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散點透視」是真的靠譜的具有科學發展觀的透視,而不是在知識缺失的情況下的文字遊戲?

引申自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27135
第一次在清明上河圖上聽到散點透視一詞時,我感悟到原來小學一年級我就懂得了這門技藝,有沒有想扁我?


要釐清幾個概念:
1、不是所有中國畫都是散點透視。
2、焦點透視法和散點透視法並不對立,一種是視覺的物理規律,一種是在遵循焦點透視規律下的藝術表達方法。
因為人的眼球是圓的,所以我們的視角是以瞳孔為中心的放射狀發散,前面的物體最先阻擋放射的視線,視角行成的盲區角度大,後面的物體行成的角度小,所以近大遠小,這是最基礎的焦點透視原理。
我們以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為例:
1、體會一下雙方的視點,你會發現西方風景畫的視點是固定的,就是一個畫家坐在那裡寫生,但是中國畫的視點有兩種呈現,一種是延續的水平的,一種是跳躍的多維的。這就是我們說的散點透視,也就是說,散點透視其實是不違反焦點透視規律的,是片段化的多焦點模式。
2、為什麼中國畫會有這樣一種呈現,而西方繪畫則是另一種呈現?因為中國山水畫其實是在體現中國道家思想的天地觀念,本身就不是為了寫生而寫生的繪畫目的,而且不光是表現天地觀念,還要表現出「游」於天地間的感覺,所以中國人畫山水的視點,要不就是「如行舟上」(水平視點),要不就是「如游太空」(跳躍視點),其實實際寫生後你就會明白這樣做也是無可奈何:畫靜物是我的視線包圍著物體,畫山水則是山水包圍著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實際寫生中去看山,見山谷則不能見山頂,見山頂則不見山腳,如何表現?只有人想像著跳脫出我的「所見」,才能達到我心之所往。
西方的寫生更重視色彩(不論是印象派之前還是之後)和具象的物體關係,也就是更重視寫生本身。然而物像關係之複雜,色彩變化之迅速,這些東西都是不能回工作室想像完成的,就像傳統中國畫都不是在寫生現場完成的一樣。各自的著重點決定了各自的局限性,也就決定了各自的風格。
3、散點透視其實是科學藝術化的一種衍生,是藝術的科學。為什麼這麼說,我拿一個立方體放在你面前,你用多焦點透視去表現,那必然不成樣子,因為靜物和你視角的距離近,焦點透視的效果強烈。但是你去畫山水,你同物像之間的距離極遠,視角差無限趨近於零,這時候焦點透視的原理還在,但表現不出來了而已。
突然有事,先草草結尾至此。


散點透視有自己的規則,但不是因為科學不發達才產生的,而是為了實現中國繪畫中的美學理想。
也就是說,就算科學發達,懂得透視法,要實現中國繪畫的理想,就必須選擇散點透視的形式。

中國的山水畫是一種浪漫主義的繪畫,他是一種和人的互動,尤其是橫放的手卷。觀賞手卷,是用一種「遊覽」的觀賞模式,類似於遊山玩水這樣一路玩過來,你也會發現,園林和山水畫具有類似的觀賞模式,因為園林本就是中國山水畫的審美。

我們在故宮等現代博物館觀賞古代的手卷,他們都是平攤在一個極長的展櫃里供人觀看的,如圖:

如果是網圖,你可能下載到這樣的文件:

但是很顯然,古人不會這麼看,古人看手卷,是放在桌上,一點一點的展開看的,所以每次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如圖:

下圖是前面那幅仇英山水手卷的一部分,中間的灰線是我加的,散點透視一般用透視複雜的山石來隔開不同的透視空間,可以看到,灰線左邊和右邊的房屋他們有相反的透視方向,也就是說,以後你看手卷可別傻傻的盯著灰線附近的山看,這是散點透視中不同透視空間的分界線(當然處理這個也需要很高的技巧),而每個透視空間,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景」,於是你徐徐展開手卷,一個一個小景的看過來,形成一種「遊覽」的觀賞體驗:

既要有遊覽的觀賞體驗,又要在較小的空間(書房)觀賞,怎麼辦?散點透視是唯一的辦法,絕不是文字遊戲


其實很簡單的道理,中國的繪畫一直沒有和建築產生什麼結合,所以在透視方面的發展方向和西方不一樣,而且沒有整理出系統的理論。
為什麼西方的繪畫和建築有關係呢,因為西方有很多為建築定製的裝飾壁畫,這就面臨一個問題,當人走進建築的時候,建築本身的結構線條和裝飾物會有一個引導視線的作用,很多畫家就利用這點,把畫里的透視點和建築的透視點結合起來,從特定角度觀看畫面就會感覺畫面和建築融為一體非常華麗。
打個比方說,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就是畫在聖馬可教堂員工餐廳里的一副壁畫,如果你站在大廳里觀看畫里的牆壁和餐廳本身的牆壁是巧妙組合在一起的,畫里窗戶展示的遠景就好像是真的在牆上開了窗的感覺

