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是不是進入了「腦體倒掛」時代?

現在一個高級寫字樓下邊一個賣雞蛋灌餅的比至少比樓裡面1/3的人賺的多(可能還不止),也不斷有新聞出來,什麼程序員賣水果,錢多了身體也好了,一些入門簡單的職業收入比那些號稱「高級白領」的還要多
這是不是所謂的腦體倒掛
PS:完全沒有歧視任何職業的意思
PSS:別說什麼職業規劃和經驗積累了,走上職業頂端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最終能在中層以上就不錯了,你用十年爬到高處,人家早就有了第一桶金

分割線====================================================================
不同意下面有些草率的回答,我覺得通過大學4年的附加甚至2年碩士的附加出來的學生獲得的社會報酬低於或者持平高中文化是不正常的,因為如果這樣,我們應該選擇放棄這4年的附加值培訓,因為這看起來又浪費了時間有獲得了壞的成果。所以我覺得「腦體倒掛」,特別是有一定差距是不正常的
原因可能是高學歷(大學學歷或以上)太過了,低質量高數量是的社會供大於求,辦公室的工作就那麼些,競爭多了,報酬也就低了。而那些低學歷從事的職業——擺攤,賣水果,開小店相對於公司職位要少,遠遠沒有飽和,所以報酬較為豐厚。

所以,並不是低學歷的人賣水果比高學歷者做職員賺得多,而是現階段賣水果比做職員賺得多
很多新聞和例子表面,有了一定市場倫理基礎和知識,和職場的經驗,從事小本生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管理方法和經營方式也優於低學歷這,(比如某大學生開公司賣T恤,年收入XXX,程序猿賣水果收入XXX,上班族開店賣雞蛋灌餅年收入XXX)

低學歷的人賣水果比高學歷者做職員賺得多 ,高學歷者賣水果也會比低學歷的人賣水果賺得多


感覺題主並不懂腦體倒掛是啥意思。腦體倒掛比的是腦力勞動者跟體力勞動者。而不是高學歷跟低學歷。

煎餅攤老闆並不是一樣體力勞動,當老闆從來都是一項高級腦力勞動,它門檻高風險高。

程序員比水果店售貨小妹收入高是正常的。

程序員比水果店老闆收入低也是正常的,因為老闆是水果店的那個腦力勞動者,水果店的小工才是體力勞動。

一個老闆同時兼任銷售小工並不能掩蓋他是老闆的事實,當老闆是腦力勞動而非體力勞動,這恐怕就是題主最大的誤區。

我認識一個個體戶程序員,親自編程親自跑業務親自銷售,相當於自己又當員工又當老闆。雖然只是在三線城市,但他的收入是水果店老闆沒法比的,而且相對時間輕鬆許多。這樣的個體戶程序員老闆才是真的跟煎餅攤老闆水果店老闆相比擬的,而且也並沒有出現腦體倒掛的情況。

雖然水果店老闆的學歷有可能更低,但水果店老闆相比程序員小工確實是一項需要思考更多問題而且面臨更大風險的腦力勞動。水果店老闆跟個體戶程序員老闆才是可相比擬的。腦體的界定不是看學歷而是看這項活動的實際難度。


這跟腦力體力無關。
賣水果,賣雞蛋灌餅,人家是在做生意。他們掙得不是」工資」,而是」營收」(應該是利潤,感謝@風之誠 提醒)。利潤取決於位置、市場、技術、資源、名氣、規模等。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每一點都值得所謂的」體力勞動者」去操心,改善。稍有不慎,可能就是關門大吉,血本無歸。
他們每多操一份心,就值得多賺一份的錢。他們每多擔一份風險,就值得多賺一份的錢。


