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田馥甄的新磚《渺小》?

豆瓣上一大堆腦殘粉。。寫了等於沒寫


在開始之前,我要引用我一位貝斯手小夥伴阿十的話:

「有些東西,你們給分低,真的,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你們聽不懂。不好意思,大概需要大起大落,歌詞文藝清新或者刻骨銘心的才會對的上胃口?哦不好意思,如果那樣的歌兒丟給田小姐來唱,估計你們也就給一兩顆星星。為什麼?因為你們眼裡她終究是個偶像團體成員罷了。我不怪你們,因為你們不懂流行音樂,不是說你們沒有喜歡的流行音樂,是你們不懂流行音樂。」

這傢伙昨晚熬夜寫完一篇很專業的分析《渺小》編曲的聽歌報告,感興趣請搜索新浪微博 @ 阿十才不認命呢啊喂 (真是個怪ID)

然後下面是我熬夜寫的玩意。

先說吧,這個不是樂評,是分享的感受

因為首先我覺得關於「如何評價……(某種音樂或歌手什麼的)?」的問題本身就有點問題。」評價「真是冷冰冰啊。以及,怎麼評價算對呢?音樂本身就是感受性的審美藝術,個人有個人看法。

完全沒理由的批評,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自信。

好了我這麼認真回答簡直蠢哭。


正文:


【引言之一些廢話】


看得出萬能青年旅店是田馥甄喜歡到不行的樂團,比如,樂團前段時間因意外不能赴台演出,田馥甄在FB上一副抱憾到整個人都不好了的樣子,在電台代班也要放一放萬青的《十萬嬉皮》。也許《十萬嬉皮》里大夢一場的董二千先生得到了田馥甄極大的共鳴,起碼在「喜歡養狗不愛洗頭」這一句詞上,田馥甄應該中槍到暗中對歌詞叫妙吧?其實聽到《十萬嬉皮》里那句「終於淪為沉默的幫凶」,誰又能承認自己不是董二千先生呢?

萬青那張專輯裡還唱: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揪心的玩笑和漫長的白日夢》)

一下子指向現代人生命最荒謬最困惑之處。《渺小》也一樣,往最深處追問著——

「向黃土灰塵,向肉體靈魂,向芸芸眾生,我該說感謝,還是對不起?」

這樣來看,跟萬千聽眾一樣,田馥甄在揪心的玩笑和漫長的白日夢裡,不斷張開又握緊自己矛盾密布的手,然後,伸出手掌給你看——瞧,我是這樣的,你呢?

然後你一低頭,她矛盾密布的掌紋跳躍成音符唱詞,最後交織成旋律跑到耳朵里來。


有次聽到一位很出色的文學教授說,好的藝術創作,不是追求個性,而是追求人類最深處的共性,穿透形式層面之後,觸碰最深層的痛,那時候生命產生的顫慄是同一頻率的,那才打動人。

如果聽完《渺小》這張專輯算是有共鳴和感動的話,那也許說明聽者和歌者一同進入了音樂創造的某一生命體驗之房間,這是一種緣分。聽歌嘛,向來都是靠緣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要麼是某一風格或唱腔不是你的菜,要麼歌詞你不理解無從感動,喜歡呢,那一切都很簡單,因為你的生命經驗和它一拍即合,耳朵舒服心裡也舒服,連帶著理性分析編曲之後都覺得如此舒服。然後,咔噠,房間的門就打開了。


至於田馥甄的單飛歷程,不想再贅言,看這篇文章的人,也不必我做任何科普性的介紹。最值得說的(也是反反覆復要說的),是她單飛三年來的開拓處,分別是關於她與世界相處的姿態,以及唱腔。

(這兩點跟這張專輯密切相關,所以有必要在引言部分的廢話里多廢話它幾句。)

從早年的活潑鬼馬到一種近乎封閉式的自我保護,再到如今頗為自在自如的處世方式——田馥甄在公眾視野的成長有一條清晰又模糊的線,就這樣畫出來。單飛這幾年她經歷什麼,當然我們無從全部知曉,但起碼知道有幾件重要大事(具體不說了媒體都說過)撞擊、重塑著她。我們能看到的是,她選擇了開放和拓展自我,這幾年越來越能接納一切,2010年那個背對鏡頭唱歌的田馥甄顯然已經開始樂於張開雙臂迎接世界。自處對內向人格的田馥甄不難,難的是如何調整自我秩序,讓自己可以適應世界秩序。對於田馥甄這樣自認極度悲觀的人來說,保持這樣一種不斷向上的姿態……幾乎可以說是充滿拉扯和痛苦的,因為張開雙臂就要遇到傷害,而內向型的個性也必然不斷誘惑她返回背對人群的狀態。但也毫無疑問,只有這種向上,才是可以使生命最有張力、最能支撐自己、最正向的姿態。

