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劉歡修改後的新版《卷珠簾》?和原版《卷珠簾》相比,新版《卷珠簾》有哪些進步和不足?
《卷珠簾》歌詞 (括弧內為劉歡改編版,加粗的字為修改的地方)
鐫刻好 每道眉間心上
畫間透過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都泛黃 (千家文 盡泛黃)
夜靜謐 窗紗微微亮
拂袖起舞於夢中徘徊 (拂袖起舞於夢中嫵媚)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戀 梨花淚 (猶眷戀 梨花淚)
靜畫紅妝等誰歸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啊 胭脂香味
卷珠簾 是為誰
啊 不見高軒 (啊 髙軒霧褪)
夜月明 此時難為情 (夜月明 袖掩暗垂淚) (註:修改後此段唱兩遍)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細雨酥潤見煙外綠楊)
悄悄喚醒枝芽 (倦起愁對春傷)
聽微風 耳畔響 (殘燭化 曉風涼)
嘆流水兮落花傷 (歸雁過處留聲悵)
誰在煙雲處情深長 (天水間誰撫琴斷腸)
曲子不懂,只說歌詞。
原版歌詞30分,新版歌詞45分,滿分100分。
首先對比兩版:
鐫刻好 每道眉間心上
畫間透過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都泛黃 (千家文 盡泛黃)
夜靜謐 窗紗微微亮
這一段,「都」改成「盡」,改法是對的。我不知道劉歡是出於什麼樣的考量,可能是考慮到「都」不夠文。但是我考慮到的問題是,「都」是一個語氣非常重的詞,它應該放在樂句的重音,而這個位置並不是一個重音,所以語氣更輕的「盡」比較合適。
拂袖起舞於夢中徘徊 (拂袖起舞於夢中嫵媚)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戀 梨花淚 (猶眷戀 梨花淚)
靜畫紅妝等誰歸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嫵媚」改得不好。改這個詞是出於押韻的考慮,但是「嫵媚」遠不如「徘徊」自然,這是個明顯的湊韻。事實上哪怕是為了押韻,這裡也有很多詞可選,選擇「嫵媚」這個詞,是功底不足的體現。
「猶」字改的是對的。這裡可能是出於「猶」字更文雅的考量,或者是不想讓整篇詞出現明確的人稱。從最終效果來看,這個改動還是增色的。這裡用「猶」顯得更流暢、不突兀,不讓整篇詞出現明確的人稱的考慮也是對的,出現明確人稱又只出現一次,這是件挺掉氣場的事。
啊 胭脂香味
卷珠簾 是為誰
啊 不見高軒 (啊 髙軒霧褪)
夜月明 此時難為情 (夜月明 袖掩暗垂淚)
「高軒霧褪」和「袖掩暗垂淚」兩個改動都是為了押韻,但都很失敗。任何一篇詞,哪怕是一篇所謂的「古風詞」,其副歌的歌詞第一要求都是明確直白。作為一篇情感傾向非常「怨」的詞來說,可以用一個更直白的說法來說——即第一要求是「催淚」,而催淚的前提就是要能毫無障礙地看懂。
「高軒霧褪」和「袖掩暗垂淚」兩句都非常不直白,給我造成了理解障礙。更重要的是它們和前兩句產生了文白程度上的差距,這在同一段歌詞里非常忌諱。
同樣的,即便是為了押韻,這裡也有很多詞可以選擇,這樣改是缺乏功底的體現。
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細雨酥潤見煙外綠楊)
悄悄喚醒枝芽 (倦起愁對春傷)
聽微風 耳畔響 (殘燭化 曉風涼)
嘆流水兮落花傷 (歸雁過處留聲悵)
誰在煙雲處琴聲長 (天水間誰撫琴斷腸)
這一段,由於原詞過於捉急,所以全部改掉,我是贊同的。