不請自來。

我覺得若只緣身在此山中,把握不到關鍵,就很難說出合情合理的話,怎樣都會被噴,也難以讓題主滿意。並非「我比你們不知高到哪兒去了」的意思,我只是想說一個視角。
像努力、吃苦、職員受剝削、無用功,作為外部因素,有影響的,但不是最重要。
確實有部分人像姜子牙一樣幹啥黃啥,職員做不好,研究員做不好,做農民也打不出糧食,做果販也吃不來那苦,只能當帝王師,這類人也暫且忽略。

說兩點。

一個是對有科舉情結的人(不知題主是不是,冒昧將您歸入)說的。
我認為題主,以及很多普通人都有一種「十年苦讀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當然未必有這麼誇張,只是引用一下)的幻想,覺得我有付出了就必須有收穫,我繳了學費就應該有回饋。何況讀書還要經過考試,那些體力勞動者很可能想繳這個學費還沒資格呢,伴隨著淡淡的優越感和如今的失落。殊不知,考試只是一個岔路,通過考試,各自邁向不同的方向而已,沒有絕對的誰高誰下。
舉個栗子你就明白了,你的同學中很可能有腦子很聰明但輟學了的人(最好是一直很聰明而且掙大錢了,或者成了朗朗那樣的人,總之在當今中國不用錢來論述都沒人願意聽啊),他早就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沒有用心把學習搞好,也不想走讀書升學這條路。現在跟這樣的人比,你覺得你那個「經過考試獲取的資格」真的那麼硬氣嗎?是人家不要了的東西而已,如果人家打算要,你說不定都會被擠下成為「體力勞動者」!
以上的例子,其實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城市裡已經絕跡了,孩子一般都會一直讀下去的。那麼再往下看,當今人這麼多,好學校就那麼幾個,三本狗找不到好工作拿不到好薪水,豈不是理所應當?唉,非但給自己添麻煩,把好學校人的薪水也拉了下來啊?擴招之後的高等教育已發生根本變化,就不要再拿自己當天之驕子了。出人頭地的捷徑,在古代是科舉,民國是留日,改革後是高考,現在已經是公考甚至跑路了,讀書算什麼?
還有就是老少邊窮地區,可能確實有因經濟原因甚至風氣而輟學做「體力勞動者」的,那也沒什麼,這也是他們選擇的路。為什麼呢,高等教育的學費,雖然可以說不多,但中國這麼大,總有承受不起的人,人總要活下去,他們被堵死了一條路只能開闢新路,只是被迫而已,就資質而言他們「通過考試」的能力也不見得不如你。
你選擇了交學費這條路,那就交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從來沒有人答應過你一定會加倍收回來的呦。若覺讀書有用,那在讀書期間即已滿足已感恩,以後的工作,那是另一碼事。如果你不以讀書為意而以之後的薪水為意,實在是沒存一顆讀書的心,只是被類似古代戲曲里高中狀元招駙馬的暗示,或者某某文革後前幾批考生勵志故事的暗示,左右了你的慾望而已,這樣的人要做出偉大的科研很難,要「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更無可能。