說到這裡不知為何想起王菲來,有很多人說田馥甄有了王菲早年的影子。王菲的成長軌跡完全是另外的樣子,倆人性格也不一樣,聲音也不一樣(是的非常、非常不一樣),雖然田馥甄受偶像王菲諸多影響,但這種影響是潛在而非外在聲音或形式的。王菲更像是一個詩人化的歌者,從《十萬個為什麼》開始,二十幾歲的王菲已經開始引領華人樂壇的潮流,劍走偏鋒地將獨立融進主流,而且試驗大膽,不拘泥,不管受眾懂不懂得。田馥甄顯然不是一個詩人化的歌者,她比較像散文家,善於剖析自我的散文家,慢條斯理說給你聽,對人生誠懇對世界謙卑,但非常習慣於用冷冷的語氣掩藏熱情。當然三十歲的她也還未達到王菲在三十歲時的成就,畢竟她作為田馥甄出現在樂壇才三年,而王菲那時候已經獨立出片十多年。田馥甄路還長,況且她要做的是自己,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就好。

扯太遠了,寫到這裡似乎已經完全超過了大多數樂評字數,而我還沒談到正題。關於唱腔,從《To Hebe》開始就有人詬病田馥甄聲線單薄,一直到現在。喜歡田馥甄聲線的人從不會覺得她單薄。陳綺貞聲線也是單薄的,甚至誠實來講在歌唱技巧上田馥甄還略勝一籌,但沒人指責說「陳綺貞你聲線單薄,專輯除了唱得不好其他都好」。事實上聲線是天生的,根本不應該是指責的對象,值得說的該是唱腔。田馥甄的唱腔很獨特,聲音是清涼、放鬆的,這一點在華語主流女歌手裡很難得。當今華語樂壇大部分歌手的聲音是熱的、暖的,田馥甄聲音里天生有一種涼意,配合這幾年愈發成熟的氣音和假音,這種涼意近乎使人沉迷。「放鬆」也是很多歌手夢寐以求的事情,聲音的放鬆和吐字的恰到好處,這是多年音樂素養積澱下來的成果(她聽的東西太多了)。而且這張專輯裡,田馥甄的中低音區值得好好回味。關於這些會在下面具體說。

好了,我們還是說說《渺小》這張專輯。

【概念支架:而立自省】


《渺小》是一張在概念上十分出色的國語專輯,這是唱片公司企劃的巨大成功。田馥甄個人專輯有著濃烈的個人風味,這種風味不只體現在音樂,而且體現在概念。很容易就可以發現,田馥甄的大部分歌曲只適合她來唱,因為口吻太符合她,像量身定做的衣服,別人穿怎樣都彆扭(《中國好聲音》里有選手唱《魔鬼中的天使》就過於發力,喪失了原唱「軟刀子」的韻味)。三張專輯的概念一以貫之,就是「面對自我」,而《渺小》是三張專輯中最為凝練成熟的。《To Hebe》時是力圖跳脫出團體樹立個人形象給外界認識,故而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內向型的特質,《My Love》再往前走一步,注重的是關於愛情的反思,映照出獨特、矛盾的世界觀。而《渺小》則完全開拓出大視野,有著並不故作肅穆的人文關懷與坦誠的個人哲思,個人的反思因為足夠深入,就產生了現代人共性的思考——世界在矛盾中如何求得和解,自我在矛盾中如何求得和解,這是專輯探討的中心,可謂概念統一,自成一體。

電台訪問里透露的信息是,田馥甄在企劃階段寫過一長篇剖析自我的文章交給歌詞統籌,詞作者的靈感就是這篇文章里田馥甄攤開的世界觀。全碟詞作圍繞田馥甄在而立之年的種種自省展開,而這種自省是全面的,所以專輯的概念也是完整的,又由於自省涉及自我與世界的關係,故而詞作完全不拘泥於情歌路線,側重的是哲思。專輯因為貼切個人特質而顯得格外真誠、真實,田馥甄希望全碟的詞作能像辛波絲卡的詩一樣深入淺出,這樣一來,概念支架的牢固和口吻的一致性使得全碟結構完整,而非單純十首歌的合集。

