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的最高境界是把小澤征爾拉哭嗎?

一曲《江河水》,曾讓小澤征爾肝腸寸斷,同樣讓他聽哭下跪的還有《二泉映月》。這不僅讓我想,民樂的最高境界,是不是就是把小澤征爾拉哭彈哭呢?


謝邀。不獨民樂,所有音樂體系的最高境界都不是把人弄哭,或者至少這麼說,這絕不能作為衡量音樂的尺度標杆。
《笑傲江湖》中有一段劉、曲論樂可為此佐鑒:

曲洋搖了搖頭,說道:「他劍法如此之精。但所奏胡琴一味凄苦,引人下淚,未免太也俗氣,脫不了市井的味兒。」劉正風道:「是啊,師哥奏琴往而不復,曲調又是盡量往哀傷的路上走。好詩好詞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好曲子何嘗不是如此?我一聽到他的胡琴,就想避而遠之。」

其中「往而不復」四字下得極確。我國的藝術講究回力,可放可收、張弛有度才是上佳境界,而「十分紅處已化灰」的爆竹手段自素來便非是我國士大夫一族所追求。引人下淚,與一些無趣卻咯吱人相聲有異曲同工之失,均系太看重把控情緒和打動觀者而忽視了樂曲自身所致,直可當得曲洋說的「市井味兒」。
二胡本身音色就有凄婉的特點,是以演奏時就更應該迴避一味凄苦,以免降了自身的格調。這方面而論,同是華彥鈞的作品,《大浪淘沙》就比《二泉映月》境界更高一些。《大浪》真正是哀而不傷,頓挫緩急都極有法度,雖然哀婉,但頗具大家氣象,同時還給了不同演奏者很大的發揮空間,尤其是第一段慢板。而《二泉》而言,其前半的節奏旋律都極好極整,到後半則下力太烈,便稍轉入催人淚下之流,末尾又往往有個勢大力沉的「結語」(跟琵琶的《高山流水》最後一句有點相似,突然振起了一下),就少了點悠遠之意。用武俠的話說,這招使得稍微有些老了。其「老」之處,就正是往西洋樂的審美偏了,是以小澤征爾更易被打動,會說「這樣的作品應該跪著聽」。但真的要以中國民樂的判斷標準而言,這些處理未免稍微有些匠氣。
但當然,我絕不是說《二泉映月》不好。《二泉映月》有其不可替代的偉大之處。結合阿炳自身境遇,《二泉映月》是比《大浪淘沙》更加貼合他的內心,是真正從心裡流出來的曲子。評價任何藝術,真誠總應是首要的。老杜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境界氣象而論絕不如他的《秋興八首》,也並非我國詩歌追求的主流,但這仍不影響其成為能直指人心的偉大作品。因其包容度更強,更貼合人心,它較之秋八更易翻譯為外國文字以令其他文化宗族的讀者感同身受。回視《二泉映月》便知同理。


這個典故,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了,好幾次,幾個正經音樂人都在我面前提到這個事情。
一次,我尊敬的一位電影學院錄音系大師哥,在一次電視台擬拍中國民間音樂紀錄片的座談會上又講了此典故。
但是他的意思是建立在以下三點上的:
1,政府對真正的民樂遺產極端不重視,領導也不懂。
2,中國的民樂的水準並不低。
3,小澤征爾下跪,是小澤征爾的境界高。


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和音樂的認可只能依附與別人的評價才是令人想哭的一件事。


民樂把大師拉哭是一種境界的話,恐怖片沒把人嚇尿,是不是意味著藝術上莫大的失敗呢~


用二泉映月拉哭小澤征爾的不是姜建華嘛。。貌似是1978年,之後卡拉揚也被她感動的一塌糊塗…

把大師拉哭,不能算是什麼最高境界吧,難道大家心目中的民樂就都是二泉映月,江河水這種凄慘的調調?

音樂無所謂最高境界,能讓人產生共鳴的,都是好音樂。


真想把題主拉出來揍一頓,摺疊我吧


斯皮爾伯格看《歸來》哭了一個小時,說明?

