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是否與自卑敏感的性格有因果關係,如果有,是怎樣的形成過程?


謝邀!

「家暴」這個詞容易帶上軀體暴力的色彩,但現實生活中家長對兒童的虐待,除了軀體的虐待之外,還有精神上的虐待(忽視、偏愛、言語上對孩子的貶低及辱罵等),後者雖然並不具有表面上的暴力色彩,但對人的負面影響並不比軀體虐待來得低,有時甚至會更厲害,所以也許「家庭虐待」這個詞更符合實際。

電影《心靈捕手》最能反映家庭虐待受害者的心理狀況。影片中的主人公韋爾幼時是一個孤兒,曾經被不同的家庭收養並被虐待;長大後的韋爾是一位天才,擁有超常的智商但充滿著暴力與自大的色彩。影片的後半段中心理治療師(由羅賓·威廉姆斯飾演)反覆好幾遍對韋爾說了一句話:「that is not your fault」,真實的點到了韋爾的自我認知:我是壞的,所以我才受到了這樣的懲罰。這個自我認知來源於韋爾的幼時被虐待的經歷。羅賓想要告訴他的是:這並非你的過錯,你是無辜的!試圖修正韋爾內化的錯誤的自我認知。這樣的自我認知不但影響到韋爾的自尊感,也影響現實中與他人的關係。

韋爾是非常自卑的(雖然表現出自大的一面,這是對自卑的心理防禦),只跟那些幼時的玩伴在一起,不惜因此而荒廢了自己的才華,即使麻省理工學院的大牌教授主動伸出了橄欖枝(多少人想求都求不到啊),也被他輕易的拒絕了。並不是因為他不渴望成功,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配!他以不屑於成功來防禦這種自卑。同樣,當哈佛校花主動投懷送抱,他只會發展表面的瀟洒關係,一旦要深入實質的話題(女友想知道他的家庭情況以便更深入的發展關係),他便馬上中止了關係。這是因為他內心有一個信念:我不值得被別人所愛,因為我是壞的,沒價值的,沒人要的。他以主動拋棄女友來防禦這種自卑。

家庭虐待的受害者為了防禦自卑,會把自己壞的一面投射出去,放在別人身上,把別人當成了壞的,而自己是好的,通過這樣的操作,緩解了因為自己是壞的而難以容納的負面情感(術語叫做「投射性認同」),但這容易形成糟糕的現實關係。舉一個例子:一個丈夫下班後躺在沙發上,手上拿著啤酒瓶,喝得醉熏熏的,訴說了自己為了這個家而付出的辛苦,責備妻子不但不感激反而看不起他;妻子辛苦地做著家務燒著飯,面無表情,責備丈夫太懶惰,完全不顧及到她的付出。這是兩人爭吵時常見的模式。這個丈夫便是把內在壞的一面投射到妻子身上,喚起了妻子的責備(哪個妻子會不責備一個躺在沙發上喝得醉熏熏的丈夫呢?),使妻子成為了一個對丈夫既挑剔又不滿的人,而他自己則是一個受害者,一個付出而得不到回報的好人。

所以,家庭虐待的受害者需要去改變內在的不良關係模式,這是導致他們自卑感及現實不良關係的根源。如果他們能慢慢地發展出這樣的信念:「我是好的,但也有難處或弱點」,同時也能覺察到關係中的他人:「有壞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這種更加整合的認識自己及他人的新觀念既有助於改善與自己的關係,發展出自我接納的感情;又有助於改善他人的關係,更好地去理解與欣賞他人。由此進入正向的循環中,心理品質逐漸得到提升。

如何才能有樣的變化?關係的問題只能由關係來解決,一段好的關係,如戀愛關係,諮詢關係,友誼關係等,均是改變的途徑。韋爾便是在諮詢師的幫助之下逐漸的修正與改善了現實中與教授及女友的關係,發展出更加現實取向的關係及自我認知。當然,因為強迫性重複的力量(即不自覺地會重複壞的關係),家庭虐待的受害者往往會摧毀一段本來可以促使自我改變的關係,這當然是令人遺憾的了。


講故事就算了,個體不能代表群體,故事再好聽,不能讓我們更深刻的認識問題。

我就從純學術角度來解讀下這個問題(不是回答),這個回答可能也會讓人很失望。摺疊我吧。

提問因果關係是很不嚴謹的行為。讓人答「是」覺得不嚴謹,說「不是」又覺得哪不對。如果提問更具體一點會好答很多。

首先,什麼是「自卑敏感」,什麼是"性格」?這兩個概念相對於家暴(child abuse)來說,不是那麼清楚。
自卑敏感:
一,自卑可理解為low self-esteem。
二,學術界上有sensitivity一說,但也不是主流研究。基本定義為基因決定的temperament的一部分。敏感就可以理解為high sensitivity。
三,自卑敏感也可以從attachment來解讀:籠統的說就是insecure attached。
性格:
一,上升到人格層面:high neuroticism (Big five角度)也可以代表更容易被負面情緒影響的傾向。
二,如果對象是兒童,我們很少談人格。從temperament角度(Rothbart模型),high Negative Emotionality也可以理解為自卑敏感的傾向。

