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與特斯拉成立合資企業會碰擦出怎樣的火花?

最近聽說長安方面與特斯拉在溝通,這兩個車企會像長安福特那樣成立一個合資企業么?假如未來有了長安特斯拉,又會對中國的汽車行業帶來何種影響?會使得這兩家車企取得雙贏的局面么?


謝謝邀請!
今天3月11日,看到題主的問題後,第一反應是去看A股,結果長安汽車今天的股票停牌了,不知道是否與題主這個問題有關聯。

問題1 這兩個車企會像長安福特那樣成立一個合資企業么?
按照中國現行的法律,要求內資佔據50%或以上的股份的企業,才可以在中國本地生產,進而規避25%的關稅。
如果特斯拉與長安在討論大規模的合作,那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成立合資公司。持股50:50。
除此之外,看不出兩家公司有什麼可以合作的地方。特斯拉在傳統汽油車的業務幫不了長安,長安以後可能想把車賣到美國去,但特斯拉也沒有經銷商渠道資源可以幫助他,因為特斯拉是自營模式。

問題2 如果成立合資公司,給中國的汽車行業帶來何種影響?
影響可能會很大。當然只是可能。合資公司肯定會由特斯拉來主導運營,因為特斯拉的品牌技術產品獨特的經營理念才是合資公司對於市場的獨特價值。
就像國內不少合資車企的中方股東一樣,長安相當於一個戰略財務投資人,主要的作用是給特斯拉買了一個本地生產銷售的資質,換回股份收益。
此外長安汽車集團是國內四大國有汽車集團之一,作為央企巨頭,對政府的遊說能力是很強大的,有利於Tesla在國內獲得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特斯拉是一家矽谷范十足的汽車公司,充滿了IT的血統和思維,特立獨行,很像汽車行業的Apple。
這種影響就好比一群白人的社區里,突然來了一個黑人,而且是很招搖的黑人精英,在文化上的衝擊是很大的。

和傳統的巨頭,如大眾豐田賓士寶馬通用相比,特斯拉有一些非常獨特的地方:

  • 產品簡約

早先推出過昂貴的Roadster,展露頭角。目前主要在售賣的其實只有一款車,Model S。
大家不要看他們是家比較新的公司,是不是未來也會一台一台新品推出來,最後像VW,Toyota,BMW那樣把貨架都推滿?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舉觀致作為對比,這是一個比Tesla還要新的品牌,短短數年,已經有了一款掀背車,一款三廂車,還有一款基於掀背的Crossover。法國的DS也是這樣,充滿了生殖的衝動,從DS3、4、5、5LS、6,眼看著十隻指頭也要慢慢不夠用。

不光產品線簡約,連產品內部的級別配置,也是簡約的。
Tesla Model S的產品級別策略很像智能手機,用某種關鍵性能的差異,來做價格區隔。級別總數控制在3個左右。
Iphone6用的是硬碟容量大小;Model S的85級別和60之間,主要相差的是電池容量,而85和P85D,主要相差動力性能(通過增加了電機,實現了動力提升他,同時實現了四驅)。
下圖為美國的特斯拉,只有三個基本級別。

傳統汽車公司是怎麼做的呢?我們隨手找一個例子,美國的寶馬5系。
他有Sedan和Gran Turismo兩種Bodytype,轎車版和旅行版。
再單單看Sedan,就有9個普通級別和1個特殊的M性能運動版。
從動力角度來看,它又分為多種汽油動力,以及柴油動力和油電混合動力。

產品策略的對比是不是有點類似三星和蘋果的區別? 一個機海戰術,覆蓋幾乎所有的價格帶,同時各種設計風格以及安卓、WP不同的操作系統。

傳統的大型企業講究滿足客戶需求,邏輯是:客戶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推出不同的產品,分別滿足。在每一個產品內部,也要細分不同的價值,去滿足不同的細分客戶。
但特斯拉、蘋果這樣的公司的打法不一樣:他們更專註,更聚焦,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樣有利於打造出少數強大的核心產品,缺點是市場覆蓋率會比較低。
個人比較推崇後者。因為我相信,如果我同時要學好語文、數學、外語、物理、歷史,門門90分以上,比較困難。但如果我只要其中一門課,次次考試95分以上,那簡直不費吹灰之力。而如果我恰好有天賦又勤奮,具備5門課門門90分的能力,那麼當我把這種天賦和勤奮,用在一門課上,我想滿分也並非難事吧。

