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哪些有作為的皇帝?


瀉藥。

題目說明裡還有毅宗,這是在釣魚嗎?

既然是講皇帝的作為,那麼就要看他在位時期的國力走勢。明朝國力上升的時期大致有三個,最終都以軍事上的出擊勝利表現出來(同時也是消耗的方式):一是從開國到永樂初期,最終表現為永樂時期的南征北伐和鄭和巡行西洋;二是從景泰到成化,表現為成化中期的東征建州、西搗虜巢;三是隆慶至萬曆初期,表現為萬曆中期的援朝。(表現是越來越差了,然而上升本來就是相對的)相應地,這期間在位的皇帝我認為就是比較有為的。嗯,萬曆初期提供最高權威的人其實是李太后。

當然,國力走勢受很多因素影響,本非皇帝一個人所能決定。孝宗皇帝是一個好人,但我也只能成王敗寇地說,他作為不大,弘治朝是一個守成化朝之成(而非「中興」)的時代。弘治末年的財政危機引出了一地雞毛的劉瑾改制,而軍事壓力和內地武備廢弛也激發了武宗的尚武心態。否則正德朝政事真的都是在「中興」之後作死了,豈有此理。

我知道穆宗皇帝其實不怎麼管事,而且晚年有精神疾病。 然而能把政府人選安排好、批准合適的政策,對於皇帝來說,也就夠了。 世宗的權柄抓得再緊,也沒法把俺答從北京城郊趕走,而大萌皇帝和小土司的區別在於誰更有影響力而不是誰抓權更緊、殺部下更容易,所以這不是皇帝能拿得出來的作為。


明初有三大盛世(其實盛世不嚴謹,該叫治世),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

這涉及到四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

明洪武時期,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天災頻發,民生多艱。但也正因為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宵旰圖治,以安生民」,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終於形成一個「治世」局面。 康熙帝評價朱元璋統治期間為「治隆唐宋」。

明永樂年間,《明史·食貨志》:「永樂中。計是時,宇內富庶,賦入盈羨,米粟自輸京師數百萬石外,府縣倉廩蓄積甚豐,至紅腐不可食。歲歉,有司往往先發粟振貸,然後以聞。」永樂年間明朝極盛,國土面積約達1000萬平方公里。

明仁宗時「停罷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下令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採辦珠寶等行為。這些做法,使社會矛盾緩和,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發展,開啟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代。明宣宗即位後迅速平定了漢王的叛亂,並延續明仁宗的治國理念,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息兵養民,賑荒懲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28》:「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庶幾三代之風焉。然高、成肇造,享國長久,六七十年之間,倉廩贍足,生齒繁殖,而兵革數起,脫劍未祀。後之哲王,但當愉愉煦煦,撫摩瘡痏,斲雕為樸,廢觚為圓,是所尚矣。語有之,承平之主,與戡亂異。假令永樂以前,施仁、宣之政,則行軍而用鄉飲;洪熙以後,用高、成之治,則無疾而食烏喙也。故余以仁、宣之朝,專務德化,雖曰度量,蓋亦有時勢焉。」


明中晚期有三次中興,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

主人公是:明孝宗朱佑樘、明嘉靖帝朱厚熜、明神宗朱翊鈞。

後世史家在論及有明一代政事時,認為:「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洪、永開國,姑可不論;仁、宣之治,國力強盛,至正統以後,外有瓦剌之擾,內有農民起義之憂,交困之勢,堪為疲敝。至成化朝,後宮干政,宦官當道,朝臣多小人,似頹勢已定,而孝宗登極之後,挽定局面,清寧朝序,一時間內外無憂,難怪後世史家稱之為「中興令主」,以弘治朝為「中興之世」。

