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具椅背上的雕刻都有哪些講究?


謝妖,@謝竹君 一個專註邀請30年的知乎美女。

怎麼好看怎麼雕唄。

宋明時期,雕刻工藝還不是那麼普及嫻熟,素板還是佔大多數的。
明末到清代,工藝得到長足的進步,也有國家領導人的喜好和大力扶持,素板靠背這種文酸氣質的東西被干翻在地。

另一方面,攢板三段的結構也確實經典,本身靠背板就是一個裝飾為主的部件,上中下做成不同的材質,式樣,雕刻給整個椅子也提氣不少,也能標榜各自的個性,何樂不為?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為審美服務的。

燈掛椅,挺拔,清秀。

從下到上,節節高的棖子,帶點魚肚或壺門的券口牙子,一水流暢服帖的靠背板,最好有個微微後靠的搭腦,乾淨利落,精氣神都顯著利索。這樣的靠背板哪怕透雕或浮雕一個小小的雲紋都沒所謂。
再說了,明代是個海黃還富足的時期,一塊大素板,那花紋效果頂得上雕任何東西了。

攢三段的做法還有個好處就是省料,一節節貼上去,俗話說得好,一口氣吃得下20個雞翅也吃不下一隻整雞啊。

圈椅,遒勁,莊重。

圈椅的靠背板雕刻一般不會做太複雜,當然有不少複雜的,但是顯得沒品了。個人認為就需要一個有權力寓意的紋理,比如雲紋,龍紋,螭紋,麒麟紋等就足夠了。透不透不重要,沿邊最好起陽線,顯得有力。
如果是帶托泥和束腰的圈椅,就隨便來吧,總感覺帶了托泥,就從正廳搬到閨房了,沒勁。(這裡的勁是力氣的意思。)

玫瑰椅,端莊,空靈。

玫瑰椅聽名字柔柔弱弱,實則是謙謙君子,是非常文人氣質的一款椅子。
靠背比扶手通常同高或略高,還直上直下,坐不能靠,扶不能倚,總之就是讓你坐不舒服,但是裝飾性和便利性好。

這類靠背的雕刻和紋飾選用,就需要謹慎了,雖端莊,是形制端莊;雖空靈,是紋飾空靈。
樸素點的紋飾選擇是相對保守安全的,整體氣質要結合形制和紋飾一起考究,一不留神就走偏了。

看看這個就知道什麼叫走偏,靠背與扶手的高度已經破壞了整個比例的美感,繼續看,牙板,靠背板,扶手板的雕刻顯得過於炫技,完全沒有玫瑰椅該有的靈氣。

官帽椅,肅穆,典雅。

這都是收錄在王先生的《明式傢具珍賞》一書的三款。
四齣頭跟燈掛椅還是有很大血緣關係的,肅穆挺拔感居多,我認為靠背板還是素板以及淺雕為主。紋飾可以選得更自然平實一些,如雲紋,卷草紋,花紋等,風輕雲淡,世外高人之感。
南官帽更多的體現典雅,精緻。比如上圖中的鵝脖,扶手的優美曲線,靠背板的三段精緻雕刻(上段癭木打底鑲嵌龍紋玉雕,中端黃花梨紋板,下端卷草紋透雕)拼接,以及整體的比例拿捏都讓這把椅子算得上明式傢具中的上上品。
尤其如此經典的三段拼接,成了後來爭相模仿的典範。

有貴氣,肯定也有俚俗。
柴木傢具里,尤其清後期至今的傢具里,我們能看到大量的接地氣的雕刻方式。利用一些諧音的圖案表達期願。

「如意平安」寓意的雕刻。

「天圓地方」的中式情結。

福祿如意

各路神仙。

反正咋好看咋雕唄。(首尾點題大法)
--------------------------------------廣告線----------------------------------------------------
公眾號:southyard
知乎專欄:南庭記事 - 知乎專欄

http://weixin.qq.com/r/uHUnP3nEdCQLrT1c9yCq (二維碼自動識別)


ok
議題有點廣,單椅凳的分類中就有中式歐式,包括但不限於其他地域、時期的椅類。
對於椅凳的拓展了解也是在大學時閑翻書刊,加之從業的了解,就中式椅凳中具體的靠背椅雕刻做探討。

