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房的票補是什麼意思?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詞,說《天降雄獅》票補6000萬,《澳門風雲2》票補3000萬,這種票補是是么意思?虛假的票房嗎?


製片方拿錢給發行渠道,比如貓眼電影、大眾點評等網站,讓他們低價銷售電影票,以期取得票房和觀影人次上漲、口碑相傳的效果,進而撬動市場,贏得更大的票房數字。一般大製作和宣發不夠充分的電影會這麼做。《後會無期》當時投入了2000萬做票補,是第一部大手筆票補的電影,就是因為集中推廣期較短。


舉個栗子,在2015年比較常見的9.9 19.9的電影票就是有票補的票。


就拿今年的國慶檔電影市場來說吧。

2017年國慶檔上映電影熱鬧非凡,共有13部電影上映,可謂競爭激烈。而隨著大浪淘沙,共有5部電影成為「贏家」,分別是《羞羞的鐵拳》、《英倫對決》、《追龍》、《縫紉機樂隊》、《空天獵》。其中《羞羞的鐵拳》在假期期間獲得14.13億,成為國慶檔票房冠軍,拿走一半多的國慶檔票房,而其餘電影的票房成績(國慶檔)分別為4.2億元、3.7億元、2億元、1.8億元。

這些電影受眾重疊且均在國慶檔上映,各製片方為了票房和口碑,紛紛退出票補政策。

1、僅成都,就有百家影院票價都是個位數

「5塊8的《空天獵》,空調房睡一覺都回本了……」早在9月19日,就有觀眾曬出淘票票上的購票記錄。

9月29日,《縫紉機樂隊》《空天獵》將率先提檔開畫。希望能先用口碑穩住觀眾。大眾口碑不在於眾聲喧嘩的「意見領袖」,而是取決於如同隔壁老王般的「沉默的大多數」。第一天的口碑至關重要,而口碑形成的前提是要有人去看。所以低價票的誘惑,從第一天就開始了。

緊接著上映的《追龍》《英倫對決》票補力度之大,也是下了重金的。作為3D影片的《英倫對決》竟然出現低至零元票價。

按照行業管理,每部電影都有一個「最低票價」的紅線,計入總票房的數字其實也是按最低票價的標準來的,否則影城和製片方的持續經營經營都無以為繼。若觀眾實際支付的價格低於最低票價,則片方將中間的差價補貼給影城,這就是所謂的「票補」。「基本上只要低於30元的票價,就是有票補的了。」


就是電影票補貼的意思


一張定價為30元的票,你10塊錢買到了,其餘20塊是片方和諸如貓眼、淘票票等平台共同補貼。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電影《Margin Call》的專業性?
在電影院看電影,如何有效制止鄰座情侶的評論和劇透,后座觀眾蹬踏椅背之類的行為,又不會導致被罵或被揍?
看了很多悲劇結尾的影視作品,如何走出鬱悶?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電影產業 | 電影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