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高寬用3000字文言寫的《上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書》?
2015年7月安徽宣城名校郎溪中學的應屆畢業生高寬在高考分數未達一本線的情況下,用3000字文言寫了《上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書》自薦上南大,高寬說自己對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特別感興趣,小學時就開始閱讀《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到了高中,又深入鑽研了錢鍾書的《談藝錄》《管錐編》,陳寅恪的《陳寅恪集》等名家大作。他希望借著這封書信,讓自己仰慕的南大教授莫礪鋒為自己「指條路」。莫礪鋒老師頗為惋惜,認為「在現行制度下基本上沒有任何渠道可走通,實在是愛莫能助」
篇名堆疊如獺祭之魚,姓字迭出若點鬼之簿。輕言炫耀,類泥蛙之誇坎井;尋章摘句,似乞兒之補衲衣。洋洋千言,半非己作;滔滔怨憤,全無自知。
通俗的來講,這篇文章給人的觀感就是,一個人名、又一個人名、好多好多的人名,一個書名號、兩個書名號、好多好多的書名號,然後是大段充字數的文獻引用,百十字自吹自擂的自誇之詞,不斷出現的怨憤、憔悴、恓惶、憂傷。作者明明不善於文言寫作,又何苦來吹這個NB呢。
積累薄弱,文采不足,都不是我開噴的理由。但是通篇如此裝逼,那就不能忍了。
由於從業者稀缺,每個熱愛傳統文學創作的人,往往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各自圈子裡的文采第一人,於是沾沾自喜,自覺仲尼既沒,斯文在我,出言作文,往往帶有睥睨眾生之態。其實,無非是井蛙不知江海之大,不說我知道的文言寫手們,哪怕是在一個業餘的文言論壇,這種文采也只能算是二三流之間。配上點鬼簿和獺祭魚兩大缺點,直接三流。
學識不在碩士生之下?君之才學,南大四年不見?我見過的初中才子甩這篇文章幾條街。
一代學術託命之人?特立獨行卓爾不群?兄弟,中二病的上限是高二,你都高三了。
所經之痛苦非議,雖千言萬語亦難道得十之一二?我先問問,你不是從焚書坑裡穿越來的吧?
憂傷憔悴,棲棲遑遑,目力漸衰,病榻纏綿?十八九的漢子有這麼嬌貴?
最後說幾句閑話。現如今,隨便找一個文言創作論壇,裡頭都充斥著這類的文字,哀嘆華夏文化衰亡的,自封文明傳承者蔑視眾生的,自認天下無雙毛遂自薦的,甚至發帖給出qq號讓高校教授們私聊才發文的。好像一個窮矮搓學了點文言,別人就應該頂禮膜拜尊之為大師了。
傳統文化只不過是無數愛好中的一種,文言文也並非比其他文體高貴。然而許多的文言創作者們,卻因為自己的擅長文體,形成了一種毫無根據的優越感。殊不知,一個文體被無端推上了神壇,也就從此失去了流行的活力。
置身廟堂之上,不若曳尾於泥塗。至少曳尾泥塗的時候,文言還是活著的。我考研的時候,準備過考古代漢語的研究生(但實際上並沒有考,換別的方向了)。
我個人感覺,只要能把王力的四本《古代漢語》+《漢語史稿》,一共5本書讀得很熟,考古代漢語的碩士,小專業課就沒太大問題(更可能折在大綜合和英語政治上)。不信你可以找個古代漢語的研究生問問。
如果這個年輕人,真的在高三時就已經能都讀過他文章里列的那些書。讓他去考研,只要英語政治能過,專業課還是很輕鬆的。
他的這篇文章很可能帶有一定的誇張成分。
除了個別抖機靈(無貶義,或者說是幽默的答案吧)外,幾乎所有的答案都在對作者批評。在這裡,我並不想順著大家的話頭繼續批評了,我其實稍微有點同情這位年輕人。
大家都在說他寫得差,而且都那麼有道理。那麼,誰能說說,他的文言文,相比於一般水準的高中生,好在哪裡?
毫無疑問,他有些自負了,也太
「孤芳自賞」。然而,更令人遺憾的是,現在的寫文言文的人里,自大和「孤芳自賞」的人非常多,幾乎就是主流。因為整個大環境對初學者,實在是太不友善,不「自負「也不「孤芳自賞」的人幾乎難以生存。
我是讀文學院的,所以上過一個學期的詩詞寫作課。開詩詞寫作課的大學並不太多,我的老師也不錯。
學了一個學期,基本的格律押韻之類的,我弄明白了。但是要說寫得好不好,我只能照實說,好像並不好,在和我選同一門課的大一同學裡算中游,我也沒堅持寫下去。最後能夠堅持著一直寫下去,並且寫到有底氣去批評別人的,往往還真是得有點「自大」和「孤芳自賞」才行,否則,你剛出新手村就被大家砍到覺得無聊了。
在今天,文言文已經基本上失去了實際應用的地方,對於多數人來說,寫文言文,是一件非常純粹的個人愛好。因此,學文言文,寫文言文,發表文言文,帶有很大的「炫技」性質。
實際上,自古以來,寫文言文就帶有很大的「炫技」的性質。即便在古代,也是如此。最典型的例子,一部分漢賦,整篇都在寫某個地方多美麗,就是比堆砌辭藻的能力。
但是古代不一樣啊,古代的讀書人都寫文言文啊,而且也存在實際應用,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就好像今天大家都在唱歌一樣,很多人再怎麼努力也比劉歡差很多,但仍會有人喜歡,甚至仍有人以此為生。
有了足夠的受眾,就能形成足夠的標準,大家也很容易知道自己處在怎樣的水平線上。
但現在,這種標準是缺失的。大家的標準低可以低到非常低,在很多單位,隨便能寫點「古風」的人,就會被認為是才子才女、文藝青年。
另一方面,即便你花上好幾年的努力,你的作品仍然可以被認為是「垃圾」,因為人們從小就知道唐宋八大家,你再努力,跟他們相比,也是天壤之別。
愛打壓別人的同好,完全可以拿一個高標準來要求你,你還一點都沒法反駁,人家說的是事實啊。
在今天,大眾,也包括很多專業人士,對文言文的評價,往往容易走兩個極端,一是入門門檻太低,二是想被認為「不錯」的門檻太高。
這也就是為什麼,之前知乎上討論毛澤東詩詞的帖子,不同人的評價非常極端。
有的人說,毛澤東的詩詞是「垃圾」,有的人說,毛澤東的詩詞能進二十世紀前一百。
但是實際上,可能在有的人眼裡,二十世紀所有的詩詞都是「垃圾」,因為他用的是宋朝的標準,並且他本人是二十一世紀才開始寫的。
在很多人眼裡,毛澤東的詩詞是「極品」,因為他不知道新中國還有誰在寫舊體詩詞,他看到的舊體詩詞都出自於愛好文言文的普通老幹部、教師、記者、工地民工之手。
不同的寫文言文的人,幾乎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裡,難以對話。
再舉個例子,微博上有「詞人」,認為曹雪芹的詞不好。也有「詞人」認為,葉嘉瑩的詞也不好。
但是問題來了,當今活著的人里,寫得比曹雪芹、葉嘉瑩好的人,真的很多麼?
一個草根歌手,有個音樂夢,想去參加個選秀,挺正常的吧?