不妥之處,還望斧正。

靠背椅雕刻部分多為靠背空間。
在不同歷史時期,形制風格和款式特色不盡相同。但總體無外乎交椅、圈椅、靠背椅、太師椅。
造型區別
宋代纖秀精細,造型合理;
明代,沿革前制,簡潔樸實,舒展大方;
清代,脫離實用本質,雕飾繁瑣,追求堂皇繁奢。

簡單描述椅子發展歷史。
顯於漢代,源於魏晉,前身胡床,南北朝常見之物,唐時形出靠背椅,與胡床分離,獨稱椅子。宋代出交椅,「正襟危坐」源於帝王於交椅坐姿。元代,椅為尊者用。明代,藝術成就鼎盛,獨出「明式傢具」藝術概念。清代,轉彰顯權貴氣度的「清式傢具」

1.交椅
早名胡床,為尊者諱,更名交床,南宋稱交椅,經世傳改進,亦稱太師椅。

胡床 (就是馬扎)

敦煌石窟壁畫像,壁畫中展示胡床在南北朝的使用情況。這也是四大石窟的藝術成就中的一項,不僅有藝術成就,也有歷史研究價值。以後再看四大石窟壁畫時,知道壁畫中展示的不僅僅表象,更有其中的歷史風貌。

交床
《少年行.七絕》
杜甫 唐
馬上誰家白面郎,臨街下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長干行》
李白 唐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詩中所提均是交床,或胡床。

具體的史料未找到切合度緊密的圖文資料,故不闡述。

交椅
《韓熙載夜宴圖》
圖中即為交椅中靠背椅。

此後,椅子的形制種類開始多元化,扶手椅、靠背椅、圈椅相繼出現,並逐漸成套發展。

由圖中還可看,椅子覆蓋椅披,此傳統用法一直延續至清代。在這裡可以看到,對於椅背雕刻的重視是在明清傢具中才逐漸形成,此前更多的是對於生活品質極致追求,以至椅具的裝飾雕刻並未有太多藝術性和功能性。

此圖中可以看到靠背椅帶有腳踏,椅具上也有椅披,都可以看出對於背部雕刻工藝的重視程度。

找替代品對比

不做歷史推斷,只是做探討。

此中椅背雕刻的紋樣為植物紋樣,圖中的紋樣在整個椅具中只是起到點綴作用,搭腦、扶手上也呼應的做雕刻搭配。
但從圖中的椅樣式分析,椅子可能是這樣。(下圖只是做款式對比,並非造型比較,《韓熙載夜宴圖》為無扶手靠背椅,下圖為扶手椅)

連雕刻都沒有,只是功能性的強調,並未有裝飾藝術性表達。

2.靠背椅
靠背椅無扶手,大致分兩類,燈掛式,一統碑式。
燈掛式即為搭腦出頭,一統碑式則不出頭。
燈掛式

一統碑式

圖中均為宋代皇帝。
椅具中依有椅披,略微能看到椅背、後椅腿有雕刻,但從中可推出宋代,對於椅具紋樣雕刻依舊沒有上升到藝術品味上,仍是對使用功能的強調,抑或對權威性的注重沒有提升到象徵意義方面。