嘉靖帝登基後是面對正德帝留下的爛攤子,嘉靖帝效法明太祖和明成祖的治國手段推行「新政」,政治上英明苛察,嚴以馭官,整頓朝綱,大赦天下,嚴禁宦官干預朝政,集異納諫,勤於政務,完善科舉制度;經濟上寬以治民、減輕賦役,勘查皇室莊園和勛戚莊園,把耕地還於老百姓,同時還鼓勵耕織,減輕租銀,重新整頓賦役,賑濟災荒,體恤民情;軍事上,正視哈密問題,大力提拔將才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頓邊防,以解除邊疆危機。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為的皇帝。
嘉靖革新持續了近二十年,取得了顯著效果,這期間「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同時文化和科技領域空前繁榮,優秀文學作品和傑出人物大量湧現,「天下翕然稱治」。後史譽之謂「中興時期」。
嘉靖後期很亂,不在有為之列。

在他即位初年,張居正便任首輔從旁協助,而萬曆帝年幼,又對張居正極為信賴,故張居正能推行政令。
張居正在經濟上行「一條鞭法」,在政治上則整飭吏治,任用賢臣,在防守方面則任用名將戚繼光抵禦沿海為患的倭寇。在水患上有潘季馴四次治河,成效顯著。 萬曆帝在位頭十五年,國家收入大增,商品經濟空前繁榮、科學巨匠迭出、社會風尚呈現出活潑開放的新鮮氣息, 加上能夠解決國防邊患的問題,《明史》稱為「中外乂安,海內殷阜」,後世稱該時期為「萬曆中興」。
明朝有過國庫存銀存糧,即使鬧災十年也足夠支用的萬曆中興,這一點是後來的清朝從未有過之事,更是前代的文景之治,開元盛世都無法比擬的。
萬曆皇帝後期荒於政事,不在有為之列。

在嘉靖帝和萬曆帝之間,還有一個承平的皇帝,明穆宗朱載垕其治下社會穩定,經濟比嘉靖後期有較大改觀,同時開了海禁,為其後萬曆朝進一步的改革奠立基礎和確定政策走向的關鍵性時期。由張居正總攬大權以主持的萬曆十年改革,基本上是隆慶時期推行改革方案的合理延續和發展。兩者之間的承傳和銜接關係是非常明顯的。史稱隆慶新政。


估摸算了一下,明朝國祚276年,治世124年。


以上。


明太祖朱元璋:開創明朝,統一中國,內政也尚算勵精圖治,殺功臣之類的就不多黑了。
明成祖朱棣:親征漠北,打交趾,鄭和下西洋,定都北京。奪位和殺方孝孺之類的殘暴事迹也就不多黑了。
明仁宗朱高熾:這位是容易被忽略的明君,主要在位只有十個月就病逝了。然而他釋放建文帝舊臣,平反冤案,實在不愧仁宗之名。
明宣宗朱瞻基:仁宗之子,在位十年期間,吏治清明,政治上也做了一些更有效率的改革,仁政愛民,可惜只在位十年就早逝了。
明代宗朱祁鈺:土木堡之變後倉促即位,重用于謙等名臣,挽明朝於危難之中。而後經奪門之變後病逝,被英宗封以惡謚。後世終得以正名。
明孝宗朱佑樘:幼年坎坷的皇帝。即位後廢除苛法,任用賢臣,減輕稅賦,史稱弘治中興。
大致就這麼幾位。


評價一個皇帝,大抵就是用文治武功來說。可現在的網友眼裡只有武功,反而將排在前面的文治疏忽掉。正如窮兵黷武的漢武帝的知名度要比成就了漢帝國最強時代的漢宣帝高得多。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雖然威武,但榮耀只屬於統治者個人,可窮兵黷武的痛苦卻要千千萬萬的百姓來承擔。

真正的明君不是讓帝國的鐵蹄踏遍天涯,不是讓帝國的版圖無限擴張,而是在能保衛國家的基礎上讓百姓安居樂業。

仁宗 宣宗 代宗 孝宗 穆宗 這些皇帝無愧於明君。


成化帝·朱見深

內平荊襄、安兩廣,外征蒙古、討女真,當然,他也是明朝十六帝被黑的最慘的一個,連累著萬貴妃也被黑出祥。。。WHY?他對女真掃穴犁庭、幾近種族滅絕,一直到一百年後丫才緩過來。。。


