導的生活方式也是貼合的。

場景聯想(Scene)

我不贊同讓很多人一起去胡思亂想的去想名字,但是這個地方我覺得確是可以找大量用戶調研。


總而言之就是要知道,你這個名字給到一個對你和你產品一無所知的人:他感受到什麼情緒,他聯想到了什麼東西,這非常重要。


當然是越接近你要傳遞的越好,如果最後的調研下來和你想傳遞的有一定距離,也可以試試把他視覺化後再進行調研,也許傳遞出來的東西會完全不同。


我們開始糾結過英文是叫「pxroom」還是「pixelroom」,最後調研發現「PX」讓人聯想到「PX」化工項目,最後所以就放棄了「pxroom」。


———————————————————————————————————————————
說了那麼多,其實在「像素公寓」做到2個月的時候我曾經想過放棄掉這個名字,總覺得有地方不夠完美,有點刻意的去追求完美,其實這是創業的大忌,搖擺不定、不做決策、決策不堅定的做事方式和心態都是會為之後的創業過程帶來極大隱患和問題的。

對於一個產品來說名字很重要,其實也沒那麼重要。


一個好名字的確是形成整體的協同效應,降低營銷成本。但是這其實只是整個體系中的一環而已,名字只是與用戶心智鬥爭的第一仗而已。接下來,要打的硬仗還有很多,包括為這個名字不斷賦予背後的意義,創造更多有利於用戶對我們的認知的關聯等等等等,名字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已。


當然前面整個名字誕生的過程更有利於在前期對公司和產品整體的規劃,明確方向,對於創業公司的長期發展意義非常重大,我認為任何創業公司和團隊都應該深刻的去經歷這一切。 管中窺豹,名字作為商業行為中的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的不斷平衡和取捨其實就是商業的魅力所在,每一個創業者,痛並快樂著
——————————————————————————————————————————
我現在在成都創業做一家以分散式公寓為主的公寓運營公司,也就是前面多次提到的 「像素公寓」,現在的文章都是基於這個項目日常運營中進行的一些胡思亂想,我會定期在每周三更新。 如果你覺得咱們有合作的可能或者聊聊創業和商業,也可以給我留言。

轉載請聯繫我授權。

郵箱:law@pixelroom.cn

微信號:Superman-Law


呵呵,我也來湊個熱鬧,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拿來湊數好了


從事品牌策划過程中,經常遇到客戶或者朋友提出品牌命名的需求。有些很清楚這並不是件簡單的事。但很多人對這活兒的重要性和艱難性認識不夠,認為專業人員只要拍拍腦袋,就能拍出一籮筐來,只不過是分分鐘的事兒,不就是個名字嘛!

他們並不知道這種想法是多麼的天真,事情哪有那麼簡單。只要想想就知道了,就算自己起個網名也會琢磨一下,給小孩起名還要請先生測測八字,算算金木水火土啥的,更何況給品牌做命名了。

給小孩起名字,只要自己喜歡,別人喜不喜歡你大可不必在意。可給品牌命名就由不得你,自己喜歡不算數,消費者喜歡才是關鍵,因為品牌是消費者的,不是你的。而且給你也不用考慮能不能註冊,全國有一萬個和你同名的也沒關係,而品牌命名則要求要有唯一性,這在品牌爆炸的年代,談何容易!

品牌名起的不好,說輕點,砸在上面的廣告費至少浪費一半。說重點,會關係到產品生死。別以為是嚇唬你,不知有多少好產品,就因為起了個壞名字,浪費了天文數字般的廣告費後不了了之。所以說,品牌命名萬萬馬虎不得,這是品牌成功的第一步。

品牌命名有些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在前兩篇中已有講解(詳見系列文章第1、2篇),在此不再啰嗦,只說最重要三點。


1、可註冊;2、好記憶;3、合定位;


一、可註冊;

有人忍不住要說了,這不是廢話嘛,當然要能註冊了!呵呵,說這話的不知道現在想到一個可註冊的商標有多不容易,這麼說吧,做命名,第一批想出來的基本都不能註冊,100個中有98個都不行,剩下的兩個,一個不符合原則2,一個不符合原則3,基本都會報銷!只有在反覆幾批以後才能出來幾個符合三原則的。

為什麼這麼難?因為現在的市場已進入戰爭模式,品牌名作為商標核心,已成為極為稀缺的戰略資源,注意我用了「戰略」兩字,是的,就這麼重要!以至於有些公司實在想不出好的名字,乾脆花錢買別人註冊下來的名字。我們最近就遇到一客戶,名字想了很多後始終註冊不下來,最後咬咬牙花了三十多萬,買了別人的一個註冊商標。這就是一個好名字的價值!


