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雀東南飛》是「東南飛」,而不是「西北飛」?

如題


陸侃的抖機靈才氣十足,不過畢竟沒有說出所以然來。這個問題學術界和教育界有不少人在關注。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
1、暗示劇情說

據考證,焦、劉二人的故事發生在今安徽省懷寧縣小市鎮。小市鎮古名小吏港.又名焦吏港.舊志載「以漢廬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焦家位於小市鎮西北梅城鎮(今潛山縣政府所在地)的焦家畈,劉家則在小市鎮東半里處的劉家山.兩家隔皖水相望.相距十多里。從地理位置看,劉家正位於焦家的東南方。原來詩歌開頭的兩句起興不是偶然的.它隱喻著劉蘭芝被遣回家。劉蘭芝投水白盡後.焦仲卿也「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追隨愛人的魂魄去了。當地至今還有紀念兩人的遣適.提醒世人。戒之慎勿忘」。

——楊書松《孔雀為什麼「東南飛」——兼談比興》

2、隱喻死亡說

翻看反映同時代語言特點的《玉台新詠》,不難發現一個帶規律性的現象:在漢魏兩晉時代,「東南」象徵鄙野之處,隱喻其處境之凄惶;麗「西北」則象徵貴雅之地,隱指美好事物。

——左言洪《"孔雀"為何"東南飛"》2004

我們司空見慣的日東升、水東流,在蒙昧的原始人那裡均有著神奇的解釋,同時對於「東」的敬畏與膜拜也就開始了。
」道家亦語:東華為男仙所居,領以東王公;西華為女仙所居,領以西王母。可知自古便有東西方向的對立與尊「東」的傳統觀念。但是對於東除了敬之外,還有畏。而這個畏的主要原因是對死的恐懼。
」漢代又有「生人屬西長安,死人屬東太山」之說。
從自然到人文、從現象到觀念,經過了歲月與歷史的洗鍊與打磨,「東」已具有了遠為豐富、複雜的意蘊。古人對於海畏懼大於敬重,對於太陽神的崇拜又大於懼怕,而對於集神山、鬼山於一身的泰山則敬畏並重。

——崔慶莉《孔雀為何"東南飛"--論"東"的傳統文化內涵》2001

3、象徵涅槃說

在講陰陽對立的神話思維中,西北應是天界所在,眾所周知的仙界神山就位於此。那麼與此對立的另一方,便是一個幽冥世界。孔雀向作為死亡的下界東南飛去,實際蘊含著一個死亡的主題。但是,在原始思維中,一物的死亡,也包含著他重生的希冀。正像在道教神話思維邏輯中,作為掌管生命大權的東嶽大帝,也是鬼魂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現在人們常說日出東方,但漢人說過,「日出東南隅」每天太陽的重新升起,實際上可以說是他的新生。古人認為,孔雀是陽鳥,那麼它便與太陽有了象徵類同。東南之行,既是它的死亡,也孕育著它的再生,就如同劉焦變鴛鴦一樣。

——許保剛《孔雀東南飛》淺析2014


抖個機靈,強答一下: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皇、鵷鶵。」——《山海經.南山經.南次三經》
鵷鶵,郭璞注:亦鳳屬。
鵷鶵育下九雛,分別為孔雀、彤鶴、藍鳧、雪鴞、紫燕、大鵬、招風、奔雉、百鳴。
所以孔雀亦為鳳屬,鳳屬火,而「東南」在後天八卦中為「巽位」,巽位在五行中屬木。
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木生火,火潛木中,孔雀自然是向東南飛。


因為東南有鄧林,西北有不周啊。孔雀怒撞不周山

詠懷 其三十六 阮籍
誇談快憤懣,情慵發煩心。西北登不周,東南望鄧林。曠野彌九州,崇山抗高岑。一餐度萬世,千歲再浮沈。誰雲玉石同,淚下不可禁。


正東南方「巽」位,屬木,
孔雀棲於林木,死於林木,
故「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
漢樂府民歌,屬雜曲歌辭,五言長篇,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最早見於《玉台新詠》,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樂府詩集》題作《焦仲卿妻》,後人常取詩的首句,稱作《孔雀東南飛》。
以下,出自張應斌先生:《孔雀東南飛》母題及動物原型
原載:《民族文學研究》 2006年第04期

