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形象是怎樣出現在藝術作品中的?
讀《藝術的故事》到中世紀之前,遇到一個問題始終想不明白:
首先,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偶像崇拜是被禁止的。
- No graven images or likenesses (The ten commandments)
- 不可製造偶像與拜偶像。
那麼
(1)為什麼上帝(非耶穌基督)的形象最終會出現在很多我們熟悉的藝術作品中呢?(2)從中世紀開始出現的諸多基督教聖母、聖徒的形象,沒有違反「禁止偶像崇拜」這一點嗎?應該如何解釋這一點呢?
(3)從時間上來看,基督教的相關的人物形象是如何逐漸出現在藝術作品中的呢?
(4)現在的基督教徒們,會反感這些形象嗎?
@王道行先生答案給的資料很多,但是我要提些異議。
1. 要區別聖像和世俗藝術。聖像並不是因為技法不足,而是有著自己的一套繪畫理論。與聖像同期的世俗繪畫和雕塑的技法是可以達到擬真的,因此技法不是問題,而是跟選擇什麼樣的技法有關係的。聖像的平面化很多時候是故意的。
2. 要區別「道成肉身」和《舊約》的上帝。因為聖像的基礎是「記錄真實的歷史」而不是「偽造不實的偶像」。舊約中什麼是偶像?金牛。上帝不等同於金牛,但是耶穌是道成肉身。
3. 不提前二者,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我就此寫過一個專欄文章,不敢說很全面,但是希望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哲學傳播:發現更好的哲學》No.14——宗教學專版之聖像專題 - 羊村歷代哲學志 - 知乎專欄您在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面的疑難:1.宗教藝術史相關2.神學信理上關於對耶穌基督,天主之母及諸位聖人畫像、塑像的對錯。
個人對宗教藝術的發展史比較無知,在此就以第二個問題為入口,以個人所知的,談談基督教中塑造、繪畫形象的神學問題吧。
首先,在這裡所使用的「基督教」這一名詞就包含有令人混淆的成分。
因為宗教知識的缺乏,世俗人總是以為,天主教,東正教,抗羅宗三教之間的差別不大,繼而將這三者統稱為「基督教」。實際上將它們三者劃為同一範疇之後,它們之間的矛盾性又使世人迷惑,它們之間本就存在本質的差異,而我們試圖去考究—我們以為是他們擁有共同的—某些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生錯亂。
比如,明明歷史上存在那麼多的基督教藝術,無論是聖像(Icon)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像,亦或登峰造極的雕像。那麼,為什麼當人與中國國內這些所謂的「基督徒」談起這些問題的時候,卻被他們一口否認了呢?
其實,當我們在說為耶穌基督、聖母、聖人們畫像,塑像的時候的那個「基督教」,其實指的是 天主教和東正教。而大陸這些所謂的「基督徒」 其實是屬於抗羅宗 (Protestantsim)(抗羅宗倒是一個很大的範疇,包括幾萬個教派)。在國內,那些會堂上印著「基督教」三個字的場所實則屬於這些抗羅宗基督徒(天主教的教堂上所印的是「天主堂」三字,而正教在國內的聖堂不多,而且也以主保聖人為名),在大陸地區,當一個人說他信基督,或者信基督教的時候,其實他信的很可能是抗羅宗。
其實國內很多這些所謂的抗羅宗基督徒是不太會考究歷史(當然有人看,不過就普遍情況而言),並且也無意追尋那個歷史上的「基督教」了,他們並不知道,從基督受難,復活,升天之後那個「基督教」的歷史。 抗羅宗中普遍有一個扯淡的論調(並不是所有抗羅宗都相信,但是的確存在),他們聲稱,在君士坦丁大帝奉基督教為國教之後,當時的「基督教」就淪落了,失去了追求真理和福音的純潔性,被政治和異教侵染。而這真正的「基督教」,在沉寂,隱秘地存在了1500年後,在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時候再次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因此,他們認為,真正的基督教其實是他們抗羅宗。(在諸多以抗羅宗信仰的所著教會史中, 他們以自己錯誤的信仰來解讀歷史,則就產生了令人大跌眼鏡的結論,那些所謂有意考究歷史的抗羅宗信徒就以這些結論來自圓其說,支撐他們的異端信仰。)
當他們在指控天主教的時候(他們與東正教的接觸遠少於天主教,所以多攻擊天主教),聖母敬禮以及聖人敬禮就成為他們口中拉丁教的罪證。
那麼,相應的為聖母,聖人製作聖像,塑造雕像(拉丁教的聖像),就是一種異教習俗或者「人的傳統」了,都是阻礙基督徒追求純潔的福音和基督的真理的東西,畫蛇添足,應當被破除。
估計當他們見識到了正教會之中那些他們所謂的「人的傳統」之後,就要更加攻擊正教會了吧。
正是現在的這些所謂的「基督徒」還有他們所謂的「基督教」影響廣泛(比如臭名遠揚的孫海英夫婦),對基督信仰的這些內行知識不甚了解的人,就遭到了以上的潛移默化的觀點的先入為主的迷惑,所以樓主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
說了這些話,先供一尊我最敬愛的聖像鎮壓一下邪氣吧!
弗拉基米爾聖母像的介紹
畫聖像,塑雕像的問題,其實根本上是一個純粹的信仰的問題,而信仰以藝術為載體,成為人們眼前可見可觸碰的實體。
它是一種不同於其他藝術形式的宗教藝術,俄國正教神學家布爾加科夫說:
聖像是一種特殊的教會傳統,只不過它不是口頭和文字的,而是以色彩和形象體現的。
L·烏思賓斯基 (L. Ouspensky)在他的著作《聖像的意義(The Meaning of icons)》中寫道:
正如關於基督徒生活的目的(即人的聖化)的教導會繼續存在一樣,關於聖像的教義教導也會繼續存在,並且,永遠存留在正教會的神聖禮儀中……對於我們時代的正教徒來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聖像,都不是用來作美學欣賞的物件
當有人問俄羅斯的神學家亞歷山大·梅恩神父:怎麼樣才能理解和感受聖像?