一個草根文言文寫作愛好,有個古文夢,想當個文言文寫作者,太困難了。
宋朝回不去了,之後恐怕沒有哪一個朝代達到之前朝代的水平了。
我的希望是,對於文言文,能形成一個稍微豐富而合理一些的階梯評價標準,就像更多其他的愛好一樣。初學者和鑽研者,都能在其中得到應有的快樂。
不小心看見了這個問題~~~~然後把內容換成生物,不行了,太有意思了~~~
諸位,這孩子也就是在古漢語方向,這要是生命科學,一樣地堆人名、堆地名,那可就了不得了。
把這篇文章拿生物仿寫一下,大概是這種感覺~(/ω\)寫給T大生命科學學院XXX教授的信:
Dear professor X:
著名結構生物學XXX教授說過,生命科學,不外乎結構和功能,而結構決定了功能。Tim Hunter 那個老先(hun)生(dan)說過,女人不適合從事生命科學研究;而DNA雙煞的James Watson老先(hun)生(dan)也強調過,黑人的智商和我們存在差異。
而我作為了一名黃種人男性,簡直太他喵的適合從事生命科學研究了。我從三歲開始閱讀境外文獻,電腦里108個G的science paper和110個G的nature全集我都認真閱讀過;光《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我就背誦並默寫過不下十遍。
四歲起,我就進入王子屯大學的實驗室實踐,熟悉並精通分子克隆,陽性率100%,並精通大腸桿菌、酵母、昆蟲細胞及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系,我一天可以純化36種蛋白質,跑46個western blot,獨立設計出五年內的詳細試驗計劃。
五歲起,我參與了大量的生命科學實驗,範圍甚廣,從脂肪代謝到植物信號通路,從結構導向的藥物合成到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西方哪個國家,都遍布了我的足跡。
到六歲,我已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重要期刊發表文章58篇,其中science5篇,nature8篇,cell 3篇,累計十次提供雜誌封面。
七歲時,我在王子屯大學、麻省職業技術學校、哈爾濱佛學院等知名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繼續進行自己的研究,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nsc一共發表文章33篇,獲評時代年度十大年度人物。
shit!中國的生命科學事業起步雖然晚,但是在一代代科學家的努力下已經初見雛形,五道口技校的冷凍電子顯微鏡已經步入世界前列,而中關村文理綜合大學的單分子技術也令人欣慰,更有如雨後春筍一般繁榮的計算、統計、分子模擬、結構預測,乾濕結合,大顯神威。
我常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對生命科學投入的還不夠深沉,我決心回到祖國,加入生命科學建設的大軍中來。然而一次次的高考失利,令我心灰意冷,我在夜裡裸奔,我在白天裸奔,我科研的號角和利劍,我終將和那實驗室的燈一同熄滅。
我曾經和某知名教授談笑良久,我們都覺得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他誇獎道:「像你這樣的,我他喵的這輩子都沒見過!」我一心都放在科研上,稍稍有了一點微小的成績,我都會十分興奮。想到這樣的我居然要失學了,實在是不舒服啊。我曾經閱讀過您本科的畢業設計,我覺得還是可以指點一下的;尤其是您湊字數那一段,令我想起了六歲那年。fu~~~k!我這樣厲害咋能失學呢?希望貴校破格錄取我。
我在夜裡裸奔,我在白天裸奔,我科研的號角和利劍,我終將和那實驗室的燈一同熄滅。
忘記署名子了
你看看,多棒!!別說本科生,就沖這文章數量,這影響力,人事部肯定破例給個特別研究員稱號以及終身教授待遇。。。多好!!
什麼,你說這不可能?十幾歲孩子那學會這些,那做的出這樣的成績?
哦,對啊,在人文領域,這也不可能。他上了大學應該知道,參考文獻一般來說不能算字數的。
咦!文言文!( ?′0`)?
我在高三的時候,也覺得自己滿腹經綸,再加上本身語文成績也是佼佼,每次模擬考試,滿分60分的作文,次次57以上。
其次嘛,高三背的文言文也多了,或多或少也能「之乎者也」幾句,然後,飄飄然的情緒就上頭了。記不清是二模還是三模了,我就用文言文寫了作文,寫完覺得自己真不得了了,是不出世的天才。
後來,試捲髮下來了,果不其然,60分的作文,我59分!我知道,那缺少的一分是老師怕我驕傲。語文課照例要作文優秀的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55分的起來讀了,56分的起來讀了,我在底下摩拳擦掌,準備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歡呼!╰(*′︶`*)╯
然而,語文老師始終沒有叫我。我還以為老師把我忘了,趕緊向老師使眼色,這麼好的裝逼機會,不能失去啊。然並卵……( ??? ? ??? )
課後,老師把我叫到她辦公室,先是誇我了幾句,然後開始指出我的問題。我聽不進去,年輕氣盛嘛,我覺得你們就是想把我這個天才給扼殺在搖籃里。老師看我油鹽不進的,無奈跟我說:「你把《師說》找出來,讀十遍,再把你的作文讀十遍,自己體會體會!」
我照辦,《師說》×10,讀完後,老師問我,有什麼感覺沒?我說,還好吧,挺好的!接下來老師讓我讀自己的……
第一遍! 「我真是天才」我心想
第二遍! 「我怎麼那麼聰明!」
第三遍! 「我都不好意思了!」
第四遍! 「咦?這個詞怎麼用錯了!意外意外!」
第五遍! 「啊!這個句式改一改更好」
第六遍! 「有兩段內容都重複了」
第七遍! 「我怎麼沒寫出中心思想呢」
第八遍! 「我這算是在寫流水賬么!」
第九遍! 「不行了,要吐了,越讀越噁心」
第十遍! 「我絕對不承認這玩意是我寫的!」
沒錯,好的文言文文章,你越是讀,越是感覺寫的太TM好了。而我寫的,完全可以歸類到狗屎里去!
事後,老師讓我把作文留下了,說幫我改一改。隔了半天后去拿,全是錯誤的句式,錯的通假字,錯的專用詞等等!
反正自那兒以後,我就再也不敢班門弄斧了。同學們(扶眼鏡),平常老見你們背課文,甚麼少年雄於地球兒則中國雄於地球兒的,這會兒該背課文的時候怎麼沒人背啦?
你們沒學過《促織》嘛?講了一個上面好蛐蛐兒下面變蛐蛐兒的故事,啊,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說明了一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上面好假大空下面自然跟著假大空,上面講什麼傳統熱下面自然也跟著沉渣泛起,上面要是報菜名,那下面自然出田園版滿漢全席咯。
不過作者只是個孩子,大家既然能寬容素鍋雞湯手講國學,能寬容畫家聊文學史,一個孩子發發中二病有什麼不能寬容的呢?
不過孩子最大的問題尚且不是寫作不規範,民國那會兒寫這種半文半白的人多了去了。
問題在於一個字兒:不老實。
一個標榜那自由之什麼獨立又什麼的人,怎麼能離了拐棍就不會走呢?就說非得報書名壯膽,這個書單的質量啊,也是弗如我所知道的另外一個遠甚。另外一個至少都勉強算是一個系統里的東西,你這個呢,天上一腳地下一腳的。看完莊子註疏把作文寫成這樣?連莊子都降不住你更何況莫礪鋒呢?就是把魔禮青魔禮紅魔禮海魔禮壽全請下來我看都懸乎。還《柳如是別傳》,人陳先生是做無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你年紀輕輕的,也要閑瘋了學驢叫嗎?