改動版的「殘燭化 曉風涼」一句鍊字略粗糙,其他都算中規中矩。「天水間誰撫琴斷腸」是全詞唯一的亮點,原因是:1、有情感、有畫面、不蒼白;2、意境開闊,把百轉千回都快膩了的意境提到了一個新的層次;3、它在全詞的末尾,使詞收束在了一個非常意味深長的畫面里。
——————————————————————
說完了兩版的對比,我來單獨說一下原版,以說明我為何對兩版詞的評價都這麼低。
鐫刻好 每道眉間心上
畫間透過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都泛黃
夜靜謐 窗紗微微亮
這一段出現了第一個亮點。「千家文 都泛黃」。「千家文」這個意象的選取是對的,清雅、別緻且不晦澀。但是我要否定其它所有內容。「鐫刻好 每道眉間心上 畫間透過思量」這一句,只有「爛大街」三個字可以送,「沾染了 墨色淌」和「夜靜謐 窗紗微微亮」兩句則是……她想表達什麼?她為什麼要寫墨色淌、窗紗微微亮?這兩個意象既沒有增加畫面感也沒有內蘊情感,當然更沒有表達內涵,唯一的用途只是「看起來像是那麼回事」。
拂袖起舞於夢中徘徊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戀 梨花淚 靜畫紅妝等誰歸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這一段……全部給「爛大街」三個字好了。
啊 胭脂香味
卷珠簾 是為誰
啊 不見高軒
夜月明 此時難為情
我就不說基本的押韻問題了。「胭脂香味」的問題和「墨色淌」、「窗紗微微亮」是一樣的。「不見高軒 夜月明 此時難為情」的意圖是好的,可惜它不押韻,學不會戴著鐐銬跳舞的詞作不是好詞作。
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悄悄喚醒枝芽
聽微風 耳畔響 嘆流水兮落花傷
誰在煙雲處琴聲長
前兩句就不說了,這種「好好的閨怨詞突然就變現代散文」的感覺十分捉急。說後兩句,「耳畔響」的「響」字是個明顯的湊韻,「嘆流水兮落花傷」的「傷」也是個明顯的湊韻。「響」字是一個比較重的措辭,「微風響」的組合太違和;至於「嘆流水兮落花傷」……說真的,「流水嘆兮落花傷」我都不會說她湊韻。當然,「嘆流水」是為了和「聽微風」對仗,但是「落花傷」則有一種強烈的「她想寫傷落花」的感覺。
不說湊韻,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兮」字湊字也湊得特別不自然……從現代散文回到閨怨,又突然偽了一回楚辭?
「誰在煙雲處琴聲長」中規中矩,可惜被「天水間誰撫琴斷腸」狠狠地比下去了。
總體來說,《卷珠簾》的原版詞是個俗套的閨怨詞,可以明顯看出來作者缺乏寫歌詞的經驗。全詞越到後面,對文字的控制力就越差。優點是某些地方(「千家文」、「不見高軒」)的意象選取尚算清新,缺點是她不知道自己想寫什麼。
——————————————————————
第一次寫長篇答案就是毒舌,我還是羞澀地匿個名好了。說真的,第一眼這個歌名的時候,我以為是哪個逗比寫給沙僧的。。。
霍尊原版給我的感覺:【天衣無縫,自然清澈】 :歡哥改編版給我的感覺【匠氣太重,靈氣全無】
鐫刻好每道眉間心上
畫間透過思量
沾染了墨色淌
千家文都泛黃
夜靜謐窗紗微微亮
拂袖起舞於夢中徘徊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戀梨花淚
靜畫紅妝等誰歸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
胭脂香味
卷珠簾是為誰
啊
不見高軒
夜月明此時難為情
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悄悄喚醒枝芽
