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全球有哪些重要的展覽值得關注?


本人坐標北京,斗膽答題,聊聊2016年正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進行的裝置藝術展——「好博」

「好博」是北歐藝術家組合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ELMGREEN DRAGSET)的最新展出,這不僅是他們在中國的首次亮相,也是迄今為止在亞洲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展覽——我們非常有幸的,可以一次性欣賞到他們二十年間創作的八十餘件作品。

1995年,邁克爾·艾默格林(Michael Elmgreen,生於1961年,哥本哈根)與英格·德拉塞特(Ingar Dragset,生於1969年,特隆赫姆)開始以雙人組「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的名義開展藝術創作。


他們一個是詩人,一個是劇作家,不僅是工作上的夥伴,也是生活中的伴侶。他們的作品充滿了象徵、批判和幽默,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他們展示作品的方式:


通過融合我們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空間結構進行反思和發問,從而賦予展覽空間新的意義和語境。而正因為他們所策劃的這些展覽非常注重空間性,會讓觀展的人有一種「浸入式」體驗,即使是以前看過的既有作品,也可以與之產生新的對話。換句話說,你在美術館展廳里欣賞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裝置藝術,還能觸摸到作品的敘事性與文學感,這種全方位的體驗,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第一次聽到「好博」這個名字時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奇怪,但它不僅僅是直譯了展覽的英文名「The Well Fair」,更是對「什麼是好的藝術博覽會?」這個問題的思考。

也許「藝博會」這個概念離我們這些普通人還太遠,但它確實已經是藝術作品商業化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藝術家、畫廊主、收藏家……疲憊地奔波在一場場並非為了展示藝術而設的「藝術展」,不知道會不會就像我們去市場買菜的心情呢?

一個藝術作品的價值靠什麼決定?什麼是一場好的藝博會?把藝術作品放在擁擠的環境中像市場一樣接受標價,這是否讓藝術的崇高感受到質疑?讓藝術家感到不適?

德拉塞特在採訪中談到自己在參加藝博會的時候一直思考的問題:藝術作品對藝術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作品作為一種「大眾商品」在藝術節上展示,其價值在藝術家眼中和在大眾眼中的差異是十分有趣的。

因此,「好博」的空間展示也很有趣。


它把UCCA寬敞明亮的主展廳分割成30個獨立房間,其中還有打不開門的VIP房間、反過來的吧台、空無一人的休息區,以及一場不斷競價的虛擬藝術品拍賣會。

展品有的處於布置好的樣子,有的還在搬運,有的看上去還只是個半成品……而即使是已經完成的作品,也被故意用雜亂無章的方式陳列在具有「臨時」屬性的房間展位里。

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正是用這樣一種手段,拓寬了這場展覽的時間和空間,讓整個場館空間都成為了一件完整的藝術品。

在「好博」,除了靜態的展示,你還能看到像話劇演出似的行為藝術。


首先,在這個以白色為主的空間里,站著很多穿著黑衣服的保安。與其說他們是這個展廳的保安,我更願意相信他們是這場「虛擬藝術博覽會」的保安。他們就像吃豆豆遊戲里的那些小怪物,冷不丁地出現在房間拐角,讓你猝不及防地感受到一種壓迫感。

另外,在D丨01和D丨02這兩個房間里,所有的裝飾都是相同的,如果幸運的話,你會看到由一對雙胞胎扮演的畫廊主坐在裡面。

最後,還有D丨05號房間。這個作品叫《其他事件之間》。但你走進去,除了一個還在刷漆的房間,什麼裝飾也沒有。一個穿著白大褂的油漆工時而坐在油漆桶邊焦慮地玩弄著自己的頭髮,時而一遍遍地在牆上刷漆。這種單調、重複的動作,因為連續不斷地進行,漸漸變成了一種具有儀式感的動作。

看展之前,工作人員會發給你一張叫做「好博日報」的報紙。報紙上有一頁寫著:8件不可錯過的「好博」之選,如果你關心的話,這些展品的照片也都可以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官網找到。

所以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並不想講太多這個展覽里的作品,因為我希望有機會你們可以自己去看去感受。

所以接下來,我想不如來講一講這對藝術家以往的有趣作品,這對更好地理解「好博」,也許可以幫上點忙。

2006年,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在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 Londres,UK)舉辦了展覽「福利秀」(The Welfare Show)。

整個布展空間就像一個整潔卻死氣沉沉的醫院,作品的主題有如百科全書般包羅萬象,涵蓋了日常生活、醫療、經濟活動等等。

2007年,他們在一個只有2000餘名居民的小鎮上建了一個「Prada專賣店」(Untitled Prada Marfa)。這個小鎮叫Marfa,是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南部小鎮,坐落在北美大陸最大沙漠上的一片高原中。

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建一個奢侈品精品店,路過的人把這個藝術項目信以為真,但因為沒有足夠的購買力,讓這個精品店的存在倒是變成了一種展示。

2008年他們在日本橫濱三年展(Yokohama Triennale 2008)展出了作品 Catch Me Should I fall,一個年輕的男孩正要從10米的跳台跳下來。從他環抱著自己的姿勢,我看到了一種無路可退的恐懼。

