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媒體爆料摩拜 、ofo 資金告緊,已挪用 60 億押金補缺口的新聞?

新聞源:摩拜ofo被曝資金告緊 已挪用60億用戶押金補缺口


認真寫個冷答案

行業類的新聞除了橫向看,還要縱向來看

二個多月以前,某網有過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新聞,單車加工類企業集體退燒,共享單車訂單以及回款,與前期相比,趨冷趨難

再把最近排行第三小藍單車的押金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押金報道,特別是深圳市關於共享單車的一個政策聽證會上,不少人提出的一車對多人,重複押金,單次騎行押金不能單次主動退回,有意設置繁瑣的退費門檻,等等新聞如果聯接成網

然後,站在這張網面前,重新審視這個60億的新聞

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對共享單車押金問題帶來的不良後果,已經形成了多方警惕

其實在深圳的聽證會上,共享單車企業,並沒有,也無法承諾免押金,也不能做到單押單退,只是強調,我們是不會亂動押金的

但是,這筆押金,實質上,又完全不在政府監管之下,政府規定,只是指導意見,要求專款專用,不要亂來

也就是說,押金問題,屬於企業黑箱,沒有外人知道,有沒有動用押金

現在,多家共享單車開始死亡,造成的後果越來越嚴重,幾億的押金無力退還,這個連鎖反應,如果進一步放大,共享單車的性質,就會出現變化

眼下有一種觀點漸漸浮現,認為共享單車在押金設計上,一開始就故意採取了一車對多人的過度槓桿,然後,用押金實現變相集資。如果有證據顯示靠租金根本不能實現贏利,不能自我造血循環,那麼,共享單車,就有可能在事實性的結果上,等同於萬里大造林

這個60億的新聞,在這個時間段突然出現,真實性無法證實,但是,把小藍等不退押金的社會憂慮後果,燒向二大巨頭,這種局面,在輿論上,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即使沒有這個獨立爆出來的新聞,遲早會有另一家,還是會把押金質疑的矛頭,指向二大巨頭

無風不起浪,何況共享單車目前,遲遲不能披露真實的收支信息,在一家又一家的倒閉現實面前,押金之疑,必然會波及整個行業,也必然會要求二大巨頭,準備接受監管

押金的實質監管,將成為共享單車致命的噩夢

政府會不會網開一面,讓消費者承擔這個巨大的損失,以保全共享單車的名片地位,底牌就在這幾個月之內,必然攤開

讓消費者一人犧牲一點小錢,成就這張名片

這是大概率事件,否則,押金火速從緊,這個偽創新行業會雪崩一樣陷入大麻煩

政府是不會讓這張名片凋零的,但也不會再放任其繼續胡來,用社會大眾自行承擔損失的方式,平穩渡過目前的押金風波期,然後,再想辦法

一切的難題,在於僅靠租金完全不能實現贏利

創業玩家們,這次真的玩大了


代表著有一家在說謊

看過這麼多次大戲,現在大家已經普遍認可行業大趨勢是不可逆的,比如之前打車戰爭,打到最後,即使是最不敏感的人,對於兩家的合併,也是存著心理準備的。

外賣餐飲O2O一度燒的那麼火熱,到最後也依然是留下不到幾家,連百度旗下的百度外賣都無法獨存

無人零食前段時間火熱,但大家的心態普遍已經是「反正最後就剩下一兩家啦」

還有前兩天大家看笑話的那二個戲精公司

你告我我告你,還有兩地官方一起幫忙撕逼

最後還不是攜手合併,大家也基本都認可這個結局是意料內的

但共享單車打到現在這個樣子,居然還在咬牙打

半月前的時候,小藍倒掉前後,大家已經普遍認為差不多要合併了,各種風聲消息,也被兩家一一否決

所有人都能判斷出,兩家這個收費情況,必然是無法盈利的。而一時半會,打不死對方

那麼合併幾乎是成了唯一答案

但現在居然還在咬牙堅持,甚至傳出消息不惜挪用押金來支持,消息未必是真的,但資金緊缺的事實大家都不難猜

為什麼?為什麼還這樣死咬著?

