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廣難封?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究竟是為什麼?衛青第一次出征就封侯,隨衛青的年輕將軍也都封了侯,李廣經歷了景帝、武帝兩朝,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為什麼始終不得封侯?


李廣難封,因為李廣沒有戰功。

(感謝所有人的留言,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會有這麼多爭議,好吧,那我再增補一段,以作回應。附在正文的最後,歡迎往後拉。當然上來就各種懟的那種,您隨意,只要你高興就好。)

雖然包括漢文帝在內的所有人對李廣都極度看好;雖然匈奴人尊李廣為「飛將軍」,避而走之。但是,終其一生,李廣都沒能封侯就,因為沒有戰功。

因為他雖然一直跟著大將軍衛青在征伐匈奴,但他幾乎每次都不隨大伙兒一塊行動,而是獨領一軍,號稱「策應」

這事兒就很尷尬了,你帶著一小撮人,碰到人少了沒功勞,遇上人多了又不敢打。而且茫茫大草原,又沒有GPS什麼的,經常是帶人出去繞個圈就回來了——找不到匈奴人唄。


那為什麼大家都不帶李廣玩呢?我們從司馬遷在《史記·李廣列傳》里記錄的兩個小片段來找答案。

  • 片段一:

當時李廣和一個叫程不識的將軍齊名,但兩人帶兵方法差別很大。

程不識帶兵紀律嚴明,每天操練不說,一旦出征安營紮寨必求穩妥,連檔案材料都整理得井井有條。但李廣卻不一樣。他出征以後很少不約束部下,安營紮寨也沒有一定之規,一般都是住下來以後士兵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檔案工作也做得也不好。

兩相之下,士兵們當然喜歡跟著李將軍混了,但是總帥衛青大將軍的心裡就不爽了:你搞成這樣,別的將軍怎麼帶兵?他們會有想法的!你倒是能力超群,兵想怎麼帶就怎麼帶,仗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但我也不能指望您一個人打匈奴呀。如果你是一軍統帥,這樣未嘗不可,但你只是一個方面之將,這樣做就很有問題了!您資格老,我說不得,那您就自己一個人玩兒吧!

  • 片段二:

有一次,李廣打敗仗被罷官了。有一天出城打獵,回來晚了,城門已經關了,他就在城下叫門,說我是「故李將軍」,城樓上的人霸陵尉打量了他兩眼,說,現將軍來了也不開門,何況你一「故」的,哪涼快哪待著去!

城門下面就很涼快,李將軍就窩在那裡吹了一晚上風。

隔了不久,皇上又一次徵召李廣,任命他為右北平太守,負責正面抗擊匈奴。皇上首先說了一大堆職位很重要,責任很重大,前途很光明的話,然後問李廣,那你對組織有什麼要求沒有?有沒有什麼需要組織幫你解決的困難?

有!李廣很認真的說,我要霸陵尉和我一起去。

皇上皺了皺眉,什麼也沒說,同意了。到了軍里,李廣第一件事就是把霸陵尉殺了。

您說這事皇上知道嗎?肯定是知道的。那皇上會怎麼想?肯定不會是認為李廣恩怨分明,嫉惡如仇。


所以你看,李廣這個人,於大軍全局統籌,於個人胸襟私德,都是不討喜的。大家不帶他玩兒,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時間久了,就出現了上文提到的尷尬一幕:自己玩兒就沒有戰功,沒有戰功就封不了侯。

到了後來,李廣封不了侯這事兒都成了朝廷的難題了,可皇上也不能說看你可憐就給你封一個呀,這又不是奧斯卡頒終身成就獎。

李廣自己對於這事兒,也是越想越生氣:我在上谷當太守,正面防禦匈奴人的時候,衛青可能還沒生呢!現在人家都是大將軍了,軍委主席,封長平侯,我還什麼都不是!還有霍去病,26歲去世的時候已經封冠軍侯,驃騎將軍,軍委副主席了,我還什麼都不是!更別提以前自己手下的一些小嘍啰,一個個也都封侯了,我還什、么、都、不、是!