梅恩神父回答說:「只有真正的愛,而不是藝術,才能教給你這個能力。比方說,你的一個親愛的人去世了,但你沒有他的畫像,只保留著一張很小的、從護照上剪下來的舊照片,但你還是很珍惜這張小照片,因為上面是你所愛之人的面容。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即便外觀不佳的基督聖像也是有意義的。"
在正教會中,聖像(Icon)並不是僅僅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藝術創作,它不是用作休閑欣賞或消遣的。相反,它跟每位基督徒的純粹信仰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正教徒們在聖像前跪倒、叩拜,親吻聖像,朝向聖像祈禱,在聖像前默思福音書中的真理,閱讀聖人教父們的神修著作。聖像深入正教徒的神性生命的每一方面,並在信、愛、望之聖德的成就之上起著無比重要的作用。聖像被安放在何處(除了在博物館),何處就是敬拜和祈禱的地方
親吻聖像表達一種對聖像所描繪的對象的尊敬之情,無論是孩童還是成人,正教徒會在禮儀中或禮儀外親吻聖像,也親吻其他聖物。
向聖像的跪拜。同理,向聖像跪拜也是對聖像指向的對象表達一種崇敬之情,是虔信的表現。
在教友自己的家裡,還會布置一個「聖像角」,布置上自己最加敬禮的聖像,在聖像前供置蠟燭或焚燃熏香和沒藥,在聖像前祈禱。
聖像是一種象徵,祈禱者通過這些形象來崇敬它們所表現的不可見的神聖原型,向這些信仰的對象祈禱。我們甚至可以說,不可見的天主聖神通過這可見的聖像向信友交流。
在正教與拉丁教之中,沒有人會將雕塑出來的耶穌基督、聖母瑪麗亞、聖人的雕像(這種情況主要在於拉丁教)、繪畫出來的聖像當做是天主的本身來崇拜,沒有人會認為那是無形無相不可見不可觸及不可形容的天主的一部分。當然,除了心智缺陷者例外。因此,我們不知道大多數莫名其妙的指控是不是出自一些心智不全的人?他們難道連最基本的文獻和教內的資料都不去看和考究,就可以胡說八道,並因此詆毀說正教和拉丁教是在偶像崇拜嗎?
教外的人士還有其他異端者分不清教會對天主的「欽崇」與對聖母、諸位聖人的「敬禮」的區別。同時也不知道,正教會並不崇拜(Worship)聖像,而是尊敬(Reverence)或者崇敬(Rvenerate)它們。
尼亞波利的利安提(Leontius of Neapolis)說:聖像是一本打開的書,為了使我們想起天主。他又指出:
我們不向木頭的性質敬禮,但是我們尊敬和向之敬禮的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天主之子…當十字架的兩根樑柱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敬拜被釘十字架的基督苦像,但是如果樑柱分開了,我會扔掉並且燒掉它們。
所有的正教會的聖堂中,至聖所的那片區域與大廳被聖像屏分割開來。聖像屏是聖堂中供奉聖像最顯眼的地方,同時也是信眾在禮儀中注意力會高度集中的地方,因為當司祭們在至聖所中進行禮儀,信友們除了向君王門中仰望而去,其次就是一邊祈禱,一邊默想聖像屏上的聖像所描繪的內容。
在傳統的發展中,希臘正教會多使用聖像屏風,而斯拉夫民族的正教會就形成了聖像壁
神聖的正教會訓導我們:
聖像是天主之國的窗戶
聖像並不是以自身為目的,而是一扇窗戶,通過這扇窗,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肉眼窺見天國和屬神體驗的領域。重要的是,聖像可能根本不符合世俗審美觀,藝術鑒賞者可能根本無法欣賞這樣的「藝術作品」,它驚艷的美麗只能夠被充滿虔信的雙眼捕捉,它只與神聖有關,聖像就是用圖像和色彩表達出來的神學。
以 L?烏思賓斯基(Ouspensky)的話來說,基督信仰就是由聖像中表達出天主的聖言。
當正教徒需要向不識正教信仰的外教人、異教徒展示這神聖而充滿奧秘的信仰的時候,他們不會高談闊論,不會以口舌在無形中評頭論足,而是將求知者帶到正教會的聖堂來,瞻仰那滿布堂壁,牆柱還有聖像屏或者聖像壁上面的聖像。它們填充在正教會聖堂內部幾乎所有的地方,在神聖的事俸禮儀之中,它們又發揮了其作為「天堂與塵世的交匯點」的特殊功效。
謝爾蓋·尼古拉耶維奇·布爾加科夫說:
如果聖堂中沒有表示諸聖臨在的聖像,那麼在這樣的聖堂中是多麼令人空虛和孤獨啊!我們的靈魂也將和這些裸露的牆壁一樣變得蒼白和乏力...
在所有地方的會眾在每個主日祈禱時,當他們被基督、天神們、聖人們的形像包圍時,這些可見的人物無休止地提醒信友們——整個天國不可見地臨在於禮儀之中,教友們能夠感受到聖堂的牆壁向永恆的世界所打開,這讓人意識到他們在世上的禮儀同天堂的慶典是同一個。
這完全以有形的、外在可見的物質的形式去表現了不可見,超性的、屬神的信仰,這也從某種角度寓意著正教信仰中對「道成肉身」的信念。
放置在聖堂大廳中的聖像,旁邊插滿了蠟燭。(正教徒走進聖堂,第一個行為就是買一根蠟燭,走到聖像前,在胸前劃十字聖號,親吻聖像,在聖像前點燃蠟燭。英國商人錢德勒(Richard Chancellor)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訪問俄羅斯,他評論說:「他們真是偉大的蠟燭供應者!」)
人們擁簇著聖像前進遊行,如呵護神聖的至寶一樣。
遊行隊伍舉著各尊聖像的旗幟
遊行隊伍中人們舉著聖人的聖像前進
一.關於耶穌基督的聖像
首先,我們可以看見在聖堂中,私人家中的聖像角中,禮儀中見到的最多就是為救主耶穌基督所繪製的聖像,比如:
《基督全能者》聖像
或者這幅《天成聖容》聖像。不過,根據傳統,這幅聖像的產生本就是一個正教內的奇蹟,它的原件並不是出自人手的:
還有
等在正教兩千年傳承的歷史過程中,有不計其數相關主題基督的聖像,基督的形像被以一種具有傳遞性內在規矩的方式而繪畫出來,在信仰生活中被敬禮。這一事實其實完全表明了正教會在神聖尼西亞大公會議中所頒定的信經中信仰:
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父,天地及一切有形無形萬物的創造者。
