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天龍八部》中的圍棋元素?
謝 @黃啟越 邀請。作為讀金庸二十餘年的骨灰級粉絲,我不能不接這邀請。
以下一家之言,長文慎入。
******
我讀《天龍八部》較晚,2001年才看的第一遍。大概是三聯版在1995到1999年之間某年的一版。以下的討論,也全部按照三聯版為準。
《天龍八部》大概是《金庸全集》里在棋上花費筆墨最多的一部著作了,但我現在一時能想到之處,也不過區區四例而已。
以後如果發現有別的忘記之處,再添不遲。
這四例是:
1.段譽誤入大理無量山無崖子與李秋水故居,見到無崖子留下的珍瓏棋局。
2.黃眉僧為了解救被段延慶囚禁的段譽,與段延慶同時爭棋鬥武。
3.少林眾僧與姑蘇慕容幾人同赴神醫薛慕華府邸求醫治毒,遭遇第一次集體出場的「函谷八友」,其中的老二正是號稱「弈道天下少有敵手」的范百齡。
4.蘇星河擺珍瓏為無崖子求傳人,段譽、慕容復、段延慶、虛竹等人依次解題。
接下來我們挨個說。
******
一. 痴郎誤入神仙洞,斷弦望珍瓏:
室中並無衾枕衣服,只壁上懸了一張七弦琴,弦線俱已斷絕。又見床左有張石几,几上刻了十九道棋盤,棋局上布著兩百餘枚棋子,然黑白對峙,這一局並未下畢。琴猶在,局未終,而佳人已邈。段譽悄立室中,忍不住悲從中來,頰上流下兩行清淚。
......
但見這局棋變化繁複無比,倒似是弈人所稱的「珍瓏」,劫中有劫,既有共活,又有長生。段譽於弈理曾鑽研數年,當日沉迷於此道之時,整日價就與帳房中的霍先生對弈。他天資聰穎,只短短一年時光,便自受讓四子而轉為倒讓霍先生三子,棋力已可算是大理國的高手。但眼前這局棋後果如何,卻實在推想不出,似乎黑棋已然勝定,但白棋未始沒有反敗為勝之機。他看了良久,棋局越來越朦朧,只見几上有兩座燭台,兀自插著半截殘燭,燭台的托盤上放著火刀火石和紙媒,於是打著了火,點燭再看,只看得頭暈腦脹,心口煩惡。
這是書中第一次對段譽棋力的介紹,信息不多,但神韻悠長。
段譽,是整個《金庸全集》里圍棋第一高手的有力爭奪者。
第一段話的描寫堪稱是教科書式的景情刻畫,因與本答主題相遠,我們淡去。
第二段中的「珍瓏」,說白了就是中國古代圍棋中的題目:死活題或是手筋題,甚至是綜合題。
「珍瓏」這個詞因為金庸而名氣大漲,市面上能看到對其含義的各種歪解,甚至還有將此詞直接作為《天龍八部》無崖子珍瓏的代稱的。
死活題,是圍棋學習中的重中之重,從入門之後可以開始接觸,幾乎貫穿了所有水平層次的提高過程。
在中國古代,圍棋作為「四藝」第二順位,偏藝術向。
「棋雖小道,品德最尊」之謂,固然強調了棋品,卻也定了「小道」之調。
而對學棋有巨大幫助的死活題,最初也是以娛樂化的面貌出現的。
「珍瓏」這一詞,在某些歷史時期也通「玲瓏」。從這種對題的叫法,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中國古人看待圍棋的態度。
而在日本古代,圍棋的發展雖然比中國晚了至少一兩千年,但是圍棋很早就與「武士道」的精神相融,並且在日本社會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
日本的圍棋和棋手,無論在政客還是平民的眼中,都較之中國更受尊敬,更有地位。
日本古代棋手們的爭棋奪「天下」,也遠較中國更加慘烈。
日本人將死活題命名為「詰棋」,從這個叫法就可見一斑。
「珍瓏」與「詰棋」,問君感受如何?
