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的衛斯理系列屬於什麼水平?

因為衛斯理系列實質上並非主打科幻的小說(比如《背叛》《鬼子》等篇,很多回答者也提到了這個意見),而是大多數帶有科幻色彩的冒險小說,所以改為單純評價衛斯理系列的水平。
衛斯理系列撰寫開始於60年代,就該年代而言,那些構思又屬於什麼水平?


倪匡老師最大的長處就是編故事的能力,尤其是開篇設置懸念和展開懸念的能力。即便你明知他的故事結尾必然是外星人來救場,即便你明知他的故事裡涉及的「科學知識」基本很難靠譜,還是會忍不住繼續讀下去,就是想看看故事是如何展開推進的。

然而他老人家寫書實在是太快了,快就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去細細地構思謎題詭計。如同第一段所說,他的日常套路就是:發生了詭異難以解釋的怪事——衛斯理介入調查——啊,原來是外星人乾的——抒發一下情感,抨擊一下醜陋的人類和罪惡的地球文明(以及敏感瓷)——全文完。看多了也會覺得膩,何況他的作品質量原本良莠不齊,那種寫作速度下文字的粗糙也難以避免。

當然,倪匡寫小說本來就只是為了賺錢而已,讀者買他的書也無非是讀一個驚悚怪異的故事好好打發一下時間。你情我願,沒什麼不好。而就我個人來說,也覺得他那種設置懸念的功夫很值得學習借鑒。

最後給大家看看他老人家名片上的文字,還是十分有趣的:


我個人從沒把倪匡的小說當作科幻來看,因為我覺得他的故事的基底多數都不是科學理論,而是很多神學,民俗學,玄學方面的東西,拿衛斯理的故事和科幻小說比,自然很容易得出他的小說不好的結論;但是如果把他的小說當做懸疑靈異小說來看,我覺得質量還是很不錯的。

倪匡的小說有三個點我覺得特別好,一個是創意,一個是吊讀者胃口的能力,還有一個是文化底蘊。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

第一個就是創意,在衛斯理系列裡,可以看到很多天馬行空的想像。比如說頭髮(出自於衛斯理《頭髮》),在小說的某一類生物那裡可以像手指一樣靈活,而更讓讀者叫絕的是,在倪匡筆下的這某一類生物,竟然是……(賣個關子,就不破所有的梗了)考慮到衛斯理系列小說的寫作年代,這種創意就更讓人佩服了。

而這時候,我也無暇去欣賞我「自己」的外形了,我只是想著:頭髮!他們能運用頭髮來工作!A的一根頭髮,就可以觸動一個裝置,每個人有多少頭髮?每一根頭髮,如果都可以像手指一樣靈活運用,那比只有十隻手指來操作,效率要高出多少倍!
  這時候,我真正呆住了,張大了口,合不攏來。

第二是吊讀者胃口的能力。衛斯理的很多故事,都是從比較日常的場景出發的,然後突然筆鋒一轉,出現了一個與常理違背的地方。很多這類點子光是寫出來,就已經能讓讀者忍不住問,為什麼,這不合理啊,然後一直追著看下去;而且呢,衛斯理系列裡面的不少人都非常「欠」,說話神神兜兜的,但在關鍵時刻卻又總是會閉嘴不說。反正讀起來讓人感覺挺抓心撓肝,但又非追下去不可。

比如說,在衛斯理的故事裡,一艘遇難的海船,船上有23個人,結果救援來的時候,居然能救上24個人(出自《多了一個》)。而那人自稱是船上的海員,對船上的一切十分熟悉,可是整艘船卻沒人認識他……這種奇怪的事情,自然是讓人好奇,想弄清究竟的。

  可是,顧船長才一和各人見面,便覺得氣氛有點不對頭了,首先迎上來的是二副,大副和船長一起到的,他問道:「每一個人都救起了?沒有失蹤的?」
  二副苦笑了一下:「沒有少,可是多了一個。」
  顧船長楞了一楞:「甚麼?多了一個?」
  「是的,我們一共是二十三個人,但是,獲救的卻是二十四個。」二副回答。
  「荒唐,荒唐!」顧船長立時大聲說。「荒唐」是他的口頭禪,有時,用得莫名其妙,但這時,卻用得恰到好處。二十三個人遇難,怎麼會有二十四人獲救?那實在太荒唐了!

