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這部作品到底好在哪?

諾獎當年的評語是「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
難道就是因為海明威其攝影師式的寫作技巧,善於講故事,開創了敘述方法的新紀元?
但是故事本身,主要講訴的「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倒」的老掉牙的論調,老頭捕魚簡單小故事,實在是味同嚼蠟,在人與人的人類鬥爭史中,這麼勵志的故事難道講的還少嗎?這個故事本身就是賦予再大的寓意和什麼所謂的深刻矛盾,也掩飾不了這爛乎齊爛的怎麼也提不起神的鬼劇情啊。
想起皇帝的新裝,大家都說好,結果啥也沒穿。難道一部小說就是為了讓我欣賞其藝術手法的裸奔?
看的我都困了。
讓我懷疑我的藝術鑒賞能力,一口同聲都在說好好好,讓我懷疑這他媽的到底為什麼?
難道我白讀這麼多年書了,氣死我了,不待這麼玩的,合著伙地羞辱我的智商與情操!


以下是跟哥們討論《老人與海》的見解,可能有些亂和文不對題,各位自摘有用的部分吧;整體沒那麼嚴謹,可能存在些偏見,各位眼諒。

正文:世間一切的終極是返璞歸真,大繁若簡。無論是從虛無到擁有靈魂成為一個人,再到最終的湮滅,這是一個過程,從最初的簡單到經歷世間繁華,再到最後的簡單。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其妙,就妙在其大師級的思想上,這思想倒不是說海明威點子新奇,老人與海說的也不過是最平常不過的一個打漁故事。
但是,海明威就是用其最精華的筆法構造出一部經典。當一個人接近死亡時,他不僅僅擁有迴光返照的特殊能力,更深層次的是接近生命盡頭的領悟和返璞歸真。

海岸時刻在捲起層雙的浪花,仿若大海母親的髮絲輕柔相撫;又似提醒著這個外來者,老人;它需要保護自己的子民,這是她的責任。——傳統小說

這是目前傳統小說中頻繁出現的修辭手法,既擬出了海洋,又藉以故事節奏抒發了海洋對於外來者的無聲抵抗,既不溫柔亦不殘忍,而這種略作輕柔的寫作手法,因其讀起來十分優美,臨近優雅,因此被作家們廣泛使用。

浪花拍擊上小船里,身體左右晃蕩「要是他在就好了」老人說,「要是他在就好了」老人說,——海明威,老人與海。(偏文)

萬物的最終目的,不過是返璞歸真,大繁若簡。

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和生物成長一樣緩慢的過程。不能說:哦,我今天知道這種寫作手法,明天我就照著這個手法來寫就好了,不用多用詞藻我還省心呢。

那你寫出來的就是機器壓出來的東西。

大智若愚,當真正領悟的那一天,離死也不遠了。

這世界上總是存在一些無法解釋的怪事,據調查,全球作者自殺前,最後一部作品大多都是海明威這種返璞歸真的寫作手法。前面也說了,生命從無到有再到無,也是一個返璞歸真的過程。那麼不難得出結論:作者經歷過繁華,寫出這種簡略的語句,正對應了其生命經歷過繁華,漸漸歸入死亡的過程。

死亡並沒有那麼複雜和恐懼,(省略)

浪花拍擊上小船里,身體左右晃蕩。(偏文)

解釋:浪花不停拍擊小船身;不時濺起的水花打落進船里,描述出了這艘船因為年久失修而連最起碼的水花都無法抵禦,年久失修又間接呈現出了主角:老人的凄苦生活的一面。

不時濺起的水花打落進船里,身體左右晃蕩...