聽微風耳畔響
嘆流水兮落花傷
誰在煙雲處琴聲長
歡哥版【卷珠簾】
鐫刻好 每道眉間心上
畫間透過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盡泛黃
夜靜謐 窗紗微微亮
拂袖起舞於夢中嫵媚
相思蔓上心扉
猶眷戀 梨花淚
靜畫紅妝等誰歸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胭脂香味
卷珠簾 是為誰
高軒霧褪
夜月明 袖掩暗垂淚
胭脂香味
卷珠簾 是為誰
高軒霧褪
夜月明 袖掩暗垂淚
細雨酥潤 見煙外綠楊
倦起愁對春傷
殘燭化 曉風涼
歸雁過處留聲悵
天水間誰撫琴斷腸
貌似大家都不怎麼能接受【徘徊】改【嫵媚】,我覺得這句的改動原因很明顯——霍尊原先在唱【徘徊】時,發音是【pai hui】,這個詞念【pai huai】,假設霍尊不知道這個讀音的可能應該比較小,更可能是這個詞的正確發音在這裡唱出來比較拗口。與其念錯音,不如改韻。
從劉歡老師在節目中的言談舉止來看,他是一個比較學術嚴謹的人,所以覺得這個揣測也許是他的出發點。
【嫵媚】二字的意境有些俗媚,我並不覺得改得好,但如果以上發音理由是改詞的原因之一的話,我覺得還可以接受。
我很喜歡【不見高軒 夜月明 此時難為情】這一句,因此,劉歡老師的幾處改動,非常不能接受,但稍微揣度一下,也大概能明白他的出發點。
劉歡老師在拍下霍尊的時候,曾表示他對「古風歌」的一些看法,再看他曾經寫過的一些古風歌曲,可見他是專研過詩詞的,尤其是《詩經》、唐詩宋詞這些。
在《卷珠簾》的幾處改動中,很多都是古代詩詞常見的意象:掩袖、垂淚、愁倦、歸雁、斷腸……這些都是我們從初中就開始熟悉的意象,原本無可厚非,但偏偏這些意象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被用爛了。
現在網上所謂的「古風歌」被詬病的理由之一就是歌詞的矯揉造作。不是背過唐詩三百首就能亂用詩詞的,這些意象表達的東西都很接近,一兩個、兩三個出現還可以,同時出現這麼多,可謂牽強附會。想想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足矣。
還有李煜這麼皺巴巴的人,國讎家恨那麼大的事,不過也只用了一句【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是我認為的,劉歡老師的改編失誤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劉歡和原詞作者的年齡差和性別差導致這首歌在歌詞變動後整個感覺全變了。
個人覺得,古風歌很重要的一點,是意象。
【夜月明 此時難為情】為什麼喜歡這一句,因為覺得這一句道盡了一個少女心。
很少有人用「嫵媚」來形容少女,更多是嬌憨。「嫵媚」這兩個字剛出來的時候我就不能接受,心裡想著,完了,二八少女變閨中怨婦了。
百度不到具體的歌詞作者信息,但可以肯定是女生吧。
前面雖然寫了好多好多相思意孤獨情,眉間相思啊夢中起舞啊,這些其實都只是描繪的一個【形】,二八少女心裡有了心上人了,卻不知道怎麼辦,舉手投足間都是從前人那裡學來的表達思念的方法,但寫到心理活動,啪嗒,一不小心就露出了真情,【難為情】。
這是詞作者刻畫的(我眼中的)人物,同時也是詞作者在寫這首詞時流露出的一些東西。詞作者的古文功底相比劉歡老師是弱一些的,尤其是最後一段細雨清晨,喚醒枝芽,彷彿完全不知道【天街小雨潤如酥】一樣,畫面現代感特別突兀。
詞作者一開始也是在小心翼翼模仿,古代女子思念情郎時是怎麼做的呀?對鏡貼花黃?寤寐思服?慢慢把古詩詞中的意象寫下來,就像模仿一幅古畫中的人一樣。這些都只是模仿,唯有【此時難為情】是最真實的。不管是古代的少女還是現代的女生,半夜思念一個人的時候,都會是這樣的感覺。
