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時代》對上流社會的表現靠譜嗎?
是的,電影不用追求真實,只是想探討一下,影片中表現的和真正的上流社會生活有哪些異同。
我身邊倒是真有一些上流社會,從解放前就是大家族,文革期間苦了一小下,但也未失大家族的風派,在他們爺爺那輩每個兄弟都出國留學,整個家族都首先是文化人,之後才衍生出企業家,學者,政客。從我這位朋友說起吧,他以及他的家人們的消費狀態,其實真的和我們所看的小時代里不同,他們很多真的不懂什麼愛馬仕香奈兒那款這一季元素那一季被哪個明星追捧了,但房子和車都很好,因為安全。
因為他們的家庭從爺爺那輩就是富足的,每個人從小就有自己喜好,有的愛詩詞歌賦音樂繪畫,還有愛看書,根本不會跟風似得趕時尚,外界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奢侈很難打動他們,他們的兒女們也一樣,穿著打扮很樸實大方而且根本不懂什麼DG童裝,但他們也不會去排斥和抗拒時尚,我是的專業是做時尚設計這塊的,他們有時也會像小粉絲一樣讓我教教他們哪些奢侈品牌更適合他們,這就是我看到包容度和謙卑。
小孩子們從小就很重視禮儀,比如我請他們全家吃飯,小朋友們就會自己打扮一下,穿正裝,現在很多成年人對正裝的概念也很模糊吧(正裝不是職業裝),小女孩知道一定要穿過膝的小裙子,男孩知道一定要穿皮鞋和小襯衣,即使在國外也不會受一些沒規矩的白人文化影響,去哪裡都穿拖鞋,席間夾菜一定讓大人們先。
當然他們一定有「奢侈」的一面,他們的奢侈品遠遠超過了我們所謂的奢侈品,他們的奢侈品是字畫,是古董,是鑽石。他們不僅收藏,而且懂,收藏是跟著自己喜好走的。
待人接物的禮貌更不用說,越真有錢的人越會有禮貌沒架子這是真理,因為當人足夠富足時,包容心就很強,因為什麼也傷不了他們,即使有稍微冒犯到他們的人事物出現,他們也能完全包容,更不用說身邊都是對他們友好的人了,他們更是會欣賞別人的好。
關於《小時代》描寫的那群人能不能稱為上海上流階層,筆者在剛看完電影那會難掩心中苦悶而寫過一篇文,如今貼上來回答未嘗不可(?)。以下只是偽文青單論電影主題,非四娘黑,非小時代黑,謝絕掐架
◆「差距可以光年計算」
影評人黃平看了電影《小時代》後表示,郭真應該找時間讀讀文學史上的成長小說,如狄更斯的《遠大前程》,同樣寫外省青年面對大都會的誘惑,《小時代》與之的差距「要以光年計算」。
林海音幼年從台灣苗栗小鎮搬到巍巍北京古城,日後她寫出溫情細膩的《城南舊事》;年輕的葉塞寧從康斯坦丁諾沃鎮來到莫斯科當印刷工人,他從鄉村故土汲取營養,以瑰麗的抒情詩震撼了俄國詩壇。
自卑的少年郭小四從四川來到上海,他戰戰兢兢地搖下計程車的車窗,用誇張的自卑又自大的視角,將青春定型,將人性抽空。他是空洞膚淺的寫手,在老上海的影像里,他只能是一個戴著贗品手錶在廉價咖啡廳里汲汲地等人談生意的小商人。
◆什麼才是滬上貴族?名媛和老克勒
人們至今常常懷念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新開個咖啡館也愛冠上「1931」的名號。在眾多影視作品裡,導演們精心還原黃金時代的上海——人力車與美國福特汽車一起出現的街道,舊式的長衫與優雅的旗袍由近及遠。它風花雪月也寬容多情,它是冒險家的樂園,也是全球猶太人眼中「遠東最溫暖的地方」。
我原很不懂這種追撫憶往的深意,直到讀到一位俄國人在90年代經濟改革的一番話——
「……聖彼得堡需要用整整一代人的時間才能恢復,因為俄羅斯已經有了七十三年的斷裂。這就是外國商人還不放心也不願意在俄羅斯經商的原因之一,因為彼此還沒有真正找到溝通的渠道」;
「而上海的情況要好的多,只有四十多年的斷裂,老人都還活著,你們可以很快地學習許多共同的法則……」。
1984年左右,上海在蕭條之後重新建立起與國外的貿易聯繫,然而公司職員大多不懂英文信函和商務禮儀,於是四十年前的熟悉這方面業務的上海老人紛紛被畢恭畢敬地請來,作為顧問重新與外國商人聯繫。已經消失了的對西方世界的聯繫與親切的感情,和舊上海的生活方式一起被重新鄭重拾起。
上海作家程乃珊這樣描述這些上海老白領——老克勒,即老Class,指一眾滬上有格調的成熟男性。他們出生在舊時期的上海富裕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的是留洋歸來。舉手投足無不流露出貴族氣質。他們的職業多為高級白領。
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貴族小姐出身的程乃珊——何為「舉手投足間的貴族氣質」?紙醉金迷的上海如何能造就出這些貴族?
