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藝術家喜歡塑大衛像?
雕塑 大衛 以色列 文藝復興
我們先從大衛的故事說起。
因為大衛的故事是聖經中的一段備受藝術家喜愛的故事。
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正在進行一場戰爭。戰事膠著40天之後,非利士人的首領,巨人哥利亞(Goliath)站出來說,你們以色列人也出來一個你們的勇士,跟我比一場,我們一場定勝負。以色列的國王索爾(Saul)正在不知所措之際,一個年輕人突然站出來自告奮勇地想要單挑哥利亞。這個年輕人就是正好被父親派來給在軍中服役的哥哥送東西的,年輕的大衛。國王索爾滿臉質疑,但是也勉強答應了他,喊人給大衛準備武器。年輕的大衛拒絕了,說自己只用自己的投石器。
投石器就是這個東西。
用法就是把石頭裝進去然後像扔鏈球一樣的扔出去。
面對比姚明還高的還壯的巨人哥利亞,年輕的大衛毫不怯場,一擊致命。他的石頭正中哥利亞的眉心。哥利亞轟然倒地。大衛割下了哥利亞的頭顱,非利士人逃的逃,被俘的被俘,年輕的大衛就這樣成為了民族英雄。後來還成為了以色列的國王。
這麼一個故事,藝術家們表現手法神態各異?
大多數藝術家都喜歡大衛割下哥利亞頭顱的場景。
後來越來越有一種頹廢的感覺。
雕塑上,文藝復興早期的大師多納泰羅(Donatello)的作品是這樣的。年輕纖細的大衛,手拿寶劍,腳下踩著哥利亞的頭顱,寧靜而光輝。
後來巴洛克大師貝爾尼尼(Bernini)的作品呢,戲劇化則更強。他選擇了大衛攻擊哥利亞的一瞬間。這裡大衛不再那麼年輕纖細,而是一副成年男子的模樣。
其中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塑成為了世界男神!
米開朗琪羅的大衛,不那麼幼齒,也不老。他擁有成年男子的完美肌肉,但是臉卻是一張少年的臉。
米開朗琪羅沒有選擇大衛勝利以後的姿態,也沒有選擇戰鬥的一刻,而是選擇了大衛在面對強敵,下定決心,蓄積能量的一刻。
英雄不是生來就是英雄的。英雄在面對強敵的時候,眼神中也會流露出緊張和一絲害怕。大衛的眼神,從正面看,帶有著緊張和仇恨的情緒。
但是從下往上看,又能感覺到一絲恐懼。為了自己的民族迎戰強敵,那一刻的大衛深知自己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
他一隻手拿著自己的投石器,搭在肩上。另一隻手裡,拿著石頭。他攥緊了石頭,深知自己和民族的命運都寄托在了這顆小小的石頭上了。
大衛整體上姿態優雅,從容不迫,但是在細節上,他暴起的青筋,緊鎖的眉頭和睜大的眼睛,流露出了一個英雄,在抉擇時刻真實的狀態。
米開朗琪羅沒有將大衛塑造成隨隨便便就拯救世界的少年英雄。也沒有過度誇張他在戰場上撕殺時刻的野性。米開朗琪羅成功地在人和神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他的大衛比少年要高大,但是比神化的英雄更具人性。米開朗琪羅在劇情上留白,在情緒上隱而不發,使得整體雕塑優美,莊重,極具深意。
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和其他的大衛之間的區別,就好像有的電影電視劇用哭天搶地來煽情,而李安的電影總是不動聲色地就能給人一拳重擊。
下次去義大利看大衛男神的時候,別再光顧著看裸男啦。看看真大師是怎麼把俗套玩兒成永恆,把老故事講出新意的。米開朗琪羅的新意,不僅僅是文藝復興的高峰,而且還是後世再難超越的高峰。
能親眼看到大衛,就彷彿親眼看到了米開朗琪羅一點點敲,鑿,打磨的樣子。大師雖然不能親口跟你交流,但是大師的一切,都留在了大衛身上,等著向你訴說呢。
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關注「石火藝術生活」公眾號~~
教皇統治的時期,人們是不能裸露身體的,是褻瀆神什麼的,而大衛雕像展現了男性陽剛之美,同時展現了人體之美,是對神權統治的衝擊,無論其從文藝復興貢獻來看還是從藝術品價值來看,都是舉世無雙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