其實,《孔》不是獨立的故事,而有其歷史淵源。從神話學角度說,《孔》的故事屬於民間文學的愛情動物——鴛鴦鳥來歷的母題(motif),它的直接淵源是先秦宋國的《韓憑》故事。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所載:宋康王見舍人韓憑妻何氏美就強行霸佔,他囚禁韓憑使之自殺,其妻也跳樓而死,遺言與韓憑合葬,康王不許。但在二冢上長出兩株梓木,根交於下,枝錯於上;樹上還出現了一對鴛鴦,雌雄不離,交頸悲鳴。因此,宋人稱其木為相思樹:「相思之名,起於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精魂。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宋康王即因射天笞地、荒淫殘暴而被稱為「桀宋」的宋君偃,其事可信。故事的產生不遲於戰國,到漢唐仍然流傳。1979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在敦煌西北的馬圈灣漢代烽燧遺址發掘出一批為當時人所廢棄的散殘木簡,其中有一枚殘簡:「……書,而召斡傰問之。斡傰對日:臣取婦二日三夜,去之……」裘錫圭認為,「斡傰」即「韓朋」,甚是。「憑」與「朋」音近,韓憑,即韓朋,漢簡當為韓朋故事殘片。敦煌變文有《韓朋賦》,它由《搜神記》300餘字擴展到砌余字,情節更複雜,與《韓憑》相比主要差異在宋王千方百計地破壞他們合葬的遺願上:第一,把他們分開埋葬,但他們墳上長出的桂樹和梧桐交合為—體,此樹名韓朋樹;第二,宋王把樹砍掉,但二人魂魄又變成雙鴛鴦;第三,鴛鴦留下一片美麗羽毛,宋王以此羽拂頸時人頭落地,不到三年宋國也滅亡了。「連理枝」和「比翼鳥」不再是南、北版本的差異,而是故事中的兩個過程;宋王更為兇惡,他不僅把人迫害致死,還以分葬、伐樹等繼續迫害其靈魂。但他最終受到懲罰,因果報應的宗教思想更顯明。《孔》與《韓憑》、《韓朋》相比,除了在時代、人物姓名和迫害者身份和原因等社會學層面的故事有別以外,在夫妻自殺殉情、死後變成忠貞鳥或愛情樹等故事模式和神話情節上基本相同。《孔》既然來自於韓憑故事,其歷史真實更值得懷疑。
  此外,《韓憑》故事還在繼續演變。三國時東吳有《陸東美》的故事,成書於南朝時的《述異記》載,吳黃龍年間,海鹽陸東美與妻朱氏恩愛,寸步不相離,時人號為比肩人,妻子朱氏卒,東美絕食而死,家人將其合葬。不一歲冢上生梓樹,兩樹相抱合成一樹;上有雙鴻,相伴而宿。孫權聞之,感嘆不已,封其里日「比肩里」,墓名「雙梓木」。東吳子弘與妻張氏也與此相似,二人十分恩愛,吳人呼為「小比肩」。在這裡,恩愛的夫妻死後變成了連理的梓樹和不分離的雙鴻。與《韓憑》和《孔》相比,故事簡化,沒有受迫害的內容,所變的動物也不同,但變連理枝和比翼鳥的情節和故事結構還保存著。

晉代出現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唐梁載言《十道四蕃志》:「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晚唐張讀《宣窒記》記載較完整,故事說,上虞縣女子祝英台偽裝成男子遊學,與會稽梁山伯同學。祝英台先歸,二年後梁山伯訪問祝英台時方知她是女子,於是請父母往聘,但祝已許嫁馬家。梁山伯三年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英台出嫁馬家時從梁山伯墓經過,祝英台悲慟萬分,大地自然裂開,於是二人合葬。晉丞相謝安還上奏朝廷,表其墓為「義婦冢」。南宋時還增加了化蝶的情節,《天中記》卷十九:「和帝時,梁復顯靈異,效勞於國,封為義忠,有司立廟於鄞雲。吳中有花蝴蝶,橘蠹所化也,婦孺以梁山伯祝英台呼之。」
  南北朝時還有華山畿的故事。《樂府詩集》卷四十六《華山畿》古辭:「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監。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它是一個愛情悲劇。《古今樂錄》:「《華山畿》者,宋少帝時懊惱一曲,亦變曲也。少帝時,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雲陽,見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悅之無因,遂感心疾。母問其故,具以啟母。母為至華山尋訪,見女具說聞感之因。脫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當已。少日果差。忽舉席見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氣欲絕,謂母曰:『葬時車載,從華山度。』母從其意。比至女門,牛不肯前,打拍不動。女曰:『且待須爽。』妝點沐浴,既而出。歌曰:『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監。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棺應聲開,女透入棺,家人叩打,無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南徐在今安徽。《孔》有「合葬華山旁」,即安徽潛山的華山。《華山畿》與《孔》地理相同,關係更密切。此外,同類的恩愛夫妻鳥還有雙鳧、雙鵠、雙鶴、雙鷗等,傅玄、沈約、何遜均有歌詠,其中《飛鵠行》最典型:「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據蕭綱《詠人棄妾》:「獨鵠罷中路,孤鸞死鏡前。」恩愛鳥的生死離別實際是夫妻的愛情悲劇,與《孔》極為相似。

