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進攻在新野的劉備時讓徐庶去勸降,劉曄說徐庶肯定不會藉此叛逃?
三國演義第41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劉曄讓徐庶去勸降劉備。曹操說;他去恐不復來。而劉曄說:他若不來貽笑於人矣。為什麼這麼做天下人會恥恥笑他?就是因為曹操信任他他卻逃跑?
感謝邀請。
這個問題其實徐庶自己說的很清楚啦。先來看看羅貫中的原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的這一段情節:
劉曄曰:「丞相初到襄陽,必用先買民心;民心若定,縱兵微亦可守矣。目今劉備盡遷新野百姓入樊城,一概盡起兵,二縣生靈為齏粉矣。不如先使人招安劉備,縱然不降,亦可以見愛民之心也。若使事急來降,則荊州之地,不須征戰矣。然後舉荊襄之兵,可圖江南也。」曹操曰:「善!可使誰去?」劉曄曰:「徐庶舊與劉備至厚,見在軍中,何不命他往說之?」操曰:「他去不復來,怎生奈何?」曄曰:「庶若不來,貽笑後世,使之勿疑。」喚徐庶至,操曰:「吾本欲踏平樊城,奈憐眾百姓之命。汝可往招安劉備,如肯來歸降,免罪賜爵;如若執迷不順,軍民共戮,玉石俱焚。吾今知汝忠誠,不疑使之,汝無負吾。」徐庶受命而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見,共訴舊日之情。已畢,庶曰:「操使某來,乃假買民心,操之奸計也。某若不還,必惹萬人之笑恥。」庶遂又告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盡此方寸之地也。今老母已喪,方寸亂矣,無益於事。某至操所,終身不與一謀。公有卧龍之輔佐,何愁大業不成乎?今操欲分八路之兵,填平白河,來攻樊城。公可速行,勿請自誤。」辭別而去。
在這裡,徐庶主要表達的是三條:
1.首要的,不能讓曹操的奸計得逞,也不能壞了自己的名聲。如果徐庶叛逃,那麼「知汝忠誠」,派遣徐庶出使的曹操反而成了仁厚之君,徐庶則成了反覆無常,背信棄義之人。
2.劉備軍中已有卧龍,他已經足夠輔佐劉備成就大業,自己的去留與劉備集團利益無涉。換句話說,自己已經完成了使命,與其陷劉備於不義,倒不如放逐自己,成就劉備的美名與曹操的惡名,
3.母親去世,自己方寸已亂,無力做志在天下的謀士了。
饒是這樣,最後也賣了一把軍事情報給老東家,可謂仁至義盡了。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徐庶葬母柩於許昌之南原,居喪守墓。凡曹操所賜,庶俱不受。」
明白了嗎?徐庶純孝之人,恐摸金校尉爾。
陰謀論的解釋
劉備其實在徐庶走的時候已經動了「此人不除,必為後患」的殺心,就讓人埋伏在了徐庶的去路的一片樹林上
徐庶精通兵法,馬上就看出了樹林里必有伏兵。為了自保,就回馬跟劉備說
我給你推薦一個大才叫諸葛亮,言下之意就是要和劉備做個交易,劉備放他走,他去和諸葛亮做溝通。
劉備接受了這個交易,所以故意說要砍了前面的小樹林。徐庶再過去,就看到一群(本來應是伏兵)的劉備士卒在砍樹,他就放心走了。
去許昌之前信守承諾先去和諸葛亮說了劉備的事情。
曹操害了徐庶的母親,所以徐庶不給曹操設謀。劉備同樣心黑,徐庶故而也不會重投劉備。
對「明主」的期待破滅,理解到世上只有政客的徐庶從此只求自保,所以還有赤壁看破連環計也只請龐統幫他脫身的一出。
↑陰謀論真心不值錢,誰信誰懷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