華研近年經營的最成功的歌手就是田馥甄和林宥嘉,這兩位已經是華語樂壇新生代的主力唱將。除卻歌手個人聲音的出色外,唱片的企劃營銷與歌手個人特質結合得到位是成功的最大原因。雖然外界不乏指責華研在創作上「綁手綁腳」的聲音,但不得不說就「市場性和藝術性兼顧」這一點,華研在田馥甄和林宥嘉身上做得相當成功,而且在可見的將來,這兩位年輕的歌手顯然有更大的專業野心。在《渺小》這張專輯裡,除了概念走得更深遠,田馥甄嘗試的曲風也明顯更加多元,而悅耳度也不錯,在安全牌的範圍之內能夠既好聽又不單薄的專輯,已經非常難得。

接著說創作團隊,《渺小》大體延續前兩張專輯的人馬,由王治平把關,母帶去了LA,找到Oasis mastering的 Gene Grimaldi這位混音過Lady Gaga和Lana Del Rey的大牌操刀,所以對於有不錯的音響或耳機的人來說,聽《渺小》耳朵就有福了。作曲有陳小霞、鄭楠、楊子朴、黃淑惠、郭文宗、劉大江、張簡君偉,不太熟悉的應該只有苗小青,這是內地一位擅長創作RB的原創音樂人,豆瓣上有他的主頁。作曲人陣容以華研老朋友為主,基本保證專輯悅耳度,而作詞人陣容則有點群星閃耀的感覺:施人誠、姚若龍、徐世珍、藍小邪都是熟悉的華研老朋友,暫且不表,令人意外的是林夕、黃偉文、周耀輝——香港樂壇詞作三傑齊聚在一張台灣歌手的專輯中實屬罕見。專輯詞作質量都非常高,似乎沒有一首是弱的。有趣的是,這張碟里周耀輝填了《渺小》,林夕填了《不醉不會》,黃偉文填的是《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恰好分別對應生命-生活-愛情,形成一個三角,而這三個詞也恰好概括了專輯的架構。

因為很早就打算把這篇「樂評」(雖然我真的不把這個完全業餘的東西當樂評)的立意點放在專輯的概念上,所以會按照這樣三階梯的結構解析專輯的十首歌,也可以說,十首歌獨具匠心的曲序安排,恰好可以用這個結構來概括。


《渺小》

統領全碟的一首歌。田馥甄在年假看到辛波絲卡的《在一顆小星星下》很有感觸,就有了要把這首詩文本的味道融進正在企劃的新專輯裡的想法。周耀輝於是填出這樣立意高遠的歌詞,照舊「仙氣」,配合著沉沉的曲,低語再頓悟。張國榮說周耀輝的詞「醉生夢死」,《渺小》里生、死、醉、夢卻皆成眾生萬象,歌者跳出城市人間,思緒飄遊到星空荒原,皺眉惶惑地發問——人類衝鋒的號角是城市噪音,對這一切我該致歉還是感恩?

於是樸直地先是揭示衝突對立,然後回歸辛波絲卡詩作中「致歉」的主題,同時加上「感恩」。《渺小》是探討「存在」的作品,拋出問題也嘗試給了救贖和解的答案。懷疑世界時也懷疑了身在其中無法抽身的自己,人該怎麼面對這些?周耀輝說:「先說感謝,再說對不起」,這就是答案。也可以用辛波絲卡在《種種可能》里那句「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來概括,每個存在都有它自己的理由,所謂天地不仁並非是宇宙的無情,恰恰是宇宙的寬容。廣闊的世界中混亂既然存在,那麼每個人自我的混亂也就得到了諒解。

《渺小》曲風是華語主流樂壇不多的電氣民謠,清冷的鋼琴如荒原寂寥的環境,時遠時近的一軌噪音恰好呼應著現代都市形象,猛然加強急促的低音鼓是矛盾衝突的撞擊,還有一軌空靈的電音效果,體現渺遠的星空。田馥甄的聲音在《渺小》里著重突出清冷感,而和音又有很厚實的聖潔氛圍,氣音的使用給人嘆息的感覺,尤其「原來」兩個字,頓悟感瞬間被吐字的特殊處理給樹立出來。