我信唯一的主耶穌基督,天主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前,由父所生,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受生而非被造,與父同性同體,萬物籍祂而造成。祂為了我們人類,並為了我們的得救,從天降下,由聖神和童貞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祂為了我們,在般雀比拉多手下,被釘十字架,受難而被埋葬。依聖經所言,在第三日祂復活了,祂升了天,坐在父的右邊。祂將在榮耀中再來,審判生者死者,祂的國度萬世無終。
我信聖神,主,生命的賦予者,自父而發,祂和父及子同受敬拜同享榮耀,祂曾籍先知們發言。
我信唯一、神聖、大公、傳自宗徒的教會。我確認赦罪的聖洗,只有一個。我期待死者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阿民。
無可言說、不能觸摸、不可企及、無法形容、超越一切的造物主天主因為對世人的聖愛而甘願屈尊降下,由至聖誕神女瑪利亞生育成為完全的人類,作為我們中的一員,與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親自向我們教導宣道,親自建立祂的神聖大公教會,再為世人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之上,復活,升天。
天主原是超越物質感官所見的,但是當祂道成肉身,成為一個人類的時候,祂就擁有了人類的身體和面容,因此對於篤信道成肉身的基督徒來說,天主子完全是可以被描繪的,在歷史中,當祂召集門徒與宗徒們生活在一起的時候,祂甚至是可被觸碰的。因為,道成肉身的天主成為了完完全全的人,除了罪惡,祂擁有人類本性能夠表現的一切,祂不是幻影,不是假象,不是錯覺,祂是真天主,同是也是真正的一個人類。
道成肉身的目的是:天主成為人類,好使人類成為天主。人類本是與天主完美共融的受造物,因為原罪而與天主斷絕了這榮福的狀態,世界也因此而墮落腐敗。而道成肉身則是使這一關係再次重建。當人性與天主性共同存在於耶穌基督之內時,雙方不混淆,不分離,不吞併。基督本身就是人類與天主的完美聯合的證明,天主性不會消除人性,而人性也不會限制天主性,這就是道成肉身所表現出來的救恩的果實,人類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再次回歸到天主之內。這也就是為什麼主耶穌會說:我是道路。祂在自己的位格中,顯示出怎樣才是真正的 「與天主相像」,通過祂的救贖和勝利的獻祭,祂在我們可以觸到的範圍內再次樹立起神聖的相像(likeness)。
《新約聖經·致科林託人書二》4:6上寫道:我們以那在耶穌基督的面貌上,所閃耀的天主的光榮的知識,來光照別人
這就是為什麼正教會必須敬禮天主子的聖像,見到耶穌基督,就是見到天主!耶穌基督的聖像正是這一奇蹟的證明,當正教徒在任何時候瞻仰和端詳天主子的聖像的時候,就會想起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就會激起而深化對這一至聖奧秘的信仰。正教會鼓勵信友在基督聖像之前的祈禱、默想,在禮儀中恭敬天主子的聖像,讓信友們每日銘記這神聖的愛情。這個敬禮方式會一直持續直到耶穌基督的第二次降臨,審判世界。而信友在每日每刻的對聖像的敬禮中堅固、保持對天主子的再次來臨的信念。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所有反對敬禮天主子聖像的觀點,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否認道成肉身這個真理的,都是一種對天主聖三的褻瀆。這就是在否認,耶穌基督的確降臨成人了,可以被描述和看見,可以被描繪和記錄。
二.關於對在天諸聖的聖像
上面我們提到,耶穌基督為世人所指出唯一的明路 —— 道成肉身。但是只有誓願追隨祂的門徒,背負自身的十字架,在聖事禮儀中領受恩寵,在生命中度時時刻刻的克修生活,以自我的自由意志與天主的恩寵相結合,才能最終承受祂的國度。
那些一直在教會內和聖事內善度神聖信仰生活的信徒,包括平信友、主教、修道者,他們領受著天主無上的恩寵,他們將自己同基督一樣在十字架上釘死,死於這個世界,死於自我的私慾,統治自我的情慾,讓自身成為了天主純凈的聖殿,天主居於他們其內,在這共融之中,他們保有了受造時所擁有的天主肖像未遭玷污的模樣。
這一過程在正教會內叫做「聖化」,意即,因為天主的恩寵,使整個人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這樣的變化是實際而真實的。整個人(包括外在的和內在的,不可見的和可見的,身體的和心智神性層面的)都被改變,從而消除了原罪,脫離了罪人的名列,成為天國的一員。
按照正教會的教導,每個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的終極目標就是:「成為」天主,獲得「聖化」。
我們知道,世界無論是物質性的一面,還有超越物質世界不可見的領域,都是天主創造的,天主創造的人類是並不是只是一種靈體,他們同樣有物質性。因此,當最後的審判來臨,得到救恩的人類並不是脫離肉體,僅僅是靈魂得到拯救,而是整個地被拯救,這也意味著肉身的復活(正如信經之中所宣信)、聖化以及整個世界的聖化。
天主借著誕神女成了肉身,好使肉身的所有人能夠得救。聖人實際上就是道成肉身 聖化世界、天主救贖世界的直接成果。若這世間沒有聖人,我們如何能說天主對世界的救贖產生了實際成果呢?我們如何能說 耶穌基督的降臨,宣道,為世人的聖死,復活,升天,派遣宗徒和教會去使天下歸信真實發生了呢?
聖人的成聖,既是現在進行地(還未逝去的聖人),也是已經完成了的(已經去世的)。天主已經使那些至死攀爬在通向天主之國的神聖階梯上的人位列榮耀的王者之地,他們已經是世界的君王,自我的君王和天主忠誠的僕人與子民。
而他們在世存活時,基督存於他們之內,他們共融於基督之內,聖神因著他們靈魂內在的光輝使他們的面容閃爍著基督的聖容,在恩寵之中,他們已然成為了在世基督的活像
這是1952年,上海和舊金山的聖伊望主教在進行一場事俸禮儀的時候,教友所拍到的照片。在這張照片上,聖人為一道奧秘的光──天主的非受造之光──所環繞。
【敬禮貼】7月2日 上海的聖伊望主教 (非敬禮聖人...
