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裝裱一定要在底下用紙托芯嗎?

1. 一定要托芯嗎?如果我只是放在鏡框里是不是在底下托一層紙就可以了?
2. 查到以下資料「為使畫作與玻璃保持一點距離,以利空氣流通,並避免色彩較厚的作品與玻璃黏在一起。應利用四周卡紙的厚度,將玻璃推開。或製作匣形框,將作品懸掛其中。」。
如果我的畫只是墨色,不加卡紙直接放玻璃相框里,會有什麼問題么?
3. 托芯一定要全托嗎?我有隻把畫的四邊用漿糊貼在紙上,然後崩上無框畫框,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但長久的保存會存在什麼問題嗎?
4. 一些新的裝裱方法具體是怎樣的?我有看到裱在板上,然後板再放在鏡框里,板通常用什麼板呢?


您知道這層托畫的紙,學名叫什麼么?

這張紙叫做命紙。 這張托紙直接和原畫接觸,從而能夠延長畫作的壽命,也能夠使作品的效果展現的更加細緻豐富,故而稱之為「命紙」 可以說它是一幅裱好的畫的生命所在。

通常一個畫家在畫完一幅畫之後,畫作所承載的紙張一般都會變皺一些,有些不小心的人會把畫的邊邊角角會扯破,甚至是力氣太大把宣紙弄破了,這時候我們會拿到裱畫店裡,和師傅說托一下,最後這幅畫不僅能托的又平又整,還能修復到你看都看不出來哪裡破過。好的師傅,就是這麼屌。不過是越來越少了。。

其次,一張畫在剛畫完,畫完幹掉和畫裱完以後,呈現的效果是非常的不一樣的。 由於宣紙自身原因,很多時候畫作在剛畫完覺得很好,墨色很重很黑效果不錯,但是一旦幹了就會發現整體淡了一層,效果比剛畫好差很多, 這時候將它托一下之後,效果又會好很多。 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好的作品在托完之後,墨色的各種層次,細節的微妙變化,整體的給人的感覺就會大不一樣。

因而,裱一幅畫的第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托畫芯。舊時托畫用的都是自製的漿糊,不添加化工製品,所以來說,這些畫既然能黏上,也就能夠再揭起來。 揭托紙一般都是原畫作出現破損蟲蛀等問題,揭完重新托一張,就又能恢復如新。 但是前提都要是不加化工品的漿糊,其次一定要是師傅手工托的。 現代的人對畫沒那麼講究,很多時候只是圖形式,圖便宜。剛剛說有師傅的人工托,現在就自然有機器托,這種自然能便宜很多,但是也就是一次托成,不可復揭,這種一般都是商品畫等沒多少感情的俗畫。

所以對於一般畫畫的人來說,也不是所有的畫都需要裝裱,所以又實惠,又方便,又便宜,又能延長畫作壽命的就托一下就好了。

托畫其實並不難,工序也不是很多,只要你細心,你也可以自己托畫。 我們班裡都是自己托,偶爾有太大的不方便的才找店裡,並且主要是省錢啊,店裡一小幅都要八,九,十塊錢,我們自己每人十來幅,自己托也能省很多錢。想想當年在班裡也是托畫的一名好手,有機會可以教教大家怎麼托畫。