再一個則是探討此問題的根本原因。
「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這句話不是今天產生的。講的就是我們曾經多麼不重視知識分子,導致國家進步受影響。所以這句話應運而生,供人們討伐。從此青年們意氣風發,借著新開的高考通道,走向各行各業的領導崗位。
現在這句話讓題主換了一個說法又搬了出來,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又到了不尊重知識分子的時代!未來的社會,希望很大潛力很大,需要知識,需要科技,需要人文,需要藝術,而今天的畢業生具備嗎?(其實不具備也不要緊,工作了再學完全來得及,真心話)【偏題了,這說的是未來情況,俺們要分析的是腦體倒掛的現狀。
回歸正題。
很多人都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愛好,其中大部分人都應該是「市場」的擁躉吧,都知道市場雖然有所謂的滯後性之類,但配置資源的能力是超強的,比政府強一萬倍,也安全一萬倍。正常人都不會想回到計劃經濟時代去吧。既然大家都知道市場是好的,怎麼卻沒人願意心平氣和地接受市場帶來的好處呢?
依我看,如今的腦體倒掛只不過是市場配置下再自然不過的現象。大家都養豬,糧食就會貴,人們就會開始不想養豬,賣糧食,豬少了,又會貴起來,然後又開始養豬,如果豬貴了就分析一下原因,豬賤了再分析原因,這樣一年得研究好幾回,把分析師累死,而且還毫無結論。
鬼都知道,房子貴了人會去蓋房,蘋果貴了人會去倒蘋果,那麼體力勞動者的回報高了,會發生什麼不是很明顯的嗎?明明是體力勞動市場缺人,市場那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啊。據我所知,現在的建築公司越來越大,年輕人卻越來越少,建築工人里外地人比重越來越大;農村也是,過去農忙時,地里大人小孩熱熱鬧鬧,跟過節似的,現在呢,農村多的是留守老人,農忙了也沒人回來,收割機呼呼就完了,沒有人願意干體力活啊,都想坐辦公室、當文員公務員什麼的。
無論根據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大家都得分工協作才能活下去,必須得有人種地、有人織布,如今少有人願意干體力活,情形已經到了妨礙社會平衡的地步了,當然要用市場的手段把這一失衡狀況糾正過來,市場的手段主要就是經濟刺激。腦體倒掛不會永久存在,同樣也不會永遠消失,只要市場能正常運轉,那麼任何失衡的狀況,都跟豬價漲跌、潮起潮落一樣,不時給你來一次。聰明人掌握時代的脈搏、因時而動;蠢人則處處不解、抱怨時代。