2009年,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憑藉在丹麥館和挪威館策劃的展覽「藏家」(The Collectors Danish Pavilion;The Collectors Nordic Pavilion)榮獲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特別提名獎(53rd Venice Biennale Venice, Italy)。

被布置成現代主義豪宅的房間里,我們能夠通過裝飾猜測主人的身份、地位,而更有趣的,是那些具有象徵意義的裝置。比如游泳池內身份不明的人、下水道連在一起的衛生間、樓梯損毀卻裝飾精美的二樓……「身份認同」,是他們貫穿始終的主題。

▲ 挪威館

▲ 丹麥館

2013年,他們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lbert Museum London)創作了《明天》(Tomorrow)。他們把展廳布置成一個窗明几淨,卻空蕩得讓人害怕的房子。它還有一個虛構的主人——一個年老的,對生活已經不抱希望的建築師。

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會拿到一個由這兩位藝術家編寫的小冊子,上面寫有這個房子和主人的故事。觀眾會成為這個像舞台演出一般的展覽中的一部分,他們可以隨意探索這個空間,在沙發上讀書,甚至是在床上小睡。

2015年,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的野心似乎更大了,他們直接把「機場搬進了展覽館」。這次的展覽叫《千高原機場》(Aéroport Mille Plateaux),在首爾三星美術館PLATEAU(PLATEAU, Samsung Museum of Art)展出。

在這個展覽中,藝術家把Check-in的前台、安檢通道、候機室、行李傳送帶,甚至是免稅店都搬了進來。他們希望通過這種空間的流動感,讓人感受到機場除了作為一個旅程開始或者結束的物理空間,也是對我們存在狀態的一種定義和拆解。

總之,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通過他們對展覽整體環境的控制,為每一件作品賦予了多元化、多層次的新的意義。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他們會為我們帶來更有意思的作品。不過放眼當下,去「好博」體驗一下這場「虛擬藝術博覽會」,才是這個周末的正經事!

_______________

展覽「好博」

THE WELL FAIR

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好博」

時間:1月24日 ~ 4月17日(周一閉館,10:00-19:00,18:30停止售票)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費用:10元


最後,順手分享一個網站(竟然不用翻牆!),在這裡可以欣賞到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以往的作品:ELMGREEN DRAGSET


--------------


感謝看到這裡的盆友們,第一次寫展覽類文章,肯定有寫得不好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希望大家2016年都能遇到喜歡的展覽~


最後,如果喜歡我寫的內容,點一下有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么么噠:)

另外,如果喜歡我寫的東西,稍微廣告一下能看到更多東西的地方:

個人微博:小墨MO的微博_微博

個人微信公眾號:「小墨與阿猴」(xiaomoyuahou),這是我和 @阿猴HOSEA 共同運營的,一個寫字的,一個拍片的,分享兩個人的生活和旅行方式,歡迎關注!


謝邀!@盈任
就講幾個按照自己的喜好如果有機會一定會去的展覽吧,展覽的內容固然重要,不過美術館/博物館值不值得一去也很關鍵。下面我提到的展覽,有的是從2015年底就開始了的,會一直延續到2016春季。

1,MoMA的畢加索雕塑展Picasso Sculpture
14 September 2015 – 7 February 2016;New York』s Museum of Modern Art

畢加索加上MoMA,幾乎不需要怎麼多說。
總之,畢加索的繪畫享譽世界,但是他的雕塑作品也很多,有些雕塑也和他的繪畫有對應關係。相較於繪畫,畢加索是個專業訓練的練家子出身,而他的雕塑都是自學成才,自娛自樂,自導自演,所以,他的雕塑其實更大大膽、更多實驗意義,也更加的個人化。
看點之一是,貌似這次的展覽是半個世紀來,在美國本土最大規模的畢加索雕塑作品回顧。

2,古根漢攝影展:Photo-Poetics: An Anthology
November 20, 2015–March 27, 2016,The Guggenheim, New York, NY

這次的群展,古根漢專門研究了當代攝影的發展歷程,給予了這幾年新興的攝影藝術家一次集體亮相世界舞台的機會。並從攝影史、藝術史、文化史的多個方面充實了當代攝影的起承轉合。

個人認為,在紐約的眾多美術館裡,古根漢是逼格較高,氣質最為高冷的一個,(可能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整個館內不讓拍照,還管的特別嚴!)而古根漢,一直以來,在對於媒介研究方面都是走在學術界的前沿,所以這個攝影展還是值得看一下。


3,順著說另一個攝影展,Walker Center的: Ordinary Pictures

February 27, 2016 – October 9, 2016,The Walker Art Center in Minneapolis

Walker center在美國當代藝術的地位就不用多說了,這次也開始推出攝影展,看來對於攝影的藝術屬性和媒介意義的討論又要回潮了。

這次的展覽討論的日常生活中的圖像意義,不算是嚴謹意義上的攝影展,可以考慮為視覺文化領域裡的圖像展,展出的作品包含了1960年後的,圖像信息爆炸發展下的一批藝術家作品,展示了當代藝術如何利用普通照片創作成一種素材和媒介,模仿、探索、和批判我們當前視覺環境,並對我們的視覺文化給予批判。展覽的內容從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 先鋒派電影、 圖片體制、 監管的批判,討論到一系列其他的唯物的、 基於圖片的文化社會活動。展覽也認為當代藝術具備著「串通一氣的功能」從而,自身也像一個不斷擴大的圖像經濟工業而不斷擴大。