而且小說中的人物還十分堂而皇之地賣關子。比如小說里有個故事裡面,有位盜墓賊在天台準備跳樓自殺,警察找到了他的朋友衛斯理幫忙。衛斯理去勸的時候,不管怎麼問,對方就是死活不說為什麼……(來自《盜墓》)

我看他還沒有意思自天台的圍牆上下來,心中又是著急,又是生氣,忍不住大聲喝道:「你要是有那麼多話說,下來再說好不好?」
  單思向我作手勢,說道:「不會有很多話了。衛斯理,我和齊白……齊白和我……
  我們……」他突然笑了起來,「我們做了些甚麼,你一定絕猜不到。」
  我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哪有心情去猜。我大聲道:「你和齊白在一起,還有甚麼好事可以做出來的?我看,除了盜墓,還是盜墓。」
  單思道:「是的,是盜墓,可是我們盜的是甚麼樣的墓,只怕將你的腦袋榨扁了,你也想不出來。」

(當然這種寫作手法非常欠揍,非懸疑類讀者不一定能承受……)

第三是文化底蘊。其實個人覺得倪匡他們那個年代的作家,大多數的文化底子還是很不錯的。倪匡在小說里雖然不常掉書袋子,但是需要引經據典的時候,往往也不含糊。這是我覺得衛斯理系列不遜於當下很多靈異小說的原因(當下許多靈異小說,很容易陷出現杜撰太多,引據太少而缺少說服力的情況)
我可以列舉一些在衛斯理系列裡面看到的典據:

齊白苦笑:「若是我輸了,自然我會變鬼,不知道鬼若被我打死了,變成什麼?」

我更笑;「古籍中有記載的,鬼死,變成一種叫『X』,世界著名的鬼故事《聊齋志異》,有一篇篇名《章阿瑞》的,其中就有這樣的句子:『人死為鬼,鬼死為X』。」

齊白神情迷擁:「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出自《招魂》,《聊齋志異·卷五·章阿端》原文:「人死為鬼,鬼死為聻。」)

溫嶠在歷史上有名,倒不是他的甚麼豐功偉績,而是因他曾在牛渚磯旁,燒過犀角,把水中的精怪,全都照得出了原形來的那件事。
  牛渚磯這個地方,在中國地理上,也相當有名,這個名字後來被改為采石磯,不知是為甚麼原因要改名。那是兵家必爭的一個險要地點。
  有趣的是,這個地方,和中國的一個大詩人李白,有著牽連,傳說,李白在醉後,看到水中的月亮,縱身入水去捉月亮,就這樣淹死的。

(出自《犀照》)

以上三點,是倪匡過人的地方,當然了,他的小說裡面也有不少的毛病。其一是不少小說草草結尾,把很多原本寫得天馬行空,讓讀者很想弄清究竟的事情都歸咎為外星人的能力,然後故事就完事了。

例如衛斯理里有一篇,極力地描寫了一個神秘的箱子,描寫了它模樣的特別,質感的特別,以及功能的特別。每個描寫,都忍不住讓人想問,這究竟是什麼,它為什麼有那麼神奇的功能?然後當衛斯理找到了箱子的主人,他向對方詢問了這個問題,對方的答案卻是這樣的……

猴神又道:「我的力量,就是從我來的地方來的。」
  我吁了一口氣,道:「那情形,就像是一個地球上,走在時代最尖端的文明人,帶了一切設施去到了穴居人部落一樣?」
  猴神道:「可以這樣講,那種情形如果發生,這個人,自然而然會在穴居人部落中成為神。」

(╯°Д°)╯︵ ┻━┻ 雖然我們也知道作者不可能完全解釋出這些玄幻設定的科學原理,可是你好歹試著掰扯下啊,全部推給外星人好么……

另外,衛斯理系列還有一個很顯著的毛病,就是主角光環太厲害。別人的小說也有主角光環,但大都藏著掖著,而倪匡則不然……

比如有一篇故事裡面,衛斯理喝了一種神秘的藥物,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讀到小說結尾,我是無比揪心,不知道主角怎麼能處理這個問題,然後倪匡是這麼寫的:

我是否可以沒有事,既然連幾個專家,也沒有把握,而在那一段漫長的治療時間中,我必須靜養,與世隔絕。
  結果會怎樣呢?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我是連續小說的主角,當然逢凶化吉,不會有事的!