二、好記

要好記,第一是要短。

越短越好,能兩個字不要三個字,能三個字不要四個字,超過四個字的名字容易落進個性化圈套,就是看起來很個性,但是傳播性很差。你見過幾個牌子是超過四個字的?極少!大多二三字而已。


人腦喜歡簡單,厭惡複雜!四個字已是極限,像「三隻松鼠、叫個鴨子,雅詩蘭黛」這些四個字的名字也還好,名字再長像:「肚子里有料」(包子品牌)這樣五個字的,是夠個性,但已經不是好名字了。

要好記,第二是要能借勢。

最好不要憑空捏造一些莫須有的詞,借用人們心中的已知來帶動未知,人們對不熟悉的事物、概念,是懶得去記的,新事物必須與心智中的老事物建立聯繫,才能順利進入。


不要搞些抽象的、虛頭八腦的詞,要形象,要具體,要有出處和來源,這樣就能借到消費者心智中積攢的勢能,這個勢借的好,可以將品牌打造成超級符號,品牌自動形成傳播,可以憑空多出一倍廣告費。

這類命名典範有:娃哈哈(借用兒歌)、老乾媽、東方紅(借用歌曲)、小天鵝、長虹(借用成語「氣貫長虹」)、聯想、小米、達芬奇、馬可波羅、諾貝爾……

以上這些名字,還只是初級借勢。如果更近一步,在借勢同時還關聯行業和產品屬性,這是更高一級借勢,借已知+借聯想。

這類命名典範有:火星人(集成灶品牌),這個命名可以說是Bigidea!好在哪裡?一、夠簡短!二、能借勢;三、關聯產品屬性;這樣的名字具有超強的創意延展性,可以稱得上是超級符號!比如logo可以延伸為火星人頭像,展覽會的展位可以設置成星際飛船、旗艦店可以以火星元素來包裝、促銷品可以是給小朋友的火星人玩具、飛船、促銷員可以化身火星人……

要好記,第三是要好聽。

品牌在傳播時,電視、廣播、音頻貼片,等有聲媒體上是要靠念出來的,就算是紙媒,消費者也會在內心默讀,想起來時候也會默讀。在給別人介紹時也要念出來,如果不好念不好聽,很難形成口口相傳。


三、合定位

名字並不僅是簡單的幾個字,而是心智的鉤子,是啟動定位程序的按鈕,名字一報出來,心智聯想就開始了,消費者心裡就對你定位了。名字必須和定位相符合,如果出現錯位,那這品牌就懸了。


比如:一個姑娘定位是淑女,卻取了個名字叫ladygaga,而ladygaga這樣的另類,改命叫夢露,這就錯位了,名字反映出來的信息,給人的感覺,和人物定位完全不合。如果玫瑰不叫玫瑰叫山裡紅,它在情人們眼裡將身價大跌!成龍不叫成龍,叫陳港生,也很難在功夫片熱潮中脫穎而出(比他功夫好,能打演員的不在少數,從市場角度看,成龍一方面是由於開創了詼諧功夫片的新品類,另一方面就是由於名字改的好)。可口可樂如果堅持原名「蝌蝌啃蠟」,人們心裡可能會聯想到蝌蚪和蠟燭,估計很難喝得下去。

如果要問,我就是想給品牌隨便起個名字,不考慮定位行不行?也行!有兩個後果。


1、起了一個不暗含定位的名字,比較泛,沒有具體指向。這種名字不會形成自傳播,推廣成本大,終將淪為普通。


2、起了一個暗含錯誤定位的名字,名字給人的感覺和產品脫節,甚至有誤導。這樣的名字,再簡短,再能借勢,都是壞名字。好名字和壞名字的區別就在於,好名字會讓你省掉一半廣告費,壞名字會讓你增加一倍廣告費,而且效果不好。