參展藝術家包括,John Baldessari Mary Ellen Bartley, Louise Lawler, Sherrie Levine, Richard Prince, Edward Ruscha, Stephen Shore, Jiro Takamatsu, Wolfgang Tillmans, Tseng Kwong Chi, Andy Warhol, and Christopher Williams 這些名家。

我還沒去過Walker center,非常嚮往。即使不去看這個展覽,其他的展品,特別是他們的雕塑公園絕對值得一去。不過在網上看到消息說,雕塑公園2016年正在搬遷,要2017年才重新開放,不知道是不是真的,cry。


4,美國國家藝術館的:Louise Bourgeois: No Exit

November 15, 2015 – May 15, 2016,West Building, Ground Floor - Gallery 22;at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Louise Bourgeois,如果不知道我的女神是誰,推薦你看一個紀錄片,我之前也寫過一個回答:有哪些以藝術家為題材的紀錄片? - 了不起的蘇小姐的回答
她是雕塑家、畫家,批評家與作家。很少有人像她那樣多產,而且高質量。直到90歲時,她還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這次美國國家藝術館會展現一批她的早期作品,包括許多雕塑和繪畫作品。她的早期作品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總是在探索人心潛意識對於智力、藝術、文學的創造性潛力。然而,Bourgeois又在書信里寫過:"對於超現實主義的提及,我感到害怕。我並不是一個超現實主義者"。這次的展覽,應該有幫助於理解Bourgeois的藝術家「身份」的形成。

5,Whitney的Stella回顧展:Frank Stella: A Retrospective
OCT 30, 2015–FEB 7, 2016,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Y

我還挺喜歡Frank Stella的,他也算是美國藝術里還活著的重要大師之一。此展覽的看點是展覽的作品極多大約有 100 件Stella的作品,包括繪畫、 浮雕、 草圖、 雕塑和圖紙,展示他多年來多產的輸出,從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到目前最新的作品,算是一個Stella的最全面的介紹。這次的展覽也有獨立出版的研究性文字學術出版物,展覽面積極大,佔據了惠特尼的整個第五層,是博物館目前為止,佔用的最大空間的臨時展覽。
如果喜歡Frank Stella的朋友們,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了,而且惠特尼才開幕了新館,也值得看一看。

6,梅尼爾私人搜藏的達利展:The Secret Of The Hanging Egg: Salvador Dalí At The Menil
Nov 5, 2015 – Jun 19, 2016,The Menil Collection, Houston, TX

梅尼爾私人收藏博物館(Menil Collection Gallery)應該是美國最大,逼格最高的私人藝術收藏。
我可激動了!因為我這周末就要去~哈哈,回來可以寫個大眾點評。
梅尼爾位於休斯頓市郊寧靜的住宅區中,整個藝術館有五個展區,互相之間距離非常近,分別是中心陳列館(Menil Collection)、塞-托姆布雷畫廊(Cy Twombly Gallery)、Dan Flavin Installation at Richmond Hall、拜占庭禮拜堂(Byzantine Fresco Chapel Museum)還有大名鼎鼎的羅斯科教堂(Rothko Chapel),相機準備好。
主要是去看整個梅尼爾,順便看看從達利博物館借到的名畫:Eggs on the Plate without the Plate (Oeufs sur le Plat sans le Plat),1932. 所以這個以達利為icon的超現實主義展覽還是值得一看的,因為不止是都是達利,還有與他相關的其它重要超現實藝術家作品,(看上圖左邊的Rene Magritte的大蘋果)還有當代藝術的延伸(看上圖右邊的Robert Gober的長著頭髮的cheese),應該很好玩。

7,大都會科技時尚展:Manus x Machina
Fashion in an Age of Technology;May 5 – August 14, 2016,MET,NY

在「鏡花水月」(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被熱議了大半年之後,我估計大都會博物館的服裝藝術部(Costume Institution)嘗盡了甜頭,錢財名譽雙豐收,所以,2016年又來了個時尚大展,我就等著看MET Gala那些女明星一個個都打扮成Lady Gaga來走紅毯吧。
言歸正傳,這次的時裝展還是有一點乾貨的,會展出自1880年直到2015年間的百餘組服飾,展示藝術家、設計師是如何在手工製作階段,到機械化大生產階段找到藝術和技術的平衡點,手作(Manus)和機械化(Machina)之間的供給關係會給時尚業一些新的視角。

為什麼在大都會今年的眾多展覽里,我對這個展還有些期待呢,因為我2015年去亞特蘭大的High Museum的時候正好看到了海報中荷蘭設計師Iris Van Herpen的2013-2014春夏系列的展覽,感覺就是非!常!贊!所有的衣服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展覽里還有一部分專門給你講解了每件衣服的材料,還有把小元素是如何組織成一件衣服的,同時還有放映廳會播放Herpen的走秀視頻。不知道MET會不會做的這麼有心。放兩張照片看看:

------------------
再來說兩個倫敦的展覽:
8,白教堂的新媒體藝術大展:Electronic Superhighway (2016-1966)

29 Jan - 15 May 2016;Galleries 1, 8 9;Whitechapel Gallery, London

我一直很喜歡Whitechapel,他們跟MIT出的那套當代藝術筆記的書,真想每一本都買啊!

