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為什麼適合青少年讀?
12-11
其實那位花鳥風月已經說得很不錯了。
補充說說。
《三國演義》的三觀無疑是非常正的。
劉備之仁義
關羽之忠義
孔明之智慧
哪點不是一個青年人應該具備的呢?
再看,
劉玄德顛沛流離大半生,遇上諸葛亮,終於天下三分,這是堅持,也是夢想。
諸葛亮居於弱蜀,仍逆天而行,北伐曹魏,這是堅持,也是夢想。
姜伯約九伐中原,直至蜀亡也要搞一場鍾會之亂,為漢而死,這也是堅持,這也是夢想。
堅持,夢想,多適合青少年啊。
但是,《三國演義》又不止於此正能量的傳播。
開篇詞「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和結尾詩「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以及曹操去世後《鄴中歌》末了一句「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都闡述了作者對於歷史的態度
這個態度比如今的各種強行質疑、各種發明歷史、動不動郭奉孝若在之徒真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三國演義》毫無疑問是一本偉大的小說,而那些整天看了點四五手史料就回來批駁演義垃圾小說的,我估計他們連《三國演義》都沒看過。
當然了,《三國演義》也存在不足,比如劉備、諸葛亮、周瑜等人的形象其實有點歪化,反倒不利於很多人去真正了解這些歷史人物。
但是,瑕不掩瑜,《三國演義》已經足夠好了。
小時候接觸的娛樂產品少,就喜歡看書,把三國水滸讀爛了,到現在價值觀都沒翻過來。
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個亂世英雄,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忠肝義膽,青史垂名。
秉著一腔熱血做人做事,卻發現現實不是小說,真的想要出人頭地,光靠熱情和努力是不夠的。
終於接受了自己是個平凡人的事實,終於長大了。只是偶爾在深夜裡會想起年輕時背的滾瓜爛熟,曾為之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的情節: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定三分隆中決策 關雲長義釋曹操
故事永遠是故事,看過也就罷了。不過誰又知道,街邊的無名小卒,曾經也有一個蓋世大俠的夢。
因為演義的歷史觀很正。
讚揚仁義,夢想,堅持,愛民。
權謀,政治,軍略這些只是三國演義的軀幹身體,那些才是靈魂。
同時戰爭故事常常對青少年也有吸引力,對學習做人處事有很大幫助。
我覺得每個時間段都可以讀,但是青年人讀一讀是最好的。以往總聽人說,人在青少年時讀的書會影響人的一生,會塑造人的價值觀。
高中之前,我渾渾噩噩的,沒有什麼目標。當時也不覺得什麼,整天就是上課摸魚,下課睡覺。後來讀了三國,對諸葛丞相敬佩不已,覺得人生不該如此頹廢,於是不再頹廢,憤而讀書。
不只是學習,三國還有許多方面值得學習。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為的是什麼?心中忠義之心。雲長華容道義釋曹操,為的是什麼?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孔明五月渡瀘,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所為何?先帝知遇之恩。伯約九伐中原,為大漢戰至最後一刻,所為何?丞相知遇之恩。
我始終覺得,人活著,不應只是為了食色二字,希望諸位能從三國之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那有什麼適合不適合,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只是說性格和心態不同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當年我中考,三國演義可是要考的名著之一啊
要說適合青少年讀,有什麼不適合?中學教材有范進中舉,到底是揭示舊社會科舉制度的畸形還是宣揚功名醜陋勸導大家不要追逐?那還讀書參加高考幹嘛?金瓶梅又不該讀嗎?我看西遊記,紅樓夢原著有些情節的描述不比它低。
小時候總以自己讀了什麼什麼為榮,在小朋友面前炫耀,在老師面前表現,一個李組詞也非要組個李耳李斯李世民出來讓一年級的老師知道自己歷史知識豐富,但是有幾個學生讀了上下五千年後能讀完二十四史的呢?還是讀了遍七十二變就會變化多端了?可是讀了高爾基文集,鋼鐵後我成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了嗎?還是看了三重門、1988,心就開始野了?我看三體也沒有讓我對什麼什麼進行深思,倒是一堆斗破、斗羅看的我睡沒睡都像在做夢。
還是最愛馮驥才的神鞭,余華的活著,通讀不帶停頓,腦殼不疼!不似賈先生的廢都,王老師的青銅白銀,活脫脫讀的路都走不直了。
現在的高中生不知道是不是還喜歡引用周國平,龍應台的話,想起以前同班同學作文瞎鄒了句說是周國平說過,還別說真讓老師買單了,畢竟當時網路不發達,哈哈。
跑題這麼多,其實還是想說想讀什麼就讀什麼吧,真的別論適不適合讀;不管什麼年紀,人還是隨性而為的好,短短數十載,活就別論價值,過度強調自己是高級動物卻忘了其實還是動物,話說我這一兩年腦袋一空就蹦出赤壁賦來,難不成我要羽化登仙?萬物得其一,何為其然也?瞎搞!
謝邀
簡單說幾句,三國演義里所宣導的主流都是正能量,教人向善的。弘揚了劉皇叔的寬仁大度,愛民如子。針砭了曹孟德的陰險狠毒,假仁假義。青少年在閱讀這本名著中,也會有很多的收穫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給劉備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是否存在比這更好的策略呢?
※如果龐統在落鳳坡沒死會怎麼樣?
※劉備是個情商高,而智商低的人嗎?
TAG:三國演義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