孔老夫子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老夫子的話在品牌命名這件事兒上依然適用。

———————————————

文/劉國強 公號/sslj36(三十劉計)


品牌如何起名?先要明確什麼是好的品牌名字和標識?搞清它的衡量標準。衡量品牌名字和標誌的標準有三個度:讀記度、美聯度、傳神度,這是播品傳媒首創的用于衡量品牌名標的三個指標,與衡量產品與服務的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不同。

關於衡量品牌名字和標誌的:讀記度、美聯度、傳神度。讀記度是容易記容易讀的程度:名標簡明有意義有內涵、讀音響亮、有特色我們歸納為讀記度;引發美好聯想,避免誤解和惡搞我們歸納為美聯度;與行業精神和產品特性密切關聯與匹配就是傳神度。詳細解讀參見:品牌名標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品牌應該圍繞什麼來命名?什麼樣的品牌才是容易征服消費者品牌?品牌命名方式有多種,可以圍繞N種東西來命名,但真正能激發大眾潛意識能量的命名,應該圍繞行業精神和產品特性來命名。


為什麼?因為消費者的聯想路徑是這樣的:消費需求---相關行業----行業特性---相關品牌。比如:尋找信息---搜索引擎---百度,消費者會想到「有道」搜索嗎? 網上買東西---淘寶,容易想到騰訊「拍拍」嗎?想去旅遊------攜程、去哪兒,容易想到「藝龍」嗎?想喝牛奶---蒙牛,容易想到「光明」嗎?想買手機換手機,你會想到鎚子嗎?我又不要錘釘子或砸冰箱,我想溝通世界,雲來雲去。


說點不同的意見吧,請勿拍磚。
真心不覺得起品牌名是個問題。
基本上遵循以下原則即可:
1、能註冊:包括商標啊,配套的頂級域名啊等等等等,起名的時候考慮全面即可。
2、不會產生歧義:這個要關注的比較多,諧音、釋義都要注意到,「BYD」是個好例子……

至於有人說品牌名要貼近商品啊,貼近定位人群啊,有XX感覺啊我看都是扯淡。
如果說「腦白金」還算貼近的話,「耐克」、「阿迪達斯」我真的不知道跟鞋子、跟生活、跟人群有什麼關係……
如果說外國品牌要考慮音譯的問題的話,那我再說點國產名牌:
「海爾」跟冰箱有啥關係?
「哇哈哈」和水有什麼關係?這個不是玩具品牌嗎……
「格力」和空調的受眾人群有重合?
或者「奇瑞」一看就知道是汽車品牌?
又或者有消費者能從這些名字里看出「企業性格」?能看出「企業文化」?能看出「產品文化」之類的?

所以基本上還是看營銷、看推廣,LOGO看美工……


我這裡通過歐賽斯的一個品牌命名案例給你做一個介紹吧。

育兒顧問命名

1. 中文命名:呵寶 英文:Hebo

含義:呵寶,即對寶寶的呵護,育兒顧問以專業的形象和媽媽一起呵護孩子,朝夕陪伴、關懷備至。

2. 中文命名:媽媽+ 英文:MaMa+

含義:媽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個符號可以延伸出無限的想法,消費者也可以產生無限的思考。可以是「育兒顧問幫助媽媽們,做更專業的媽媽」的意思,可以是「育兒顧問幫助媽媽掌握更多的知識技巧,做最棒的媽媽」的意思,每個人都可以對這個品牌名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將更多的懸念留給消費者,讓他們自己去建立他們心目中的育兒顧問的形象。

3. 中文命名:媽媽蜜 英文:MaMaMi

含義:將育兒顧問比作「蜜蜂」,他們是渺小的、是忙碌的、是專註的、是給予的、是幫助媽媽們的好幫手……媽媽蜜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專業專註,無私奉獻,默默給予。

4. 中文命名:媽優伴 英文:MaBest

含義:「媽優伴」,顧名思義是「媽媽的陪伴者」的意思,育兒顧問是優秀的、專業的,她們用她們專業的知識技巧幫助媽媽們解決問題,她們是媽媽身邊最優質的陪伴。

5. 中文命名:媽貝 英文:Maby

含義:「貝」指「心愛的寶貝」,育兒顧問在媽媽們心目中的形象是「偏愛的育兒小助手」,因為「信賴」、因為「專業」……我們將這個形象傳達給消費者。

6.中文命名:媽媽100 英文:MAMA100

含義:「媽媽100」體現育兒顧問的主要職責:用他們的專業解決媽媽們內心的困惑,幫助媽媽們成為「百分百的媽媽」。

迪諾克運動平台的命名:

