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將情懷、經歷、見識等轉化為生產力?

生活中常常能見到富有各種情懷、見識、膽略的人,他們往往行走四方,視野過人。有的可能是長居國外的學生學者,有的可能是週遊世界的行者,還有些經歷過戰爭或者其他人生特別事件的長者。常常感嘆他們的情懷與經歷過人,但也時常在思考,這樣的情懷或經歷,要怎樣才能轉化為生產力呢?
暫時能夠想到的一些,比如一些名人通過自己的見聞和經歷開設的脫口秀節目,將自己的感悟傳播給更多的人,這是轉化生產力的一種形式;
又比如通過拍攝電影,寫書,繪畫創作等藝術形式,

希望知友們分享更多的想法 :)


謝邀。

好問題,好問題。

Imam Ghazali說「knowledge without action is a burden, action without knowledge is misguidance.」 (知識若不加踐行則成為負擔,行為不佐以知識將成為誤導)

知行合一很重要。情懷、經歷、見識這些東西都是生命的養料,靜默地滋育我們的根基,而茁壯的枝葉和盛發的花朵則是生命力的外在體現,對人來說,則是言談舉止待人接物。

情懷、經歷、見識本身無甚價值,他們的價值將通過你綻放的真誠微笑而體現,將通過你常持的謙遜態度而體現,將通過你上孝下慈的行為而體現,將通過你處變不驚的氣量而體現。

題主提到的演說、電影、繪畫、書籍都是外在的生產力。將情懷、經歷、見識分享、傳播出去,如若對他人的成長、生活有積極地影響,那麼自然是美行。然而中國古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是二聲,修為的意思,如果人不修為自己的品性、端正自己的言行,那麼天地都不能容他。古人又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丈夫當然要有弘毅之志憂民之心,然而起點必先是「修身」。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們應當重視內在的生產力,利用情懷、經歷、見識這些養料,不斷修心養性,砥礪德行。天將降任,必先苦勞其人,當我們通過由情懷、經歷、見識轉化的內在生產力增益己所不能,那麼外在的生產力就會應運而生,貢獻才力的大門也會扇扇敞開。僅僅能夠發現機遇的還稱不上強者,真正的強者會堅持「為己」,以便在機遇到來時,他有能力利用它。

見多識廣者未必夸夸其談,見識讓他沉穩、冷靜。經歷豐富者未必頤指氣使,經歷讓他平和、謙遜。題主所說的這些學者、行者、老者往往貌不驚人,謹言慎行,因為他們的情懷、經歷、見識首先構築起的是生命內部、靈魂深處的高大建築,首先生產出的是明德善理,心如止水的一個個優秀個體。中國古人曾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外在的生產力無可非議,但也並非時刻必要。困境中獻策獻計,危難中扛起大旗,問題前守仁守義,而平常三思而行,常帶微笑,愛己及人,克己明禮的人,在我看來,方是真正見過大世面的人。

「他展開大地,並在大地上安置許多山嶽和河流,他把每種果實造成兩性的,他以黑夜覆蓋白晝。對於能思維的民眾,此中確有許多跡象。」(古蘭 13:3)

祝平安。


在我成長的二十多年裡,身邊出現過很多怪事和怪人,它們就像與世界格格不入的生活著,而我卻又指不出來它們格格不入在哪裡。

至於該如何去定義它們成為了我的困擾,還好最近,有了一個統稱,情懷。

我初中讀的是縣城裡最好的中學之一,不只是師資力量強大,更主要學校被設計得很新式,置身其中就像處在一個一線城市的花園,校門口有一塊不知從哪裡搞來的石碑,四個血紅色的小篆大字「xx中學」刻在上面。

一長串林蔭小道的盡頭有一個魯迅像,時不時有照相館領人過來照相,把它的腳摸得黑一塊白一塊就像白癜風一樣。
教學樓兩側有像護城河一樣的溪水流過,偶爾還能看見學生放生的魚,給它們餵食也成了當時勞動課的課程之一。

這在當時還沒有公園的小縣城來說真是一個飯後納涼,居家野炊的好地方,還可以順便體會墨香,想想也是一種很愉快的享受。

學校領導開始時候覺得這是個好事,老百姓喜歡這裡,咱就給他們提供這樣一個場所,對招生和民生都有幫助。

沒過多久,不知是誰先在這裡放了一首舞曲,來學校的散步和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儼然已經把這裡當成了一個小型公園。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舞曲和老百姓統治了整個學校,有飯後散步的,有打太極的,有跳舞的,還有小情侶約會的。我回想我的初中生活,唯一不會忘記的就是那些舞曲和小情侶們說的俏皮話,到現在我想想都會臉紅。