好了,查文獻的關鍵詞都在這了

其次,什麼是你理解的「因果關係」。你需要的是統計學上的因果關係,還是邏輯學上的因果,還是客觀存在的因果

1,統計學的因果關係:要看是實驗設計還是非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一般通過控制變數來看自變數的效應,用ANOVA來infer因果關係(注意我用的是infer,推測)。
非實驗設計(發展心理學裡很常見)也可以infer因果關係,拿題目的例子來說,child abuse是沒法用實驗設計來研究的,因為沒法random assign。籠統的說分實驗設計常用的regression(線性回歸) 就是在infer這個因果關係(當然了ANOVA本質上也就是regression)。
除了這些以外,mediation模型是可以在「理論上」是因果模型,因為我們推測X--&>Y的關係是通過Z決定的,如果X可以預測Z,Z可以預測Y,但X不能直接預測Y(當沒有引入Z的時候可以),就證明X和Y是因果關係。當然,這只是在理論層面上。實施情況是,雖然我們可以用mediation analysis來分析這個關係,甚至證明三個變數之間的關係就是這種pattern,但統計模型始終是個估計模型,所以也是infer因果關係。

對,這些搞研究的就是這麼嚴謹到蛋疼。

2,邏輯學的因果關係:為什麼因果關係中的原因必須在結果之前而不能在時間上顛倒? 看這個回答

3, 客觀存在的因果關係:這是這個世界的規律,跟1+1=2一樣。
比如因為我吃飯了,所以我不餓了。
因為我看書了,所以我知道這本書的內容。
因為我打了你一下,所以你覺得疼。

最後家暴也分肢體暴力和情感暴力的,具體文獻我不熟悉。但關鍵詞也在這裡了。
……

所以這個問題怎麼回答都對又都不對。


我的回答是有也可以是沒有。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每個人的性格,成長環境,和遇到的任何事物不一樣,最後性格的問題也有差異。
但是家暴到底會不會造成自卑敏感的性格呢,答案是一定會的。但是不是每個有家暴經歷的人都有自卑和敏感的性格。這個問題要首先搞清楚。那麼家暴是不是直接會導致自卑敏感的性格呢。社會學家會說是的,但是嚴謹的心理學家(想樓上那麼嚴謹的回答)是不一定。更多是不會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個問題解答出來太複雜,可以寫一章節的課本了。不具體闡述。大眾能接受的說,就是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導致。一般來說都是間接導致的。在心裡諮詢的很多案例中,很多經歷過家暴的人會說他們的自卑是來自家暴。
下面來說說家暴。家暴一般分三種,肢體上的暴力行為,感情上的冷暴力,和性暴力(性猥褻和強姦)。肢體上的暴力有些人會歸於體罰。體罰要是適度,也許會起到好的積極作用。但是當體罰上升到暴力,那個就很不好說了。冷暴力和性暴力一般都會伴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回到樓主問題的和欣賞,家庭暴力會不會造成敏感和自卑的性格。這個問題說實話比較籠統。看這個施暴的人是誰,受暴力的人是誰,都會造成不同的後果。
我暫時假設樓主的對象是家長對待孩子。除去性暴力。肢體暴力,和冷暴力很容易間接導致自卑和敏感。是因為孩子在成長的工程中需要成年人,尤其是父母對對錯的引導,這價值觀正確與否的引導。這個時候,一個好的家長,就會在孩子失敗,失意的時候鼓勵支持孩子,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正面的批評教育孩子。這樣孩子逐漸就有了是非分辨能力。當自己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期待的是家長的好評。而現實中好評和孩子的期待是一致的。同樣,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會擔心害怕家長批評。現實中,家長確實是要批評孩子的錯誤的。長期這樣撫養孩子,孩子的內心的價值觀,和判斷家長的行為是一致的。所以孩子長大後對自己能力,和是非有相對正確的認識。這樣的孩子不容易自卑。但是如果家長是用暴力虐待孩子,那麼就沒有什麼鼓勵支持引導一說了。孩子無論做對的事情,還是做得都會受到家長的指責,甚至打罵。很多有暴力傾向的家長,不會根據孩子行為的對錯來教育孩子。而是根據自己當時的情緒來指責或者教育孩子。舉個例子。比如說小明的爸爸總是愛打小明。有一天,小明的爸爸心情特別不好,小明一不小心摔壞了一個杯子。小明的爸爸一怒之下把小明胖揍了一頓。又有一天,小明的爸爸心情特別好,小明不小心摔壞了一個杯子。小明的爸爸由於心情很好,沒有生氣,還笑眯眯的和小明說,沒關係,爸爸明天再買新的回來。試想,小明如果做同樣的事情,小明的爸爸總是根據自己的情緒來處理,小明的內心就會出現困惑。不明白什麼是對錯是非,但是小明明白,爸爸心情不好就會挨打。所以小明會越來越對爸爸的心情敏感,但是對自己做的事情對錯不是很關心。但是小明的爸爸不教小明對錯的是非觀,小明自己不知道,不代表這個世界上沒有是非對錯。所以小明在和其他人接觸的時候,很可能因為缺少正確是非的引導,導致在人際關係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朋友排斥等等。這樣會讓小明又自卑,又敏感。
在中國很多家長有冷暴力的問題。尤其是從來不誇獎孩子,從事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即使孩子能做的很優秀,家長還是不停地否定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相對焦慮,容易有完美主義人格。為什麼會焦慮能,就是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在拚命的做好一些事情,即使極其的努力了。比如一個孩子學習特別努力,總是考年級前幾名,但是家長還是說孩子不夠好,能考好只能說是學校整體素質低,和好學校沒辦法比。能考好是因為考試卷子簡單,等等。。。。。。這樣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自我否定。但是有要玩命的做到最好。可是無論做的多麼好,自己都覺得不好。這個心理就是和冷暴力有關係。很多現在的80後都有這個問題。這樣的孩子成長起來會比較敏感。 我這裡只是一個例子啦,家暴會導致各種不同的問題,根據不同案例,自卑和敏感也會因為不同的原因形成。
性暴力呢,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不管誰對誰,性暴力都不會對受害人有任何好的影響的。