要賢惠要善良,不要站在街旁。這個不好真的。大家說的很好,我就不獻醜了。
給大家提供個福利,絕對是你玩文言文必備利器。
CCL語料庫檢索系統(網路版)
這個網站打開是這樣子的
比如你可以選擇古代漢語(民國以前)和現代漢語(民國及現在)
你也可以選擇查詢範圍
這個資料庫有多大呢?
漢語語料庫
字元數: 783,463,175
其中
現代漢語語料 581,794,456
古代漢語語料 201,668,719
要知道24史加起來才4000萬字,這個資料庫古文部分是24史的5倍左右,所以這個資料庫還是相當的龐大了,國家搞得正經事情之一。
比如有知友說古代人不用「近人」,是么?我好奇了下。
光這個資料庫里,近人出現了681次,當然這裡的近人有「不近人情」,有附近的人/身邊的人的意思,但也不乏近代的人的意思。
舉例一條
馬懷素開元初為秘書監以書籍散逸條流無敘懷素上疏曰:
南齊已前墳籍舊編王儉七志已後著述其數盈多隋志所書亦未詳悉或古書近出前志闕而未編或近人相傳浮詞鄙而猶記。若無編錄難辨淄澠望簡括近書篇目並前志所遺者續王儉七志藏之秘府,於是召學涉之士國子博士尹知章等分部撰錄並刊正經史粗創.
此處感謝 @羅本身 及 @張文治 提出異議,論衡的近人的確不是近代人的意思,已經修改。
再比如,漢武帝真的不能用嗎?
看數據。共692條
舉例:
南北朝作品
傷宣貴妃擬漢武帝李夫人賦(並序)
這可直接是題目里就寫了漢武帝,作者也比較屌,宋孝武帝劉駿!
更別提什麼秦皇漢武略輸文采了。
(韓國某古裝劇里的隋煬帝楊廣背後的沁園春雪,哈哈哈哈)
那麼這個裝逼利器有啥作用呢?這就要說道知識改變命運了,有個新聞:
台灣男子說"他媽的"被起訴判無罪
台灣一陳姓男子因兒子打工受欺負,口出「你他媽的給我走走看」,被告公然侮辱,一審判處行拘20天。
他不服又上訴,台南高分院法官引魯迅《論「他媽的」》一文,認定是口頭禪,因陳是職業軍人退伍,情急下脫口而出,並非罵人,改判無罪確定。
ps:高估了部分知友的理解能力了,能夠把xx是yy的基礎當成xx=yy,這邏輯真牛
我在南大文院畢竟讀了九年書,當時看到這個問題那個火蹭蹭的,現在再看答的情緒化太重了一些,母校的自黑精神都被我拋諸腦後了。望觀眾們諒解,我這篇答案諸位也就看個熱鬧吧。
------原答案-----
哪些個南大文院研究生讚嘆不已自愧不如的?報出名來我和他們絕交?_?
問題描述已修改,感謝各位壯士。索性粘貼一篇我七年前本科一年級的課程作業,寫作時年紀應該和這個高中畢業生差不多大,作業的中心思想和這個高中畢業生文章很接近,就是「老師!我要學文學!」我也不是謙虛,因為我進南大後精力主要在學術上面,最多偶爾寫寫詩詞曲,駢文和和散文沒下過功夫,所以我當年這篇現在來看在南大兩古專業里文章寫得也就中等偏下吧,這種水平老師們早看膩了。以後再有這種事,要是自己水平不夠的話別拿南大搞新聞了。特別還在問題描述里把我們黑成那個樣子,我們雖然窮丑單身但還是有尊嚴的!
順便提一句,這篇文章不符合課程要求,所以最後只得了85分,這個分數是一個很客氣的警告,然而任課老師最後成了我本碩博期間的導師(文中將姓氏隱去)。人啊,還是要考慮到歷史進程。
-------------
戊子秋,吾負笈金陵,忝入南雍。偶得求教於某師,間論及徐庾駢文,多有所悟。時效徐庾之體,作文一首,以言學文之志,且託追思六朝之情。越三年,果立雪於某門,朝暮作文論道,而今又復三年矣。梅陵之木,七經盛衰,秦淮之水,宛然如故。吾學業未成,而鄉音已改,飲食俱殊。今觀乎少年之作,益知吾慕金陵,經年不易,身雖遊子,未可輕還。南雍文脈,惠吾良多,金陵真乃天下文都也。乙未年七月十四日記。
燕趙黃雀,六月乘風1,東南吹雲,行行吳會2。淮海維揚,三千餘里3,曾經日下,忽然雲間4。揚江旁脈,著龍浦5之風流;茅山遺勢,鎮金陵之王氣6。瀛洲7浮水,棲霞漫天。彭蠡共陽鳥攸處8,牽牛與婺女競分9。紫金龍蟠,少將始爭興亡10;玄武虎踞,壯士肯老丘壑。11
盛乎哉,誠千年帝王都也!
方是時也,江東眾才,鼎峙山河11,衣冠盡渡,士風猶存。烏巷郎12入,王謝門高13留燕;會山賢集,蘭亭水曲賦詩。才思往複,麈尾常在14;山水行滯,木屐初成。然後錦幡石頭,綉旗白下15。吟遊新亭,忘江河之色16;唱和西邸,騁竟陵之聲。逸思彫華17,豈懼北間之有人18;風流恣意,宛若天下之無兵。更復東宮集詩,察麗文之本末19;定林20雕龍,品才子之妙心。《子夜》迴風21,妃娥吟之巧笑;《莫愁》22滿城,梁武醉之醱醅。王朝代嬗,玉台不改;宮人寂寞,艷歌常作。金箱寶軸23,秘思妍詞24,既無擬於六典,亦放蕩以怡情。加以池塘春草,園柳新禽,後庭英發,玉樹成林。秦淮花開,萬姓共賞;孫陵梅舞25,飛蓋疊映。裙帶交繞,粉綉爭暉;軒冕逡巡,藻火競曜26。文君送酒,綠珠捧琴27,風雅齊奏,鍾弦和鳴。既如此之江南,何征天下!