新神學家聖西蒙(St.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 )形容說,聖人們形成了一根黃金之鏈:
神聖三位一體從頭到腳地充滿所有人,將他們連結起來……每一代的聖人同那些已經去世的人結合,使他們充滿光,成為一根金鏈,上面的每一位聖人都是一個單獨的結點,信仰、事俸和愛使他們同相鄰者相連。這樣,他們在獨一的天主中形成一根永不被打破的鏈條。
這就是正教會關於諸聖通功的思想。這根「鏈條」是一個相互相愛和彼此祈禱的鏈接,地上此世的教會與天上得勝的教會因著恩寵相連,在世或去世的信友在這鏈接中與天上榮耀的得救者相連。
- 新神學家聖西蒙
因此,我們怎麼能夠不敬禮聖人呢?當異端者、異教徒質疑聖人們獲得恩寵和得救之確切證據的時候,他們在質疑一種權威,因為他們自己並不信賴任何權威——包括天主所建立的神聖大公普世之教會的權威。
實際上,教會的確會動用基督所賜予的權威冊封那些偉大的聖人,可是在這之前,這些聖人先是受到了信友們的廣泛敬禮,甚至不需要教會的冊封,在信友們的見證之下,殉道者與那些天主偉大的僕人就受到了熱烈的敬禮。而教會和信眾們所知的聖人僅僅只是天國名冊之上的一部分,還有更多聖潔的聖人是不為人知曉唯獨天主明了的。
我們如何敬禮聖人,也將如何敬禮描繪下他們神聖形象的聖像,聖人的敬禮與聖像敬禮是緊密而一體的,他們永恆的形像將被聖教會永遠銘記,他們的聖像在教會的生者與逝者之間起到了交際溝通的作用,聖像促使正教徒們不去把聖人視為遙遠和神話中的人物,而是視為同時代的英雄和在天國朝聖途中的摯友。在每個基督徒於黑暗中朝向耶穌基督奮進的艱難路程中,他們是光照一切的燈塔和路標。
因此,信友們如何親吻基督的聖像,他們也將如何親吻聖人們的聖像,給予天主的僕人的敬禮和熱愛,就是欽崇那萬有的造物主天主的真正標誌。當普世教會一同敬禮聖人的時候,這些虔信的目光無不是被指向那道成肉身的真天主耶穌基督,信眾們為耶穌基督在聖人們身上所成的事實而日日夜夜所歡呼雀躍,信友們每一天都向數位出自不同時代、國家的聖人請求他們在天的代禱。
天主在聖人們身上所成的恩寵是真實的。這恩寵完全出於天主的旨意。很多聖人在世時擁有常人無法擁有的能力,能夠行使一些令人無法理解的奇蹟,天主不光讓聖人們有份於祂的神聖,還賜予他們特殊的恩賜。完全出乎人意料的,甚至在某些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聖像上面,都發生過各種各樣的奇蹟。
在中國的清朝時期,發生過一次名為「庚子教難」的事件,產生了非常多的中國殉道者。無一例外,他們都被冊封為聖人,真真正正屬於我們中國人的聖人,他們為基督流盡了鮮血,失去了在世的生命,而在天國,他們將居於救主的身旁,獲得那永恆的生命。
三.關於至聖誕神女瑪利亞的聖像
當我們拜見我們尊敬的君王的時候,怎麼會忘記孝愛他的母親皇太后呢?對於世俗的君王,無須提醒,我們也能知道他的母親也是同樣尊貴的。以相同一個道理對待天主聖子 — 這一切受造物的君王 — 的母親,我們怎麼可能更是會將其怠慢呢?
我們可以說,正是榮福的至聖誕神女謙遜且順服地向前來呈報上主旨意的天使伽弗里伊爾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 ,天主賜予世界的最偉大的神跡得以出現 —— 道成肉身是人類完全自由意志與天主神聖旨意的完滿結合!天主絕不可能強迫任何人的意願去做任何事情,天主是絕對的善,所有事物意義的根源,在祂之內絕無那些臆想出來的異教神明的暴力和殘忍,祂總是尊重人通過自由意志選擇下的決定,祂偉大的救恩工程至始至終都是人神自願合作的結果。因此,聖母是天主的最偉大之合作者,第一個厄娃的驕傲和私意導致了人類的墮落,而這新厄娃的順服和自我棄絕為人類開啟了通向耶穌基督的大門,沒人能不經過她而找到我們的主。教會偉大的西方教父蒙福的奧斯定讚歎道:
誰能足夠地感謝你、讚美你,榮福者貞女,你以你的『爾旨承行』拯救了一個失落了的世界!
在這救贖的偉業之中,天主是恩寵的來源者和萬福的施予者,而聖母瑪利亞就是世界光明的承載者和接納天主聖言豐饒的土壤,正是這位童貞女超越所有人的順服之德能為人類迎接而來了我們的人而天主 — 耶穌基督。
天主在世間成就的事情多麼神奇!沒有人能夠完全明了,在這至高的奇蹟發生之前,就算我們尊榮的聖母也無法理解天主將要在她身上所成就的奧秘,但是她純潔而謙卑的心靈全然接受了這一切,因此,她的聽命之德超越所有聖人,她在聖人中佔有獨一的殊榮,其光榮是最高的天神也無可比擬的,正教徒稱她為「地位最高的天主之造物」,聖教會的大公會議每次都會敬予聖母普世光耀的頭銜:我們至聖無玷,充滿福份與光榮的聖母,天主之母,終身童貞女瑪利亞。
假如天主聖父揀選了她,天主聖神降臨在她身上,天主聖子寓居在她內(降孕於她),並在幼年時屬她的權下,在十字架上仍記掛著她,難道每一個宣認至聖三位一體的信友不該敬禮她嗎?
在新約聖經《聖福音依約安所傳者》19:26-27中記敘道主耶穌在聖死將至之前將聖母託付給神學家著福音者聖約安的情形:
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 女人,看,你的兒子! 「,然後又對那門徒說:」 看,你的母親! 「 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裡。
根據大公教會傳予我們的神聖傳統,我們知道,聖約安宗徒在天主子吩咐之後,就照祂的意願,將聖母接到家裡,如同對待自己親生母親一般地奉養她。這一聖傳統的傳授具有更深的意義:天主子親自將至聖童真女託付給了整個教會,使聖母成為所有信友的慈愛之母親,使所有信友成為天主之母的子女。這無疑是來自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真切的命令:若想接近天主之子,若想追尋那屬天的永恒生命,必須敬禮天主之母!耶穌基督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而聖母就是通向這一切的門檻。
蒙福的奧斯定寫道:瑪利亞是救世主全部肢體的母親,因為聖母用她的愛德,協助信友們在教會裡誕生。瑪利亞是天主的活模型,就是說,人而天主的耶穌只在聖母內成形,絲毫沒有失去祂天主的面貌;人也只有在聖母內,才能按著人性因耶穌的恩寵而能到達的程度,好像生命那樣,真正成為天主。
對聖母的敬禮,對於正教徒來說是必須的、必要的、居於信仰的核心之核心的。
我們從聖教會的傳承中得知,聖母在她在世最後的時日中,她擔憂自己是否堪當進入她聖子的國度。她在臨死前祈求耶穌在她死後靈魂上升天堂的途中,保護她免受邪魔的侵害,因為它們試圖捕獲上升天堂途中的靈魂與它們一同下地獄。主耶穌應允了祂母親的祈禱,在她離世的時候,親自帶領萬千天使從天降來,迎接她的靈魂。
在宗徒們的陪護下,聖母安息。耶穌基督與在天天神,迎接天主之母的靈魂。
三天之後,宗徒們在聖母的墓穴中找不到她的遺體,天主之母隨後在空中顯現給他們。她告訴宗徒們,她的聖子已榮耀了她的身體,她已復活了,現在侍立在她聖子台前。同時她也許諾將與宗徒們同在。
天主之母作為新人類最偉大的一員,她是所有靈魂在天上最強力的助佑者,在正義的審判前,她是所有基督徒保護者,也是全人類的永遠代禱者,只有借著她向她親愛的聖子所諫之言,這極其邪惡而墮落的世界才有痊癒的希望。
罪人被寬赦,只因瑪利亞的轉求。
的確,在這離經叛道的世界,一切都是背悖,人們的心中充滿罪惡的思想。魔鬼和腐朽的本性促使人類逃離真理,並且用盡一切方式來否認和詆毀它。
在歷史中出現了很多分裂的異端團體,他們離棄了教會自宗徒手中承接過的教導,完全背離了一切正道,並且大張旗鼓使他們的異端邪說流散於世界。中國廣泛知聞於大眾耳口的不就是他們歪曲和荒謬的道理嗎?
