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鶯鶯傳》對鶯鶯與張生第一次雲雨時鶯鶯行為的描寫很奇怪嗎?

被視為元稹情感經歷自傳的唐代傳奇《鶯鶯傳》中,寫二十二歲的處男張生救了鶯鶯一家,然後將鶯鶯視為天人,不提婚嫁,卻通過鶯鶯的婢女紅娘展開猛烈追求,從一開始的謝恩宴,鶯鶯就對張生一副不愛理睬的神情,張生通過紅娘送來的情詩,鶯鶯看了後回了一首「待月西廂下,近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邀請張生夜裡去她房間。不料張生滿心歡喜到了後,得到的卻是鶯鶯義正言辭的一番禮義教訓,灰心而去。幾天後,鶯鶯居然在紅娘的攙扶下,主動來到了張生的房間。但是這段描寫中鶯鶯的行為非常怪異,彷彿醉酒或者吃了葯一般,神情性感,宛若融化掉一樣,四肢無力心神恍惚,而且整晚沒說一句話,早上醒過來第一個反應是哭泣。此後消失兩周才又跑回來找張生。我讀到這裡的第一個反應是鶯鶯被人下藥了么,後來又覺得不太可能,但是這段描寫看來看去都覺得奇怪。請問可否對下面這段描寫提出合情合理的解釋?

數夕,張生臨軒獨寢,忽有人覺之。驚駭而起,則紅娘斂衾攜枕而至。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並枕重衾而去。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然而修謹以俟。俄而紅娘捧崔氏而至,至則嬌羞融冶,力不能運支體,曩時端莊,不復同矣。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瑩,幽輝半床。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従人間至矣。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崔氏嬌啼宛轉,紅娘又捧之而去,終夕無一言。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邪?"及明,睹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於茵席而已。是後又十餘日,杳不復知。


那是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花樣作死的戀愛典範,但是把人看感動了。
「大略崔之出人者,藝必窮極,而貌若不知;言則敏辯,而寡於酬對。待張之意甚厚,然未嘗以詞繼之。時愁艷幽邃,恆若不識;喜慍之容,亦罕形見。」
崔鶯是心思藏得極深的女孩,其實外冷內熱。紅娘說她「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這是她平時的行為規範。所以鄭氏答謝張生救命之恩,崔鶯推辭不出席。最後被母親罵出來和一個陌生男子同桌吃飯,對方又是努力想搭訕的樣子,就算你對人家有救命之恩,也沒法給你好臉色啊。
但紅娘也對張生說,鶯鶯「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有怨慕之情,便有機會打動了。誰說只有才子想求知音?深閨女子又有這份才情,自然也是希望有個懂得的人的。
張生的情詩起了作用,都說《鶯鶯傳》是元稹自傳,崔鶯這樣一個文藝女青年,不被他的詩打動也難。何況這裡的張生又「性溫茂,美風容」,這樣的情郎,也是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所以後來崔鶯的行為,就是在「援琴之挑」和「投梭之拒」中糾結的結果。
沒有那番義正嚴辭的教訓,不是平時那個端莊矜持的崔小姐;沒有這首詩箋和最後的自薦枕席,也不是那個深慕張生的鶯鶯。你看她明明沒事就自己彈琴,卻只有分別時才肯彈給張生聽;明明詩寫得不錯,卻輕易不肯寫給張生看,就知道這姑娘談戀愛是怎麼個狀態了。
最後還是愛情佔了上風。
至於鶯鶯那一夜的狀態,為啥大異常態,為何如醉如痴,又為什麼會哭,其實都正常……大家結合各自經驗體會吧。
最初張生通過紅娘追求鶯鶯時,紅娘問他為何不通過正式途徑求婚,張生的回答是等不及那一套程序走完。從這個理由就明白他對鶯鶯的態度了。愛情不假,但在這場戀愛中只考慮自己也是真。
其實崔鶯也不是不明白,聰慧如她,必是一開始就看穿了兩人的結局的,她後來反反覆復提醒張生要有始有終,估計自己也沒什麼底氣,心理安慰而已。
於張生那不過一段韻事,於崔鶯而言這場戀愛是要豁出全部名譽和幸福去談的,所以過程才會那麼糾結,所以她即使和張生在一起時也一直有著揮不去的幽怨,但是沒辦法,終究還是抵擋不了這樣一份愛情的誘惑。
「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到了最後,兩人各自嫁娶,崔鶯這首別詩,七分洞徹,三分幽怨,還藏了十分不能忘情。
當然也可能崔鶯的身份不是什麼崔家小姐。
當然這故事是元稹講的,要是敘述人換成崔鶯可能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推薦閱讀:

張愛玲與胡蘭成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
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為什麼會悲傷?
怎麼樣挽回男朋友對我的信任?

TAG:愛情 | 中國古代文學 | 西廂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