而《天龍八部》中此處的珍瓏,除了「劫中有劫,既有共活,又有長生」之外,並無其他更具體的描述。
劫,當然是打劫;共活,就是雙活;長生,則是在不禁全盤同型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的一種極端的和棋局面。
上圖為2014年上映的韓國電影《神之一手》中出現的局面。左上形成的棋型,既是圍棋中著名的特例棋型「長生」,至此雙方必須在左邊一路的四個位置循環往複的落子,和棋。
拐回來說段譽。
我們看完了整部原著,都知道這個所謂的「神仙洞」,曾是無崖子和李秋水年輕時雙宿雙飛的同居之所在。這個珍瓏,也就是後來眾位主角大鬥法的那個珍瓏。
至於此處對段譽的棋力描寫,大概為「學棋一年漲七個子」。
而這到底是從入門之前開始算,還是從入門之後開始算,尚無計較。須知入門前後本自差異巨大,入門前棋力為零,基本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如果是入門後一年漲了七個子,放在今天,應該算是天賦平平。
沒錯,是天賦平平。
如果考慮到古代圍棋發展水平不高,信息獲取也不易。那麼放在當時,可能已經算得上是天賦異稟了吧。
段譽「觀棋良久」,終於「頭暈腦脹,心口煩惡」,真正懂棋之人會知道,這種描寫絲毫不誇張。
******
二. 廢儲黃眉青石上,逝者難返,故國豈相忘:
黃眉僧道:「段施主功力高深,佩服佩服,棋力想來也必勝老僧十倍,老僧要請施主饒上四子。」青袍客一怔,心想:
「你指力如此了得,自是大有身分的高人。你來向我挑戰,怎能一開口就要我相讓?」便道:「大師何必過謙?要決勝敗,自然是平下。」黃眉僧道:「四子是一定要饒的。」青袍客淡然道:「大師既自承棋藝不及,也就不必比了。」黃眉僧道:「那麼就饒三子罷?」青袍客道:「便讓一先,也是相讓。」
黃眉僧道:「哈哈,原來你在棋藝上的造詣甚是有限,不妨我饒你三子。」青袍客道:「那也不用,咱們分先對弈便是。」
黃眉僧心下惕懼更甚:「此人不驕不躁,陰沉之極,實是勁敵,不管我如何相激,他始終不動聲色。」原來黃眉僧並無必勝把握,向知愛弈之人個個好勝,自己開口求對方饒個三子、四子,對方往往答允,他是方外之人,於這虛名看得極淡,倘若延慶太子自逞其能,答應饒子,自己大佔便宜,在這場拚斗中自然多居贏面。不料延慶太子既不讓人佔便宜,也不佔人便宜,一絲不苟,嚴謹無比。
黃眉僧道:「好,你是主人,我是客人,我先下了。」青袍客道:「不!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先。」黃眉僧道:「那只有猜枚以定先後。請你猜猜老僧今年的歲數,是奇是偶?猜得對,你先下;猜錯了,老僧先下。」青袍客道:「我便猜中,你也要抵賴。」黃眉僧道:「好罷!那你猜一樣我不能賴的。你猜老僧到了七十歲後,兩隻腳的足趾,是奇數呢,還是偶數?」
這謎面出得甚是古怪。青袍客心想:「常人足趾都是十個,當然偶數。他說明到了七十歲後,自是引我去想他在七十歲上少了一枚足趾?兵法云:實則虛之,虛則實之。他便是十個足趾頭,卻來故弄玄虛,我焉能上這個當?」說道:「是偶數。」黃眉僧道:「錯了,是奇數。」青袍客道:「脫鞋驗明。」
黃眉僧除下左足鞋襪,只見五個足趾完好無缺。青袍客凝視對方臉色,見他微露笑容,神情鎮定,心想:「原來他右足當真只有四個足趾。」見他緩緩除下右足布鞋,伸手又去脫襪,正想說:「不必驗了,由你先下就是。」心念一動:「不可上他的當。」只見黃眉僧又除下右足布襪,右足赫然也是五根足趾,哪有甚麼殘缺?