然而五運相承,火德為王;三百一蠲,歲星又轉。九江五湖,非德不固;三吳百越,無恩難立28。鐵馬齊陣,舳艫相望,風急塵高,鼓噪駭京29。可憐建康宮苑,方制歌舞,南陳古井,漫膩胭脂。江南碧水,江山郁秀,朝花暮草,倏然改色。北騎一炬,繁華但憑昔日;南風不聞,蔣州豈復揚州30。翡翠陵丘踏破,琉璃簪花咽碎,落日枯木廢橋,空守年年歲歲。千四百年,數經飄零,向及戰火,忍負干戈。牛首荒陵,無人作誄;秦淮燈船,誰能和詩。風雪摧其白髮,黃沙改其朱顏,唯江邊之女牆,夜夜還照明月。
子山臨江,常有興衰之感;仲宣登樓,亦現去留之悲。況如一世風雨之宴,三兩濁酒之杯,歡宴離有時,還知酒中味。吾初至此,唯樂遊覽。超跡塵網31,測玄理於幽微;傲睨采芝32,訪仙蹤於巒岳。然其既知六朝之城盛,復觀今日之文衰,乾坤倒置,憾莫加焉!江左風流,吾未之逮33;文章道弊34,而有微志。故為斯賦,以酬古人,非曰能也,而願學焉35。
注釋:1 《風土記》曰:「六月則有東南長風,俗名黃雀。長風時,海魚變為黃雀,因為名也。」2曹丕《雜詩》:「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吾乃燕趙人士,東南而至金陵求學。3庾信《哀江南賦(序)》「淮海維揚,三千餘里。」4王勃《滕王閣序》:「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吾自京至寧,此處將長安附會為首都之意。5秦淮河為揚子江支流,古稱龍藏浦。6《丹陽記》:「秦始皇埋金玉雜寶以壓天子氣,故名金陵。」7瀛洲:玄武湖傳說中的島嶼。8《禹貢》:「淮海惟揚州。彭蠡既瀦,陽鳥攸居。」9《史記·天官書》:「牽牛、婺女,揚州。」10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11鄭燮《念奴嬌·金陵懷古》:「淮水秋清,鐘山暮紫,老馬耕閑地。一丘一壑,吾將終老於此。」
11庾信《哀江南賦(序)》:「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12王、謝子弟被稱為「烏衣郎」。 13《南史侯景傳》:「請娶於王謝,帝曰:『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14《高僧傳》卷四《康僧淵傳》附《康法暢傳》:暢亦有才思,善為往複,著《人物始義論》等。暢常執麈尾行,每值名賓,輒清談盡日。庾元規謂暢曰:「此麈尾何以常在。」暢曰:「廉者不取,貪者不與,故得常在也。」15石頭、白下,皆為南京六朝時的軍事堡壘。16《世說》曰:過江諸人,每暇日,輒相要出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17徐陵《玉台新詠序》:加以天情開朗,逸思雕華,妙解文章,尤工詩賦。18《北史李諧傳》:諧等見,及出,梁武目送之,謂左右曰:「朕今日遇勍敵,卿輩常言北間都無人物,此等何處來?」 19 《昭明文選序》:夫椎輪為大路之始,大路寧有椎輪之質,增冰為積水所成,積水微增冰之凜,何哉?蓋有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麗。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時變改,難可詳悉。20南定林寺,劉勰青年時曾在此跟隨僧佑研讀佛書及儒家經典。21梁武帝《子夜歌》:當信抱梁期,莫聽迴風音。鏡上兩入髻,分明無兩心。22《唐書·樂志》:《莫愁樂》者,亦因《石城樂》而有此歌。石城西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且石城樂和,中有忘愁聲,因有此歌。23徐陵《玉台新詠序》:「於是麗以金箱,裝之寶軸。」24謝惠連《雪賦》:「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25孫陵崗,即孫陵墓所在地,今稱梅花山。26江淹《為齊王謝冕旒諸法服表》:「況臣道狹慶隆,身薄器尊,粉綉爭暉,藻火競曜。」27庾信《春賦》:綠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
28《隋書崔仲方傳》:崔仲方為虢州刺史。上書論取陳之策曰:「臣謹案晉太康元年歲在庚子,晉武平吳,至今開皇六年,歲次丙午,合三百七載。《春秋寶乾圖》云:『王者三百年一蠲法。」合三百之期,可謂備矣。……昔史趙有言曰:『陳,顓頊之族,為水,故歲在鶉火以滅。』……皇朝五運相承,感火德而王,國號為隋,與楚同分。……若當此分發兵,得歲之助,以今量古,滅不疑也。……雖恃九江五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徒有三吳、百越之兵,無恩不能自立。」29《小說·兵典·兵六》:東晉末,桓玄篡晉,宋武帝起義兵討玄……武帝與劉毅等分為數隊進突,謙陣皆殊死戰。無不一當百。東北風急,義軍放火,煙塵漲天,鼓噪之音震駭京邑。謙等諸軍,一時奔散。30《隋書·地理志》「丹陽郡」:「詔並平盪耕墾。」《讀史方輿紀要》:「隋平陳,郡廢,於石頭城置蔣州。」隋朝佔領南京後,。設石頭城為蔣州治所,後又幾經立廢。南風,《淮南子·秦族訓》:「舜為天子,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
31江淹《雜體詩·效許詢<自敘>》:五難既灑落,超跡絕塵網。32江淹《雜體詩·效郭璞〈遊仙〉》:「傲睨摘木芝,凌波采水碧。」33《禮記》: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34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文章道弊五百年矣。35《論語·侍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再一次證明,民科不僅存在於自然科學領域,也存在於社會科學中,只不過辨識度沒那麼高。也再一次證明民眾文學素養之低,以為加個之乎者也,駢文對仗以及幾個文言文中常用古雅名詞就是古文。這不僅是當事者井底蛙鳴的可笑,也是整個社會的浮躁體現之一。
又見文言文被黑。
文言寫作有非常嚴格的規範,不是堆砌幾個古文詞語就算文言的。先不說這一篇「文言文」內容空洞,結構混亂,東拉西扯,陳詞濫調,僅僅從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要求上幾乎沒有幾句是合乎規範的。
