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書院依庸堂內有一明代石刻,上書鄒元標寫下的《依庸堂記》,但因石碑殘缺不全,很多內容都缺損了。我僅讀了一部分覺得意猶未盡,但是網上搜不到這篇文章。請問,有沒有完整的文章,在哪裡能找到?


依庸堂記

(註解見此《依庸堂記》注釋)

————————————————

子友顧叔時歸里。偕諸君子某某倡學於是。闢龜山先生東林故址而搆居焉。堂顔曰依庸。以書抵友人鄒子為記。意鄒子能悉庸義。

鄒子謹按。庸義有二。庸。恆也。有乆而不變之義。又平也。有適中之義。惟中斯平。惟平斯常。惟常斯不變。凋三光。包萬彚。綏九有。皆是物也。易之恆卦。剛上柔下。震巽相與。而取義於夫婦。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乆也。故曰常。夫抱隋珠、和璧者。終朝腹枵。不如菽粟之一飽也。艷山龍、火藻。藍縷號寒。不如緼袍之蔽體也。千竒萬狀。?心駭目。不如一庸之悠乆也。

雖然。庸依人乎。亦人依庸乎。有庸可依。是二之也。

吾人自有生以來。目視耳聽。手持足行。自少至壯至老死。有異乎。無異也。無異即庸也、性也。如父子。夫婦。朋友。兄弟。友恭。慈信。自童穉至老死。有異乎。無異也。無異即庸也、性也。聖人者。順性而行者也。賢人者。守此性不失者也。衆人者。則迷此性而牿亡之者也。順性而行者。不見庸之可依。未嘗作而致其情也。守性不失者。有庸可依。反身而誠者也。牿之反覆者。不著不察庸之體自在也。夫子發憤忘食。歸本下學。上達下學。庸之謂也。

或曰。子思發揮中庸。中有三達徳。九經三重。諄諄詳摯。一庸惡足概之。曰庸。斯知、斯仁、斯勇。非庸惡足為達。庸。斯通諸天下。達之國家。不庸惡足為九經。庸。斯為禮、為度、為文。不庸惡足本諸身。徴諸庶民。故守約而施博者。皆庸也。

曰。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今諸君子。皆以邃學醇儒、棲遲山林者乆。不可謂不遯矣。悔焉。亦未耶。曰悔者。心有所係。吝悔亡者。毋意、必、固、我之謂。遯之上九曰。肥遯。無不利。無所疑也。遯而曰肥。又曰無所疑。是不以知知。不以識識。不以見見。其指深且逺。元某束髪向道而疑情隱隱,老而彌篤,視無疑之域尚逺。敢曰不悔。諸君子自信而自知之。謹攄愚衷為記。並系之銘。以諗來學。

