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和曾國藩,孰高孰低?

官位,軍功,文采和後世影響,似乎都和接近。


拉了一個excel表


何為聖人?我覺得這種天才中的天才,必須除了智商情商之外,還有一個無比強大的內心。堅信自己的思想,並完全能將自己的思想付諸於行動。
比如莊周的逍遙自由,窮的都揭不開鍋去釣魚了,別人問他去做不做官,人家依然說,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他給別人講的道理,他自己一直在堅定的踐行,哪怕外界條件再艱苦。

比如王陽明,他講知行合一,他就完全做得到,他的內心無比強大,縱觀其一生,沒有任何困難能難倒他,他的信念,已經完全堅強到了極致,而他思想中認為不需要不重要的,他也一點點都不在乎,比如功勞,官位。即便所有人都質疑他,他依然可以說:四方英傑,各有異同,議論紛紛,多言何益
他說不在乎,他就真的不在乎
王陽明聰明,有才,有得,有功,而最關鍵的是,他無敵的內心,所以王陽明成道以後,從來沒有惶恐過,就像當年明月所寫,這個人,似乎沒有什麼事能難倒他,他總是有辦法的。
其實也有很多人有強大無比的內心,但是像王陽明這樣,既是天才中的天才,又心堅如鐵舉世罕見,且願意為人類和平這種虛無縹緲的大理想奮鬥之人,就極少極少了,這種人,才能稱聖。
而某些人,很多人,比如現在的某些文人:出書寫作都說,人那,知足常樂,人那,不要追求太多虛無縹緲的東西,生帶不來,死帶不走,何必?說的再好,可惜輪到自己的時候,完全不是這麼做的,像余秋雨一類。
所以他們不是聖人。
曾國藩也一樣,他聰明,有才,有得,有功,但沒有信仰,他的內心太脆弱了。他講為人之道,為官之道,處世之道,講的都不錯,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這麼做,但是真有面臨險境或極大的困難,他就六神無主,惶惶不安如喪家之犬。他是個牛人,甚至是完人,但跟王陽明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眾口鑠金,唯心不易。