文言文在古代的作用相當於英國的「牛津音」。在古代英國你是不是貴族一開口聽口音就知道。在古代中國你是不是「士」一出手寫東西就知道。你穿的長袍3個月沒洗,那叫不修邊幅,你隨地吐痰、飯前便後不洗手,那叫不拘小節,對於知識分子來說這些都是小問題。但是你寫作、交往不合規範禮儀,你就混不進知識分子的圈子,不能被稱為「士」。
文言作為以前文人表示身份的重要象徵,第一忌諱不合禮儀,第二忌諱摻雜俗語。這篇文章要麼不合規範,要麼混入俗語,完全不能稱作「文言寫作」。
首先標題就是錯的。
「上南京大學教授莫礪鋒書」。古代的莫教授收到這封信腦門會出汗的。
「上」字在古代是不能亂用的。作為名詞它特指皇帝。上書作為動詞特指這封文件是寫給皇帝,因此歷史上有公車上書事件。寫給皇帝以外的人不能亂用「上書」二字。在古代一個人收到一封信寫有「上書」給自己的話,會把收信人嚇尿的。在古代,為了幾個字用錯而禍從天降的例子不要太多。
這個題目如果最全套的敬語格式應該寫做:
《後進末學劉大壯泣血頓首百拜為進學事書謹奉南京大學梁溪莫教授諱上礪下鋒足下賜鑒》
「泣血頓首百拜」帶有自辱自污的性質,為了自己的事情這麼做會被稱為諂媚無恥,為了公義或他人的事情才可以用。所以這裡這6字應棄之不用。
莫教授對於作者是尊長,絕不可直呼其名。在古代應用官職代稱,因此本來應該寫「書謹奉南京大學莫教授」即可。但是如果南京大學有好幾個莫教授怎麼辦?這時應當加上莫教授的號或者籍貫。查到莫教授是無錫人,因此可以加上無錫的古稱「梁溪」。這裡還要做點小功課,古人的籍貫有時是忌諱,比如一個人檔案的籍貫他平時不喜歡被人提到,你要是糊裡糊塗用了,估計會被討厭。所以在古代混文人圈不是那麼容易的。
然則如果南大有好幾個無錫籍的莫教授咋辦?這時不得已才能提人家老莫的名字。提尊長的名字時要寫」諱某「。如果名字是兩個字的要用」諱上x下x「。
除了文字規範,還有禮儀規範。古人見面不是像我們現在握個手說個你好加個微信,而是有一整套規矩,叫做」儀「。中國被稱為(或者自稱)禮儀之邦就來自於這裡。
下位者見上位者首先要說自己是誰,叫」報名「或者」唱名「。比如你去見縣委書記,就不能說張書記你好,我是小劉。而要大聲說」主任科員劉大壯叩見大令大人!大人萬安!」。如果書記不說免禮的話,你就真得磕個頭才行。親戚之間要說「小侄大壯(不要說姓)叩見叔父大人」。寫信也一樣,起手要先說自己是誰,所以要先寫「後進末學劉大壯」。
然後要寫清楚為什麼要寫信,表示確實有事,而不是你可以騷我就跑來擾。所以要寫明」為進學事「。
「鈞鑒」用法錯誤。應該用賜鑒,垂鑒,尊鑒。有時文人講究有點傲骨,那麼可以用大鑒、雅鑒,體現不卑不亢意思。
所以題目應該是:
《後學劉大壯為進學事書謹奉南京大學梁溪莫教授諱上礪下鋒足下賜鑒》
「漢武帝」用法錯誤。文言規範,即使提到前朝的皇帝也必須保持極大的尊敬。提到漢武帝要說「漢孝武皇帝」,「漢世宗皇帝」, 「漢世宗孝武皇帝」。如果在普通書信裡面保持一般尊敬也可以,這時說「漢武」也可。皇帝是皇帝的職位,提到具體皇帝時不可省略為」帝「。比如口語可以說張局李局隨便叫,但是書面公文就必須寫張局長李局長。不提名的時候文中可以簡稱為」帝「,但是一旦要提廟號或者謚號就必須說孝武皇帝。漢武帝是俗語,文言中不可用。
以下再摘幾處錯誤,全文沒有看完,不詳細解釋了。
「近人吳雨僧。。。。」。」近人「用詞不合規範。文言只有」古人「,」今人「,沒有」近人「的用法。要用」近有吳雨僧」。
「是故雖賢如周公,尚有吐哺之情」。「尚」字體現的是意思轉折。周公吐哺是周公被稱為賢的證據,賢跟吐哺之間毫無轉折,不能用」尚「字。
」吐哺之情「的「情」是什麼鬼?吐哺是個動作,」之情「是什麼情況?文言里」情「就是感情的意思,比如是舐犢之情,情在文言里沒有情況的意思。情況是俗語。用情指代情況更是胡來。這句話本身文意不通,強行寫應該寫作」故賢如周公,曾為吐哺「。
」縱聖如宣尼,亦發才難之嘆「。這句更是胡鬧。什麼叫」聖如」宣尼?說賢,可以說賢如。。。。,說智,可以說智如。。。,說勇,可以說勇如。。。,因為世界上能稱得上賢者智者勇者的人很多,因此可以用「如」字來表示比較之意。但是「聖」呢?難道世界上聖人很多嗎?儒家世界裡聖只有一個,就是孔子,稱為」大成至聖先師「。詩聖詞聖那些不能算正經的聖。既然稱聖的只有一個人,那麼自然就不能說其他還有誰能「聖如」來比較。
在往後那些「至即問」、「未下車」、「既下車」、「深知人才之不易得也」、「然自古華夏神州」都屬於半文半白的用法,是寫文言最忌諱的地方。其他爛的地方我就懶得一一指出了。
這麼一篇對文言寫作規範幾乎完全不通的「文章」,只能說明孩子的教育質量太差了。愛好文言文不是不可以,但是既然要寫,就要認真學習研究,而不是學點皮毛都談不上的東西就開始長篇大論寫」文言「。
希望以後少出這些半文半白的「文言文」。
--------- 讀評論區之後的分界線之一 --------------
」古文觀止「,然學無止境,永不敢言止。評論區大賢賜教,謹錄於後,與好文言者共勉之。
--------- 讀評論區之後的分界線之二 --------------
.
文言文可以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是一種工具,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語言。它曾經被批評許久,也已經消失許久。它在我們現在的社會裡沒有一絲一毫用處。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人對文言感興趣,甚至說熱愛。這一點既讓我無比驚訝,又無比歡喜。相信當我們本身消失許久之後,中華文化仍將薪火遞傳,如不廢江河萬古流。
.
知乎果然被稱為神乎,再偏僻的領域都會有高手潛伏。
.
隨手寫下幾段不算文字的文字,忽然就有高手從不知道哪裡的地方冒出來,對文字逐一打臉,啪啪聲中讓人無地自容。不過一個人的學習過程難道不正是這樣嗎?這才明白《論語》為什麼把《學而篇》放在第一。人生最大的快樂不正是這三種嗎?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真的好高興。
.
余性愚鈍,近於某乎塗鴉數行,悖謬錯誤,幾無句無之。幸群賢不以余鄙陋,乃辱玉趾,臨評論區以教我,言辭諄諄,打臉之聲啪啪不絕。啪啪之餘,余仍歡喜雀躍,甘之如飴,蓋有聞己過之喜,開茅塞之愉也,而持經互難之樂,更勝於啪啪多矣。
.
