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狼爸」:孩子在上大學之前不需要朋友》這篇報導?
-
「狼爸」蕭百佑最近很紅,由於創下了「一門三北大」的奇蹟,他被請到《魯豫有約》的直播間。介紹狼爸成功經驗的《所以,北大兄妹》一書也持續熱賣,以「打」為法寶的「中國狼爸」再次掀起對中國國產教育模式的討論。7月26日,「中國狼爸」來到了天河北路的1200bookshop,和廣州的讀者們一起分享自己的「育兒經」。「中國狼爸」以「打」出名,他家裡常年備有藤條和雞毛撣子,孩子背不出古文要打、作業完成不好要打、成績倒退一名要打、未經允許去同學家裡面玩要打、沒有好好練琴要打……「中國狼爸」絕對不是輕描淡寫的意思一下,每次都「真材實料」地打,而且是狠狠地打……時間長了,狼爸成了「鞭打」專家,操起藤條來乾淨利落,而他的妻子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損傷專家」……
狼爸還在家中定下非常苛刻的家規,用軍事化管理來限制孩子的自由。蕭家的孩子不允許看電視、不允許自由上網、不允許隨便喝可樂、夏天再熱也不能吹空調……孩子們要想去同學家裡面玩,必須提供一份完整的申請書,寫明要去哪位同學家,這位同學在班級擔任的職務、學習成績如何,去做什麼事,大概要呆多久,何時可以回來,同行的同學有哪幾個,分別是誰,都在班上擔任什麼職務,成績大致情況是什麼,同學家的家長姓名,同學家的電話號碼……
《中國「狼爸」:孩子在上大學之前不需要朋友》
我很慶幸出來講經驗的只是狼爸,不是他的孩子們;如果孩子們出來說:上北大的經驗就是挨揍,就是以挨揍為最高綱領,這才真的是悲哀。
別說北大,就是讓我上哈佛,我也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
作為父母這樣對待孩子…已經算是虐待了吧?
虐待是一個人以脅迫的方式控制另一個人的一種行為模式。虐待是一種行為,這種行為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和心理上的恐懼,它使別人不能做她想做的事,或強迫她以不情願的方去做事。虐待包括使用人身暴力和性暴力、威脅和恐嚇、情感虐待和經濟剝奪。
我甚至在想會不會使他的孩子獲得兒童PTSD?
我兩年之前耳聞虎媽狼爸事迹後寫的文章。
-----------------------------------------
我今年21歲,大學未畢業,按現在的社會規範來看,還屬於被教育的對象,似乎沒有權力去對「教育」這個話題發表看法。然而半大孩子談教育的優勢,在於對自己的成長經歷記憶還比較新鮮。本來,孩子不是橡皮泥,捏成啥樣就是啥樣。教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所以聽聽來自被教育一方的聲音,我想也是必要的。
我本人是一個堅定的「自由教育主義者」,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堅信的是教育上的「無政府主義」,即小孩天生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教育者的參與越少越好,對此我還專門寫過一篇日誌發表自己的看法。現在我知道其實我個人的感受不具有代表性,但對於「教育無政府主義」的另一個極端,「教育極權主義」,我也還是忍不住要大大搖頭。
「狼爸」的《所以,北大兄妹》我拜讀過大部分,而「虎媽」的大作由於是英文的緣故,沒有看過。我一向最反對的,就是看了媒體上斷章取義、聳人聽聞的片段便妄加批評,因此「虎媽」便不再是討論的重點,雖然觀其著作摘要,與「狼爸」大同小異,若進行人格診斷分型,想必兩人也逃不出一個類別。世界上有70億人,中國人口有14億,(14億/70億)的平方等於0.04,根據統計學上p&<0.05的原則,這兩朵教育界奇葩都是華裔很可能不是一個隨機事件。
那麼,在通讀了「狼爸」情真意切,文從字順的作品後,我為什麼還是感到一種發自本能的厭惡呢?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小孩的天性就是玩樂」嗎?不是沒有可能,但當年讀《所以,北大兄妹》的時候,最讓我感到髮指的,不是體罰,不是沒有零花錢,不是上大學之前不許有朋友,不是「民主就是你是民我是主」的宣言,也不是任何一條具體的家規。真正讓我覺得毛骨悚然的,是「狼爸」把兒女視為自己所有物的態度。這句話他有沒有明著說出來,我記不清了,但這份思想,可以說是貫穿《所以,北大兄妹》的始終的,甚至在四兄妹的計劃般的出生之前就已經開始。