但我們知道,兩家都不是傻子

所以只能往大膽了猜

可能有一家,實際的資金缺口,比想像的大的多

導致另一家不想接這個盤,有信心認為自己能耗死對方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是哪家在說謊


燒錢不賺錢的東西最後要靠一輪輪融資,最後上市來補。

但是共享單車有個一車多押的押金。

理論上這個押金是不能動的,但是從2017年2月,我就寫文說這個一車多押的押金危險,甚至不排除有人為了卷押金跑路成立共享公司,政府要管。

ofo和摩拜現在已經不敢跑路了,真跑路,政府不知道怎麼擦屁股。樂視的事情還沒算完

投資人投到這個時候肯定是勸合併的。

問題是合併了以後ipo要等多久,不掙錢的企業必須ipo才能解套,滴滴至今還沒ipo啊。

共享單車會等多久?

不過ofo成立以後的一系列新聞表明其背景深厚,也許想a股上市。不過,現在因為樂視,上市審批越來越嚴,現在夠嗆能上a股,還是看看能不能美國上市坑美國投資者的錢。


新聞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新聞背後的趨勢是真的。

「現在雖然外面的架子還未甚倒,內囊卻盡上來了!」

這個趨勢就是——這場資本的戰爭,燒錢燒到勁了。

大家都騎過共享單車,知道共享單車的收費標準,非常之低,摩拜五塊錢三個月的卡,ofo的免費卡打折卡等等,相對於我們收穫的服務,這點錢實在是微不足道,近乎於不要錢。全世界都心知肚明。共享單車的日常營收,根本無法來維護他們的運營。

所以大家都認為他的盈利點是押金。可是以目前的形勢看,押金規模也就是幾十億上百億左右,而摩拜和小黃車的戰爭打的如火如荼,那每輛車都是幾百上千塊。何況兩家究竟有沒有將押金去做投資,投了多少,收益多少,都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押金的盈利,是絕對不足以維持現在兩家公司的海量投資的。否則兩家公司不會一輪接一輪的融資,真要是有造血能力,誰願意向資本家賣身?

最近幾年的互聯網風口,統統變成了資本的諸神之戰。在服務質量沒法拉開檔次之後,雙方就比著打折,今天你敢送月卡,明天我就敢免費。無論是外賣的美團餓了么,還是打車的滴滴優步,都是這樣。競爭激烈的時候一個比一個便宜,滴滴和優步打的最狠的時候我用九塊錢坐過十五公里的車。現在共享單車也一樣,雖然摩拜的質量要好於OFO,但是還沒有好到可以把OFO擠死的程度,所以最終的競爭方式還是靠燒錢。


這一燒起來就沒個完,北京上海的共享單車已經多到沒地方放了,可是兩家誰都沒擠死誰,卻都不甘心,而且誰都不敢先鬆口,生怕先鬆口被對方咬死,成了一個懷疑鏈。然而兩邊都是有爹的人,紅杉資本金沙江,騰訊阿里,兩邊都不差錢,於是接著打。可是這一打不要緊,把其他的攪局者都耗死了(如小藍單車)。其實這些死掉的共享單車不一定質量差,可是沒辦法,誰讓你沒爹呢?

就像蘋果和三星競爭,把諾基亞給擠死了。現在大部隊已經退了,死則死矣,沒死的小公司眼見著也沒幾天活頭了,就剩下摩拜和小黃車這哥倆,他們都有點打不動了。


其實我覺得與其這樣進行一場一眼看不到邊的戰爭,抓緊握手言和才是正理。要不像滴滴優步一樣合併,或者像中石油中石化一樣乾脆劃江而治,長江以北歸ofo,長江以南歸摩拜,也好早日讓市場回歸理性,省著兩家公司被競爭擠到倒閉,對國人也是個損失,共享單車畢竟還是個好行業。

順便說一句,摩拜和ofo都入駐了呼和浩特,但是在市區里幾乎一輛都見不到,據說都被城管給收走了,這裡對呼市城管說一句mmp。


首先根據財報和市場調查報告,共享單車用活躍戶數為2千八百萬,按照300一個來計算,押金也就90億左右,要挪用60億貌似不太現實。

不過這件事倒可以算是中國第一例:市場經濟下的公共服務商業化運作標本案例。(其實快遞含餐飲也應該算)

2016年的時候,共享單車無論是市場上還是政策上,言論導向上都是積極支持的,只有少數幾個央媒提出了包括:押金監管、重複投資、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並寄希望於相關企業自行構建合理的結構去解決。