倫敦的新媒體藝術確實是世界目前比較活躍的中心,這次的群展就是呈現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新媒體藝術的發展。

什麼?你還不知道什麼是新媒體藝術,好吧,這個我也寫過,可以看看:新媒體藝術是什麼?有哪些知名的作品? - 了不起的蘇小姐的回答

聽聽這個名字「電子高速公路」,一看就是致敬新媒體藝術大師Nam June Paik(翻譯叫白南准?)展現這半個多世紀來藝術與新科技的相互介入、互相影響。策劃者講,這個群展聚焦在那些批判性地將「互聯網作為一種形式、一處空間、一個名詞,或是一種概念」而進行創作的藝術家。這是要反思科技意識和新媒體藝術的意思咯?

看點是貌似這個展會採用」倒敘「的方式,從以Nam June Paik為代表的上世紀60年代的新媒體藝術的發端開始,用100多件作品倒敘新技術、電腦、網路對實驗藝術的影響,而技術試驗則會是這次展覽的最後一部分。


9,Tate Modern的群展:Performing for the Camera

18 February – 12 June 2016,The Eyal Ofer Galleries,Tate Modern, London

這應該是一個很有趣的展覽,不止是討論攝影,還嚴肅地討論對著鏡頭的行為藝術,包括如今的「自拍癌」帶來的新的觀看文化,圖像文化,大眾文化。

群展包羅了超過50位藝術家的作品,討論了攝影與表現/行為(performance)之間的關係,同時還討論了一些「情緒化」藝術主題,例如: humour, improvisation and irony. 重要的藝術家有:杜尚,雪姨(Cindy Sherman),Samuel Fosso,Francesca Woodman,Yves Klein, Yayoi Kusama,還有攝影師和舞蹈家的合作,總之,試探了一個在鏡頭前的「身份/identity」的產生過程。展覽的作品包括照片,短片,vintage prints,大畫幅攝影,市場海報,還有Instagram上的電子圖片。這是一場大規模地展現行為藝術家是如何利用攝影/攝像/鏡頭展現自己的,也同時展現了攝影行為本身就是一場表演的過程。


------------------------
希望你們覺得有用。
如果要轉載,請私信聯繫我。


除車展、航展、食品展和飛行大會等牛逼得一塌糊塗的展會,到目前為止,各位卡司列舉了約30個重要的展覽。我想說,展會真的算不上正真意義上的展覽。如果有人問,展覽與展會的區別,我一定會好好回答。好幾次,當我們百無聊賴地坐在星巴克里,聞著咖啡香,侃天侃地。突然被人問到類似的問題。我能感覺空中飄過一陣芥末的味道,有種想哭的衝動。鑒於跑題的嫌疑,我先點到即止!在大約30個的「重要」展覽里,我承認它們都非常有影響力,且長期佔據各大媒體的頭條;但我想以操作者角度,請注意是操作者——到目前為止是唯一的角度。我(葛焱)和大家分享一些「家-量2016上海展」背後的故事。

「家·量」二〇一六上海展覽空間:本次展覽將偉大卻平凡的各種家庭設計背後的計量,以嶄新的視角和視覺呈現,給觀眾一個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包括:觸手可及、觸感可知、觸玩可樂三個單元。

  • 這個展題來源於我對本身能否再設計的思考。家,幾乎是從設計本身來講最容易想到的對象。它已經擁有無數好的設計,比如房屋、傢具、日常生活的器物等。因此,我似乎繼續執念於設計本身變得沒有特別大的必要和意義。是否還存在另外的可能性?或許從文字學角度切入,亦或從計量角度切入,擺脫對家的實體和日常的慣性視角,深入探討早已被我們熟視,卻無睹的「家」的種種設計。

進入正題……

兩年前,我做的展覽Home+House2014上海展只是一個開始。今年我攜手全球知名傢具和家居零售商宜家家居,帶來的「家·量」二〇一六上海展算是一個延續。我希望觀者放慢腳步,重新審視,思考社會文化現實和環境,催生的這些家庭計量。所以它是一場燒腦且文藝的視覺展覽。 @竹君

----------------------------------------------------------


何謂家·量?

「家·量」二〇一六上海展第一單元展區


試想一下,你買回家的廚具、餐具和坐具,不是料理,就是用餐,或是休息和工作。人們往往因為它們的「好用」,而早已形成日常的慣性視角。大家未必會按照長、寬、高重新組合對比廚具、餐具和坐具。打破常規的展示只是為了讓大家了解最基本的設計要素。它們默默地呆在家裡,安安靜靜地出沒在日常。

廚具和坐具打破日常的慣性視覺,以等差值形式出現在「家·量」二〇一六上海展的第一單元展區


如果長度、寬度和高度以一種非日常的視角呈現,那麼請你回想,還有哪些東西是被大家熟視的,關於重量和面積的家庭設計用品?你可能容易想到天平、體重秤和床單。但是我用《上班族負擔的重量》表達一個設計師背著約1600克的11寸電腦包,去擠地鐵;《五穀雜糧》引導大家重新審視每一顆豆子的重量;《人生的900個格子》用面積展現人一生的時光。

這組照片展現了《一位上班族每天負擔的重量》、《五穀雜糧》和《人生的900個格子》


關於家庭中的面積,大家更容易想到,踩在腳底下的1平米,撐開的雨傘和擺在書架上的雜誌。試想把1平米貼於牆上和倒掛雨傘,會是一種怎樣的場景?