因此,到了最後一次出征的時候,李廣覺得,這是人生的最後一搏了,一定要拼盡全力!不然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他和皇上嚷嚷,這次一定要做前鋒

皇上覺得李廣年紀太大了,其實連出征都不想讓他去的,但經不住他再三再三再三的懇求,也就同意了。但在背後,皇上還是不放心,悄悄的和衛青交代:李廣這個人哦,運氣不大好,你可不要讓他和單于對敵。

衛青照做了,這讓李將軍很生氣。一怒之下,他自己帶兵就出征了。結果真的就出事了。

李廣帶著人走了,出去轉了一圈,連匈奴人的影子都沒看到,轉到主力後面去了。可衛青這邊卻和匈奴人來了個正面遭遇。衛青和匈奴人打了一仗,匈奴人看勢頭不對,提腳就溜了。漠漠荒原,敵人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意味著大軍此次勞民傷財的出征,就一點戰果都沒有了。

大夥在回來的路上,才碰到了李廣。所以說,皇上他老人家高瞻遠矚啊,李廣的運氣果然不好。 因為貽誤戰機,李廣被下了獄。60多歲的老人,出身將門,一生戎馬,不僅沒有建功封侯,反而還在這把年紀被投下大牢,李廣自覺不堪受辱,就選擇了自殺。武帝依舊很生氣,但李廣已經死了,也就沒有再追究了。


好了,故事說完了。大概李廣粉比較不喜歡吧,但個人還是那句話:於大軍全局統籌,於個人胸襟私德,李廣都是不討喜的。

評價一個人,是全面而系統的一件事。不能說李廣是武將,我們就只點評他的戰功或者是在戰場上的表現。事實上,武帝一朝的武將多了去了,衛青不是?霍去病不是?一二三四五不是?當我們要評價一個人的時候,除了他的主要成就功績,他平常的為人處世,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只做單點討論,而只能是綜合評價。

註:以上,節選自個人原創文章:跟著司馬光混職場∣領導為什麼討厭你?,還寫了李陵和王恢,與主題無關,就不粘過來了,歡迎戳。


以下內容於2017年10月26日增補修訂:

1、首先,有筒子指出文中的錯誤,如李廣還未下獄即自殺、霍去病死時只有二十四歲、李廣死時霍去病尚健在等,在此,深表感謝。

2、由於之前回答的時候,內容是節錄於自己以前的文章,所以有些內容並沒有擴充。但是,對上來就指責我隨口胡謅的,呵呵噠。

  • 首先,《史記》里記錄的武帝時期的將領,除了李廣,其他全在《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裡面所有封侯的人,都是有戰功的。麻煩你再看看《李將軍列傳》里,李廣有什麼戰功?
  • 其次,武帝對李廣從無成見。李廣做兩千石高官四十多年,除了在邊境做太守以外,在中央做過兩次官,分別是未央衛尉和郎中令,都是掌管宮廷武裝的高級官吏,可見武帝極為信任李廣。此外,李陵降胡以後,武帝曾專門派公孫敖試圖將其接回,也可見武帝對李氏家族的關心。
  • 嗯,敬勸有些喜歡懟人的同志,讀書要盡量擴大範圍,不要讀了一篇《李將軍列傳》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

3、

4、有筒子認為,以上回答沒有像論文一樣的格式標準。那好吧: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九·列傳第四十九·李將軍列傳》,長安,漢征和二年。

[2] 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五十一·衛將軍驃騎列傳》,長安,漢征和二年。


漢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武帝時制度尚未崩壞,這個規定很難違反。

什麼叫有功?對李廣來說,就是殺敵數和自身損失數要大於一個比例。具體情況書不在手邊,不好瞎說,就是舉例子說:

殺了一千敵人,自己損失了三百,沒問題,有功,可以封侯。

殺了一千敵人,自己損失了一千三,這算失眾,下獄論罪吧。

殺了一千敵人,自己損失了八百,這算抵罪,不獎不罰。

李廣這輩子和匈奴打的仗都屬於後兩種情況……

再加上當年七國時受梁王印,這是政治上的大污點,只是不封侯,已經要算大漢王朝的氣度非凡了,換個朝代你試試……


根本原因是李廣沒有戰功。

沒有戰功的原因是李廣軍事能力不行。一是治軍不嚴。史記里有和程不識的對比,連戰場勤務都做不好的將領,打敗仗沒什麼奇怪的。二是賞罰不明。無故處死得罪過自己的霸陵尉,這是將領還是遊俠啊。三是不重偵察。每次出征,要麼碰不上,要麼撞上主力,要麼迷路。一次可以說運氣,次次如此,說明行軍就是一團迷霧。

為什麼會讓人感嘆李廣難封。實際是李廣的個性和經歷比較討文人的喜歡,又有司馬遷的文采。


因為他沒打過勝仗,技不如人還氣量狹小。霍去病是主動進攻,衛青是積極防禦,李廣沒打勝過。司馬遷的確很偏袒李廣,衛霍的軍事成就代表了他們的才能。李廣和匈奴作戰大半生卻總是迷路,衛青霍去病也是漢人卻沒迷路,說明李廣沒在這方面下功夫。因為沒封侯覺得委屈說明他對功名看的很重功利心重,最後自己沒打勝仗自殺說明他氣量狹小


強漢軍制模仿秦,沒有足夠的人頭自然封不了。不然李廣兒子弟弟都封了,針對他家?


飛將軍不是衛青嗎?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飛將軍不就是衛青嗎?李廣難封不就是後世那些文人墨客把自己帶入其中罷了,李廣就是「悲情」英雄的代表啊,李廣打仗打到龍城邊了嗎?


你厲害,你強大,你有能力,想上位,但你得拿出成績啊?

戰功赫赫?在一群斬獲人頭無數的將軍面前說戰功赫赫,卻不帶上敵軍人頭,不顯可笑嗎?

換在明末,李廣算是戰功赫赫……但在武帝的時候……抱歉,還不夠格。

高考的時候,假設你在全校數學第一,考了130多分,確實很了不起,但放到整個省來看,140分的大有人在,榮譽怎麼輪都輪不到你

為什麼那麼多人很喜歡說『李廣難封』?

呵呵……你不覺我們把自己代進去,正好是李廣嗎?

人貴有自知之明。李廣至少還有能力,我們很多人之所以像鹹魚,是因為沒能力又不夠努力。

靠情懷是上不了位,成不了事的。


因為李廣帶兵出寨,老是不按時到位,迷路,還有全軍覆沒僅以身免的。
不管李廣有幾千幾萬個理由,在漢武帝眼裡這人帶兵進攻就是誤事,不僅沒有砍了他還讓他數次帶兵已經不錯了,封侯哪輪得上啊


李廣難封,
1.對待匈奴政策問題
李廣擔當邊疆守將期間,漢武帝應該還沒有登基,邊疆守將奉行的是守。文景二帝,一直奉行和親政策,沒有很明確的對待匈奴開戰本領,縱觀政治這個事情,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李廣有超強的主動出擊進攻能力,想必朝廷內部文官的奏章就足夠李廣受的,況且當時李廣的職位也不高。國內政策是這樣,你李廣非得跟匈奴干。皇上也不會同意。
2.士兵作戰能力
這個可以參考趙國李牧,可以說是抗擊匈奴的早期人物,一直就是守,不攻!後來趙王覺得李牧這小子不行啊!給你這麼高的權位,天天帶著士兵吃吃喝喝,也不主動出擊,撤了。好,換了個將軍過去了,到了地方就準備打。一打就敗了。後來還是重新啟用了李牧。為什麼,因為漢族中原地帶騎兵作戰能力好差,
士兵素質和戰馬素養跟匈奴相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而漢朝軍隊主力還是步兵,而匈奴,馬背上的民族,騎射能力豈是漢朝士兵能匹敵的?因此武帝後來的騎兵建設是很困難的。
3.經濟和政權問題
劉邦堂堂大漢天子,初期坐牛車。說白了,漢朝初期什麼都沒有的,一個字窮啊!各地藩王有自己的稅收,自己鑄錢,中央王朝沒什麼錢,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各地藩王割據,中央政權在那裡不好使,內憂外患。景帝期間的七國之亂,差點把景帝都搞下去。打匈奴,再等兩年吧!
當然最重要的是下面這個。
5.出身
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要和莫以成敗論英雄放在一起說的。
霍去病是衛青外甥,
衛青是衛子夫親哥,
衛子夫兒子是當朝太子。。。。。。