等這個冬天過去,再經歷一段時間的併購、市場規範化、相關政策落地、服務價格調整後,相信共享單車能夠走上一個相對健康的發展道路。

其實這件事來說,更應該注意的是「低價+補貼」的野蠻生長模式是否真的符合市場和大眾的根本利益,是否應該對新興行業的運營成本、拓張模式提出政策規範和相關管理辦法,才是大家應該思考的問題。


參照滴滴和快的合併前的輿論。

我判斷這兩家資金燒到頭,大概率合併了。
以後一次一塊錢也挺好的,生意可持續。


當市場其他單車死完後,我才會考慮退押金。
二線共享單車hellobike等都還沒死,老大會先死不可能的。


幾點看法。

1.新聞是假新聞,這種沒有實錘匿名人士爆料可以隨便編,沒法證實也無法證偽,所以不可信。

另外一個人同時知道兩家公司最高層的事情,從邏輯上很可笑。

2.行業信任危機是真的,因為多家2線單車的倒閉以及押金被蒸發,導致很多人已經對共享單車產生了不信任,這個時間節點再爆出這樣的新聞,很容易產生押金擠兌,不管多麼大的機構包括銀行支付寶,都經不起恐慌性的擠兌。

3.按照道理兩家應該要合併了,因為一時半會兒都搞不死對方,又在拚命燒錢,這種蠢事投資人都看不下去,例如58趕集,美團點評,滴滴優步,美麗說蘑菇街等。

4.看下細節,這兩家如果為一家,貌似沒有好處,因為用戶本身沒有忠誠度,都是哪家有車用哪家,一家吞掉另一家(或者說合併),新車怎麼弄?

舊車的改造費估計比新車都貴,沒有好處。

5.哪一家的押金問題更嚴重?很難判斷。

可能是OFO,因為有支付寶免押金,且本身押金就低於摩拜,押金池本身就淺。

也可能是摩拜,因為車的成本更高。

6.個人認為兩家到現在還沒合併的真實原因是錢的問題,和上述幾家合併APP改一改就好不一樣,單車這個行業的硬體投入和資產太重了,對手的資產沒有什麼價值並且改造成本過高。

並且接手對方之後,還要接盤對手的押金問題,我要是押金寬裕的那一方,也不願意接手押金緊缺的那一方的債,肯定是期望拖,拖越久,對手越難受,可談判籌碼越少,甚至可以拖死對方,反正那堆破車沒啥用。

7.不管怎麼說,共享單車確實是切實方便了我的生活,我希望能活下來。


我們唯一應該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羅斯福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單車押金。
不管他們玩的什麼資本遊戲,共享單車真的是好東西,也確實幫到了用戶。改變社會,改變出行的好產品,怎麼會失敗?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是真的需要共享單車,所以我選擇相信。
當然,我說的是摩拜和ofo,其他家的押金還是退了吧。


有個直覺:兩家要合併開始收割了。


假亦真時真亦假

天眼妹昨天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嘗試著退了押金,兩家都秒退

題外話:支付寶里突然多了五百塊,有點小激動呢

聯繫了某單車工作的朋友(兩家其中之一,級別不低)求證,朋友說公司現在還可以,不至於退押金。

天眼妹總結一下就是兩家都覺得這個冬天不好過,但是背後的資本市場錯綜複雜,不是一句話就能說得清的。兩家燒錢一定會有一個盡頭,合併也好,倒掉也好,這是必然的。挪用押金的新聞可能是假的,但兩家燒錢燒的心塞可是真的。

港真天眼妹也不知道為啥摩拜的股權結構這麼乾淨(感謝評論下大家指正,摩拜是vie結構,這個天眼查確實查不到,天眼查只能查詢境內企業公開信息~)

看看小黃的......