朱祐樘

我就是喜歡他


作為一個實力燕吹 此刻不吹更待何時
我永樂大帝超牛逼!
沒用的侄兒趕下去 皇帝當起來!每天就知道瞎逼逼周禮啊什麼玩意兒的大學士殺掉殺掉!
韃靼女真兀良哈啥的你們不是很牛逼嗎!給老子打!五次出塞!不要慫就是干!
南京什麼破地方不方便朕去北方的鄰居家做客!遷都!就北京吧!
要理由?有啊!天子守國門!
聽說你們西方人還不洗澡各種不開化啊!朕的三寶太監何在!錢財送起來!讓他們知道我大明有多牛逼!
哎打打架欺負欺負大臣的日子超無聊的 文化課也不能放下啊 再修部書吧 就叫永樂大典好了!
朱棣我老公!!!
老公我愛你!!!


拉倒吧,崇禎是勞模又怎樣,還不是親力親為把國家敗個精光;

當然你既然邀請了,我就謝邀一下

你們老是問這種命題特別大的問題,非要寫個幾萬字才性福。問題是,我寫不出幾萬字啊,為這幾萬字我重新去翻幾十本書把明朝各個皇帝系統分析一遍也不可能啊,我寫出來萬一別人不同意統統反對怎麼辦?所以下次求別邀請我回答這種宇宙級的宏觀問題了。

歷史這麼久遠,276年有超過5億人在明朝生生死死,但歷史只記住了那一小波人,比如十幾位皇帝與幾千幾萬大臣武將;而這5億人裡面,大部分老百姓每天面對的是如何解決兩餐的溫飽,如何在地主紈絝的魔爪下螻蟻般活著,但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他們不過是為帝國振興、衰弱的基石而已;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在宋、明、清三個朝代下的回答,都是在黑這幾個朝代,因為他們都不夠好,小老百姓過的跟今天根本一個天一個地。

所以我在讚揚某朝某個皇帝的武功赫赫時候,心中都會下意識的想起他背後千萬億萬的百姓。

朱元璋夠好了吧,夠跟老百姓站一起了吧,但他依然無法解決鄉下包稅人欺壓良善百姓的事實,然而這種現象是從明初就有的,之後雖然有各種經濟改革,但只是把壓垮駱駝的稻草拿走一根而已。

有作為,這三個字太大,但我傾向對老百姓好,就是有作為。所以,明朝皇帝,沒有一個合格。

很多年前,我讀《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心態大概也同現在的題主一樣,憤慨於歷史的慣性,很多事情,明明很多人窮盡自己的一切,明明可以不那樣,但最終還是走到了那一步。於是,我們說,這是國祚盡了,借故掩蓋歷史的厚重,卻掩飾不了心中的哀傷。

所以當年明月在書的最後,寫了徐霞客的故事。

不羈放縱愛自由,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我覺得這是最好的。

點反對、沒有幫助吧~~~~


我也很同意題主對於「有作為」的定義,因此我心中的「有作為」的人選是明英宗朱祁鎮,因為他是個不太壞的人,也不太壞的皇帝,而且我們普通人更容易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明代的皇帝大多命運坎坷,所以心理上大多有點毛病,或者產生奇怪的性格。即使是以德抱怨的孝宗,他的身上也不得不背負普通人不存在的沉重感,相反英宗身上我們可以真切看到他對自己和世界的努力。談到英宗我們一般會說他信王振,造成土木堡慘敗,三大營毀於一旦。但從英宗的主觀上來看,童年的不幸是英宗相信王振的重要原因,從人性的角度上不能被苛責。接下來我們看看他之後人生的幾件大事。第一他和綁他的瓦喇高級領導人成了好朋友,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心比心,只有人格魅力和真誠的態度可以解釋。從一個人的生命境界來說,他已經不低了。第二,奪門之變。我一直認為奪門雙方都不存在對錯。相反,被弟弟控制那麼久的英宗,在這時「真誠」地展現了他的人性,「認真」地對待了他的慾望,並且表現出不一般的識人能力。第三,除石徐,如果說英宗天生的魅力是真誠,那經歷了那麼多挫折,他對人性有了比較成熟的把握,也達到了一個帝王的合格級(確實不是太優秀),因此徐塤沒有掀起大的風浪。第四,廢殉葬,這一點歷史渲染的比較多,我只是想說,只有一個真誠的人,將心比心的人,才會在那種情況作出這種決定。總結一下,英宗是個真誠的人,在他的帝位上,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甚至讓後面很多人為他買單,雖然他在第二任成熟了很多,但是他的錯誤確實是不可饒恕的,然而我覺得他還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因為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放棄過對自己和世界的努力,去努力做一個真誠的人,不斷地成長為合格的帝王,雖然他付出的代價很大,讓整個國家為他付出代價,成長的太慢,最後也沒有達到太好的境界,但是他活出了自己的生命。 最後說一句,好羨慕他的愛情。