角度一:運動精神

9秒58

涵義:由博爾特保持的100米世界紀錄——9秒58,象徵著人類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運動精神。

同類取名的有http://8848.com 以最高峰珠穆朗瑪的高度為名,是我國第一個電子商務網站。

優勢:世界紀錄在人的腦海中印象深刻,易於記憶。

角度二:運動價值

燒掉點 DailyBurn

涵義:運動的價值就是燃燒脂肪、燃燒卡路里,甚至燃燒自己對於生活的激情和衝勁。主打每天運動點,每天向著更健康前進一步的理念。

優勢:語言具有互聯網化的特點,易博得年輕人的好感。

26小時

涵義:以一種獨特的視角表示:每天運動的人不僅精神狀態彷彿每天比一般人多出2小時,壽命也會比一般人來得更為長久,彷彿一天具有26個小時。用簡單的24小時的改變表現出運動的真正價值。

優勢:懸疑式手法使人產生好奇,為什麼是26小時,而不是24小時。令人印象深刻。

角度三:運動狀態

動起來
http://moveup.com

涵義:生命在於運動。當你不在狀態,你只要動起來,便能找回節奏。只要你動起來,便是踏出了通往健康的第一步。英文move up從字面理解為動起來,同時還要提升,升級的含義,象徵著運動可以使自己更上一層樓,精神體質等方面都獲得新的提升。

優勢:使用號召式的口吻,具有一定感召力,易於傳播。同時郭富城有一首名曲名為動起來,這個辭彙在群眾腦海中具有一定的印象,容易被記住。

17sport

涵義:鼓勵大家一起參與到運動,這種健康積極地生活方式之中。17sport,一起sport。

優勢:在運用號召口吻的同時,羅馬數字與中文的諧音的組合巧妙,易給人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且羅馬數字加英文單詞的名稱,如:51job也是一種比較主流的取名方法。

博英Burning

涵義:和dailyburn類似,意喻燃燒,象徵著燃燒脂肪、熱量、卡路里的運動過程,也象徵了燃燒對健康的追求、生活的熱愛與激情。Burning強調的是正在燃燒的一種運動狀態。

優勢:博英的中文名給人一種精英,大氣的感覺,與經營高端運動用品的氣質相符合。

角度四:運動概念新銳化

X時代 TimeX

涵義:X具有未知、極致、頂峰的涵義,恰如極限運動等,突破未知,征服頂峰的理念。X時代象徵著一個人人都運動的時代,將運動理念融入生活常態。

優勢:Intel和IBM等都喜歡在產品名後添加X,X這個詞本身具有新銳,前沿感。

第5度

涵義:如果說人生設定五個維度,那麼第1度是家庭、第2度是工作、第3度是社會、第4度是精神、第5度便是體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堅持運動才能帶來足以支撐前四維的體魄。新五維設立的是一種生活理念。運動和家庭工作等對於你的生活同等重要。

優勢:第5度這個名稱本身一定的神秘感和新銳感,更具有年輕時尚的氣質。

角度五:新潮的人與物

蜂鳥運動

涵義:是世界已知的最小鳥類,卻擁有強健的肌肉和體格。為適應翅膀的快速拍打,蜂鳥的新陳代謝在所有動物是最快的。它們的心跳能達到每分鐘500下。因而可以說蜂鳥身上具有著代表性的運動精神。

優勢:類似小米等企業運用了新潮的事物,例如動物作為企業的名稱或標誌。人們更易產生親近感。

角度六:情緒與聲音

呼嘞Hooray

涵義:Hooray是萬歲的含義,容易讓人聯想到到達終點,進球得分等等運動過程中人們發出的情難自禁的喜悅。這種情緒表達很好詮釋了在運動過程中的個性解放和張揚自我的風貌。

