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Sony最新發布的無線降噪耳機WH-1000XM2?
看了一篇評價:Sony WH-1000XM2 review,WH-1000XM2在原有MDR-1000X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優化,價格還下降了,很吸引人。
10月26日更新:(知乎最多贊的回答。我只能投桃報李給大家再更新一下。)
用了一個月了,大家也問了很多問題我來一起解答一下:
鑒於評論里說我對QC35的比較不夠全面。那我專門借了印度小哥新的QC35 II和1000XM2交叉使用了一周。
優點:
- 很多人關心音質的問題。我覺得1000X M2 的音質大概爆了QC35 II十條街?主要體現在,低音和辨析度。
隨便找一首喇嘛或者Andrea Day這種歌手的歌感受一下你就知道了。QC35真的是平。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用過了QC35的同學試了我的1000XM2跟我說的真實體會。
- 自帶APP里這個降噪調節的功能真的是太屌。而且自動根據周圍雜訊更改降噪效果的Ambient Sound也是用了才知道。這些APP的功能都是BOSE APP無法望其項背的。一樣是350刀的價格。大家自己想唄~
- 頭梁沒問題。我是著名的頭大。我帶完HTC VIVE再給實驗室里的人,他們都表示某人的頭真的太大。我覺得這個頭梁我帶都不斷!大家一定沒問題!
- 我覺得1000XM2的耳罩更加耐操一點吧。對於戴眼鏡的用戶這點真的是福音。眼鏡架對耳罩的磨損我覺得戴眼鏡的大家都體驗過。但柔軟度來說,肯定是QC35優秀一點。
缺點:
- 藍牙應該是不能多設備。這點是我覺得不夠超前的!
- APP里動態調節的那個功能我不是很喜歡。每次換環境bee一下然後改降噪模式這個東西我是關掉了。我覺得動態機器自動調節的用戶體驗可能還是需要時間調試。
————————————————————————————————————————
美國亞馬遜買的。剛拿到手。
一句話:
這個耳機就是大法教做人。
教市面上所有的廠商,降噪耳機,怎麼做!
背景:
我是一個有過長期使用以下耳機的用戶。(包含無線,降噪,動鐵)(一千塊以下的就不列了)
最早一代電池Bose QC35 | Bose SoundSport | Parrot Zik 1.0 | Shure 425 | Audeze EL-8 | Westone UM Pro 50
之前播放器用過很長一段時間到大法的D50,現在也懶了。就用手機而已。
使用感受如下:
1 觸控的設計我覺得很穩。幾乎沒有誤觸。第一次用Parrot那個時候覺得觸控設計騷到爆炸。現在大法基本是原封不動複製過來。而且耳機的材質使用觸控非常的柔和但又不像Parrot Zik那麼柔和滑膩。
2 音質和同類型的降噪比好太多太多了。新QC我也去店裡試過,同學的我也用過。總有一個問題就是打開降噪的那一刻,那種漲耳朵的感覺。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我問了身邊很多有QC的同學。表示的確有那種感覺。這次的XM2,不吹不黑!完全沒這個感覺。你一定要和入耳的動鐵比音質和解析度實話實說不公平。
3 耳機的外形真的很好看。很柔和。這點基本是完爆Bose三十條街沒什麼懸念。QC35這麼多年外形上不思進取,這點作為一個Bose多年的粉絲。真的看不下去QC的不思進取。當年看到QC15的那種激動在之後任何的Bose產品上都沒遇到過。
4 手機app我主要試了噪音源地點設置。很好使。好吧。類似華為Mate9錄音機里的那種聲音源定位。我覺得蠻好使的。但是我覺得有點多餘。因為最基本的設置就已經夠日常生活的使用了。
5 耳圈的材質感人。作為一個戴眼鏡的用戶。Bose的耳圈被我的眼鏡蹂躪的讓我去店裡換了兩次。大法的這個耳圈材質我覺得比Bose的材質舒服而且感覺靠譜多了。
一定要挑刺的話:
1 就是竟然不是USB-C?