這些異端者聲稱,聖母瑪利亞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女子,人們不應當對她有太多的關注和想法,以免因此會將對人而天主—耶穌基督的信仰,崇拜施加到身為受造物的瑪利亞身上,將瑪利亞當成了一個神明,人們轉而崇拜聖母瑪利亞而忽視耶穌基督,基督教被異教思想所改造。繼而,他們聲稱對耶穌基督的信仰無需向天主之母請求她為信友代禱,罪人們不需要「中保」,這在耶穌基督和信友之間是沒必要的障礙。這難道不是一個在錯誤的信仰之上,所行的極其狂妄囂張的冒犯嗎?當世俗人想要叩見自己國家的帝王時,他沒有任何的資格能夠靠近一國之君,那麼人就只能夠請求其他與君王親近的人,乞求能夠得到這樣的機會。然而對於這統治整個時空,整個宇宙,生者死者的天地君王,可憐的罪人們怎麼敢說自己能夠直面祂的威嚴? 難道道成肉身的天主,因為祂對我們的愛而喪盡了無上的尊嚴,所以這些自以為義的罪犯可以無所忌憚地說,醜惡的自己可以面對這萬王之王!?
在大陸地區,這些抗羅宗信徒看見天主教徒跪在聖母像之前,在祈禱中多次詠念聖母經(Ave Maria),常常祈求聖母的轉求,他們便污衊天主教是為「拜瑪利亞教」,他們對不知內情的人撒謊說:天主教是崇拜瑪利亞的,而他們才是信仰崇拜耶穌基督的。
西方的拉丁教雖然自11世紀之後就逐漸與正教會斷開了聯繫,也許它離開了正教會,背離了正統,但是對天主之母的敬禮一直是正教會和天主教的共通源流。在天主教之內,我們仍然可見許多熱心敬禮聖母的基督徒。但是若讓這些異端者見識到正教會在更加豐盈的傳統內敬禮至聖之母,難道他們不會更加瘋狂地攻擊正統信仰嗎?
上主賜予偉大的聖人予上智,令他們反擊每個時期所出現的異端謬論。上海和舊金山的聖伊望主教無比洞悉歷史中及現時代的邪惡,他一針見血地揭露了那些攻擊聖母的惡徒的內心是出於怎麼樣的動機,他寫道: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她的聖潔與義德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堪為我們的典範。現在她已離世升天,雖然肉眼無法看到她了,但她卻是基督徒強有力的支持和援助者。因此,凡是憎恨耶穌基督,不信祂的人;凡是不理解祂的教導的人,或更確切地說是那些不願以教會所理解的方式去理解基督的教導的人;凡是要以其自己屬人的理智取代基督的宣講的人,無不因福音與教會的緣故,將他們對基督的仇恨亦加諸至潔童貞瑪利亞身上。他們企圖貶低母親的地位,以摧毀人們對其聖子的信仰。他們妄想給人描繪出一幅錯誤的聖母圖像,使他們有機會在一個不同的基礎上重建整個基督信仰。在瑪利亞的胎中,神人結合為一,聖母在此扮演的角色就好象是天主之子從天降臨的階梯。攻擊對聖母的敬禮,就是試圖摧毀基督信仰的根基。
在正教會和天主教之中,從沒有人脫離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而單獨崇敬聖母。沒有人會把她當成三位一體的「第四位」,或者認為她並非天主所創的受造物。正是由於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聖子與聖母的關係,我們越是敬禮聖母,我們就越明顯地意識到她的聖子的威嚴,因為我們基於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而敬禮聖母,而尊崇聖母又愈加令我們欽崇救世者耶穌基督。聖母論只是基督論的擴展,通過敬禮聖母我們才得以完備地捍衛了關於基督位格的正統信理。所有思慮道成肉身這真理的神秘內涵的人,都對聖母有著深深的敬畏。
與之前提到的關於耶穌基督的聖像同理,當人們拒絕尊崇聖母瑪利亞時,常常是由於他們並不真正相信道成肉身。謝邀
基督教在初始階段禁止造像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上帝是全能的。雖然在早期宗教崇拜中上帝還是一種偏向人格化的神,而不像後來純粹演變成了一種超驗的絕對精神,但是,對上帝的任何遐想都可能是對上帝的褻瀆,而且,教徒們認為上帝和上帝的天使們在天界可能是無形的,是以光的形式出現的,只有給予啟示時天使才會顯出造型被人看見。所以造像可能是對上帝的褻瀆與誤解。
2.早期基督教時代的造像(特別是雕塑)和異教徒所崇拜的異教神靈形象太像,對於那些從異教詭異基督教的教徒而言在教堂中看到與原本異教類似的造像時,可能會引起對舊宗教的歸屬心,不利於新宗教的傳播,也無法體現基督教的特別之處。
基於以上兩點,基督教是不允許造像崇拜的。特別是第一點,據我所知在文藝復興之前,對於上帝的直接的形象是沒有的,有的只是耶穌、聖母、天使、使徒等的形象。