這幅圖是有關椅具發展歷史文獻中上鏡率較高的一統碑式靠背椅。此圖中,椅背雕刻非常簡單,只是靠背板做器物紋樣,略點綴有植物紋樣。

通過書刊網路,在翻閱無數資料後,縱觀椅具發展史,椅具注重雕刻藝術是從明代開始。
此前,有,但並沒有太深藝術研究價值(個人觀點)。

注重椅具靠背空間的裝飾藝術基本上多以明清傢具為主。即便後世發展演化出京作、蘇作、廣作的明清紅木傢具,亦是從傳統明式傢具、清代傢具中創新改進而來。

3.圈椅
圈椅是整個明代椅具中製作最為經典的瑰范,就從這裡入手結合做探討。

關於明代傢具和明式傢具要做一個區分。

明代傢具是指明朝時期製作出的傢具,是時間概念。
明式傢具是獨具漢族特色的傳統傢具,是藝術概念。

明代 黃花梨圈椅 中國盤古2014秋拍 759,000 RMB

清早期 黃花梨有束腰外翻馬蹄腿羅鍋棖雲龍紋圈椅 中國嘉德2012秋拍 6,670,000 RMB

椅圈浮雕螭龍雲紋,靠背板透雕螭龍捧壽紋,雙面有工。後立柱、聯幫棍、鵝脖等部位浮雕螭龍雲紋。軟藤座面,椅盤下部至椅腿鏟地浮雕螭龍雲紋,三彎腿,外翻馬蹄足,曲線靈動富於變化。

晚明 黃花梨圈椅 中國嘉德2014春拍 5,750,000 RMB
這兩隻圈椅的靠背板一木對剖,雲紋開光內浮雕一對相向的螭龍,左右呼應,頑皮可愛。三彎靠背板上端兩側帶起線弧形窄角牙,中浮雕如意頭形花紋一朵,內飾卷尾龍紋。兩椅之龍相向。後腿上截出榫納入圈形彎弧扶手,下穿過椅盤成為腿足,一木連做。

為以實物為準,我在各拍賣行里找圖無數,找到幾個有典型代表的圈椅,靠背雕刻都非常的簡單,並沒有廣義上的藝術性。

只是百度里講到,括弧為百度百科(明式傢具雕刻是我國雕刻藝術的集大成,就雕刻內容而言,山水人物、飛禽走獸、花卉蟲魚、博古器物、西洋紋樣、喜慶吉祥等無所不包,豐富多彩。明式傢具中的精品雕刻,把紫檀木紋路中細若遊絲的精微、凝重沉穆的圓潤、勁健渾厚的質地發揮得淋漓盡致,又把黃花梨木溫潤似玉的情調、行雲流水的紋理、不翹不裂的特性運用得爐火純青。明式傢具雕刻珍品歷經幾百年的風化,在器物表層形成了厚厚的包漿,宛如剔透瑩潤的美玉。)

但總體來講,明代傢具: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
紋理圖案上應該還有很多圖,但是我的確沒有找到實物參考圖,故不多講解。

4. 太師椅
太師椅是清代傢具典型體現,在基礎功能的作用下,用料厚重,裝飾繁縟,更多偏向於地位象徵和尊貴的展示。

清中期 株式會社東京中央拍賣 2011秋拍

太師椅通體鸂鶒木製成,藤心坐面,編出萬字綿紋。成下有束腰,鏤空炮仗洞。束腰下附托腮。四腿及牙條鼓腿彭牙式,牙條下大挖馬蹄。四腿與牙條里口邊緣起線,足下帶托泥,下承龜腳。面上五屏式圍子,正中稍高,搭腦向後抒卷,兩側依次階梯式降低。屏圍雕錦地蟠龍紋。兩側的扶手也使用了相似的裝飾手法。 此器用料大氣,造形及比例勻稱,結構科學合理,紋飾雕刻細膩、圓潤。整體風格具濃厚的清中期宮廷特點。