優勢:口語化的文字,讓人心生親近感。吸引現在互聯網化的年輕人的目光。

歐賽斯渴望與眾不同。

歐賽斯渴望成為立意高遠、格局宏大、思維深邃、洞察深刻、商業敏銳,渾身上下又充滿了創新的氣息的公司。

歐賽斯研究的是新時代背景下,面向新消費者,在媒體環境下的品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1、泛90後消費群體崛起,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主權大幅度提升背景下的品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2、 品牌傳播發生深度變革,傳播主陣地從電視端向移動端轉型時代背景下的品

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3、 品牌傳播背景噪音指數級上升,消費者品牌接觸點大幅度增加的時代背景下

的品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一個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坍塌了,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到來了,世界的變化比想像得還要快,商業模式迭代的速度正在加速,一個通過新思維、新策略、新創意、新營銷用突破性的想法在新時代創造大品牌,成就新冠軍的時代到來了,這就是歐賽斯要做的所有事情。

歐賽斯不認為自己單純是一家策劃公司,或者說是一家創意公司,或者說是一家數字營銷公司,歐賽斯更願意認為自己是一家戰略與技術驅動型的品牌諮詢創意公司,歐賽斯認為當諮詢顧問懂得創意的時候是偉大的,歐賽斯認為當品牌開始擁抱數字化手段的時候是偉大的,歐賽斯是認為當嚴謹的商業邏輯與腦洞打開的創意發想相結合是偉大的,歐賽斯認為系統化的品牌諮詢與最前沿的技術相結合是偉大的;歐賽斯立志於用前瞻性的視野、時代發展的高度、對商業深刻的理解及洞察構築歐賽斯獨一無二的方法論體系。

歐賽斯渴望用領先的思想、正確的方法及多元化優秀的人才武裝自己,歐賽斯努力工作、深度學習,歐賽斯開放、共享、迭代、跨界,建立一個「以奮鬥者為本」的學習型組織,打造一個「不斷迭代、兼收並蓄」自我更新的知識管理體系。

歐賽斯認為要達到以上目的,需要實現統一及多元矛盾統一。統一即六大統一:價值觀統一、文化統一、方法論統一、形象統一、管理統一、財務統一;多元即人才多元、團隊多元、策略多元、創意多元、風格多元、設計多元。

歐賽斯認為思想是戰略、策略、創意及設計背後的根本源動力,思想產品及成功案例是歐賽斯的追求目標,也是本質。

1) 核心層: 品牌

2) 第二層: 電視屏幕、圈層屏幕、手機屏幕(三大屏幕)

3) 第三層: 推、拉、分享、事件 (四大手段)

4) 第四層: 推 – 數字廣告、電視廣告、戶外廣告、圈層廣告

拉 – 新聞/軟文類內容、關鍵詞類內容、口碑類內容、自媒體內容

分享 – 自媒體矩陣、自媒體內容、自媒體運營、自媒體活動

事件 – 創意/病毒、話題/熱點、活動/事件、數字公關

5) 第五層:品牌數字廣告、整合內容營銷、社會化媒體運營、年度Campaign營銷、整合事件營銷

6) 第六層:點擊、分享、行動、購買 | 露出、討論、眼球、爭議、病毒 | 口碑、評論、引用、被動流量 | 吸引、分享、代言、消費商

7) 第七層:消費者 | 影響者 | 同伴者

引擎條:付費媒體 | 自有媒體 | 贏取媒體 | 分享媒體 | 公關媒體

歐賽斯如何做事

1. 以始為終:目標為導向

2. 三大思維基石:戰略思維(Strategic Thinking)、創意思維(Design Thinking)、數字思維(Digital Thinking)

3. 銷售力:短期、中期、長期的盈利能力

4. 一件事:頂層設計只能有一個主腦,每一個驅動引擎都需要系統化打造, 一體化成型。

5. 做正確的事,把正確的事做好:一個是頂層設計,一個是執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6. 跨界及融合:創意能力最強的品牌戰略公司及營銷能力最強的數字創意公司。

7. 開放及迭代:開放能打敗封閉,快速迭代將會打敗一成不變,這個是我們的做事方式,甚至是我們的信仰。

8. 正道誠信、真知灼見:思考、說話、做事的出發點是純粹善良的;真知灼見;至誠勝於至巧。


我最近就碰見一個品牌,叫做「植本源」,話說我從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就一直覺得他是化妝品的品牌,事實上他是飲料。我也詢問過周邊的朋友,基本上他第一印象都是化妝品,所以他想做好這個品牌,從無到有,花費的時間要比一般的品牌多、代價也多。
如果品牌取名字拘泥於目前主營的品類,那麼在企業壯大之後可能就會出現瓶頸。所以品牌取名字,中性的詞、不具有指向性的詞、美好的辭彙更容易塑造。


