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魯迅《而已集》小雜感一文中 「專制使人們變成冷嘲。共和使人們變成沉默。」一句?

原文:約翰穆勒說:專制使人們變成冷嘲。
而他竟不知道共和使人們變成沉默。

為什麼說專制使人們變成冷嘲,像文字獄這種文化專制不也使人沉默了嘛?為什麼反倒是共和 使得人們沉默了呢? @何足道哉 @Moxos Yuri @書部台 @蒼琦青子 @蒼歧橙子 @巴普洛夫的苟 @鬼崎明日喵 @唐爍揚 @林廷倩 @阿拉什 @Sephiroth @空浪Minnesinger @空浪Minnesinger @砍掉重練 @在下歐皇大爺 @胡了了 @千手關叔


「還有一層,是「專制使人們變成冷嘲」,但這是英國的事情,古來只能「道路以目」的人們是不敢的。不過時候也到底不同了,就要聽洋諷刺家來「幽默」一回,大家哈哈一下子。

還有一層,我在這裡不想提。」

——以上是魯迅原文出自《南腔北調集》,尊重一下作者的意願,人家在這裡不想提,你又非要提。。。那也是惡毒的政治隱喻吧?


這裡的共和,是「可憐購得假共和」;這裡的沉默,是「吟罷低眉無寫處」。


我是反對魯迅這個觀點的。

實際上我認為,任何制度下,人類社會都只會越來越「冷嘲和沉默」。

因為推進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是:懶惰和貪婪。

發聲如果沒有利益,那麼人類就會選擇不發聲。

願意帶節奏的人,要嘛是從中牟利,要嘛是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魯迅先生為什麼要發聲?因為他想救中國。

現在的人為什麼不發聲?因為他們只想自己苟活,而發聲對苟活是沒有幫助的。

只有政府一定程度上通過利益來刺激和鼓勵群眾:不要冷嘲和沉默,群眾才會不冷嘲不沉默。

比如,如果見義勇為可以得獎,可以上電視,人會紅,可以抓一個小偷獎勵一套房,那麼我保證這世界上全是抓小偷的,而不會有小偷。(黃牛裝小偷謀取獎勵是另一回事)。

而這種獎勵和刺激,取決於社會資源分配的態度和角度,和制度是沒有關係的。

提問者不要搞的好像美國歐洲不刪帖,實事求是,他們也刪的……

制度不同決定的不是刪不刪,而是刪什麼……

天下烏鴉一般黑啊。


對,所以這兩句話有一個邏輯上的前後順序。

「約翰穆勒說:專制使人們變成冷嘲。
而他竟不知道共和使人們變成沉默。」

通俗來說,就是對於現實不滿,而將罪名歸咎於專制的人們,並非真正有頭腦有思想,並非是認清了現實,只是擺出一副冷嘲的醜態來發泄不滿罷了。

而若這些人真正掌了權,未必就有他們口中「專制」高效的行政效率,未必能解決社會矛盾,相反還會把原本穩定運轉的社會體系破壞的一塌糊塗。

所以魯迅其實是拿後一句來反對前一句的。他不贊同約翰穆勒的觀點,或者說不完全贊同。也許想要表達的就是高效的專制未必就比低效的共和低劣,任何體制並非是扣個專制或者共和的帽子就能為所欲為的。而這個觀點確實被歷史多次證實了,比如拿皇。後世的文學作品,比方說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也支持這一觀點。

最後謝邀


當共和與專制兼容。
冷嘲與沉默就會並存。


我不敢說


專制使人變成冷嘲,而共和呢?如果說北洋政府那樣暴力與金錢直接干涉選舉和鎮壓民主愛國人士的共和也是共和,那也就只能「莫談國事」那樣的沉默了吧?

先謝邀,半夜起來喝水看見這道題,白天再仔細答完。


這裡的冷嘲和沉默,所針對的正是社會的無奈和醜惡。傳統時代有的專制,共和時代也未必不以新的形式出現。魯迅先生的觀點,從他早年的文言作品中就有端倪。魯迅認為,存在群體的暴力,以往的專制的言論鉗制,會使人不敢直言,但這種鉗制下,人們仍然可以通過冷嘲之類的手段間接地表達不滿,畢竟統治者不能百分百監控人民。而眾意之下的專制,則有人民監督,即便是影射甚至並非影射,也往往被上綱上線,惟有沉默。

他曾對辛亥革命和民國抱有很大期望,然而多年的的所見讓他對民國日漸失望,於是他就意識到,專制固然不好,但單純的共和也不是萬靈藥。以為一民主一共和或者一革命就能解決當前社會一切問題的人都太過理想化。而魯迅畢竟是個清醒的實幹家。革命成功了也僅僅是個開始,這樣的覺悟在當時和後世都少見。更多的人早已準備享受自己打下的江山了。


平庸的時代,平庸的領袖,平庸的人們。

信仰的是悶聲發大財,死道友不死貧道,不分對錯只看利益,money talks……

苟且苟且苟且


因為在那種「共和」的社會中,你我是絕不敢像現在這樣在這裡瞎逼逼的。


專制使人變成冷嘲,是約翰穆勒說的,不是中國人說。共和使人沉默,是國民黨的共和,不是美國人的共和。


推薦閱讀:

卡斯特羅和托派什麼關係?
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為何要寫瘋子最後全愈了?

TAG:魯迅 | 革命 | 專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