聖人以立言立功立德為要

我沒聽說王陽明平叛的時候把南昌給屠了,曾國藩立言立功不好說,但我知道曾國藩肯定缺德。


王陽明和曾國藩兩個人確實很容易被拿來做比較,以聖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標準,兩個人都完全符合。並且我一直覺得在中國歷史上,活生生的、真實的聖人也就這兩個。其他的聖人,例如堯舜禹、周公、孔子,這些基本都只是個傳說,並且都是被後人神話後捧起來的。要放到當時他們所處的時代,恐怕沒有人會認為他們是聖人。而王陽明和曾國藩兩人不同,兩人的功勞和成績都是真實的,無可辯駁的,並且是被同時代的人所承認和尊重的,即使當時可能並沒有被當聖人看待,但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項是沒有爭議的。所以,我說他們兩個屬於中國古代最真實的,最活生生的聖人。
在聖人這個標準上,兩人是相等的,沒法比較的。但是,如果非要對比的話。我覺得在軍功上,曾國藩的功勞更大一些吧。首先從對手的強大程度上,太平天國的軍事實力和組織能力,遠非寧王所能比的。第一,太平天國的群眾基礎非常強大,清末吏治腐敗,對人民的壓榨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所以一個秀才竟能卷攜起這麼多的人為其賣命,所以太平天國的起義竟然能攪動大半個中國,持續時間長達13年。第二,太平天國軍隊戰鬥力異常強大,一方面太平天國中的優秀將領層出不窮,石達開、陳玉成等等,另一方面,士兵打仗極其賣命,甚至是兇殘、瘋狂。而寧王雖然當時聲勢浩大,其實不過是外強中乾。首先寧王叛亂沒有任何群眾基礎,就是一個藩王為了爭權奪利的反叛。其次,寧王此人識人用人、統兵作戰的才能也實屬一般。所以才能在短時間內被王陽明一舉擊破,因為他的叛亂不得人心,只要一場敗仗,要挾起來的一幫烏合之眾就會鳥獸散。
當然,王陽明的能力是不可否認的,沒有支持,沒有正規軍,短時間就平定叛亂,放到曾國藩身上絕對做不到。從領兵打仗的能力上來說,曾國藩肯定不如王陽明,但是從難度和功績上來看,曾國藩要強得多。說到帶兵打仗,曾國藩確實一般的很,他親自指揮的戰役基本都是敗仗,全賴一幫有識之士鼎力相助,才有最後的勝利。當然,這正說明了曾國藩雖然不是將才,但是是很好的帥才,能統領一幫風雲人物,建功立業,這是曾國藩最大的才能。並且曾國藩有一項最突出的品質,就是堅持,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不過,在立言這個標準上,王陽明就要遠遠高過曾國藩了。陽明的心學開創了一代學派,並且是振聾發聵的學說。曾國藩確實也著書立說頗多,但是多停留在道德探討、為人處事層面,哲學層面比陽明差的很遠。
最後再說立德,這個角度,我覺得兩個人都是同等偉大的。
比了聖人的三個標準。還想說說王陽明和曾國藩兩人的特點和人生遭遇的不同。縱觀兩人一生的遭遇和故事,你會發現陽明要瀟洒的多,而曾國藩一生都很糾結。陽明戰無不勝,曾國藩則整天吃敗仗。陽明似乎活得很簡單、純粹,新婚之夜出去遇到一個道士,竟然和對方一起打坐了一夜,直到被家人找回。要格物致知,就真的對這個竹子格了七天七夜,直到生病。帶兵打仗,就各種詭詐手段。講學就一心宣揚良知之學。而曾國藩就是經常敗仗,然後數次自殺,再重整旗鼓。在朝廷和湘軍關係中,糾結無奈。晚年竟然又被罵成賣國賊,更是在民族關係和國家大局中進退失措。並且曾國藩身體上一生受銀屑病纏繞,每次發作都痛不欲生。不過這也許和兩人際遇以及個性有關係,曾國藩在朝廷的地位其實比王陽明要高得多,面對的又是晚清的大變局,所以環境也複雜的多。另外,曾國藩性格本身也比較沉悶。不過,兩人遭受的磨難都是非常人所能忍受,故能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的功業。


簡單地說,這是沒法比的。
時代不同,所面對的情況問題不同,非要拿一個度量標準來說誰輕誰重反而有失公允。
用王陽明先生的話來說:
一個人的才能大小如同精金。都是精金,沒有雜七雜八的其他金屬在裡邊混著,是純粹的,那就很好了。所以才會有說人人皆可為堯舜。
非要比誰是1000g誰是900g的話,就會有人為了這個重量,使手段耍計謀,結果似乎是更重了,但其純金的成分也就少了很多,無法被稱為精金了。
堯舜孔孟是如此。凡夫俗子也是如此。
人生來就無法避免不公平,生存的環境條件,接觸的人,受到的教育,甚至是自身的身體健康,面對的天災人禍。
唯一公平的,不是去比較誰能轟轟烈烈感天動地,而是在你能面對的一件又一件事情前,滌去頑塵,秉承良知,力求此心光明。


轉載。


憤青曾國藩的自我完善之路

馮唐

(一)
曾國藩牛逼。

保暖後,思淫。精溢後,希望如何能死而不朽。魯叔孫豹在《左傳》里這樣給不朽分類和定義:「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而不朽到底有什麼用,沒人說得清楚,就象為什麼姑娘長成那個樣子就好看,沒人說得清楚一樣。應該又是上天造人的時候,在人腦操作系統里留下的一個命門,同名利財色福壽祿等等幻象一樣貓抓狗刨人心,什麼時候捅,都是腫痛。對於一些所謂刀槍不入的人,不朽甚至比名利財色福壽祿更厲害,不用鴉片或者大麻之類的生物鹼,也讓這類人上癮和入迷。