所謂識得乾坤大,尤憐草木青,《渺小》這首歌出色在概念,咀嚼不盡,統領全碟可謂名副其實。略有遺憾的是,編曲因為注重表現寂寥感,總覺得副歌部分單薄了一些,私以為那軌弱弱的弦樂加強一點就好了(弱到我剛開始沒聽出來)。也許和田馥甄天生的聲線有關,像同樣做電氣民謠的打雷姐,因為聲線厚重,和龐大的弦樂很搭,田馥甄的聲音似乎不適合跟那麼大的弦樂隊放一起。不過《渺小》和音的豐富度也可以有烘托宏大氛圍的效果。


《矛盾》

如果說《渺小》中需要仔細挖掘的種種哲思是歌者世界觀最深層的內核,《矛盾》就是歌者這個內核中的種種衝突涌動的外在表現,大概就像太陽光球層上劇烈的黑子活動,巨大的氣流漩渦持續不斷。《矛盾》最能概括歌者和整張專輯的氣質,從《渺小》開始就是對立衝突的語對,這種語對反覆地出現,讓整張專輯冷熱共存地矛盾到最後一首。而姚若龍在這首詞里,極度敏銳精準地概括了歌者代表的現代都市人所共有的矛盾——

「同樣一個懷抱水火都沸騰,快樂凝望不快樂,妥協共生。同樣一個腦袋對立的靈魂,勇敢挑釁不勇敢,激烈辯論。」

理性和感性不斷拉扯,驕傲與自卑同時較勁,想要愛情卻親手毀掉機會,想要不同凡響卻時時刻刻隱沒人群,以為自己樂天知命卻忍不住試圖挑戰命運……「太多的反省,壓力像鬼如影隨形,最初的幸運,最終會不會是囚禁?」這簡直就是田馥甄最赤裸的自白。《矛盾》是內向自省的抽絲剝繭,用字字珠璣評價它應該不過分了。

攤開手掌,誰人沒有矛盾密布的掌紋?也許失眠時會聲嘶力竭用力拉扯,想要反抗這些內里的矛盾,然而姚若龍最點睛之筆就在最後——反抗矛盾,反而矛盾。一語點醒夢中人,與其用力想要解開那些個性繩結,不妨接納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矛盾》的作曲鄭楠愈發成熟,主歌旋律階梯式起伏,是不緊不慢地邁台階再走下來,而副歌急劇推起再回落,則有種小跑著來回的感覺,歌詞那種陡然而起的困惑和旋律的情緒緊密地貼合。田馥甄的聲音在這種上升和回落的旋律里,張弛有度,假音拋出去再收回來,氣息掌握得不漏痕迹,句尾的頓挫體現的是糾結的無奈,和聲的情緒在中後段不斷加強,而中低音區則在襯詞部分展現得很好。

編曲韓立康是近三四年台灣編曲界新生代人物,與林宥嘉合作過《越反越愛》《四號病房》,也做過魏如萱的《糜人》,都是很有感覺的有些怪怪的搖滾樂,可見他很善於掌控搖滾曲風的節奏。林宥嘉曾經評價他「編的一些音階,切入的邏輯,感覺很妙」。這一種「妙」在《越反越愛》里,是少掉一軌吉他後怪而有fu的單獨出現的鼓,在《四號病房》里是中後段歐洲indie rock才容易出現的大提琴solo。而在英式搖滾曲風的《矛盾》里,妙就妙在幾種衝突的器樂共同出現,交織向前:大提琴和鋼琴是典雅從容的,而電吉他和強烈的鼓點是聳動不安的,氣質中庸的木吉他又是一個不同的面向。編曲非常貼合歌曲立意,使得歌詞意象在器樂表現中具化,也起到了編曲最該達到的營造氛圍的效果。


《終身大事》

說完現代人生命存在的困惑,專輯到了《終身大事》就來到「生活」這個層面。作詞藍小邪再次鬼馬,搞完《我是火星人》和《思凡》里誤入地球的外星人還不夠,《四號病房》的精神病患者、《超級瑪麗》里的螞蟻貓咪和《花花世界》的各種小花也沒讓她發揮淋漓,終於在《終身大事》里蹦出一個操心起全宇宙的俠女來。首先藍小邪就開了「終身大事」這個辭彙一個玩笑,何謂「終身大事」?「終身」要完成的「大事」那麼多,從氣候變暖到遊戲闖關,從寵物花草到使人厭煩的加班,甚至火星上的事情這位俠女也要來關心一下,哪有閑下來的功夫放心地去談情?所以,等等吧,這個所謂的「終身大事」暫時不去做,也並不會天下大亂。

