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羅貫中、吳承恩、施耐庵除了代表作外再無出色的作品?


陪室友掛水中好無聊。試答下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之前,我有很多問題的回答中,老是提世代累積型集體創作。這個名詞提多了我有裝逼之嫌。而我確是是對這些了解的不多,僅限於知道這個名字,這還是因為徐朔方先生與我們系特別的淵源,所以連我這樣的古文菜鳥,都了解一二。
題主提的三位,只有一部代表作是因為他們並不是文人創作。他們不能說是小說家。從那個名詞基本可見這三部作品是比較典型的集體創作,羅等三位起到的多是整理的工作。他們是在說書民間流傳及演變中,定下稿來。這樣的類型很多,在金瓶梅之前,基本上都是世代累積型集體創作。而金瓶梅是不是,還在爭議,因為有證據,但是伏筆和貫穿的線是勝過之前的章回小說。所以現在的文學史是把它當做第一部文人創作的小說的。
三國水滸西遊是世代累積型集體創作小說,是基本沒有爭議了。在研究這些小說的時候,基本會提到版本、故事的流變問題。像是大宋宣和遺事之類的,這個版本很多我就不一一寫了,畢竟苦逼的在校醫院手機打字。
另一個作為比較主要的證據的是重複。因為是民間創作的流變,所以在每一章回醬紫會有個重複,有些是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大段重複,這在文人創作中一般是避免的,而且在情節上沒有連貫性和伏筆。你看水滸傳就有個集中敘事,然後有明顯的分段,好像文風也不是很一致。具體也就不舉例了。要是在電腦上還可以去複製幾段來。
金瓶梅也是有兩段很明顯的重複,所以被認為也是世代累積型集體創作的原因。
還有就是這個章回的形式,很顯然是說書傳統(如果沒記錯的話,定義就是這麼定義的吧)。之後中國小說,一般都是章回小說。這和近現代小說是不一樣的。
對了,再很沒邏輯的補一句,這個不是在抹殺羅貫中等人的功績,他們當然有再創作加工。但歸根到底,這種創作模式顯然跟一個作家是不一樣的,也談不上代表作。
世代累積型集體創作應該是中文系本科學生的一個常識。菜鳥茫班門弄斧了,在此只是拋磚引玉下,請不吝指正。
手機打字一點都不好玩。。拇指都會變扁,慢的跟不上思路o&>_


施耐庵、吳承恩,還有曹雪芹基本沒有「其他作品」,因為這三位與現在公認的他們的代表作的關係,其實是比較晚才被確定下來的,有一部分要歸功於胡適、魯迅這些現代文化界大人物。

然而羅貫中並不是這樣,古典通俗文學作品中,署名為羅貫中的十分多,除了《三國演義》,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以及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還有《水滸傳》,現在雖然一般最多說他是創作者之一,然而在明代,有很大一部分的資料是聲稱羅貫中是唯一作者的,根本不提施耐庵之名。

那這些署名羅貫中的作品有什麼亮點呢?說實話,基本上按照現代的標準都是寫得差勁無比(三國演義其實也好不了多少,現在的三國演義還是毛宗崗改過的),而且頗多互相抄襲。然而由於羅貫中生活的年代被認為是元末明初,所以這些作品可以說全都是漢語長篇小說的開山作。


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沒有確定下來的學術定論,目前學界還是存疑狀態,具體的學術分析題主可去查閱下袁行霈先生編撰的《中國文學史》


可能是編輯者而已,還有不少類似作品無法保存俄羅斯就發現個特大小說是在中國失傳了的,姑妄言


首先,題主所說的《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的作者實際上都是沒有定論的,至今學術界依然在爭論,人們所熟知的只是目前一般的看法,實際上曹雪芹也只有紅樓一部書傳世,而紅樓夢的著作權同樣沒有定論。這些書的作者不確定,而這些人的身份同樣不確定,因為史料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這些名字僅僅是個名字,背後究竟是哪個人不得而知,胡適等人當時的論證到現在實際上也只是給了我們一個姑且稱之的名號,自然很難說其他的作品。
如很多答案所言,這與他們的作品並非完全原創而是世代累積之作有關,但我想之所以他們能為這三大名著基本定稿,一定與他們非凡的文學才能密切相關,即便許多故事原材料早已存在,但將其連綴成相當完整而藝術價值很高的長篇小說,必然需要創作者個人的能力,所以我們首先應該相信,這些作者是有很強的文學才能,有可能創作出其他優秀作品來的。
有答案提到《金瓶梅》,其實相比較而言這本書的原創度已經很高了,學者對此書作者的猜測有數十種,其中總是以當時在文壇上有一席之地的人最為可信,例如文壇盟主王世貞等,這正是因為人們認為能寫出這等作品的人應該是文學才華很高的。
反之,西遊的著作權之所以被懷疑,也是因為在正史中幾乎沒有出現過這個人,唯獨在《淮安府志》有對他的記載,還收錄了一些詩文作品,但這些作品的水平著實難以與西遊相較,難免令人有所懷疑。當然,一個小說家的詩寫的不太好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學者的懷疑並非僅僅基於這一個理由。
重點在於,明清時期的詩文本來就很不出名也不被人關注,尤其是明朝想要列舉出幾位不僅僅靠風流韻事而是真才實學出名的大詩人實在很難,很多人的詩文實際上在當時也是風靡天下享有盛譽的,例如前後七子啊等等,但是在文學史中的地位始終不高。
另外,其實這些人也並不是沒有其他作品,例如羅貫中還寫過很多歷史演義,只不過都沒有那麼出名而已,其實一般人對一個作家的認知都是通過代表作完成的,即便是李白杜甫,又真的能列舉出多少作品呢?西方的名著,很多也是一個作家對應一部知名作品而已,尤其是當作品的地位較高而與其他書獲得另外一個稱號之後,這種簡潔的,確認性的並稱更容易被人記住,原作者本人及他的其他作品也因之更容易被遺忘,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


從前的字是艱難歲月的心血。
筆,墨,紙,硯就是漫漫長夜的陪伴。
一生只夠,
寫一本書。


你的問題是,從作家本人著手,去看他的作品。可是文學史的事實是,這些作品流傳很廣也很久,後人去考證他的作者。


都是根據宋元流傳下來的話本進行的再創作,不是他們的原創作品。說到底這些野史傳說、神魔故事都只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然後一點點累計加工出來的消遣作品,應該是不入熟讀四書五經有志於治國平天下的正統讀書人的法眼的,羅、施、吳三個科場失意的讀書人所做的最多也就是編纂結集然後潤色的工作,讓他們再以極大精力原創長篇作品,我猜想他們心裡也是不樂意的。


是不是這三個人寫的都是很大問題呢


推薦閱讀:

羅貫中如果在起點等門戶網站上連載三國演義,讀者會怎麼評價他這種虛實結合的著作?
「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後來兩人都成了劉備的軍師,但最後劉備並沒得天下,那麼羅貫中為什麼要這樣寫?

TAG:小說 | 文學 | 四大名著 | 羅貫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