這組照片展現了《一平米》、《日全食》和《面積的其它表達》


除了第一單元觸手可及到的家庭計量單位,似乎還有很多計量單位,不是那麼容易被觸碰,但是它們存在著,被我們的身體感知著。比如,頻率和時間。

這組照片展現了《頻率》。部分展品已經難覓蹤跡,BB機、手機、電視機、藍牙音響、微波爐、路由器,每一個物件都有屬於它自己的頻率。

這組照片展現了《時間》。討論關於時間的轉換。假設分針的長度為3cm,試想一下它走1小時,划過的圓周轉化成長度或路程是多少?大家也很少會用這個視角,去思考。

這組照片展現了《達利時鐘》。它同樣是一件讓大家轉換視角,改變想法的作品。被大家所熟悉的180度錶盤被彎曲成135度,使時針和分針在非同一平面旋轉,把1931年西班牙著名畫家薩爾瓦多·達利創作的一幅《記憶的永恆》中違背物理原理的想像變為現實。


關於對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應用,將集中在第三單元體現。我希望大家關注計量的轉換,尤其在日常傢具使用中。比如,對地毯的摺疊和展開和摺疊桌板。

這組照片展現了《觸玩可樂》。通過摺疊和模塊的方法,設計商開發出不同的設計用品,被人們所喜愛。尤其通過互動遊戲,兒童認識到最基本的計量單位。反過來,成人也從遊戲中,重新體味建立在計量基礎之上的溝通樂趣。

展場搶先看

----------------------------------------------------------

-----------------------------------------------------------------


藝術方面的一些展覽推薦

1、耶羅尼米斯·博斯:天才的視角

地點:斯海爾托亨博斯市立博物館(荷蘭)

時間:2月13日—5月8日

博斯:百年紀念展

地點:普拉多美術館(西班牙馬德里)

時間:5月31日—9月11日

耶羅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繪畫風格獨樹一幟,可算是文藝復興諸傑中最為神秘和特殊的人物之一。他的繪畫多描繪罪惡與人類道德的沉淪,以惡魔、半人半獸甚至是機械的形象來表現人的惡。他被認為是20世紀的超現實主義的啟發者之一。為了紀念其逝世500周年,博斯出生地所在的荷蘭斯海爾托亨博斯市立博物館與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將聯合先後舉辦博斯的紀念展。

包括蓋蒂基金會參與資助修復的12幅作品將會在斯海爾托亨博斯首次亮相,不少博物館也為此次展覽出借了博斯的精品,其中就有普拉多美術館收藏的著名的三葉式祭壇畫《乾草車》(1516年)、盧浮宮收藏的《愚人船》(1500-1510年)以及威尼斯美術學院畫廊收藏的《來世》(1486年後)。

2、沉沒的城市:埃及失落的世界

地點:大英博物館(英國倫敦)

時間:5月19日—11月27日

近期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在尼羅河口沉沒了千年以上的兩座古埃及城市——索尼斯-希拉克萊奧(Thonis-Heracleion)和卡諾帕斯(Canopus)。大英博物館的首個大型水下考古展覽就將以這兩座城市作為主題。

展覽將展出考古隊自1966年到2012年間在亞歷山大港海岸發掘的近200件文物,同時展出的還有來自埃及博物館的藏品。這些物品講述政治權利和民間信仰、神話和遷徙、眾神和列王的故事。


該展覽正在巴黎的阿拉伯世界博物館展出(持續至1月31日),在大英博物館的展期結束後還將在2017年移步蘇黎世萊特博格博物館。不過,法國和蘇黎世的展覽將主要聚焦埃及神話中的陰府之神奧西里斯,大英的策展則會著重探討埃及同希臘的聯繫。

3、帝王珍寶——來自台北故宮的中國藝術

時間:6月17日—9月18日

地點: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作為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建館50周年的重頭戲,「帝王珍寶」從台北故宮借來近150件藏品,涵蓋繪畫、書法、青銅、陶瓷、漆器、玉器、織物和善本。

其中有超過150件的作品是首次在美國展出,30件為稀世珍品。展覽的時間跨度從宋代至清代,呈現從12世紀到20世紀中中國8位帝王的審美趣味及其時代的藝術特色和傑出工藝。其中深受參觀者喜愛的「肉形石」將確定赴美展出。

4、外邦之神:現代主義語境下的部落藝術

地點:利奧波德博物館(奧地利維也納)

時間:9月23—2017年1月9日

在20世紀之交,部落藝術給西方藝術帶來的影響是怎樣言說也不過分的。據說當畢加索在巴黎的人類學博物館面對著一室的非洲面具時說,「這才是繪畫。」同樣,德國表現主義也深受來自南半球的部落藝術的感召,達達主義的藝術家們則相信海洋藝術掌握了通往無意識的鑰匙。

此次展覽將展出代表了歐洲現代主義的知名藝術家畢加索(Picasso)、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以及馬克斯·佩希斯泰因(Max Pechstein)的作品,同時還有博物館創始人魯道夫·利奧波德收藏的200多件部落藝術作品。