大多數歌曲里,默默等愛降臨的剩女們總有種優柔口氣,顯出蓋不住的衰老,跳脫不了「沒有愛情那就好好充實自己吧」的主題,有種無奈感。《終身大事》里這位俠女顯然還精力旺盛,積極要完成的是自己的夢想,而感情的事則計劃之外,與眾不同地表示:「不把這些事搞定我可沒時間談情」。藍小邪像是外星人的繼承者,腦子怪怪,愛用科幻、怪誕、有趣的意象,《終身大事》的口氣又貼切著田馥甄那個胡思亂想和熱情仗義的面向,直接反擊現實里各界人士關於田小姐「終身大事」的發問,卻又比「干你屁事」四個字來的有意思多了。

旋律有些RB的《終身大事》簡單直接,屬於那種過耳不忘的類型,加上編曲JerryC選擇了明快強烈的方式來處理,可以說是節奏控們一聽就會喜歡的歌。編曲里加入一些中國風元素,把俠女的形象樹立出來,這種中國風不是體現在旋律上那種典型的五聲音階之類,而是單純在器樂表現上運用一些民族樂器,鼓的音色颯爽明朗,古箏氣場足夠。反差明顯的是,用木吉他去彈典型的五聲音階,然後電吉他重重地營造金屬感。這種獨具匠心,讓人找回了JerryC成名時搖滾卡農的味道。

再說田馥甄的演唱,一首明快的搖滾,歌詞又那麼單刀直入,怎麼唱能不落俗套有型有格?如果有人記得田馥甄早些年自己作詞的那首聽來讓人很過癮的《來不及》,可以試著比較一下《來不及》和《終身大事》里田馥甄處理的變化。同是爽朗的有些金屬味的搖滾,《來不及》是很直接地向前沖,副歌部分有種嘶吼的過癮感,而《終身大事》則完全換了處理方式。《終身大事》咬字的處理有一種不屑的、酷酷的感覺,副歌則是介於假音和真音之間,並不再直接地衝鋒,反而是迂迴、放鬆,與強烈的編曲結合產生相當奇妙的作用。故而有人說聽《終身大事》是晃頭晃腦,一首這麼明快的搖滾為什麼不是讓人蹦蹦跳跳而是晃頭晃腦呢?歌者聲音上虛化的處理是值得好好品味的。


《不醉不會》

說到底全碟最容易讓人搖搖晃晃的應該是《不醉不會》,看了歌名就有點想喝酒(難道是因為這一點所以內地版刪掉了這首歌?XD)。林夕繼《你太猖狂》和《我對不起我》之後,又來用歌詞替田馥甄發聲,這回不再說糾結著的愛情觀,改說生活觀。田馥甄平日里愛小酌幾口,微醉之後就自動融掉冰山,變成想和全世界交朋友、熱衷於對身邊人瘋狂表白的奇怪人類。而《不醉不會》里「醉眼看世界」,則是她三十而立領悟出的生活觀,一個過於清醒理性的人,的確需要提醒自己別太較勁,想想喝醉的狀態,那時候頭腦暈暈,不是很開心么?林夕攫取這個觀點,玩起文字的遊戲,的確,這麼「醉」的主題,不好好玩一玩豈不可惜。於是疊字詞一個個蹦出來,幾乎所有ABB形式的詞都配合著一個ABB形式的音階鏈。靠一個「醉」字,就可以衍生出「懵懂懂」「朦朧美」「似是而非」等等有意思的東西,又暗藏一些智性的詞,比如引起誤會的「紫微」,並不是林小姐扮演過的那位格格,而是代表命運的紫微星。不過這種誤會也是有趣,糾結是哪個紫微又有什麼重要?答案的對錯無所謂:迷茫茫的天地沒那麼多對不對。不妨說,這是一種意外的幽默感呢。

作曲人劉大江原供職索尼唱片,後來成了獨立的音樂製作。其實這位作曲人更多活躍在內地樂壇,不過近兩年開始和華研的幾位歌手合作,包括Olivia的《等等》和動力火車的《當》,另外,林宥嘉那首非常有味道的《拾荒》就是他作曲。《不醉不會》的主歌和副歌都很輕快,都是短短的音節,Bridge部分「不醉就學不會」則是長音,第一遍聽就想,誒?突然慢下來,那副歌是什麼樣?還蠻吊人胃口。編曲又是JerryC,有一軌不安的電音藏在下面,烘託了迷醉的感覺,其實私以為出彩在吉他和田馥甄的和聲。田馥甄的唱腔又是那種虛化的方式,這就避免了把輕快的歌唱得芭樂爛大街。剛播出的時候有人評價說這首「唱得軟乎舒服」,在《不醉不會》的和聲里,這種感覺發揮得淋漓盡致。只能用豐富cry來評價這首的和聲,層層疊疊,非常過癮。


