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光倒流,光緒採用什麼策略可以成功變法,進而實現大清富強?
麻煩細分一下因由,若你是光緒,是否可以重整山河?
再問一下,如果當初光緒或者慈禧借用西方教會的力量呢?
如果當權者可以以自身為誘餌吸引教會呢?
藉助教會的力量學習西方科技和吸引人才,結果會怎樣?
而教會那方面在中國得到當權者的支持或者會將皇帝當成天子?
若有不當之處,請言明,謝謝。
我常常和別人吹牛說,在我們國家,不上學的好處就是不用受四角天空的妨害,長一個方正的腦袋。
絕不要相信什麼騙鬼的"歷史必然",謝耳朵在生活大爆炸第五季歸來時說,地質學不是真正的科學。
歷史更不是。
每到有人說得信誓旦旦稱其必然時,我必定懷疑這傢伙居心叵測。
還是愛因斯坦說得誠懇,真理是可能的,我們就可能性進行下討論。
這個前提是,不能假設,這一切就不必要了。
a.看看那些理論:
既然討論可能性,首先必須對前面幾位進行抬杠。:-D「更可怕的是內戰,太平天國和捻軍,以及少有人提及的回亂。再加上漢民族為主的興中會、同盟會、哥老會、洪幫等烽起雲湧的革命大潮。」
變法之前,天平天國和捻軍早就被蕩平了,彼時興中會、同盟會、哥老會、洪幫,還是兩個受精卵和兩個黑幫,更不足論。雖然後人學者論起「同治中興」都眾口一詞說它是迴光返照,但內亂從劇烈程度上是穩定了的。
「李鴻章被孫中山蠱惑的時候,接受革命思想,或者在梁啟超蠱惑他的時候,接受革命思想或者改良思想。」
老實說,孫中山和梁啟超那時都犯一樣的毛病,請容許借用一個詞來對症,名曰:「革命幼稚病」。兩人彼時不是經世之才,可能有一腔熱血,根本無法成功。兩個人對自己鼓吹的「主義」知之甚少,別說給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大概連自己都互相矛盾,不能服人。孫此病後來久病之下,起起落落,折騰不已,大概有所好轉趨勢。梁因慢性入侵,不見起色。
「清王朝在入關之後,開放海禁,東南亞貿易聯盟就是當時最強大的貿易聯盟。同時放手工商業發展,可能我們今天就是一個資本主義大國。 」
這個最是糊塗。要數貿易,我們自給自足,最需要的,定數南亞印度的鴉片了,其他種種,彼有我無,如何互通?如今形形色色的關稅壁壘,補貼,退稅等等手段,只待開發時光機才能如願。靠經濟這條路,不在根上。
「參照當時諸國情形來看,無外乎資本主義維新和資本主義革命兩條道路。但這兩者基於的共同前提都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缺少群眾論。
「處於原始積累階段的他們不可能也不會幫助中國走上任一條有可能變強的道路。 」---教科書原解論。
「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國的法律之中從來沒有類似「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法律條例,由「家天下」的儒家思想體系統治的世界不會也不可能去啟蒙出來什麼保護私人財產的意識。」---想當然論。
論調很接近我們的教科書,我說一下我的疑問。
日本的維新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了那一個階段?
