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奇,從歷史到現在,英國與法國都有哪些有名的"恩怨",或者說互相都瞧不起的地方?

好像英國出了一個牛頓之後就把法國的數學科學等方面滅個夠嗆,類似這種的文化人,飲食上,服裝上,文學上,藝術上等等都有哪些,甚至是好玩的段子,非常好奇,謝謝大家發言添加。


「好像英國出了一個牛頓之後就把法國的數學科學等方面滅個夠嗆」, 這句話是如何說出的呀?? 二戰前世界數學的中心一直在巴黎,二戰後才轉移到了普林斯頓,學過高數 高代的人都知道法國數學多麼牛逼,就拿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菲爾茲獎來說吧,幾乎每一屆都有法國人的身影,截止目前,獲獎人數中法國11人僅次於美國13人,世界第二。
飲食上,英國的黑暗料理的確成天被法國人鄙視的不行,英國人下館子,不是去法餐或者意餐。 法國人對英國的反感,主要是因為法國一直以來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個世界影響力的大國,這就要求它聯合歐洲諸國組成歐盟來發聲,而英國被稱為美國放到歐盟內的特洛伊木馬,總是在歐盟里唱反調,這一點讓法國很心煩。
此外,法國人對自己的語言很驕傲,但是現在眼看著法語越來越式微,英語的地位越來越強悍,所以心中酸溜溜的。
服裝上,這兩個國家其實在歐洲都還算是時尚的,至少遠好於德國的男女老少衝鋒衣。
歷史上英國一直實行光榮孤立的政策,讓歐洲大陸狗咬狗,法國一直想當歐陸霸主,但總是被英國搞破壞,各種反法同盟里總是少不了英國。。。更遠點還有幾百年的英法百年戰爭和諾曼底公爵的登陸,這個說起來就複雜了,請大神補充。
其實真說起來的話,沒啥互相看不起的貌似,法國很多牛逼的人才都在倫敦工作,因為英國高收入階層的工資更高,稅收更低,而很多英國人也樂意到法國的西海岸和南部買別墅度假或者養老,因為英國的天氣和食品的確不忍直視。。


樓上所講大部分是深層次的,我來講一些歷史吧。
1066年,法國國王的下屬(注意,歐洲封建是有宣誓效忠的),諾曼底公爵「私生子」威廉利用和絕嗣的英國國王的表兄關係獲得教宗支持後出兵宣稱成為英國國王,這時候諾曼底的歸屬,以及威廉與法王菲利普一世的關係就成為了大問題,雙方還在不列塔尼地區發展自己的勢力。不過這時候英法積怨不深,沒有太多的武裝衝突。
到了12世紀,問題就來了。那時候法王真正掌控的地區很小,南部的阿基坦,加思科捏等地區(加起來基本是法國總面積的一半)的實際領主是一位叫埃莉諾的女大公,她嫁給了後來的法王路易七世,很巧的是路易是個木訥而虔誠的人,埃莉諾又是一個很愛玩的人,兩人本身就性格不合,加之OOXX之後只有一女,沒有合法男性繼承人,因此矛盾不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期,路易作為虔誠教徒自然參加,而喜歡冒險的埃莉諾也跟隨前往。夫婦二人在敘利亞的安條克公國時期,埃莉諾與安條克大公雷蒙德眉來眼去,路易一氣之下強行綁架了埃莉諾並離開。回國後兩人離婚。埃莉諾重新與一位法國貴族安茹公爵亨利結婚。
而這時英國的諾曼底王朝絕嗣,按血緣關係繼承英國的正是亨利。於是此時整個法國南部與北部安茹同時併入了英國的版圖!路易七世追悔莫及,奈何實力相差懸殊。
不過當路易死後,他的兒子菲利普二世即位,他被法國人稱為「奧古斯都」,先後和亨利以及大名鼎鼎的獅心王理查、無地王約翰鬥爭,最終他幾乎奪取了英國在法國的全部領土,並且使法國實力大增。而英法兩國的矛盾已經非常深了。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絕嗣,英國的愛德華三世以法王外甥的身份要求王位,但仇視英國的法國貴族推選了卡佩的分支-----瓦魯瓦的菲利普六世即位,隨即爆發了著名的百年戰爭,法國先敗後勝,而戰爭對兩國的創傷也非常大。
在波旁王朝時期,法國的強大以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後的不穩定,造成了英國在衝突中忍讓甚至成為法國附庸的局面。但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的英國要求荷蘭的威廉三世出任國王,而此前荷蘭與路易十四爆發了一連串戰爭,這使英法關係再次惡化並開啟了第二次百年戰爭。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英法之間的矛盾轉移到了北美洲與印度的殖民地爭端上,最終以七年戰爭中英國取勝告終。
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的資產階級掌權並大力發展資本主義,英國擔心自己對資本的控制收到威脅,因此組織了七次反法同盟,而英法兩國的緊張關係一直持續到德國的統一以及德皇威廉二世威脅英國制海權,英法這才放下恩怨,並最終聯合遏制德國。
在今天,英法「恩怨」主要有兩點:一是對上述歷史的調侃,說白了就是鬥嘴;二是語言,法語曾是歐洲貴族的通用語言,而如今英語成為了世界語言,這讓兩國的民族主義者相互不滿,但總的來說已經談不上恩怨了。
總的來說英法的恩怨就是:
封建領土爭議-----殖民地爭端-------資本主義競爭-----文化不相容