因為有這種實用需要,所以催生了透視理論的發展,而中國的長卷畫是收藏在箱子里的,看畫的時候不是整幅掛出來,而是卷一點看一點,當然不會像西方的壁畫那樣有全局的透視需要


手機里的全景掃描功能你用過沒

你告訴我這張圖是幾點透視
手機也是不科學的玩意嗎?
藝術不是為所表現的物體和客觀事實服務的。


沒有什麼科學發展觀,它就是原始的藝術形式。起個名字並不說明高大上,推銷員改名銷售工程師的把戲。你去看古埃及壁畫去,全是這種散點透視。小學生繪畫也是,全散點透視,說白了就是沒有透視。
中國畫發展,沒有出現過焦點透視,就沒有這個歷史,談什麼科學發展?你說返璞歸真,那也得先經過絢麗繁華的階段才行。有錢人吃點野菜那是會享受,因為他經過了大魚大肉的階段,貧民百姓天天吃野菜,那是窮鬼不是會享受。現代人有天體運動那是追求情調,因為現代人經過西裝革履的階段了,原始人光屁股那是生產力落後。
歷史上的中國畫,在透視,光影方面就是一種原始狀態,不是發展後的回歸。


什麼叫知識缺乏?問出這種問題,本身就是太狹隘。這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國畫的特點!跟知識缺乏有什麼關係?搞笑


其實前面的幾位答的都非常好了,但是我覺得我還是來說一下這個吧,因為我有段我自覺神奇的經歷。不指望贊同了,因為我覺得有同樣體驗的人應該是鳳毛鱗角的。

有一年我在上海博物館看一些古畫,我自己本身是不懂藝術的,以前畫漫畫有接觸過一些基礎的透視理論但這個不是主要的。

因為行程比較悠閑,所以我是在邊等同伴邊看畫的情況下參觀的。同伴是學畫的,所以相較於我,要看得更細一點也更費時一點,所以我得等。
百無聊賴的情況下(因為外行看門道,幾乎看一眼就算了),我盯著一幅山水長卷在那裡看了起來。但是嚇到人的是,當我看了一會兒之後,整幅畫變成了立體的——如果你有3DS裸眼3D的體驗的話,我可以說跟那是非常接近的。
給人的感覺非常特別,像是你可以走進那幅畫一樣。
山、樹、樓閣像是一片一片紙片一樣豎在你的面前。
我又用同樣的方式看了其餘的一些畫,很遺憾只有一部分有,有一半以上是沒有這種效果的。

若干年後我遇到一位大觸,和他聊起了這個事情,他說你「有可能」看到的是散點透視的效果,然後和我聊了一些畢加索受散點透視的影響之類的八卦。

(我看到前面也有人提到了埃及壁畫,我也有聽人說過埃及壁畫的方式,所見即所畫,全部在一個平面上展示,沒有透視關係,所以談不上散點透視)


散點透視確實是有的啊,本來「透視」的概念就是根據拿玻璃板置於人眼和景物之間,在玻璃板上截取的圖像的方法總結出來的。當然西方科學在這個基礎上研究出非常詳細的體系,包括余點、天點、地點等等系統。不過一般的畫家不會研究的這般詳細,因為繪畫的目的不僅僅為了表現透視法,況且攝影在這方面比繪畫強多了。一般的焦點透視的設定,觀察者都是位置固定的,而且視域只有60°到90°左右。一般的肖像和景物、風景用焦點透視表現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是穹頂畫、360°環繞的場景畫、壁畫長卷的話,焦點透視是不夠用的。這就要用到散點透視,就是觀察點是移動的、線性的,畫中的物體有無數個滅點。說到沒有透視概念的,可以去看埃及人的繪畫,他們的繪畫基本沒有透視概念,都是平面的,人物的面孔都是側著的。
簡單的講,可以這樣理解,焦點透視的透視法則是固定的,散點透視的透視法,是把焦點透視的點移動起來,形成一條線。兩者的透視法則是一樣的,只不過散點透視有「聚點成線」的感覺。
還有個效果你可以參考,就是攝影師拍攝大規模的合影的時候,經常讓合影者排列成一個環形,然後使用特殊的相機,在開動快門的時候旋轉相機鏡頭,同時拉動膠片,曝光成一個平面的矩形合影,同樣的環形人群,如果用定點標頭拍攝的話,一是同一個距離取景不全,另外就是取景取全了,人群也是環形的,不是矩形平面排齊的。