摩拜上個月可是融了資的

小黃要加油了


從百車大戰和資本一波高過一波的浪潮,到現在共享單車們一家接一家的倒閉。

也就短短兩年不到。

對於共享單車們(ofomobike)來說。

17年的悲壯相比16年的風光,簡直就是如同坐上雲霄飛車一樣的體驗。

但資本的愛總是像激情一樣,來的快,去的也快。

每一個死於這個冬天的共享單車公司都被貼著一模一樣的標籤。

押金無法提取、沒有盈利、資金鏈短缺、挪用押金、員工糾紛、公司破產

這種死亡的陰影照在了每一個共享單車公司的門前,押金就是其中的信號。

每當市場上瀰漫著某家公司押金提取困難的時候,似乎就是這家公司死亡的開始。

這一場關於押金的火徹底燒滅了酷騎、小藍和小鳴單車。

而如今,這一場火終於燒到了摩拜和ofo身上。

「媒體爆料摩拜 、ofo 資金告緊,已挪用 60 億押金補缺口。」

在我看來,那一把懸在摩拜和ofo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距離落下只是時間問題。

1、共享單車的信任危機。

在資本的助推和市場的清洗之下。

近幾年我國人民愈發的體會到了類似「銀行擠兌」的情形。

網約車行業部分司機的提現困難已經成了歷史遺留性問題,更不用提一些用戶充了錢都用不了的窘境。

再就是P2P金融行業投資款無法提取,直接被公司捲款而逃,這樣的小型P2P公司數不勝數。

而如今終於輪到了共享單車行業,押金的退還似乎已經成了一個死結,面臨這一次擠兌危機的人也遠超出以上兩者的規模,尖銳的直接撞上了普通大眾。

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各共享單車公司大樓下每天排隊討要押金的人們,和因為討不到押金把路邊的自行車搬回家在閑魚上售賣的人們。

這些現象和聲音往每一個人的腦子裡都紮下了一根釘子,並扭緊了每個人背後的那根發條。

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信任度在此時幾乎可以說是降到了最低點,以至於每個人都會想——

「我的押金怎麼辦?要不要現在退了?」

而對於這次挪用60億押金的消息,即使已被相關公司及時澄清,但也無法避免廣大用戶因看到前車之鑒而立刻去取押金自保的行為。

這種共享單車公司和用戶之間如履薄冰的信任關係,在這個17年的冬天根本脆弱的不堪一擊。

而對於摩拜ofo們,今年的冬天也是對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終極大考。

摩拜說,自己不可能與ofo合併,這事根本不用談。

ofo說不缺錢,而且還要入駐更多的國家和城市。

投資人說,共享單車行業只有合併才能盈利。

銀行說,根本沒有哪一家公司把押金賬戶開在我這裡。

而天氣越來越冷,騎車的人越來越少,街面上的車也越來越亂。

2、到底誰才需要共享單車?

昨天聽到一個論調說要感謝ofo和摩拜,說因為共享單車的存在改善了自己生活的交通情況,哪怕這兩家企業真的不退押金了,自己也全力支持,免費贈送。

對於這樣的話,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就問一個,假若它們的押金不是299/99,而是999呢?

還有多少人淡然自若的說出這樣的話?

商業就是商業,在商業上強加感情的這種說辭,簡直就是對契約精神的極大不尊重,也是對企業極大的縱容,的這種人不是傻就是有其他心思。

按這個邏輯來說,那我是不是要感謝某度把我的信息賣給了各醫院、推銷、房產商了,還得感謝某度這麼貼心的給我提供了這麼多的「增值服務」?

醒一醒好吧....

這些惡性倒閉的企業,將用戶數以億計的押金隨意揮霍,無視契約協議還說自己在做慈善,和那些P2P金融跑路了的公司,在壞的本質上根本沒有什麼兩樣資本和商業不會沒有任何理由的改善你的生活,它們是要從你的身上獲取利潤的,這是商業的根本。

瘋狂湧入這個領域的資本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想要改善人們的交通情況,而不是以利益為第一要求的呢?

而那些看到機會就衝進來大放厥詞的創業者們,開口幾億融資,閉口改變世界,這些話現在誰還信呢?

甚至是政府事先監管不嚴,屢屢事後譴責的話,現在到底還能安慰到多少人?