後三個完整的故事與《韓憑》或《孔》僅略有差異:第一,都沒有迫害者;第二,在後兩個故事中,相愛的男女均未結婚,但在男子死後女子均神奇地進入男子棺材而合葬;第三,在《華山畿》還沒有死後幻化為動物或植物的情節;第四,梁山伯祝英台死後所化為蝴蝶,而不是樹和鳥。但它們與《韓憑》或《孔》仍然有聯繫。《格致鏡原》卷九十六引《寧波志》說蝴蝶「黑而有彩者日梁山伯,純黃色者日祝英台。」鴛鴦、蝴蝶成雙成對,都是愛情的象徵,他們在性質上相同。唐劉希夷《公子行》:「花際徘徊雙蛺蝶,池邊顧步兩鴛鴦。」梁祝化蝶明顯與《韓憑》故事有內在聯繫。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十四載,韓憑妻自殺時,她的衣服碎片「著手化為蝶」,這是梁、祝化蝶的直接淵源。蝶為人化的故事還見於漢代,羅隱《蝶》:「漢王刀筆精,寫爾逼天生。」李商隱有「青陵粉蝶休離恨」的詩,青陵指韓朋築的青陵台,蝶為韓朋所化在唐代已比較流行。故李商隱《青陵台》:「青陵台畔日光斜,萬古貞魂倚暮霞。莫訝韓憑為蛺蝶,等閑飛上別枝花。」在唐代蝶不再是韓憑妻衣服所化,而是韓憑夫妻的貞魂,故蝴蝶叫「韓蝶」。王安石《蝶》說:「翅輕於粉薄於繒……豈能投死為韓憑。」韓憑化蝶在唐宋已定型。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百六十六:「韓憑魂,俗傳大蝶必成雙,乃梁山伯祝英台之魂;又曰,韓憑夫婦之魄。」梁祝化蝶與韓憑化蝶兩說並存,但考其淵源,先有韓憑化蝶,梁祝化蝶直接承襲韓憑故事。
  上述五個故事一脈相承:第一,故事同一母題。第二,故事結構相似,其表層都是人類社會中有名有姓似乎真實的愛情故事,其深層卻是愛情動物的來歷,它們都力圖解釋宇宙、解釋事物的來源,具有神話哲學意味。人類的愛情只是為其提供靈魂來源,它們都是關於愛情樹、愛情鳥、愛情蟲等動植物來歷的神話或者傳說故事。第三,除《華山畿》外,它們都有魂魄幻化為相連相伴的植物或動物的情節。可見,無論是《孔》、《華山畿》,還是《陸東美》、《梁山伯祝英台》,它們都與《韓朋》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都由《韓朋》演變而來。《孔雀東南飛》的動物有啟人疑竇的地方:《孔雀東南飛》全篇講鴛鴦故事,開頭當是「鴛鴦東南飛」,但為何成為「孔雀東南飛」呢?胡適認為,《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取自《雙白鵠》:「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忽然卒疲病,不能飛相隨。五里一反顧,六里一徘徊。」《雙白鵠》歌詠雌鳥負傷,雄鳥想救而不能,故事見於《搜神記》,民間歌人認為它與《孔雀東南飛》類似,故借來開頭。這就是說,這個開頭猶如後代小說中的「詞話」,借用了類似故事。羅漫認為,《孔雀東南飛》是由孔雀和鴛鴦兩套故事合成的。這些說法均有一定道理,討論《孔雀東南飛》動物問題的文章極少,上述觀點已很寶貴。但是,白鵠不等於孔雀,白鵠雙飛不等於孔雀成雙。其實,孔雀不是愛情鳥。唐劉恂《嶺表錄異》:「孔雀翠尾,自累其身。比夫雄雞自斷其尾,無所稱焉。」它一雄多雌,愛情並不忠貞。在莎士比亞的時代,孔雀是淫亂的象徵。孔雀當另有來源,它來自佛教中有孔雀奪人妻子的故事。《六度集經》卷三:「孔雀王從妻五百,委其舊匹,欲青雀妻。青雀唯食甘露好果,孔雀為妻日行取之……孔雀王從一青雀在常食處……舍五百供養之妻,而貪青雀。」孔雀王原有五百個漂亮的孔雀妻子,《舊雜譬喻經》卷上:「孔雀王,從五百婦孔雀,相隨經歷諸山,見青雀色大好,便拾五百婦追青雀。」他喜新厭舊,佔有了青雀妻。《說郛》卷三十韓憑妻何氏作《烏鵲歌》:「鳥鵲雙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韓憑夫妻自比雙飛烏鵲,宋王為鳳凰,鳳凰是個奪妻者。宋王奪韓憑妻即鳳凰奪烏鵲,與孔雀王奪青雀完全一致,《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受到佛教奪妻故事的影響。孔雀(或鳳凰)與鴛鴦(或烏鵲)不是兩套故事,而是一套故事中兩種對立的形象,只因孔雀來自方外,它還沒有完全融進中國故事中。
  其實,《山海經.南山經.南次三經》:「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皇、鵷鶵。」鵷鶵,郭璞注:亦鳳屬。
鵷鶵育下九雛,分別為孔雀、彤鶴、藍鳧、雪鴞、紫燕、大鵬、招風、奔雉、百鳴。所以孔雀亦為鳳屬,鳳在五行中屬火,而「東南」在八卦中為「巽位」,巽位在五行中屬木。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木生火,火潛木中,孔雀自然要向東南飛。《孔》本有自己的神話動物。《韓朋》中的韓朋本是動物,《孔》中的「焦劉」也當是動物。「焦劉」與動物鷦鷯有關。鷦鷯與「焦劉」音近,當動物鷦鷯變成人類故事時,通過諧音它成為「焦劉」,成為男女主人翁的姓氏。鷦鷯(Wren)屬雀形目,鷦鷯科,全世界有59種,是體型小的褐色鳥。鷦鷯歌聲高亢悅耳,有的能唱出120個主旋律,能像人類音樂家那樣插入複雜的「呼叫一應答」方式,能模仿人說話,還能為戲和占卦,故得到人們喜愛,日本還有大鷦鷯天皇。焦劉當是鷦鷯,其理由如下:第一,韓朋是鳥,從韓朋故事脫胎而來的《孔》中的焦劉也當是鳥。第二,鷦鷯,又名巧婦。鷦鷯在《詩經·小毖》中名桃蟲鳥,《爾雅·釋鳥》:「桃蟲,鷦,其雌鴱。」郭璞註:「桃雀也,俗名為巧婦。」揚雄《方言》:「自關而東,謂之土雀,或謂之女匠。」舊題師曠的《禽經》:「鷦巧而危。」晉張華註:「燕人謂之巧婦,亦謂之女匠,江東人呼為巧雀,亦謂之巧女。」女匠、巧婦、巧女等均比喻其靈巧。這是因為,鷦鷯生性靈巧,它做窩時以麻發織茅葦羽毳為之,旁邊開口,其形如袋,雖大風雨不斷,十分精巧,故名巧婦鳥。第三,鷦鷯也與愛情有關。鷦鷯體小,羽毛紅黑相間,有如紅豆,故又名相思鳥、相思仔。屈大均《楊柳枝詞》云:「山禽最小是相思,隱花枝,釵頭偷立已多時,未曾知。郎處不須紅豆子,殷勤寄,雙雙取得系紅絲,到天涯。」第四,鷦鷯是無辜被害者的象徵。敦煌文獻句道興《搜神記》:「小鳥者無過鷦鷯之鳥,其鳥常在蚊子角上養七子,猶嫌土廣人稀。」它體微而處卑,對人無害,故《莊子·逍遙遊》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鷦鷯成為避禍者形象,晉張華《鷦鷯賦》:「不懷寶以賈害,不飾表以招累。」但張華終於被殺,梁簡文帝蕭綱有「鷦鷯之賦徒然」之嘆,鷦鷯是無辜的受害者。劉蘭芝「三日斷五匹」的紡織技術與巧婦鷦鷯同,焦劉無辜卻被迫害致死與無辜的鷦鷯同,焦劉愛情始終不渝、殉情而死與相思鳥鷦鷯同。因此,韓鵬鳥在漢代安徽民間變成了焦劉鳥。焦劉(鷦鷯)成為有特殊寓意的愛情鳥,這是《孔》寫定於六朝的又一旁證。