曾國藩牛啊,把自己的肉身當成蠟燭,剁開兩節,四個端點,點燃四個火苗燃燒,在通往牛逼的仄仄石板路上發足狂奔。一個人在短短六十一年的陽壽中實現了全部三類不朽。有個對聯高度概括曾國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立德。如果拋開時代限制,曾國藩彌補了諸多孔丘的不足,比孟軻更有資格評選亞聖。孔丘這個倔老頭創建儒學的時候,辦公條件簡陋,手下三千門徒既懶惰又沒出息,造成以《論語》傳世的二萬四千字理論體系有三個明顯的不足。第一,沒有成功人士作為理論的形象代言人。孔丘自己作為一個政治諮詢顧問遊走各個諸侯國,被君王們懷疑沒有速效,被地痞追打,業務始終開展乏力。孔丘死後,也沒有什麼人因為身體力行其理論,吃上最大的黃花魚坐上最豪華的五花牛車,沒有超級成功個案的勵志型理論缺乏實踐吸引性。第二,沒有很好的編寫理論教材。《論語》是本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的書。優點是孔丘這個倔老頭的教導和體會,乾貝魚翅鮑魚燕窩,一句是一句,全是乾貨,不摻一點水分,幾乎每句都能通過灌水成為一部長篇小說。缺點是毫無組織,毫無主題。胡亂將這些乾貨分了二十章,然後從每一章第一句話中隨便挑出兩個字,當成本章的題目,比如「學而」,比如「八佾」,太懶惰了吧?孔丘給自己的定位畢竟不同於亨利米勒,不能用同樣的寫法吧?第三,沒有很好地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要求豐富理論的應用。孔丘那時候,沒有想像到工業革命,外族入侵,邪教猖獗,帝國官僚體系龐大,鴉片梅毒隨風飄揚等等一系列困擾近現代中國人的問題。後學青年曾國藩在苦修敏行孔丘儒學的基礎上,拿莊周老聃來瀉火,平衡心態,拿大禹墨翟來強筋,增加實用性。用他位極人臣的事實和修訂精良的《曾文正公全集》,證明儒學可以致事功,儒學可以更豐富更實用,儒學可以與時俱進,漂亮地解決現代問題,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孔丘時代儒學的三方面不足。儘管談不上象德國哲學家那樣構建完整邏輯理論體系,至少,普及本《曾文正公嘉言鈔》有了大致準確的歸類:治身,治學,治家,治世,治政,治軍。而曾國藩自己在三十八歲時編寫的《曾氏家訓》,也按修身、齊家、治國三門,分成了三十二目。

立功。曾國藩的簡歷明擺著:二十八歲,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授檢討(官名,正處級吧),之後在京十年七遷,連升十級。先後任四川鄉試正考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等(應該算正廳局級吧)、禮部右侍郎,歷署兵、工、刑、吏等部侍郎(應該算副部級吧)。四十三歲,組建湘軍。十一年之後,曾國藩五十四歲,湘軍攻陷天京。五十五歲,創建江南製造總局。六十歲處理天津教案。六十一歲,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 病死於兩江督署。曾國藩為師為將為相的經歷驗證了兩個事情,第一,通才是存在的,人事練達,世事洞明,依靠常識百事可做。無論是抓黃賭毒還是整飭經濟外交軍事教育,裡面貫穿著一條永遠閃光的金線。第二,做事是硬道理。如果想立事功,不要總在集團總部務虛,到前線去,到二級公司去,真正柴米油鹽醬醋茶,對付痞子混子傻子瘋子,對一張完整明確的損益表負責。我唯一好奇的是,曾國藩有沒有想過進一步做秦皇漢武,仿照趙匡胤,找件黃坎肩披披。曾國藩破天京之後,有條件:天下能打的兵百分之八十是他直接或間接帶出來的。有說法:「春秋大義別華夷」,「志在攮夷願未酬」。有人教唆:野史講,李秀成被俘後,很快和曾國藩進行了對話節目,在對話中涉及聯合湘軍和李秀成能控制的太平天國力量,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並寫了幾萬字的心得。最後的結果是,曾國藩在俘獲李秀成之後十六天,沒有請示總部,殺了李秀成,上報總部的數萬字供詞,真偽難辨。曾國藩培養出來的李鴻章是極少數有見識又有膽量能指出他缺點的人之一,「少荃論余之短處,總是儒緩。」