2 稍微有一點重。當然比同樣有觸控的Parrot Zik輕了不是一點點。
最後說一句良心話:
無論套耳還是入耳。我覺得官方配個套子啊盒子啊都是應該的吧。
但是這件事情在Parrot Zik和EL-8身上並沒有發生。那麼大的耳機。盒子又是小几百。
而且EL-8的線 實話實說槽點真的蠻大的。
要是大家仔細看很多EL-8的測評視頻。都有意隱藏了耳機線。
大法就做的很用心。
耳機大家看官圖就好。
但是盒子的圖真的美如畫。
我覺得就是這些柔和卻又細小的設計。
讓別人覺得大法彷彿是邪教,但是說大法是邪教的人又有多少真的踏踏實實用過大法產品的呢?
更新一下,雙十一沒忍住還是入了1000X。
看了一下,M2應該是優化了降噪,加強了電池和增加了快充功能,定價也比一代低。
對於一個前幾天差點就在京東剁了一代,要不是手機進水又在國外京東淘寶微信一概登不上去,怕是這波我得鬱悶死。
就是不知道對於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斷梁問題,M2有沒有改進解決,雖說斷梁只是小概率發生。
對於這次IFA,表示1kXM2 降噪豆 rx0都想剁,這波信仰充值錢包怕是不保。手持第一代,淚流滿面
兩邊都答一下。
原本發在我微博的文章,想看圖的話點:SONY WH-1000XM2與WI-1000X藍牙降噪耳機試用感受
Sony於近期推出三款藍牙降噪耳機,相當搶眼。受其力度十足的網路宣傳影響,我不慎被種草,第一時間預訂了WI-1000X試用,後又買到WH-1000XM2進行對比。下面稍微作出總結,供同樣不知如何在這兩隻耳機之間抉擇的朋友參考。
可以輕易搜索到的參數、功能等內容我就不多說了,直接講述使用感受。
使用感受
我先用了四天WI-1000X。儘管降噪開、閉前後有區別,但相比我原本使用的Sony入耳耳機,其差別並沒有到令人驚嘆的地步。上班坐地鐵時,低頻噪音還是有點明顯——換句話說,不能讓我心甘情願地掏300刀從普通入耳升級到這款耳機。
在同樣的場景下,WH-1000XM2的降噪表現要好得多,低頻噪音幾乎消失,耳罩內更安靜,聲音也比較清晰。這樣的對比讓我願意在WI-1000X的基礎上再加50刀,換成WH-1000XM2。不過這款耳機的漲耳感比WI-1000X明顯,尤其是進行降噪優化和外界氣壓發生變化時。但完全不嚴重,不影響使用。
佩帶舒適感方面,我個人更傾向於WH-1000XM2。即使連續使用四、五個小時,也不會覺得夾頭或者疲憊。相比之下,WI-1000X作為入耳式耳機,長時間使用後耳道會有痛感。這恐怕因人而異,但我嘗試過更換不同大小的海綿或硅膠套,均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兩隻耳機都不重,不會讓你的腦袋覺得不舒服。WI-1000X還有一個優勢是,當你不想聽的時候,可以直接摘下耳塞掛在脖子上且不顯突兀。WH-1000XM2取下掛在脖子上後,還是能明顯感覺它的存在的。
操作方面,兩隻耳機各有千秋,WI-1000X的按鍵更為直接、實在,但手感稍微有一些硬。你可能需要在頸圈上摸索一兩秒鐘才能找到目標按鈕。而WH-1000XM2採用手勢感應操作,可謂十分風騷,也十分方便。我在健身房使用時,可以將手機放到跑步機的檯子上,只需在耳罩上輕輕划動,便能調節音量、切換歌曲。有兩個小問題:取下耳機時大拇指容易按到較為鬆動的電源和模式切換按鈕;雙擊暫停時偶爾會意外進入呼叫語音助手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WH-1000XM2還有一個額外的功能:快速注意模式。當你戴著耳機時,可以將兩根或多根手指放在右邊耳罩上,耳機會臨時進入收錄環境音模式,這樣便可以不摘下耳機與別人對話。
