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對非洲人臉盲?

看到非洲人,總覺得他們長的都很像,前幾年的新聞也說非洲人利用了這個特點騙了不少的中國人,所以想問大家怎麼區別非洲人的長相


其實我們不僅對非洲人臉盲,對歐美白人也會臉盲,而歐美人和非洲人同樣存在對別的人種臉盲的問題,這種跨種族面孔識別困難的現象有一個專業名詞:異族效應(other-race effect)

比如網上的一個經典段子,摩根弗里曼、安南、比爾拉塞爾站在一起,真是傻傻分不清啊。。。

這個現象早在1991年就被D·斯蒂芬·林德賽(D. Stephen Lindsay)等人發現了:人們對於同種族面孔的記憶力比對不同種族的要好。之後研究者一直想要找到「異族效應」產生的原因。2002年,奧利弗·帕斯卡里斯(Olivier Pascalis)等人通過對6~10個月大的嬰兒的「其他物種效應(other-species effect)」研究,解釋了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原來我們在知覺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知覺窄化(perceptual narrowing)」。

帕斯卡里斯的實驗是這樣的:
給嬰兒重複呈現一張面孔,直到他/她不主動盯著這張圖片;一段時間後,再給嬰兒同時呈現兩張面孔,其中一張是之前出現過的,另外一張則是新的。研究人員根據嬰兒對兩張圖片的注視時間長短來判斷嬰兒對面孔識別能力。如果嬰兒的注視興趣或者注視時間主要集中在新異圖片上,就表明嬰兒能夠識別或辨別兩張圖片。

實驗結果表明:6個月大的嬰兒不論是對人臉還是猴臉都能夠識別(識別猴子的臉想來都是有些難度的)。而與之對比的成人實驗,成人對猴子幾乎無法識別,這說明成人對人類種族的識別要強於其他種族。

而進一步的實驗更說明了這一點。用美國白人、中國人和非洲人的面孔測試了一個中國嬰兒。結果這個中國嬰兒在3個月時,能很好的識別這三個不同人種的面孔;6個月大時只能識別中國人和美國白人的面孔;9個月大時只能識別中國人的面孔,不能識別美國白人和非洲人的面孔。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在6—9個月時,我們的知覺認知發生窄化,因此喪失了辨認異族面孔的能力。當然這也符合進化的需要,因為我們平日接觸得最多的是同族,準確地分辨出同族的面孔有利於族群內的社會交往和種族生存,因此大腦也就不費力去分辨異族的面孔了。

而如何提升識別異族面孔的能力,目前已有的研究眾說紛紜,但核心觀點都是:人們對於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有著不同的知覺經驗,由此使得區分和識別兩類面孔的能力出現了差異。簡單來說就是,與異族人接觸越少,區分不同異族人面孔的能力就越差。

所以日常生活中多接觸其他種族的人,肯定會對識別他們的面孔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
百度百科
楊紅升,黃希庭:《面孔識別異族效應的研究》,《心理科學》,2008年。


對韓國人更臉盲。


因為天黑看不清吧


他們看我們也會臉盲


推薦閱讀:

為什麼笑容可以傳染?
為自己活著快樂,還是為他人活著快樂?
做事怎樣每天堅持?學會堅持
你的流行音樂啟蒙是哪首歌?

TAG:生活 | 人臉識別 | 中國人 | 相貌 | 人面失認症Prosopagno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