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能賞析下「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這句嗎?

為什麼第二句十二樓五城,要把十二放在五的前面呢?

天上白玉京和十二樓五城都是平仄平仄平,讀起來總覺得一口氣憋在胸中不得宣洩,和仙界這麼美好大氣的意向好像不太搭啊。

ps在網上見到有人誤寫為鼓樓十二重,一讀立刻就覺得舒服多了,雖然韻腳對不上。如果改為五樓十二城效果如何

能從意像或者音律的角度說一下嗎?


理解李白這首詩,首先要明白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受聘入永王李璘府做幕僚,當時李白以為可以一展抱負,幫助永王平叛,沒想到成了唐肅宗和永王兩兄弟權利鬥爭的炮灰,永王勢敗,李白也因「附逆作亂」被下獄,後因郭子儀求情擔保,李白被判流徙一千里,發配夜郎。後行至四川白帝城的時候,朝廷大赦天下,李白也被赦免,於是有了著名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跑題了,拉回來。


題主提問的這首詩,是李白流徙途中途徑江夏,受到故友江夏太守韋良宰的厚待,離開江夏之際,寫給韋良宰的詩,所以詩名就叫《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很長吧,詩更長,830個字!!!這首詩不是李白寫的最好的詩,但是是李白留存下來最長的一首詩,題主說的這幾句,就是本詩開頭的幾句。

這首詩寫了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以下幾點:
我是誤入凡塵的謫仙人--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我很牛--試涉霸王略、文竊四海聲。
可惜時運不濟,懷才不遇--時命乃大謬、五噫出西京。
寶寶很委屈,我是被永王脅迫的,因為我太有名了---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
回憶兩人的友情, 拍老友韋太守馬屁--嘆君倜儻才,標舉冠群英。
把韋太守比做江淹鮑照--江鮑堪動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老朋友現在是朝廷的大紅人,不要忘了推薦一下我--君登鳳池去,忽棄賈生才。

弄明白了這首詩的意思,再說題主這幾句的意思。
天上白玉京,
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
結髮受長生。


這幾句的意思其實就一句話:我李白不是凡人,是長生不老的神仙。

你看的沒錯!!!

還得再聊聊背景!

李白一生有兩大理想,一是做宰相,二是成仙。而且李白正兒八經是拜過名師,受過道篆的道士,他的師傅是當時鼎鼎大名的山東紫極宮北海天師高如貴,正式入了道籍的註冊道士。
唐朝盛行道教,皇帝把老子認作祖宗,各個著名道士是皇帝的座上賓,皇親國戚達官貴人都喜歡修道,楊玉環嫁給公公之前是道士(當然,只是過渡一下掩人耳目),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是道士,李林甫閨女李騰空是道士。不時就有誰誰誰修成飛仙的消息。李白是個虔誠的修道者,長年在廬山修鍊隱居,流放遇赦之後更是「五嶽尋仙不辭遠」。
李白後期的詩里經常寫他看見神仙了,可以理解為浪漫主義,其實也可能是李白丹藥吃多了精神恍惚,出現了幻覺。

以下才是正題: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道教認為天上有白玉京,昆崙山上有五城十二樓,昆崙山是道教仙山,神仙居住的地方。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是說李白我是被神仙傳授過長生不老術的,也是神仙。
再結合下一句「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我李白就是個誤入凡間受苦受難的神仙,這就為接下來的懷才不遇鋪墊的順理成章了。

另外再聊聊格律這回事。
聊格律之前先明白古體詩和近體詩區別和特點,以下是百度部分:
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那麼古體詩與近體詩有什麼區別呢?總的來說可以從句法、用韻、平仄上來區別。
在句法上,古體詩每句的字數不一,每首詩的句數也可以不一樣。而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超過八句的為排律或稱為長律。)
在用韻上;古體詩每首可用一個韻,也可以用二個或二個以上的韻,也就是說可以在一首中換韻。而近體詩每首隻可以用一個韻,再長的排律也不可以換韻。古體詩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在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近體詩只在偶數句上押韻(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體詩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而近體詩一般只可用平聲韻。
在平仄方面,古體詩不講究。而近體詩是十分講究的。
在律詩中,第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是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句形一樣,詞性相對,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實際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絕好的對聯。
古體詩是與「近體」相對而言的詩體。
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寬,除七言的柏梁體句句押韻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韻腳可平可仄,亦可換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齊劃一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也可雜用長短句,隨意變化,為雜言體。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雜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漢魏以來樂府詩原是配合音樂的,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摹仿前代樂府而作,有沿用樂府古題的如李白《蜀道難》,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題的如杜甫「三吏」、「三別」、白居易《新樂府》,都已不合樂,實屬古體詩範圍。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為單位的絕句,或稱「古絕句」,唐時也有作者,與講究平仄的近體絕句不同,也屬古體詩一種。

簡化一下:古體詩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對仗、平仄。題主說的這首詩就是古體詩,李白更是唐朝寫古體詩的大家。

所以,這首詩糾結平仄是什麼意思?