在拾取環境音這一點上,WH-1000XM2更像是將環境音錄製下來播放給你聽,WI-1000X則沒有這種感覺,更加自然。兩者用作通話都很方便,麥克風的質量也過關,在這一周的對比試用期間,電話那頭的人均表示我的聲音很清晰。
此外,WH-1000XM2的續航時間為30+小時,我基本上用兩三天才充一次電。WI-1000X一般是下班回到家充電。使用上還是有區別的。
音質
雖然用戶可能不會對降噪耳機的音質有太高期望,索尼的這兩隻耳機的表現卻略為驚艷。儘管達不到同等價位大耳機的水平,兩者都提供了不俗的解析力和表現力,在室外或喧鬧的地方,已經非常夠用。在主動消除外界噪音的情況下,你能聽到更為乾淨的音樂,而不是伴隨著轟隆隆的馬達聲。
有一個共通的問題先提一下,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中,兩隻耳機的底噪都清晰可聞,可以說是音質方面最大的問題。
主要用作對比的耳機為:AKG K240M 600Ohm,其價位為70刀。家裡還有ATH-AD2000X和ATH-W1000,但實在不適合拿來對比,任何一隻的價錢都可以買兩隻WH-1000XM2了。我只能說,這兩款耳機的音質都比其同價位的非降噪耳機要差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這兩款藍牙耳機在藍牙模式中都使用自帶的DAC和放大器進行輸出,與有前端推動的大耳機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還是那句話,在外面已經夠用,讓你從「聽個響」提升到「還能聽」的程度。
WH-1000XM2的總體感覺與K240M接近,各有優勢。該表現的東西都表現了,低音比較結實。開闊感沒有K240M好,整體聲音有點悶。WI-1000X在解析力和細節上顯然比其「哥哥」更好,低音的表現力更強,較為有彈性。但在聲場上自然是輸給WH-1000XM2的。在人聲方面,我不覺得兩者有太大的差別。
結論
重視降噪效果或佩帶舒適感的買WH-1000XM2,重視音質的買WI-1000X。非要取最平衡的,還是推薦WH-1000XM2,更好的降噪能帶來更好的聽感,這50刀的差價是絕對值得的。
剛拿到
只是在店裡試過一次一代 所以降噪效果什麼的也沒感覺差別 但是音樂播放間隔時 真的有種萬籟俱寂的感覺
手勢操作 還是很風騷 點選調整音量切歌等等
右手捂住時切換ambient sound 感覺聽別人說話會有沙沙的聲音 這個在一代上是沒有的 不曉得是我沒調好還是怎樣 不過問題不大
右手捂住時 和一代不同的是 音樂會變弱繼續播放 記得一代是會暫停 不曉得是不是可以設置。。。
對應的APP感覺功能並不太實用。。。 噱頭大於用途
外觀上來講 如果腦袋小的話 會有點奇怪看起來。。。。外星人似的。。。。
總體很滿意 ,滿滿的都是信仰
今天日本人肉帶,價格2000不到,比港版還便宜,有買到就是賺到的感覺,興奮之餘怒答一波。
先上圖
本人絕對不是木耳,能聽出各種耳機的區別,但也算不上發燒友,對耳機器材也是一竅不通,以前用的耳機都是500左右,第一個千元級耳機是BAT1,用了沒幾個月就掉了 感覺素質一般,一直沒有前端,就用手機聽歌,想入對好耳塞,可沒聽到心動的,直到在身邊有個發燒友朋友哪裡蹭聽到舒爾846,一見鍾情,可嫌貴捨不得買,一直去年生日在要送禮物的朋友中厚著老臉搞了個眾籌,咬牙入手846,後入手Mojo,還是用手機做播放器。
Sony降噪1代出來後,借發燒友朋友的聽了兩天,一直想入,但846的物理降噪其實也不錯,所沒有合適的契機,直到二代出來,剛好有人去日本可以買到日版現貨,貪便宜的心理入之。