青袍客霎時間轉過了無數念頭,揣摸對方此舉是何用意。
只見黃眉僧提起小鐵槌揮擊下去,喀的一聲輕響,將自己右足小趾斬了下來。他身後兩名弟子突見師父自殘肢體,血流於前,忍不住都「噫」了一聲。大弟子破痴從懷中取出金創葯,給師父敷上,撕下一片衣袖,包上傷口。
黃眉僧笑道:「老僧今年六十九歲,得到七十歲時,我的足趾是奇數。」
青袍客道:「不錯。大師先下。」他號稱「天下第一惡人」,甚麼兇殘毒辣的事沒幹過見過,於割下一個小腳趾的事哪會放在心上?但想這老和尚為了爭一著之先,不惜出此斷然手段,可見這盤棋他是志在必勝,倘若自己輸了,他所提出的條款定是苛刻無比。
以上這一段對雙方心理戰的描寫簡直經典絕倫!
當然,放在現在,這種對局前或是對局中的「盤外招」,一般為棋手所不齒。但這種江湖氣,卻永遠不會消失。
接下來:
黃眉僧道:「承讓了。」提起小鐵槌在兩對角的四四路上各刻了一個小圈,便似是下了兩枚白子。青袍客伸出鐵杖,在另外兩處的四四路上各捺一下,石上出現兩處低凹,便如是下了兩枚黑子。四角四四路上黑白各落兩子,稱為「勢子」,是中國圍棋古法,下子白先黑後,與後世亦復相反。黃眉僧跟著在「平位」六三路下了一子,青袍客在九三路應以一子。
初時兩人下得甚快,黃眉僧不敢絲毫大意,穩穩不失以一根小腳趾換來的先手。
到得十七八子後,每一著針鋒相對,角斗甚劇,同時兩人指上勁力不斷損耗,一面凝思求勝,一面運氣培力,弈得漸漸慢了。
黃眉僧的二弟子破嗔也是此道好手,見師父與青袍客一上手便短兵相接,妙著紛呈,心下暗自驚佩讚歎。看到第二十四著時,青袍客奇兵突出,登起巨變,黃眉僧假使不應,右下角隱伏極大危險,但如應以一子堅守,先手便失。
黃眉僧沉吟良久,一時難以參決,忽聽得石屋中傳出一個聲音說道:「反擊『去位』,不失先手。」原來段譽自幼便即善弈,這時看著兩人枰上酣斗,不由得多口。
常言道得好:「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段譽的棋力本就高於黃眉僧,再加旁觀,更易瞧出了關鍵的所在。黃眉僧道:「老僧原有此意,只是一時難定取捨,施主此語,釋了老僧心中之疑。」當即在「去位」的七三路下了一子。中國古法,棋局分為「平上去入」四格,「去位」是在右上角。
這一段的描寫,已經出現了具體的棋局,為了解說的更清楚,我想借用一張舊書上的圖:
中國古棋為座子制,即在開局之前現在四角擺上對角星。而後白棋先行,還棋頭,不貼目。
將棋盤劃分為四個「十乘九」的區域,從左下開始順時針依次是「平」區、「上」區、「去」區、「入」區。
順時針方向為主計數,逆時針方向為副計數。
以圖中左下的「六三」位置為例,讀作「平六三」,而那個「三六」,讀作「平三六」。以此類推。
而書中對黃眉僧和段延慶的對局描寫,其實只有兩步:黃眉僧執白第一步落於「平六三」,而段延慶執黑第二步回以「平九三」。具體如圖:
說白了就是黃眉僧白棋掛角,段延慶黑棋二間低夾。
在中國古棋中,應對白1掛角,最常見的是黑2走在A位,寬鬆的四間夾,或者說是分投。
二間低夾的下法,在古譜中實際上不常見,但這種兇狠急攻的下法也符合段延慶的性格。
也就是說,金庸在此處描寫的下法不是亂寫的。
讀者中的大多數,也許都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吧?