立言。曾國藩初到京城,太平天國還沒火爆,立德又太遙遠太近乎扯淡。他最初的理想是以文章聞名於朝野,一掃文壇的頹風,做個憤怒的文青:「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此時不試為之,則後此將不肯為矣。」他的目標很高:「有所謂躬行實踐者,始知范、韓可學而至也,馬遷、韓愈亦可學而至也,程、朱亦可學而至也。」總之,聽上去象我們小時候常唱的歌詞:當陽光照耀的時候,就該夢想,就該歌唱。但是,如果心平氣和地剝離開曾國藩事功道德造就的光環,他的文字文采平平。一個原因是天分有限,老天不可能把所有好事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而且幾乎所有的好事都是雙刃劍,一個人語緩行遲老成持重,很容易成就事功,但是很難心鶩八極筆驚天地。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俗務纏身,一直沒能當上職業作家:「古文一事,平日自覺頗有心得,而握管之時不克殫極思,作成總不適意。安得屏去萬事,酣睡旬日,神完意適,然後作文一首,以擄胸中奇趣。」曾國藩沒有時間專業寫專欄,但是還是能及擠時間讀書:「早歲有志著述,自馳驅戎馬,此念久廢,然亦不敢遂置詩書於不問。每日稍閑,則取班、馬、韓、歐諸家文舊日所酷好者,一溫習之,用此以養吾心而凝吾神。」「廿三史每日讀十頁,雖有事不間斷。」長期紀律嚴格的閱讀造成曾國藩對文字的見識強於他的寫作能力,他編的文字比他自己寫的文字強,他的評論比他的創作強,他的應用文(書信、日記和奏議)比他的其他文字強。曾國藩堪稱應用文的大師,有話才說,意盡則止,辭足則止,決不多添一筆。機場的書店最是勢利,沒市場的決不稍留書架上。身死百年的曾國藩長了一張青瓜臉,不是美女也不是美男,一張裸照也沒有傳世,也沒用下半身流水寫作也沒用胸口沾水寫作,還能長期佔領各地機場書店的書架。無論文字如何,這本身就證明他已經立言而不朽了。

(二)

憤青曾國藩走過的是一條自我完善之路。這條路說來老套: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第一步,也是第一個修鍊的要點,是誠心正意。「方今天下大亂,人懷苟且之心。出範圍之外,無過而問焉者。吾輩當立準繩,自為守之,並約同志共守之,無使吾心之賊,破吾心之牆。」決心一輩子同自己心中的賊做鬥爭,即使心中的賊象小雞雞一樣豎起來,也決不安撫,決不自摸。「功可強立,名可強成。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第二個要點,是好習慣。在生活學習上,曾國藩給自己定了一系列的規矩,而且一執行就是一輩子。比如,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比如,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比如,讀史:「丙申年講念三史,大人曰:『爾借錢買書,吾不惜極力為爾彌縫,爾能圈點一遍,則不負我矣。』嗣後每日圈點十葉,間斷不孝。」而且,還強制家人共同營造氣氛:「吾家子侄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須一一為之。插日蒔禾等事亦時時學之。」

第三個要點,是好心境。不問收穫,禁不住不夢見收穫。無人的夜晚,不自摸心中的小賊,明天早上,小賊和小雞雞還會「咯咯」叫著迎著朝陽起床。長期的「抑然」和對名利的嚮往,會讓人瘋狂。曾國藩倚靠心理暗示活下來,反覆念叨:「花末全開月未圓」,「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恬靜書味」,「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曾國藩還有物質幫助:「閱陶詩全部,取其太閑適者記出,將鈔一冊,合之杜、韋、白、蘇、陸五家之閑適詩纂成一集,以備朝夕諷誦,洗滌名利爭勝之心。」彷彿建築工人枕頭下面壓著的《人體藝術攝影精選》。到了真的功成名就了,可以張牙舞爪了,這種心理暗示已經根深蒂固。滅了太平天國,曾國藩馬上自銷湘軍,自樹對手淮軍。兩年後,五十五歲,上疏請求解除一切職務,註銷爵位,提前退休。