而這種感覺,劉歡是不會有的。
劉歡很熟悉古代閨閣女子思念情郎時的模樣,只要讀過那些詩歌的人都能說出一些形象出來——但那只是形象,只是一個疊一個的堆砌,不夠生動,遠遠不能躍然紙上。
我們看劉歡的《鳳凰于飛》,【願勿相忘 願勿相負 又奈何恨與欺 得非所願 願非所得 看命運嘲弄 造化遊戲 真情諾諾 終於隨亂紅飛花去】已經不僅僅是愛情了,更是整個人生,是愛恨糾葛。
劉歡在歌詞中表達了遠遠超過愛情本身的東西,可能是閱歷原因,也可能是其它。劉說,他還在「探索音樂之路」,這樣一個還在路上的人,很難出現返璞歸真的風格,他還有訴求的慾望。因此像《卷珠簾》這樣含義簡單甚至是單純的歌詞,對於劉歡來說,並不適合他。
如果由劉歡老師來原創一首《卷珠簾》,肯定不會是這樣不倫不類的模樣,也肯定不會是原版的那種感覺。雖然笨拙,但難掩驚艷。
這到底不是他的東西,他能做的,大概也就是從專業方面將之修改得更嚴謹,編曲和歌詞,僅此而已。
我幫題主把新版和舊版的《卷珠簾》貼出來對比了。
個人認為修改後的更好。
——————
就拿詞來說(括弧內為修改後),個人拙見:
1、千家文 都泛黃 (千家文 盡泛黃)
明顯修改後更好,既然是詞,「都」就太白化了。而且「都」字語氣太重,「盡」的語氣比較輕,在這裡更適合。
2、拂袖起舞於夢中徘徊 (拂袖起舞於夢中嫵媚)
這個感覺沒有改的必要,「徘徊」比「嫵媚」意境深一些,「嫵媚」略有做作之感。不過,原來「徘徊」本該讀成pai huai,為了改成押韻讀成pai hui畢竟不好,所以改得有道理。
3、她眷戀 梨花淚 (猶眷戀 梨花淚)
這個改不改都可以。原作更突出」個體「,修改後更注重」感受「,都有道理,個人更喜後者,突出了眷戀的時間跨度之長,感受之深
4、啊 不見高軒 (啊 髙軒霧褪)
這個改不改都可以。原作更直白地女主的焦急,修改後更突出一種意境。個人更喜歡後者,它更接近於古風。
5、夜月明 此時難為情 (夜月明 袖掩暗垂淚)
這個爭議較大。這句是原作的點睛之筆,但是當前面一句修改以後,感覺有一點點突兀了。所以一起修改了當也沒問題。修改後依然是更接近古風了。
6、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細雨酥潤見煙外綠楊)
悄悄喚醒枝芽 (倦起愁對春傷)
聽微風 耳畔響 (殘燭化 曉風涼)
嘆流水兮落花傷 (歸雁過處留聲悵)
誰在煙雲處情深長 (天水間誰撫琴斷腸)
這一個整段都改掉了。從表達的情感上來說,兩者是差不多的,但是很顯然的是,原作太白話了,而且如」嘆流水兮落花傷「實際上一點都不好,這種語句都爛大街了,改成歸雁過處留聲悵明顯更加含蓄一些。所以這一段修改後明顯變好了。
綜上所述,個人感覺實際上還是修改版的更好一些,大部分修改的地方都有自己的道理,並不是胡亂修改的。但是原版太深入人心,所以大家從感情上更喜歡和依賴舊版的,所以不自覺地帶主觀感情地去評析,總是能得出修改版不好的結論了。
其實我也沒有覺得白話不好,原作每一句拿出來看都是還可以的,但是一開始那麼雅的語句,到了某處開始突然就白話了,感覺不太舒服,尤其是再配上曲調,有點些許的詭異。作為一個整體的詞來說,感覺風格跨越了好幾個朝代,就有點瑕疵了。
——————
2.23 更新
有人回復原作更清新自然,這樣吧,其實判斷修改後的歌詞是否更好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修改後的歌詞當做原作,原作當做修改作,再來感受下。啊,給我的感覺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這改得簡直沒法看啊……
——————
3.22 更新
如果說一個月前我對改版的《卷珠簾》還有疑惑外,現在真的毫無疑問了!