看了樓上不少答案,不敢苟同
我想樓主之所以產生這種想法,是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產生的,也就是在競爭中獲勝人理應獲得更好的生活,這點在教育上最明顯,比如說北大畢業的人理應獲得比其他本科院校高的平均收入,本科畢業的人理應獲得比專科畢業生更高的平均收入。
不過決定收入的其實並不是這種主觀性的,帶有強烈教唆色彩的意識,決定收入的只有市場。
我不認同樓上舉得例子,做煎餅也很難啊,也要起早貪黑啊,也是很高端的手藝啊之類的
因為就單純的難度來講,大部分大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絕對難於攤煎餅的,要是真的活不下去了,我認為大學生平均攤煎餅的水平一定是要高於目前的攤販的。因為平均智力確實要高。如果讓這些學生以高三的強度去學習攤煎餅,我相信不到一個禮拜中國煎餅市場就要大洗牌了
但是決定收入的不是這個,決定收入的只有市場
所有事但凡能夠賺錢,都是因為彌補了缺口
攤煎餅也是如此,肯定是上班路上缺少攤煎餅的,攤煎餅才能掙錢,如果這條路上有200多個攤煎餅的,這人再起早貪黑,作的煎餅再好吃,也照樣掙不到錢。
我認識幾個在美國的同學,做特技行業的,有著足夠的能力勝任好萊塢水平的特效製作,工作也很辛苦,但是平均年收入算下來真的不如攤煎餅的,因為整個好萊塢特效人員的市場只有幾千人,他們即便水平足夠,也能吃苦,還是總有被淘汰下來的,簽不了長期合同,只能做特效短工,哪有活去哪,今天加拿大,明天倫敦,有時候沒活了三月沒收入,國內國外都是用熟不用生,最後算下來拋去必要的機票房租,水平那麼高的人一年也就掙個三四萬美圓。也就是說,如果北大680分收人,只收100個,你即便達到了700分,排在101名,你也進不去北大。
反之,我還有一個同學,高中都沒考上,直接念中專,後來又考了大專,學的牙醫,在我家裡這樣一個只有幾萬人的小鎮,現在每年能賺30多萬,就是因為他在這個地方是唯一一個有學歷的牙醫,技術也還不錯,25歲就有超過100萬的存款了,你能說他比我那些在美國的同學聰明嗎?
你能說補牙比好萊塢特效更難嗎?
那是不可能的,僅僅是因為他彌補了社會的缺口。
難道我家這裡就沒有比他技術好的同齡人嗎?當然有,不過他們都跑去北京上海當鼠族去了。
這和你吃不吃苦,有沒有冒險精神完全是兩碼事,再說一遍,收入完全是市場決定的,事供需關係決定的,而不是政府決定的,也不是精英決定的。(補一下,這點不能算完全準確,因為中國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有著強制性的壟斷,比如地方啤酒保護,你若家裡關係硬,隨便弄個啤酒廠想賠錢都難,這是少有個例,不能各行業都算上)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當時大多數的精英都是在國企的,想要進入國企是很難的,真正出去做生意的大部分都是實在混不下去人,比如犯人,家裡黑五類的,但是當時急需商業,完全的賣家時代,所以想不掙錢都不容易。而當時留在國企內的競爭勝利者,則隨著國企的崩潰而下崗。
(這裡補充一下,我們看到市面上的資料,無論是圖書,還是影視作品,都沒有認真的將那一代人賺錢的具體過程描述出來,這種東西一般都是簡單略過了,總是說他們吃了多少苦啊,收了多少委屈才成功的,但是真實情況呢?沒人知道具體的操作狀態,我認為這是極其重要的,NHK拍過一個激流中國的紀錄片,其中第一集講的就是那些「先富起來」的人是如何富裕的,我認為看這個比看什麼《中國合伙人》強多了。
片子裡面舉了一個例子,是一個北京的富豪,當年因為在廠子里呆不下去了,就去深圳賣冰激凌,就是街邊攤的那種,借了一千多塊,那是90年,單純靠賣三個月的冰激凌就掙了10萬塊錢,相當於今天100萬了,你想想今天這種事情有可能嗎?然後他用這十萬塊錢開了一家錄像廳,兩年後資產就變成了一百萬,幾乎是風平浪靜,之後用一百萬辦食品加工廠,也不到兩年就賺了將近1000萬,那還只是90年代中期,後來在北京投資房地產,節目錄製的時候他的資產已經有十幾億了,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無論多聰明,無論多努力,都不可能會達到這樣的財富積累,因為這是當時社會條件決定的,不是個人通過努力而能來的,現在普通年輕人家裡能掏出幾萬塊錢?就是好不容易籌到了,也會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暴富是幾乎沒有可能的
而這其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富裕到了今天,但是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市場,而是自身的問題,比如說片中還舉了兩個例子,一個做粉絲廠,一個賣拉麵,都很富,但是粉絲廠的老闆是被騙,賣拉麵的是因為嫖娼揮霍一空,這都跟他們的自身素質有關,當一個人突然有錢了,自身的缺陷反而也暴露出來,當年能把握住自己的人,很少有商道中落的。今天因為互聯網和科技富裕起來的人卻很少有這樣情況發生,因為自身素質確實要高,做事情有度)
日本人為什麼會這麼拍?因為在他們的眼裡,這種暴富簡直是不可思議,因為在日本幾乎所有商品的利潤率都是百分之十,而這樣的暴富和詐騙幾乎沒有區別了
現在這個世道下,如果還認為能力是決定收入的主要標準,那就太天真了。

所以,記住,能力和收入幾乎沒有聯繫。
(我所談論的只是短期的收入與能力的關係,並不包含興趣、人脈、尊重等等非收入性的因素,因為這是我按照對題主的問題理解而回答的)


別鬧了,人家號稱有體的,那是真有體,我們這些號稱有腦的,真有腦嗎?


剛剛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的同學看著社會上的體力工作者的工資覺得不公平?