嗯,更新一下,班裡正好有同學要給他在少年宮代課的學生托畫,所以拍了些照片,能讓大家更直觀的看到。


事先準備,漿糊,熟宣,毛刷,棕刷,裁紙刀,牆,大點的玻璃板或瓷磚地板。

漿糊要用水和開,比常式度的話,,攪拌起來不粘稠,也不甚稀就成。

首先找個玻璃板,一個平整的面,擦乾淨。這個是我們班的拷貝台。。

托畫的紙,也就是命紙最好用熟宣,比較好托。

要托的畫要比熟宣的這張命紙四周大一些

這張紙可以托兩幅畫

要托的畫,反面放置在玻璃上

刷漿糊水,秉承從中間向兩邊,先畫十字,再米字的原則

盡量的刷平,刷整

刷到沒有一個氣泡,褶皺,平到不能再平,但是不要太用力,生宣很容易會被弄破的。

接著,把四周刷出去的漿糊擦掉,這步還是蠻重要的

然後,拿出剛剛那張紙,大小對比好,在其中一邊折出條邊,

再從另一邊卷過來

把有摺痕的那邊和畫的一邊對齊

然後一邊慢慢放,一邊用棕刷上下來回刷平,刷緊

一直刷,也不能太用力

四個邊要夯實,,

之後,用刷子還是蘸漿糊水,在命紙四周空白處,刷一圈,

四周都刷,千萬注意不要碰到畫芯

刷完後,手提其一角,用小刀撥起畫芯,

畫芯就和命紙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慢慢提起來

找一面牆

用棕刷拍蘸過漿糊的四邊

四周都拍緊前,留一個小口子

其實是為了往裡面吹口氣,防止畫芯不小心粘牆上

然後就好了

再然後就這樣了。 剛剛演示的已經幹了一晚上,摘下來了,這是又一批。

摘畫也要小心,拿個尺子,貼著離畫芯一到兩厘米處,用小刀裁下來。千萬別傷了畫芯。。


好了,說完了,這就是托畫的一個教程

不知道大家理解了沒。

嗯,先這樣,讓我休息會兒。﹌○﹋


謝邀!
為什麼不請專門的師傅裝裱?
國畫裝裱基本還是手工活,手工部分90%很難被機器代替!( ̄▽ ̄)"
宣紙太薄了,多襯一層可以加固和顯墨色。
用卡紙厚度隔開紙和玻璃是很有必要的,換季時候,空氣乾燥或潮濕,如果貼緊玻璃,兩種材質的延展性不同,有可能畫會裂開或者糊掉。國畫顏料是水、植物/礦物粉末加少量膠調製,沒有西畫顏料那麼耐折騰,所以要好好伺候著。
根據作品尺寸和內容,選擇不同的裝裱也是有套路可循的。(越俎代庖,做不出好菜。)
請專業手藝人來裝,溝通好配色等各種問題。(仿綾紙效果也不錯的,背面記得上蠟,防潮防蛀)很多細小的方面,經常裝的師傅都會給你提示的。o(^▽^)o

立軸:立軸又稱掛軸,包括條幅、豎幅、條山、軸子等,特別窄的有人稱其為「琴條」。

橫幅:又稱橫批,是指經過裝裱的橫向的字畫。

對聯:對聯亦稱楹聯、門聯、字聯、書聯、對子、門對、楹貼。雙行長句還稱龍門聯。對聯是由二條字數相等、內容相連、畫心尺寸與裝裱規格完全相同的書法作品而組合的。排掛時,右為上聯(亦稱出句),左為下聯(亦稱對句)。二條為一副。

屏:屏亦稱扇屏。原為用於遮擋、裝飾的實用物,通稱屏風。其正面粘貼絹畫。而屏條是在立軸的基礎上,將豎幅形式與屏風相連的特點結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組為單位的獨立裝式。屏主要分為條屏和通景屏。

中堂:中國舊式房屋,樓板很高,人們常在客廳(堂屋)中間牆壁上掛上一副巨大的字畫,稱為「中堂」。

斗方:橫豎大致相等的方形書畫作叫斗方。斗方可裝在鏡框內,十分雅緻。

小品:所謂小品,指面積較小的字畫。可橫可直,裝裱之後,適宜懸掛在小房間,十分精緻。

條幅:長條形的字畫稱為條幅,如對聯是由兩張條幅配成。較長詩文,如不用中堂寫,可分裱成條幅,非常美觀。

手卷:即長卷,是將字畫裝裱成長軸一卷。手卷畫面連續不斷,多是橫看的。

冊頁:冊頁亦稱葉子,是受書籍裝幀影響而產生的一種裝裱形式,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將單張小斗方裝裱成鏡片,另一種是將若干張單片連在一起裝裱成折迭式的本子,稱冊頁本。