過去可能感覺改版後的《卷珠簾》曲調有點奇怪,尤其是「沾染了 墨色淌」的銜接有點詭異。今天聽了好歌曲總決賽中霍尊的演唱,我堅信了一點,就是之所以改版後好像不太好聽是因為霍尊沒有把改版後的歌曲唱到空靈的境界。
很欣慰的是,一個月後霍尊再次演唱,果然渾然天成,比第一次唱得更好了!更體現了該詞後更加自然的優點。
反倒是費玉清的演唱,不知道是有點失誤還是真的不那麼適合,感覺比霍尊有著不小差距,不夠乾淨,略有做作之感,更不用說空靈之韻味了。這也襯托出霍尊的演唱,真真是極好的。
以下全部代表我個人意見。
我本身對《中國好歌曲》這樣名字都極富山寨氣息的節目是沒什麼好感的,能夠一直關注這個節目只能說完全是因為霍尊的《卷珠簾》,今年的春晚我特意為它等到了最後。
今天下午聽了劉歡重新編曲的卷珠簾,很不喜歡。不禁有了把手頭事兒放一邊吐吐槽的衝動(這個衝動最近有兩次,一次是因為周瑋,這次是因為這首歌)。
我在音樂方面造詣有限,所以就不在編曲上丟人現眼了。但是直觀感受來說,為什麼當初能對《卷珠簾》這首歌感到驚艷,必然也是旋律上確實上優秀,畢竟現在走「古風」、「中國風」的曲子也是一抓一大把了,但是能做的好的卻是少之又少。
從我自己的感知來說,從前奏開始就給我莫名的熟悉感,從我有限的音樂儲備里感覺很像《斯卡堡集市》,應該有不少人聽過,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有人從這點出發說是抄襲未免有些可笑。當時這段旋律就給我一種十分特別的感受,所以這一點就將它和其它「古風」樂曲區別開來,除去劉歡當場落淚的不可控因素,我仍然認為《卷珠簾》的成名幾乎是必然的,中西曲風的結合無疑會使市場拓寬。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風歌曲大多沒什麼市場,按理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從現在的創作現狀來說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一些問題,不僅是作詞矯揉造作,編曲也是恨不能把笛簫琵琶全用上,但事實上並不是只要堆砌意象這麼簡單,常年在古風圈裡灌水,聽過的曲子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但是能給我留下印象的著實沒有幾首。
之前提到了抄襲的問題,不妨再談一下,我相信確實存在借鑒的成分,確切點說是「沾染了/墨色淌」和「誰在煙雲處琴聲長」這兩個點,但是我覺得實在不足以構成抄襲的證據,而且這首曲子最打動我的旋律就在「她眷戀/梨花淚」、
「沾染了/墨色淌」
、「聽微風/耳畔響」這裡,而且在我這個半瓶醋眼裡感覺和風腔都是那種感覺……霍尊在為自己辯解的時候說的不錯——你能說譚晶在模仿宋祖英么?
剛才好像跑題了,我主要還是要說說我為什麼不喜歡劉歡改編的《卷珠簾》。從編曲上來說,前奏沒有了我之前說的那個亮點,而是換成了劉歡老師在《甄嬛傳》里編曲想要表達的那種宏達的節奏……不說格格不入我覺得也差不多了。可能是為了避免抄襲的嫌疑,所以劉歡改掉了我上面說的「沾染了/墨色淌」這裡的旋律,簡直是讓我不忍直視,這麼出彩的地方沒了,我只能說好遺憾。編曲不多說,反正我也不太懂,總是就是整體銜接感覺不夠緊密了,有點拖沓。
下面說說最大的敗筆就是在詞這部分.