今恭錄大賢之語數列於左,以廣正解。退而當書之於帛,懸之於牖,朝夕誦讀,戒後而勉,以期日有寸知也。諸賢之言未能盡錄,尚乞原宥。
原回答主要是想指出並分析,為什麼該文從駢文的角度很糟糕,並普及駢文的基本規則。這裡集中回複評論區關於不應苛責高中生,不應用庾信王勃的標準要求初學者等問題: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目前很多人自認為熱愛古典文學,但寫出來的駢文、駢賦、近體詩等完全不按該文體的基本要求,寫出來的東西四不像,還到處自我吹噓,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還為之叫好,對初學者造成很大誤導,這是非常有害的。你覺得格律是桎梏,可以寫古體詩,為什麼要寫律詩呢?踢足球就要按照足球的規則,你非要用手把球扔進球門,美其名曰「掙脫束縛」,正常的裁判都應該判進球無效,並將你紅牌罰下。可惜現在的裁判太少,導致很多人都在效仿這種行為。
你要是想改進該規則,應該在充分理解、領會、熟練掌握原有規則的基礎之上,做出合理的改進,而不是在連基本規則都不了解,隨心所欲的亂寫,如同各路民科連廣義相對論都沒學過,卻天天想著要推翻一般。
2,我在文中以庾信、王勃、駱賓王等人的作品為例,是為說明文中的駢文規則(比如馬蹄律),是初唐以後的通行規則,絕大多數前代作者都以此為綱。而事實上這些規則大部分人並不了解。
用先賢的作品與其做對比,是為了讓該生以及圍觀群眾認識到,為什麼他這樣寫是不好的,並通過學習先賢不斷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目前的大多數回答,或是貼出自己的作品與之對比,或是說不應該苛責高中生,因此我認為明確指出他犯了哪些錯誤,為什麼這樣寫不好,是非常有必要的。
3,人貴有自知之明。初學者應該保持一顆謙卑之心,古典文學博大精深,一個初學者讀了幾年書就認為可以睥睨眾生,比肩前賢,進而驕傲自滿,對其自身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害。該考生自信滿滿,「南大文學院畢業生自愧不如」,很明顯缺乏的不是包容與鼓勵,而是有真正懂駢文的人指出其不足。
我本人19歲時也寫過駢文,當然主題不是自我吹噓,而是我們應該弘揚傳統文化。當時並不了解駢文的規則,只是做到出句對句基本對仗,全文主要由四六言構成,沒有文白夾雜等基本要求。寫完之後周圍的人都認為寫的很好,也發到某刊物上,但我清楚的認識到這裡的「好」和先賢真正的好的作品有巨大差距,只是在並不真正懂駢文的人看起來對仗工整抑揚頓挫顯得「好」而已。只可惜當時查閱了很多相關書籍,分析了很久為什麼《滕王閣序》極富音樂美,但都找不到駢文應該怎麼寫,有哪些規則,也不知自己應該如何提高。若干年後經高人指點,終於明白什麼樣的文章才算「駢文」。我在這裡普及駢文的基本知識和規則,就是希望大家不要犯我當年的錯誤。
==================================================================
作者似乎是想寫成駢文,但是除了勉強對仗之外,連駢文的基本要求都沒做到,而且基本把常見錯誤都犯了一遍,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1,駢文雖不需押韻,但也有聲律要求:
其一是節奏點平仄相對。四言的節奏點在第二、四字,比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節奏點平仄為平-仄,仄-平,每句自對,出句對句互對。六字句稍複雜,但同樣有規律可循。而作者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比如「天下動蕩,征戰頻繁;海水羣飛,神州沸騰」,節奏點的字分別是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完全不對。
其二是要走馬蹄律,指上一句的對句的末字要與下一句出句的末字平仄相同,舉個例子: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月-秋-清-紫-路-阿-洲-館-翠-霄-丹-地-渚-回-宮-勢 的平仄嚴格按照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以上兩條是初唐之後所有駢文都要遵循的規律,也是駢文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極富音樂美的關鍵,《滕王閣序》《討武曌檄》等名篇莫不如此,詳細分析參考這個回答《滕王閣序》的語言美感是不是任何一篇駢文都無法超越? - 知乎
而該考生似乎根本不知道這兩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2,駢文常用句式為壯、緊、長、隔、漫、提引發送。
壯:三字句互對,「六王畢,四海一」
緊:四字句,「性非和順,地實寒微」
隔:四六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長:五-九字句,「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
漫:散句,「天意人事,可以凄愴傷心者矣」
提引發送:發起議論之前的領字,「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
一篇好的駢文,應以隔句,緊句為主,長漫為輔,否則臃腫雜糅,文氣不順。該生幾乎一半以上使用長句漫句,尤其是大量多於九字句字,比如
「一時之間,大師巨子輩出,既承先哲之遺命,又拓學術之新區,其中海寧王靜安先生尤具慧眼,獨闢蹊徑,首以西人之觀念研治吾國傳統之文化,創穫特大,影響甚巨,允為近代學界轉舊為新關鍵捩點之人物。」
這種啰嗦的句子如同白話,根本不應出現在文言文中。
3,用典應靈活多變,該生用典明顯堆砌,句式單一,矯揉造作。比如:
「是故雖賢如周公,尚有吐哺之情;縱聖如宣尼,亦發才難之嘆。昔陳仲則為豫章太守,至即問徐孺子之所在,而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
「故楊朱遂有歧路之泣,阮籍乃成窮途之哭。失意左遷,賈長沙始有吊屈原之賦;落魄飄蓬,溫飛卿乃作悲陳琳之詩。」
基本都是某人怎麼做之類的句式,極不自然。大家可以參考用典高手比如庾信王勃,這裡就不舉例了。
4,內容方面,此文是典型的懷才不遇文,需要適當顯示自己能力,但不能太過。你文採風流應該由文章自然流露,而不是自吹自擂。該生堆砌了一大堆自己讀過哪些書,寫過那些文章,讓哪些人自愧不如云云,非但不能自證其能,只會凸顯其不知天高地厚。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看看類似的主題韓愈怎麼寫的:
「天地之濱,大江之濆,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匹儔也。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曠途絕險為之關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為獱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於眾也,且曰:「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實有類於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說焉。閣下其亦憐察之。」
可謂不著一字,盡占風流。高下立判。
5,抄襲明顯,比如
「而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
直接抄自李白《與韓荊州書》:
「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
總結:
該考生大概是讀過不少詩文,但是一般人讀的越多,越知道自己與先賢的差距,越謙虛謹慎。此人恰恰相反,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另外此人語感很一般,基礎也非常不牢固,文白夾雜,語句啰嗦。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還是繼續提高姿勢水平吧。
會文言文很厲害嗎?一本線都沒過還去什麼南大,你讓人家努力考上的怎麼想。不過這孩子的運作能力還行,搞不好輿論壓力,或者媒體營銷下,能把自己炒火,然後開一個什麼國學班,每天穿的仙風道骨的,開班辦學,和傳統文化掛鉤,集合養生,冥想,儒釋道一體,學費一期一萬五,為了照顧質量只限20名,一年只辦兩期。一年幾十萬收入妥妥的,還上什麼大學~
就醬。
這位高中生寫的根本就不是駢文,或者他根本就不知道駢文的特點。
1、什麼是駢文?
一言以概之:是從古代文學中的一種修辭手法逐漸發展形成的特殊文體,是從修辭學角度劃分的散文分類概念。它是與散文相區別的一種不同表達方式,它可以在其他體裁中交叉涵蓋。(比如駢文的對偶、聲韻、用典、詞藻,這些在詩詞文賦中其實都有)
2、如何界定駢文?
從本質上來說,駢文基本是由對偶的文辭組成,也就是兩兩相對的句子,即對仗。
至於用典、聲韻、詞藻雖然是駢文重要的藝術特點,它們可以使駢文的形式更完美,但它們只是駢文極盛時期的特徵,在判斷一篇文章是否為駢文時,這三個藝術特點,只是從屬的條件。
也就是說,一篇文章,不是你的詞語看起來像古語,不是你用了典故,不是你平仄對應了,就是駢文了,這些的確是駢文的特點。但不是判斷一篇文章是否為駢文最主要的依據。
如何界定駢文,應從其本質特徵著手,即文章基本由對偶的文辭組成。
無對偶,不駢文。
3、何謂對偶的文辭?