前段時間坐計程車,經過一家路邊的麵館:叫做 [不如見面]。

名字旁邊還附有英文翻譯:【Better than meet】。

當時在車上回味良久,愈發覺得這店不俗,心想:改日一定要和朋友去吃碗面。


這個店名,可做兩種解釋:

1、中文:許久未見,甚是想念,不如見個面?

(適用於所有老友相聚、異地戀老地方、親人團聚場景)

2、英文:若是暫時不能見到思念的人,那不如在這吃碗陽春麵吧,這面的味道勝過相見的歡喜。

(適用於一個人的吃飯場景)


此處非要中英文在一塊才好,那句英文翻譯不止是翻譯,更像是與品牌「互文」的一句slogan,不但將情景感加深,又突出了自家產品優勢,更能籠絡另一類用戶的心理認同,絕對是「一箭三雕」的好搭檔。

(備註:互文,修辭手法,前後句語義互補,聯繫起來解釋。)


麵館,快餐行業中的大眾性產品。奶茶店同樣屬於等同品類。

如今麵館遍地,蘭州面、山西面、陝西面、重慶面、火鍋面、燴面……

各種地域特色垂直細分,光是利用定位、產品賣點,很難形成差異化。

這時候就需要發揮【場景】優勢or【感性】優勢,來為[品牌]加碼。


另一個做的好的案例,也是一家麵館,是從線上流量端發起最終落於線下的,叫做[小時光麵館],相信不少人都知道。

[小時光麵館],愛講食客的故事。也是一種主打場景化和感性情懷的典型。


說個失敗的案例吧。
說說byd比亞迪吧。這個名字很有意思。船夫哥也很固執。。人盡皆知罵人的話。船夫個就是不改。可能有噴子說。我黑byd。。人家byd電池技術牛逼。賺錢多。國外電動大巴賣的火。根本不巴結國內市場。但是。。但是。尼瑪放著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不做。你去征服全球。。。我勒個去。
比亞迪。名字。的諧音。能TM衍生出N個罵人的話。卻想不起的他最美好的寓意。
再說。車系命名問題。s6。。。升級版s7。。還貸。S8。。S9。。我了個去。對對。最近據說早出小型suv。。s3。。往下s2。。這是準備湊全一家。。
另外。最近出的唐宋。。秦。貌似沒有多大問題。。但是。。秦出2代。。秦2世。。坑都挖好了。你還不跳。另外。。你知道。車上寫個秦。白底黑字。。多像花圈上的奠。。。。
知道的就這麼多。歡迎知乎byd員工。抄送船夫哥。。。你可以付我點諮詢費。保證銷量翻翻。。
PS。沒有惡意。黑誰。。如果byd換名。我保證買一輛。。換個名吧。我的哥。也親哥。。


名字是一種「集體潛意識」的交流形式。比如「屠呦呦」這個名字取之詩經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而這個名字的主人正是靠「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若取個名字叫「趙富貴」,肯定難富也難貴,因為這種取名方式違背了潛意識的工作原理,但如果取名叫「劉翔」,卻又是在欄上飛翔的跨欄小飛人。


看你幹什麼。。做快餐就叫肯德鴨,賣速食麵就叫康帥傅,賣碳酸飲料就叫雷碧。。要是專門做盜版就叫藤訊好了


白潔去污粉


點個贊;還有我買手機的地方,深圳老七和他的小夥伴們貿易有限公司


先忘了品牌、、把產品做好、、然後隨便找人想一個用它幾百年


想想六個核桃就知道取名的重要性了,這個潛意識功力之深在於即便你知道它一個核桃都沒有,還是會開開心心的掏出錢包。


品牌起名,突顯產品的特色、利於營銷推廣、匹配廣告詞、簡單明了、有創意!