首先是千家文,都泛黃,都改成了盡,我覺得這個可改可不改,不改較好,因為不拗口,改成了盡這個字實際上並沒有加分,而且那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就沒有了。
再來是拂袖起舞於夢中徘徊 (拂袖起舞於夢中嫵媚),這個絕對是敗筆,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改這裡,中夜徘徊這個意向不知道要比夢中嫵媚(??)這個不知所謂的意向要好多少倍,稍微有點文學基礎的中學生都能想到「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和「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之類的句子來,這個夢中嫵媚我真是無語,不知道這算個什麼。
她眷戀 梨花淚 (猶眷戀 梨花淚)。這句來說,應該還是說可改可不改,不改更好,理由差不多,她這個字沒什麼不好,猶眷戀的猶來的有點莫名其妙,但是非要改也可以。
啊 不見高軒 (啊 髙軒霧褪)這句也是一個敗筆,髙軒霧褪這個詞實在太無功無過了,當時不見高軒這句也是戳中我的地方,高軒是個啥,這裡我覺得都可以解釋得通,但是車的理解更好,個人認為《古詩十九首》中「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已經給這句做出了足夠精彩的解釋了,還可以參考李賀的《高軒過》,高軒指心上人乘坐的車更為合適。
夜月明 此時難為情 (夜月明 袖掩暗垂淚)堪稱全篇最大敗筆,我不知道該這篇詞的人有沒有讀過李白的《秋風詞》「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以及吳儆的「讀罷離騷還獨坐,此時此夜若為情。」這句詞已經詮釋得很好了,而「袖掩暗垂淚」這句,我們可以 找出十個相似的句子來替代它,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
————————————————————-分割線————————————————
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細雨酥潤見煙外綠楊)
悄悄喚醒枝芽 (倦起愁對春傷)
聽微風 耳畔響 (殘燭化 曉風涼)
————————————————————-分割線————————————————
單獨把這段拿出來說的原因是,原來的詞確實有些不合適。確實有改的必要,但是改的如何確實有待商榷,我覺得並不是非常成功,細雨酥潤見煙外綠楊,這句我猜測是化用了「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以及「楊柳堆煙」、「天街小雨潤如酥」之意。意義基本上和原詞一樣,改的是可以判及格的。起愁對春傷這句,考慮到悄悄喚醒枝椏確實有點捉急,也可以忍,但是我個人不喜歡總是一首詞里總是怨啊傷啊的……殘燭化,曉風涼,這句的意義不想細究,先放過。
所以這一段還是勉強可以這麼改的。不過這段詞就犯了古風歌曲的通病,就是「看上去很美」,但是很難讓人記住。
————————————————————-分割線————————————————
嘆流水兮落花傷 (歸雁過處留聲悵)
誰在煙雲處琴聲長 (天水間誰撫琴斷腸)
————————————————————-分割線————————————————
最後兩句我覺得還是沒什麼必要改,且不說「留聲悵」「撫琴斷腸」能不能說得通,光是這副唧唧歪歪,凄凄慘慘的感覺又來了。