英格蘭 和 法蘭西,就是一對「相互嫌棄」的老鄰居!


隔著英吉利海峽遙遙相望的兩個國家英格蘭與法蘭西,隨著前者退出歐盟,兩國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同時引發的是歐洲內部政治的大震蕩。

一個是老牌的歐洲強國,一個是歐盟的實力中堅,我們很難給兩個關係如此緊密的國家划出任何明確的界限,也很難給他們分別貼上某些截然不同的標籤。不過英國人和法國人,終究在某些維度上保持著各自的獨特性。我們將從幾個相對小的維度來窺探兩國之間的「愛恨情仇」。


|相看兩相厭


歷史

英法兩國的「世仇」不斷延續,從十一世紀掀開英法戰爭序幕的「諾曼征服」事件,至曠日持久的英法百年戰爭,再到以英國的勝利告終的七年戰爭。對於人們來說,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大不列顛島上的英帝國就是全世界太陽升起的地方,它的榮耀它的權威足夠讓海峽對岸的法蘭西「鄉巴佬」羨慕的了。

然而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成功使得法國迅速崛起,工業革命的重心由驕傲自大的英國轉移到法國,從而令英國自覺受到威脅。十九世紀初,英法之間的爭端擴大到了價值觀層面上,紛爭愈演愈烈。而德國法西斯興起初期,英法兩國依然在爾虞我詐,直到英國人被張伯倫在慕尼黑簽的一紙空文震醒,法蘭西已被法西斯佔領全境時,兩國才放下嫌隙,聯手對抗德國。

然而當戰爭遠去,如今卻有許多法國人認為,德法之間的戰爭恩怨早已是往日雲煙,我們和海峽對面的英國佬才是「宿敵」。


飲食


英國是一個島國,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陰雨天較多,陽光較少。而法國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之一,氣候溫和舒適,又有大片的平原。許多英國人會到法國(尤其是法國西部)購置房產,氣候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有趣的是,法國西部一些地區的居民,甚至將當地的房價上漲怪罪到了移居法國的英國人身上。

英國人的黑暗料理可謂「名震天下」,在此無需多言。而法國菜卻是歐洲主流料理之一,其豐富和精緻讓許多人為之神往。事實上,法國餐館在許多歐洲英語和德語國家的「最受歡迎餐館」榜單上往往都能排進前兩名,唯一能夠與他們抗衡的就只有南歐的義大利菜了。

關於兩國飲食上的差異,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從宗教的角度來說,英國的國家宗教——英國聖公會,帶有強烈的保守和禁慾系的色彩。而在法國,天主教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天主教教會往往掌握著大量的財富,但是神職人員的財富往往又無人繼承,這給法國人大力發展吃喝玩樂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英國人對於本國食物的黑暗程度心知肚明,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繼續擠兌吃香喝辣的法國人。「我們吃飯是為了活著,而不是像法國人那樣,活著就是為了吃飯。」英國人的這句俗語簡直瞬間提升了黑暗料理的境界。


語言


英法兩國的相愛相殺甚至滲透到了語言方面。

英國和法國都各自把對方的語言列為本國青少年的第一外語,然而據統計,英國和法國公民的第一外語水平,卻幾乎是全歐最差的——只有5%的法國學生的英文水平和2%的英國學生的法文水平能夠達到「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中規定的B2水平,而高達30%的英法人民居然幾乎完全無法使用自己的第一外語。如果單從英語水平的角度上來看,與大英帝國隔海相望的法蘭西,甚至被許多中歐國家的人民遠遠甩在了後面。

在歐洲閑逛時,雖然義大利帥哥與西班牙鬥牛士的英語水平有限,但是南歐人民至少願意用大舌音英語,幫助旅客找車、指路。而在法國,英語幾乎行不通。走在巴黎的街頭,滿懷期待地沖法國紳士拋出一句「Excuse me, do you speak English?」,更大的可能是被冷漠的無視掉。