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體力行業並不具有腦力行業有的突破性
體力行業不具有突破性,也就是說,賣雞蛋灌餅的,干一輩子,努力兩倍的汗水,也只能掙得兩倍的薪水。
而腦力行業具有突破性,你要是乾的好,薪水會以幾何級數的比例漲。比如學導演的你導了一部泰坦尼克號,學畫畫的你畫了一幅向日葵,搞科學的你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種突破性使得腦力工作者有體力工作者無法比擬的長遠優勢,當然剛畢業的你看著別人會眼紅也無可厚非。還是一句話,加油吧少年。


我特別討厭一些人以為高學歷就意味著高收入,首先本身無仇視高學歷者,我本身也是碩士畢業。越來越多的報道說一個建築工人月薪過萬,就引來大批的人的罵聲。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建築工人每天天微微亮的時候就要起床工作,同時又要頂著烈日下工作,甚至還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在高樓中穿插遊走。當你工作7個小時之後就可以下班回家,或者跟同事朋友出去玩耍的時候,有沒想過建築工人或許因為一個電話就要澆灌混凝土一整夜。他做出的貢獻遠遠比某些高學歷者呆在辦公室泡上一壺茶,吹著空調,刷上一天的網頁多的多。當然我們必須承認高學歷者也給我們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所以按勞分配資源永遠是永恆的道理,你做的貢獻越大你的收入當然也越多,這無關學歷。


如果你學過一點點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知識,你會發現一個特別正常的問題。

就是什麼企業都不可能保證每個月都賺錢。

但是為什麼你可以每個月都拿工資?

月薪和年薪是怎麼算出來的?

---------------

拿工資的人,無論你拿多少錢,都沒資格說你比老闆累,即使是賣麻辣燙的老闆。

-----
我覺得通過大學4年的附加甚至2年碩士的附加出來的學生獲得的社會報酬低於或者持平高中文化是不正常的,因為如果這樣,我們應該選擇放棄這4年的附加值培訓,因為這看起來又浪費了時間有獲得了壞的成果。

實際上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大學和碩士所謂的「附加值」也只不過是你/你父母的投資而已,選擇的專業也不過是你/你父母選擇的具體標的,有人選擇了計算機專業,有人選擇了化學專業,就好像有人買到了好股票,有人買到了差股票一樣。

至於浪費了時間又獲得了壞的成果,在這個世界上費勁不討好不是很正常的事兒嗎?

學曆本身也不過是一種資本投資而已,並不代表你高人一等或者如何,有些人把放在學歷上的資本投資轉化成了其他領域的資本投資,獲得回報大於你上大學/讀碩博的收益,這是很正常的。

另外,隨著市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體力勞動者的收入會慢慢高於某些行業所謂的"腦力勞動者",這是由於體力勞動者供不應求,某些行業所謂的"腦力勞動者"供大於求,並不是現階段賣水果的人比職員賺得多,而是所有階段賣水果的老闆都比你所謂的「職員」賺得多。

總而言之,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沒有任何需要質疑的地方。


我覺得求學/求知不應該和收入/賺錢能力建立直接的關係。
學歷高證明人在求學/求知的道路上走的遠,卻不一定比學歷低的人更容易賺錢。
腦力勞動者收入應該大於體力勞動者的思想已經過時了。
市場中,賺錢還是要看供求關係。


仕途、商業、學術,在同級別的情況下,最費腦子的就是商業。人家賣T恤和雞蛋灌餅的才是腦力工作者好嗎!


反對以上說法。
在機器替代人的過程中,任何機器幹不了,而需要人工去乾的的事情,都不便宜。機器做的,屬於批量化生產,人工做的,屬於手工定製。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例子非常多。

我做工業控制的,還是比較熟悉工業自動化體系的。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台自動化的灌餅機,做得雞蛋灌餅大小一致,乾淨衛生,口感一致,速度極快,無人值守,投幣運行,單價又便宜,還不是分分鐘碾壓那些手工灌餅的。