關係太大了,這些被家暴折磨死的百分之99都怨自己,為什麼包括警察鄰居沒人願意去管呢?清官難斷家務事,警察抓人女人會打警察會去警察局鬧事要求放人,鄰居要是拉架打這個男人說些什麼過份的話可能最後這家人都不理這個鄰居

這些女都有受虐體質抗打能力很強,看人眼光極差分不清是非好壞人,畜牲和人都無法分辨,性格懦弱智商情商偏低,估計有朋友親戚勸離婚都沒用,可能還會把你出賣了最後說你挑唆人家夫妻關係,最後就是沒人管警察也懶得管。有脾氣的人早就拿起菜刀和他拼了,兩敗俱傷也比自己被活活打死強,估計這些人生在這個時代都被打死,可想而知要是古代的女人都這樣,估計女人早就絕種了,人就要自我變的強大會自救

家暴必須零容忍,第一次必須離婚,要不就讓他怕你,女人體力打不過男人的,睡著了綁上比他更狠的打回去,並且拿剪刀比划下次動手就是直接閹割,除非他永遠不睡覺你沒有一絲機會,不是只有別人能威脅你看誰怕誰

被家暴打死的女性同情也沒什麼用,懦弱還智商低誰也救不了你,家暴是上癮的,你的忍受就是縱容,所以女性最好不要找二婚的男人,一定要打聽清楚離婚的原因


家庭暴力好像是一場永遠醒不過來的噩夢,從小被爸爸拳打腳踢,大聲罵喊慣了,導致現在連聽到別人大聲說話都會特別害怕,特別害怕鞭炮聲,連看電視都不敢放最大聲。像是潛移默化了你的生活,你會對誰都不信任,特別自卑,別人對你好一點點,你就會特別的加倍奉還。到最後成為討好型人格,不被喜歡,不被自己喜歡。


小的時候我爸爸主要是家庭暴力和言語上不斷地貶低我,他會說這樣是為我好。從小言語上的貶低就是我嚴重的不自信,討好型人格,無法讓自己開心,很難肯定自己。一直到很大,他都會各種貶低我,當他發現一個能貶低我的事情,他表現的是一種興奮,我甚至從他臉上看到了愉悅。從小到大,自然也是挨了不少揍。
我喜歡讀書,青春期過後開始言語上各種反擊我父親,當我爸發現已經說不過我時候會揍我,我就讓他揍,然後瞪著他,不理他。後來他慢慢也不敢對我動手了。
上大學後,他也開始慢慢怕我了,他想跟我親近。可是我已經對他保持很強的戒備心,例如他想跟我親近我會很自然的表現反感的情緒。我會親我的母親,跟我母親撒嬌。可是對他,始終隔著什麼。他也意識到了。會開玩笑,雖然嘴硬說當初打我是為了我好。可是他已經知道,小時候的家暴已經成為我對他永遠的隔膜。
我中間有很長時間也是這種性格,會經常用語言攻擊身邊的人。後來慢慢改了。但是對父親,我已經養成他如果言語上攻擊我我會迅速做出語言上的反擊。我會很直接了當的貶低他,你已經被這個時代淘汰,你性格上有哪些缺點等。例如他會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我會立刻反擊:我說古人沒說棍棒底下出人才吧,你要孝子從小何必對我那麼嚴格。
父親是個老大學生,但現在已經完全說不過我。剛才,我突然覺得其實他也在努力的改進自己。我這些年一直在努力,我父親有次和我吵架說:我希望你能快樂,我不希望你那麼累。我說:從小到大,你什麼時候管過我是否快樂,我不會快樂。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擺脫父親在我心裡種下的心魔。如今父親老了,我還是覺得難過。如果他從小不這樣的話,我的人生會不會快樂些。


最開始家暴屬於無意識,第二階段開始習慣,習慣了不滿意而動手,尚有羞愧感,第三階段在外面委屈不如意回家就打,有快感且無羞恥感。第四階段娛樂階段,用各種變態姿勢等羞辱等等,以此產生愉悅。
與自卑有關。
形成在於日積月累。