即使到今天,那個一個國家會幫助另外一個國走向富強的道路?亞當斯密早就看出來了,今天我們走的也是互惠的道路。我們沒錢沒技術,我們也能發展。
「家天下」是用來維護統治權威的法,不是普通民眾通行的事實法。我們知道很早我們就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其實這三條都是保護財產。雖然彼時保護私有財產沒有今天這麼嚴密,但是我們從上到龍庭的皇帝,下到奔走鄉間的父母官,都知道保護小民財產穩定的可貴。
其中,我指出最要命的一點,我們並非要一蹴而就的成就國家,那些硬坳的先決條件,那些類比推論幾乎沒有意義。【有一個聖誕殺火雞的例子說明這種類比證明的缺陷。】
後來用事實不停修正,逐漸發展成為理論。用這種理論去證明當時一條沒走過的路是不行的。更可怕的是,竟然能證明不可能性。幸虧我們老師有一招叫做「時空不能對立統一」,祭出這面大旗無往而不利,各路神仙都退避三舍。
b.看看那些人:
1.康有為及其同黨
這一撮人的派頭,就如同如今的時尚小青年一樣趕時髦,派頭十足。他們既不是洪天弟睡夢得真傳,也不是鍍金海歸報效祖國。是些裝了過多舊墨水,沒有吸收多少新知的人,偏沒命價的叫維新。這些人還目過於頂,竟生瞧不起會踢屁股的老爺。這些老爺初時仰慕黔驢,以為會洋戲法,龐然大物也。頻頻暗送秋波,送錢送糧送車送房。這下可弄壞了維新派。
好比一個人出身微末,一磚一瓦蓋起大廈,自然知道成績來之不易,謹小慎微,能夠周全的守成開拓。這些維新派實際是暴發戶,沒有治世的手腕,沒有變革的知識,不理會支持他們的老爺不說,還向他們翻白眼。他們還妄想著天下掉餡餅砸到光緒腦袋上,君臣各分一杯羹呢。
有人評價蘇格拉底是直呼真理,不講究策略的人。而康派是不知真理,還不講究策略的人。
即便說沒有處理複雜事件知識能力的人,即使講究策略,誘使袁世凱君倒戈又怎樣呢?袁君看透了耶。過後有弄些推出午門,不亦快哉,有弄些死走逃亡,各安天命罷了。
唯一值得敬佩的就是其中某些人有的,急於事功,偽造智識,又大無畏,無謂犧牲的勇氣。
2.李鴻章
今人評價李鴻章,總愛和他的師傅曾國藩相比。崇禎沒有曾國藩,被一路殺將起來,去煤山歪脖子樹那裡見祖宗去了。道光幸賴曾國藩,雖然去「避了暑」,能夠化險為夷,折衝樽俎,消滅了李自成第二。
曾國藩為帥,李鴻章是師爺,高級幕僚,格局已定。
曾的氣度、學識、眼力強過李。只不過要大帥和師爺比詭計,鑽營法門,拉幫結夥,還是師爺強。
可惜,師爺如果主上拿捏的好,是一個極好的行軍參謀。若是讓他去掌舵,必弄得屍沉黃海,艦沒里灣。
那重要的臨門一役,是如此外強中乾,有人評價說,李鴻章是以一人之力對抗一國。其實是誰讓他一人對一國來著,還是彼得說的好,李過於貪求,達到了自己不能勝任的位置,
結果天塌下來的時候,就剩下一個武大郎頂著了。
師傅不在,這徒弟實在不夠格。
3.袁世凱
袁算得上李鴻章的弟子,只不過師傅沒傳多少武功。袁世凱少年時,算得上有理想的四有新人,有膽略,有手段,是歷練讓他走到了那一步,絕非僥倖。
可惜他弄了一幫大老粗的手下,沒搞好統戰。小弟們思維混亂,就知道要槍要權要票子要娘們。
結果理想牛的X吹的太大還給了牛不說,還留一下一幫沒人弄得了的小弟互毆。
袁算不上一個大老粗,但是迷信武力,沒有識見,天不假陽壽,只不過早一步讓他垮台而已。
他若不垮,他的佞臣妄子,事發肘腋,可不弄死他也么哥。
c.看看問題何在:
內部問題 :
滿清自己的問題,一部分來自權力結構。
美駐蘇大使的回憶錄,憶及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一段,說了一個問題。戈的權力來自蘇中央,他想要憑空來個左腳踩右腳,平地飛升,只有拜老頑童為師,才能完成這種違反物理規律的事。也許他有機會獲得群眾的支持,使這個權力得到加強,不過始終他沒有做到,被一個葉同志捷足先登了。
滿清內部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們沒有能力駕馭了,甚至權力也逐漸減弱。這些越來越沒有見識的人不知道一視同仁,唯才是舉,只知道貪腐,還越來越收緊漢族身上的線。結果寶劍新磨,未及試人,竟然自及了。
若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彼時,有一個滿人孫西山,要搞資產階級革命,提出「人人平等,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誰的成功大些?國共兩黨都起於星火,難道諾大滿清不能燎原么?