勝者為王,在這個時代似乎是一個絕佳的通行證。

只要最終你站上了領獎台,你過去所有的錯誤都將一筆勾銷,煙消雲散。

會有無數的鮮花、掌聲和快門聲將勝利者包裹。

這是一種「完美」的勝利。


不管消息真假,摩拜和OFO也確實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了,保險起見,我建議不常用的同學先把押金退了,以防萬一。再大的公司,資金鏈一旦斷裂,也會瞬間崩塌。你們的押金,八成就拿不回來了。

接下來我從資本市場的邏輯談談,為什麼共享單車發展到今天,已經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了。

第一個尷尬,是他們本身的盈利能力已經被證實很差。現在租金收入低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又不敢漲價,僅僅一兩塊的差價,可能就會造成用戶從「用」到「不用」的轉變。其次,兩家「流量變現」的嘗試看起來也都吃癟了,如果不發生奇蹟,短期內難有作為。想想也是,我用你就是為了騎車,你給我插什麼廣告都是障礙。這樣的廣告體驗,廣告主們不可能心甘情願買單的。與此同時,他們的運營成本卻居高不下,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只會越來越高,因為這些單車將很快進入換修高峰,這又是一筆巨大的投入。

怎麼才能實現盈虧平衡?我也不知道,至少目前看不到好的方法,作為一個融了這多輪錢的企業,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想活著,就只能再從資本市場融資補血。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尷尬,即風投也不願意給他們錢了。如前所述,它們已經被證實了「盈利能力感人」。對「賭徒」風投們來說,相當於「底牌已開,沒有驚喜」,自然就沒人願意跟了。更重要的是,現在這兩家的盤子都已經非常大了,在這個資金規模上想要再找一家有實力「上桌」的玩家,本身就非常困難。因此,對機構投資者來說,要麼「不願跟」,要麼「跟不起」,總之就是沒錢給它們補血。

既然如此,公開上市,讓老百姓拿錢,成了最終/唯一的選擇。但這正好又引出了第三個尷尬,即它們的上市機會也很渺茫。上市不像拉融資,可以靠概念,靠夢想,說服個別人就能「騙」到錢。上市得過「法律關」,要看歷史業績,看報表,有很多硬指標。尷尬的是,雖然共享單車們高調宣稱自己是「創新經濟」,是「互聯網公司」,但從報表上看,他們就是普通的租賃公司,高投入低產出,風險大,公開市場上的評價恐怕還比不上匯仁腎寶這樣的企業。按它們目前的情況,根本就不滿足國內上市的硬性條件。以前國內不行,可以去國外啊?對不起,這次也不行啦。因為國外資本市場一開始就對這種模式不感冒,早就有人把它定義成「泡沫」了,所以想去騙老外當股東,看起來也是難於上青天。

最後,還有一個尷尬,就是連收購都沒人敢收購。很多人以為,像摩拜和OFO這樣知名的「互聯網公司」,還都找了乾爸投資方,一定會被BAT搶著收購。可惜,這是錯誤的。其實共享單車跟真正的互聯網公司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運營成本」!如果一個互聯網公司停止開發和營銷,那它的運營成本幾乎就是「零」,所以可以先收過來低成本養著,看看未來會不會有機會爆發。但是反觀共享單車,他們的運營成本簡直就是個無底洞,這種乾兒子接過來,每天吃的飯能把它爹吃窮,能不能「長大到賺錢的那一天」,誰都說不好。所以BAT絕對沒傻到去收購這種「偽互聯網公司」的程度,而且公開市場對企業利潤的絕對追求,更是不允許它們去做這種傻事。

綜上所述,我認為共享單車們很可能都會因為「資金斷裂」而亡,但在它們死之前,一定會掙扎一番,而掙扎的第一步,就是開始挪用用戶的押金,去補運營資金的漏洞。法理上講,押金是欠款,公司可以用,但是一旦公司破產了,清算後確實沒錢還了,那就不用還了。這樣的好事,我是共享單車我也會這麼做的,用你們的錢,續我的命。在公司倒閉前先用各種理由把錢花出去。比如買我二大爺開的配件廠的配件,或是天價買個投資方A剛開的廣告公司的策劃方案等等,目的就把公司的錢合法地弄到自己人手裡。等到做好破產準備時,只會留下一個空殼,這樣所有的欠款(含用戶押金)也就不了了之啦。

總結一下,共享單車公司想要活著,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現金流去覆蓋自己的成本。現金流來源無非三個:自己的業務,資本市場,收養它的乾爹。如果這三條路都走不通,就得準備後事了,所謂準備後事,就是怎麼在不可避免的破產來臨前,把自身利益最大化。具體可以怎麼做,我上面也說過了,那可都是合法的做法。告到法院也沒用。