(來自《不死葯》)

(╯°Д°)╯︵ ┻━┻

好了,我個人對衛斯理系列的評論大概如此了。這系列的故事有上百個,我有空的時候會選一些來讀,到現在也不過讀了一小部分而已。可以說,這些小說的優點很多,但缺點也很明顯。只不過,個人認為,哪怕是現在,這些故事也是很值得讀一讀的,而當代的懸疑靈異類作家也還是可以從他的小說裡面汲取許多營養。


倪匡的衛斯理系列我非常喜歡,一言難盡。
倪匡有句話意思說的是,故事最重要的是你要表達的思想,而一個優秀的作家要做的是把這個故事講得非常有趣。(原話記不得)

衛斯理是高中看的,我看的第一篇是老貓,雖然文筆一向比較誇張,可是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精彩之極,尤其是最後對這兩個外星人其實是情侶的猜想,讓人心裡一暖。

衛斯理裡面好多都是作者自己的猜想。這些想法天馬行空,經常讀著讀著就有種「人類的思想真是太偉大了,無所不至」的感覺。

衛斯理裡面吸引我的是故事之外的敘述和猜想。
高中的時候讀衛斯理,裡面隱藏的東西太反動太黑暗了,對某D某些領導人的評價簡直就是反動,但是又不提其名字,當時我就和同桌經常討論這句話代指的是哪個領導人之類的。在當時還是有很多沒看懂的。不過那些東西不影響你讀小說。 (感慨一句:高中生的我真是一個 naive 的小青年啊)

《玩具》《極刑》《蠟像》這些小說其實就像《少年派》第二個故事一樣,仔細想想是非常嚇人的。不過倪匡的表達非常隱秘,不像有些小說家,又想隱秘,又恨不得處處給你提示。
就像我前面說的,倪匡主要是想表達自己的思想。
比如《後備》這個故事,當時就把我深深震撼了,被其中的倫理所疑惑。(殺了沒有智商的克隆人獲取器官,給正常人移植讓他們活下去)(現在也有好多類似的關於克隆人的倫理方面的東西,不過當時可是在上世紀)
自從看了倪匡的小說之後,看其他科幻很難有興趣。不過每個人興趣不同,不必太追究別人的看法。


備註:第一次答案的作品名字寫錯,已經更正為《後備》,謝謝指正。

2016.11.21 把原來亂糟糟隨性說的一段話改得整齊一點。
2016.11.21 另外回頭看到這個答案還挺感慨的:
當初寫這個答案我只是隨性寫了一下,完全沒有條理,就是亂七八糟的一些想法。現在的我肯定寫不出這種風格文字了,因為我本身不喜歡與人交流,而且現在已經沒有那麼熱血了,不像以前都是「哇塞這個東西好厲害,快來看」的這樣,以前別人說我喜歡的東西不好我也心裡會不舒服的(但是不會弱智地去爭辯或者反駁)。
現在看到一些好東西也不會願意去分享自己的感受了,自己高興就行了,現在也會主動避免關於一個東西好壞的爭論(我甚至會害怕的不敢看你們的評論,因為知乎的評論區和許多評論區一樣,你也許懂得)。
現在的想法是,畢竟讀個書或者看個電視而已,我們也就是一個欣賞者,沒必要非要分個高低,自己看著好看,自己開心就可以了。就像倪匡和蔡瀾先生經常說的,看書看自己喜歡的就行。
我很喜歡倪匡和蔡瀾先生,他們對我影響特別大,尤其是「少管別人的事情」「人生的大部分煩惱都是自找煩惱」這兩句話。(好懷念倪匡先生開新浪微博的那段時間啊。)


倪匡自己也並未強調自己寫的是科幻小說,他給自己的標籤是「幻想小說」。他自問自己的小說做到「氣氛逼人、情節詭異、構思奇巧」。

另外,他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寫科幻小說,內地讀者讀到他的書,很多都是六七十年代寫就的。以現代小說在中文世界的進程來看,他的小說並不失禮。當然他本身不是在討論科學與科技,他只不過是用了一些元素來講故事而已。因為他的小說,首先是通俗小說。目前我們所認知的科幻小說,自歐美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已經非常嚴肅,超出了通俗小說的範圍,實際上已經很難去比較。