絹本:繪在絹、綾、絲織物上的字畫,稱為絹本。

紙本:繪在宣紙上的字畫,稱為紙本。

裝鏡框其實是蠻簡單的,很多人只看外框嘛。( ̄▽ ̄)"
後面的背板通常是複合板吧?不能太重,紙漿板也可以吧,和紙的質感接近……
辛苦畫好的,肯定不想在裝裱的時候廢掉,還是請人家裝吧。雖然,裝的過程不是很難,卻是需要很大耐心和熟練度的。不小心在紙夾層里留兩氣泡或者邊上的襯紙誤差超過2毫米,嘖嘖。後果太可怕鳥……(如果是鏡框,厚些的卡紙還要切斜邊,好看啊。)千萬別省那一點點功夫,你可以看人家師傅裝一次,好多講究的。o(^▽^)o


作為裝裱的學生,我得說幾句,傳統的東西之所以流傳到現在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命紙之後其實還有復背紙,多的不說,為了更好的保存書畫,無論是機裱還是手工,都必須有!必須全托,否則容易崩…四分五裂


看了目前所有的答案,雖然都是一年前的回答,但都沒好好理解題主的意思,題主問一定要托芯嗎?這說明他知道托芯,以至於托芯的意義,只是他想探究不託芯的效果和後果,以及問問有相關經驗的朋友。
結果所有的答案都是在說自己對托芯的理解有多深,對手藝的掌握有多嫻熟。換句話說,所有的答案都是西方一句諺語「永遠不要論證車輪的形狀」,好像題主無聊到問這麼簡單的問題。
我看了其他的答案,關於托畫芯的手法,目的,作用都很詳細,沒有偏差,我沒有否定的意思。
我寫這段話是為了解答題主的疑惑。下面是我的答案:
1、真的不一定要托芯。
什麼要求的客人都有,有的就是要求完全不動作品,不論機裱還是手工。「做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有人說要本著良心,善意的提醒客人托芯的好處。我覺得是有必要的,但是沒必要堅持一定托芯,那就不是善意,是執拗了。
因為在有些客人眼裡,一個作品不託不裱更有利於保存,或者有的人就是為了暫時做個框給送畫的人看,目的達到後再收起來。因為不管怎麼裱,都不能在疊了,頂多卷得細一點,但也不利於收起來。


後半句提問也好回答,把畫芯用機裱的方法展平,不要上膠,展平即可。做框背板大於畫芯,具體加多少尺寸太多沒法列舉,可以買本中國書畫裝裱看看。然後找背紙綳在背板上,在將展平的畫芯用少量的雙面膠或膠水固定上角兩個點即可,裝框用玻璃壓住,效果一樣好。
2、卡紙也是不錯的選擇,畫面更具層次,若是沒有重墨顏料,可以用答案1的方法做。具體就看要求。
3、不一定要全托。
我今天沒在店裡,以後補照片,我們裝裱一副作品,直接綳在框上,從框的後面綳的,那種框材3乘2.5的圓角框。
這個絕對要一定的經驗,國畫的用紙不同,所以處理方法不同,紙的收縮度差別很大,一概而論就會出現所謂的「四分五裂」。
4、關於背板選擇的話題,我們是用膠合板,但一般的商家會用三合板或五合板。膠合板貴很多,但是漂亮,板面平整美觀。無論用什麼板都要做屜,否則強度不夠。當然不排除你用大芯板.....

所有問題打完,若有疑問歡迎評論


托畫心其一是為了更好延長作品的壽命,其二,就是為了托畫心上牆干透之後作品變得更加平整並且兩層紙更有厚度,穩定性更好便於裱軸裝框


請問你托的這張是小朋友畫的嗎,我的孩子學過2年國畫,原來的老師不教了我想給他重新找老師,可以介紹一下嗎


推薦閱讀:

張馨予的畫畫水平怎麼樣?是附庸風雅還是有所造詣?
想學國畫,如何入門呢?
國畫怎樣畫哈士奇?
如何從徐渭的生平去分析他的畫作?

TAG:國畫 | 中國畫技法 | 裝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