這句話加劇了當時岌岌可危的場面,以及讀者對於接下來故事去向的迫切需要。

這是一種寫作手法,更是一種繪畫技巧,以兩句話勾出隱後的內容以及契合先前的內容,這些內容不會寫出給讀者看,而是需要讀者自行去猜想,時不時點一筆,當一小段故事結束,所有的點連接在一起;讀者沉思良久後,頓時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

海明威是偉大的,他的創作技巧不僅激勵了現代的文學作者,更給畫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故事設計手法。


你沒有必要為一本你不喜歡而別人很喜歡的書激動成這樣,因為作品本來就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老掉牙的論調。
有些真理在將來。有些真理永遠在過去,這些真理從不因為老,掉,牙失去魅力。
欣賞一本書,和看一場球賽一樣,千萬不要把那些條條框框拿進來評判,去用內心感受就行了。另外不要試圖評判你不欣賞的東西。提問題就是提問題吧。
有可能這東西不值得你欣賞,還有可能就是經歷的太少。
最後,名著這種東西不是皇帝的新衣,你也不是第一個這麼想的人。就像回頭看看十年前的自己那種感覺。


很早以前看,無感。
幾年後,現在再看,依舊無感。

這世上,很多東西,很多人,很多事。即使,其再富盛名。
無感,依舊無感。

雖說,對海明威還是滿有興趣的。可是,也許要不是因為最終的終結方式。他及他的作品也不會如此盛名吧。

文字,場景。還是需要在相同頻率共鳴的。尤其是,對故事背景的理解,乃至人生際遇等。

很多時候,你感動不了,而他人因感動而哭的稀里嘩啦。
你沒錯,其他人也沒錯。
不必因為,唯獨自己不為所動而覺得怪。


人生本就是有缺憾的,努力過,奮鬥過,回望過去,即使挫折坎坷,也不曾後悔,這才是人生。十全十美的人生,只存在於小說里。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小說,老人捕到了一條沒有人曾見識過的超級大魚。雖然最後被帶回來的魚只有了殘破的軀體,但是又有誰又怎會在乎這些。那些讓我們感動的,熱血的,憧憬的,澎湃的,便是那不斷去抗爭,與大魚去抗爭,與鯊魚去抗爭,與大海去抗爭,與身體去抗爭,與歲月去抗爭,與一切抗爭,對著這個世界咆哮道,你可以奪走我的一切,卻絕對奪不走我對於被你奪取這一切的抗爭的心!


在閱讀《老人與海》時,可以適當了解海明威創作時期的所處年代以及當時新起的寫作流派——「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於美國的一群鬆散結合在一起的年輕詩人和作家的集合體。「垮掉的一代」的成員們大多是玩世不恭的浪蕩公子,他們篤信自由主義理念。他們的文學創作理念往往是自發的,有時甚至非常混亂。「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們創作的作品通常廣受爭議,原因是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傳統創作的常規,結構和形式上也往往雜亂無章,語言粗糙甚至粗鄙。)
在「垮掉的一代」漸漸發展成美國重要文學流派之一後,像《老人與海》這種傳遞正能量、人與自然相搏鬥抗爭的這種文章也就不多見了。再加之《老人與海》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摹十分細緻,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表現手法的精準使用,造就出了這篇相對來說較好的文章。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這篇文章的文筆真的不算太好。


大二第一次看的時候很不耐煩,只是後來閱讀了更多的作品,經歷了些事後,老人與海的場景總是在腦海里遊盪,給予一種有點莫名其妙的動力感和感同深受,或許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偉大。


這本書給過我力量。
成功越過山谷,靠的不是手裡的繩子,是心中的勇氣。


兄弟水平也許太低,真的一點看不明白好在哪裡。


或許是年齡不夠吧,當你到了那個衰老的年紀,面對機遇時的一種態度,沒有那種衰老和無力,就沒辦法體會成功後的大魚和骨架,你死死撰住的堅持,在結局彷彿都變成了鯊魚,從可讀性和文字上,也許是翻譯的原因和時代感,的確有些經典難以讓人體會好在哪裡。簡單說就是你的知識構建不起那種畫面,無法共鳴。