並不是說,能一輩子做到上述三點,誠心正意,以好心境遵循好習慣就能成曾國藩。做到以上三點,即使再加上生而神靈,也只是做到了人和。其他的,還有地利,如果曾國藩的江東是上海而不是倔強狠霸的湖南,我不信能有三千漢子會放棄小籠包子,揮舞梭鏢長矛,和曾國藩開赴那一條近乎死路的戰天京之旅。其他的,還有天時,如果沒拜上帝教鬧太平天國,不是太子黨不是世家子不是海歸的曾國藩最多能做上一兩屆國務委員而矣。這點,曾國藩自己也承認,曾氏自撰墓銘也說:「不信書,信運氣」。總之,就好象一顆精子,即使你誠心正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千萬顆一起出發的精子中拿到正齊治平所有四門功課的最高分,沖在最前面,如果想要和卵子受精產出不朽的兒子,你還要看造化這次有沒有帶避孕套,那個重要的卵子有沒有在這次按時排放。

相傳,林彪曾經當眾講過一個俄國士兵和中國士兵的笑話。兩個士兵一起在邊境站崗,俄國士兵問中國士兵,你喝醉過嗎?沒有,中國士兵回答。你嗑過葯嗎?沒有。你嫖過女人嗎?沒有。林彪當眾借俄國士兵的口最後問道:你這輩子活著有什麼意思啊?

================================================================

個人觀點 兩人都可以稱為知行合一的典範。 兩人的傳奇經歷都有時勢造英雄的意味。

其實沒有分出高下的必要 客觀看待功過。 雖然這兩位是歷史上少見的近乎完人的存在。


不管有的人把曾國藩捧得有多高,一個把老弱病殘都「剜目凌遲」的人,和王聖人相提並論也太抬舉他了,雖然小有萌點,終究大節有虧

只不過比較低端,容易滿足三俗愛好者的需要,比如現在流行的一堆類似《曾國藩教你如何做官》之類的書……


曾所處的時代已過百年,在整體上,加上乾嘉學派的考究,一些問題上看的更明白,再加上百年來人們的不斷研究發展,可以說是吸納發展了心學的,雖然曾可能沒有看過陽明的著作,但是從他的言辭來看,還是受到了不少心學的影響的,並且成功的將之運用實際之中,隨有人說曾言行不一,言之華麗,行之惡劣,但是細看之,才能明白曾的發跡就是離不開對心學的研究,正是對心力的研究才能發揮他識人的一面,才能為後來開啟新的時代。


我讀過王守仁、曾國藩兩人的著作和傳記,個人認為不論是個人成就還是對後世的影響,王守仁都要比曾國藩高出不少。
原答案已修改,因為總是收到不同意見的人對我的辱罵,有的評論,有的不僅評論,還發私信,理解不了為什麼意見不同不能好好討論,要直接這麼素質底下的謾罵,人身攻擊,為什麼戾氣這麼重,曬出一個對我辱罵的人,讓知乎看看


立德立言立功,除了立功是平手,另外兩個方面王文成吊打曾剃頭。
立德,王大人是干不出對南京這樣的大城市進行屠城的破事的,然而曾剃頭就幹了。德行上先輸一陣。
立言,王文成不僅儒學上是一代宗師(破除腐朽道學),文詞和書法上也有相當的造詣,曾剃頭……