作者:賈桃

來源:認知學堂

品牌是解決複雜信息的一種手段,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一個方法。當一個社會的信息越複雜,就越需要品牌。當前社會和未來社會,品牌大有作為。

1

幾乎每個人都至少有一次創業,無論是做什麼,不管創業的格局大小,一個好的品牌名就能減少投資成本。

不記得是在哪本書看過一段文字,大概意思是說:品牌可能是科班出身的營銷人最引以為傲的、最自信的東西。畢竟品牌在目前看來是一個高大上的辭彙,但凡從事營銷行業的人,也總能拿品牌說事。人人都能說上口的「品牌形象」、「品牌定位」以及具體延伸的品牌符號-logo等等。見的多了,就熟悉了,熟悉了就感覺能上手了。

但,事實並不如此。能把品牌講清楚的營銷人,少之又少。·

本文及後續系列文章不會圍繞品牌來展開講,而是專註一個問題:如何給一個品牌命名?

這系列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清楚品牌到底是什麼,並下一個定義。第二部分,我會搜集市面上各行業的品牌名,並進行分類,最後將這些類目進行分析和對錯判斷。第三部分則會詳細講解一個好的品牌名該具備什麼特點,什麼樣的品牌名是一個好的品牌名。此外這系列文章還會有一個番外篇,我會以我公眾號為例,拆解命名的過程,並且可能會更改公號名。

2

這是第一篇。

咱們慢慢說。

老些時候,我們是沒有品牌的,雖然有品牌的衍生物,有一些老字號,有一些名頭很響的招牌,但是我們是不說品牌的。最多叫個牌子、名號。

品牌這個詞是個不折不扣舶來品,來源於西方。其英文單詞是「Brand」,其原來含義是給某東西烙印。最早是牧民在牲口身上烙印,以區別於其他人家的牲口。隨後,品牌逐步演變成為產品的標誌,以便消費者區分其生產者。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品牌最早的含義很簡單,就是用來區分,區分一些事物。

那麼,由此延伸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牲口需要區分,是什麼情況讓牧民要來區分呢?

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因為牲口太相似了,太多了,混在一起就分不清,分不清就要想辦法區分,區分就給牲口做個標記,有了標記就能分清了。這個標記就是最早的品牌。這個含義也很簡單,但是卻至關重要。

而放眼於現在,品牌的「區分」這一含義又該如何解釋?

對於當前品牌高度飽和的狀況,品牌用來「區分」的這一含義不僅沒變,而且更加重要。當前社會,同一個品類的產品太多了,幾十上百種。如果沒有品牌,作為一個消費者該如何選擇?

面對茫茫同類商品,人們根本不可能了解每一種產品,況且每一種產品還包含複雜的製造信息,人們是根本不可能仔細比對每一個產品的信息來購買的。

所以企業就給產品定一個品牌,用幾個字或一個符號來概括產品。這樣人們就再也不用看每一種產品了,直接就看看品牌,比對品牌。這裡的品牌的意義就是用來區分。

產品太多,混在一起分不清,無法選擇,那麼就用品牌來給產品做個標記,以便讓消費者更好的區分。

其實我們可以將所有的產品、服務等做一個延伸,將這些東西都看成投向我們的信息。而我們的沒法分辨的根本原因就是信息太多了。當我們無法分辨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東西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品牌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讓我們一眼便看出來。

這也是我認為的品牌的第一要義:品牌就是用來區分信息。

3

慢慢的,烙印久了就形成了獨特的,能識別的標記。後來人們根本不看牲口了,就看標記,一眼就認出了自家的牲口。當某一家農戶的牲口在市場上賣的最好,那麼這家農戶的標記就越來越出名,買家為了省事,就看標記。那麼這個標記的含義就變了,就不再只是簡單的用於區分,它就是一個可識別的品牌。

仔細剖析,我們可以發現。其實這個標記品牌,它代表了很多信息,不單單是用於農戶自己的區分,還給買主帶來了方便。買主一看標記,就直接交易。這個標記裡面就多了很多含義,與最開始的簡單區分又不一樣了。這個標記變成了概括一類信息的產物。這個標記代表了牲口,代表了牲口的主人,代表了牲口的品質。當一個買主徘徊於牲口市場時,每家的牲口似乎差別不大,很難選擇,而一個響噹噹的牲口標記,馬上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而這就是我總結的品牌的第二要義:品牌概括了一大類信息。它不僅是區分信息,而且還要概括一大類信息,代表著產品本身,還代表著一起外圍價值,它是一個集合物。

