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佛像?
去寺廟總能見到各種各樣的佛陀,菩薩,很多模樣都是大同小異,有的彌勒佛的樣子跟印象中的大肚彌勒不太像,反而是清俊瘦削的。
因為寺廟不能拍照,我在博物館裡拍了一些,有告訴一些辨別方法,比如配飾,姿勢,寶物等,但並不全面,有的也不太準確(比如關於文殊菩薩,一說在蓮花上置經書是辨別他的標誌,可是見圖三,並無經書)
所以,哪位大神,可以系統地做個科普?
阿彌陀佛!
先說彌勒菩薩像:
彌勒菩薩是佛陀釋迦牟指定的接班人,為未來佛。據《菩薩處胎經》曰:「彌勒當知:汝復受記,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於此樹下成無上等正覺。」彌勒菩薩正於兜率天內院為諸天演說佛法。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那裡的一天是我們地球上的400年,其一年為十二個月,一月有三十天,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自今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第十之減劫,彌勒菩薩由兜率天內院下生人間。繼紹釋迦佛。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以三會之說法,度化廣大有緣眾生。所以你現在去寺院里,靈牌上寫的通常為「南無兜率天內院大慈彌勒菩薩」,南無是「皈依」的意思,兜率天內院為彌勒菩薩所處的地方,大慈一層意思是說彌勒菩薩慈悲,另一層意思是因為彌勒菩薩姓慈,所以也叫慈氏菩薩。
你所見到的很瘦身體現菩薩相,身披瓔珞的是彌勒菩薩最先的形象,是按照佛經中對彌勒菩薩的描述所畫所塑的。一手所託的蓮花上生法輪,意思為常轉法輪,為普度眾生傳法,一手為寶瓶意為彌勒菩薩的身世,為婆羅門族。常顯坐黃金獅子坐法相。所以彌勒菩薩的造相還是很好認的。
你看到的大肚子彌勒是漢傳之後所塑的形象。那個大肚子的和尚叫作「契此」,為晉代的一名高僧,傳說他一直活動在浙江寧波地區,身體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卧。常用 杖挑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別人供養的東西統統放進布袋,卻從來沒有人見他把東西倒出來,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請問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還不懂他的意思,繼續再問,他就立刻提起布袋,頭也不回地離去。人家還是不理會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因他圓寂的時候留下一首佛謁: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後人傳他為彌勒化身,然後就根據他的形象重塑彌勒菩薩像。傳到現在你就看到了兩種不一樣的彌勒像。
那種瘦瘦的,披瓔珞的稱為天冠彌勒
那種胖胖的,拿個口袋的為布袋彌勒
同是彌勒菩薩像,都是一樣的,只是彌勒菩薩在不同的時空在相中所顯現的不同形象。就如同觀世音菩薩有現馬郎婦相,有顯水月觀音像,有顯龍頭觀音像等等,意義是一樣的。
文殊菩薩像
文殊菩薩為七佛之師,諸佛母。佛陀釋加牟尼講經中曾說自己成佛乃得文殊菩薩指引,而佛陀降世,本就有十方世界的佛化身身邊,引其成道,文殊菩薩就是其中之一。文殊菩薩主智,所以很多寺院里的牌位上寫的都是「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你所見的文殊菩薩像為晶元傳的佛菩薩像,保留了很多佛經上對文殊菩薩的描述。左手持劍意為斬斷疑惑,開啟智慧;右手托金剛經,協佛陀傳法。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寺院里把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供在一起,合稱華嚴三聖。
漢傳佛教之後,文殊菩薩除了保留了原來的特點之外,還留下了青獅為坐騎,常見文殊菩薩駕青獅而行,實為勇猛。
除此之外,文殊菩薩還顯童子手,千手千缽等不同的形象。五台山的文殊菩薩道場就有一尊千手千缽的文殊菩薩造像,十分的精美莊嚴。有機會的話可以去看看。
觀世音菩薩
這張圖我看不到圖片的原樣,但是我知道很多人,把綠度母、白度母也當作是觀世音菩薩。漢地的佛教很少有供養度母菩薩的。這綠度母、白度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傳說觀世音菩薩見人間無邊苦海,慈悲眾生,流下了兩滴眼淚,一為綠度母,一為白度母。
糾正一個觀點,觀世音菩薩非女性,佛、菩薩都是無性別之分的,只是很多造像按照需要作了自己的臆想。
藏傳的很多觀世音菩薩造像為一面四臂,也叫四臂觀音,雙手合拾,另兩隻手一手為數珠,代表解脫煩惱,一手為蓮花意為清靜莊嚴。
漢傳之後觀世音菩薩成為了女身,手持凈瓶、腳蹬蓮花,還有騎金毛吼或者駕龍的。會顯33身像。比較經典的造像中有十一面千手千眼大自在觀音。有千眼意為能觀十方世界一切疾苦,有千手意為能救度一十方世界眾生於苦難。造像還會持各種法器,包括紅、白、青、紫四色蓮花,日、月輪,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持不空絹索、經卷、寶印、五色雲、托無量尊、骷髏杖、法螺、尼摩珠等等,每一種法器代表不同的求度意義。
觀世音菩薩為西方三聖之一,於西方極樂世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上手位補處菩薩。所以有些寺院中供有西方三聖殿,都可以在阿彌陀佛的左邊找到觀世音菩薩聖像。
打字不容易,請多多包涵。。。
如有錯誤請指證。阿彌陀佛!
-----------------分割線------------------
題主又問了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為諸佛長子,普賢菩薩代表一切菩薩行德本體。善財以十信後心[1],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證。末後至普賢菩薩所,蒙其加被開示,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為其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勸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一致進行,求生西方。
所以普賢菩薩的牌位上通常為「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為毗盧舍那佛的右手脅伺菩薩,協同釋迦佛、毗盧舍那佛教化眾生。很多佛寺的大雄寶殿中,在釋迦佛的右邊可以找到他。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是觀點,有具體解答
沒必要複雜化。 每個時代有不同思潮,比如彌勒,北魏時經常塑造成思惟樣,腳是交腳。到了唐代又變成了倚座樣,可看看樂山大佛。到了明清又流行大肚彌勒(實則是奉化一癲僧)。 各時代有各時代的風格。具體佛名和菩薩名的判斷,古代有些是依靠發願文,當然也可以依據持物等綜合判斷。
先佔位可以慢慢說。
大致常見的可以分為以下:
2. 文殊普賢像
3. 如來像
4. 觀音獨像
5. 彌勒獨像
....
推薦閱讀:
※如何欣賞雕塑作品,雕塑在西方藝術史上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為什麼古希臘的雕塑都是白的?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好在哪裡?
※私人(新手一枚)如何燒制陶瓷娃娃?
※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從阿波羅到大衛,歐洲傳統雕塑藝術中的男性形象為什麼都生殖器短小且包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