但是,事情也是有例外的。將基督教立為國教的是君士坦丁大帝,但是隨後不久羅馬又再次分裂為東西羅馬。隨著北方蠻族的入侵,西羅馬被滅,但,政權雖然被取締,宗教的傳統卻沒有被蠻族的神代替,反而在法蘭克民族中傳播開來。在傳播宗教的過程中就遇到了問題,大部分北方蠻族和原本羅馬帝國的底層人民是不識字的,甚至是不懂拉丁文的,而且,不像今天有造紙與印刷術,文字作為信息的主要載體。當時的傳教是靠著傳教士的言傳身教。而這時在傳教時,就會用到繪畫作為傳教時的輔助工具。早期宗教繪畫往往很有故事性,它會起到一些記載宗教故事的作用。而且後來描繪一些具有關於神聖故事的場面時,畫面往往會給人帶來一定的啟示和警示作用,特別是在教堂中特意營造的氣氛中,讓人有一種感同身受感,以致於增加了對於宗教的信仰。
這就解決了一些問題,
第一,早期繪畫(文藝復興以前)中表現的大部分都是聖經典故,但在這些故事當中,基本還是不出現上帝的形象的,但是會有一些列耶穌的形象。耶穌作為上帝在人間的帶行人,用中國的話講就是道成肉身,那麼某種角度來說,對於耶穌這個真實的人的造像不會像直接對上帝造像那樣會有褻瀆與誤解。
第二,中世紀的繪畫,我們叫「聖像畫」。聖像畫為了保證其故事性和神聖性,往往畫面人物不會非常真實(當然也和繪畫技巧的發展遲緩有關,無法真實地將三維世界變成二維的)。這就與逼真的雕塑不同,不會產生上文提到的第二個問題。
所以繪畫的造像就在這樣情況下慢慢被接受,並且在傳播信仰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不光是普羅大眾,就連一些基督教的知識分子也認為藝術帶給人的啟示作用往往比抽象的文字更好,所以這時候藝術在掌握話語權的「精英」中的地位也不同了(柏拉圖時代,在知識分子眼中藝術的地位是較低的,《理想國》中,柏拉圖就認為藝術只是對於現象界的再現,而與他所崇尚的理念世界無關,所以藝術家在他構建的理想國中屬於外圍或底層)。
關於對上帝的直接造像,應該是在文藝復興。大部分對上帝的造像是參照耶穌的,不到萬不得已也很少出現。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算是上帝的經典形象。而它的出現也是出於:一、繪畫已經成為教堂裝飾的主要手段,而且大家在長期藝術帶來的宗教啟示之下也默許了藝術造像在宗教場合中的出現,甚至藝術作品成了教堂不可缺的一部分。二、為了表現真實,所以在一些繞不開的情況下,藝術家就敢於對上帝進行直接的造像。
從時間上來看,最早期的一批的記錄宗教形象的壁畫是在地下墓室中,當時的基督教傳教還處於地下階段。而後慢慢在教堂和修道院中出現,下面是關於基督教造像發展的大致列舉
羅馬郊外聖彼得與聖馬爾賽琳努斯地下墓室屋頂上的壁畫《好牧人與祈禱者》約3世紀至4世紀
《好牧人》石雕約3世紀
《祈禱者》3世紀名落馬普利西拉墓室
朱力厄斯巴蘇斯石棺浮雕 約359年
加拉普拉齊迪亞陵廟內景 約425~426,義大利拉維納
加拉普拉齊迪亞陵廟《好牧人》 約425~426,義大利拉維納
《餅和魚的故事》約504年,鑲嵌畫,義大利拉維納新聖阿波利納雷教堂
《寶座上的聖母子》約1020年,希臘斯蒂里斯聖路加隱修院卡索利孔教堂
《萬物的管理者基督》約1080~1100年 希臘達芙妮隱修院聖母長眠教堂
《基督受難》約1080~1100年,希臘達芙妮隱修院聖母長眠教堂
以上是羅馬晚期和早期中世紀繪畫,下面是中世紀盛期作品,此時大部分是壁畫和祭壇畫:
《莊嚴聖母》——杜喬,約1308~1311
《聖母的領報》——馬爾蒂尼,1333年
《寶座上的聖母子》——奇馬布埃1230年
《猶大之吻》——喬托1305年
喬托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繪畫之父,與但丁一樣,有著類似的評價——「中世紀最後一位畫家,新世紀的第一位畫家」。所以在喬托之後,基本就屬於文藝復興的範疇,這裡面有大量的宗教題材的繪畫,畫面更真實,空間結構更精準,色彩更艷麗,在此就不一一列舉,這一部分的作品也比較容易在網上找到。
關於基督徒對於造像會不會因為違反「不準造像」的教義而反感,這個問題恕我無法解答,我主要研究藝術的,我猜測是不會的,否則也不會經過這麼多年成為傳統,也許這個問題問專門研究基督教教義的學者或神學家更有幫助。
以上是我的拙見,希望對題主有幫助。在日報上看到這個問題,有點忍不住來回答一下。都基於我現在知道的知識,希望有更多熟悉基督教和藝術史的人來回答。
題主的問題是「上帝的形象是怎樣出現在藝術作品中的」,但是看了現在的回答,貌似所指的藝術僅僅是雕塑和繪畫之類的。由於我書看得少,文學上也實在不懂,也就簡單說說雕塑和繪畫上的「上帝形象」。
聖經里確實是禁止偶像崇拜的(摩西十誡),所以上帝是不能被塑像或繪畫的,無論是以任何形式或任何形象。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啊! 整個聖經里從來沒有出現過對上帝的描寫,亞當和夏娃不清楚,然而之後的其他人都沒有看到過上帝,沒有看到過!