學術性的回答由於所學有限,坐等其他大牛的解答。作為心理學初學者在回答過程中,多少也會涉及一些,但是僅供參考。對於問題的回答,我還是說說我自己吧。

不知道題主說的家暴是指父母對孩子的身體以及精神傷害,還是指夫妻之間的爭吵和激烈肢體接觸給孩子的生活環境造成的不良的乃至惡劣的影響。個人所知大部分人說起家暴還是只夫妻之間的比較多,認為對孩子的教育,偶有體罰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
我的父親也不例外,在他的眼裡,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基本算是金科玉律了。甚至在更早的時候,我的母親也是這麼認為的。

我父親望女成鳳的心情是很迫切的。大概也是跟他的家庭有關,據說在我生下的時候我的奶奶就有我爸生了閨女肯定是他做了孽才導致無人後繼香火的言論。雖然這僅僅是從小到大的過程里無數次的聽說,但是在我的成長過程里,也能夠感知一二。(其實我爸非常孝順。)記得我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因為折了我爸的書,就被我爸打過,按道理我是沒有記憶的,可是偏偏我問我媽的時候,這件事兒還是得到了證實。上小學之前,我挨打得並不多,除了剛才說的,還有一次是去我爸上司的上司家裡,我指了指別人家的罐頭(小時候家境不好,我沒見過罐頭),我爸認為我不禮貌(其實是我覺得可能我的行為有些讓他沒面子)回家後把我的手都打到高高腫起,這事兒我至今印象深刻。在我成長的過程里,周遭的人,家裡的人對我的評價都很好,到現在我媽見了別的小孩撒嬌耍賴要著買東西或者是讓大人追著滿屋子喂飯的時候都會說還是我小時候好。非常聽話乖巧,有想吃的想玩的如果問媽媽說不能買,都不會嚷著非要要;吃飯也是,從來沒有讓大人餵過。

在我剛剛會說話的時候,我在姥姥家,我爸每個星期來看我的時候,會帶一本兒歌,不是現在幼兒讀物薄薄一本的樣子,而是那種薄的有一百多頁,厚得可能兩百多頁的兒歌收錄的書。他會叮囑我的姥姥,一個星期要背多少,下一次就回來檢查。我爸每次見我,我都要站在他面前背著手,等待他檢查我的背誦情況。我不記得在這個過程里有沒有被他打過,但是那時候一星期一本兒歌確實是這麼過來的,到了幼兒園每天背一首唐詩。小學前,我印象里還是快樂多,只要我爸不發脾氣,別罵我媽,也不要打我媽,基本我是不需要有什麼擔心受怕的感覺的。

上小學前,家暴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大概我五六歲的時候,我把自己鎖在卧室里,外面是我爸打罵我媽的聲音,我非常恨自己,我覺得我保護不了我媽。我只能哭,然後拿著我爸的照片剪成碎片,我甚至非常討厭自己的姓氏,我還把自己的名字寫成姓我媽媽的姓。這樣的事兒,幾乎每個月都發生。說來好笑,我們家那時候條件慢慢不錯了,整體都是蒸蒸日上的,所以我那時候真的不懂我們家這些戰爭的根源在哪裡,沒有錢?買不起日常所需?還是說家裡有誰做了超越底線的事兒?都沒有。

小學大概是我挨打的高峰期,原因最多的是因為我的成績。我的成績並不差。語文一直都是年級第一,數學差一點兒,但是最低分就是88分。其實一開始我的數學也不糟糕,但是我記得在我一年級的時候新來了一個數學老師,因為我的粗心,一次的算數測驗分數很低,那個老師當著全班的面羞辱我,具體說什麼忘了,後來我爸看到卷子,一頓胖揍。從那以後我很長一段時間看到數學就害怕。記得88分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爸打了我,不給我飯吃,趕我出去,我到教室門口就暈倒了。我媽趕著來到學校的時候,我手裡拿著的是學校早餐剩下的素包子,我覺得那是學校早餐最好吃的一次。四年級暑假,我爸買了好多語文試卷,卷子可做可不做,但是每套卷子分ABC一式三份,每一張卷子後面都有作文題目,必須寫。一天一篇,一篇800字。對,我四年級就寫八百字的作文了,導致我高中聽到作文要求八百字的時候內心就是一篇歡騰,好少啊。我當然也想偷懶,一篇質量不好,沒關係同一個題目給我四十分鐘寫篇兒不同題材的出來,原來是記敘文,那現在就寫散文吧。記得有次為了看還珠格格,我就沒寫。我爸拿著擀麵杖(北方那種粗的長的擀麵杖)打我,擀麵杖都廢了。再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六年級的時候,我有個特別好的朋友M到現在都很好,她是單親家庭出身,我爸爸認為這樣的人心理都不健康,不讓我跟她來往(當時我的內心獨白就是,說得好像你女兒心理多健康一樣,真是拜你所賜。。)。但是我沒有聽,我覺得朋友可交不可交看人品,而不是看家庭出身。我認為他的理由很荒謬,這是其一,還有就是在我內心裡對朋友的忠誠是美德,這忠誠也包括別人說你朋友不值得交的時候你維持自己的判斷力。我爸單純因為人家出身單親家庭就認為對方心理不健康,不了解不接觸,這讓我非常反感。那一次打我也很兇,我記得當時我穿著一件綠色的短袖,前襟上全是鼻血和嘴巴里的血。