鷦鷯還與鳳凰有關。《莊子》鯤化為鵬,《爾雅·釋魚》:「鯤,魚子。」《國語·魯語》說「魚禁鯤鮞」,鯤鮞均魚子。小魚子可化為大鵬,小鷦鷯也可變成大鳥。《詩經》「桃蟲」,毛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鷦變成大鳥與小魚子變成大鵬相似。大鳥鷦又稱鷦明,即鳳凰。《史記·司馬相如傳》「鷦明已翔乎寥廓」,揚雄《法言》卷五:「鷦明遴集,食其潔者矣。」宋咸註:「鷦明,南方神鳥,似鳳也。」《文選》江淹《雜體詩》「鷦明不能飛」,李善註:「《樂緯》日:鷦明狀似鳳凰,身禮,戴信,嬰仁,膺智,負義。」可見,鷦明即鳳凰。焦明又作焦朋,《山海經·北山經》:「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日鵁,其鳴自呼,食之已風。」鵁即鷦,鵁朋即鷦朋,它與韓朋都是鳳鳥。鷦明是神話動物鳳鳥,在民間漸為世俗動物鷦鷯代替,正如神鳥玄鳥漸漸被民間動物燕子所代替一樣。民間常把鷦鷯與大鵬對舉,敦煌文獻《廬山遠公話》:「蟭蟟(鷦鷯)共鵬鳥,如同飛對。汝虛拋氣力,解事低頭莫語,用意專聽。」大與小是相互轉化的,鷦本是小鳥,但在神話中它卻能變大鳥,故《詩經》毛傳說鷦是鳥之始小終大者,鄭玄也說鷦鷯生大鳥題肩和梟。這類神話戰國時還可見,《戰國策》卷三十二:「宋康王之時,有雀生麒於城之陬。占之日: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鮑彪《戰國策校注》卷十:「(歍)今江東呼鷦鶹,為鵋鶀。」雀生鶀,即小生大。鷦鶹即怪鵩鴟梟,因鷦鷯變梟,它成為大鳥,當即鷦明。鷦鷯稱鷦,鷦明也稱鷦,二者在名稱上也容易混淆。宋康王時變大鳥的鷦鷯有深遠的商文化背景,《孔子家語·五儀解》雀生大鳥於城隅,即商紂王時事。鷦鷯雖小,它源遠流長,並通過焦朋而與商人遠古圖騰鳳凰的神話聯繫起來。
 在遠古神話中,起源於鳳凰的民族還有秦人。他們與殷民族的起源類似,《史記·秦本紀》:「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秦人也是玄鳥或鳳凰的後代,即鳥民族的子孫。據《史記》,大業生子為大費,大費輔佐舜,調馴鳥獸有功,是為柏翳,被舜賜姓贏氏。玄鳥的別名鳦或鷖,在這裡變成柏翳。柏翳有二子,長曰大廉,被封為鳥俗氏,在今陝西的秦人即其後代。柏翳之小子名若木,鳥身而人言;又名費氏,當即飛氏。他徙居南方,商湯時費子之庶子被封於淮泗之間的徐地,仍奉柏翳之祠,主淮夷,即贏氏徐偃王子孫。柏翳,又作伯益、伯翳,翳即鳳凰或玄鳥、鳦、鷖等。秦人大廉之玄孫孟戲、中衍氏仍是鳥身人言,懂鳥語。淮泗之間的淮夷、徐戎是柏翳子孫在南方者。據《華山畿》和《孔》焦劉埋葬在華山,《孔》的故鄉在南徐,《孔》深遠的神話背景鷦朋即安徽贏氏徐偃王先輩柏翳的玄鳥鳳凰神話。