  • 敢於使用新技術

全電動驅動;車內大量的電子裝備;內置系統程序可以遠程在線升級。。。
簡單的歸納,特斯拉在技術策略上,是更多的和電動技術、消費電子技術以及互聯網結合。
他們在昂首闊步,走向未來。
但是,這些東西,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根本不新鮮嘛?!!所有的汽車巨頭都在做呀。但這就要回歸上一個獨特點——只有Tesla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
拿通用公司來說,當他99%的營業額集中在傳統能源汽車產品上,只有1%的營業額屬於新能源車(雪佛蘭Volt等有限的幾款試水產品),你認為通用公司上至CEO Mary女士,下至中國上海浦東某家雪佛蘭經銷商的銷售經理,會真的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新業務上嗎?
他們會在每一次車展和每一次大型公司發布會上隆重的、帶著最職業微笑、穿著最筆挺西裝、堅定不移的高呼由「創新」 「新能源」 「新方向」這些靚麗辭彙組成的華麗講稿。但這就像你去看一個女人的真正姿色,最好等到卸妝以後。

  • 直銷模式

據我所知,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過汽車公司是做直銷模式的,除了Tesla。
似乎自古之類,汽車公司就採用授權經銷商的模式去銷售他們的產品,經銷商扮演了廠家和客戶之間的橋樑。
原因當然非常充足,多到塞滿一台最大號的凱迪拉克。比如:廠家資本有限,而產品貨值很高,需要彙集更多的資本參與營銷;可以廠家保持相對的輕資產運營,分散風險;不同地區的經銷商更熟悉各自區域市場,有更多的區域資源,有利於作出快速的、正確的、更低成本的市場反應,等等等等。
但Tesla在美國和中國都採用了自營銷售渠道,直接進行銷售。為了保證這種模式,他們還不惜在美國與汽車經銷商協會對簿公堂。

所有的行業,自營的銷售和服務渠道,優點都是差不多的:能較好的保證服務的一致性,提高客戶對品牌和產品體驗。在中國的汽車行業,如果廠家能夠開展直銷,還可以設法一定程度上避免建設豪華4S店的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藉助互聯網),尤其是考慮到4S店已經非常泛濫了,行業競爭非常慘烈。這些成本主要是經銷商承擔的,但最終是增加整個營銷鏈條的成本,降低產品的競爭力。
但自營直銷的模式,在線下門店方面,缺點就是授權經營模式的優點所在——它需要花費大量的資本和大量的時間。而且對於汽車這種昂貴的耐用消費品,消費者會格外小心,他們希望能夠充分體驗之後再做決定,並且他們希望當他們需要保養維修的時候,你能就在附近。
我們都知道,即使是Apple,它在自己的官網、在自己的官方商店、在天貓等第三方電商平台上都開展直銷的業務,但更多的Apple產品其實還是通過第三方線下渠道鋪向市場。
對於汽車行業,直銷將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所以對於Tesla目前執著於自營渠道這件事情,我也想繼續保持觀察。
就目前而言,我認為Tesla主要的戰略意圖是通過高品質的自營模式,先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客戶口碑,這種模式是與快速銷量增長相矛盾的,但僅僅就目前而言,Tesla看起來還有錢可以燒,還在堅持抵禦快速增長的誘惑。

話說如果長安特斯拉真的成立了,我倒是建議他們的中國市場團隊,可以好好考慮一下和天貓、京東、汽車之家這樣的電商平台合作。這年頭電商就是媒體,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幫你去覆蓋這個廣袤大陸的每一寸角落,反正懂得欣賞Tesla的客戶應該都會使用互聯網的吧。然後在線下慢慢去拓展直營網店,承接電商平台吸引的客戶資源,做好產品和服務體驗,成為一個最終交付車輛的網點。
直營的網點註定是有限的。也許你可以要求你的客戶在買車的時候辛苦一點,忍受從嘉興驅車80km來到你在上海的直營門店,反正這是一鎚子買賣。看車來一次,提車的時候再來一次。但當客戶購買完車輛以後,他不會希望因為每一次保養/升級/維修/購買附件,都要驅車80km來找到你。
所以我覺得在售後服務方面,Tesla應該想辦法和第三方的優質服務商聯盟,把大部分常規的標準售後服務/附件購買等業務授權給第三方的體系中,為客戶提供更便利的服務。

  • 利用資本市場

幾年前就注意到Tesla了,也聽說他們上市了,但我從未想過去投資他們的股票。因為我不懂資本市場:我單知道不管公眾怎麼追捧Tesla,其實他們一年賣不了幾台車,暫時只能活在很小眾的人群里,更不可能盈利。但我不知道資本市場是不看今天看明天的。資本市場看預期,所以他們給Tesla的估值一路高升,股價漲的驚人。
後悔莫及的話就不說了。但大家可以看出,以前的汽車公司,都是傳統的玩法,先自己做大做強,功成名就了才考慮上市。而Tesla在公司誕生初期,就快速實現了上市,去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幫助自己成長。
如果沒有資本市場,Tesla就募集不到足夠現金,而一個人如果手裡沒有足夠的錢,你所想的每一個決定都會是為了今天有晚餐和一張能睡覺的床位,又怎麼可能考慮那些和「長遠價值」有關的東西的。

Tesla過去5年在美股的股價,美元計

問題3 會使得這兩家車企取得雙贏的局面么?