紐約佳士得 2010 春拍 6,981,630 RMB

The back and side rails formed by archaistic scroll framing three panels deeply carved on the front with writhing five-clawed dragons amidst clouds,and lacquered and gilded with a similar design on the reverse,the lacquered seat enclosed by the shaped frame carved with archaistic scroll and stylized florets,above a narrow reticulated gilt-decorated waist and shaped,beaded aprons carved with stylized lotus scroll,all supported on inward-curved legs terminating in reticulated upturned leaf-form feet A RARE IMPERIAL GILT-DECORATED ZITAN THRONE CHAIR 18TH/19TH CENTURY The back and side rails formed by archaistic scroll framing three panels deeply carved on the front with writhing five-clawed dragons amidst clouds,and lacquered and gilded with a similar design on the reverse,the lacquered seat enclosed by the shaped frame carved with archaistic scroll and stylized florets,above a narrow reticulated gilt-decorated waist and shaped,beaded aprons carved with stylized lotus scroll,all supported on inward-curved legs terminating in reticulated upturned leaf-form feet 37? in.(96 cm.)high,50 in.(127 cm.)wide,39? in.(100.3 cm.)deep Provenance Acquired in Berkeley,California in 1977. Lot Notes The elegant lotus scroll on the apron and the graceful upturned leaf-form feet found on the present thron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at found on another zitan throne in the Palace Museum,Beijing,illustrated in Ming Qing Guting Jiaju Da Guan,Beijing,2006,pl. 56,where it is dated to the middle Qing dynasty. Like the Palace example,the present throne would likely have been set into a base stretcher for additional support. It is also interesting to compar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painted and gilded dragons on the exterior rails of the present throne with those found on an Imperial throne in 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illustrated by R. Jacobsen and N. Grindley,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 in 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Minneapolis,1999,no. 20.
(英語好的自行翻譯,不要指望百度谷歌,專業性的術語翻譯不出來。)

總結下,椅具紋樣雕刻本質就是對藝術性的追求。不管用何種紋理,終究是上層社會對於自我價值提升的一種外在物化體現。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藝術審美的追求,自古尋極致。藝術的極致就是大俗和大雅。無論大俗的質樸拙實,大雅的韻味悠遠,都是古代工匠謀生的手段和方式。他們在有意無意間,用已臻化境的手藝創造出明式傢具的東方瑰寶。
椅具雕刻的講究本質是需求的體現,明代的雋秀也好,清代的奇巧也罷,歸根結底還是市場決定。只不過是後世以自我的審美來評價往時的審美。

閉眼回想,工匠一鑿一刨,木屑灑落在地,廟堂一盞一茶,未曾灑落分毫。

  • 滄浪之江
  • 西來水泱泱
  • 江上一輪明月
  • 照多少沉浮過往
  • 滄浪之江
  • 東往水莽莽
  • 誰賞江上明月
  • 誰聽江聲浩蕩

講究再多,終究要拜倒在俗不可耐的現實之中。


謝@謝竹君姑娘邀。這題確實寫了一半耽擱了太久,但是為了保證準確性,我周末特地回了一趟老家天津,因為有個地方是可以不必隔著玻璃和老遠的圍擋就能看到宋、明、清老傢具的地方。又仔細看了看摸了摸實物還照了點照片,才覺得能再答答這道題了。

——————————

這道讓我想起了做學生時,跟著《中國書畫》的曹鵬先生做新書的經歷。當時《中國書畫》做很多老派藝術家的訪談,其中就有關於王世襄先生的——王先生是明代傢具的大玩家。

這題其實真的很大,東西方都涉及到很多。而且我也不太清楚,這個「講究」是指哪些方面。所以就按我的理解——
傢具椅背上的雕塑有哪些時代和紋飾特點。

能力有限,就說點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時期——
中國的清明時期傢具椅背雕塑,
歐洲19世紀古董傢具雕塑。

1.中國明清傢具(主要說明代吧):

中國的藝術一直是有「藝以載道」的傳統,也就是說咱們很偏愛實用主義。如果從雕塑的領域來講,那分為藝術雕塑和裝飾實用雕塑,傢具木雕屬於很重要的裝飾實用雕塑。傢具椅背上的雕塑(我覺得準確來說其實更像造型)是很典型的表現方面,和時代民俗風情以及文化和藝術傳統有關(所以這裡我必須要說,不同意上面高票回答中的怎麼好看怎麼雕。後面我再具體舉例來寫)。