不如看看1920年的中西女塾。這所上海新式學校面對的是上海上層階級的女兒,它畢業生的名單里有宋慶齡和宋美齡。作為美式教育的典範,它學費昂貴、管理嚴格,學生一進學校大門,必須除去所有艷麗珍貴的服飾和珠寶,否則就作為捐贈被學校充公。在學校里的一舉一動都必須遵循校規,比如要是在走廊里停下說話,則必須讓到一邊——做教會學校的"標準女子",任何家庭背景的學生都不能例外。
上海永安公司老闆的四小姐郭婉瑩就畢業於中西女塾。「文革」批鬥中有一位職員站起來憤怒地揭發她們老上海貴族的奢糜生活——「她到永安公司去買東西,自己坐在沙發上,一手拿著茶,一手夾著香煙,售貨小姐們排成了隊,手裡捧著新貨一一走過她身邊,要是她點一點頭,她們就去把貨包起來。然後她掛上賬,跳上新式美國汽車,絕塵而去。」 在社會底層人的想像里,名流貴族總是這麼飛揚跋扈,為所欲為,奢華糜爛。郭婉瑩說她彷彿在聽戲裡的場景——這是做夢也不敢的事,要是她敢,早被逐出家門了——家裡的教養和規矩只會比小戶人家要多。
以中西女孰為代表的上海貴族學校,以其所有的知識培養著一個人的自尊心和對世界更全面和公正的眼光。正如它的校訓所示——成長、愛人與生活。這種古典人文教育確實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接受這種貴族教育的人自然會有對人的權利、尊嚴的體驗和珍視,有對自由和正義的嚮往,並有對邪惡勢力的天然厭惡和警惕。其中的佼佼者,如一代名媛郭婉瑩和鄭念,能以一種優雅和風骨熬過了文革動亂年代的貧窮、瘋狂與混亂,滿腔血淚卻依然冷靜堅定,靈魂如古瓷般愈美愈硬。
「上海Lady」程乃珊曾對王小鷹說,現在湧現出很多寫上海的作家,但他們寫的上海有很多扭曲的地方,尤其是寫上層階級的生活,好像永遠是醉生夢死一樣。事實上,她覺得如她的祖父那樣的金融家,其實是很辛苦、很努力創業的,有了財富以後也不是揮霍無度的暴發戶,而是有腔調、有品位、守規矩——這才是「老克勒」。
如今滬上貴族幾凋零,郭敬明們永遠不會懂上海名流的精髓。
每個國家,元首隻有一個。但「上流社會」可就是千百萬計了,把「上流社會」放在顯微鏡下,如果樣本數量足夠,那麼你會發現與中產階級最大的不同就是更「自由」和「多樣化」。
人們對「上流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刻板印象,其實就是接觸樣本數量太小的問題。
實際上,每個「上流社會」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啊,只是更有錢或者有權而已。馬化騰不是說了嗎:「我們也是普通家庭啊,無非就是房子大點,比你們有錢一點」。
對子女教育頗為嚴苛的不少,對子女沒有要求的當然也有。
像李嘉誠一樣天天想著怎麼錢生錢的有,像沃爾頓、豐田章男一樣操持祖業的有,像mask那樣不靠譜的有,像洛克菲勒、摩根一樣早已實現信託化和交叉持股只吃股利的也有。