這不是李白最好的詩,但也還OK。
平仄是這樣的: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OXXXO, XXOXO.
白,十,都是仄聲,不同於普通話。所以,學古詩一定要熟悉平水韻,填詞要熟悉詞林正韻。
節奏是這樣的: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或者: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如果按你的換了: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詩里是不喜這種的,因為沒有變化,像數來寶。
詩的韻律要整飭中有對比,對比中有整飭,總是同樣的句式,會顯得單調無變化。
而且,從意思上看,城是大的,樓是高的,如果十二座城,城就太多了。
另,可以想像畫面:所謂五城,東西南北中;十二樓,里中外三層,各在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上——蔚然壯觀。
此外,大數在前,小數在後,也比反過來活潑靈動,這點我在這篇專欄中說過了:取名如何體現逼格? - 王路的粽子鋪 - 知乎專欄
總之,還是李太白的韻律節奏感覺更好一些,這是不容易說明白的,得仔細體會,代入,方能咂摸出滋味。


被樓上這些無聊的格律黨打敗了。
古龍《長生劍》中首次改為「五樓十二城」,因為毫無疑問,按照現代的聲韻,天上白玉京對五樓十二城更順口。
聲律是死的,也是活的,漢代和唐朝的聲律就截然不同,唐朝和明朝的聲律也有變化,聲律的基礎是時代的官話而不是什麼《詞林正韻》《聲律啟蒙》。
至於李太白的十二樓五城則是典故,是道家的神話宣傳,所以想來他寫的時候也很惆悵,因為他先想好了後一句,結果發現前一句改成五城十二樓就不押韻了。雖然他不講究格律,但是不押韻是不成的,只好按照典故來寫了。。。
我們回到問題: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這句話是場景描述,符合李白慣常的風格,反正是天上那些虛無縹緲的事,愛咋寫咋寫。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這句話則是行為描述。也符合李太白一貫的吹牛模式。
全文並無情感描述,但是很明顯,是通過情景和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詩本身並不算是出彩,但是李太白的詩向來不以格律和文筆取勝,全靠意境和氣魄。所以分析他的格律是沒有意義的,人家自己都不當回事,你們還爭來爭去的有勁嗎???


古龍大俠就給改了嘛。所以古龍是古龍,太白是太白


這是古詩,不是近體詩,所以格律比較自由,沒那麼嚴。「十二樓/五城」雖然跟其他句子的節奏不一樣,但這是為了押韻;而且在23的節奏後面加一個32的節奏,其實有種活潑的感覺。李白是很有創造力的,這樣寫不足為奇。
你如果改成「五樓十二城」,節奏一致了,意思卻不對了。「城」大於「樓」,正如「國」大於「市」。
天上白玉砌成的都京里有五座城,五座城裡總共有十二座樓。仙人撫摸我的頭頂,幫我結髮,並傳授我長生要訣。結髮呢,這裡應該是一種儀式。古代男子二十歲成人禮時會結髮,成婚時會結髮,出家當道士的話要結髮。

以上第三段有猜測的成分,請慎信。我手邊沒有可靠的資料參考,網上大多以訛傳訛,得到圖書館裡找資料才行。


十二樓五城只是代表天庭宮闕的,
不管是五城還是十二城都沒關係吧。

什麼平平仄仄的,基本就是明清時代的毒八股腐儒傳承吧?跟孔乙己式咬文嚼字一樣。


說不定古代詩詞沒那麼多狗屁規矩,人家只將就韻律優美性和歌酒唱合的樂趣呢,不會平平仄仄的把自己框起來。這不能那不許的扣字眼。

明清後基本都詩歌都有點乏味,難得驚艷。
我覺的
只要詩歌押韻,詞藻優美,
就算沒有規則的打油也是好詩!


李白用十二樓五城是因為史記裡面原文是五城十二樓
為了押韻調換下順序沒關係(並列片語),直接把數字都改了估計會被同行譏諷的(這裡十二和五跟一般的千、萬、兩、三這種可以隨意調換的虛數不太一樣)


推薦閱讀:

如何看懂唐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從「白雲一片去悠悠」之後的部分藝術成就高嗎?
開始平淡無奇細品後美到哭的詩詞?

TAG:唐詩 |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