對於長安特斯拉來說,只要Tesla贏了,長安肯定跟著贏。反之亦然。
但商場像戰場,誰知道會如何呢。水土不服也是有可能的。
就目前而言,特斯拉中國團隊的戰績並不好。是美國總部給了不近國情的銷售指標,還是中國團隊權力受限,無法開展適合本土的營銷方式,或者其它原因,這是我們目前無從得知的。

最後想說的是,如果長安特斯拉真的要成立了,你們可以發一封郵件給我嗎?

Saal Paradise
2015年3月11日晚,上海


謝邀,一號答案已很全面,2014年國內乘用車市場,長安品牌排名第四,緊隨其後的是豐田和別克。長安集團旗下的品牌,無論合資,還是自主品牌,成績都是有目共睹。而特斯拉2014年國內銷量表現,高開低走,特斯拉的銷售思維與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水土不服,以蘋果的銷售思維,銷售汽車,業績不佳,可想而知。兩家公司期望形成合資,如果按照合資品牌慣例,依舊為特斯拉團隊的話,很難預測進一步會怎樣。


特斯拉目前就是笑話,隔壁鄰居買回來10天就後悔,降價10萬找人接手,沒人要。主要兩大問題,1.續航,400公里續航貌似不錯,但實際使用50%電量以下你就要充電,擔心萬一跑一點長路,比如機場來回接個人,擔心趴在路上。2.充電,時間10個小時以上,極其不方便,除非家人還有一輛車。最後外地就不要想了,高速公路上充電裝全部不能用,就算能用,你能等上10個小時?再何況,前面有其它車在充電,排隊排10個小時?哈哈哈


很期待在電動汽車方面,中國有進一步的突破


特斯拉其實還是電池技術是瓶頸,特斯拉採用的是18650成千上萬個電池,為什麼採用這個,還是安全性和一致性的問題,為什麼不採用20A或者50A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呢,最終的問題還是安全問題,鋰離子電池的不穩定性,過衝過放,碰撞,極端情況下都會發生爆炸,這都是致命的安全因素,除非電池技術有很大的飛躍,才有可能改變特斯拉,我們回頭看看幾大傳統的汽車廠商,都在電動領域研發了很多年,但是還是抱著謹慎的態度(關鍵技術沒有突破),現在回頭看看長安和特斯拉的合作,中國的土豪還是喜歡進口的,國產不一定在銷售上有所提升,但是在關稅上和政府層面肯定有積極的一面!


Musk應該不會接受50的合資比例.....


個人希望是為了生產普及型(20w rmb)的電動車做準備。


找長安是對的,反正不用在乎質量


特斯拉把中國高管層解僱了1/3,說明Elon對中國區的拓展很不滿意。他堅持的銷售方式也在中國遇到了難題。和長安合作目的和Benz與一汽一樣。本地化而已。和長安合作也不一定會翻出多大天的。


看成了哥斯拉……


2、3年就看見有報道,為配合長安電動車市場,長安一直在重慶進行汽車充電站的布點。


愛情的火花吧


停牌前2天買了10400股.....
....
...


虛擬的...


沒意思,在國內電動汽車產業勃起以前不會出現什麼傳奇。政府不支持,你拿什麼鋪開產業鏈?我們可是民主加加集中制的,上面沒政策,下面的人打死也不會批給你的。


合資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合資以後特斯拉在中國的價格會大幅降低(至少25%的關稅),在牌照上也可以玩會以前的劣勢。
對於長安新能源汽車518戰略,特斯拉的進入可以快速提升其技術上的缺陷,雙方在高端中端低端對比亞迪等品牌形成強大壓力,同時也會利於國內消費者。


想多了,特斯拉應該不會這麼自己作賤自己


呵呵,話說馬自達在國內最大的對手就是長安一汽。。。。


電動汽車只是換了一個污染源。

百公里費用方面看起來是比油省了很多錢。但是買得起特斯拉的人。會加不起油?

說到可拆卸電池。也是個問題。5W的車 10W的車 100W的車。這三能是一個電池么

經常跑遠門的 不會用電車 因為沒電了很麻煩。 壞了別人還不一定會修。

不經常跑遠門的 比如我 每天開車上下班。一個月油錢。。二百。。我也不在乎這點油錢


允許我先逗比一下
可能出現的梗
1.201x年工信部公告我大天朝又新舔了一家合資車廠
「中國長安特斯拉汽車有限公司」,總部地址設於重慶、杭州,或者乾脆由長安某個工廠改建代工。

2.據工信部公告國產特斯拉的幾款車型中文名分別叫做「牟兜埃克絲」。「牟兜塞」 「牟兜易」

==========逗比與正文分界線

先挖個坑,有空再寫


有一種蘋果被小米日了的感覺


推薦閱讀:

TAG:汽車行業 | 新能源汽車 | 特斯拉汽車TeslaMotors | 長安汽車 | 合資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