銘曰

闗閩之學 粹於龜山 淵源伊洛 吾道以南

近接周程 逺宗孔顔 流風既逺 隱怪是奸

既反中庸 大道漫漫 末路如斯 孰當大觀

繄我顧公 力肩正學 洎諸君子 奕奕先覺

東林故區 罔或不慤 顔曰依庸 如水不澩

庸之一字 義苞玄邈 精金在鑛 良玉在璞

灑掃應對 即聖即神 知者曰知 仁者曰仁

日用不知 是曰凡民 慥慥皜皜 厥惟聖人

聖徂神伏 澆樸散淳 寥寥千古 誰識其真

憶我夫子 發憤真修 下學上達 不怨不尢

疏食飲水 曲肱忘憂 浮雲富貴 性外何求

心通萬古 教垂千秋 一心一徳 卒嵗優游

繼孔學者 顔氏心齋 簞瓢陋巷 其樂無涯

所立卓爾 如果初荄 欲從末由 撒手玄崖

匪言可億 匪識可猜 徳由天運 絶鮮安排

亦有曾氏 號曰得宗 真積力乆 黙識心通

一唯之下 水盡山窮 豐蔀盡徹 旭日融融

遞相傳授 忠恕為功 忠恕匪它 吾性本庸

彼耽奇者 絶根務華 瞻彼名園 千葉萬葩

朝榮夕悴 觀者徒嗟 惟此常徳 宜身宜家

窮居不損 大行不加 誰其直領 以障狂邪

標茲正宗 與衆共持 熈熈穆穆 坦坦怡怡

遊魚呴沫 棲鳥噪枝 何思何慮 不識不知

我無君誑 君無我疑 勿謂無奇 萬古如茲

登斯堂者 顧名思義 人生泡影 浮萍斯寄

匪鏃且礪 胡成偉器 從茲?立 慎彼立志

始信先覺 呼醒羣寐 勿參以三 勿二以二

吾道平平 真如嘉穀 精光灼爍 明珠在櫃

放之六合 歛之一掬 敢告同儕 自求多福

一陽初動 天心乃復 景喆無謇 億萬交朂


正好在東林書院依庸堂,網上搜了下,《依庸堂記》收錄在《四庫全書》的《願學集》中,全文粘貼如下:
子友顧叔時歸里偕諸君子某某倡學於是闢龜山先生東林故址而搆居焉堂顔曰依庸以書抵友人鄒子為記意鄒子能悉庸義鄒子謹按庸義有二庸恆也有乆而不變 之義又平也有適中之義惟中斯平惟平斯常惟常斯不變凋三光包萬彚綏九有皆是物也易之恆卦剛上柔下震巽相與而取義於夫婦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乆也故曰常夫抱隋珠和 璧者終朝腹枵不如菽粟之一飽也艷山龍火藻藍縷號寒不如緼袍之蔽體也千竒萬狀〈忄冏〉心駭目不如一庸之悠乆也雖然庸依人乎亦人依庸乎有庸可依是二之也吾人 自有生以來目視耳聽手持足行自少至壯至老死有異乎無異也無異即庸也性也如父子夫婦朋友兄弟友恭慈信自童穉至老死有異乎無異也無異即庸也性也聖人者順性而行 者也賢人者守此性不失者也衆人者則迷此性而牿亡之者也順性而行者不見庸之可依未嘗作而致其情也守性不失者有庸可依反身而誠者也牿之反覆者不著不察庸之體自 在也夫子發憤忘食歸本下學上達下學庸之謂也或曰子思發揮中庸中有三達徳九經三重諄諄詳摯一庸惡足概之曰庸斯知斯仁斯勇非庸惡足為達庸斯通諸天下達之國家不 庸惡足為九經庸斯為禮為度為文不庸惡足本諸身徴諸庶民故守約而施博者皆庸也曰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今諸君子皆以邃學醇儒棲遲山林者乆不可謂不遯矣悔焉 亦未耶曰悔者心有所係吝悔亡者毋意必固我之謂遯之上九曰肥遯無不利無所疑也遯而曰肥又曰無所疑是不以知知不以識識不以見見其指深且逺元某束髪向道而疑情隱 隱老而彌篤視無疑之域尚逺敢曰不悔諸君子自信而自知之謹攄愚衷為記並系之銘以諗來學銘曰
  闗閩之學粹於龜山淵源伊洛吾道以南近接周程逺宗孔顔流 風既逺隱怪是奸既反中庸大道漫漫末路如斯孰當大觀繄我顧公力肩正學洎諸君子奕奕先覺東林故區罔或不慤顔曰依庸如水不澩庸之一字義苞玄邈精金在鑛良玉在璞灑 掃應對即聖即神知者曰知仁者曰仁日用不知是曰凡民慥慥皜皜厥惟聖人聖徂神伏澆樸散淳寥寥千古誰識其真憶我夫子發憤真修下學上達不怨不尢疏食飲水曲肱忘憂浮 雲富貴性外何求心通萬古教垂千秋一心一徳卒嵗優游繼孔學者顔氏心齋簞瓢陋巷其樂無涯所立卓爾如果初荄欲從末由撒手玄崖匪言可億匪識可猜徳由天運絶鮮安排亦 有曾氏號曰得宗真積力乆黙識心通一唯之下水盡山窮豐蔀盡徹旭日融融遞相傳授忠恕為功忠恕匪它吾性本庸彼耽奇者絶根務華瞻彼名園千葉萬葩朝榮夕悴觀者徒嗟惟 此常徳宜身宜家窮居不損大行不加誰其直領以障狂邪標茲正宗與衆共持熈熈穆穆坦坦怡怡遊魚呴沫棲鳥噪枝何思何慮不識不知我無君誑君無我疑勿謂無奇萬古如茲登 斯堂者顧名思義人生泡影浮萍斯寄匪鏃且礪胡成偉器從茲豎立慎彼立志始信先覺呼醒羣寐勿參以三勿二以二吾道平平真如嘉穀精光灼爍明珠在櫃放之六合歛之一掬敢 告同儕自求多福一陽初動天心乃復景喆無謇億萬交朂


如果能給斷句,倒是可以讀一讀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最早用的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話文?
既然三國演義不是正史,那讀起來有什麼意義?
諸葛亮宅在家裡,在古代通訊那麼差的情況怎麼了解天下形勢的?
年羹堯為什麼失寵?

TAG:歷史 | 文學 | 文言文 | 中國古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