再說「嘆流水兮落花傷,誰在煙雲處琴聲長」這句,我覺得還是非常可圈可點的,經過一番波折之後的感情歸於平靜其實是最好的歸宿,誰在煙雲處琴聲長這句感覺上還是有一定的「坐看雲起」的感覺在裡面,另外「琴聲長」我覺得有兩解,一是本義,琴聲之悠長,二是「情深長」。用在本詞里顯然更加動人。「天水間誰撫琴斷腸」並沒有達到這個效果,同時只有哀怨而無深情,太膩人。
總之這首詞改的,從編曲到詞,個人覺得比較失敗,起碼是沒達到之前想要達到的效果。正跟有的人說的一樣,原詞使用古詩十九首的方式來表達情感,面目清純而情深意長。改後似乎變成了一首沒什麼特色的婉約詞,只是表面上的「美」而已,不得不說,非常遺憾。
羅嗦了這麼多,如果有人看下來真是太感謝了。
- 我是來湊熱鬧的。
- 覺得修改後的怪怪的,可能是因為原版聽慣了。
- 修改後風格有變化,原版更多美感,新版更多傷感。
- 修改版注重押韻,我個人感覺這首歌不需要太押韻。
- 希望兩個版本都保留。
從歌詞來說,原版的確有些地方不夠好,我比較支持
1、千家文 都泛黃 (千家文 盡泛黃)
2、拂袖起舞於夢中徘徊 (拂袖起舞於夢中嫵媚)
3、她眷戀 梨花淚 (猶眷戀 梨花淚)
這三句的改變。
而霍尊聲音空靈,更適合這種輕傷輕嘆吧。
從歌曲來說新加入的樂器這些倒也還行,聽著更豐富飽和些。
但是!我覺的新版的在「沾染了墨色淌」中的 「墨色淌」,"擾眷戀梨花淚"的「梨花淚」唱的調調上我更喜歡以前的版本,新版本在這兩處唱腔怪怪的,沒有以前那種舒暢自然的感覺。對我來說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這兩處怪怪的唱法,徹底毀了,讓我無法忍受
我不懂音樂,只是聽眾。個人覺得雖然劉歡改版的卷珠簾更古樸,但是歌曲的好聽程度和感染力沒有原版好聽。
挺同意說霍尊30劉歡45的那位
認真看看,在宋詞裡面霍尊的這個歌詞真是完全不及格的種類,唯一的好處是還保留一點「古硯微凹聚墨多」類的天真趣味,但我覺得劉歡認真想改他的歌詞的時候,對著那一堆不知咋整的韻肯定頭痛得要死
但是劉歡改動的最大問題是,他沒有足夠的時間鍊句,改出來的東西符合基本要求是夠了,但是用詞陳腐無比,將霍尊那點天真趣味完全掩蓋成了一個毫無特色無法記住的閨怨詞
剛把兩首都聽了一遍,先說曲子吧。
最大的感覺就是新版的樂器更多了,伴奏特複雜。於是我就在蝦米網上找到了兩次的樂隊陣容。
這是原版的樂隊陣容:
吉他:倪方來
鍵盤:Kubi、洪信傑
貝斯:張夢斌
鼓:褚偉明
這是新版的樂隊:
編曲設計:劉歡
音樂總監:安棟
吉他:倪方來、蔡科俊、邱安煒
鍵盤:王文穎、洪信傑
貝斯:張夢斌 鼓:褚偉明
打擊樂:Leonardo Susi、榮辰初
指揮:撈仔 弦樂:吾音弦樂團
簫:周晴 琵琶:章益
《卷珠簾》作為一個中國風的作品卻沒有中國古典樂器伴奏總是不太好吧,編曲變這麼複雜應該也就是想多弄點中國古典的元素進去。而且不得不說間奏真的很好聽啊……
然後是歌詞。依稀記得《中國好聲音》里劉歡對歌手咬字的要求,這樣看來「徘徊」是必須要改的了,念錯別字怎麼行?剩下的改動多是為了押韻,還有就是把語言弄得更復古一點。
總的來說呢,要說毛病的話,肯定是原版毛病更多,改了之後許多人說不好,這裡邊可能就有先入為主的因素了吧,我覺得聽多了聽習慣了就好了……改之前 是一首中國風 流行通俗 歌曲
改之後 是 影視作品 配樂
這個我要帶牆裂主觀性來答 作為一個原版控 新修改版的卷珠簾我聽都聽不下去(╯‵□′)╯︵┴─┴
不順耳 改的曲也難受詞更難受
好像把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畫個大濃妝 原版確實稚嫩了些 但是它就代表作者那時候的一個創作水平
硬拔是很難受的!!!它又不可能因為幾點改動就一下成熟了 這種改動除了「徘徊」這兩個字改的有道理之外 其他都是創造性修復 而且改成「嫵媚」也奇怪得很!!