我爸打我從來沒有打過屁股,基本就是扇耳光配合拳打腳踢撕頭髮哐哐撞牆。記得有次數學沒考好(其實好像也是88還是86「連90分都沒有你以後也就能XXX了」這是我爸的原話,後面的話不堪入耳就不詳述了),他把卷子鋪在我們家書房的書桌上,那時候書桌還是比較老式的,上面還有一塊玻璃,我爸就問我,我一天到晚到底在想什麼怎麼就能考這麼一點兒分blabala,然後撕著我頭髮就往桌子上砸過去,桌子上的玻璃就以蜘蛛網狀裂了。對,就那麼裂了,我一度還自娛自樂的尋思自己是不是有鐵頭功什麼的。初中的時候有次作業沒做,被老師告家裡了,正好當時期中成績下來,150的卷子,考了115,我爸從晚上八點拷打審問我到凌晨六點,睡了一個小時我就起來去上課了。說是拷打是因為確實就是那樣,我爸打我也用皮帶,有皮帶扣的那邊,針對脊梁骨抽打。一度我洗澡都不讓我媽進來,我媽看到了真的受不了。我爸脾氣不好,對我打,對我媽也會。我小學初中還有一個技能就是只要碰上我聽著我爸語氣不對,就趕緊收拾書包,等我收拾好,我媽其實也已經挨打了,我就帶著我媽往外跑。有一次我媽穿著白裙子,裙子上都是鼻血什麼的,半夜十二點我是被聲音吵醒的,背上書包領著我媽出來坐在沒有人的大街上,我也沒哭,反正哭也沒用。初三的時候我爸調到外地工作,到我高三前夕他才調回來。這段時間裡,我的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容後再表),但是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

說了在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事。進入正題,不論題主詢問的家暴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分體罰還是父母在處理婚姻過程里所發生的激烈的語言肢體衝突,我想我都是一個親歷者。題主詢問說自卑敏感的性格是否有因果關係,因為我沒有進行任何考據,所以我就不下一個肯定的結論了。從我自身來說,確實是有影響的。

在我的成長過程里,被誇最多的就是口才很好性格很好。我仔細回憶過,在我小學三年級之前,我性格很活潑,我也很樂觀,擅長與人交往。在初中高中這六年里,我深感自卑。這樣的轉變原因有很多,我從小就胖,周遭善意惡意無意的玩笑聽了太多。我爸對我從不表揚,沒有做得好的時候,哪怕真的很好,我爸眼裡也覺得不過爾爾。做得稍有不如意便是打罵加身。這樣的環境里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有什麼好的地方,即使有我內心也認為不過是一時運氣。寫作得獎是一時運氣,當了班幹部是憑著小聰明,老師表揚我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鼓勵我,誰對我善意一分我心裡便覺得都是恩賜,沒有男孩子追我那肯定是我不配得到愛,失戀了覺得一切都是我搞砸的儘管我知道感情的事應該是雙方的責任。這樣的想法到現在依然不自覺的存在著。甚至是在面對男女感情上,對方對我很好的時候,我都在想憑什麼能被這樣對待,我真的值得嗎?也做過因為想知道對方能有多在乎所以no zuo no die的事兒(反省之後在改正了。。)在青少年很長的一段時期里,我深深憎恨我的爸爸,我夜裡縮在床上睡不著的時候就想如果沒有他我就不用過這樣的生活,我曾背著書包坐在門口一夜想要一走了之再不回來,也曾拿著刀坐在衛生間覺得如果一切都結束了是不是才是解脫。自殺這個字眼出現在我十一歲的時候,我跟我媽媽說,我一點兒都不想活下去,沒幾天我爸打我的時候,我媽哭著說你不要這樣對孩子了,孩子都不想活了。我爸特別淡定的打開窗戶說,那你跳啊,你怎麼不跳。我在高三某一天之前一直不理解為什麼,為什麼我最親的人這麼討厭我。

我的確也很敏感。這樣的敏感使我在成年後的人際交往裡並沒有如兒時那樣輕鬆自然,我害怕被孤立害怕自己不被喜歡害怕對方對我有不好的看法,這一切讓我瑟縮在自己的世界裡,我覺得孤獨,但是卻毫無辦法。這些感受我都有過,甚至即使是現在我依然也有。

有人問過我為什麼學習心理學,確實和我的經歷有關,更多的是,我深知精神痛苦對一個人的影響,如果我能,我希望減少再減少,如果我能,我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孩子像我那樣長大。

在我高三考試前夕,我爸爸生了一場大病,沒有電視劇里的幡然醒悟涕泗橫流的場景。我媽媽陪著我爸爸在我高考前一個半月去了上海,我一個人在家。我不去學校,一個人在家想了很多,幾乎就像是一夜之間,我突然理解了我爸爸。儘管我非常不贊同他的做法,但是我理解了他加註在我身上的一切。