曾國藩生前事事效仿王陽明、追慕王陽明,身後得此蓋棺定論,與偶像並稱,可以含笑九泉矣。 其實,無論在思想的影響上還是事功的建立上,曾國藩都稍遜王陽明一籌。在提到王陽明時,曾國藩只能發出諸如「明代論學,每尚空談,惟陽明能發為事功。」[1]「陽明之文有光明俊偉之象!」[2]之類高山仰止的讚歎,根本沒想過能與王陽明相提並論。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兩相比較一下:政治上,王陽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兩廣、湖廣、江西四省總督,歷任南贛巡撫、江西巡撫,生前封新建伯,身後謚文成公;曾國藩官至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生前封毅勇侯,身後謚文正公。二者不分軒輊,打個平手。 軍事上,王陽明在不費朝廷一兵一餉的前提下,選練民兵,平定了為禍南方四省的大規模叛亂;又在朝廷高層的掣肘下,率領沒有實戰經驗的民兵,僅用35天就擊潰了寧王朱宸濠的數萬精兵,一舉粉碎其蓄謀了幾十年的篡位大計;而南贛剿匪、征廣西思田更是體現了王陽明撫剿並用、文武兼修的軍事思想,將兵家權謀上升到了「此心不動即為術」的化境。 曾國藩最為人稱頌的事功是平定太平天國起義,這場戰爭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屢敗屢戰」,堅持到最後終於勝了。當然,這也和曾國藩的治軍有術密不可分。但縱觀團練的建立、湘軍的發展史不難發現,曾國藩並沒有走出王陽明「十家牌法」「保甲法」以及控制軍隊,使其上下相維、治眾如寡的種種措施,只是亦步亦趨地借鑒與摹仿。並且,曾國藩替滿清政府屠殺漢人,生前就有爭議。而王陽明雖然也誘殺過池仲容,但總體來看,被他擊敗的對手無不對其心服口服。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曾國藩破的是山中賊,而王陽明破的是心中賊,境界有別,高下立判。 在思想上,曾國藩借宋明理學之道,釀自家之術,亦有成就,但比起王陽明的道術一體、收放自如尚有距離。 王陽明融合儒、釋、道三家之精華,打破僵化的官方意識形態程朱理學的窠臼,獨創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三大命題的陽明心學,信從者上至宰相,下至農夫,流傳之速,蔓延之廣,不僅有明一代無人能匹,縱觀古今中外亦不多見。他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計其數,入閣拜相者不乏其人(徐階、張居正、趙貞吉等),在各自領域獨領風saO者更是如過江之鯽(徐文長、湯顯祖、徐光啟、李贄等)。在明朝,他從祀孔廟;在近代,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孫中山,五四時的陳獨秀、胡適之無不從陽明心學中吸取人性解放、自尊無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功。梁啟超認為他「在近代學術界極其偉大,在政治和軍事上亦有很大勛業。」[3]章太炎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維新,王學為其先導。」[4]孫中山更是讚歎道:「心之為用大矣哉!」[5]


都是特牛的人,風格不一樣,王陽明,活的瀟洒點,像是一個外星球來的人,曾國藩,天天自省,活得很累.
不過不是誰都可以當王陽明,他就是一神人,普通人努力點還能夠得著曾國藩一點