我讀了半本,讀不下去了,無感,確實味同嚼蠟,不過我不想就這本書來分析。我想說我對外國小說基本上都是這種感受,初中時候讀基督山伯爵覺得還好,讀巴黎聖母院跳過半本書,半本書的篇幅是描寫巴黎街道的,實在沒興趣讀,後來讀挪威的森林也沒什麼興趣,反正外國的就提不起勁,沒有代入感,自己無法融入書中。除了書,遊戲也是這麼個感覺,風靡世界的魔獸世界我就是沒有興趣玩,裡面的人名我就受不了。說這麼多我主要是想說是不是存在一類像我這樣的人群,對外國文化無融入感,導致沒興趣。對外國小說、遊戲、美劇英劇沒強烈興趣。小時候看變形金剛看不懂它的歷史線,只知道打來打去,看漫威英雄也只是看打架鏡頭。但我對中華文化興趣極濃,史書我可以反覆得看,資治通鑒這種流水賬式的編年體我看得津津有味,我還要邊看書邊對照地圖;三國演義、水滸、說唐、三俠五義、金庸古老溫瑞安這些小說也是超愛看;電視劇單反古裝劇都要瞄幾眼,不過現在很多都是披著古裝戲服的情感劇;遊戲也玩來玩去三國志,三國群英傳,魔獸真三(同理,dota沒興趣玩),融入感很強啊。偏題萬里,這算是我沒覺得老人與海不好看的原因吧,全文無書名號,應該不影響閱讀。


我也無感。可能文學名著還是需要讀原文才能體會,譯文味同嚼蠟,只是讀懂了一個故事。看不出有那麼高大上的精神品質,詞句語法也看不出有多麼優秀。


一兩年前看的,全部讀下來沒啥感覺,但其中有幾個小的情節很觸動我。
其一,孩子和我之間的友誼。
其二,老人獨自在茫茫大海上自言自語的那種孤單感。
其三,老人為了守住自己的勞動成果和鯊魚搏鬥。
其四,老人最後僅僅只得到了大魚的骨架,這一場冒險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看過一些海明威的作品,雖然讀不太懂,但是就是百讀不厭,比如兩代父子,再比如乞力馬扎羅的雪……


願做一條飛魚,被生活逼的走投無路飛翔自由的天空,在被現實的海鳥追逐時,能有一個老人過來對我說:快走吧。然後一頭扎回生活的深淵,重拾勇氣以再一次飛越。


怎麼說呢,各人經歷不同,喜好不同,所以自然看法會不同。對大家都說好的的東西,可能正好你不對它感冒,這沒什麼。
但是,這部簡短的作品,絕對是實至名歸的。
最後,可能你沒有經歷過低谷吧,我說的只是「可能」。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生命,平靜的描寫。
「但願不會來那麼一條大魚,大到證明你我都錯了。」
其實吧,高興就好,誰會用這種方式侮辱另一個人的智商或情商?這倒地侮辱了誰?對吧?


最近在家碼字,又看了一遍,上次看大概是在十年前,記得當時看的也是一臉懵逼,看的煩死了,覺得就這麼一個人的碎碎念,也算名著。
這次看的時候,剛好自己在寫東西,有一個目標,這個過程中自己遇到的心理問題和《老人與海》中的描寫一一對應,當年覺的煩的,現在讀來,原來要的就是碎碎念。寫作過程中的心理就是老人捕到大魚前心理活動,有目標,有友誼鼓勵,有茫然,並時常懷疑自己搞不搞的定。
我想等到作品完成了,還要面對修改(有句話說的好:作品完成後作者自動被劃歸讀者的行列),和別人的品評,攻擊、讚美,親朋好友的冷嘲熱諷,大鯊魚就來了,還好老人沒有遇到渲天的大浪,最後剩下一尾白骨。
覺得無聊可以放棄,用到的時候再讀,回想一下上學時學了那麼多年數學,卻不從事能用的上的工作,就會懷疑自己是腦殘,記那麼多公式。


最讓我感動的是老人證實自己的實力,對自己尊嚴的捍衛,得到別人的認可。


身臨其境的幻想 或許會在現實中隻身一人面對挑戰時的一絲激勵


看個人經歷吧,這個書把我都看哭了。你可能沒有類似經歷。不過海明威語言太漂亮是真的,對吧?


剛讀完。開始確實看不下去。現在讀完了卻還有再讀一遍的衝動,此書我個人還是比較稱讚的。。。。


看了幾頁.....這樣的文章如果出現在初中作文裡面 那就是老師說的流水賬一樣的文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天龍八部》中的圍棋元素?
倪匡的衛斯理系列屬於什麼水平?
為什麼愛倫坡在西方文學史上地位這麼高?

TAG:小說 | 作家 | 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 | 諾貝爾文學獎 | 文學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