再接下來:
兵交數合,寅眉僧又遇險著。破嗔和尚看得心急,段譽卻又不作一聲,於是走到石屋之前,低聲說道:「段公子,這一著該當如何下才是?」段譽道:「我已想到了法子,只是這路棋先後共有七著,倘若說了出來,被敵人聽到,就不靈了,是以遲疑不說。」破嗔伸出右掌,左手食指在掌中寫道:「請寫。」隨即將手掌從洞穴中伸進石屋,口中卻道:「既是如此,倒也沒有法子。」他知青袍客內功深湛,縱然段譽低聲耳語,也必被他聽去。
段譽心想此計大妙,當即伸指在他掌中寫了七步棋子,說道:「尊師棋力高明,必有妙著,卻也不須在下指點。」破嗔想了一想,覺得這七步棋確是甚妙,於是回到師父身後,伸指在他背上寫了起來。他僧袍的大袖罩住了手掌,青袍客自瞧不見他弄甚麼玄虛。黃眉僧凝思片刻,依言落子。
青袍客哼了一聲,說道:「這是旁人所教,以大師棋力,似乎尚未達此境界。」黃眉僧笑道:「弈棋原是鬥智之戲。良賈深藏若虛,能者示人以不能。老僧的棋力若被施主料得洞若觀火,這局棋還用下么?」青袍客道:「狡獪伎倆,袖底把戲。」他瞧出破嗔和尚來來去去,以袖子覆在黃眉僧背上,其中必有古怪,只是專註棋局變化,心無旁鶩,不能再去揣摸別事。
黃眉僧依著段譽所授,依次下了六步棋,這六步不必費神思索,只是專註運功,小鐵槌在青石上所刻六個小圈既圓且深,顯得神定氣足,有餘不盡。青袍客見這六步棋越來越凶,每一步都要凝思對付,全然處於守勢,鐵杖所捺的圓孔便微有深淺不同。到得黃眉僧下了第六步棋,青袍客出神半晌,突然在「入位」下了一子。
這一子奇峰突起,與段譽所設想的毫不相關,黃眉僧一愕,尋思:「段公子這七步棋構思精微,待得下到第七子,我已可從一先進面佔到兩先。但這麼一來,我這第七步可就下不得了,那不是前功盡棄么?」原來青袍客眼見形勢不利,不論如何應付都是不妥,竟然置之不理,卻去攻擊對方的另一塊棋,這是「不應之應」,著實厲害。黃眉僧皺起了眉頭,想不出善著。
這一段純描寫棋,卻是虛寫。只說棋理棋勢,不說具體下法。
只從描寫上大概的看,段延慶在布局二三十步的時候,幾個回合就壓制住了黃眉僧,應該說,兩者的棋力不在一個層次上。我認為,至少應該差出兩個子以上。
而段譽,片刻之間就想好了在七個回合里可以讓黃眉僧扭轉不利局面並反而領先一先的下法。
首先應該說,這種下法在棋理上是不合理的。
如果白棋確實已經落後,那麼在黑白雙方都無錯著的情況下,局勢應該會保持下去。
段譽能在七個回合內如此逆轉,只能說是他的棋力遠遠遠遠高於段延慶。段延慶必然會應錯,所以優勢才會被逆轉為劣勢。
而且懂棋的人立刻就會注意到,連續設想七個回合,而對手一定會如此應,那麼這前六步棋都勢必是絕對先手,且分寸恰當,令對方脫先則局部大虧,不脫先則被慢慢消耗。
這簡直是上手調戲下手的經典局面。
最終段延慶在第六個回合上終於選擇了脫先,如果段譽的設定恰當,那麼此時黃眉僧不理會對手的脫先,對手理應大虧。
此後段譽再無機會向黃眉僧支招,以黃眉僧的「臭棋」想像,加上文中的描寫,他後來的應法自然是跟著對手的脫先而下了,沒有再在段譽設想的方向上行棋。
這是典型的棋力遠遠弱於段氏二人的表現:只能跟著對手應,卻不想著爭先手或者壓根就「爭不到」先手。
要知道段延慶在七個回合里就會落後段譽一先以上,這棋力至少比段譽弱三、四個子以上。
但段延慶至少敢在危局情勢下脫先拼搏,這就是棋力的絕對高度的體現。
以此理計,黃眉僧棋力下限應該差不多勉強有段(他至少能看懂七個回合能反先);
而段延慶的棋力可能在業餘2、3段左右,應該不會再高了;
而段譽的棋力下限,應該為業餘5段。
******
三. 俗世幾多桃花源,誆隱復何年:少林眾僧與姑蘇慕容幾人都中了丁春秋的毒,去找薛慕華求醫。此時,他們還不知道「函谷八友」。
金庸特別喜歡描寫幾個結義兄弟,分別喜好琴棋書畫,並以之排行。