《孔》的南徐與《韓朋》的宋地睢陽,兩地在地理上相連,相距不遠。在文化淵源上,《韓朋》的鳳凰神話來自玄鳥後代商之遺裔宋人,《孔》的鷦朋神話來自鳳凰神話玄鳥的後代秦之遺裔徐人。二者雖面不同,但宋地的韓朋與安徽的鷦朋有關,《太平寰宇記》卷十六,泗州西50里舊徐城縣是古代贏姓人在南的國都,泗州徐縣有韓朋墓,韓朋與淮泗徐人有關無疑。韓朋為鳥,是因為其祖先為鳥;焦劉為鳥,也是因為其祖先鷦朋為鳥。《韓朋》與《孔》均與鳳凰有關,它們表面是兩個故事,其實是一個故事在不同地方的兩個版本。
  《孔》是結構複雜的故事。在表層,它是人間恩愛夫妻焦劉的故事,而其深層則是愛情動物來歷的故事;在動物故事中,在神話動物層面它是鷦明或鷦朋的故事,而在世俗動物層面,它是鴛鴦的故事。高貴的鳳凰鷦朋與世俗的鴛鴦在形象上相互補充,在意義上相互闡釋。神話動物鷦朋通過鳳凰形象與故事母題的韓朋建立起歷史聯繫,鷦朋又通過世俗動物鷦鷯與故事主人翁焦劉彼此聯繫起來。同時,當鷦朋、鷦鷯的動物形象湮沒不顯時,鳳凰鷦朋又演變為類似的孔雀,形成高貴動物孔雀與世俗動物鴛鴦相照應的格局。因而,鷦朋與韓朋,鷦朋與鷦鷯,鷦鷯與焦劉形成故事底層的隱性文化,孔雀與鴛鴦則形成故事的顯性結構。


