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设计类专业的快速手绘表现图里所有的直线线条都要出头?


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做呢?
我后来发现了一种方法论,不见得能解决所有问题,但经常都好使:
你列举所有的可能性,然后作出选择就好了。


比如,为什么画设计类快速手绘,相交线条要出头?
可能性我先暂且拿三种出来:都出头,都刚好不出头,都打不到头。
至于同一个图里有些出头、有些不出头、有些打不到头这么个看着就乱糟糟的可能性我就先搁置起来了。
然后我拿了一张白纸试着画了三个正方体。
图就不放出来了,题主自己试一试,看看会不会得到和我一样的结论:

  • 都出头时,线条走起来很果决顺畅,因为相交出头提供了长度的容错,减轻了心理负担,于是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利落挺拔;
  • 都刚好不出头时,代表要把交点掐得很准,于是走线时变得很犹豫,出来的东西没有工程图的感觉,但是很像简笔画;
  • 都打不到头时,图形搭不起来,到处漏气,一看就不对劲。从信息表达的层面上,也不对。

那么,往更深了说,出头出多少合适呢?还有,出头除了容错,还有没有别的合理性支持呢?
前一个问题包括了具体的度,一般来说,都可以排除极端情况。比如说,你出头出到没边了,都冲出纸面画到桌子上去了,这种可能性可以不用试就知道不妥了。
那你就列举一下几种应该不至于一定错的可能,画一个出头一点点的,画一个出头多一些的,再画一个再多一些的,然后自己再下个判断就好了。
这事我觉得哪种对哪种错就不是很有定论也不是很要紧了,不过我可以给一个自己的理解:
相交线出头除了通过长度容错带来快速果断这个好处,还包括了利用线条搭接点来形成图形的结构感,有点像建筑物的柱网。SU里也有这么一个相交点加重的风格,很漂亮。
手绘线条经常会让线的头尾加重,做出一种有始有终的感觉,本质上可能是一种对比感、层次感。当然,不是所有的线都适合做得有始有终,比如你画个水面,那最好还是提笔收尾;也不是所有的工具都擅长给线条头尾加重,钢笔和美工笔比较擅长,而走珠笔和针管笔就不太擅长。
那我觉得,应该让两条相交线在加重了的那个范围——说是说加重了头尾,好像是在说两个“点”,实际上那肯定是两个“区域”——重叠在一起。有一种强强联合的感觉。
应该是要比两个头都甩在外边、均匀走线的那个部分来相交要来得好。


再深究一下:是不是所有线条都适合相交出头呢?
其实不是。
墨线分为材质填充线条和物体边界线条。
比方说,你画一桌子,桌子的边界就是物体边界线条,你画在上边的木纹就是材质填充线条。
这两种线就不要出头了,相交时应该是刚好不出头的。
建筑围合了广场,里头的地砖填充也是。画坡屋顶建筑,坡屋顶上的瓦楞线也是。
你把这些线画出头了,毛毛糙糙一大片的,很不雅观。而且信息也不对,木纹怎么会跑出桌子外边去,地砖线怎么会爬上建筑屋顶上去呢?

小小事情,也扯了一大段,年纪大了说话不精炼了,读者见谅,见谅。


这个问题很难吗?老师是这么说的:出头也就是交叉,表明线条闭合;如果不出头(不交叉)、有断口的话,表示那里是个出口。线条出头避免了误解。就像以前数学老师写字母z喜欢在中间加一笔,以和2区分。


如果是建筑物之类的,不出头的话会显得块体很呆板不灵活。

楼主不妨多加练习,时间稍微长点就会知道好看的灵动的线条需要速度,需要一点笔尖的助跑后刷的一下运用臂力(注意不是手腕力)迅速平移然后停住~这样不仅保证速度还保证直。


怕没解释清楚,再补充一下:(考虑用右手:P)如果画(从左至右)一条水平直线,助跑力应慢慢向左画一小节然后手臂再迅速向右平移~

那一点笔尖的助跑基本就是超出的线条~

可能有的手绘是慢着画,也能出很好的效果一直觉得好神奇(?ω?)ノ


1.不出头的线外加线条功力不行会让作品像铁丝框出来的
2.出头的线条两端淡中间深,和素描的排线一样,透气(黑水笔用到的少,一般是圆珠笔和彩铅)
3线条对视觉的导向
内容比形式重要,把构造说明白就行
工作了也不指望画手绘吧(笑)
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试的话,还是对场景演绎和设计本身的好坏比较在意吧,也别画的太丑,灰加亮色重点提一下


谁说的,设计类专业快速手绘要的是感觉,不是出头。


不出头视觉上看到的角是圆的,磨磨唧唧不好看。
出点头看上去就是方的,干净利落。


增强不确定性,体现草图的感觉。


推薦閱讀:

TAG:建筑 | 手绘 | 园林景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