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劉知遠?
這絕對是個冷門問題,我懷疑沒多少人知道劉知遠是何許人也。但我還是忍不住回答,因為作為三國殺愛好者,劉知遠給我的印象實在太深了。他就是個資深內奸啊!
三國殺內奸勝利的一條主要途徑,就是趁主忠、反賊殺得兩敗俱傷時出來撿便宜。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登基之路,就是這麼走的。
後漢的前朝是後晉,開國皇帝就是臭名昭著的石敬瑭。他依靠契丹的支持打敗了後唐李從珂,走上了人生巔峰。但他又是割讓燕雲十六州,又是對契丹稱臣,甚至叫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爸爸」,讓後世無數正直不阿的文人墨客不齒。
公元942年,石敬瑭這個奴顏卑膝的慫包終於死翹翹了,他的侄子石重貴登上了皇位。他年輕氣盛,意氣風發,決定對契丹直起腰板,不再稱臣,恢復中原皇帝的權威。當然,我們知道,這個決定直接造成了後晉的滅亡,石重貴也成了契丹的俘虜。後人一談起他,那就是「自不量力」的代名詞。可當我讀完石重貴和契丹的戰鬥過程,才發現他並不是那麼差勁。相反,他帶領的後晉軍隊多次和耶律德光大戰,雙方針尖對鋒芒,斗得是天昏地暗。然而,在石重貴的部隊和契丹鬼子浴血奮戰的過程中,劉知遠一直在擁兵自重打醬油。看到最後石重貴終於體力不支倒下了,我總禁不住聯想,要是劉知遠也積極支持石重貴,堅決打擊契丹,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以下引文如未標明出處,皆出自《資治通鑒》)
石重貴和契丹絕交後,943年,天公不作美,水災、蝗災大起。淄青的楊光遠悍然跳反,送情報給契丹爸爸,說機不可失啊,晉朝的士兵都餓癟了,皇軍速來,可一戰成功!
光遠益驕,密告契丹,以晉主負德違盟,境內大飢,公私困竭,乘此際攻之,一舉可取;趙延壽亦勸之。
後晉可以說是上有天災,下有人禍 ,外有強敵,內有「晉奸」。在這種不利環境下,石重貴親自率軍在澶州和耶律德光大戰,打得驚天動地、日月無光。耶律德光不由得大罵楊光遠,這孫子不是告訴我晉軍都要餓死了嗎?咋這能打呢?在雙方都付出慘重傷亡後,耶律德光撤退了。
高行周前軍在戚城之南,與契丹戰,自午至晡,互有勝負。契丹主以精兵當中軍而來,帝亦出陳以待之。契丹主望見晉軍之盛,謂左右曰:「楊光遠言晉兵半已餒死,今何其多也!」以精騎左右略陳,晉軍不動,萬弩齊發,飛矢蔽地。契丹稍卻;又攻晉陳之東偏,不克。苦戰至暮,兩軍死者不可勝數。昏後,契丹引去,營於三十里之外。乙亥,契丹主帳下小校竊其馬亡來,雲契丹已傳木書,收軍北去。景延廣疑其詐,閉壁不敢追。
總體說來,這次後晉的損失還是大於契丹的。但別忘了,這種戰績是石重貴在兩線作戰的情況下取得的。還有一路由李守貞帶領,剿滅帶路黨楊光遠。更別忘了,這種戰績是在劉知遠擁兵自重的情況下取得的。
詔劉知遠將部兵自土門出恆州擊契丹,又詔會杜威、馬全節於邢州。知遠引兵屯樂平不進。
契丹之入寇也,帝再命劉知遠會兵山東,皆後期不至。
樂平在今天的山西晉中市昔陽縣,就在劉知遠大本營太原南邊一點。劉知遠的態度非常明確,管你和契丹打得洪水滔天,我就安靜地在大本營打醬油。郭威也告訴他,我們河東兵精馬壯,霸王之資,千萬要好好經營啊!
郭威見知遠有憂色,謂知遠曰:「河東山河險固,風俗尚武,士多戰馬,靜則勤稼穡,動則習軍旅,此霸王之資也,何憂乎!」
每次看到這裡,我就不禁會想,如果河東這幫尚武的騎兵也出現在澶州戰場上,耶律德光會不會被打趴下呢?