反過來,傳統刻板的英國人似乎也對於法國人的熱情浪漫很是不屑。如果一個英國人說「Please forgive me for my French」,他並非為他的法語水平抱歉,而是為他所說的粗話或是髒話表達歉意。French一詞居然被英國人民引申到了這個高度,其怨念程度可見一斑。

畢竟,法國人民一直以來都對自己的語言很驕傲,將其視為「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法語曾經是歐洲貴族階級通用的語言,而現代英語當中,許多「陽春白雪」的高級辭彙也的確是來源於法語。不過,目前看來,英語仍是世界適用範圍最廣的「第一語言」。英國借著語言優勢進行了更多文化輸出,而法語在許多地方只能屈居「第二外語」乃至於「小語種」,於是法國人民的不忿便也不難理解了。


娛樂


曾有過段子這樣描述英國對法國的嫌棄,「全球變暖對我們英國有好處嗎?如果海平面上升,我們就能離法國遠一些了。」而在著名英劇《是的,大臣》中,內閣首席秘書曾這樣精妙總結:「大臣,英國的外交目標500年從未變過,就是製造一個分裂的歐洲。」法國是「存在感」最強的歐洲國家,與法國作對,便是同歐洲鬧不和。此外,街上到處是狗便便、不愛洗澡狂噴香水.....都是英國人嘲笑法國人的理由。

另外,上世紀法國二戰題材喜劇片《虎口脫險》當中,善良的巴黎動物園園長一臉嚴肅地對逃避德軍追捕的英國隊長說:「您的大鬍子!這太英國了,太危險!」而呆萌的法國油漆匠對於英國飛行員們在土耳其浴室會面的評價則是:「選在浴室接頭?!呵呵,這做法可真是夠英國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說到底,兩國人民對對方的「擠兌」,或多或少源於某種對自身民族極高的認同感和驕傲感。這種驕傲感其實並非來自老牌工業強國在世界上曾經的經濟霸主地位,而是更多地基於自身的文化傳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與中國人所津津樂道的「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其實沒有太多本質區別。

二位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制度形式不同,但對於本國的制度和理念同樣有著近乎頑固的堅守甚至是崇拜。兩次工業革命、海洋霸權和殖民地帝國所帶來的資本積累,英國有理由驕傲自稱「日不落帝國」。然而,一道淺淺的英吉利海峽,遮擋住了英國人融入歐洲大陸的腳步,英國人大玩「離岸平衡」和「光榮孤立」,形成英國針對歐洲大陸的排斥和抗拒,甚至影響了英國數百年來的國際關係博弈。

戴高樂將軍曾經說過:「法蘭西如果不偉大,那它便不再是法蘭西。」法國始終有成為「偉大國家」的理想,雖然我們很難判斷這是出於理想主義的口號,又有多少是出於現實利益的考量,但這種情結本身似乎實實在在地融入了多數法國人的血液之中,小到工會領導的罷工,大到在國際和區域性事務中的積极參与、推動歐洲一體化並追求歐盟中的領導地位,法國人的確要比他們海峽對岸的鄰居表現得更為熱忱。


事實上,「光榮孤立」的英格蘭與「外強中乾」法蘭西分分合合早已不再稀奇。兩國間的相互差異會暫時將兩國推開很遠,而國家利益的變化也會將兩國關係拉得更近,這種變化性或許就是探究兩國關係的魅力所在。

文|豆花花 @ SGS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微信中搜索「StraitGateStudio」 關注我們吧。

「窄門」出自於《聖經》馬太福音7:13-14

你們要進窄門 。 因為引到滅亡 , 那門是寬的 , 路是大的 , 進去的人也多 。

Go in by the narrow door; for wide is the door and open is the way which goes to destruction, and great numbers go in by it.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

Because strait is the gate, and narrow is the way, which leadeth unto life, and few there be that find it.


1,征服者威廉是法國來的。
2,諾曼底直到1453年都是英格蘭領土。
3,百年戰爭期間,法國人吃夠了英格蘭長弓的苦,抓到戰俘一律剁掉食指中指。英格蘭人民紛紛伸出二指表示抓不到照樣射你一臉。於是伸那兩指頭已經成為今天英格蘭地區的國罵,效果等同於草泥馬。
4,某日參觀某博物館,解講大叔給一群小朋友布拉布拉威靈頓公爵部隊使用過的大炮,末了,大叔打了雞血一樣大喊,「we beat french」,現場腐國老少一起跟著整齊地大聲歡呼三次,外國遊客紛紛滿臉黑線。

懶,慢更。


呃,從諾曼王朝到都鐸王朝,英國的皇室都是法國人~牛津劍橋也是百年戰爭被趕回英國的那幫人按著巴黎索邦的樣子建的~在法國,梅毒叫maladie anglaise(英國病),cour anglaise(小天井)filer a l"anglaise (英式開溜)…基本在法國所有憋屈的東西都是英式的:)當然,反向也成立。英語之所以成為世界語言,除了接受容易程度外,靠的是美國,而不是英國。目前,飲食就不說了,英國人很多在法國買房,一是為了更好的天氣二是為了更有效率和質量的醫療資源(英國的醫療系統放到西歐來說基本就得算倒數了),而法國尤其西部的人則經常抱怨英國人抬高他們的房價...