那段時間可以說是黃金時代,學校的名聲越傳越遠,領導下來檢查,每每看到如此熱鬧的場面不免自豪的誇校長几句
「教育就是要這樣,與民結合,深入基層嘛」。

我們的校長用現在的話來說也是個有情懷的人,被這一番誇更飄飄然了,馬上落實了在學校里放更多的健身器材的計劃。

在經歷了讀書聲和害臊的歌曲循環播放的一段時間後,家長們急了,這樣下去該怎麼學習?

頻頻向學校施壓,考不好,怪跳舞的,早戀,怪小情侶,孩子厭學,怪他看到了大爺打太極想去學。

這下學校著急了,直到這時候才想起來自己是搞教育的,開始向縣級領導反映了這個事。

後來也是一個有情懷的領導找了校長談話,表明了態度:把學校當公園這種行為老百姓們的做法是不對的,可是在縣城還沒公園的情況下只能克服,不能驅趕,別弄成群體事件啊。

校長掃興而歸,不知是誰把這話傳了出去,我們學校更火了,人們見人就約「晚飯吃了來中學公園跳舞」「你媽給你安排了相親在中學公園今晚」……

直到第二年的中考,學校整體成績滑鐵盧,幾天時間我們學校就從北京待遇成了非洲待遇。

那段時間總有領導來檢查,只是這次他們並沒有了情懷,我能想像到校長那幾天是怎麼過的,後來學校領導層緊急開了次會,就是在討論學校的管理方法。

有的人說直接封閉,可是不人道;
有的人說限流,可是不公平;
最終拿出了個控制辦法:收費。

一人一元,保安大叔守在紅色石碑下,舉著一面旗子上面寫著「請交環境費」,

事實證明這麼做是沒用的,舞照跳,歌照唱,該幹嘛的還幹嘛,也就每天一塊錢。

領導層在某個傍晚巡視了一圈,又開了次會,政治組長深刻反省了對我縣經濟情況的不了解,匆忙定價所帶來的無用。

在會議的結尾,校長拍了桌子:一人十元!

這次的改價效果還是明顯的,約會的人少了,可是跳舞的大爺大媽還是有,因為價格提高,很多人更利用起了時間,跳到跳不動為止才會收工,那段時間我們下了晚自習,還能看到他們在跳。

校長只能期望著某天老百姓們付不起這個錢而去別的地方。

事情的轉折是一個剛回到縣裡定居的中年人,那天他抱著孫女問保安

「老鄉,咱們這有月票么?」

保安看著他懷裡的小女孩渴望的眼神只能哭笑不得。

隨後保安大叔把原話問到了校長那裡,校長大發雷霆,又拍桌子:

「真當學校是公園啊?一人五十元!」

之後學校真的變清靜了,沒有人再來散步或者跳舞,反而讓我們不太習慣了,有天我放學走到門口,某個搞不清狀況的大媽迎著人流前來質問保安

「你們這公園怎麼這麼黑心,一天一個價?」
單純的保安大叔仔細想了想說
「這不市場調控嘛」

這件事不久我就畢業了,去了另外一個學校讀高中,之後我媽時常還嘮叨著如果沒那個公園我可能還會考得更好。

後來我上了大學,在偶然的機會我看見了某個旅遊網站中驢友寫的一篇遊記,是關於我們縣的。裡面有一句話:

「中學公園略坑,門票太貴,五十塊呢」

要是你現在問我情懷有用嗎?
我回答你:沒用,一切情懷都是無用功的借口,它存在的原因就是在告訴你你所堅持東西很多時候都是沒回報的。

要是你現在問我情懷是什麼?
我們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其實都在用情懷辦事,只要有人性就會有情懷,歸根結底我們都是立志成為一個有情懷的人,或者換個說法,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情懷的,我們最根本的夢想,就是想成為一個既做著有情懷的事又不會被人說成傻逼的個體。

可是這一生不做點純粹的事,我們都會後悔。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情懷。


@羅永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博士後和民工的區別」這個故事?

TAG:旅行 | 生產力 | 經歷 | 視野 | 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