論事功則曾優於王,但這不等於曾這方面就比王厲害,遭逢際遇不同;論思想學術,則曾望王項背而已;論德則不好比,但湘軍軍紀甚壞,恐曾未可辭其咎。


曾國藩一輩子最大的偶像和學習對象就是王守仁


曾國藩絕不是什麼智商平庸之人。恰恰相反,他是一個天才。
(1)曾國藩出生在湖南湘鄉荷葉塘的一個農民(或者說小型地主)家庭,祖上世代務農,到了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才破天考了個秀才(參加了10次童試和17次鄉試,於43歲考取秀才)。而這個荷葉塘在當初,是窮鄉僻壤的地方,即便在交通高度發達的21世紀,去一趟荷葉塘也是相當麻煩。曾國藩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成長起來的。這種家庭環境,擱在絕大多數人那,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節奏,稍微爭點氣那就是考個秀才或者舉人,當個小知識分子什麼的。什麼金榜題名、選入翰林、封侯拜相那是想都別想。然而曾國藩就是在這種環境下,6歲入私塾、21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27歲中殿試,位列三甲第42名,賜同進士出身。這個成績並不是很理想,但這僅僅是相對而言,全國第127名,這不是天才是什麼?更何況,清朝的殿試之後還有一試,那就是朝考,考的是論、賦、詩三項。曾國藩考了一等第三名,道光皇帝看了其詩文後,又親自把他拔到第二名來。由此可見,曾國藩並不是個只知道作八股的書獃子,詩詞歌賦也是樣樣精通。
再看看被知乎尊為超級天才的王守仁,20歲中舉,27歲中進士。當然,王守仁的成績終究還是比曾國藩強不少,但是大家也別忘了,王守仁的家庭環境,不知道比曾國藩高到哪裡去了。換句話說,王守仁是贏在了起跑線。當然,我不是懷疑王守仁的資質,而是認為曾國藩的資質也算是非常高的。
(2)很多人誇王守仁的時候,都會說到他平定寧王之亂的功勞。沒錯,王守仁一介書生,居然可以在短短几十天之內,就平定了聲勢浩大的寧王之亂,堪稱不世出的軍事天才。然後順帶黑一發曾國藩,說他耗盡十幾年,把大清的銀子都用完了,才勉強打贏太平天國政權。王守仁自然是很厲害的,但寧王就是個草包,寧王的部下也是一群烏合之眾,寧王就是糾結了一批亡命之徒和王府家奴,再用重賞來激勵,卻毫無章法可言。所以以王守仁的水平,平定寧王之亂,當然不難。
可是太平軍就完全不同了。他們不僅有優秀的將領(楊秀清、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等等),還有嚴密的軍事制度,甚至還有宗教指引和政治綱領(雖然很不完善且欺騙成分居多),更別提這個政權還佔據了當時中國最富裕的地方,有著雄厚的資金後盾。他們甚至還能同時進行西征和北伐,直入清王朝的心臟。更關鍵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席捲數省、定都南京,而曾國藩還在老家為母守孝。王守仁當年平亂,雖然是臨時七拼八湊的軍隊,但好歹是國家的正規部隊。而曾國藩就很尷尬了,手上一無錢二無糧三無兵,只有一道文件要求他出山組建團練。他就這樣倉促地選拔了幾千個農民,再從身邊的朋友親戚同學中選幾個當營官。可以說,最初的湘軍隊伍里,幾乎沒有一個職業軍人的。後來在長沙練兵的時候,還屢次遭受綠營的排擠,過得很不是滋味。可以說,當時的湘軍,就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小知識分子,帶著一群只會用鋤頭的老實巴交的農民。而他們的對手,是早已身經百戰,從廣西一路打到江蘇的軍隊。所以在前期剛交手的時候,曾國藩一度慘敗,差點投水自盡。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王守仁來平定太平天國之亂,也絕對是需要數年時間,絕對不會比曾國藩輕鬆。
(3)曾國藩是一個資質很好的天才,只不過比起資質,他勤奮刻苦的特點更為突出。王守仁在很小的時候,就聽說了以前發生的土木堡之變,於是他立志要學習兵法,長大後報效祖國。才十五歲,一小屁孩,鬍子都沒長全,就多次上書皇帝,獻平定農民起義之策,還學著古代的俠客一般,去居庸關、山海關遊歷,也算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反正他爹是大官,家裡也一直很富裕,自然可以小小年紀滿世界亂轉了。再看看曾國藩,在出山平亂之前,要麼呆在老家讀書種地,要麼呆在長沙讀書學習,要麼呆在京城上班,他就壓根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走上帶兵這條路。就是這麼個情況下,曾國藩投筆從戎,一邊戰鬥一邊總結經驗與教訓,居然只花了十來年時間,就把如此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給平定了,這要是不算天才,那就沒人是天才了。
其實我們作為後人,完全沒有必要去比拼曾國藩和王守仁到底誰強誰弱,這就是關公戰秦瓊,毫無意義的事情嘛。
但是有一點,我覺得曾國藩比王守仁略強。曾國藩的兄弟和子孫,都混的相當不錯,雖說曾國藩這輩子一半時間在外打仗,但對幾個弟弟和兩個兒子的教導那是好不鬆懈。
曾國荃不必說了,也是晚清重臣,與曾國藩齊名的。還有曾國葆,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可惜死的太早。曾國藩的兩個兒子,一個是外交家,一個是數學家,都在業內很有名氣。
反觀王守仁的家族成員,除了他爹,幾乎就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芳名的。可以說王陽明在修身治國平天下這幾方面很牛,但在齊家這一方面,確實很不如曾國藩。