漢語言文學大家莫道才先生提出了四點依據:
①字數的基本對等;
②意義的基本對舉;
③詞性的基本對稱;
④結構的基本對應。
我們看這位高中生的文章,基本沒有遵循這四個主要的點,出句跟入句的字數是長短不均,毫不對等。你要知道,駢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中國人追求語言的對稱美,漢字是單音字,一字一音,這樣比較容易形成整齊的句子。不像英文單詞由字母組成,一個單詞有長短,句子長短不一,參差不齊,缺乏美感。
舉例說明什麼是對偶:
1、三字對偶
四美具,二難並。——王勃· 《滕王閣序》
2、四字對偶
雪暗如沙,冰橫似岸。——庾信· 《哀江南賦並序》
3、五字對偶
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庾信· 《春賦》
4、六字句對偶
傳鼓瑟於楊家,得吹簫於秦女。——徐陵· 《玉台新詠序》
5、七字句對偶
忽憶揚州揚子津,遙思蜀道蜀橋人。——盧照鄰· 《悲昔游》
6、五、四字組合
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
讓東海之濱,遂餐周栗。——庾信· 《哀江南賦並序》
7、四、七字組合
閱詩敦禮,非直東鄰之自媒;
婉約風流,無異西施之被教。——徐陵· 《玉台新游序》
8、六、四字組合
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
玩老氏之兩卷,恍惚懷中。——蕭統· 《林鐘六月啟》
而至於駢文的其他特點,用典、聲韻、詞藻。
他的確用典了,我們先不說這些典故用的正不正確。就看其他兩點,比如聲韻,這個是最糟糕的,全文的聲韻,也就是平仄基本沒有對應的。
舉例說明合格的聲韻對應是怎樣的吧: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平 仄 平 仄 平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仄 平 仄 平 仄
還有詞藻,這個也不嚴格,半白半文的。
所以,他根本寫的不是駢文啊,既然不是駢文,也就沒有必要從駢文角度來批判!
就當他寫的是文言散文,好吧,從文言散文的角度來看,也不合格,原因很多答主都講了,我就再補充一點吧。
首先我們要明白,文言文為什麼成為書面語。
阮文在《文言說》中曰:「古人以簡策傳事者少,以口舌傳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為一言,轉相告語,必有愆語。是必寡其詞,協其音,以文其言,使人易於記誦,無能增改,且方言俗語雜於其間,始能達意,始能行遠。」
這位高中生,「煌煌」三千大言,喂,古代哪個文人寫的文言散文,是有3000字的規模的?做不到長話短說,就不要寫文言文。花了3000字,表達了什麼?就是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然後積勞成病,懷才不遇。這麼長的文章,你寫的就是這些內容。
昔稼軒南渡宋庭,上書《美芹十論》,十篇文章,一萬五千字,平均一篇1500字,你一篇文章就相當人家兩篇,而且人家是實打實的乾貨,是言之有物的。李白的《與韓荊州書》才598字,包括標點符號。我知道作者感情激動,想極力表現自己腹中才學,但這恰好暴露,讀過的這些書,並沒有消化掉,成為自己的東西。
寫文章切忌空洞,報人名和書名、堆疊典故,這不是最大的問題,更應當表現自己的思想和見識。這篇文章寫得太酸腐,作為一個高中生,少年人,你的朝氣,你的骨氣,你的志向,這些都沒有具體表現出來。
反而給外人留下一個長吁短嘆,唉聲嘆氣的落榜窮秀才的形象,一個低聲下氣,帶著祈求語氣的可憐人,做人不要這麼卑微。
作文章,以三勝,一曰氣勢,如柳宗元;二曰辭采,如王勃;三曰感情,如歸有光。
說這麼多,不知道作者能不能看到,我還是希望在面對自己的理想時,能夠沉心靜氣。條件困難,這反而是磨礪自己心性的絕佳機會。
作者也讀過不少書,只要有系統性的去學習古文知識,我想能夠有所成就的。還有,要對古文有個理性的認知,不要把它當成功名利祿的途徑,應當是你真心熱愛於此。
還有,這些年的傳統文化復興熱,誤導了不少人。你學好了古文,你應用在哪?如何通過它,成就你自己。我前面講,不要當成功名利祿的途徑,但是你還要養家糊口,不能成為孔乙己那樣的人,對不對。
----------------------------------------------------------------------------------------------------------------------------------
未完·待更
歡迎關注,點贊
怎麼看?沒看法。
莫老師是寬厚之人,當然只能說些安慰的話。那種一口否定的話,他說不出口。
但是問題是,莫老師早就不給本科生上課了,現在說不定連碩士生的課都不上了,應屆畢業生想投他門下,估計沒有機會。現在的系主任是搞現代文學的,校招生辦主任雖然也是我們系的(做過我輔導員),但也不是搞古代文學的,想來特招之類的事也很難發生。
我們這個班是莫老師上過課的最後一屆本科生。我當年有幸聽過他一學期課。雖然不能以師徒相稱,但是也常常以聽過他的課為榮。
莫老師是新中國的第一位文學博士,師從程千帆。當年程先生有3位高足,莫老師和兩位張老師都給我們上過課。其中一位還是我們的班主任。
莫老師上課第一天就說:據說好的教授上課從不點名,我不是好教授,所以我要點名。莫老師的話指的是當年正在流行的小說《圍城》里的俏皮話。
不過,莫老師的課,其實也不用點名。40多人的小教室每次都坐得滿滿,不僅我們班的同學沒有缺勤的,還有許多旁聽的。除了我們兄弟專業,還有沒關聯的人。印象比較深的有2位,一位外系旁聽生後面娶了我們班女同學。另一位是棲霞寺(佛學院)的小和尚,叫傳真,後來成了南京一寺院住持,前段時間因為某市委書記的案子,上了新聞。
印象之中,後來因為人太多了,點名成了趕人的方法,不在名單內的人,不能聽課。——這個細節記不太清了,也許有誤。
莫老師的課是唐宋文學,正是中國古代文學精華之處,讓我這樣沒有什麼文學素養的人如痴如醉。可惜,畢業這麼多年,一點文學的營養都還給老師了,實在讓人汗顏。
當時使用的教材是游國恩的《中國文學史》,因為成書時間早,需要補充的東西太多。莫老師幾乎是脫書講課,每每必牽連許多。每次提到某詩,必立刻板書到黑板上。
當年太不用功,老師的講義也沒有留下來,實在是愧對。
或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雖然莫老師當年已有盛名,但我們也沒覺得他有多偉大。只是覺得是一位嚴謹負責的老師。
快畢業時候,莫老師在階梯教室(主教1樓最西邊)做過一次講座。最後的交流環節,有位學生問老師對輪迴樂隊唱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有何感想。——是的,當時搖滾還很流行。莫老師老老實實的回答:沒聽過。
畢業以後,我沒再回過系裡,老師們的新聞,也很少聽到。
有一天,我在外面出差,突然看到莫老師做的百家講壇,才知道莫老師也成了明星教授。半夜的時候打電話給同學。這位同學畢業後留校做了研究生,這時候也畢業了。他說:莫老師的講座早就做了。
慚愧。baby,wen yan wen not is suo xie, too not is zhi hu zhe ye.
Though the article pi zhe one wen yan wen"s pi, but the article"s grammar and words all is bai hua wen"s logic.
The article is what door"s wen yan wen?
you know I feel what when I see the article?
the feel likes you read the English.
shen me keng father wan yir?!!!!
鄙人通中外之精華,融釋道於一爐,於英語古漢語之學問另闢蹊徑,獨樹一幟。自覺學力已達南大英語古漢語碩士之水平。嘗有伯樂賀知章,拜讀吾親戚之雄文,嘆服曰:「額滴神啊,你TM還是人嗎?你是那個太白金星老頭兒又跑下來框我的吧?」(見《唐摭言》)
余嘗與北大幼兒園之高徒坐談論道,其人自愧弗如,自覺年華虛度,光陰蹉跎。告余曰:「以君之才華,余於北大幼兒園三年級12個班亦不曾見矣。」
吾負如此之才學,卻困於一張小小的英語四級證。時有滄海遺珠之恨,故於知乎作此英語古漢語開山之作,為吾華夏之士速成英語指一終南捷徑,從此浩浩神州再無ABC之煩惱!