5、戴安·阿勃絲:最初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勞耶分館(美國紐約)

時間:7月12日—11月27日

戴安·阿勃絲是個在攝影界如雷貫耳的名字,她漫步街頭,將鏡頭對準那些被認為是社會非主流的人們諸如畸形人、變性人、流浪漢、裸體主義者、智障患者等。她的作品逼迫人們重新審視「正常」與「不正常」、「道德」與「不道德」,包括蘇珊·桑塔格、羅伯特·休斯、布瑞恩·休厄爾在內的知名評論家都對她毀譽參半,但也正是她獨特的審美永遠地改變了人們對於人像攝影的觀念。

儘管阿勃絲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展出,但此次在大都會博物館勞耶分館的展覽將展出這位攝影師從業最初(1956至1962年間)的作品,其中三分之二都從未出版。展品中的多數來自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戴安·阿勃絲檔案。

6、科技風潮

地點: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美國波士頓)

時間:3月6日—7月10日

未來的時尚將在很大程度上仰賴於科技創新,這在十年前幾乎難以想像。全球頂尖的設計師,包括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川久保玲(Rei Kawakubo)、侯塞因·卡拉揚(Hussein Chalayan)以及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都曾試圖將最前沿的科技與時尚相結合,在作品中引入了激光、電子科技、生物科技、3D列印等。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將在明年展出這幾位設計師自己系列中的部分作品,也將從別處借展,其中就包括麥昆生前最後一場秀——2010年的《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中展出的一條激光印製的裙子。

展覽將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之一探討設計師、數學家以及科學家之間的協作,另一部分則主要呈現服飾是如何利用科技來展現不同的視覺效果。

7、馬塞爾·布達埃爾(Marcel Broodthaers)個展

地點:現代藝術博物館(美國紐約)

時間:2月14日—5月15日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在今年情人節帶來比利時藝術家、電影製作人、詩人馬塞爾·布達埃爾(1924-1976)個展,多維度展示其200多件作品。

儘管對這位藝術家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但公眾對於他的了解仍不多,此次展覽就是希望給予布達埃爾在20世紀藝術史上其應有的地位。

2010年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館長,也是評論家Michael Rush曾稱布達埃爾可能是「你從未見過卻最知名的藝術家」,因為他對「很大一批當代藝術家」都有影響。

8、夏爾·格萊爾(1806-1874):懺悔的浪漫

地點:奧賽博物館(法國巴黎)

時間:5月10日—9月11日

格萊爾被譽為19世紀學院派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在巴黎的畫室是城市中最為開放和富有創造力的空間之一,從那裡走出了好幾位後來的大家——奧古斯特·雷諾阿(Auguste Renoir)、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還有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然而這位瑞士藝術家還從未在法國的土地上舉辦過他的專題展。

有一些評論家認為,格萊爾清晰明了的作畫風格和對神話主題的鐘情顯示出其對於周遭新世界的一種頑固抵觸,可是這個展覽意在強調和重新評估格萊爾畫作中的激情、暴力以及東方元素。另外,他將女性描繪成誘惑與危險並具的形象也可視作19世紀末象徵主義實驗的先驅。

9、畫家的畫——從凡·戴克到佛洛伊德

地點:倫敦國家美術館(英國倫敦)

時間:6月22日—9月4日

通常人們如何評判一幅藝術作品的質量或是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大都是通過批評家、藏家的言語,或是作品所參與的展覽,我們似乎很少關心藝術家們本身所欣賞的作品。

倫敦國家美術館明年將舉辦的展覽就選擇了60幅曾經被著名畫家收藏過的畫作,包括凡·戴克收藏過的提香、呂西安·佛洛伊德收藏過的柯羅。展覽將會把畫家的藏品與他們自己的作品並排陳列,意在展現藝術家的審美品位與他們自己創作之間的關聯。

10、第11屆上海雙年展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時間:11月11日—2017年3月12日

今年上海雙年展的主題為「何不再問?正辯,反辯,故事」。由印度Raqs媒體小組擔當主策展人,該小組於1992年在印度新德里成立,成員包括吉比什·巴什(JeebeshBagchi)、莫妮卡·納如拉(Monica Narula)和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Shuddhabrata Sengupta)。Raqs小組的上海雙年展提案被認為是能夠和當下語境密切相關,同時對未來的交流產出保持開放。這一屆上海雙年展著重於探尋「南南合作」的可能性,意圖去呈現超越東西分野的具有散發性藝術世界。


2016 年 8 月 19 日至 21 日,由 DREAMER FTY 夢廠 和 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M21)聯合主辦的 abC藝術書展 在上海舉辦。這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書展,意味著中國的藝術書愛好者群體開始走出小眾的私密分享,在更大的舞台上登場。

2016 年 abC藝術書展(上海)將展出約 360 件不同內容形式的藝術家書和自主出版物,參展人/單位多達 108 位。


你能在這裡看到最多最全——當下中國的創作者運用「書」這一經典的媒介所做的創造,這其中包括藝術家、設計師、攝影師、插畫師等,以及致力於藝術出版的優秀出版人/單位。


除此之外,還能看到不少來自國外參展人/單位的作品: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新加坡、葡萄牙、瑞士、瑞典。他們中有些曾在中國的工作或旅行,這樣的經歷或許在他們的書中亦有體現。


abC藝術書展 的現場將集合展售和對話分享會、工作坊、新書發布多場活動,在看書買書的同時,更參與到與「書」的交流、探討甚至製作中。短暫但充實的 3 天,希望搭建一個開放的平台,在這裡匯聚,也從這裡延續書籍的可能,藝術的內核,獨立的精神。