沒有。

因為很多坐辦公室的人,其實也是體力勞動者。

小老闆也是老闆,經營的有聲有色的小老闆,腦力勞動要要遠大於很多辦公室白領。

小老闆的生意但凡做的不錯的,都是需要大量的腦力勞動的。店鋪經營不用心,繁華地段依然能賠錢倒閉。

相反,很多坐在辦公室里的打工族硬生生把腦力勞動變成了體力勞動,也就是所謂的三個月的經驗用三年。天天重複已經熟練的工作內容,而不思考如何更進一步的人,其實也是體力勞動者。

體力勞動者,往往只能靠增加工作時常獲得更高工資。所以,部分反對有些大V的話,有些小生意確實腦力勞動並不多。那些老闆往往也需要犧牲很多,才能獲得高收入。比如正常的吃飯休息時間,每天超過8小時的工作時間。

同樣是體力勞動者,別人付出的更多,憑什麼不能比坐辦公室的掙的多?


我就是個賣盒飯的小販,但是賣盒飯要操的心,比寫字樓上班的小青年多到哪去了。

比如說:
1、如何做到食物里不出現頭髮絲,以及任何不應該有的東西;需要給員工配發頭套、口罩、服裝、鞋等等;並且隨時確保女工的頭髮不會跑到頭套外面。
2、招聘足夠的銷售和配送人員:這裡涉及到薪酬在營業額的佔比;畢竟一個兼職配送員能夠在中午限定的時間內完成的銷量就那麼一點。怎樣的工資結構能夠容易的招到人(保底太低,提成高的結構,很難在一開始吸引到人),並且產生有效激勵(上班之後,提成低了,工作效率就低)。
3、同業的競爭:盒飯是個門檻很低的生意。
4、客戶體驗:送達時間、菜品溫度、當日菜品口味、訂餐便捷度;
5、其他任何突發事件,

最後,利潤,兼顧了產品品質、市場營銷、客戶體驗,員工激勵;之後,作為老闆,我的目的是賺錢啊,但是算賬之後,這個月利潤怎麼不比樓上的小白領工資該多少呢?


前面某個回答竟然反問【腦體為什麼要正掛?】
一個社會如果沒有鼓勵大多數普通人積極從事更高層次工作的動力,是會出問題的

==============================
一、沒有倒掛,其實賣雞蛋灌餅的收入是正常且合理的

個體工商戶與工薪階層的收入特點本來就不同

賣雞蛋灌餅
是給自己打工,並且完全市場化,價格由供求關係決定,一般沒有惡性競爭,成本與利潤很清晰。
且同樣條件的個體戶收入差距不大。

寫字樓里的白領
收入就參差不齊了,就算是同一個學校能力差不多的人,收入差距也會很大,
有的剛畢業就年薪10萬,並且各種升職加薪的機會很多,有的年薪甚至不到3萬,並且整個行業都沒什麼前景,
這跟個人機遇和從事的行業的發展狀況有關。

所以,並不存在所謂「中國進入腦體倒掛」的問題,
有問題的是人才供需矛盾、部分行業或產業發展不正常或不景氣、收入分配不合理 等

==========================
二、都是勞苦大眾,沒必要把賣雞蛋灌餅的和年輕白領對立起來

有人一看到「賣雞蛋灌餅的」就想起樓下大爺慈祥的笑容和揮汗如雨的背影,
一看到「寫字樓、白領」,就想起喝茶看報紙聊Q的閑人和眼高手低的畢業生,
於是可以拍著桌子說,你們有賣餅的辛苦嗎?憑什麼你們想掙得比賣餅的多?