吾願以此無量功德換取四級證書之一方便法門。
蓋因此文窮天地之至理,亦如倉頡造字鬼神驚泣,凡夫難視。顧吾以蒼生為念,特做此譯註一篇。
譯曰:
孩子,文言文不是縮寫,也不是之乎者也。
儘管你的文章披著一張文言文的皮,但文章的語法和辭彙都是白話文的邏輯。
這種文章算哪門子的文言文?
你知道我讀你的文章是個什麼感覺嗎?大概就跟你讀我的英語古漢語差不多吧。
寫廣告是個好手,現在不少領域需要這種半文不古的寫法,太文,看不懂,不古,不裝逼。
平時,幾十塊錢的古文段子,多是你一句我一言,在QQ群聊天拼湊出來的,也就這水平。(仔細重新看了下,發現,群里寫軟文,擅長古風的寫手,群里湊字時也比這個好,人家才收費十到二百不等)
而且,有時才幾塊錢而已,真不值錢。初中生都知道,文言文的優點是短小精悍。寫了三千字還啥都沒說,還真是挺厲害的。
《史記》共130篇,52萬字,平均每篇也不過4000字。別人說了啥?你說的又是些啥?作為曾經想考古代文學後來放棄了的逃兵,聽說有這麼想研究古代文學的學生。
我很認真的拜讀了這篇3000字的所謂文言文。
只能用兩個字評價:啰嗦。
給這個小朋友一點建議:
如果那麼想以做學問為終生使命,如此嚮往南大,就不要這麼在乎文憑嘛,直接收拾行李,到學校邊上租個房子,旁聽去吧。
聽上三五年,順便念個自考或者成教,就可以用同等學力去考古代文學的研究生了。
研究生不用考數學,對英語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他真有自己宣稱的那麼高的水平,專業分數好,就不成問題。
就算考不上南大,也能調劑到其他高校。
看他是不是真的有自己說的這麼熱愛了
然鵝這篇文章堆砌的典故並沒有超出高中教育的範圍………
拿這個自薦上高中還差不多,大學就有點夠嗆辣
我記得當時有人向我推薦過這個人寫的這篇文章,我特地看了三遍。然後回復了一個字:哦。
關於這篇文章的整體內容,樓上幾位大神已經講的很清楚了。
我這種文盲,就隨意摘取幾段吐槽一下:
1:少時即博覽諸子百家,如《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周易正義》、《老子道德經注》、《莊子註疏》、《列子集釋》、《楚辭洪興祖補註》等皆有所覽,然惟守先哲「不知為不知」之古訓,故不敢妄論先秦典籍。
來,來,來。各位客官好,我這邊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兒、燒子鵝、鹵煮咸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
各種報菜名,而且還是各種出名到大眾都知道的菜名。
大哥,能不能走點心。
報完菜名後,不說這道菜的特點也就罷了,還要找個借口說自己是因為老一輩有言,不能說。那你洋洋洒洒說一大段幹什麼?體現自己品嘗過這些菜,來秀那莫名的優越感么?
拿著個勺子,自稱廚師大拿,居然不跟我說一下古文派炒菜法與今文派炒菜法的區別,你好意思對得起你出場的bgm么?
2:即以詞學而論,余嘗讀王力《詩詞格律》、龍沐勛《詞學十講》等以入門,又籍陳亦峯《白雨齋詞話》、況夔笙《蕙風詞話》、王靜安《人間詞話》、吳瞿安《詞學通論》等以深究歷來詞家之得失。同時博覽歷代名家詞集,諸如羅忼烈箋注之清真詞、徐培均箋注之淮海居士長短句、夏承燾吳熊和編年箋注之放翁詞、鄧廣銘箋注之稼軒詞等是也。至於零散所讀之詞話詞作更不可勝計矣。
就詞學而言……然後通篇湊字數。我記得當時有人對我說,那人寫了三千言的古文,講真,就這樣的古文,光是詞學的,我都能給你湊出三千字來,跟著格式走一波:
余嘗讀啟功《詩文聲律論稿》、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等以入門,又籍王頤堂《碧雞漫志》、周止庵《介存齋論詞雜著》、張茗柯《詞論》、梁任公《飲冰室評詞》等以深究歷來詞家之得失。同時博覽歷代名家詞集,諸如劉勇剛箋注之水雲樓,屈興國袁李來點校之朱彝尊詞集,王仲閱校訂之南唐二主詞等是也。至於零散所讀之詞話詞作更不可勝計矣。
其實,都是廢話而已,順帶說一句,上述書名,我都讀過,然而並不能代表什麼。
3:略附拙詞《賀新郎》二首,病中囈語,草草成章,縱不足以言詞,亦庶幾可知心中之一二痛苦也。拙詞如下:
我欲佯狂走。痛悲歌,江湖落拓,醉他杯酒。往事悠悠彈指過,轉眼形容消瘦。記不起、從前師友。一笑東坡還為口,問平生,事業荒唐否?時日盡、滴殘漏! 詩詞湖海飄零久。嘆年年,懸樑刺股,豈知昏晝?縱使病愁難豹隱,那忍牛衣濕透,徒泣血、空文何有?黃卷寒燈思破牖,悵人間,辛苦誰甘受?風雨夜,卧龍吼!
浩嘆千秋後,哭窮途,神仙姑射,欲攀難夠!不會余心曽九死,寒雨凄風杯酒。歧路泣、楊朱吾友。淚眼天涯無去處,問人間海島從何走?辛苦盡、斷腸否? 制鯨碧海空閑手。悵平生,飄零萬事,那堪回首!縱使杜陵肝膽在,終古詞人消瘦。對落日,悲涼依舊。文化中興徒寄夢,想湘潭、寂寞靈均久。多少恨,析心剖!
看到這邊終於是看到作者自己的東西了,而不是一味報菜名。起碼拿出一道菜來給讀者看看。嗯我看看啊,賀新郎……咦,我怎麼從中看出了顧貞觀金縷曲的味道來?不管了,先品嘗一口吧……我勒個去,作者,你醋放多了吧,怎麼酸味這麼重。
不對,除了醋這菜還有……有毒……
4:後余與南大文學院畢業生談論良久,其人自愧不如,但覺年華虛度,光陰蹉跎,並告余曰:「以君之才學,余於南大四年亦不曾見矣。」乍聞此語,不禁悲欣交集。
連漱口三四次,終於清除了口腔里的那股酸味,希望下面不再是報菜名,菜我也不想吃了。讓我看看,這次蠻有長進嘛,終於是換了個方式,找了個誰也不認識的廚師來背書。
其人自愧不如,但覺年華虛度,光陰蹉跎。
看到這,我突然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了。
其實吧,我自己就感覺自己一直是年華虛度,光陰蹉跎的。
但是不知道怎麼的,看到作者這一篇文章,我突然感覺……自己,似乎……活的還可以啊。
謝謝作者,讓我找到了久違的自信。
推薦閱讀:
※你有哪些印象深得能脫口成誦的古詩詞?
※如何理解有時看到古詩詞會很喜愛,但如果看古詩集本就會覺得很枯燥?
※哪首(哪句)邊塞詩最令你難忘、震撼、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