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想知道,算不算是一種心理疾病?

本人屬於那種,愛好廣泛,好奇心強,記性也很好,所以啥都知道個一星半點兒的人,有時候網友在群里問個神馬,如果我不知道的就會自動自覺馬上去百度(不一定是為了回答別人,有時候還挺忙的也會去搜索一下),然後就覺得自己又學到了一點東西,平時他們都把我當度娘用的-_-! 有時候我覺得這個是一種病吧?強迫症?


這個網站都是病友,你問錯地方了。


謝邀。好奇心非常寶貴,是它一直推動著人類的進步。那些只關心與自身利益相關知識的人,只不過是在有好奇心的前人開拓的領域裡悶聲逐利。歷史時間軸的解析度稍低一些,就看不到他們了。

突然想到薩繆爾森在《經濟學》開頭引用的一句話:
經濟學家和政治思想家的思想,不管其正確與否,都比通常所認為的力量更大,事實上,世界是由少數思想統治的。掌權的瘋子,道聽途說,從若干年前的拙劣的學者那裡獲取瘋狂之念。我確信,既得利益集團的力量,比起思想的潛移默化的力量來,被大大地誇大了。思想的作用確實不是能立即看到的,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因為在經濟和政治哲學領域,並沒有多少人在25歲或30歲還會受新理論的影響,所以,公務員、政治家、甚至鼓動者所運用的思想,一般不是最新的。但或遲或早,不論是好是壞,危險的是思想,而不是既得利益。————凱恩斯

PS:對人不要太好奇!不然會被別人怒斥「不要干涉別人的私生活」!人生短暫,聚散難免,對一些事情要冷漠。


知道得多不算啥病,好為人師算。


正常。
我很害怕別人在說什麼的時候我不知道,然後我用的方法很簡單:
為了別人出謎語我猜不出,我去背誦了幾本謎語詞典。
為了防止別人說歇後語我不知道,背誦了兩本歇後語大全
然後是成語字典,俗語字典,各省方言(僅限某一點)
然後我曾經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十幾個小時去翻遍mop所有精華帖來補充網路知識
大量的閱讀後,會有一種connect the dots的感覺,各種知識會在不同的書串聯起來,這種感覺很爽

然後呢,隨著百度的出現,一切都木有意義了~~~~~
我需要看很多東西才能做到脫口而出,但人家第一反應就是,丫剛剛百度的吧


我也得了和你一樣的病,表現出來就是點多面廣學不深


確實上知乎的應該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人
大學的時候 室友問什麼 我都能知道一些 她們就會覺得我很厲害啊什麼的
當時心裡也是很高興的
可是後來 我發現什麼都知道一點,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為你知道的這一點,是很容易搜索到,也就是說你記住了也沒有太大的好處
節省了那麼一點點的搜索時間而已
所以我是認為,這種求知的心態和好奇心都是好的
但是如果我們能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
去加深了解,做到不只了解一點點,那想必是極好的


陳冠希這種答案都能排首位,可見羊群效應還是挺有根據的。
我是知有,但是我並不是什麼都想知道,我只關心兩方面的事。一,有趣的。二,和我相關的。
雖然很難概括這兩方面的事,但是要排除則很簡單。譬如我對今天雙色球開什麼毫無知道的慾望。
至於你的問題,我認為根本就沒有什麼都想知道的人,我想你的問題是說強烈求知慾的人,或者你會想用八卦這個詞。但其實那根本就不是一種病,那只是一種生活態度,沒錯,八卦也是一種態度。病應該是指失去某種同類共性的能力,例如抑鬱使你不能正常社交,那可以說是一種病。


知乎就是專治這個病的。


無知才是病T^T


可以認真告訴你,不算。
按照古人給它的定義,這玩意兒叫做求知慾。在七情六慾的慾望里排第三。
排第一的叫做求生欲,第二叫做性慾。
你可以想像沒有求知慾的話,現在的你應該在山林中吃著野果、而不是向我們提問。


什麼都想知道,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它是你的一個特點,就是求知慾。如果你聰明的話,就可以把它變成你的一項優勢,把它發揮出來,成就你自己。比如,帶著好奇心去探索有用的知識,用這些知識來幫助更多人。這樣你會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知識工作者。

然而,如果這種什麼都想知道的心理已經為你帶來了麻煩,比如焦慮(因為你不可能什麼都知道,人學得越多,就會感到知道得越少,知識是無限的);比如自卑(因為你總覺得自己學得不夠);比如痛苦(因為有些你特別想知道的事情你永遠都無法知道,去求索可能給你帶來麻煩,可能破壞關係,等等),那麼這些時候就需要在心理上做一些調整了。莊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意思是說:「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隨無限的知識,只會疲睏不堪啊!」知識是學以致用,而不是越多越好的。你必須學會接受一個事實:你所能知道的是有一定限度的,想超越這個限度,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會徒增苦惱。

那要怎麼做才能平衡呢?培養一種欣賞未知的能力,未知是常態,未知是奇妙的,是令人驚嘆和敬畏的,未知也很美好。如果一些事情,別人知道而你不知道,就虛心求教,就去欣賞和讚美那個人。同時,你也有別人不知道的知識。一味地追求知道得越多越好,可能是出於一種驕傲和狂妄。

總是,用自己的步調去學習知識,去學自己最感興趣、最有價值的知識,享受求知的過程,而不要成為知識的奴隸。


這類人屬於熱心腸的人。因為時刻準備著當別人的度娘B-)
畢竟分享信息也能得到快樂,或者滿足一下虛榮心(別人不知道我知道~)
保持這樣就好,沒必要想太多啦。


自從上了知乎,我這個病就慢慢好了。


我來翻譯一下,閑人很多,有些人靠刷電視劇打發時間,有人喝酒打麻將打發時間,有些人如題主,看雜七雜八的書和知識打發時間,你不是好奇求知慾旺盛,閑的慌而已。沒有上心的事業和目標罷了。


假裝知道 假裝想知道 根據劇情表現


咦?對哦!被你這麼一說我也好想知道這到底算不算病呢!


求知是人類進步的表現,推動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這是一個挺好的習慣,什麼都不想知道才是心裡疾病呢。


你,對說你呢,去收費部交一個禮拜的住院費,你的病房在五樓,117號床!


成熟的人只想擁有他自己的勞動成果,放棄了獲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戀幻想,並有一種謙恭的態度。——艾里希·弗洛姆


不開玩笑的說,對於學生來說是好事,但是走上了職業發展道路之後這就是疾病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無意義的知識是無限的。如果不考慮個人興趣所在,一個it工程師熟知冥王星公轉規律沒有意義,一個法官能正確區分各種十字花科植物沒有意義。
更可怕的事,這還有可能讓你陷入「其實我懂的很多」的誤區。所以姑娘,請對自己保持警惕。
見多識廣值得自豪,但學以致用才更加可貴。

不過話說回來,能幹點無意義的事,才是當學生最大的樂趣吧。


推薦閱讀:

心理上害怕與人對抗怎麼辦?
為什麼沒人擔心手機會爆炸?是我過度憂慮和害怕了嗎?
一個人去醫院做手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艾滋病人心態?內心深處是否有報復社會的想法。?
弗洛伊德說:「你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起源於兩種動機:性衝動以及成為偉人的慾望」,你同意么? 你的動機是什麼?

TAG:心理 | 心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