他和張系國也的確是華人里最先運用西方幻想元素的。我認為要肯定他的位置。他的小說佈局也不錯,當然比起現在的豐富性來說就沒得比了。


我說個可能招罵的。

自從他說過「硬科幻就是沒人喜歡看的」,就覺得這個人十分適合用來洗粉。

記得倪匡發過一些薦書的微博,前面列舉大批中國古代及近代的文學作品,還有歷代正史野史(原話),赫赫皇皇,一片書海,幾乎開出一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清單》(這裡可以編個關於某大人物的笑話,但是這樣我就有可能被關閉了)。

最後突然以一本冒稱科學的地攤讀物結尾:「熱烈推薦《中國古代的X檔案》,丁振宗著。丁先生的想像力當真令人震撼,他考證出山海經紀錄的是曾發生在地球上的一場大戰!」

我覺得這和倪匡的小說是一脈相承的,前面緊鑼密鼓,很能唬人,但稍有常識的人就能看出,並沒多少有深度的想法,後面虎頭蛇尾,讓人覺得被坑了。

也許就是被坑了呢?

以及,倪匡的超級萬能外星人, 應該是國內一個比較早的「流行作品使用機械降神」的例子,類似的有幻城裡面的淵祭女神,人家比較直爽,乾脆就是個神了。


………………補充的分割線………………

還有他的語言,過於枯乾、抽象。這裡應該有寫得太急,顧不得融入生活和感情的原因。這是流行文學的常見問題。當然,不能要求流行文學作者把作品當藝術品來雕琢,但多少應該有一些對文章、對文字的感性態度。比如吧,古龍也寫得很急,古龍是有情感的,有他對小說之美的態度的。
倪匡語言的能力並不弱,為什麼會這樣,我始終不明白。


曾經有人這麼評價伊恩?弗萊明的007系列:

在戰後物質匱乏的生活中,給了讀者一種精神上的安慰或者夢想。美食、美酒、美女、揮金如土……邦德有時會說:「這個鱷梨還不錯」,而他的讀者可能很久都沒吃過一個新鮮的香蕉了。

我覺得古龍和倪匡都深諳此道。與其苦著臉在通俗小說里寄託家國天下——對,就是查大俠——不如寫寫讀者愛看的東西,拿錢回家喝酒。


故事非常好,倪匡是個講故事的高手。
至於科幻,只是個流行時尚的外套。他本人的好奇心很強,涉獵廣泛,但科學的素養並不高。所以剛開始看衛斯理系列科幻小說感覺很精彩,看到後來就沒勁了:一開始總是挖一個巨大無比的坑,實在沒法填了,就埋個外星人,準保能填平。反正外星人誰也沒見過,一把萬能鑰匙。
所以王亞輝才會說,其實衛斯理系列是玄幻小說。把太上老君王母娘娘各色神仙簡單替換成把外星人就可以了。


主流冒險小說水平。

後期成話癆。


倪匡的作品,就算是衛斯理系列,從早期到晚期風格、內容、水準都大有不同。但是如果要從文學藝術的成就上給個評價,我也同意樓上的各位的意見,就是一般到中上的水準。

但是我還是要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一下。倪匡的最大價值,對我有三:

其一、是第一個將中國武術及科幻情節結合起來的作家。
其二、是最早將藏傳佛教寫入科幻小說的作家。
其三、是國內能我接觸到的,最早對某組織政權的合法性提出質疑的作家。

其中對我個人影響最大的還是第三點。當年最早讀衛斯理的時候還是八十年代,初中。最初是讀流入的香港繁體字版,其中有些故事敘述了衛斯理在國內及某個共產國家的遭遇,描寫了衛斯理和對方組織人員的鬥智斗勇。記得其中有一篇小說說的是解放前某組織建立了保育院,以保證革命後代的成長和安全,結果一次戰鬥中這些小孩不幸全部被殺。當時保育院的領導為了躲避責任將土匪流氓的後代拿來充數,革命勝利之後這些土匪流氓的後代就接管了政權。

就是這樣,在那個沒有谷歌和維基百科的年代,我從衛斯理的小說里了解到了對革命的嘲諷,對歷史的揭露,對西藏的另類認識。再到後來,我終於察覺到我生活在一個玄幻的世界裡(@王亞暉 語),並開始為如何離開這個玄幻世界而奮鬥。