白領中當然有懶人,有不思進取的人,有好高騖遠的人,
但白領中同樣有很多默默努力卻鬱郁不得志的人。
並不是只有看得見的汗水才叫辛苦,
沒黑沒白加班,絞盡腦汁處理問題,被奇葩客戶折騰的死去活來,還被領導罵得跟孫子一樣,
到最後眼睛毀了、腰和頸椎毀了、還找不到妹紙的普通苦逼還是很多的。

就像很多人上學的時候被老師和長輩教導:你要是不努力學習,將來只能去路邊賣煎餅。
於是他們努力了,誰知結果還不如路邊賣煎餅的,怎麼能不鬱悶和迷茫呢。

這個問題的本質不是要討論賣餅大爺與白領誰應該掙得更多,
而是討論我們對自身能力的投資和我們勞動的付出與最終的收益是否匹配的問題。

所以就算你是年薪幾十萬上百萬的精英和成功人士,也許同樣存在被低估和賤賣的可能,
也同樣會有水平不如你的人掙得錢比你多,
有人靠城中村拆遷改造,可以白天打麻將晚上數鈔票,
有人靠關係攬工程,可以寶馬路虎換著開,別墅好幾套,

這是社會分配是否公平的問題,對所有的人都有影響,而不單是某個群體的問題,
只不過低收入的普通人更容易不滿,更容易迷茫,
這些人地位普通、學歷普通、能力普通、收入普通,卻是社會的主體,
而且是判斷國家是否富強,人民是否幸福的主體,
一個社會如果沒有鼓勵大多數普通人積極從事更高層次工作的動力,是會出問題的。

==========================
三、順便吐槽(與上面的論述無關)

白領們都別抱怨了,應該感到自豪,在你們的貢獻下(不是說個稅),國家已經日益富裕了……
在巨額三公消費的同時還可以拚命買美國國債,比窮酸窮到關門的美國強太多了,
所以都說,少年(白領)強(窮)則國家強……嗯嗯


我嘗試一下從另一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1.題主提出「腦體倒掛」,最主要的表現就是體力勞動者金錢收入比白領高,但事實上,白領在獲取薪酬的同時,也享受著諸如「體面的工作」「舒適的工作環境」「聽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頭銜」等等額外溢價的東西,因此,若兩者收入相同,那還是白領的收入高。

2.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以及經濟增長,現在進入職場的一輩人大都有接受中等以上教育的機會,也就是說,他們有資格,也有意識地把自己推進腦力勞動者的範疇,相應地,體力勞動者的供應大大減少,但需求卻沒有減少,供求關係變化,供過於求的東西自然掉價,供不應求的東西自然升價。究其原因,經濟發展為其一,傳統思想為其二,教育工作中有意無意的抬高腦力勞動者,貶低體力勞動者,為其三。

3.開小店賣服裝的,虧損是大多數,做便利店或水果檔的,掙小錢是絕大多數,攤上經營成本和風險,完全談不上腦體倒掛。誠然,有開水果攤的年入數十萬,但不也是有盛傳微信團隊的年終獎能給房子首付么?大家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不具有普遍性,再者腦力勞動者中的佼佼者收入又還是要比體力勞動者中的佼佼者高。

4.大家所說的體力勞動者,有相當大一部分是賣煎餅果子的,擺攤賣衣服的,佔到經營賣水果的,他們的收入理應會高點,因為他們的收入中包含了違法收入,擺地攤,佔道經營,都是在沒有付場地租金,清潔費用的情況下非法獲得經營權(只不過做的人多了,加上偽人權鬥士的搖旗吶喊,令其看似合法且理所當然而已),正如所有違法經營的項目一樣,其收入必然要比合法者高。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論證腦體倒掛,恐怕並不合適,真要這樣說,應該是把他們和有回扣收取的白領相比,而不是和循規蹈矩,按時繳納稅金的苦逼小白領相比。再這樣比較,還是有腦體倒掛嗎?

大家認為有腦體倒掛只不過是因為部分體力勞動者的收入,或者轉行從事體力勞動的腦力勞動者收入令大家覺得眼紅而已,但我想說,做什麼都有人能做得出色,成功的,以小部分人來衡量整個樣本,恐怕並不合適

你憑什麼,要求全體體力勞動者,哪怕是最最出色那位,收入都要比你們隨便一個腦力勞動者低呢?