945年1月,契丹聯合趙延壽再次大舉入侵,一路實行「三光政策」。
契丹寇邢、洺、磁三州,殺掠殆盡,入鄴都境。
此時石重貴生病不能親征,他的手下皇甫遇、慕容彥超、安審琦不負眾望,和契丹鬼子浴血奮戰。皇甫遇的馬死了,他就步戰。僕人給他馬,他又翻身馬戰。正打得焦灼時,安審琦帶著援軍趕到,榆林店的契丹軍嚇得趕緊逃跑了,甚至坐鎮邯鄲的耶律德光也嚇跑了。
審琦曰:「成敗,天也。萬一不濟,當共受之。借使虜不南來,坐失皇甫太師,吾屬何顏以見天下!」遂逾水而進。契丹望見塵起,即解去。
契丹亦引軍退,其眾自相驚曰:「晉軍悉至矣!」時契丹主在邯鄲,聞之,即時北遁,不再宿,至鼓城。
石重貴大病初癒,決定趁此機會反擊契丹。他親自來到澶州鎮守,派杜重威、馬全節殺入泰州(今河北保定市)。耶律德光帶騎兵迅速回救,杜重威趕緊撤退到白團衛村,放置鹿角紮營。耶律德光將晉軍團團包圍,斷絕水源。東北風又大起,吹跨了晉軍挖的井。晉軍又餓又渴,眼看藥丸。沒想到此時他們置之死地而後生,絕境中小宇宙爆發,藉助風勢反戈一擊。正好契丹兵輕敵,騎兵下馬拔鹿角,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馬來不及上就潰敗了。耶律德光嫌坐在車上跑得慢,情急之下抓了匹駱駝狂奔而去。
這場驚心動魄的白團衛村之戰,我們的劉知遠自然又沒有參與。不但如此,他還對石重貴主動出擊契丹的行為報以了輕蔑的嘲笑:你丫防守都壓力山大,還跑去主動挑釁,這不是傻X嗎?
劉知遠聞之曰:「中國疲弊,自守恐不足,乃橫挑強胡,勝之猶有後患,況不勝乎!」
我們知道,晉軍把耶律德光打得上了駱駝,但渴得沒有力氣繼續追擊了。如果劉知遠的河東軍也加入了戰鬥,會是什麼結果呢?耶律德光能逃得一命嗎?
契丹主乘奚車走十餘里,追兵急,獲一橐駝,乘之而走。諸將請急追之。杜威揚言曰:「逢賊幸不死,更索衣囊邪?」李守貞曰:「兩日人馬渴甚,今得水飲之,皆足重,難以追寇,不若全軍而還。」乃退保定州。契丹主至幽州,散兵稍集;以軍失利,杖其酋長各數百,唯趙延壽得免。
946年11月,耶律德光捲土重來。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帶兵和契丹在滹沱河兩岸對峙。契丹軍利用騎兵的機動性不斷騷擾晉軍後勤,晉軍終於堅持不住了。杜重威等人臨陣倒戈,投降了耶律德光,石重貴最精銳的士兵一下子拋棄了他。一個月後,帶路黨張彥澤風一般地殺向汴梁,石重貴拚命找劉知遠求教,劉知遠表示任契丹橫行霸道,我自巋然不動。後晉就這麼滅亡了。
玩過三國殺的都知道,任何內奸想贏,運氣是少不了的。契丹滅了後晉,一直打醬油的劉知遠是不是肯定能撿到便宜呢?當然不是。如果耶律德光處置得當,繼續執行對石敬瑭的政策,扶植趙延壽或杜重威當「兒皇帝」,用漢家制度統治中原,劉知遠是沒有什麼機會的。當時各地的節度使都認為耶律德光會這麼做,紛紛發來賀電錶示效忠大遼。耶律德光讓誰入朝,那人就馬上飛奔前去。
契丹主分遣使者,以詔書賜晉之籓鎮。晉之籓鎮爭上表稱臣,被召者無不賓士而至。
包括劉知遠,也趕緊派使者向耶律德光示好,耶律德光親切地叫他「兒子」。
契丹屢深入,知遠初無邀遮、入援之志。及聞契丹入汴,知遠分兵守四境以防侵軼。遣客將安陽王峻奉三表詣契丹主:一,賀入汴;二,以太原夷、夏雜居,戍兵所聚,未敢離鎮;三,以應有貢物,值契丹將劉九一軍自土門西入屯於南川,城中憂懼,俟召還此軍,道路始通,可以入貢。契丹主賜詔褒美,及進書,親加「兒」字於知遠姓名之上,仍賜以木拐。
結果,耶律德光實在不甘心立「兒皇帝」,畢竟自己辛辛苦苦才打贏,哪能隨便便宜他人呢?他決定自己親自當中原皇帝,用契丹的制度統治中原。這下可捅了馬蜂窩,游牧名族的制度用到農耕名族身上,那還得了?沒過多久,各地發生了一個接一個的叛亂,讓耶律德光應接不暇。