當市場上信息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無法分辨;當市場上一個品類產品太多,消費者越來越難於選擇。這個時候,品牌就是用來區分混雜信息的一道明光。對於消費者,再也不用比較如此多的產品,只需要看品牌就解決了。

這就是品牌出現的緣由。就是因為市面上信息太多,我們需要一個東西來概括和區分,把龐雜的信息區分開,並且還能概括起來。我們根本不用了解被品牌概括起來的信息,我們只需要看品牌與品牌間的比較。我們處理的信息有限,所以需要品牌;市面上信息太多,所以需要品牌。

再說一次,首先品牌是區分信息,然後品牌自身還要概括很多信息。

4

那麼,品牌具體該怎樣表現呢?當我們需要區分和概括信息時,用什麼來實現呢?

以前養牲口的農戶用烙印,給牲口烙個印就解決了,既方便又簡單。人們發現,其實用幾個字,用一個圖形符號來作標記,很方便的就解決了問題。現在有專業人給它命名,設計logo。而所有的這些其實都可以用符號來歸納。文字名稱是符號,圖形logo也是符號。所以歸根結底,品牌的具體表現其實就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就是來概括產品等一大類信息的。只不過當一個品牌有了價值,那麼這個符號就不僅僅是符號表層的意思了。

所以,品牌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符號。用這個符號的目的是概括和區分信息。用這個符號來代表產品本身、代表產品的延伸價值,代表產品所屬的企業,代表對消費者的承諾等等。。。

5

上面講了品牌為何而存在、品牌的本質,下面我們來解決最後一個問題:品牌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給產品擬定一個符號?這個問題現在看起來似乎很搞笑,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給產品命個名,定個品牌。大家都這樣做,這個問題還用考慮嗎?但是很多人卻根本不知道為什麼需要給產品定一個品牌,只是覺得市面上都是這樣的通行規則。

上面從資訊理論的引導,已經說的很清楚。品牌是區分和概括信息,這是站在大角度上說。但品牌最終是指向消費者的,那麼站在消費者角度,品牌又是怎麼回事呢?

品牌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為了降低消費者選擇成本,這是品牌的目的,也是企業關於品牌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消費者對於龐雜的產品難於選擇,所以需要品牌來解決這個問題,消費者為了自己選擇方便,往往會首先看品牌,不會去仔細比對幾十上百種同類產品信息。產品信息太複雜,內在的原料差別、外在的視覺差別等等。

有幾個消費者能說出十個可樂品牌、十個果汁品牌、十個能量飲料品牌呢?品牌已經是信息的集合物,同一個品類的品牌尚且如此,更合況對於產品。

所以,品牌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為了降低消費者選擇成本,幫助他們更好的選擇。這是品牌的目的。

6

到此,我們說了品牌的起源和存在緣由,說了其本質,還說了其目的,那麼應該對品牌這個概念很清楚了。

品牌是什麼?品牌是用來區分和概括信息的,本質上是一個符號,目的是為了降低消費者選擇成本。

看了很多大咖權威對品牌的解讀,各有各的角度。有的說品牌是一種博弈機制,是消費者對於企業的監察;有的說品牌是商品價值和服務價值的綜合體現;有的說品牌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承諾。

而本文歸納的品牌定義是綜合各家之言後,添加了自己總結的,從資訊理論的角度,解讀品牌出現及存在緣由。

當前的營銷人很多都停留在品牌是一個名稱的階段,各種花式給品牌命名,設計logo。從參考樣本上模仿取名和logo。但是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當前社會,信息越來越多,而我認為品牌就是解決信息的一種手段,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一個方法。前段時間看到有人寫唱衰品牌的文章,說品牌會衰落,但是卻沒有說清楚為什麼。只是從自己的觀察到的品牌沒落,就唱衰品牌實在無理無據。

部分品牌表現出來的衰落是必然,那是因為經營不好,被別的替代物給擠垮了。這是一種競爭關係,而不是品牌的整體趨勢。

所以我認為,品牌的出現是必然,越是信息複雜的社會越需要品牌。當前社會和未來社會,品牌也將大有作為。


推薦閱讀:

TAG:市場營銷 | 品牌 | 取名 | 營銷策劃 | 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