題主跟很多人一樣,忽略了一個問題:風險

作為一個公司職員,領著薪水。整體運營的盈虧風險並不由職員承擔。

但無論哪種業態,包括賣煎餅,賣煎餅的人需要自己籌集資本,自負盈虧,承擔所有運營風險。

這份收入的差距,就是風險的定價。

債券市場里,為什麼同一家公司發債券,十年期的債券利率會比三年期的高?

為什麼銀行放給不同企業貸款的利率不同?

就是因為風險不同,十年期的債券風險更高,為了彌補這個風險,發債的企業需要給出更高的回報。

也是因為風險不同,銀行給不同企業貸款利率不同,因為各公司經營情況有差異,給銀行帶來的風險不同,所以貸款的價格不同。

Get?


這個問題問得好!
事實上我覺得這不是腦體的問題, 而是你用知識賺錢還是用能力賺錢.
這也是我一直認為的, 用知識賺錢的永遠也比不過用能力賺錢的. 但是不是說上大學學知識就沒用, 因為有了知識,並且處在有知識的人的圈子裡, 會讓你更快獲得能力, 至少獲得能力的機會要大得多.
這個世界永遠是有能力者贏, 有能力者強.
不妨想像一下獲取知識有多麼簡單? 網路時代了, 各種各樣的知識遍布網路, 知識已經非常廉價了. 想想你想要什麼樣的知識在網上得不到? 金融? IT? 生物? 航天? 數學? 物理? 哲學? 藝術? 語言? 這些只要花時間, 誰都可以擁有. 那麼誰都可以擁有, 還有什麼市場? 別人做小買賣(並且成功)的, 你不是不可以做啊? 大家都可以做不是嗎. 為什麼沒人去呢? 我相信不是沒人去, 是去的都賠了, 無關知識多寡.
回到實際例子, 我認為, 那些你看到做小買賣賺大錢的人, 都是有能力的人, 我不敢說他們聰明, 但是不會做生意的人早都黃了, 你看到的都是成功的、會做生意的. 這也是能力.
各行各業都是這樣的, 靠知識只能做勞動力, 真正厲害的讓人羨慕的人,都是憑能力說話的.


馬克吐溫說過,我從來不讓上學耽誤我的教育


中國2008年後至今,不是【腦體倒掛】的「體力勞動」比「腦力勞動」收入更高。

而是【風險倒掛】了。既風險最大,盈利能力變弱的實體因為政府隱性擔保,而獲得了超出實際水平的各種稅收、地價、貸款等支援。導致市場對其「風險溢價」要求降低,進而提振了本應淘汰的企業的盈利能力。這些盈利逐級傳遞到行業內底層(比如建築工人),導致「體力勞動」收入水平出現增高。同時因為有技能的工人難尋而進一步獲得了更高報價的底氣。

同樣對於賣水果的來說,因為法律法規不健全的原因,小本生意麵臨的風險遠比坐辦公室里的程序員高。這意味著賣水果的必須以更多盈利來抵消風險溢價。按理來說,賣水果和寫字樓里的白領都合法工作的話面臨的政策風險遠不應有如此巨大差距。但事實是農產品從產地到賣出售後一系列程序都可能出錯或者被吃拿卡要。剛需+高風險=高價。

即便題主跳槽去買水果也能獲得相似甚至更多收入,但很明顯絕大部分有安穩工作的人在計算了自己當老闆做生意的風險後還是決定留著當前崗位拿低薪。因為題主所謂的「體力勞動」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有這種趨勢,而且會越來越明顯,比如裝修工人的工資就挺高,原因無非就是供求關係,一個人體力勞動輸出也就20幾年。腦力輸出卻要長的多。 現在又進入老齡社會,勞動力短缺,體力勞動自然會報酬越來越高。


推薦閱讀:

在家適合怎麼做早餐?
有上班恐懼症患者嗎?怎麼康復的?

TAG:創業 | 職業規劃 | 上班 | 中國 | 薪酬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