衛斯理對我來說,就是在混沌年代裡的一個小小路標,讓當時的我感覺興奮與刺激。這種當年認識武騰老師所帶來的第一次興奮、刺激與重口味,讓一個小孩從被觀賞「八月十五月而明,爺爺為我打月餅」這樣的革命浪漫主義作品轉向「拿起筆做刀槍」的探索閱讀。而最終以武器的批判為結局的這個社會,讓一個當年十來歲的小孩從此三觀盡失。

20130728補記:讀衛斯理的小說,還看閱讀者的年紀。若是小學、初中遇到,當是增長見識的一個好來源。猶如魯迅所說的「山海經」。再大閱讀,裡面的邏輯漏洞和小聰明地方就很明顯了。


像是什麼地震了,放好的人拿不到的外星人的物品歪了,正好被老毛拿走了
老毛命格不好,這時候一群民團把他祖墳刨了,結果遵義會議召開了
還有其他的很多很多

這對於受唯物主義教育長大的人感覺的非常的震驚···
卧槽難道我黨真的有天命·····

說起來上邊回復說什麼看完對我黨的法統產生了懷疑的是什麼鬼?
按衛斯理外星人等於神仙的說法,我們這是神仙過來送東西啊··天命所歸啊
-------------------------------------------------------------------------------
然後更喜歡老毛他們了怎麼破??
對比下跪舔外星人的主角
和外星人談笑風聲的老毛他們更酷啊···


第一次看到的衛斯理,是1988年在我們那個四五線城市的書展上面,迷藏,眼睛兩篇讓我做了很久的噩夢,也知道了腦洞是可以這樣開的。
看前面的答主們好像都沒注意到,衛斯理的系列基本都是冷戰期間創作的,而且同期的木蘭花,浪子高達?亞洲飛鷹羅開這些角色,都是有中國特色的占士邦!
所以本質上,衛斯理系列就是港產的占士邦冒險小說,說是科幻,未免太抬舉了,不過確實是引起了我看科幻的極大興趣,順帶支持了《奧秘》,《飛碟探索》之類的雜誌。
看完全部的衛斯理,木蘭花已經是大學了,隨著閱讀量的提高,倪匡的書就越來越不能忍,就像前面各位答主說的,受夠了外星人了!所以開始接觸白素系列(^_^;)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一位網文作家~流浪的蛤蟆,差點以為是倪匡的馬甲,很好的設定,吸引人的文筆,宏大而接地氣的開場,以及一以貫之的爛尾。
所以要說衛斯理系列的水平,比蛤蟆王超略強吧,畢竟是爛尾流前輩。


倪匡的衛斯理系列,科幻、探險、懸疑,都是外衣。內核是我不敢說出來的。

只能說,他真敢寫。


1、衛斯理系列故事裡有好的,考慮到創作時間,前沿性很不錯。
2、整個衛斯理系列整體的故事情節很爛,作者隨手現編現發的痕迹明顯,為了勉強故事情節進行,人物性格,懸念解答都被犧牲掉了。
3、作者對故事「點子」的處理相當粗暴無聊,本質上屬於「猛然有個鬼出來嚇你一跳,然後就沒了」的類型。

其實就是六十年代的網路寫手,很隨意,很快餐,很沒挑戰性。


看衛斯理系列,如果只是追求故事情節,並且拿他寫的故事和硬科幻或者其他類型的小說對比是真傻,這些人去看衛斯理系列簡直就是浪費生命,在六十、七十、八十年代,華人世界有哪個作家可以寫出《頭髮》《規律》《玩具》《茫點》這四個故事?《奇門》與《天書》也不錯,我的建議是還沒看衛斯理系列的人千萬要記得,不要把這些故事當小說看,這些就是故事,勉為其難稱為小說只是為了出書賣錢而已。衛斯理系列故事對很多類人都是最好的啟蒙故事和啟蒙形式,把這些故事局限在小說文學範疇是嚴重低估。衛斯理系列故事對現在國內民眾各大方面(政治、人性、人生、道德、國粹)的啟蒙作用實在太大太大。
-------------------------------------------------------------------------------------------------------
-------------------------------------------------------------------------------------------------------