尷尬,李廣,四五十歲老頭子一個
武帝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匈奴,是有衛青擔任總指揮,當時衛青有私心,為了自己的朋友得大的戰功。故意把李廣分到最不可能獲得戰功的一路,李廣當時懇求衛青給他一次機會,衛青不同意,李廣出發前,違抗命令,沒有跟衛青報到,帶兵按照計划出發。後來竟然因為迷路,未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李廣憤恨交加,拔劍自刎。一代大將下場確實有些凄慘。

其實像這類人物歷史上太多了。而我們之所以讀史,莫過於更加客觀的看待個人的遭遇。或好或壞,只求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物理吐槽。吐槽歷史


史記上有原文啊,李廣自己對王朔說的,因為殺俘不祥。


很簡單,因為李廣戰功不夠封侯。他每次出征不是折損過當就是全軍覆沒,當然不夠封號標準。李廣的名氣就是太史公給他吹出來的……其實是個名氣大於實力的將領,且不說在漢武帝一朝代,水平遠遠高於他的將領比比皆是(衛霍自然不用說,他倆是天生的軍事天才)連趙破奴之類的將領水平都在他之上。總而言之是一個個人武力值很高但是軍事素養不夠的將軍


的確是沒有戰功。李廣勇武蓋世,膽略過人,放到偵查連當個連長那是完美得很的。但是戰役級別的指揮,李將軍就沒有拿的出手的成績了,再加上治軍很隨意,當然沒法保證勝利。


實事沒見辦
戰功零星史料幾乎沒見提
黑歷史一堆,不管是打仗還是人品
以上還是同情可憐他的司馬遷記載的
就這樣的還想封侯?


李廣難封,他堂弟丞相李蔡死的很有意思啊:我一個文帝朝侍從武帝朝的丞相,一個官場老油條,怎麼就不小心佔了景帝陵的前的空地,被問罪自殺了呢?
別說是李廣,就是條侯周亞夫,皇帝討厭你,管你是誰,用點手段就死了。
有人拿衛青來嘲笑李廣,那又怎麼了,短短20多年,除五侯加一太子。
能力好不如姐姐妹妹長的好,一夜一侯。


因為李廣曾經坑殺過羌人


憑藉吳楚之亂的戰功封個關內候完全可以,奈何你既然接受了梁王的賞,皇帝這邊自然不會有表示了。

到武帝時對匈奴用兵,幹了一輩子騎兵的李廣轉而做步兵,自然撈不到軍功封侯了。

(⊙o⊙)這就是命運啊。


裝逼的時候不要被領導聽到


因為王勃寫錯了了。


很簡單,漢代將軍封侯是要看你的斬首數量的,李廣數量不夠啊!


朝廷的將軍卻去接受梁王的官印,他想幹什麼呢?


推薦閱讀:

漢武帝任人唯親先用衛青霍去病,再用李廣利,如此說來漢武帝的用人方式所導致的武帝時期的輝煌是否運氣所致?
漢武帝為什麼會聽小人言而逼死自己的兒子劉據?
漢武帝徹底打敗了匈奴人了嗎?
中國最大的罪人是漢武帝嗎?
汉武帝为什么迷信鬼神?

TAG:歷史 | 漢朝 | 漢武帝劉徹 | 李廣西漢武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