「狼爸」說自己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信奉者,所言實在不虛。中國的傳統觀念,就是個人歸屬於大家族,每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是傳宗接代,然後是光宗耀祖。在這種價值觀下,兒女是家長的附庸和所有物,是天經地義的。雖然隨著現代思想的衝擊,這種價值觀政治上逐漸不那麼正確了,但遺憾的是,它的流毒仍然根植在很多中國家長的心中(經典台詞:「我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事實上「狼爸」的做法毫無創新性和獨特性,只不過是個極端而已。這可能也部分解釋了上文提到的概率問題。無論「狼爸」再怎麼強調自己的兒女有多優秀,自己的用心有多良苦,都不可能否認這一事實。
關於「狼爸」的很多質疑,比如他的孩子是什麼途徑進入北大的,比如他們將來的發展如何,我覺得都沒有太大的意義。我敢斷言,蕭家四兄妹現在一定是優秀的,而且將來也會在精英階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從功利的角度來看,「狼爸」完全可以為自己的成功喝彩,但從生命的意義上來看,我覺得他甚至連門都沒有摸到。人和電腦最大的區別,在於人不完全憑程序行事,而是能夠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自由,毋寧死」,「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所謂的「自由」實際上就是為自己選擇的權利。沒有為自己做出過選擇的人,相當於一台機器,沒有真正的活過。「狼爸」的可怕之處,在於他為每一個兒女規劃好一生的路,並且為了走好這條路,剝奪孩子們小到看電視,中到購買個人物品,大到填報志願的每一個選擇。父母這麼做,就像幫小雞破殼、蝴蝶破繭一樣,事實上是在剝奪孩子的生命。的確,孩子對世界的了解要比父母少得多,他們做的選擇很可能是錯誤的,但父母作為年長者的任務,應該是告訴他們所沒有看到的選擇的利與弊,尊重他們的選擇,如果有條件的話,給他們重新選擇的機會。人的一生,不怕迷路或者走錯路,怕的是找不到自己。記得前段時間人人上有篇小學生作文,傳的很火,大意是老師不該是修剪孩子枝丫的園丁,而應該是導遊。老師跟父母,扮演著很相似的角色。而著書立說的「狼爸」,在這方面的認識居然連小學生都不如,悲哉!
再把話題擴展的遠一點,「虎媽」「狼爸」的做法如果上升到社會層面,就是一種法西斯主義。法西斯主義以殘酷著稱,但殘酷其實不是它的本質。它的本質,是極端的集體主義,每個人都必須扮演統治者為他們選定的角色,殘酷只是扼殺人自由本能的必須手段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期內法西斯主義要比自由資本主義效率更高,看看希特勒是如何在幾年的時間裡將德國建設成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爭機器,而西方民主國家又是在這台機器前怎樣一敗塗地就知道了。但在另一方面,即使在德國勢如破竹的幾年裡,德國人在藝術和科學方面的創造力也被毀了,在希特勒這個具有極強控制欲和表演欲的偏執狂(這三種特質在「虎媽」「狼爸」身上都很突出)領導下,德國走入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我始終相信,希特勒的初衷不是對德國人不利,和「虎媽」「狼爸」一樣,他要他視作私有物的日耳曼人民出人頭地。但這種「愛」,本質是極度的自戀與自大,是認為自己永遠正確,因此能夠也有權力為他人做出正確決定的狂妄。極端集體主義必然意味著統治者的極端個人主義。不過德國人民至少還有一點幸運:是他們選擇了希特勒。而兒女們卻不可能選擇自己的父母。
最後,作為一個北大在讀的學生,我很驚異於「狼爸」和「虎媽」的見識之短淺。他們都在兒女被名校錄取之後開始高調宣傳自己的經驗,好像孩子上了北大或者耶魯就意味著人生的終極勝利一樣。這種想法的荒唐之處我覺得都不需要花時間去批駁。不過話說回來,他們如果不是這樣的人,也就不會有什麼狼爸心得虎媽戰歌的問世,讓我對教育的目的,人生的價值和自由的意義做一些深入思考了。所以這個世界上多一些Diversity,總是好的。至少,也有反面教材之功。
這要是在美國,可以判終身監禁了。。。國內何時可以將體罰未成年人寫入刑法。。。
第一 考上北大不是人生的終點
這位「狼爸」的教育是否能算上「成功」(雖然我非常厭惡「成功」這個詞)
要看他的孩子到中年時是什麼樣
要看他的孩子的一生是不是充實美滿
沒有經過孩子完整人生的檢驗的育兒理念都是耍流氓
就算這位「狼爸」的孩子一生過得充實美滿
也不能通過一個孤例形成理論
或許這種教育方式適合他和他的孩子
但不等於這種方式適合大多數孩子
如果孩子有香港或者美國身份北大是上著玩的
我就是,然而還沒上北大,然並卵╮(╯▽╰)╭
小時了了,後面的我就不說了。
這些孩子最好是一直堅持認同自己父親的價值觀,不然以後一旦內心開始覺醒,估計會走得很辛苦,也很痛苦。
首先北大的同學有福了,你們身邊又要來這樣幾位從小就不需要朋友的人。先恭喜你們一下!