雖然我爸爸教育我的方式非常不對(換個孩子可能一輩子就毀了),但是我不能否認他對我的愛以及他給予我的美好的繼承。我爸爸非常愛讀書,我們家有個很大的書房,一屋子都是我爸爸的書,大部分都是文史類的,我爸出差遊玩走到哪裡都要帶一兩本書,這也使得我從小非常愛讀書。我媽媽回憶我小時候說,我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只要枕頭旁邊放著書,她回來看到我都是在自己安安靜靜看書。我爸也控制我看書(有段時間看外文翻譯小說比較多的時候,導致我的作文看起來就像是蹩腳的翻譯范兒,我爸氣得把我的小說都撕了。。)但是他給予我思想上的自由。我在外地讀書的這些年,聽到過無數同學的家長或者我認識的長輩說,孩子要留在身邊,老了以後也有人照顧。所謂「養兒防老」人之常情。但是我爸爸只跟我說了一次,你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要考慮我們,我和你媽媽能照顧好自己。

我一直認為自己並沒有擁有我所希望的幸福的家庭生活環境。這對我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許並不可挽回,但是這就是我。我必須學會認可自己,欣賞自己,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也一度抑鬱過。

我讀過一個資料來自於課本《心理學與生活》(第十六版),分析一個宏偉的研究項目的部分數據。該項目研究了6002個美國家庭,以期建立家庭暴力的模式和結果。在這個研究中,研究者感興趣的是個體在青少年時期得到的體罰與他們後來生活狀況的相關關係。(StrausKantor,1994)。結果十分具有戲劇性。大約50%的樣本報告在青少年時期曾受到過體罰(58%的男孩和44%的女孩)。那些曾受到過體罰的個體後來更可能經歷各種問題:抑鬱、自殺、酗酒、虐待兒童和(男人)毆打妻子等。研究者得出結論,「終止打屁股和其他各種體罰,從根本上預防虐待兒童和配偶、抑鬱、自殺和酗酒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因為這是我印象中讓我對家庭暴力有著相對科學和清醒認知的第一份材料,也是我的心理學啟蒙課本里記錄的簡單說明,所以放在結尾,算是一個回答。

———————————————————————————————————————————
我必須坦誠的說家庭環境對我確實造成了心理上極為嚴重的傷害,但是也是因為這樣讓我認識到了家庭對於個體生存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我一度對生活非常的灰心絕望。我渴望有人從天而降給我救贖,我渴望從此路遠馬亡各自天涯,我甚至覺得從精神層面而言,我就是個孤兒。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棄了你自己。我和我的爸爸就他在我青少年時期給予的教育做過多次長談,我認為我爸爸很了不起,他是個非常專斷獨裁的人,但是他願意傾聽我,願意成為一個女兒的平等的朋友,這對他而言並不容易。儘管我們曾存在著這他認為他調往外地的幾年導致了我學習成績的下降,而我認為正是他調往外地的那幾年給了我精神上的喘息之機這樣的分歧,但是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時候,他還是努力去反省,在我對他長達二十多年的了解里,這必須是他個人的進步。而我非常驕傲我有一個這樣的爸爸,他有他的原則和堅持,並且願意為此不斷努力。在他工作最繁忙的時候,他還保持著每天睡前閱讀的習慣,在別人五十多歲混日子等退休的時候,他還兢兢業業成為單位里的中流砥柱。
我想有時候家人就是一面鏡子,它不應該只是單純反應你本來的樣子,也更應該讓你知道怎麼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一想,我先匿了。會不會解除匿名再看吧~
看到這裡的每個人,鞠躬感謝~~撒花~~~