後記:過去兩年它們之所以能發展起來,是特殊的時代造就的(資本市場需要推出新風口進行炒作,國家也需要樹立榜樣證明領先世界)。但是,任何不符合商業規律的東西,最終都會死掉。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去過現在的一些互聯網企業路演。

你會發現,現在很多互聯網創業者的風氣差到了極點。

大部分路演企業都是一個套路:自以為是的創新,說不清的盈利點。

然後這些企業會告訴你,我會融資多少多少錢,去迅速佔領這個市場。

佔領完了市場卻依然逃不過,賣廣告、賣產品的邏輯。

所以現在的創業行業已經不在看盈利了,而是看你背後有多少錢,能燒的起多少錢。

融資能力高於盈利能力,這種畸形的觀念在一部分人心中漸漸生根。

融不到錢的小公司哪怕就是盈利了,你也生存不下去。

今年開始共享單車開始大批死亡,自行車廠也是關了一家又一家。

摩拜和OFO弄了半天,依然是盈利不明朗,完全燒錢。

最後的命運估計就像滴滴和快車一樣兩家合併後慢慢收割了吧。


押金的魔咒終於落到了摩拜和ofo的頭上。

從酷騎到小藍,一批又一批共享單車企業相繼退出市場競爭,大筆押金無法退回,押金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廣大共享單車用戶密切關注的問題。摩拜和ofo作為共享單車界的兩大巨頭,裹挾著幾十億的用戶押金,每人99-299元不等的押金積累在一起數目過於龐大,於是押金安全的火會燒到兩大巨頭的身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此,兩大巨頭都表示否認,摩拜方回應:摩拜單車始終把「保障用戶押金安全」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並確保用戶可隨時退押金;ofo也回應用戶通過官方APP、客服電話等渠道均可順利退還押金。

現行法規對共享單車使用押金有哪些規定呢?

《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

企業對用戶收取押金的,應嚴格區分企業自有資金和用戶押金,在企業註冊地開立用戶押金專用賬戶,實施專款專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門監管,防控用戶資金風險。

企業應建立完善用戶押金退還制度,加快實現「即租即押、即還即退」。

北京、深圳等地的共享單車指導意見(或徵求意見稿)也多有類似規定。上海則要求定期公開用戶押金使用信息,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不管傳聞產生的原因為何,押金問題似乎已經成為所有共享單車的軟肋。公眾關心自身資金安全,也不乏競爭對手以此為攻擊手段。各個平台要想不在押金問題上折戟,嚴格遵守上述規定,規範經營,保障用戶利益,方為上策。

用戶面對共享單車押金問題又有哪些救濟途徑呢?

1. 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各地消協均表示共享單車押金退還問題成為投訴熱點;

2. 向工商部門舉報: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五條,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經營者、發布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因此,用戶可以向工商部門舉報,並追究企業虛假宣傳的法律責任;

3. 向法院起訴: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共享單車企業在用戶註冊時要求用戶簽署《用戶協議》,《用戶協議》構成用戶與企業之間的合同,用戶可以主張企業的違約責任。

「享法已經開通機構號,歡迎關注享法機構號,查閱更多享法回答和文章https://www.zhihu.com/org/xiang-fa-84-28/activities」


@劉磊遇到的情況,我想我也可能遇到了。注意,我說的是可能。


我是摩拜忠實用戶,目前騎行1225.2公里,餘額還有108.5元。除摩拜以外沒在任何其他平台繳納過押金。

因為摩拜新聞出來後,出於信任摩拜,就是想單純的嘗試下多久能給我把押金回來。退回來後我會再繳納進去。

但是,我在點退押金後,找了很久沒找到退款進程在哪裡。後面右上角的【明細】這裡找到了,但也只是顯示【等待退款】。這方面摩拜讓我有點小小的失望。

沒有大家說的秒退,也沒有30分鐘退。我已經等待了超過24小時。

所以,我相信@劉磊答主所說的情況,也有可能會發生在我的摩拜賬號。

希望儘快到賬,後面到賬再來更新。

—————————————————————
已經到賬的更新……


評論區反應的基本是秒到,我只能說:「好吧」。

大部分的退款到賬還是非常快的,沒有摩拜官方說的2-7個工作日那麼久。即使我註銷了當時用來支付的信用卡並解綁了微信(個人猜測這可能是沒有秒到的原因,哈哈),也只用了2天多就到了,其中1天是工作日。