下文轉載自某讀者

好奇是兒童更是人類共同的天性,也是人類精神世界的財富,因著這好奇心,人類才會不斷去探尋、發現、發明。科幻可以說是成年人的童話。

去年最熱門的科幻電影當屬《阿凡達》,不過我認為該片最成功的是視覺效果,至於故事情節,有句話總結得很好「外星球的釘子戶拆遷案」,活脫脫就是當年侵佔美洲土著領地的翻版,看過《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就明白,美洲土著一向注重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其他生靈相知共存的理念,本片涉及科幻成分的一部分是場景搬到外星球(但那個外星球依然脫不了地球原始森林的翻版),一部分就是關於身體複製和靈魂轉移,這兩個都不算是什麼新鮮的話題了。

我想起了從前讀過的衛斯理系列,作者倪匡,超級多產,在網上可以查到該系列有145部書名。小說產量過高免不了良莠不齊,該系列中有的離奇曲折,有的卻虎頭蛇尾或者自相矛盾甚至重複啰嗦,但總的來說是天馬行空,讓人很佩服他的想像力。金庸評價倪匡先生為: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科幻小說必須具備「科學」,衛斯理系列中部分內容是不怎麼涉及科學技術的,因此有人稱之為「偽科學幻想」,甚至有人直接冠之以「幻想小說」或者「冒險小說」而已,不過這也是恰是倪匡過人之處,不拘一法,充分鍛煉了讀者對各種靈異或神秘現象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他的書中所涉及內容之廣之雜是我所看過的科幻系列裡最為可觀的。

撇去糟粕不談,也不分析倪匡駕馭懸念和抖包袱的能力,大略總結一下衛斯理系列的幾種幻想模式:

1、關於中國古代民間流傳的一些寶物的想像,例如聚寶盆、鬼竹等

《聚寶盆》從沈萬三的那件著名寶貝說起,結論是外星人遺留下來的精密儀器中的一部分「太陽能金屬部件立體複製儀」,鬼竹像是白色的竹,能和人心意相通。若是對著它不斷思念一個人,這個人的面貌形容就會在竹上顯示,結論是「思想儀」的一部分。總的來說,思想儀被破壞後散落成不同零件流落民間後就成為各種神奇的寶物,類似這些故事在很多衛斯理系列中出現,幾乎成為一個體系。


2、關於神仙、前生後世、靈魂不滅、預知未來,生命形式的轉換(生物技術)

一般的科幻要基於科學,都是盡量以科學的邏輯來配合一些想像的,但是在衛斯理的書中,經常有這樣的描述「這個故事,在有些部分,若發現有『詞不達意』之處,並非我之罪,實在是因為一種存在,無法徹底解釋另一種存在」,這一部分內容我覺得會有不少讀者不太能理解或者容易誤解,因為類似話題經常被嗤之以「迷信」,可是被倪匡換了一種方式闡釋後,看起來唯心的東西似乎有了唯物的成分。《神仙》大部分藉助的就是道家修鍊的說法,無甚新意,但對我們傳統看到的一些名詞作了所謂的科幻式解釋,例如「到了潛力完全能發揮的時候,人腦的力量,自然也大大加強,腦電波強烈到了可以使充塞在空間中的能量聚集起來,而聚集的能量,可以改變元素的原子排列程序,改變元素的性質,於是他伸手一指,黑漆漆的一塊鐵,就變成黃澄澄的金子了」這就是神仙的點金術了,而我又想到了一個名詞是「心能轉物」,現代科學技術已經能將炭轉化為鑽石,這是從前難以想像的,而現在卻有了科學依據和基礎。又例如 「所有的神仙法術,說穿了,全是空間的轉換」,對於辟穀的解釋「人,吃東西,是為了讓身體有營養,營養是甚麼呢?是一些元素,一些物質,為維持生命所必需。我們可以分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潛能未得到充分發揮的生命形式,必須依靠營養來維持,反之,人體就可以不需要營養。另一方面,潛能未充分發揮,要靠大量的食物,來攝取營養,如果潛能發揮,可以直接從空氣之中,得到生命所要的元素,那也就可以不需要食物」,「對於神仙,我有了新的定義,神仙者,一種能突破空間、時間限制,而又能隨意運用宇宙間能量的超人」這些說法,不失為一種合理的幻想解釋,有助於我們回頭研究和探尋生命科學的奧秘,尤其辟穀現象是當今討論甚多的話題,雖然有一些造假案的報道,但這個現象應是真實存在的,如書中提到的雪山深洞中的修行者。