這是一個親歷者寫的
http://www.douban.com/note/231940783/


涉及隱私,就先匿了。
其它人的情況我不知道,但是我們這邊有一家的女孩基本是被毀了。
父親平時是一個非常正經的,看起來很不錯的好人。但是只要一喝酒就變了。
父親一喝酒就到處開始亂念,而且一有人搭話,他就開始罵人,街坊四鄰都被給罵遍了,很多親戚好友也都勸了很多年了,但是到現在父親還是那樣,所以也沒多少人願意管了。
不要以為只是喝酒罵人不算什麼,一個女孩被這個全部毀了!
父親喝醉除了喜歡罵人,還喜歡買刀這種的嚇人,而且他不會覺得有什麼?自己是對的。
大學送女孩去讀書,結果喝酒了,就在女孩的宿舍里對著她的同學罵人,亂講話。她爹不會覺得丟臉,也不會覺得丟女兒的臉。大學四年她換了七八個寢室。
畢業了,公務員考試成績很好,但是因為她爹她放棄了面試的機會。
工作了,父親一喝酒去單位找她的時候,總是鬧,她每份工作都干不長,都是因為自己爹!
交際上,她沒有任何朋友,甚至從來沒帶過任何同學來自己家,她不敢。連和同桌都不熟,而且非常膽小,被校園暴力了也不敢說。
現在女孩今年35歲了,但是她所有的男朋友或者未婚夫都因為父親攪和了。
因為只要她一交男朋友,或者確定關係了帶來家裡看,父親知道了男朋友的情況,喝醉了就去人家家裡,有時候還會在人家家裡鬧!有幾家受得住?
至於為什麼?父親打著為她好的旗子說是去看這家人怎麼樣?
她現在已經破罐子破摔了,她本來在外省讀研究生之後可以就能留下的,可是她媽媽一天幾個電話的讓她回來了。
我最近見過她,也勸過她。她為什麼不走,因為她媽還在!她走了,她爹喝醉酒受苦受累的是她媽!哪怕她媽沒被打過,被打的都是她!
她媽在家裡算很硬氣,但就是在她爹喝酒這件事上硬氣不起來,尤其是當爹的喝醉了,跑出去耍酒瘋,當媽的不去找,讓女兒去找。
如果你沒有真正看過,你絕對不會相信,那個看起來很好的男人經常一不如意就一巴掌打在女兒臉上、眼睛上,甚至扯著女兒的頭去砸牆。喝了酒就開始各種發神經,買刀在家裡亂砍!甚至砍爛過女兒的門兩次! 而一般家暴者的所謂後悔完全不會出現在他身上!他覺得自己是對的。因為現在中國的這個社會爹打孩子屬於家務事,就算是孩子打110都沒用!回來還得接著挨打甚至她爹非常小心眼,別人說他一句,他能記一輩子!
女孩現在一個人住在出租房裡,家裡給買的房子也不要。過年寧願在出租房裡過,也不願意回家。每天上班了就下班回出租房,不願意社交,不接觸網路,就好像是生活在異度空間,連同事聚會也不去。
真的很可惜的一個女孩子,有才有貌。


我就是這種人 小時候常被父母家暴、忽視 現在也會 我屬於在外為人警惕 在家經常發火的人 有時候會跟父母對罵 甚至大打出手 而且我喜歡這麼做 我覺得我的家庭給我帶來非常壞的影響 在外經常會被欺負 很多父母壓根不知道怎麼做家長 孩子也只不過是他們雲雨後的產物 父母絕不是孩子的上帝 他們毆打起人來就會六親不認 希望呼籲社會不要再過度美化父母 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敗類


自從擁有生命,永遠是一個人,一邊對抗社會的大惡意與消磨,一邊努力削減家庭成員不明智所產生的內耗性絕望。沒有能放縱的時候,總保持理性客觀最優化,其實很累。如果你不目視前方,努力看的更遠一些更寬一些,還能繼續么?
「你怎麼這麼想的開?」這是朋友常用來調侃我的話。我很想用上面的真話來回答,可我也知道別人並不想聽。所以我是個哈哈黨。朋友們的煩惱,在我看來都是甜蜜的憂愁,只是日常的挑剔。
當我是孩子的時候,我看別人都是孩子。當長大的時候,掛著溫文爾雅招牌的我,被別人覺得是孩子。不是要偽裝什麼,而是因為真正的沉重,責任感,痛楚和不甘都已經習慣,並非輕薄的語言可以描述,它們伴隨著成長揉進了骨血里,成就人的境界與滄桑。就像越戰回來的老兵,看軍訓大學生一樣,只有和煦的笑著欣賞。
這就是原生家庭內耗嚴重的持續性暴力。它與生俱來,沒使我自卑,卻使我過於豪放,用大簡化的思維詮釋生命。
缺乏關注會導致自卑,關注過度導致自由心爆炸。


家暴的人是我爸。被家暴的是我媽。

我至今也不理解為什麼,我爸性格沉穩、善良,從不與任何人發生爭執,被姑父背地裡評價是『公子哥』氣質……在我成年後和我爸的相處里,他是那麼好的一位父親,從不苛責我,永遠站在我的角度和立場考慮問題,支持我的決定,驕傲的成績,願意和溝通,樂意和我分享他的人生感悟……

可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卻是爸媽吵架、打架的場面。從卧室打到廚房、走廊,最誇張的一次,我媽被我爸死死地掐在床上,我到外面呼救,鄰居趕了過來,才避免了更恐怖的事情發生……我清楚的記得,我上小學的某一天,我坐在教室里,陽光灑進來,一切看似美好,我靜靜的坐在那裡想,『今天是我爸媽離婚案開庭的日子,我以後要怎麼活下去呢……』

奇怪的是,就是這樣,他們還是沒有離婚,知道2012年父親去世……

認識很多我爸的朋友和同事,還有家族裡的各種親戚,他們對父親的評價都很一致,他們都不相信,我爸曾對我媽實施過家庭暴力。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年輕的時候的父親到底是怎樣的性情?或者當爸媽相處的時候,他們彼此是怎樣的模式?