我也超級愛這句: 夜月明,此時難為情
改之後感覺太刻意造作
還是原來的好聽《梅蘭芳》里如「邱如白」這般情懷者,是具象徵。只有男人才更懂女人,到底怎麼梅蘭芳就得了眾心?霍尊和梅有得一比,抓得准情、一腔純心、帶著些勇,一片片的唱詞都是一個男人最直接的渴望假設,激得起別人喜歡,當也就說中了那人心思,說到了聽者羞喜之處,這才是我認為的《卷珠簾》的好。作為女人是感到更難以捉摸的,因為那樣的以為「空等人兒」,竟能美成此般!事實是,蔡健雅只對原版是這般「拿捏琢磨」之態,大家可以看回放。再回頭說,新版卷珠簾你聽得出有半點曖昧波濤么?關於曲變幻,「盡」字之前,很像樣!可「盡」字之後,便再無意義了。劉歡沒有看懂霍尊的這顆「女兒情」,劉歡不似「邱如白」。新版卷珠簾,太老了,繼續唱下去,也老。
能用心在歌詞上,足見文化的深度。
前後兩版,可謂文字歷練上的差距。
若以年齡差距上來看,我能說的就是他倘都用心了。
在我心裡,原版卷珠簾歌詞就是像詩經一樣,很簡單,但是感情充沛。其實最簡單的文字才能表達出最真實的感情。用了複雜的辭彙,感覺逼格變高了,但是未免顯得有點做作,不夠天然。
很簡單的說,改後的詞是一首好看好念詞,卻不是一首好唱的詞,仔細聽地話可以感覺到第三段的改後的詞是不容易聽清的,感覺就是一團呢喃
我個人感覺網上很多聲音批評這首改編後的歌的主要原因是,改後的第三段的配樂實在是太糟雜了,完全蓋住了歌者的聲音,沒有重點
這首歌大家其實希望劉歡將中國風推到極致,就好像大家準備吃的是清蒸松花江雙腮鱸魚,清爽乾淨,味道鮮美,魚白蔥綠湯清,歡哥為了突出中西合璧給澆了一勺番茄醬,味道全壞了。
歌詞改的好造作,太雕琢了,又顯得俗。我最不喜歡的幾處:把「徘徊」改「嫵媚」;把「不見高軒」改成「高軒霧褪」,這是「軒車何來遲」的「軒」啊,心愛的人遲遲不來,和房子不是一碼事啊。最最喜歡的一句「夜月明,此時難為情」也改沒了,原句多有糾結又放不下的趕腳。改成這樣好痛心啊……
後面有同學說老版比較直白,新的更文雅。我覺得並不一定白話就不好了。《古詩十九首》何等直白好懂了,可是比多少駢體文都打動人的。新版看起來是文雅些,但是愁啊倦啊淚啊那麼多,顯得累贅了。情之深念之切,不是非需要用這些詞的堆砌才能表達。原版寫景那些,被說成太爛大街的,恰是心中有情所以見落花流水心中暗傷的體現,這才是我更喜歡舊版的原因。真古韻本身已經失傳了。現代漢語,發音本身就和古漢語(古漢語大致從雅言開始,經歷戰亂遷徙種種,發音每個朝代都有不同。從元或者清開始,北方官話開始被普及,代替我們所謂的漢語,成為漢語。並在現今天朝建立後,又有些「官話」發音有所改動)不一樣的,更不用說唱腔了。至於是不是日本唱腔,有待考證。日本畢竟是脫字中華文化一個變異分支。詞句的話,太過「古風」更顯得做作了。用普通話讀音的一些句子顯得都有點拗口,更不用說唱了。一首中國風,本身就不能作為古詩詞來看的,只能說用了古樂熏托出來的一種現代藝術。現代人理解的中國古風,大致是「悠長,曼妙」。至於糾結重點是什麼,就只看理解和現代人的口味了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