實名彈劾張首輔 @張居正

科舉考試排名就不說了,說說戰功。首輔說寧王手下乃烏合之眾,殊不知,寧王為了造反蓄謀已久,手下還有一批謀士,當然,被王陽明用了反間計。而洪楊太平天國舉事時,不光八旗,綠營,就是曾國藩的湘勇,江忠源的楚勇,打過幾次勝仗?

當然塔騎步,羅澤南十戰十勝林紹璋,只可說明曾國藩會用人才,他自己呢?被打得落花流水,幾乎跳江自殺。

石達開評價曾國藩:自將則敗,將人則勝。正是曾國藩善於利用人才,王珍,李續賓,曾國荃,彭玉麟,左宗棠,還有李鴻章,都是他啟用的,靠著這些人,再加上太平天國內訌,最終攻克金陵。這說明曾國藩用人之才,不能說明軍事之才

敵人
前期太平軍是厲害,可是湘勇也是勝少敗多,打偏師可以,一遇上石達開主力就不行。後期呢?太平軍成了烏合之眾,兵源不精,動輒十幾萬。領導層也變成了洪秀全自己的無能兄弟。就是這樣,李續賓曾國華還遭遇三河之敗,換做王陽明,不可想像。

軍隊的組成。
首輔說王陽明的軍隊好歹是國家正規軍,但是,當時公認的打仗狠的是廣東狼兵,打完仗他們還沒到。在剿滅江西土匪戰爭中的那支軍隊已經解散,王陽明是南贛巡撫,能調的動的就幾個郡的兵力。當時的大部分明朝正規軍,可是連土匪都打不過的!曾國藩練兵,是真正超過八旗,綠營的。是以後期曾國荃仗著這支軍隊可以以兩萬對抗李秀成十幾萬,這支部隊,書生+農夫。我朝太祖後來創建紅軍,也是這個路子。

環境的險惡。
雖然曾國藩受人排擠,但王陽明如何,那個皇帝不理事,心學受到抵制,內閣中不同政見者,東廠想害他的太監,環境也是極其險惡。

綜上所述,曾國藩用人之術、為官之道是高明的,軍事才能(帶兵打仗)、哲學見地不如王陽明。

微臣手機打字,唯我皇諒之。


王陽明堪稱聖人,與老子釋迦摩尼孔子屬於一個層次;古往今來掰掰指頭數的出;
曾國藩堪稱賢人,為人處世做官的一代典範;類似曾國藩的不少,唐朝的郭子儀,明的于謙,宋的呂蒙正
,左宗棠,李鴻章,均可比擬.
用三權分立而說,王陽明側重立法,曾國藩側重司法.發布回答


我很懷疑答這個問題的不少人壓根就只看了看《明朝那些事兒》。。。


什麼官位,軍工,什麼的就不說了有大把論述。
我只說一點,曾國藩的理論在於:怎樣做官。王陽明的理論在於:怎樣做人。


王陽明是天縱之才
而曾國藩屬於資質一般 但不斷奮鬥 不斷進步 最終有所成就的人
王陽明如天上的龍 遙不可及 曾國藩尚有軌跡可尋 對普通人更有激勵意義


推薦閱讀:

唯心主義是錯誤的嗎,王守仁用唯心主義思想指揮打仗,為什麼也能打贏?
王陽明作為一個文人,為什麼能打很多勝仗?是否有傳世兵法?

TAG:中國歷史 | 中國文化 | 王陽明王守仁 | 曾國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