《你快樂未必我快樂》

這首歌是一首愛情觀,之所以還是算在「生活」這級台階上,是因為它是觀念的表達,而非愛情里扎紮實實的情緒。藍小邪這回開林夕的玩笑,帶著田馥甄開王菲的玩笑,一起向偶像們「挑戰」——《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嗎?也許未必。「女性覺醒」這個主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不過還是有必要在沉迷愛情時提醒一下自己,如果快樂不是相互的,還是得懸崖勒馬才能全身而退——你愛你所以我得愛我。這種對愛情現象的疑惑和反思,恰好延續《Love!》那句「怎麼全世界每個人都愛別人,不愛自己」。

黃淑惠之前給田馥甄的曲子是《Love!》和《要說什麼》,都是輕柔隨性的民謠小品,而這首《你快樂未必我快樂》據說Demo也是個民謠風格的作品,最後卻被處理成了Country Blues Rock。王治平和編曲聖手Martin Tang找到一種酷酷的曲風來配合這個酷酷的主題,倒有些讓我聯想起蔡健雅的《多米諾》。說到Martin Tang,真是一出手就讓人佩服到五體投地,早期是孫燕姿的御用編曲,又多次奪下台灣金曲獎的最佳編曲。而之前田馥甄那首神作《My Love》就是這位鬼才編曲,非常宏大耐聽。這回《你快樂未必我快樂》一上來,迷人的貝斯和鼓就抓住耳朵,布魯斯的節奏以及典型鄉村音樂的吉他一出來,更是有點欲罷不能,A1的編曲乾淨利落,和聲加進來之後再度加強這種迷醉的情緒氣流。這首歌的編曲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利落,加一軌多餘少一軌可惜,編曲難得能夠做到這麼恰到好處。


《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

理智冷靜談完觀念,還是免不了失足掉進感情泥沼裡頭。接下來是三首直接進入愛情情緒的作品。《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又是一首矛盾拉扯的歌,第一次和田馥甄合作的黃偉文,今年唯一寫過的國語詞就是這一首。黃偉文是一個喜歡運用物象的人,現代生活里最瑣碎的物件或瞬間,在他筆下都可以有詞味,《這麼遠,那麼近》里的地球儀和玻璃窗,《尼古丁》里戒不掉的煙,《垃圾》里化蝶的廢紙和鐵了心的空罐子,陳奕迅「男人玩具四部曲」里的相機、手錶、車和美酒,《自然醒》里的電鑽鑽頭和《唐人街》里的蛋炒飯……好像沒有什麼不能寫進詞里,就像辛波絲卡的詩,就連用「色情文學」都可以寫一首詩出來。在《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里,黃偉文寫到提醒星座運程的雜誌、翻舊愛的Facebook到深夜的手指頭、健身房沒關的燈、報紙的訃聞版和婚禮的邀請函,用最常見的物象勾勒出最強的畫面感,讓聽者代入情緒就是很容易的事了。口吻倒是非常貼切歌者的矛盾個性,明明在意想念,卻還是非常冷漠地提醒自己「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自尊沒了能死的感覺。

其實這首歌旋律比較平穩,但是情緒又很濃烈,編曲使出渲染情緒的利器——弦樂和鋼琴。主歌先是很乾凈的鋼琴凸顯寂寞感,漸漸加入的弦樂豐富起來,並不是很大的規模,然而室內樂隊的大小也足夠烘托氛圍,尤其是顫音的效果,情感上那種壓抑、坍縮立顯。題外話,其實總覺得這首編曲有些類似於林宥嘉的《勉強幸福》。