《天龍八部》中的「函古八友」是「琴棋書畫醫匠花伶」(這裡的書居然並非書法,而是讀書);
《笑傲江湖》里的「梅庄四友」則是典型的「琴棋書畫」,與此類似。
(模仿金庸這個寫法的,其實還有溫瑞安在《四大名捕》系列中的《驚艷一槍》中描寫的,元十三限的六大弟子——「六合青龍」:魯書一、燕詩二、顧鐵三、趙畫四、葉棋五、齊文六)
書中對「函古八友」中的老二——范百齡的描寫很簡單:
薛慕華忙搖手阻止,指著那使棋盤的道:「范二師兄百齡,學的是圍棋,當今天下,少有敵手。」
後文我們將會看到,這個「天下少有敵手」到底是有多水,連業餘3段左右的段延慶都遠遠不及。
范百齡這個人物,除了他糅合范西屏和過百齡二者合一的名字之外,就再無其他亮點了。妥妥的一個醬油棋渣。
(范西屏:中國古代圍棋中,「清朝十大家」棋力之首,應該也是中國人在新中國建國前,除了13歲的吳清源之外在圍棋上達到的最高巔峰)
(過百齡:「清朝十大家」時間上的第一人,著有著名死活題集《官子譜》,也是後來中國很多的文學影視作品中棋聖類人物的原型)
******
四. 貪嗔痴妄皆魔境,何如清心淡惑任生平:
這一段,是《金庸全集》中寫棋的巔峰,也是《天龍八部》中的點睛情節。
劇情沒有太多可說的,范百齡看了片刻即吐血,此後段譽、慕容復、段延慶、虛竹相繼解題。
范百齡的棋力明顯弱於段譽等三人過多。
要知道段譽的棋力強於段延慶兩三子以上,慕容復顯然不比段延慶更強(原文有細節,不多做引用了)。然而三人內部的棋力差距,相比較范百齡和這三人的大致平均差距,居然小到忽略不計了......
三四個子的差距,相比較范百齡距離他們的距離,居然忽略不計了......
那范百齡的棋力是得有多差......相比較段譽和段延慶的棋力,也就是個級位水平吧......
好個「天下少有敵手」......
不拘泥於人物和劇情的話,這個橋段其實主要是藉助圍棋,來寫哲理。
我在有哪些與圍棋有關的優秀小說? - 高飛龍的回答中曾對段譽、段延慶、慕容復三人的失敗如此總結:或太痴而不棄,或太妄而不固,或太溺而入魔。
唯有無欲隨性的虛竹,才誤打誤撞破了棋局。
因為他,有緣。
而如果只是誤打誤撞,則終究難免有緣無分。
段延慶用「傳音入密」對他的後續指導,就是他的「分」。
這一段的描寫實在過長,足有整整十頁,超過一萬兩千七百字。我就不再引用了。
最後我們重點說說這個著名的「珍瓏」。
根據一些前輩的轉述,陳祖德九段曾向金庸詢問:這個珍瓏在棋理上好像不存在啊?金庸答道:只是為了依附小說創作而臆想出來的。
聶衛平九段曾經宣稱編出了類似的題目,我沒有見過也不知道是何種棋型。
而後來坊間有各種各樣的號稱是這個「珍瓏」的「原型」,大多都是如下這個局面:
書中描寫道:
原來自己閉著眼睛瞎放一子,竟放在一塊已被黑棋圍得密不通風的白棋之中。這大塊白棋本來尚有一氣,雖然黑棋隨時可將之吃凈,但只要對方一時無暇去吃,總還有一線生機,苦苦掙扎,全憑於此。現下他自己將自己的白棋吃了,棋道之中,從無這等自殺的行徑。這白棋一死,白方眼看是全軍覆沒了。
白棋一塊本有一氣,自緊一氣之後卻被提。由於禁入點是不能下的,所以如果本只有一氣的白棋花一手棋自填一氣,那一定是同時提了個黑子,延出了一氣。然後卻還是一氣,故而被提。
這顯然是個倒撲啊。
如此說來,上圖中的棋型,倒是很符合原文:接下來白需要在A位提黑子,黑棋再於B位提掉白棋15子!(白如果不送子,被黑棋於A位提14子,則黑棋立刻就活了)
這道題,其實是迄今為止的史上最難的死活題集——《發陽論》中的第76題。
(發陽論:1713年成書,由日本舊時代名人、四世井上因碩——桑原道節編寫而成,也是古代圍棋典籍中的無上經典)
接下來,黑棋為覓活路,不得不跑滿全盤,而白棋則只能不斷的送吃造倒脫靴或聚殺,最終歷經77步,黑棋一共提了白棋70多子,最終仍然無法做活,全盤死光!