在另一些書中認為:人類的修仙、動物的修仙,都是一種生命形式的轉換,不同的生物在透過所謂的修練,是可以讓身體產生結構上的變化,《成精變人》一書就是描寫神鷹透過種種的變化,最後變成人的故事。說「修仙」感覺很迷信,說「生命形式的轉換」和「身體產生結構上的變化"似乎就有點「科學幻想」的味道了,成為一個新穎的生物課題。《解脫》之類的小說則專門研究靈肉分離的話題。

《叢林之神》諷刺人類渴望得到異能而反釀成悲劇,其中對於「預知未來」的解釋是「月圓之夜能令人產生預知能力的圓柱極大可能是來自外太空的高科技產物,透過叢林之神所釋放出的電波而影響人類的腦電波,速度比光還要快,因此人能夠預見到未曾發生而即將必然發生的事」,這個是藉助了相對論的概念,用超越光速來突破時間的限制,是一個比較有趣的想法。

3、現代科學:外星人、時空變換

有人譏笑衛斯理系列很多虎頭蛇尾的故事最後全算在外星人賬上,外星人是科幻小說中很常見的一個因素,但是衛斯理系列中出現的外星人是以各種形式出現的,他的出奇處在於把很多我們熟知的一些名詞聯想到一起,例如所謂「天神」和陰間主人也是外星人的一種。而倪匡借衛斯理之口在書中說道「有一派人說,中國傳說中的那些神話人物,造型全都非常古怪,甚麼人首蛇身、牛頭獅身等等,那些人物,全是外星來到地球上的,甚至黃帝和蚩尤大戰,也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戰爭,還有戰敗的急於逃走,引致核子大爆炸,女媧要補的天,就是要消除核子云。」其中,衛斯理系列中比較著名也比較受歡迎的是《藍血人》。

電影《阿凡達》中納維人可以通過觸鬚與動物甚至植物進行感應,而愛娃是遍佈於整個星球的植物的神經纖維網路的總稱,這個概念我最早也是在衛斯理系列中看到的。在倪匡筆下不但是植物的神經纖維網路,大山和所有的水系都有自己的神經網路,地球上的水是一個生命體,水還有能力可以控制人的意識,非人協會中的黃而能和水溝通,這個概念是比較讓人困惑,但是看過《水知道答案》後,人們逐漸相信水也有神奇的感知能力,至於這種能力從何而來,又是另外一個可以無窮探知下去的謎。

《大廈》《雙程》等小說涉及時空變換、時間隧道類。

4、哲理類,這樣歸納有點勉強,只是我覺得其中引人深思的哲理成分多於科幻。

《頭髮》寫於一九七八年,在衛斯理故事中地位獨特——它是在倪匡休息了六年之後又開始續寫的第一個故事。六年之後,故事的風格發生顯著改變,以後一系列的作品也有顯著不同,代表著寫作人風格轉變的作品。本故事從「頭髮有什麼用?」這個問題引伸開,結果竟然是靈魂的超脫和救贖,人類是某個外星世界(天堂)有罪而被流放到地球來的,此情節類似聖經,而書中認為穆罕默德、佛陀、耶穌、老子都是從這同一個地方派來救贖的使者,穆罕默德和耶穌的使者身份在各自的宗教中已經顯然,但是倪匡將這些和佛陀、老子等聯想到一起並歸結到一個點上,且書中衛斯理與上帝及穆罕默德、佛陀、耶穌、老子等人辯論人類的救贖問題,匪夷所思,看來這幾年作者應該比較熱衷思考研究宗教問題。