△書展信息△


art book in China

abC藝術書展

2016 · Shanghai


開幕 / OPENING

2016.08.19 15:00


展期 / TIME

2016.08.19-8.21


地址 / ADDRESS

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大道 1929 號

1929, Shibodadao,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聯合主辦 / HOST

DREAMER FTY 夢廠

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 (M21)


協辦與贊助 / CO-SPONSOR

書名號出版眾籌 http://titlepark.com


△2016年abC藝術書展(上海)書展活動日程△

作為獨立參展個人,我將會在此次展覽中展售一本結合幾何學與印刷術魅力的 zine —— Pentagonal Tiling 。

△ 簡介 Introduction △


幾何學中,五邊形鑲嵌是指利用五邊形對整個平面進行無縫密鋪。

In geometry, a pentagonal tiling is a tiling of the plane where each individual piece is in the shape of a pentagon.


目前已經發現了 15 種五邊形的單密鋪(使用同一種全等五邊形)。最近一種發現於 2015 年。我們並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種類。

Fifteen types of convex pentagons are known to tile the plane monohedrally (i.e. with one type of tile). The most recent one was discovered in 2015.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this list is complete.


為紀念第一個研究該問題的 Karl Reinhardt (1895-1941) ,我設計了這本 Zine 。

In memory of Karl Reinhardt (1895-1941), the first one who did research on this issue, I designed this zine.

頁數:20

印藝:Risograph

紙張:Antalis Olin Rough

書展官網 art book in China


利益相關,不匿名。坐標魔都。
下半年度魔都兩場藝術大展,一個是上海雙年展,另外一個是蓬皮杜大師展。
雙年展做了這麼多年,地標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了。我倒是很推薦蓬皮杜。
從1905年到1976的72年時間中,蓬皮杜每年挑出一件可以代表當年藝術思潮的作品進行展示。名家從馬蒂斯、畢加索到康定斯基、杜尚再到後來的趙無極,倫佐皮亞諾,基本上就是一個20世紀當代藝術史縮略圖。

上海是第二站,首站現在在日本東京都美術館舉行
http://www.pompi.jp

上海站10月起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無論是不是藝術愛好者都值得去看一眼,與其說是藝術作品,倒不如說是20世紀歷史、科技的另一種記錄方式。
想看更多資料歡迎看看我之前寫的專欄內容~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312786


FHC in China 進口食品餐飲展會
如果你是路人,可以去吃到各種各樣各個國家的食品,如果你是食品行業的可以去洽談合作事宜引進代理,簡直是吃貨的天堂展覽啊,而且大多數都是來尋找代理商,也就是說平時根本買不到的……(☆_☆)
去兼職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展覽,機智的在最後一天憑藉工作證參觀(chi)玩了整場,貼一些當時的圖片,當時太匆忙(光顧吃了)拍的不好請見諒

N1咖啡與茶、烘培及冰激凌專區
這裡有各種咖啡機和烘培機器

令人垂涎的食物展示

而且大部分是可以品嘗的,有些要買不過因為是推廣也不會貴,如果你是像我這種又窮又想吃東西的,這裡也有很多試吃試喝

免費的奶茶咖啡冰激凌,有些需要用名片換,旁邊還有國際咖啡師比賽,可以看看咖啡拉花是怎麼出來的
N2 各個國家展銷區域
這裡有全世界各地的美食,而且展台也很漂亮
日本的壽司生魚片

特別好喝的清酒類似的飲料

韓國巴西美國義大利,各大洲的食物應有盡有,而且都有的吃

旁邊大廚們在比賽

E區紅酒展
不僅嘗到了傳說中的波爾多,而且還看到了法國大使,全國華人代表等等各種厲害的人,而且各個展台的歐洲小哥簡直帥到爆炸

混進波爾多大師班喝的有點醉醉的,說話的就是法國駐華大使

最後提醒,這個展會是面向食品行業的,未收到邀請的可以在現場填表登記後進入,大家不要因為食物就忍不住擅闖啊……
ps:最後一天快結束時很多展台會賣掉一些展品,這裡的紅酒一定不會是假貨啊我後悔死了沒有買…………光顧著吃免費的唉……


2016安陽愛飛客飛行大會
2016包頭愛飛客飛行那達慕……
他們還有什麼航展?中國航展現在好像都是愛飛客在整,我在上海,聽中航內部的人說可能愛飛客也要來了,很期待……