孔雀往西北飛會被天狼吃掉,或者被弓箭誤傷。


這個我要答。當年上課的時候,老師也問過同樣的問題,孔雀東南飛為啥是東南飛,而不是西南飛?為啥偏偏是孔雀往東南飛,而不是烏鴉鳳凰呢?其實這個題目正是說明焦仲卿他媽嫌棄媳婦的原因。「孔雀」二字,去掉東南,不就是「子少」嗎?這是婆婆嫌棄兒媳婦沒讓她抱上孫子。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
這麼能幹的兒媳婦,婆婆還不滿意,偏偏要休,不就是嫌棄她沒生孩子嗎?


因為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孔雀東南飛」比「孔雀東北飛」在平仄韻律上更和諧么


西北有高樓~


因為北方寒苦。南方才是自由馳騁的天地。所以孔雀東南飛是象徵著兩個人的魂魄奔向自由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因為西北有人射天狼,怕膝蓋中箭。


因為孔雀願意…………………………………………………………………………………………………………………………………………………………………………………………………………………………………………………………………………………………………………………………關閣下什麼事兒?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出自古詩十九首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孔雀抬頭望,奮翅起高飛。幾經失敗後,毅然掉頭飛。忽見仲卿妻,自掛東南枝。為了救蘭芝,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在音韻上是仄仄平平平,是古風中最常用的格律。對比一下,孔雀西北飛是仄仄平仄平,使用就少了。


孔雀是雉禽,屬於雞型目。它雖然飛行能力比雞強很多,但也飛不遠,飛不高,無論往哪兒飛,都達不到「五里一徘徊」的水平,能飛個一里都是今天天氣不錯。

另外孔雀僅生活在熱帶,可《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卻發生在廬江府,也就是如今安徽合肥那塊,這首敘事詩的作者估計也生活在附近地域,他很可能沒見過活的孔雀,而只見過孔雀羽毛。

所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整個就是作者的浪漫想像而已。

自然,他的想像不是完全沒有生活依據的,實際上東南飛的鳥有,卻不是孔雀,而是各種秋天來了要往南飛的候鳥。


西高東低 西北是大漠孤煙 東北是林海雪原 西南是雲貴高原 東南是丘陵草木 你鳥你的往哪裡飛


孔雀是鳥類,鳥類在八卦中是巽卦

後天八卦方位中,巽卦是東南方向

所以是"孔雀東南飛"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推薦閱讀:

寫了一首詞之後被同學說不如白落梅的詩,我是不是沒有這方面的天賦?
如何精讀《唐詩三百首》?
有哪些讓你讀完感慨不已的詩句?
若每天背一點詩詞或者文言文,有哪些值得推薦?

TAG:語文 | 詩詞 | 詩詞賞析 | 《孔雀東南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