《玩具》是另外一個比較奇特的故事,我在看《黑客帝國》的時候就覺得似曾相識,《玩具》的主要情節講述很多年後的人類其實只是外星高科技文明所操縱控制的玩具,但是自己仍然以為自己是命運的主人。書中有一段某老者對衛斯理所說的話:「有很好的住所,有精美的食物,甚至還有金髮美女作為配偶!在你們那個時代,這全是人生追求的目標!」前提是人類失去了自由,成為機器人的玩偶。即使拒絕成為機器人的玩具,就真的不是玩具嗎?細想之下,有幾個人的人生是真正在自己主宰的,越想越遠,這個故事與其說是科幻,不如說是哲理,提醒人們反省自己的人生。小朋友們玩螞蟻之家遊戲,把活的螞蟻放在一個模擬螞蟻生存環境的容器中,通過透明的外板可以看到螞蟻在裡面忙碌生活,這時的螞蟻,全然不知道自己成了玩具,讓我忽然想起曾經在歸元寺看到一簽「螻蟻奔波終日忙所為何事向何方」。

以上僅是管窺一見,拉拉雜雜胡說一通,衛斯理系列一百多本書,遠遠不止這點內容。


三體粉絲是比較高冷的一群 人。一會兒嘲諷星球大戰,一會兒嘲諷倪匡

坦白說,科幻小說極少能經歷時間的檢驗,科學是不斷進步的,人類對世界的認知也在進步,曾經科學的那部分大都會變為玄幻,比如地心歷險記,以現代的角度儒勒凡爾納可歸為奇幻冒險小說,但在連進化論才剛剛提出的當年,那就是科幻小說。

同理,現代人去苛責50年前、內地還在「打雞血」的文化背景下的倪匡,我覺得這種人在裝逼。(「打雞血」的故事是真的喲~)

PS倪匡從未說自己是科幻小說家,人家一直是寫奇幻小說的


基本所有的怪都是外星人搗的。。。
可是如《頭髮》等在當時讀來是震撼的,所有宗教殊途同歸了。


小學時在家裡找到一本《七劍下天山》,反反覆復地看,覺得有意思極了,哦,原來武俠這麼有趣,於是從各種途徑找了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書來。
小學畢業那年夏天,在姥姥家住了一段時間,有時間、有零花錢、沒有太多管束。天天跑去小書店去找點新鮮的東西,這樣發現了衛斯理系列,承接武俠擦邊科幻,很是著迷。
進入初中後,在郵局旁邊的書報亭買了第一本《科幻世界》,於是一頭栽進去十幾年。在《科幻世界》里認識了王晉康、劉慈欣、趙海虹、何夕、柳文楊、潘海天……當初看到有人無限吹捧盜夢空間的時候覺得好笑,類似的設定90年代的《七重外殼》就寫過了好吧。

拿小說、文學或者科幻的標準來看,衛斯理系列實在排不上號。拿它去星雲獎雨果獎是笑話,拿它研究教育意義是扯淡。但是我喜歡它,以後也願意給我的孩子看,它是有趣的故事,是科幻的一點點線頭、一點點引子。

夾點私貨,從雜誌插畫知道張曉雨,喜歡他的作品,尤其是《蒂咪》。


睡前故事級別吧


衛斯理的全部我都為了消磨時間看過,如果不當科幻小說來看待,給人的感覺是開頭可以打9分,中間5分,結尾1分,他的懸念製造的太好了,但是似乎沒有存稿,然後開始編造,最後編不下去了,草草收尾,然後他又同時寫好幾本書,純屬起點風格。

我覺得這傢伙絕對是一個編故事的天才,只是知識積累和急功近利掙稿費限制了他的成就。

我也是大劉腦殘粉,但是客觀講,如果按小說的水準比較,大劉就作品的嚴肅性,自洽性,科幻味當然是遠超倪匡。不過比起小說節奏,趣味性,以及吸引大眾看前幾頁就放不下的這種魅力。大劉不如倪匡。


小學二年級看了他寫的《老貓》《地圖》驚為天人。
大了點再看就開始覺得他想像力貧乏了,不過想了想那些故事都是70年代寫的,很不錯了。

個人覺得早期不錯,中期平平,後期還不如我自己寫。

目前的故事脈絡就是,他們一家全都是神仙,各種奇遇,導致後面什麼外星人來地球干點私事都得先得到他或者他們家誰誰的同意,否則就是邪惡的陰謀的。。。中後期時候主角的性格已經中二的沒法看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愛倫坡在西方文學史上地位這麼高?
金庸小說中最令人無語的武功是什麼?
熟讀拉美文學,德,英,俄文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熟知歐洲二戰史,拉美史,俄羅斯史,是怎麼樣的體驗?

TAG:小說 | 衛斯理 | 倪匡作家 | 香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