來答一下自己身處行業的兩個雙年展性質的展會吧 逢雙數年 應該是美國的IMTS和日本的JIMTOF 簡單點說就是美國機床展和日本機床展
IMTS的全文翻譯過來就是國際製造技術展 逢雙數年在美國的芝加哥舉行
JIMTOF 按英文翻譯過來就是日本國際機床工具展銷會 逢雙數年在日本東京舉行
與這兩個展會相對應的還有兩個展會分別是EMO和CIMT 分別是歐洲機床展和中國國際機床展
EMO這個是歐洲機床展 逢單數年在漢諾威米蘭和巴黎輪流舉辦
CIMT是中國國際機床展 逢單數年在北京舉行
這四個展會並稱為世界四大機床展 是製造業的一個盛會 是產業機械 製造工藝 加工技術的一次集中展示 但是這四個展會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先說EMO吧 EMO的展示 更多的在展示目前的一個產業背景下 未來的加工技術會以什麼樣的姿態來發展 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就是概念 在經過多年的理論積累之後 歐洲的機床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在全球處於一個相對領先地位 所以他們在自己家門口所展示的跟emo 2015的口號 很接近 build the future
然後說下IMTS美國展相對於歐洲展 沒有那麼多高大上的概念 沒有那麼多腦洞大開的設計 關於美國展的關鍵詞 應該是應用 因為目前全球的高新科技產業在美國的高度集中決定了對於產業機械的應用技術上美國始終處在一個領先的地位 如果說歐洲人展示的 是我們未來用什麼的話 美國人給我們展示的應該是我們未來怎麼用
接下來來到JIMTOF 走完了歐洲展和美國展 來到日本的展會上 我們能看到的是更快更強更精準的加工設備 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就是性能 在全球市場佔有率和性能指標上處於領先地位的日本機床產業從業者把本國的展會變成了一場性能的大比拼 不同品牌間的指標競爭的很激烈 更快的速度和更強的性能是日本匠人們所追求的目標 所以 日本人展示的是我們可以讓你用更好的
最後來到了CIMT 作為全球最有活力的一塊市場 中國的展會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就是市場
經過國內製造業的高速發展 中國的市場成為了每一家想要有所作為的機床企業必爭的市場 所以 各國企業在中國機床展所展示的 都是最適合市場的產品 所以 中國展展示的是現在什麼買的最好
手機碼子 亂七八糟的 爭取有機會可以完善
以上
感謝閱讀


故宮汝窯瓷器展(:3▓?


珠海航展
11月1日至11月6日
珠海


中國藝術方面 補兩個比較熱門的

1.MET中國古代書畫精品展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成立百年,辦了一個中國古代書畫特展,兩期110件展品,都是平時不拿出來的藏品。有《照夜白圖》、《廉頗藺相如傳》、《人馬圖》合卷、《趙氏三世人馬圖卷》等等,朋友看了說細節超棒啊啊啊!!!在小村子裡看不到,打算春假帶爸媽逛美帝的時候去扭腰看。


第一期:10/31/2015- 4/17/2016


第二期:5/7-10/11/2016


官網鏈接,可以在線看具體展出的藏品http://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15/masterpieces-of-chinese-painting

2.「中興紀勝—南宋風物觀止」


在浙江省博物館展的,「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南宋文物大展」。一極品超過一百件,許多是第一次展出,全國47家文博單位調集的,非常難得。書畫傢具都有,看了會有個整體把握。

展覽時間:2015年11月13日-2016年4月5日


唐山世園會,哈哈哈。


作為一個 展覽設計師,我可以把我知道的級別比較高的展會分享給大家,但是不局限於二零一六年,因為大型展會有的時候不是每年舉辦一次,先從大的開說。
車展,四大車展 東京巴黎底特律法蘭克福,車展級別是根據汽車廠商的新車發布數量來定的,所以北京上海暫時還上不了檯面。值得一提的是法蘭克福車展,兩年一屆,因為舉辦城市在德國 ,所以德國本土廠商投入力度巨大,bba三家廠商都有自己獨立的展館,值得一看。

通信展,零幾年的時候是巔峰,現在逐漸再縮水。推薦的是巴塞羅那通信展(mwc/mobile world congress)每年一屆,接下來我所知道的就是亞洲通訊展,前兩天剛在上海舉辦,新加坡通信展也還不錯。

電子類消費展,美國的ces電子類消費展規模巨大,已經超越當年的通訊展了。德國柏林的IFA電子類消費展緊隨其後,因為參展商都是做電子產品的,所以可看度非常高。

工程機械類的,德國 bauma展和中國寶馬展。

金融行業的,sibos金融展 每年都換地方 不過好像比較專業 不知道是否對外開放。汗顏 每年都做其中兩個品牌的項目,竟然不知道受眾群體。

展覽器材工藝類的,euroshop

航展類,珠海航展 挺沒意思 老美不參加,自己玩的挺嗨,新加坡航展值得一看,各種先進戰鬥機 飛行表演。

還有就是各種世博會以及專業類展會就不一一介紹了


必定是威尼斯雙年展啊_


主要是看你從事哪一個行業了。從稀缺性來說,雙年展以及巡展都會更具備商業價值


只了解香港地區的 三月份巴塞爾藝術展和亞洲現代藝術展 已經開始售票了


下半年,魔都寶馬展


昨天剛看的兩場扎哈哈迪德回顧展,和威尼斯雙年展建築展


上海法蘭克福零部件展


推薦閱讀:

一個沒有名氣的藝術家,如何讓各種媒體、策展人發現並了解自己,一步步進入這個圈子並舉辦展覽?
水族館內的大型水族箱(我指的是兩層樓高度以上的)造價怎樣計算?

TAG:藝術 | 當代藝術 | 展覽 | 策展 |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