傢具椅背雕塑第一個講究:紋飾講究


一般分為幾何紋樣、文字圖案、植物紋樣、器物紋樣、景物紋樣、動物紋樣和人物紋樣等。常見的雕刻紋飾有靈芝紋、西番蓮紋、雲龍鳳紋、卷草紋、纏枝花卉紋、回紋、拐子紋、雲紋等。每一種紋飾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看了這麼久理論和文字,上圖。

靈芝紋非常常見,富貴吉祥的寓意,後來還有一部分轉化為更為常見的雲紋。

這是把圈椅。(裝飾過於繁複的例子)
椅子的靠背板攢框打槽分四段裝板,它們自上而下的紋飾是:壺門開光中雕獸面,委角長方框中雕牡丹竹石,變體海棠式幾何紋,雲紋亮腳。靠背板即後腿兩側均有多折而起邊線的長牙條。椅盤上加透雕花卉的三面短牆,彷彿成欄杆模樣,椅盤下四角安竹節紋短柱,托腮肥厚,幾與邊抹同大,嵌裝在此處的束腰雕龍紋。托腮下的牙子為齊牙頭式,腿上雕獸面,三彎腿,馬蹄做成虎爪落在托泥上,托泥下還設起邊線的牙條。

不多舉例了。按照王世襄先生的說法,提出傢具的「十六品八病」——十六品是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濃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瑣、贅復、臃腫、滯郁、纖巧、悖謬、失位、俚俗。

總之,在傢具構件表面裝飾各類花紋,目的在於使器物既具實用性,又具觀賞性,提高傢具的文化品位,並在視覺效果上使人心情舒暢。在這樣一個賞心悅目的氛圍中,傢具上的裝飾花紋既滿足了生活需要,同時其表現出的象徵含義可以給人以精神上的滿足。

這裡是一點補充——

傢具是文化和身份的象徵,圖案可不允許任性瞎雕。

就好像過去在朝堂做官,幾品官員就穿著相對圖案的品級官服,你想來身黃龍袍加身就是作死。現在不也一樣,你個廳級官員你就坐你的A6公車,開保時捷那就分分鐘出事。過去的社會更是非常講究身份和階層,你椅背雕個花也必須按級別來,審美要在身份的許可權中。

比如說,你喜歡龍。在現代社會的現代仿古傢具樣式傢具中,你雕個龍沒有問題,雕Kitty和美國隊長任何圖案都沒事,但是在傳統的傢具中那就不行,除非你是天子。看兩個例子。

(這一張,是李叔同故居處的椅子。毫無道理的龍飾,基本可以推斷是義烏進的仿古擺設。而且故居裡面所有的椅子全是圖案一樣的這批貨,唯一一個真實的,是一處根據照片還原的二人下棋場景,裡面的椅子是真實古董的復刻——椅背沒有圖案。這才符合李叔同先生的身份啊。 )

這是組真宋清明時代的古董傢具。這裡面沒有一個是龍的雕塑。不是大家不喜歡龍,龍圖案很富貴提氣,但是不符合規定——這家先生是天津著名的四大家之一,奶奶是清宮格格,父親從政,典型的官宦人家,有諸多前朝收藏。所以椅背上除了最多的各種吉祥的圖案,便是壽和鹿。即使是工藝繁複華美如第三張的琉璃和母貝鑲嵌,但也絕對沒有龍這麼奢華的圖案。

因為朝代不同,所以風格也略有不同。總體來說,明代傢具特點符合「精、巧、簡、雅」四字,以做工精巧、造型優美、風格典雅著稱;清代傢具更加的莊重、華麗、富貴(所以明代的椅背可以什麼都不雕,但這就不會出現在清代的傢具樣式中)。

總結下吧:傳統中式傢具的雕刻內容豐富,而且雕技紛呈,主要還是留底和無底的。

2.歐洲19世紀古董傢具:

先不說傢具,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十九世紀的繪畫藝術---這個時期可是與文藝復興和巴洛克藝術並稱為世界繪畫史三大高峰。十九世紀的藝術體現了從傳統觀向現代形態的過渡,可以說是流派紛呈,呈現非常豐富的藝術形態。

所以這個時期,古董傢具也是非常奢華、精緻的,漂亮和講究的很。看張畫----

這是義大利十九世紀宮廷畫家布魯納里的宮廷畫,注意椅背樣式。

這是路易十五畫像,凡爾賽宮裡還有他的寢室等原貌,裡面真的非常多這種風格的椅背。

這個時期的法式傢具帶有濃郁貴族宮廷色彩,並富含藝術氣息。強調手工雕刻及優雅復古的風格。如:法式仿古傢具以桃花心木為主要材質,采完全手工精緻雕刻,色澤以胡桃木與原木為主要材質,保留典雅造型與細膩的線條感,使傢具多一份古樸的風味。

我們剛才在畫中看到的是椅背的以一種工藝,叫「貼皮」。其實「木皮貼面」(也稱「貼皮」)技術,是當時歐洲藝術家為了節省木材而發明的方法。其後又進一步發展成「拼花貼皮」。藝術家將不同種類、色澤、紋理的木材薄片拼接起來,創作出「二度平面」的繪圖作品,甚至後來將琥珀、玳瑁、象牙、螺鈿、鎏金銅片鑲入傢具中。

(這是蘇富比2012年首次在亞洲舉行的歐洲裝飾藝術展售會上的19世紀歐洲傢具。)

最後附上歐洲古典傢具的發展史分五個階段相關記載(成熟記載,非主觀)。

  1、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傢具的圖案主要表現在扭索(麻花紋)、蛋形、短矛、串珠線腳及葉飾、花飾等。

  裝飾題材:宗教、歷史、寓言故事。傢具主要用材:胡桃木、椴木、橡木、紫檀木等。

  鑲嵌用材:早期是骨、象牙和色澤不一的木料,盛行期發展到用拋光的大理石、瑪瑙、玳瑁和金銀等珍貴材料鑲嵌成有阿拉伯風格的花飾。特點:對稱形。

  蒙面料:採用染有鮮艷色彩的皮革。

  2、巴洛克時期

  雕飾圖案:不規則的珍珠殼、美人魚、半人魚、海神、海馬、花環、渦卷紋等。

  運用:常常運用人體雕像作為桌面的支撐腿,或桌面下的橫托裝飾。

  特點:除了精緻的雕刻外,金箔貼面、描金添彩塗漆及薄木拼花裝飾亦很盛行。

  3、洛可可時期

  特徵:柔美、迴旋的曲折線條和精良、纖巧。

  特點:是以白色為基調,在白色基調上鏤以優美的曲線雕刻,通過金色塗飾或彩繪貼金,最後再以高級硝基來顯示美麗紋理的本色塗飾。

  裝飾圖案:主要有獅子、羊、花葉邊飾、葉蔓與矛形圖案等。

  4、新古典主義

  特徵:做工考究,造型精鍊而樸素

  特點:以直線為基調不作過密的細部裝飾,以直角為主體,追求整體比例的和諧與呼應。

  裝飾圖案:主要以玫瑰花飾,花束和絲帶、杯形等相結合的物品被繫上美麗的花結。

  5、維多利亞時期

  特徵:是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設計趨於退化。構件厚重,家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


不烙背


雕刻感覺還是以前文化的一種體現吧,觀賞性品味缺一不可


難道不應該是不硌么?

坐過無數廉價硬沙發,至今背傷未愈

抖機靈,還是匿了吧


推薦閱讀:

如何精確美觀地排列照片牆裡多幅大小不一的照片?
有哪些提升生活品質的凳子?
如何評價北美宜家召回已致8名兒童死亡而中國、歐盟仍在售的「奪命櫃」?
如何裝飾整理自己的辦公區域?

TAG:藝術 | 傢具 | 雕刻 | 傢具設計 | 工業設計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