牛頓之後就在數學科學滅的夠嗆。能再無知點么?聽說過笛卡爾么?聽過傅立葉么?聽過拉格朗日么?


簡單說一下:

從諾曼征服開始,英法就在領土問題上沒有消停過,除了英國在歐洲大陸法國邊上的那些領土的歸屬以及法國和其他歐陸國家的王位繼承權的爭端以外,法國也蓄意在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上培養親法勢力,蘇格蘭和愛爾蘭就一度以法國為靠山,和英格蘭對抗。

後來開始大航海殖民地時代了,在北美和加勒比海,英法也沒少衝突,尤其是北美,加拿大和美國兩個主要國家的不少領土就曾經在英法兩國手裡數易其手。而美國獨立戰爭的獲勝更是不能忽略了法國出錢出船出槍出炮甚至出人助戰的功績。

拿破崙稱帝後,對外輸出法國革命思潮,英國和奧地利等國視之為大敵,聯合起來打敗了拿破崙。從那個時期開始,英法關係開始趨向緩和。但是在文化上,英法依然是勢如水火。比如說英國人嚴謹保守,看不慣法國人熱情浪漫,所以把一些髒話稱為「French」,春宮畫和後來的春宮照叫「French Painting/Photo」,直到現在有時候英國人不小心說了髒話道歉時,還會說「Please forgive me for my French」。

拋磚引玉,希望有大神能詳細地說一些典故。


侵刪。@小庄PetitFancy


法國致力於成為歐陸霸主,英國致力於不讓法國成為歐陸霸主


樓上好像只說怨了,那我換個角度說說恩。沒記錯的話,拿破崙時代之後,法國所有打贏的戰爭都是英國人帶著一起的。

克里米亞戰爭 英法土聯合擊敗沙俄
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合打敗清政府
一戰
二戰(英國人前期不重視所以法國亡國了?...)

普法戰爭 法國戰敗
中法戰爭 法國戰場上失敗
一戰開戰不到半年法國緊急遷都
二戰西線戰場開始沒到半年法國就已經亡了。


法國人兩百年沒有獨立贏得過一場戰爭,並且成為唯一一個戰敗於清政府的帝國主義國家。

也就是有個義大利給法國兜底。


法黑。
據我感覺,首先是英語法語很多相似的單詞,有種說法,英語里的很多高級辭彙來源於法語,法語的一些辭彙來源於拉丁語,我感覺學了法語以後很多單詞發音就有點往法語上偏,法國人那英語口音法語腔實在重,很多時候聽不懂......再者法國一直是歐洲大陸的文化中心,啟蒙運動,歐洲三大運動之一,拿破崙的東征,三色旗的思想影響了很多國家,科學上,傅立葉,拉普拉斯,galoir,柯西,安培,泊松,貌似還都是一個學校畢業的。吃的方面,我感覺和天朝有一比。


該怎麼樣才會有大神來回答呢?


百年戰爭 ,30年戰爭,7年戰爭,西班牙繼承戰爭,拿破崙的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


高數書里的拉格朗日,柯西,萊布尼茲等就已經反駁了題主的第一句話。
恩怨的話有個小故事說英國人為了民族大義一直用牛頓的標記法,而不是用萊布尼茲的,結果導致英國數學發展緩慢,法國巴黎成了歐洲學術中心。


香檳算嗎?


話語權在英語!而不是法語!否則英國人也會被黑出翔!


歷史就不說了,看看現在足球的英法大戰


推薦閱讀:

《小王子》一書在法國為什麼不火?
項羽vs拿破崙?
為什麼法國的黑人那麼多?
《悲慘世界》的作者究竟是歌頌愛情還是讚揚革命?瑪瑞斯結婚後是繼續領導革命讓柯賽特守寡,還是和柯賽特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從此不管革命?
如何評價法國動畫短片《精神分裂症》?

TAG:歷史 | 法國 | 英國 | 艾薩克·牛頓IssacNewton | 拿破崙NapoléonBonapar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