後來的路:
後世我們行辦法,就是戰時臨時辦法,極其變通,極其靈活,極其實用。今日想起來,最佩服我黨的,就是這一點。適者生存這一名譯自西方,這一招實乃是我們土製,正牌的made in china。
蒙古鐵騎,滿清八旗,問鼎中原,還得按中原規矩辦。四大古國,競相灰滅,惟我延續獨存者何?強權我們磨死他,同化他,不高興我們還推翻他。我們的三大法寶,從實踐上來說,都是高超的,所以成功了。
d.看看我過分的答案
ok,若是滿清有人成功,當然有固定演出的這幾位支持是沒用的。依我看來,小皇帝必須估計到形勢的困難,堅忍謹慎,不激化和西太后的矛盾,就不會迫切需要袁世凱的聲援。他要修鍊好內功,鞏固權力,找到一個有三大法寶,堅決走實用路線的毛相才行。沒錯啦,這就是答案了。
哇,我穿越了耶,你不會想拿這個去寫小說吧?
有維新,有革命,現在走的路就是一條革命成功路,只是這路走得太過曲折,滿清沒堅持住,炮一響,就繳械投降了。惟不能稱其為維新的是,我們沒給予愛新覺羅氏,貴族的尊嚴,沒有讓其享受如英國皇室,明星一般的,上遍各種小報炒作新聞的待遇,甚至連日本天皇那樣保留尊嚴也沒有,因為我們「由鬼變人,改造成功」了。
有個詞叫氣數已盡,大清到了太平天國之後,尤其被日本打敗以後,就是氣數已盡了,無論什麼人支持,都不可能擺脫頹勢。
清末的矛盾,究竟什麼最大?農民和地主,民族和列強,還是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矛盾?其實那個時候中國困境,最根本的不是階級之間的利益衝突造成的,也不是中國和列強間的衝突造成的,而是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變革,以及中國在這場變革中落在了世界各國之後,從而中國被排除在了世界產業鏈之外造成的。農民並不是因為地少,或者地主的盤剝加重而貧窮破產,實則是因為世界工業化的衝擊而導致破產。此後近一個世紀的中國,都是如此(中間短暫地被民族存亡的矛盾取代過十幾年)。
因此是否出現一個主導中國進行工業化的政權才是最關鍵的。這直到光緒之後八十年才出現。而日本則在明治時期就出現了,早了一百二十年。當時的世界形式,也不給中國產生這樣政權的機會。
光緒時期,全國上下對此還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各政治派系爭奪激烈,尤其是對皇權的爭奪,和文革結束時期的格局大不相同,其改革的阻力要大得多。而且維新派沒有一個有鄧公那樣威望、遠見、實力、能力、手腕、修養、經驗的領導人,且不說這些方面全能,單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找不到一個可以與之相比的人。同鄧公相比,光緒就是個當代小憤青似的人物,康有為就是某學院的黨史專家級的人。指望他們,坐而論道還行,主導國家變法根本就沒指望。
這幫人沒有 行政經驗,不懂治理國家,一百天發布了無數詔書,改革了教育、軍事、經濟、民政各個領域,急於求成。這更像是一種休克療法,但他們沒有那麼高的醫術。而以鄧公的才能威望,進行改革還先從一小塊特區做起,一個領域一個領域的一輪輪慢慢改。
當時的中國,只有慈禧太后李鴻章袁世凱等少數幾個人勉強能找出其中的一兩項能力。而他們的修養、抱負、經歷,以及外部環境又不支持他們做這些。
真要說如果怎麼怎麼樣的話,那麼有幾個比光緒如果怎麼怎麼樣,看起來更有前途的選擇。
一個是咸豐逃到承德的時候,恭親王在北京在英法的保護下稱帝,恭親王是當時統治者中思想最進步的一部分人。