例如陳冠希的爸爸陳澤民有家上市公司,哥大畢業會說四門語言,而獨子陳冠希根本沒上過大學。
王力宏是紅色移民,SAT滿分被 TOP3 HYP裡面的普林斯頓和耶魯錄了,沒念去了威廉姆斯學音樂。
鄭中基的爸爸鄭東漢是世界最大唱片公司環球唱片的總裁,而他現在還在當著二三線演員歌手。
向佐的資源就不用我說了吧,明明可以做整個香港電影產業的老闆,他還做打星這麼拼。
所以《小時代》當中的「上流社會」當然也是有的。
不過父業子繼在現代社會怕是不行了,即便你爸爸同意,企業的合伙人、債權人和投資人也不幹,除非你的公司能一直不借錢、不融資、管理團隊不職業化。
而且,真的很少有喜歡家裡從事的實業的二代。你能想像一個到紐西蘭玩幾年假裝去上學的95後回家接鋼鐵、煤炭、土建、路橋、加工生意的班,去跟他父親同輩的大爺們樂呵呵地拼酒吹牛逼嗎?
第一次答題,所以留下名字。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來聊聊老百姓們不熟知的所謂的上流社會生活。
我們家並不算非常有錢,也算不上上流社會階級。撐死了就是小康。因為家父的工作需要,我們全家經常會參加一些大家覺得是「有錢人」的聚會。有一次就和某公司的某董事長吃飯,這次的聚會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此董事長白手起家,沒有來自父母一分一毫的資助,全靠自己。公司走上正軌之後依舊沒有任何架子,可以很好的和員工們打成一片。我早已不記得他的名字,所以在下面用k來代替。
家父在聚會上聊起了北京車牌搖號的問題,當時我家正準備買車,搖了一年多的號才搖到。家父直說太不容易了。而k卻說「我完全不擔心這種問題」。家父知道,他可能很早就有了車,但還是問了一句:「為什麼呢?您不用開車么?」沒想到k說:「是啊,我每天都坐地鐵上班,再做地鐵回家。」
聚會結束了,我們準備回家。這時,家父說了一句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一番話:「上流社會並不是你們所想的富豪,而是值得那些真正有涵養的人。就比如說k,他就算可以抬頭做事,卻依舊堅持低頭做人。就因為這一件小事,我感到了k非常靠譜。」
後來,家父和他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所以,不要覺得上流社會就是一群名媛每天吃喝玩樂做保養,一群大老爺們兒天天吃喝玩樂嫖女人。根本沒有那麼多所謂的「偶像劇中的情節」。你要明白:比你生活的好的人,一定是比你更努力的人。
謝謝
先來個抖機靈的,是我葡語系學長與上流社會的故事。
我們學校有很多國際生,有一個長得挺像猴的猥瑣的XX人(具體不說了,怕查水表,反正就是寮國柬埔寨那一帶黑黑的亞洲國家),在期末考試之前讓我學長一會幫他作弊。我學長不喜歡他,直接就沒理。然後那個人就掛了。
過了幾個星期那個人的爸爸來學校求情。然後發現他爸爸是某國總理...