正解的最終結果如下圖:
這道題雖然滿盤是子,正解步數也較長,看起來不怒自威,但其實難度不大,在《發陽論》中屬於最簡單的題目之一。
左下角送子造倒脫靴(左下局部棋型其實類似於《發陽論》第75題,也就是此題的前一題),本身因為選點不多,並不難想,整個計算難度大概只有業餘3到4段左右。
如果加上跑滿全盤的海量計算,雖然計算寬度不大,但是計算深度著實嚇人,差不多也有個業餘5段的難度了。
但是,相比較書中的渲染,這道題應該還不夠難。
而我們也知道,書中的題目顯然並非這一道,甚至書中的那道題原本也不存在,只是金庸臆想了一個過程,而沒有給出(也無力給出)具體棋型的題而已。
這道題,只不過是和書中的描寫吻合度很高罷了。
其實,《發陽論》從第65題到第76題(也就是此題),全部為送子造聚殺或倒脫靴類的題目。
在以難度著稱的《發陽論》中,這一系列題目算是很簡單的。
而這道題,瘸子裡面挑將軍,是這一系列中最難的一道。
如果是這道題的話,以段譽的實力,沒理由做不出來。其他人,估計是不行的。
******
根據靠譜來源的說法,金庸巔峰期的棋力,應該在業餘3段到業餘4段之間。這個實力,在業餘愛好者裡面,算是非常厲害的了。
金庸在自己的著作中對圍棋的描寫,大多都是虛寫,以他不算太差的圍棋實力,配上大師級別的筆觸,造就了迄今為止中國文學中描寫棋文化的巔峰水準。
除了阿城的《棋王》勉強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其餘尚無來者。
我們今天看《金庸全集》,也應該明白,查老先生筆下的棋,只是他講述人生哲理的一個媒介而已。
他真正想刻畫的,
是星辰大海。
親,你們都忽略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內功啊。這個珍瓏棋局明顯和內功掛鉤,段譽第一次見時頭痛欲嘔是因為他還沒學會北冥神功,這和范百齡身為國手解不了珍瓏的原因一樣-看都看不下去怎麼解?證據就是第二次見珍瓏,段譽下了很多手才中了迷魂術。
給秘籍上面附加迷魂術在逍遙派傳承中十分常見,天山,西夏的武功圖譜有類似效果。我甚至懷疑如果當年段譽有武功根底的話很可能也會中北冥和凌波秘籍上的迷魂術。只有三種人對這種迷魂效果有抵抗:不會武功/下棋,內功高強者和大智慧者。所以和蘇星河進行到最後一輪的都是內功高手而非棋道高手,因為范百齡這樣的國手內功太糟。或許有一種例外,按照金庸的風格,如果真的是無欲無求,看破世情的棋道高手說不定也能破局,但這樣的人在天龍世界裡並不存在。
所以如高票答案所述,這個珍瓏棋局在棋道高手眼裡本身稀鬆平常,只不過是加入了逍遙派標配的加密手段-迷魂術罷了。忽然想到最近玩的俠客風雲傳里有這麼個梗。
圖來自網路話說前作武林群俠傳的時候會避免出現一些太金庸的辭彙。新作里從武功到一些設定都照搬小說,是拿到授權了嗎……
@高飛龍 已經把這個問題給解答的完美了,其他準備的答主可以收工了。
現在懂圍棋的已經越來越少了,而懂圍棋而且還是金庸全集的資深讀者,就更少了,而懂圍棋還是金庸作品資深讀者還上知乎,寥若晨星。
@gumi是我老婆@久世一 本來沒想自己寫個答案,@高飛龍 的答案很好了,但因不同意@gumi是我老婆 的答案,在他回答里評論了幾句,@久世一 同學為此和我辯論著,正想回復呢,發現被屏蔽了,回復不了,不知為何。遂在這裡回答。如下:
不能飛檐走壁,所以打不過金庸?呵呵……
扯是不假,「胡」么?呵呵……
紀實作品之外,有幾個文學作品不扯?西遊記不扯么?紅樓夢不扯么?