《你就不要想起我》

好吧,還是要說說這首大情歌。不得不說這首大情歌還真的扎紮實實可以虐到不少人,所以《你就不要想起我》還是很成功的。抒情搖滾是田馥甄從《To Hebe》開始就玩很轉的曲風,也是近幾年華語樂壇很主流的風格。《寂寞寂寞就好》就是抒情搖滾傳唱成功的典範,成功到幾乎聽流行樂的人就會哼幾句的地步,《你就不要想起我》是《寂寞》原班人馬打造,想要不Hit也難。施人誠配合「渺小」這一概念,反思在巨大的愛情里,渺小的當事人真的可以「寂寞寂寞就好」么?於是歌詞一開頭就反駁了三年前的作品:我都寂寞多久了還是沒好。雖然整首歌是大情歌路線,不免老生常談地唱著「明明你也很愛我,沒理由愛不到結果」,不過流氓婆式的口吻,倒顯得這份不甘心越發讓人難過起來,要強到這個地步,最後還是承認被打敗,可見愛情面前,誰都得荒唐地重蹈覆轍,無可奈何。

楊子朴的旋律的確非常適合做抒情搖滾,抑揚頓挫。編曲幾乎和《寂寞》一樣的套路,先是鋼琴把人帶進情緒里去,然後電吉他、鼓點不緊不慢一起加入,副歌一起把情緒推到頂點。田馥甄的唱腔給人的感覺是明顯厚實了,而中低音區的穩定度在主歌部分表現相當出色,雖然是大情歌,卻在吐字上難以模仿,比如「沒好」、「嘲笑」的嘆息感,「愛不到結果」的「不」和「夜長」的「長」那種似是而非的滑音……細節處理貼切情緒,所以比較動人。


《無常》

終於說到《無常》了。專輯十首歌里除了《渺小》,《無常》就是最喜歡的,《渺小》勝在概念的宏大,而《無常》則整個是全能型選手,無論是詞曲演唱還是編曲,《無常》都做得非常出色。

鄭楠和藍小邪幾年下來積澱出的成熟,幾乎在《無常》里發揮得淋漓盡致。鄭楠的旋律非常美,甚至把《無常》的曲子單拎出來用鋼琴獨奏也足夠感人,因為是他親自操刀製作、編曲,所以完整的成品近乎完美。在前幾首歌豐富的聽覺效果之後,《無常》很冷靜地出現,迅速降溫。我個人相當喜歡A1和B1段的感覺,鋼琴乾淨空靈,還有一軌細微柔弱的電音,除了這些就是田馥甄氣音處理出的演唱,整個氛圍清冷,像是深夜自言自語的私人化寫作。田馥甄的氣音再度展現那種濃烈的嘆息感,按理來說,這種曲稍稍處理不妥,就有灑狗血的可能,而田馥甄很清瘦、放鬆的演唱,則馬上體現出一種領悟力來。到了A2段,電吉他和鼓才終於出現,B2段弦樂也出來了,抒情的氛圍是循序漸進的,最後再「咻」地一收,處理得穩妥恰切。

「無常」是悲觀主義者最常握在手心的世界觀,時不時就拿出來看看,世事無常,需要給自己打個預防針。據說因為鄭楠的旋律太美,藍小邪填了很多版本,才終於用《無常》完美配合。除了古靈精怪,藍小邪出手虐一虐心也是相當有一套。南極開花、沙漠游魚,都是明顯的謊言,然而看似荒誕的意象卻揭示滄海桑田的巨變,也是一種矛盾——面對荒唐的人生,掩藏了不甘心,耳朵嫁給謊言,唱出無情的勸告。這種冷漠的口吻和抒情的旋律體現的是對立拉扯的複雜情緒,「來讓所有遺憾再不用被遺忘,成全那句無常,就讓所有遺忘,都忘了怎麼忘,就讓無常如常」,辭彙只要改動一個字就可以變換意味,何況人來人往的生活。這大概就像《不如不見》那種情緒,面對人生無常,最好還是「讓你不再認識我,讓我不怕放過我」。放下某段感情不是難事,難的還是放過自己啊。


《愛著愛著就永遠》

當全碟發展至實在是悲觀到讓聽者整個人都不好了的節奏時,溫暖恬靜的吉他響起,一看歌名(雖然當初單看歌名的時候很想吐槽),似乎是個很正面的方向了。人還是得往前走,專輯也不能一味給人傳遞負能量,所以《愛著愛著就永遠》這種讓人聽完笑著鬆口氣的歌,還是得出現。張簡君偉寫過的《還是要幸福》雖然走的是虐心情歌路線,不過旋律的悅耳、舒服和這首歌是很相似的。而《還是要幸福》的詞作者徐世珍負責填詞,口吻也依舊是柔和的。田馥甄巧合間把張簡君偉寫的這首《愛著愛著就永遠》撿回來,成品得到很多人的喜歡,看來這個巧合相當重要。