他們也許一起的二十幾年裡,一直給彼此痛苦……他們從未考慮過的是,他們帶給我的陰影……


這個時候要用自身經歷了……
媽媽常年受到家暴,我爸每次喝醉了,就對她非打即罵,用詞難聽下流,下手極重,兩升的雪碧可以毫無顧忌地咣咣咣往我媽頭上砸。
我覺得我媽能忍這麼多年簡直是奇蹟。
我問她當初是怎麼認識我爸並且嫁給他的,簡直是瞎了眼了。
她解釋說我爸以前不是這樣的。
爸爸小時候是單親家庭,性格隨奶奶,特別好,沒脾氣。
所以吃了很多苦,被很多人看不起。
後來來一個大城市學習,小城市出身,沒什麼文化,沒什麼背景,性格老實,那簡直成為眾人欺負的對象。
所以他特別自卑。
聽奶奶說我爸剛剛到那個學校的時候經常被打。
他為了保護自己,跟著社會哥稱兄道弟,學著弔兒郎當。
所以釀成了現在的性格。
我想,這樣子的他,是自我保護層太重。
可笑的是,他每次家暴的對象都是我媽,內容和引子都是他說我媽在外面有男人。
這裡補充一下,媽媽年輕的時候特別特別漂亮,現在也算好看,爸算是其貌不揚。
所以你看,因為他對外貌的不自信,就用這個理由來進行家暴。
因為他對家庭背景,性格的不自信,就跟著混混之流一起。
他性格巨變的原因是自卑,而保護層就是因為自卑形成的,自卑越過嚴重,保護層越厚。
家暴啊,不就是他對自己婚姻的不自信嗎,這就是原因啊。


六年以來,我內心裡總有這樣的一個人。

她永遠都以冷淡的眼光垂視著我,根據功利的考量來決定是否誇獎我,在我抑鬱時用骯髒的話語辱罵我,在我渾渾幽幽時牽著我的手系好繩套。
我一直知道她的存在,以她的目光來審視我自己,用她的語氣來貶低我自己,加深那些對他人與自我負面的看法,既痛苦,卻也舒適著。

沒錯,我是知道的,我一直是知道的。每次我代入她的視角來辱罵我自己時,即使讓自己的自尊被踩到泥里,我的內心卻可以得到舒適。我一直是知道的。

近兩天,由於一些事故,我發現了自己性格中根深莖固的骯髒的那一面,我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而她又對我喃喃,沒錯,死去吧,反正你也是不值得活的東西,所以死去吧。

我突然想起六年前的那個噩夢一般的夜晚,當父親對我實施家暴,我所有的親人熟視無睹,甚至還在做幫凶責備我時,如果我回到那裡,我會怎麼做。

她終於告訴我了答案。她不會做施暴者,因為終究她對暴力是恐懼的,但也絕不會保護我。她要做那個安全的人,作壁上觀,冷淡地垂視著我,不屑地刺痛著我,低笑著諷刺我。

這樣子她才會爽。

父親那一晚的影子,就這樣在我的心中,活了整整六年。

這就是為什麼我事到如今居然還崇拜著父親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我容許她這樣辱罵我的人格的原因。我無法接受自己居然這樣無力,這樣弱小的哭泣著,被父親用暴力威脅為自己沒有做過的錯事道歉,這樣脆弱恥辱的模樣。

我無法接受自己曾經居然活過這種樣子,所以我恨不得成為那個對我施暴的人。我甚至還在腦子裡植入他的影子,來方便自己每一次受挫的時候都可以代入他的角色。

為什麼我哪怕那樣痛恨家暴,因為那帶來的抑鬱症差點死掉,我也居然內心裡會順服施暴者與被施暴者之間強弱自然有理的規則?

因為即使成為自己最厭惡的施暴者,也遠比承認自己那時的弱小和痛苦要幸福的多。


偶然看到這個話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是可以從我自身的經歷來講講。本人從小遭受過父親的毆打,記憶中是因為父親情緒暴躁,然後小時候父母沒養好我,導致體弱多病老是生病,一生病父親就急躁就會打我,導致我一度很畏懼他,並不是因為說我犯了什麼錯誤而毆打我。當時我母親為了保護我,兩個人也會打起來,當然女人打不過男人,通常看到她也是鼻青臉腫。至於我的母親也有過體罰我的經歷,但是當時是因為我的確做了違背道德的事才打我,所以儘管我印象深刻我都不會覺得怎麼樣。而且,本人表面上看起來開朗,但是內心很自卑,做任何事都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以致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其實不管是體罰,還存在語言暴力,感覺語言暴力是比較可怕的,直擊內心。就比如小時候常聽父母責罵我,說我沒良心,說我不夠優秀,以一種打壓的方式來教育我,以至於即使身邊朋友都認為我挺優秀我還是自卑到覺得自己不夠優秀。說了這麼多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麼,不過真的很希望有人能告訴我怎麼擺脫童年帶來的陰影。這種陰影真的是每次一回想起來,可能是女生吧,我就難受到會想落淚。


暴力 虛偽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父母說「別上知乎那個破網站了,凈說點歪理」的觀點?
為什麼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是一種強盜邏輯?
父母總是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總覺得別人的孩子好!這是為什麼呢?
父母過分節儉,導致我整個人都沒有自信了怎麼辦?
如何看待「只要是父母,把你打死都不能頂嘴還手,這是家教,這是素養」這種言論?

TAG:心理諮詢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