題主所看到的,和之前答案所提到的作品裡出現的,幾乎都是耶穌。
那唯一真正畫了上帝的繪畫,就是題主在問題里po出來的《上帝創造亞當》,是得到教會允許的。想想這畫在梵蒂岡,也是挺合理的。
想起來高中的時候還做過有關的pre,然而現在都忘了,聖經好像也在學校里沒帶回來。晚點查查資料再做補充吧。
關於題主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所以我也就我個人的非常淺薄的基督知識來回答一下題主。
我先回答題主第二個問題,「2)從中世紀開始出現的諸多基督教聖母、聖徒的形象,沒有違反「禁止偶像崇拜」這一點嗎?應該如何解釋這一點呢?」
我作為一個基督新教徒,對這個問題看法是:對,這就是偶像崇拜,即使拜的是基督,童貞女瑪利亞(聖母)和使徒(聖徒)。
那麼接下來,題主又要問了,那既然違反摩西十誡的誡命,那麼「(3)從時間上來看,基督教的相關的人物形象是如何逐漸出現在藝術作品中的呢?」
這個故事要從主後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開始說了,在令人尊敬的三位卡帕多西亞教父確立了三位一體之後,到主後393年,時任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正式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當時的基督徒開始了很嚴酷的消滅偶像行動,這場浩大的行動延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範圍遍及羅馬全境。由於此前基督徒被壓迫了300多年,因此這一時刻的到來,全境基督徒都如脫韁野馬,不僅消滅了那些異教偶像,異教書籍,還把希臘哲學中與基督教教義不符的書和人都一併消滅了,最慘痛的例子就是亞歷山大城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被付之一炬。
於是乎一時之間,天上地下都沒有偶像了,但是我們(基督徒)都知道,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把靈性賜予了我們,在我們心裡播下了宗教性,創造性,文化性,藝術性等各樣的種子,一旦獲得聖靈(聖神)的恩賜或引導,這些 種子就會發芽長大。
因此當大量民族宗教傳統和地方神話被整合到教會的神話之後,並且當時大量異教皈信的信徒不習慣崇拜沒有形象的神,那些曾經為異教製作偶像的藝術家和工匠們現在轉而為教會服務,教會的藝術風格因而日益受到羅馬既有的藝術風格的影響,也開始描繪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在4-5世紀時期,教會在地下墓穴繪畫和集會所壁畫中採用一些象徵性的符號和形象來代表基督,羅馬及希臘文化與本土的文化結合,將原有對象徵性的基督崇拜轉為對實際聖物的崇拜。
而且聖物崇拜在部分教會人士眼中,它完成了對文化程度較低的一般民眾的宗教教育,這對於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功不可沒,但當教徒對聖像從一種符號轉變為一種偶像崇拜時,許多虔誠的教士和信徒感到憂慮。在695年,查士丁尼二世將基督的樣貌刻在硬幣上時,不少人指責這種將基督刻在硬幣上是異教的行端,因為他將基督的神性與人性分離開來,只是表現了人性一面。
我們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拒絕聖像崇拜是早期基督教確立的基本原則之一,同時譴責把「偶像」神聖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帝王肖像的感染力的迷信(東西羅馬均推行君權神授說),對聖體、聖人遺物的神力的篤信不疑,強化了人們這樣的一個信念:把聖靈、聖人具體形象化(圖像化)就意味著可以與他們直接進行聯繫、溝通。因此,隨著東羅馬的建立——尤其是查士丁尼一世執政以後——擁護、保衛聖像的人數激增。然而這一切到主後726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利奧三世在位時戛然而止了。
主後726年,東羅馬羅馬伊蘇里亞王朝首任皇帝利奧三世基於當時教會有偶像崇拜的嫌疑,下令禁止禮拜聖像。730年,聖像破壞運動開始。若要細說利奧三世為何要開始聖像破壞運動,那麼總結起來的原因大概可以有200條吧。而我只說其中2條:
1)第一個原因,利奧三世所在的時期,正是伊斯蘭教大大興起的時候,面對穆斯林的不斷的、強勢的入侵,利奧三世除了需要兵,還需要錢。而當時社會上的教會組織都是有人有錢的組織。因為教會的神職人員是不需要服兵役也不要種地的,同時教會的產業也是不需要納稅的。於是當時社會上願意「服侍」神的人越來越多,願意「服侍」皇帝的人越來越少。基於這個因素,利奧三世要整肅教會,當然其最終目的是要擴充軍備,以抵抗外族。就其結果來看,利奧三世打敗了入侵勢力,最終成了「拜占庭的救星」。
2)第二個原因,在當時社會,確實偶像崇拜的非常厲害,人們對基督像,聖母像,聖徒像的崇拜到了一個極端的地步。除了在禱告完畢之後對各種聖像不斷的親吻的行為之外,不少信徒對各位使徒(彼得,保羅,約翰等,亦即聖伯多祿,聖保羅,聖若望等)和對童貞女瑪利亞(聖母)的崇拜已經達到甚至超越對耶穌基督的崇拜的境地。就我個人而言,這樣的崇拜是非常不合教義的,甚至是違背教義的行為。因此這種崇拜必須被糾正。
於是,轟轟烈烈的聖像破壞運動開始了。利奧三世的手段可以說簡單粗暴,沒什麼技術含量,懷柔技巧或循序漸進可言,他的宗旨就是一個詞「強拆」。對各種反對者,是農民起義的就鎮壓,是宗教領袖的就關押,至於沒什麼名望還瞎逼逼的就處決。
利奧三世740年死後,其子君士坦丁五世繼位,繼續聖像破壞運動,而且是有過之無不及,將破壞聖像運動推到新的高潮。
到787年,東羅馬帝國伊琳娜女皇(攝政)期間,她支持聖像派,使教宗哈德良一世得以召開第二次尼西亞大公會議,討論敬拜聖像在教會中地位的問題,結論是不斷注目於繪畫的圖畫能夠維持一個人的信仰,並使人經常留心其中的教訓,肯定了聖像之重要性,且重申聖像可以被重視但不可以被當成神來崇拜。並下令把反對聖像崇拜者的法令、文件和著述全部銷毀,但這次會議並未停止聖像破壞運動。
到了815年,利奧五世召開宗教會議,恢復聖像崇拜禁令,廢黜大教長尼基弗魯斯,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崇尚毀壞聖像的主教,利奧五世是破壞聖像運動的堅定支持者,他以君士坦丁五世為榜樣,重新推行被廢止的破壞聖像法令,否認第二次尼西亞大公會議的決議。
直至主後843年,米海爾三世登位,攝政皇后提奧多拉頒布反對破壞聖像的尼西亞法規,此運動才得以終結,被沒收的教產不用交回教會,而聖像則免於遭受破壞。
於是紛紛擾擾了117年聖像破壞運動終於結束,以後再也沒有聖像破壞運動了,只是之後的教堂再也不能把聖像放在人能夠親吻的地方,也算是某種程度進步了。
破壞聖像運動對於拜占廷文化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在破壞聖像運動中,大量聖像被破壞,這對於帝國文化是一個無法估量的損失。拜占廷帝國在早期的聖像創作中出現的許多藝術珍品毀於一旦,以至於到今天都很難找到毀壞聖像運動之前產生的聖像,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亦是運動中的犧牲者。