然後,我覺得狼爸自己的破產讓他對自己的人生全面否定,通過教育孩子來體現個人價值。
想問幾個問題,
幾個孩子在性格上是否健全?
幾個孩子內心是否認同父親的管教,大學後發現比別人少了十幾年的樂趣是否心甘情願?
上北大厲害在哪?至少在清華,並沒看出成績好的同學比成績不好的同學要更牛逼一點?
學了一堆樂器,是不是考完十級就結束了?
我在學校藝術團見過對古典音樂最熱情的一群人反而不是當年最厲害的特長生。
整個童年和青少年階段的意義就是考個好學校么?
關於報道裡面的內容:
1.「中國狼爸」家規苛刻,用軍事化管理孩子
還捆綁孩子,你是羞恥play么?某些方面教育倒是很超前啊。
2.作為父親,要在關鍵時刻為孩子做出決策
為什麼孩子的決策要由父親來做?無論從個人自由還是從人格培養角度都想不通?所以孩子的一生你來負責?
3.孩子早戀,狼爸不會棒打鴛鴦,會當著對方父母面大小便
早戀哪裡不好?還有前面怎麼說的來著,「知書達理,懂禮貌,尊重長輩」,這麼多品質最後就變成長大以後去孩子男女朋友家大小便咯?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位父親的行為很噁心嗎?
比起他的殘酷,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要求小孩子把自己朋友的「班級職位」都呈報上去,活脫脫要把友情變成一種勢利又下作的投資。
這種從心靈和身體雙方面進行的殘疾教育實在是太吊了,是在下輸了→_→
中國的未成年保護法果然是擺著看的,就這樣
我想請大家注意,他兩個孩子是香港籍,兩個孩子是美國籍,參加的應該是港澳台聯考,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你看全文既沒有提高中也沒有提高考,就知道記者搞個大新聞的險惡用心。
兩個香港生的,一個美國生的。
我估計,2個是參加港澳台聯考上的,1個是美國留學生考上的。這很了不起嗎?
====================
毫無人性的教育方式,唯一能吹的就是「上北大」這個結果。
問題是,如果連這個結果也不那麼完美了,那這種教育方式還剩什麼。
一天三頓打,後門上北大,呵呵
孩子成年後竟然不舉報自己父母,我都想舉報這仨北大學生包庇罪了。
大學之前不需要朋友這真的好嗎,想想過往的學生時代,小學到高中再到大學,有多少困難是在當時的朋友幫助下才得以解決。雖然以後缺失了聯繫,可是並不能一口否定不需要朋友。我初中的一位朋友,其實我們能成為朋友我至今都覺得是個奇蹟,那時我是個認真學習的好孩子,沒錯那時的我為了改變家庭而努力著。幼稚的我一度也以為不需要朋友,不想需要任何人來打擾到我的學習,即使自己喜歡的女生就坐在自己身邊,並且是校花級別以及有著小學同學的先天優勢。你能想像上課的時候,身邊朝思暮想的女生主動跟你鬧的時候是什麼心情嗎,你能想像每次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身後的淘氣的臭小子偷偷撤去你的凳子想要你出醜的心情嗎?沒錯那個臭小子最後成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之一,在我有一次實在受不了了,語重心腸的跟他聊了一次之後,這個臭小子就像是變了一個人,我開始發現他身上的優點。慢慢的我們一起為了中考體育測試在操場上跑步,一起在操場上摔跤,最後都是滿頭大汗回到教室上晚自習,上自習的時候身邊的美女還買了一堆好吃的在誘惑,光是看到她那可愛的笑容心就已經酥了。然而我的摔跤技術真是獨步天下啊=ˉωˉ=,最後臭小子拜我為師。晚上回到宿舍熄了燈頭對著頭聊天,跟臭小子一起談論各自喜歡的女生,討論宇宙之大難以想簡直可怕,談論哪本小黃書好看,談論人生百態,談論各自的過去所走過的每條路以及未來的人生。