微博網友@直桃桃淘電影 (原來的@桃桃林林小淘淘 ,影迷)有一句話特過癮:

哭了一小時這種,是掐著表哭么


曾志豪的配樂能讓他再也哭不出來。


如果有一點樂感有一點常識,就該明白什麼叫

「絲竹之音」

絲,二胡,宛轉流暢。
竹,竹笛,清麗悠然。

江南的絲竹,基調上恰恰是快樂的,而不是悲愴。當然我們有《十面埋伏》那樣的金戈鐵馬,有《春江花月夜》那樣的虛無飄渺,但那都不叫絲竹之音。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如果有耐心聽聽原音,看看從前的記載,也會發現那是從容的 。

你可以聽聽笛王陸春齡的《紫竹調》,和笛王的弟子俞遜發演奏的一曲《姑蘇行》。


你可能就明白一個消失很久的形容詞:高蹈

你可能就明白一個濫用過度的形容詞:天籟之音

絲竹之音,本性空靈,不為塵世紛擾所驅役,而恰恰是把悲悶淡淡消解。

然後,你還應該發現,中國民樂,不只是江南的絲竹,還有古琴,還有嗩吶,還有琵琶。
你應該發現古琴和鋼琴的對照,發現五度相生的律制的獨妙,發現「器舉樂奏,促調高張」的技韻,發現當代一些所謂「中國風格」的鋼琴曲是何等拙劣。

這個道理很好想通的,我翻了翻隴菲先生的《文經·樂道》就想通了。你也找一本專業點的書想一想,好吧。

然後,你就可以回來說,在座的各位

都。是。垃。圾。


個人認為不僅是民樂,音樂是不是達到了最高境界取決於聽音樂的人是否和它產生共鳴。


哎?你搞毛啊?

你不是已經寫了一篇閔惠芬的評論?在這兒釣魚嗎?

主動惹是非有意思嗎?

莫當攪屎棍。


把大師弄哭,在段子手的世界裡,只是二流水平。


民樂不僅只有凄婉,那些因為民樂而哭泣的人只是因為聽懂了音樂中的情感。
借用排名第二的人的一句說,把大師拉哭,不是民樂境界高,而是大師境界高
中國的民樂曲和西方樂曲有一個很大的別就是中國樂曲有很多自由的散拍,是可以根據演奏者本身對曲子的理解而處理的輕重強弱漸快漸慢的。
當然。民樂本身就是不算是大眾流行,
它只滿足於小眾的欣賞,所以,樓主估計也不是很喜歡民樂,所以才問出這個問題
民樂的魅力有很多,現代一些創作樂曲也有些融合了西方調性特徵。二胡只是民族樂器的一種,江河水,二泉映月,也只是民樂中很少的一部分。。。
大師會哭,只是因為這首曲子正好要表達的情感是一種凄苦之情,而大師正好理解了這種感情。並沒有什麼民樂最高境界這一說。。。
就像我們耳熟能詳的民樂曲,金蛇狂舞,喜洋洋等。難道就因為它們沒把人拉哭彈哭,所以它們境界就不高?
其實我很不想說什麼境界高不高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而不是別人說這個境界高,你就去聽,別人說這沒什麼,你就忽略。。。
你會這樣問,我會這樣答,也只是因為我恰好喜歡民樂,而你還不懂它。


小澤征爾和二泉映月_baofeng_百度影視 八分鐘時候,小澤拉爾被姜建華的《二泉映月》感動到淚流滿面。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小澤征爾指揮了中央民族樂團的一場演出,第一次聽《二泉映月》,因為是工作狀態所以沒表態,隔天聽了一個中央音樂學院17歲少女為他演奏一曲二胡獨奏《二泉映月》,他當場流著淚說,這樣的音樂應該跪著聽!以上是原話。


民樂的欣賞其實是很難的,更多的體現在對樂曲思想意識上的欣賞,《二泉》講述的是華彥鈞的凄涼生活。二胡其特有的味道是西方樂器所不能比擬的,小澤鑒賞音樂水平很高,對民樂表達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凄苦無助蒼涼之感油然而生。。。。。。爾等音樂渣說了也不懂。。。。。。


要把人拉哭,首先要求這個聽者有很高的審美水平和豐富的生活閱歷。一般人還是算了吧


我去,那大宋名將的標誌是吊打金兀朮嗎?


拜託……怎麼這麼多人那麼肯定二泉就悲了?別把個人的理解強加給樂曲好么?每個人,不同的心態,不同的經歷,聽起來是一樣的么?我就覺得,悲是少的,抗爭,不服是多的!


一個大國的音樂靠一個外國人哭不哭來定標準,這實在說不過去吧!


推薦閱讀:

四月是你的謊言第四集鋼琴與小提琴的互毆具體指什麼?
如何系統地學習吹口哨?
你認為最孤獨的樂器是什麼?
你最喜歡或者學過什麼樂器?在和它(樂器)的交往中,你有沒有什麼記憶深刻的事?
有哪些非常出名,但是買不到的吉他和貝斯?

TAG:樂器 | 民樂 | 中國民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