這是第一個貴族。
第二個是我的故事。
以前在丹麥有個同事,非常純正的丹麥女孩,180+,穿40碼的女鞋,標準的丹麥維京長相,很有味道。跟我年齡差不多,工作也很聰慧努力,吃飯全是AA制,算到一塊錢都很清楚的那種,出去玩喝酒什麼都是跟普通女孩差不多。穿的用的我沒見過幾個LOGO,但是看得出來都是挺精緻的好貨。唯一有印象的是她有那個LV的旅行包,是我唯一見過的名牌爆款。非常友好,真的沒察覺出有什麼不同。
後來公司一起聚餐,老闆提到近親結婚的笑話,我才知道她是丹麥皇室,也就是近親通婚的產物,難怪那麼純正的大隻丹麥人。老闆的原話是:在她之前排了15個人,也就是說如果那15個人乘同一架飛機而且墜毀了,丹麥就是她的了...
我們經常一起出去喝酒派對。但是有時候約不出她來,因為她會周末飛到其他國家去參加舞會。開始我以為是很普通的大型派對,後來看了她FB照片才知道是和其他皇室一起的晚宴.. 不過裙子鞋子會從公司借頂級成衣,我也見過,可能因為是皇室關係所以借那些高檔品完全沒有問題(我只見過一次借的,其他的不清楚)。
真正的貴族都很低調的,因為他們沒必要通過貶低別人來強調自己的身份。那些需要強調的,是因為那些身份向來不屬於自己,不強調就沒了...
古時候的農民,都覺得皇上是用金鋤頭鏟地的。。。
奢靡的話不過是暴發戶階層,有底蘊的才能稱之為上流吧,家庭教育教出一群敗家後代在真上流人士眼中是不可思議的。
你知道嗎?這個世界的運行遵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你為別人做了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
所以我見過的資本家都是最會用錢的,每一分錢都能起到十倍百倍的作用,自己盈利了,還能回饋社會,這就是資本家的本事。
現實世界中,小時代里呈現出來的人都不可能長久富裕。就算遇到家族企業有這樣的掌門,這家的高樓也是快塌了。
有合理之處。
我去年恰好讀過<小時代3>。這裡面有些地方比看到的輿論渲染可能還要寫實。
上流絕不是紙醉金迷夜夜笙歌,泡妞醉駕撞車鬥毆,這是少數而不是多數,因此才叫「新聞」,但網路時代...我就不評價微博上的東西了。
另外,所謂上流,非常注重家教,對孩子品質和能力的培養。品質,你可以理解為氣場,也可以理解為教養。女生不一定不爆粗口,不一定淑女,但是會非常大方,寬容,不總把個人需求掛在嘴邊。男生不一定都一口好牙,不一定愛好都是健身網球跳遊艇,但是絕對很自信,不會因為別人質疑就惱羞成怒。
能力,任何小孩在童年時代都會被正面測試你是否擁有從事家族這個行業的潛力,如果有(很少是沒有),有多大,是否還有其他潛能…等等。所以很多年輕人潛移默化擁有和長輩相同或相似的信念。
越是家大業大,承擔的責任就越重。如果你對商業政治或者傳統商業沒興趣,喜歡搞藝術,ok,一看你有沒有兄弟姐妹,二,必須搞出點名堂來,不然丟不起那個人。至於享樂主義甚至靠試探法律展現家族勢力,不好意思,我覺得這是暴發戶(二代)乾的事情。
所以小時代里「上流社會」的子女都很努力,這是真的。
除此之外,存異甚多。比如人們集中批判的名牌扎堆,這是小四的個人癖好。
首先正裝都會考慮訂做。其次,買名牌避免那些誰都認得出來的經典品牌與所謂經典款,說的裝一點,就是同道中人才認得出。最後,很多人買主流的品牌成衣大多是怕麻煩,省時間。
非正裝就各有所好了,絕對不是非義大利製造不可。HM甚至Gap都很有市場啊。更有屌絲甚者,我還是凡客黨呢。
講句大實話,你們口中的這個上流階層,可能也會有自卑和自我懷疑;但是在經濟和品味上,不可避免,真的會有優越感。就算口上不講,心裡難免。
越是這樣,就越不在意。