孝宗皇帝堪得上是明君,但就有所為來說萬曆皇帝是我認為的明晚期比較突出的皇帝。相比與他的父親,祖父他深受系統的皇家教育,自身天賦好,當時的大學士如張居正都是頂尖人才,所以他對於帝王心術的造詣是很高的。當然他的性格當中有著愛財,不負責任自私的因子。但是就萬曆三大征而言,如果沒有他提早的未雨綢繆,尤其是援朝戰爭在前期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人員安排,局勢不會比較明朗。


明孝宗朱佑樘


勤奮和有作為絕逼兩碼事。
長者怎麼教育你們的?

你們就有一個好,有點什麼事跑的比誰都快
這夠不夠勤奮? 但是還是要提高姿勢水平


除了太祖和成祖以外,沒有。
我要問一句:你能說出有作為的美國總統嗎?能夠達成共識的就是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當然有很多有作為的,我們挑出最有作為能得到公認的。)華盛頓開國總統,民主先驅;林肯出身平民,維護統一;羅斯福臨危受命,成就霸主。
之所以認為他們最有作為,是因為他們中的人一是建國(華盛頓),二是在社會危急的時候挺身而出,恢復社會秩序。
其他美國總統就沒作為嗎?不是,因為美國平時是一個成熟有秩序(法律)的社會,一切照章辦事,總統的作用是對外代表政府,對內完善制度。
同樣的,明朝(包括清朝)所在的時代,正是中國傳統農耕社會發展到頂峰的時代。大部分時候社會處於成熟穩定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君主想要發展資本主義,否則就很難留下有作為的稱號。不信就拿明朝的仁宣之治來看,仁宣之治是明朝社會最和諧的時候,但就是這個時候,也並沒有留下仁宣二帝多有作為的說法,宣宗反而得到了一個蟋蟀皇帝的稱號。反過來看,明朝也沒有昏君,更多的是庸君。名聲不難聽也不好聽。明朝離我們近,所以在我們眼裡,明朝皇帝更多的是以一個普通人的姿態出現在歷史舞台上,比如朱由校,更多的像是一個生錯了地方的孩子。社會已經發展到頂峰,只要不作死就不會死,再聖明也只是修修補補,很難有大的作為,除非革了自己的命發展資本主義。歷史給了崇禎以及南明諸帝作為的機會,只可惜他們沒有把握住。


不作為就是最大的作為,識得唔識得啊


朱佑樘還算可以吧,朱由檢就算了吧,感覺是心理不健康小心眼的一個皇帝,沒有大局觀,把大明王朝整垮了


太祖
成祖
仁宗
宣宗
孝宗
按傳統的觀點就是以上幾位了


@徐小疼 相信你一定會說朱壽吧


朱佑樘


看了看tag又掃了眼答案。
我就知道一♂大♂波崇禎黑正在接近當中,快使用豌豆射手,哼哼哈嘿!
算了已經懶得掐了,雖然我好像從來都懶得掐……


勵精圖治,肯定的No.1是朱元璋吧,疑心太重,凡事親力親為!!第二就是朱棣了,開創內閣。第三應該是明宣帝吧,也是勤於政務,兢兢業業。


推薦閱讀:

秦滅六國,為什麼反秦都要以楚國為旗幟或口號天下就景從響應?
秦始皇焚書坑儒,到底是焚的那種書?
這個結局來自哪個電影或者電視劇?
為什麼清軍靠屠殺漢人能夠得天下,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嗎?

TAG:明朝 | 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明朝歷史 | 崇禎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