大致情況是這樣,我當時充值押金用的是微信支付,微信綁定的信用卡過了3個多月就註銷了,同時就解綁了這張信用卡。但是沒想到我已經註銷了,微信還是顯示已到賬,已全額退款。並沒有退回微信零錢。

馬上打電話給客服確定是否真的已經到賬。

信用卡客服的反饋是,款已經到賬。雖然我註銷了信用卡,只是卡不能用,但用戶還有保留,是可以收到款的,1年後才會自動銷戶。需要我拿著身份證去櫃檯取現,同時可以辦理銷戶。

建議大家,如果現在準備退款或者已經在退款中,但覺得稍微有點慢。都可以查查當時充押金時的交易記錄,看看當時用的什麼銀行卡?是否已經解綁或註銷?


剛看了下答主劉磊的回答已經刪除了
順便看了下他的提問
已要求人工轉賬


實名支持共享單車,不分哪家企業。

就憑共享單車實打實的改變了我的生活:

我20年不會騎車的黑歷史就此終結,

我不再擔心玩太晚沒有末班車回家,

我周末有了新的鍛煉方式,

等等……

因此,我願意花400塊錢給他們集資。甚至最終退不了這299+99,我也沒什麼所謂。畢竟以我的使用頻率,假如沒有月卡和免費,我的使用費早就超過了400塊了,可能超過800塊也說不定。

感謝共享單車!

誰想扼殺它,誰就沒安好心。


我在20號退款成功了


我對該報道持嚴重的懷疑態度。

第一,爆料人自稱是內部人士,那究竟是什麼樣的內部人士,能夠同時獲得摩拜和ofo兩家死對頭挪用押金的數據,並且能夠精確到60億?

第二,文章先是表示「因市場擴張成本高企導致兩家公司資金告緊」,但是在正文部分又認為是投放量增大導致運維成本高,才導致資金問題日益凸顯。那麼,請問該內部人士,到底是因為擴張導致資金告緊還是運維成本高導致資金告緊?

所以,這個爆料的真實性有待考證。

共享單車行業一直以來就真真假假各種消息漫天飛,但是這次傳聞跟以往不同的是,摩拜和ofo同時出現在爆料中,而且都是一致的因為資金告緊被傳出負面,顯得有點不同尋常。

個人綜合近期相關傳聞做出以下推測,摩拜、ofo正處在重大資本事項的關鍵階段,因為財務審計的需要導致部分應付款需要推遲,所以出現了傳聞中的自行車廠和公關公司應付款暫停支付。而這個重大資本事項要麼是合併,要麼是新融資。

基於此,再推測該傳聞突然出現的可能原因:

1、很顯然,無論是雙方合併還是拿新融資,都是其它同行不願意看到的,所以選擇在關鍵時期釋放假消息狙擊一下;

2、投資人為了爭取更大的利益,釋放消息控制局面。

但是,多方面考量一下,第2點的可能性更低,因為摩拜、ofo兩家公司無論是獨立融資還是合併,牽扯的投資人數量都很龐大,單個機構去做這樣的事情投入產出比不是很高,所以投資人釋放這個消息的可能性更低。

而競爭對手出於商戰需要,釋放一次不利消息同時狙擊兩家競品的收益顯然更高。畢竟很快就要到聖誕節,美元基金開始休假,所以如果有資本方面的重大運作,需要在這之前把關鍵事項都敲定。對於摩拜、ofo來說,這個時期是關鍵階段,也是最脆弱的階段。


共享單車這個事情,其實跟其它的互聯網企業並不相同。

因為共享單車本身是可以盈利的,只要按最初的 1 元半小時那個價,一天賺10元,幾個月就能回本了。主要運營成本其實就是挪車調度。

現在1元錢免費騎45天之類的活動,本質上是通過燒錢磨死對方。

很多互聯網創業,泡沫過了就倒閉,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盈利模式。而共享單車的盈利非常清晰,騎車的需求很明確,並不存在太大的明顯的泡沫。只要沒有惡性競爭完全可以盈利。

所以,目前的大廠不會倒,最多不過是合併。


推薦閱讀:

TAG:創業 | 社會現象 | 摩拜單車 | ofo小黃車 | 共享單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