散點透視這個概念在西方正統的透視理論中沒有提及


「散點透視」 就是不靠譜,就是沒有科學發展觀的透視,但無妨中國畫站在人類繪畫藝術的巔峰上。
用透視來 討論繪畫問題沒有什麼意義。
繪畫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和科學沒有任何關係。如果要勉強 有點什麼關係,那就是繪畫是人類的繪畫,科學是人類的科學,有這樣一點關係。


中國人缺乏美學教育,倒是在政治上各種洗腦。不過這也見怪不怪了,在中國經常有人要高舉XXXX旗幟養豬或是掃大街,用科學發展觀蒸包子也不罕見。

吐槽完畢,再啰嗦幾句。西方繪畫的單點透視和中國山水畫的多點透視是兩個不同類型的藝術,各有所長,並不存在優劣之分。宋元山水達到了中國繪畫的高峰,這也是世界公認的。對普通人而言,一幅畫好不好就是看畫得像不像,看是否符合個人的視覺特點。因此西方繪畫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而宋元山水相對於西方繪畫的「個人視角」,是一種完全不同的「上帝視角」(即古人所謂的「以大觀小」),這對於許多只能看風景攝影的人來說,是無法欣賞的。宋元山水的哲學基礎是老莊哲學,只有理解了老莊哲學天人合一、天地萬物包藏於心、神遊物外無拘無束的思想,才能被宋元山水宏大悠遠、獨與天地往來的氣勢所感染。個人對天地來說只是螻蟻,佝僂於二維地面,眼光獨處一隅,生命短暫無常。而在宋元山水的世界裡,個人的精神可脫離地面,以神的視角去俯仰萬物,時間空間俱為永恆。這比古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更高了一層。具體作品可以看看馬遠的《對月圖》。

一句話,藝術的境界是有層次的,是需要學習的,達不到,自然欣賞不了。如果欣賞不了,也不要像紅衛兵那樣破四舊,以無知為榮,以破壞獲得優越感。

藝術屬於美學範疇,是哲學三大分支之一,而哲學是人類知識的基礎,它不需要用哪個所謂偉人的語錄支撐。


我認為無法證明,這就是文字遊戲。
【「透視」一詞原於拉丁文「perspclre」(看透)。遂將在平面畫幅上根據一定原理,用線條來顯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投影的科學稱為透視學。畫家在作畫的時候,把客觀物象在平面上正確地表現出來,使它們具有立體感和遠近空間感,這種方法叫透視法。】(引自百度百科)

1.可見「透視」是必須有一個焦點的,如果「一種透視」不能 把客觀物象在平面上正確地表現出來,圖像效果不是近大遠小的,圖像效果與人眼照相的視覺效果明顯差距,不具有立體感和遠近空間感,的就不能稱之為「透視」。至於這些叫「散點透視」或「移動視點」都無所謂,只是一個概念。
2. 清明上河圖等畫作,一些局部也是按照「焦點透視」原則畫的。

---------------------------------------------------------------
有人說【西洋畫一般是採用「焦點透視」,它就象照相一樣,觀察者固定在一個立足點上,把能攝入鏡頭的物象如實地照下來,因為受空間的限制,視域以外的東西就不能攝入了。中國畫的透視法就不同了,畫家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也不受下定視域的限制,而是根據需要,移動著立足點進行觀察,凡各個不同立足點上所看到的東西。都可組織進自己的畫面上來。這種透視方法,叫做「散點透視」,也叫「移動視點」。中國山水畫能夠表現「咫尺千里」的遼闊境界,正是運用這種獨特的透視法的結果。故而,只有採用中國繪畫的「散點透視」原理,藝術家才可以創作出數十米、百米以上的長卷,(如清明上河圖)而如採用西畫中「焦點透視法」就無法達到。 】(引自百度百科)

這是些沒有參透中國畫精髓的偽畫家們,樹立概念,從而自我吹捧的言論。
這種觀點極其主觀,且非常無知。
1.中國畫有許多作品有透視,相對西洋畫許多作品無透視。
2.是否「透視」是由畫家的風格.喜好,畫的用途決定的,並無孰優孰劣。


如果科學說,你眼中的三維世界其實是假的,是大腦的幻覺,那你還會覺得所謂的科學的透視科學嗎?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平面設計 | 繪畫 | 國畫 | 透視 | 中國畫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