有些人步入為了貶低而貶低的程度而不自知,還自以為佔領的真理的制高點,我也是醉了。
之前的倆評論分別是這麼寫的:
前面有人說過的,金庸不是武林高手喬峰就不會降龍十八掌?
整個邏輯鏈條都是不存在的
以及:
有人為答主辯護說圍棋是存在的,降龍掌是虛構的,好吧,那我們換個說法,太極拳!以及飛狐系列裡一大票真實存在的拳種,敢情那些修鍊者都是些打架打不過金庸的主?畢竟按照答主的邏輯,金庸筆下的人,能力不能超過金庸本人的程度,所以金庸小說里會下圍棋的,棋力不會高於金庸的業2(答主的觀點),同理,練武的武力自然也就高不過金庸了。呵呵……
還扯什麼金庸被抬高了,粉絲總是為偶像無原則辯護之類的說法抨擊反對答主的評論,我也就呵呵了
反對高票答案。
絕大部份內容是對的,但是那個答案高估了金庸本人棋力大概2個層次。
該答案會破壞你們的美好的幻想,謹慎觀看。
文人傾向於過譽圍棋這項運動,畢竟逼格比較高,風雅。
…我從三歲到十七之間學了14年圍棋
小時候有一個省級低齡組冠軍,後來由於初高中學校特別好也玩膩了所以就沒繼續。
題外話,圍棋這東西要走職業小學三年級左右就要休學。
其次我大概在小學三年級左右翻了老爹的金庸全集,初中又翻了一遍我覺得我可以回答這問題。
我學棋的時候在杭州棋院,是除了北京以外唯一承認業餘段位(即段位可以直接換國家級運動員)的棋院。
我的老師和金庸下過棋。
老師對於金庸的棋藝有四字真言——奇臭無比。 (下棋差稱為臭,有一步沒走好常稱為臭棋)
金庸本人的棋藝水平在業餘一段到二段之間…是極其普遍的狀態,但是他本人極其喜歡…但是,但是,但是水平不行。
之前影片里天龍八部的棋局都是瞎擺的,但是劉亦菲那版的珍瓏棋局(其實應該叫殘局)是一個大型的「倒脫靴」,屬於還是挺有趣的內容。
珍瓏棋局,指的是小型的棋局,其本身指的東西叫死活題,是圍棋的基礎,隨便找本教程就成百上千道…難度相當於數學課後作業(當然也有極難的類型),珍瓏只是一個比較風雅的名字而已,真正苦心專研圍棋的人是不會用的…
天龍八部甚至金庸所有小說內的圍棋水準低於他本人能力,也就說大概就是個一段,相當於普通成年人全力投入2年或者業餘投入5到8年的水準。如果是指珍瓏棋局,那麼金庸認可的一個版本如下:
見於張紀中版:
大本分的關於圍棋的描寫只是關乎藝術、關乎哲理。具體招法(珍瓏棋局之類的)不必深究。
不太懂圍棋,但是圍棋不是有吃子的么……
那麼黃眉僧和段延慶在青石板上下的是啥……
一戳一個凹,你倆是下五子棋嘛 = =
我不懂圍棋,但是聽說圍棋吃子,就是一方棋子把另一方的圍死,就是吃掉了這一部分是嗎?那如果把死棋清出棋盤後,空出的點還能繼續落子嗎?如果能,那在小說里就做不到了,因為棋子都刻在上面了;就算能順利地下完這一局,那棋盤也廢了,一次性的棋盤。所以我很奇怪幹嘛不用真棋來玩,搞那些妖蛾子。
@高飛龍 的回答極好,不過珍瓏棋局部分我略有不同意見,與原文設定不符。一不小心被我找到圖了,不敢藏私,發出來供欣賞。難度不大,而且自殺的下法,現代規則是違規的。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