二是李鴻章被孫中山蠱惑的時候,接受革命思想,或者在梁啟超蠱惑他的時候,接受革命思想或者改良思想(梁提出三條路:一、李同革命派合作,當總統;二、李同維新派合作,軟禁兩宮,走君憲之路,這是中國唯一可以君憲的一次機會;三、李接受清廷委派,北上談判,迎接兩宮迴鑾)。
另外就是東南互保,「在清室尚未向各國宣戰之前,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鐵路大臣盛宣懷等即商議如何保存東南各省的穩定,避免列強有借口入侵;同時密議盤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兩宮不測,當由李鴻章出任總統支撐局面。」如果這裡所說的「北京失守而兩宮不測」真實發生了。
再者到了蔣介石的時代,如果他不在軍事上和反對派爭長短死扣,而是讓反政府武裝到邊遠地區去給農民分地,而他則在中東部地區,努力發展工業,給農民提供工廠就業機會,則最後誰更能受農民歡迎則未可知也。而他採取的軍事策略,卻相反地給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
很早以前,起點有本小說叫《光緒中華》,裡面重生的光緒設法搞死了慈禧從新掌權。用獨裁的方式進行改革,打贏了甲午。後面沒看了,lz可以參考,但是感覺可行性不高。
光緒這個人,沒有領導才能,他自己親政十二年,一點自己的嫡系都沒培養出來,這很要命啊。
要想變法,先抓兵權,要抓兵權,先抓宮權。
怎麼抓宮權?來點狠的,先找個不長眼的太監,挑個由頭,打死完事。這叫立威。你不立威,大家都跑太后那邊告密去了。你要覺得殘忍,那還是老老實實當傀儡吧。別說殺個太監,肅順端華,都是正經皇室宗親,被殺起來有誰可惜他們的,不敢殺太監立威,活該一輩子傀儡。
要做到讓太監不敢在宮裡玩貓膩才行,不是讓光緒上來就拿李蓮英開刀,是要讓這些人知道皇帝不好糊弄。千萬別讓太監們產生一種「皇上仁慈,太后心狠,寧開罪皇上不開罪太后」的心理。起碼要做到「皇上和太后都不能開罪」,不然沒法抓宮權。
珍妃的枕頭風聽不得,都是賣官的。光緒有點任命的權力,都讓珍妃糟踐了。
要抓兵權怎麼抓,太后尚在,不能說太后任命的我就得擼掉,這做不到。這就得自己多接見,多套近乎拉感情,這就看光緒能耐了,太后再怎麼聰明,鑒於是女流,很多人她見不了,近乎話說不了,光緒這點有很好的基礎,自己硬是抓不過來,還是沒能耐。榮祿這麼好的人才,你不籠絡,自然跑太后一邊,那叫活該。榮祿可不是倭仁那種頑固道學家,新軍就是榮祿倡議的,自家的人才不去用,眼裡只有康梁,怪不得別人。
抓兵權就是這洋,你是皇帝,誰抓兵權,就多請他來宮裡聯絡感情,皇帝這麼做天經地義,這種事多做幾年,自然兵權到手-----慈禧作為女流,這方面忌諱比較多。有這麼好的優勢,最終淪落到要指望一個根本沒見過面的袁世凱?
假設時光可以倒流,那麼即使時光倒流回去,每個基本粒子也回到那個時刻所在的位置,進而推斷光緒在那個時刻的記憶、思維、順時情緒以及周圍環境是一定的,因此他還會做出完全相同的決策,發展至今仍然完全一樣。如果僅僅是構成光緒大腦的基本粒子沒有「時光倒流」,從而使大腦保留這個時代的記憶,那麼就不是真正的「時光倒流」。
另一方面,如果我是光緒,我也會做出完全相同的決策。因為如果在定義上「我是光緒」成立,那麼我將具有他的基因、他的記憶、思維、情緒等一切,否則就不能定義為「我是光緒」。
這個制度,這種文化,內部矛盾積重難返
這樣的一姓之國,若不亡,即是百姓之災
內憂外患,致使各地軍閥尾大不掉,相互爭鬥便無可能實現虛君共和
總之,由上至下,清室已可說是名存實亡,有實力的,誰會傻到勉力支撐一艘將沉之舟?