另一方面,也興起了世俗藝術的熱潮,無法逃離拜占庭的學者或藝術家們為了生存放棄了自己的主見,改變了自己的創作風格、特色,被石灰水刷掉聖像的牆壁上出現了以皇帝圖像和花草動物等自然景物為主的世俗繪畫,其中不乏對重大戰役、皇家生活、公眾活動和賽車競技等場面的描繪。
同一時間,由於這聖像的危機,以及各位皇帝簡單粗暴的破壞方式,使得很多藝術家或者那些以製造偶像為生的人逃到了西方羅馬教廷的懷抱中。很多人在那裡建立高校和修道院,將東方文化傳入西方,對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有很大影響。而經歷了百年的破壞聖像運動終於以「失敗」而告終,這表明了崇尚崇拜諸神雕像藝術的希臘文化戰勝了歷來反對偶像崇拜的阿拉伯文化,使希臘文化得到了復甦,也為後來經院哲學打下基礎。
於是這「偶像崇拜」的事情繼續不斷的延續下去,教會不斷的需要各種聖像,世俗的人裡面,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也不斷的需要各種聖像。其中尤以童貞女瑪利亞(聖母)的畫像或雕塑需求量最大,當時人人家中都有瑪利亞。於是在神的帶領下,人心中的宗教性,創造性,文化性,藝術性的種子越來越茁壯,越來越蓬勃。
終於在文藝復興的300年間,藝術家藉由著教會,教會也藉由著藝術家,二者水乳交融的共同推動著人文主義的發展。藝術家不斷的改進自己的藝術水準,借著教會和貴族將自己的作品推廣出去。而教會因為需要這些美的,好的藝術品來裝飾教會,吸引會眾,同時也是為榮耀上帝,於是重用各種藝術家。(文藝復興教會和藝術家的關係大概有10000個話題可以說,我就不細說了)我想說明一點的事,文藝復興絕對不是什麼腐敗的教會和封建主義勾結,在對被剝削階級殘酷的剝削之後,那些受迫害的藝術家對現實狀態不滿,從而通過藝術作品對剝削階級的一種反抗性的表達。(若問我文藝復興是什麼?那麼可以再寫20萬字)文藝復興是藝術家與教會的正向結合,推動人類進步和教會進步(改革)的正能量。(當然我不否認,中世紀教會腐敗問題很嚴重)
然後到了15,16世紀,文藝復興到了他的最高潮,因為他迎來了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這三傑各勝擅場,其中就我個人喜好而言,我最喜歡拉斐爾,他的聖母像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使今天幾乎完美的電腦技術,也無法像拉斐爾那樣的畫出「神的意思」。電腦技術的畫只能說,「這幅畫畫的真完美」,這種完美是技巧性的,技術性的。而拉斐爾(包括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畫的那種美是直接跟上帝有聯接,那種技術性,藝術性,神性,是無法用言語表達。我只能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使徒保羅也好,彼得也好,寫下的聖經都是聖靈(聖神)引導的。那麼同樣,文藝復興三傑所畫的,所雕塑的藝術品也都是由聖靈(聖神)引導的。雖然這些作品署的是他們的名,但是榮耀都當歸於上帝。
我想這樣或許可以解釋題主的第一個問題「(1)為什麼上帝(非耶穌基督)的形象最終會出現在很多我們熟悉的藝術作品中呢?」
答案應當是:雖然摩西十誡說不可拜偶像,也說不可稱呼主名。但是當我們把上帝的形象表達在人類可認知的現象界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把這種藝術作品當做一種「偶像」來崇拜,而是把他作為自己心中對神的敬意和愛慕之情來表達,或者作為上帝對我們除聖經這一特殊啟示,以及大自然這一普遍啟示以外,用藝術品所做的另一種普遍啟示的感恩回應之情(關於特殊啟示和普遍啟示,請題主另外開個題目來問)的話,那麼這樣的藝術作品即使畫了上帝,畫了耶穌基督,畫了鴿子(聖靈的形象)也是絕對絕對不會觸怒到上帝的。因為這種上帝的形象在人類藝術作品中的表達,本身就是和神心意,是聖靈(聖神)引導的。
最後關於題主第四個問題「(4)現在的基督教徒們,會反感這些形象嗎?」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應該說在1517年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以後,尤其是加爾文主義的改革宗發展之後,基督新教普遍接受「唯獨聖經」這個教義,對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圖像崇拜行為是嗤之以鼻的。因此在現在大多數的基督新教教堂是看不到基督受難像,聖母像,聖徒像的(當然也有接受圖像崇拜的基督新教宗派)。
因為在大多數的基督新教徒心中,進天國是靠聖經,不是靠木像,石像和圖畫。而天主教和東正教認為圖像崇拜只是讓人自己與神親近的一種方式,不是律法中禁止的行為。
另外基督新教對於天主教封聖的行為也大為反感,認為世間的「聖」只有耶穌基督一人,其他人哪怕是彼得,保羅,也不能稱為「聖」,所以基督新教中沒有聖彼得,聖保羅的稱呼,只有使徒彼得,使徒保羅的稱呼。因此對基督新教徒來說,如果退一萬萬步,非要在自己的教堂裡面安放聖像的話,那也只能安放耶穌基督一人的聖像。其他諸如所謂聖母,聖徒的像都是不可以放的。像聖彼得廣場上面安放的200位聖徒的作法,在基督新教看來是大大的僭越和違背誡命的作法。
那麼上面說了那麼多,我是想說明現在的基督新教徒是反感這些形象的嗎?我只能說,我不好代表普世所有的基督新教徒,但僅就我個人而言,我反感天主教,東正教的教堂裡面對於這些圖像不適當的崇拜行為,比如在聖彼得大教堂看到拉斐爾主顯聖容的圖像就跪拜,看到米開朗基羅的聖殤的雕塑就磕頭的行為。或者在一般教堂內對各種聖像的跪拜,頂禮行為。
而我個人對這些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是大大大的喜愛的。是看了又看,愛了又愛的。因為我認為這些偉大的藝術作品是上帝「畫出來的福音書」。
最後對於天主教,東正教我也要大大的感謝。若沒有這兩個歷史悠久的傳統教會,這些偉大的藝術作品必然無法得以保存。因為在那些紛擾混亂的戰爭年代,在教權微弱的時代(歷史上不少教宗被趕出過羅馬)這些藝術品由於有兩教會的緣故,並在上帝的庇護之下,絲毫沒有損壞。因為即使是歷史上再殘暴的歐洲君主,對神在地上的產業也是存有極大的敬畏之心,以至於他只趕走他討厭的教宗,而不是掠奪或者破壞教會的產業。
最後的最後,如果題主想要學習或了解文藝復興的藝術作品,那麼請一定要先把新約看一遍,因為如果你不認識神,你心中沒有聖靈(聖神)的引導,那麼你即使看300本文藝復興的書,依然無法看懂那些名畫。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我歡迎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轉載這篇文章。惟願上帝的國,基督的名和聖靈的恩傳遍地極。
其實絕大部分都是耶穌基督的形象
不可以物配主,所以上帝的形象都是以違反教規的方式出現在藝術作品中的
據所知,許多宗教人物畫種的人物會作祈禱的姿勢,而人物祈禱的前方,會有一束光線投下來,這就是上帝在畫中的體現。
詳見 《南方公園》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中世紀的歐洲權勢遠大於世俗王權的基督教皇現在沒落了?
※基督徒們如何做到否定進化論的?
※基督徒該不該在校園裡攔住別人並進行傳道?
※聖經上說我們都是罪人,我們生而為了贖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