我們互相將心交給對方,曾經藏在心裡最深深的秘密都想告訴他,因為相信他,同時感受到了另一個世界,另一個世界的悲歡。你有過被人放在心裡,你了解在另一個人心裡你有一個很重要位置的感覺嗎?那感覺難以用僅有的語言來表達,年少是曾經有這樣一段友誼是青春時期最美好的回憶。然而初三他要走了,回到他的老家四川,就在他教會我四川話之後,臨走之前前那晚依然頭對這頭,卻都沒有說太多話。如今7年過去了,基本上每年都會通個電話每次都是1-3小時不等,不在乎時常長只是長時間的思念,時常想著若再次見面該是何種場景。
朋友不僅是一段友誼而已,是一段年華的逝去,是這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想起那年在夕陽下的奔跑,是我們逝去的青春=_=。不知道你們怎麼看高中時的友誼,我一直覺得高中才是交的朋友最最多的,友誼也是最深的。只有大學才需要朋友,這是謬誤,完整人生從來都不是打壓下的學習和那個禁錮的圈。的確我沒上北大清華,但是陪伴我一路走來的是肥沃的土壤和陽光,我無悔的。
孩子的童年甚至人生都不會完整了,即使以後擺脫這樣的棍棒生活,也擺脫不了棍棒之下養成的逆來順受,個人覺得很悲哀。
別說這篇報道,就算在知乎,也能看到這種思想的影子:比如談到大學生的人際,不乏「大學生不需要人際關係,好好讀書,等你成功了別人自然會貼過來」之類的言論,還是出自知乎大V之口,錯誤地定義人生實在是社會的悲哀。
單一的標準下沒有真正的人。想起隔壁樓的一個哥哥,從小挨揍,考不好,爸爸揍一頓,哭,媽媽看到了問為什麼挨揍,說沒考好,媽媽再揍一頓。
什麼叫考好了呢?就是滿分之類。如果卷子特別難,不看排名要和自己比,因為分沒有簡單的時候高,要挨揍。
最後高考,考上了北大。
家長被學校請去演講,有的家長很認真的聽棍棒出孝子的言論。還做了筆記。
後來搬家了,聽說現在還在念書,博士後還是博士?
看到這個題目就想起這事了。
高中那時候聽有家長議論,說我家孩子上不了北大,就是狠不下心真的那麼打。
也有挨揍的,實打實的揍,鼻青臉腫的來上課的。父母版本大約是「那誰家的孩子就是這麼揍出來的,咱們家只有你爸爸揍你你還不滿足嗎?」
??大一那年,爸爸同事們一起吃飯,我在,還有幾個小輩。
其中一個叔叔的女兒考上了清華建築系。
人家問,怎麼管教孩子啊?
叔叔說,她都自己學的,不管的。我們兩天天打麻將。
最後家長間又流傳了一個傳說,那誰爸媽都打麻將從來不管女兒,人家一樣上了清華。
用以應對,發出「你們都不關心我」這樣吶喊的孩子。
??也是厲害。
有一種,
我們這麼揍你,你還上不了北大怎麼?
你看我就是沒捨得揍你要不你現在也不會怎麼怎麼,早上北大了!
你看那誰家父母都不管都上清華了,你看看你呢?
我們都這麼關心你了,你怎麼還上不了清華!
????巴拉巴拉
諸如此類的話還可以延伸到,看個電視人家小姑娘上去唱歌跳舞,要被說
「你看看,人家還沒你大呢!都上電視了」
「你看,人家就比你大兩歲,都拿冠軍了」
「這小姑娘和你一樣大呢,人家都養家了」
??????
有一次我回復了「那你看人家胡錦濤,都主席了,就比你大一點。比爾蓋茨和你也差不多年齡啊,都首富了呢。」
這個新聞讓我想起初中講的「蚯蚓T型迷宮實驗」,左邊是電極,右邊是食物,電擊大約兩百次後蚯蚓才會形成條件反射,直接走向右邊
推薦閱讀:
※我把老婆打了,可是卻並不後悔,我做的對不對?
※關於家庭暴力,真的是女人的問題嗎?
※遭遇家庭暴力時,作為受暴者,能做什麼保護自己?作為孩子,又能做些什麼?
※樓上夫妻家暴,這是第二次了,聽聲音好恐怖,女的覺得好痛,我想報警,但是怕那個男的是壞蛋被報復。?
※反抗家暴殺夫的女性的一般會被判什麼罪名?處罰是否過於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