其實,針對於你的大標題,我覺得如果能夠得到慈禧的支持才是最管用的。
慈禧當時代表了真正的政權,所謂的袁世凱也不過是奴才。
所以說,如果得到慈禧的真正支持,那麼"最大可能的杜絕亡國",因為帝國的火車頭駕駛員知道了要轉彎,那麼轉彎肯定會更好,更快,更容易。
當然,上面的只是一種假設,也是一種戲謔,歷史容不得假設,更不堪戲謔。
當時最終導致光緒那時候的變法失敗可能是中國人受不了這麼快,這麼急的變法。自古中國的個性就是求穩,能夠過日子就好,對於改變的期望和好奇心沒有那麼大,因而,古代所謂的變法者都落不得好下場,就算是某些皇帝,在進行改變的時候,也是很慎重。
所以說,一方面,當時光緒沒有一個很紮實的思路在變,完全是一幫子維新派在變,他們的方針政策轉差太大,皇帝也一股腦的跟著,完全不去考慮利益相關者會如何動,這是一個原因。如果這個因素有所改變的話,那麼可能勝算會多點。
另一方面,光緒其實當時名為皇帝,其實是個和主席一樣的職位,虛的。當時有幾類關鍵人物,如地方漢臣,如中央親王,其實,他並沒有做到讓這幫人死心塌地的跟著皇帝走,因而才造成維新沒幾天,太后一怒,光緒就完蛋。我想,假如當時光緒慢慢來,對於關鍵角色慢慢的進行收買,那麼可能最終就會有一幫子人跟著他而非慈禧了。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哪個朝代的大方向是因一個人的力量而改變得了的,就算是現在,都不行!
落實儒教發展觀,加強太平社會的建設。要尊重老佛爺和發展朝廷內部滿漢大臣平等討論。還要建立起強大的八旗維穩機構和加強對各報館、電報局的監管。正面引導輿論,大力發展五文黨擁護滿清的領導。
還要注重媒體作秀:對於津沽鐵路重特大相撞事故 (http://qbwb.hebiw.com/html/2011-08/29/content_47477.htm)要在9天後到達事故現場哽咽的說:我來晚了。
歷史已經證明這一點了。
首先來說,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沒有成功的主要原因,還是康有為之流介入帝後之爭,威脅到老佛爺掌權,而不是說的,老佛爺是保守派,他們是激進派,這點從後來老佛爺自己變法就能看出來,其力度之大,遠遠超過戊戌變法。老佛爺最早是支持戊戌變法的。而且老佛爺是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如果想要變法成功,不可能不取得老佛爺的支持。
第二,個人認為光緒和老佛爺的關係也未必如外界所說的那麼差。後來出手幹掉康梁,多半原因是因為改革遇到了阻力,需要有人擔責任,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其他的不說,如果當時要想成功,光緒皇帝要 同時具備3個人的才能:
1.秦始皇,或者唐太宗,或者明成祖
要想變法改革成功,首先要有權力,沒有權力,一切百搭,要想奪取最高權力,就得殺掉一批頑固的貴族和大臣,囚禁母后慈禧,並且建立穩定的統治。中國歷史上,只有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這三個人才有這樣的才能和膽量。
2.北魏孝文帝
要想改革,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必須獲得漢人的廣泛支持,迅速地化解滿漢矛盾,就必須脫去身上一切胡俗,比如取消滿人在政治上的優先地位、剪辮、易服、廢除滿語文的官方地位、改國號、甚至改姓,這種事只有北魏孝文帝這樣的人才能做得到。
3.明治天皇
要步入現代化,必須有明治天皇那樣的見識和志氣。
同時具備這3個人的才能的人,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
光緒一個人說了不算,他背後是整個滿清貴族在撐腰。改革若觸犯貴族利益,貴族絕不會同意。若不觸貴族特權,清朝一定會亡。滿清封建君主專制與以往朝代不同的是,他有特權階級。並不是說君主怎樣勵精圖治就可以捍衛住天下,況且光緒並無實權。
光緒也就是個想干點事的富二代,康有為是成功學大師。兩個人是絕配啊。
個人認為,這是一個走什麼道路的問題!