這首歌副歌很抓耳朵,但我比較喜歡主歌,因為主歌部分平淡、安寧里有種非常迷人的氛圍,而且我個人又鍾愛于田馥甄中低音區和氣音的表現,搭配著木吉他很舒服。編曲樊哲忠總給人溫溫吞吞又悶騷的感覺,相當適合編這樣溫暖安靜的東西,木吉他、鋼琴、小提琴以及層層疊疊的和聲,這首歌還真是讓人舒服到底。


《口袋的溫度》

到最後一首歌了,讓我喘口氣……

像陳珊妮《低調人生》最後給了《啟示路》來安慰大家,《口袋的溫度》也是個適合用來收尾的作品。陳小霞的歌這幾年被華研搶了不少,《口袋的溫度》又是作品發表會時被華研拿走的。田馥甄有很多歌是屬於「好聽非主打」那種,比如《To Hebe》的《沒有管理員的公寓》,《My Love》的《影子的影子》,初聽來平平淡淡,但比起許多抓耳的旋律,這種歌很耐聽雋永。《口袋的溫度》也是這麼一杯溫吞水,如果乍聽無味,很有可能某一天隨機播放時就打進心坎。和聲里的哼鳴、主歌的平穩展開,比較豐富的編曲,都呼應著頗具關懷大愛的歌詞。

詞作者之一常正是陳小霞的網友,陳小霞覺得主歌歌詞不夠完美,施人誠就給潤色了一下。主題是很正向的,都市中冷漠的人們其實口袋裡都揣著滾燙的情感,只不過心牆阻隔,坦誠的溝通越來越困難。《矛盾》是面對自我時拉扯的獨白,而《口袋的溫度》則反映這種矛盾作用下,現代都市人人際關係的尷尬,所以要去尋找一個溫暖的出口:誰活著沒有失落失望遺憾,不需要溫暖的陪伴,進來吧孤單旁徨受傷的手掌,口袋裡的溫度是會生長愛的土壤。延續著上一首的治癒系,《口袋的溫度》漾出滿滿暖意。揣在自己口袋裡的手掌為何不嘗試去和別的交握?別嘆氣啦,聊聊天吧。


【結語之還有一些廢話】


擼完這個又臭又長的東西,已經凌晨五點了。是的,我非常幸運地熬過了自殺率最高的凌晨四點,再提一遍辛波絲卡吧,只是覺得應景,因為《清晨四點》里她說:讓五點鐘到來吧,如果我們還得繼續生活。

之所以還是寫了這個東西,實在是因為……被一些不太認真的「樂評」搞得有些手癢,覺得恩我這個蠢音飯還是再蠢一把吧。

寫樂評似乎是個逼格很高的事,實際上我覺得一點也不。一個出色的團隊認真努力地去完成一張專輯,到底我們誰有資格說好或者不好?倒不如說喜歡或者不喜歡來的誠懇些。


作曲水平下降,編曲水平提高,唱功穩步提升,她在努力轉型


這首《渺小》本來可以成為華語搖滾的一枚重磅炸彈,以田馥甄本身的爆發實力,就算是走阿妹路線都能有所作為,遺憾的是這首歌走的是王菲路線。這首歌旋律太過單調是第一大缺點,單調到主歌與副歌完全沒有跨度,尤其是主歌部分的樂句,後半句幾乎是同一個旋律。旋律線如果能往上升,就算是朗讀,就算是人與人對話,語氣也有婉有轉,有高有低啊,哪怕再多兩個和弦,也不至於讓人感覺華語音樂倒退的那麼厲害,這個大敗筆全拜作曲人的超低級錯誤所賜!曲風有逃避搖滾的意思,因為貝斯的強撐勉強園住了場面,這種鋼琴加貝斯的輕搖滾卻沒有電音SOLO,聽歌不是聽節奏就是聽旋律,旋律駕馭著旋律,聽眾在節奏里找到音樂的共鳴,歌詞在旋律中變成心聲!這首歌想體現出舒服的藍調感覺沒有錯,但是太做作,導致觀眾找不到共鳴,有一種像看黑白片時候的麻痹感,編曲人負主要責任。這首歌毫無創意和突破,唯一的亮點就是王菲沉寂了太久,接班人終於浮出水面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田馥甄唱的《癢》?
如何評價田馥甄的《癢》?

TAG:流行音樂 | 人物圈 | 女明星 | 田馥甄Hebe | 華研國際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