比如你穿了一件對於我而言很貴很貴的訂做襯衣,我是工薪階層,不懂,問你在哪個裁縫鋪定製的,幾十?你可能就告訴我哦,就在越秀公園旁邊那個,編一個低價格,一笑了之。你不會生氣,也不需要氣我不識貨,因為你穿這個衣服的目的本就不是告訴我你的階層。或者,你原本就不想對我造成壓力和鴻溝,但也不必瞞我,所以我的不識貨,對你而言剛巧合適。
這是你作為一個上流階層對待衣著的態度。
而假如我呢,買了一件ck jeans,拚命暗示上面有ck;買了一塊安普羅表,還有意無意地強調上面的阿瑪尼字樣;買了一個lg水貨,生怕別人看不到上面的prada,被人看成了panda便冷嘲熱諷對方窮屌絲不認識名牌;買了雙紐巴倫限量款馬上微博推特朋友圈非死不可……這種人,你就別承認自己認識他。屬於既沒錢,又沒什麼本領,心裡十分自卑的人。
說白了,小四在心智成熟程度上,恐怕就是這種人。當然,他的經濟條件肯定要好許多。
如果用錢多少定義上流社會,那差不多,但是遠沒有那麼矯情,簡單直接粗暴得多。
如果用身份家世定義上流社會,那差的十萬八千里,幾乎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我沒有黑小時代,謝謝首先,郭敬明是不從來沒有進過美院的大門?
黑美術學院不帶這麼黑的大哥!
八大美院美院沒有一個在上海的
而且據我觀察美術是藝術里最最最不燒錢的東西^_^
我一個美院的孩子真是受不了郭小四的幻想了,剛打開第一章就成功的噁心到我了。
一天到晚把藝術生妖魔化有意思?
更別說他描述的上流社會了,好像別人的錢都不是動腦子賺的,而且從下等人手裡搶的。
鬼才會塗兩厘米的睫毛!鬼才會把錢扔進學校里燒!郭敬明臭撒幣哼!一天到晚的冒充上流社會。
中國只有有錢人沒有貴族和上層社會(泊來之言)
完美刻畫了下層屌絲心裡的上流社會生活
小時代裡面對上流社會的表現靠譜不靠譜我不知道,但是這本書反襯的郭四先生是個暴發戶這點倒是挺靠譜的……
靠譜或是不靠譜
上流社會,看家教,家教永遠是第一位。
衣服、品牌對真正好出身的人來說,他完全是不在乎的。他買某個牌的衣服,去某個會所消費,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他習慣了這個東西,而不是因為他去追求這個東西。我堂姐。窩覺得她家不能算是上流社會。應該是很富有。浙商。
她的兩個孩子。有禮貌,陽光向上,見識頗多(週遊世界嘛)。小小年紀自制力很強,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也不是傲嬌的小公舉,小王子。一點也不熊孩子,大方親切。精神上豐足和自由的兩個小人兒。
相比我的舍友,條件也很不錯。散漫不羈,毫無克制力,不學無術,能樂一天是一天。誰不順眼就罵誰,自以為是宇宙的中心。各種奢侈品每天掛嘴邊。她的經典語句就是:憑什麼有人不喜歡我,你們就應該喜歡我。我只認錢不認人,沒錢別和我做朋友。
小四是產品經理,他要真描繪一個真實地上流社會,估計他的受眾群體都接受不了了吧,那他還用賺錢嗎,所以這東西還真沒必要較真
這個問題里的大多數答主都只是在通過無限尊崇上流社會來說明小時代描述的不是上流社會
是屌絲意淫的上流社會,上流社會哪有這麼矯情。
有句話,不知是誰說的,但是很有道理 想知道一個人的內心缺少什麼,不看別的,就看其炫耀什麼。 小時代裡面各種炫富,香奈兒 LV不離嘴,足以證明意淫的屌絲內心有多可悲
當個雜誌社總監就是上流社會么orz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最強大腦》錄製時郭敬明中途離場?
※如何像郭敬明一樣寫文章?
※如何看待梶浦由記給郭敬明《爵跡》作曲?
※怎麼看郭敬明把有關「最強大腦」的微博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