1.經濟基礎。參照當時諸國情形來看,無外乎資本主義維新和資本主義革命兩條道路。但這兩者基於的共同前提都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但依照當時真實情景來看,我們的民族資本主義是處在一個舉步維艱的夾縫之中,根本沒有話語權,如胡雪岩等「紅頂商人」,也是依附於大清國這個官僚體系之下的產物,政治上的發言權可以說是「0」。
也就是說,缺少「群眾」這個必要的基礎。
2.外部助力。必須要考慮到西方列強對我國政治和經濟的影響,處於原始積累階段的他們不可能也不會幫助中國走上任一條有可能變強的道路。
也就是說,缺少「外力」這個基本的條件。
3.法治體系。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國的法律之中從來沒有類似「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法律條例,由「家天下」的儒家思想體系統治的世界不會也不可能去啟蒙出來什麼保護私人財產的意識。
也就是說,缺少「意識」這個根本保障。
4.兵權。在當時的中國,不管是進行改革或者革命,爭取到掌握兵權的權貴們支持是必須的。觀當時實行,八旗軍隊戰力全無,而且他們也不會支持這個觸犯他們既得利益的路線;至於一家獨大的李中堂,看起來是威風,但也是在抱緊了「老佛爺」的大腿的情況下,所以他是不會跟著光緒趟這個渾水的;至於袁世凱,說實話,當時他在朝鮮練的那些新軍真是不夠看的,再觀之後來其稱帝額作為,也許袁君打心裡就不待見什麼民主共和的東東!
也就是說,沒有實力保障!
所以,光緒杜絕亡國之路的可能性只存在另外一個平行時空里!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讓康有為,梁啟超直接去找慈禧,就這麼簡單!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這麼簡單,社會形態和政治生活的壞死僵化沒有辦法挽救清政府。假定慈禧不存在,光緒掌握實權,他要改革,面臨的是全社會士子和官員的壓力,軍事改革八旗不能過關,政治改革,從下至上的官員不答應,經濟改革,地主階級不答應,遑論其他方面的革新。
中國的社會形態就要求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維持全國的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缺少中央調度只會讓軍閥割據的格局出現的更快。國民政府為什麼不成功原因在此,黨內鬥爭無所謂但是要波及到全國那隻會讓類似於XX組織這樣的中央集權黨派趁機奪取政權進而統一全國。國民政府不能維持中央政權的權威和威信,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麼光緒無法實現政治改革。
清末年在沒有外敵的入侵的情況下最大的社會矛盾就是階級矛盾這是每個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知道的。緩和不了地主階級和新興資產階級的矛盾,緩和不了人民大眾和佔有全國百分之九十土地和財富的統治階級的矛盾,緩和不了新貴族和舊貴族的矛盾,緩和不了新黨和舊黨的矛盾,這和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何其相似。光緒他沒有這個魄力,沒有這個見識,沒有這個手腕。他做不到
光緒的悲哀不是他個人的,而是整個皇權已經到了陌路不能在適應社會發展了。
退一萬步講,即便所有的改革成功,社會階級矛盾調和,你當光緒這個地主階級代表會有什麼好政策下來嗎。如同他的出身,中國還是皇權當政,無非是將行政體質改變,無法改變根本的政治體制,一個輿論控制不好,就要走上軍國法西斯的道路,即是日本資產階級革命之後的道路。同明治皇帝的所作所為無一二般。
所以,希望光緒改革成功改變中國歷史發展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實現。或許宋朝,明末清初還有可能,宋朝商業經濟發達有經濟基礎,且言論自由,民風開化,明末清初,破而後立都是有可能的。
再者說,歷史已經塵埃落定,講歷史不過是論得失,明是非而更好的服務於現代社會,認真學習報效國家,勿論這個國家是如何讓你失望。
如果你看過相關書籍了解清末理解 就根本不會問這個問題
光緒此人 說好聽了 叫志大才疏
說不好聽了 就是一悲劇 普天之大 沒有比他更可憐的男人了
他的心態情商 按現代醫學 是嚴重扭曲和不正常的
就算有一代雄主穿越附體光緒,最多能贏宮斗贏不了國運。清朝運行到光緒朝積弊太多,為君只能儘可能續命了。一味求變只能和王安石變法一樣在某種程度上加速滅亡。
近代中國完全有機會走上強國之路的,1851年揭竿而起的是個正常人的話取清而代毫無難度。中國畢竟體量大,能把清朝推到重來遠東就沒日本俄國什麼事情了。可惜歷史偏偏選擇了洪大教主,自絕於天下生生給滿清續了整整60年。
我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但我覺得,大清富強的話,對整個國家乃至世界的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光緒本人的情商和智商根本搞不定朝廷和地方的各派勢力,清末是能人輩出的年代,當時能夠掌握這破爛大局的只有慈禧。而且,在中國,槍杆子沒握在手裡談改革都是空想。具體請對比鄧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