及契丹入汴,縱胡騎打草谷。又多以其子弟及親信左右為節度使、刺史,不通政事,華人之狡獪者多往依其麾下,教之妄作威福,掊斂貨財,民不堪命。於是所在相聚為盜,多者數萬人,少者不減千百,攻陷州縣,殺掠吏民。
劉知遠不失時機地在太原稱帝了,於是很多不堪契丹野蠻統治的藩鎮都齊刷刷地歸順了劉知遠。947年3月,耶律德光鬱悶地退出了中原。在四面都是敵人的情況下和劉知遠客場開戰,他實在沒有信心。撤退途中,他在欒城縣殺胡林病逝了。
契丹和後晉大戰了3年,最後石重貴兵敗被俘,押送到黃龍府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耶律德光漢化程度不足,無法統治中原,鬱悶地客死他鄉。這兩方拼得筋疲力盡,讓劉知遠輕鬆上位,兵不血刃地當了皇帝,建立了後漢。這個後漢,再也不用對契丹稱臣納貢了!石重貴艱苦奮戰這麼久,把自己打成了小丑,受盡後人的恥笑;劉知遠輕鬆打打醬油,在合適的時機站出來,就摘取了全部成果。如何評價他呢?自然是一個大寫的「服」字了!
別再邀請我了。。。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頗牧衛霍 把我漢高祖好好批判了一番,這也就算了,連周太祖你都批判,你不知道後周粉絲很多的嗎??!!雖然主要是粉柴榮大帝,但你這樣黑他老爹還是不好的~~~
好了,吐槽完畢,認真答題:
石敬塘死後,石重貴和劉知遠的關係和當初李從坷和石敬塘的關係是差不多的,只不過石重貴比李從坷克制了一些了,所以他和劉知遠還能平安相處,而劉知遠開始也還是聽命與朝廷的。
開運元年契丹入寇,朝廷派劉知遠抵禦,劉知遠就奉命大破契丹了的!
後來石重貴越來越猜忌劉知遠,劉知遠才在太原擁兵自重的。
至於石重貴北伐劉知遠不幫忙的問題,那時他倆都快決裂了,幫個鬼忙啊!而且劉知遠和桑維翰一樣,本來就不贊成和契丹交惡啊!
更重要的是劉知遠根本不可能知道石重貴會敗的那麼快好不好!!!
客觀上來說,前兩次北伐石重貴打的都不錯,鬼會知道第三次輸的一敗塗地啊!!!
而且這鍋無論如何都是杜重威的啊,關劉知遠什麼事???
契丹入京後劉知遠觀望了一陣就起兵反抗契丹,最後更是驅除了契丹(雖然水分很大),我覺得這無論如何都是應該肯定的!
從出帝北伐,到被俘,再到自己起兵稱帝——劉知遠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頗牧衛霍 你寫的就像他把這一切早就算好了一樣,你這雖然黑了他的人品,但也太拔高他的能力了吧!
別的不說,就這眼光,五代殘唐+北宋都是首屈一指的,入主汴梁城過程跟特么遛彎似的。。。
聽說劉老師王者農藥有點坑。。。。
確實冷門話題,這一幫子鬧完後,這廝也不算多出名,就我現在腦子簡單略過朱溫,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石重貴,郭威,柴榮,老趙···,倒是這段歷史我覺得很奇特,和五胡亂華那種有區別的,不是隨便會屠城的,軍隊和老百姓有默契的,搶的量,搶的次數,記得契丹來,不識水深淺,老百姓就罵,草,這蠻子懂不懂規矩啊,下手這麼狠想斷根啊。當兵的趕快道歉,不好意思,他們偶爾來不知道規矩,這算3次的·········然後有個要當皇帝,兵變成功,馬上進去翻箱子,發現錢不夠,尷尬了·········兄弟們,不好意思,掛賬行嗎?······
倆字:梟雄。雖然比不上趙大天命所歸,但是這麼舉重若輕上位的只有他一個人。李嗣源好歹還當了兩天人質。
白兔記?
推薦閱讀:
※《伶官傳序》一句話的問題?
※求問這首詩的真正作者?
※應該怎麼評價五代十國時期的馮道這個人?
※五代十國的出現是不是歷史的偶然?
※如果柴榮不死中國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