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如果崇禎不上吊而是穿越到南京劃江而治,能否可行呢?
今天中午吃飯,和幾個同事聊到這個問題。
我的意見是,搞不定。
首先,滿清蠢蠢欲動,而且隨時入關搶地盤(之前也進來多次了);
其次,內部農民軍李自成和張獻忠這些人,還真心不是滿清的對手;
第三,劃江而治,還真不一定守得住,長江雖然在赤壁攔住了曹操一次,但是滿清想過來也不是太難;同事的觀點是(轉述而已):
1.明朝海軍很強悍,守個長江毫無問題,而滿清沒有海軍;
2.南方富饒,人口眾多,且支持明朝;
3.北方漢人對於滿清存有敵視,不會合作;請各位大家指教。
這兩篇是寫這個答案之後見到的,一篇是關於明末局勢下,魏忠賢與東林黨的去存,那個會更利於國事的解讀;一篇是關於朝代變革歷史發展中,門閥士族的遷化,很理性很詳盡,通過了解可以大體感知門閥士族對於國事的影響力至何種程度。
魏忠賢得勢僅三年,是否足以對明朝政製造成足夠惡劣的影響?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哪些豪門巨族?現代又有哪些呢?
篤信歷史發展規律、跟教科書持相同立場及正義感的人無需再辯,知乎的意義雖然在於知識普及,但更在於給有一定知識背景的人啟迪。所以我這裡只說自己的感受。
————————————————————————————————————————
劉秀之於漢光武帝,可謂曲折前進、跌宕起伏、百折不饒。他之所以可以經過這樣一個過程還取得成功,拋開個人實力,就是有士族門閥這樣一股拾取可用的力量。
就是只要理念正確,信仰共鳴,總能找到支持你的人,而且這些支持你的人具備一定的智武財軍實力,最不濟也有個容身之地。
明朝八股科舉,大量平民進入權利頂層,勛貴無能持久逐一隕落,門閥士族孱弱遞變湮滅,至此與國事相隔萬里。
無關正義與情懷。假如現在有1億,一個是一身理論有所專長剛畢業的你,一個是退休的市長(或者市長的兒子),給你們倆誰能用這1億創造更多的財富?這個問題一點爭議也不會有,因為這個問題里的條件就不公平——市長的兒子就不如你理論強術業專?
底層的人進入上層建築,是無法在複雜多樣的局勢中平衡好各方利益的,攫取整體最終最大收益的。李嘉誠的兒子做高管,他是不會在意上班統一襪子這樣的細節的。換做博士後做高管,你就會感受到,這個方案要使公司躍居行業第一的感覺啊,作為技術副總他只能督管技術人員加班,無力約制財務、人事、後勤,甚至無法取得一定比例董事的認可,更不要說支持,所以只有在自己所能發揮的領域擠榨員工利益,市場跑不動,報銷不及時,後勤總拖拉,福利不見了。
所以在歷史中經常見到底層奮發上位的高位者,政事動作粗暴劇烈傷筋動骨,不成功便成仁慨而赴死的覺悟。
和平年代,資源在誰手裡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國家。雖然民生差點,但是方便做國家級別的大事。
當國家末世掙扎,顯然多數時候士族比平民更能利用資源,去挽救國家。
馬雲領導,比工地上的民工領到怎樣?工地上的民工是不是先要到寫字樓里發泄發泄,打完了眼鏡男和綠茶婊,點根煙再考慮軍餉問題?
————————————————————————————————————————
崇禎到江南要依靠誰?依靠科舉士子?
門閥士族是矗立在你周圍的樹榦,科舉士子就是捧在高處的鳥卵,破殼成鳳凰的極少,大多數情況是,你完蛋,他們更完蛋。
就以言官來說,到了清朝言個毛線啊,在明朝聲勢熏天,在清朝伏地吃屁的蛋渣啊。
反過來看劉秀,他到什麼地方都能迅速組織起勢力,依靠的就是門閥士族,並且不會缺人才用,士族輸出的人才,品質穩定,數量龐大,戰鬥力完爆八股狀元。一個袁崇煥死了,國就亡了?
崇禎到了江南無可依靠,無人可用,無財可使,將繼續失敗。
士族二代還真不用瞧不起。在有資源的條件下,他們是有追求的,而你,僅僅有追求。
————————————————————————————————————————
關於劃江而治,東林黨不斷地給崇禎畫餅,能贏能贏,這樣這樣,就都好了。
失敗對於崇禎,可能也是沒有料到,右膀(東林)已經砍了左臂(魏忠賢),沒想到,這幫玩意兒還是凈玩兒自己的,完全是一葉障目的嘴子。此時真是心灰意冷啊。
——————————————————————————————————————————
為什麼魏忠賢可能會有用?
什麼是用人?高大上人品好?不是的,尤其在危急時刻,還是首選能力。貪污2000萬創造2億的業績,跟清廉不貪拿1000萬利息的人,你選哪個?
這個時候沒有更多人可供選擇使軍政財協力一體?再沒有于謙,明朝的武將地位,更不會出現郭子儀。
魏忠賢把持帝國的這些年,用個人更能用到好處,他如果是個智障腦殘,他能做到九千歲?
魏忠賢要殺,但國體事更大?
————————————————————————————————————————
吳三桂、李自成才是明朝滅亡的最重要因素。滿清過不了河,他們能過。
真的,說什麼客觀使然的,歷史車輪的,王朝腐朽眾望所歸的,你一出現你就贏了,我認輸,不用留言了。
就是強硬要吳三桂背鍋!屬於個人情緒!
然歷史的魅力,就在於可嘆之處。
崇禎那個折騰勁,李闖、清軍、張獻忠甚至倭寇等等都有機會來撿便宜,劃江而治也沒用,整個的都守不住,半個的更不行
最要命的是災害和瘟疫,什麼衰事全趕到一塊去了,崇禎真心是儘力了,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是位面之子劉秀
換湯不換藥,覆滅的問題沒解決,逃再遠也是要死的命。
說不定現在的問題就是:如果崇禎逃到台灣,守住台灣海峽,能否另有一番作為?大廈將傾,滿清只是時代潮流下的幸運兒,滿清是亂世里揀到便宜的,明王朝已經積重難返,崇禎不上吊自殺,他一個人也是沒辦法改變歷史潮流的。
事實上反清復明的事情在清朝也組織了很多年,明朝的政權退守台灣,也過了很多年才統一,當時明朝的凝聚力,應該說確實退守台灣還好,劃江而治很有難度了,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你的手下都想殺你稱王,這樣的日子不好過
推薦閱讀:
※如果時光倒流,光緒採用什麼策略可以成功變法,進而實現大清富強?
※雍正王朝里隆科多背叛佟國維,大家怎麼理解,怎麼看?
※清代詩歌水平如何,有哪些被忽視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