相比已有的入耳動鐵,我覺得無線降噪耳機使用場景有這樣幾個,家中看劇聽歌打遊戲對音質要求不高的情況,懶得帶846出門的冬天,(846我喜歡從背後衣服中走線,佩戴相對麻煩)需要長途旅行或者降噪要求較高的場景,如果說就運動本身而言,我更喜歡用Airpod。
音質,大部分知道這個耳機的人應該都比我專業吧,我就簡單粗暴的從小白的角度說,由於我長期用的是一線耳塞舒爾846,由奢入儉難,聽這個肯定是哪裡都差點,但如果和我自己聽過1000以下的有線耳機比,應該比大部分好很多(比很多1500以下的都好,哈哈哈),但如果同樣是2000左右的有線頭戴式大饅頭比,肯定是差一些,但差距也在我自己看來,忽略不計,就算大,也沒什麼可參考的,畢竟那些大饅頭都是要花幾千賣前段來推的,就不是一個系統,如果就無線藍牙耳機而言,不考慮便攜性的話,音質應該3000以下最好了吧。
降噪功能我聽過一段時間的bose qc35,直白點,我覺得這個好得多,bose除略輕,其他方面沒可比性,而且丑得要死,個人感受,不撕,sony出了降噪一代後就完全提不起對bose的興趣了。具體的手式操作,環境音檢測,捂右邊耳塞聽得見環境音這些,應該大家在一代上和各種資料中都看到了,不再贅述。
說兩個我遇到的問題和遺憾,我是果粉,iOS只有acc藍牙協議,決定了你不用蘋果手機或者iPad聽到這個耳機最好的發揮(不過我嘗試了有線,感覺好像區別也不太大,聽了846,真的有些分辨不出這些細微差別)有些遺憾。 另外我前段時間手機掉了,等X的過程中買了個小米6過度,畢竟我也算小米半個粉絲,手環空氣凈化器買了好幾個,小米6居然聽這個耳機卡,一直卡各種卡,就是不能用那種,看帖子,有人用note3也有這個問題,不知道更新到MIUI9會不會好。(用了快2個月小米6吐槽一句,和蘋果比,這個手機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我這個重度手機患者每天都會有一到兩次因為各種bug和設計上的缺陷想砸手機的衝動,我花錢支持了小米,也希望小米還是要加油啊)
手機碼字就到這裡,有什麼大家評論區提問吧,我去玩耳機去了
不管怎麼樣,別當一款科技產品的第一批使用者。
差一點就在前幾天打算分期買一代了,還好窮。
………………………………兩個月使用…………………………
唉……很不幸,最近幾天,一開始右耳出現類似「嗶嗶嗶嗶」異響(電流聲?),然後這兩天右耳好了,左耳又出現了,情況比右耳要嚴重很多,戴上耳機,打開降噪,什麼都不做,左耳就開始「嗶嗶嗶嗶」的響,我聽音樂聲音比較小,隨著音樂一直響,雖然聲音很小,但是我還是能聽的到的,一直播放音樂不停,過很長時間後會減輕,甚至消失,美亞入手的,目前想要看看售後怎麼弄了……一直是無磕無碰的使用的,莫名出現這種情況,心塞………
………………………………一個月使用…………………………
出現了信號干擾(不是很確定)情況,地鐵在高速情況下(就是噪音特別高,特別大的那種時候),出現了類似「嗡嗡嗡」的蚊子飛過來的那種低沉一些的聲音,偶爾還有一點「啪啪」的那種很小的聲音,最近使用都是無刻無碰撞的,期望自己的不是出問題了。。。。。。
………………………………五天使用…………………………
用了五天了,說下感受吧
與我的iPhone匹配,調節音量:一比二,上滑兩次等於手機一格音量,續航能力應該跟官方說的差不多,我用了五天,充了一次電,一開始帶感覺不是很舒服,有氣壓那種感覺,習慣之後就感覺舒服很多,應該是我自己沒習慣降噪耳機的原因,觸控時每一次操作都會有提示音,按住聽外音時,不暫停音樂,我一般設置音量在手機顯示兩格音量,其實應該是1.5的音量,在馬路上可以聽見汽車聲,身邊的人聲,很小,這種情況下能聽清音樂,在地鐵中,同樣的音量,能聽到運行的軌道聲,高速時那種嘶鳴的叫聲的那種聲音時會大一些,但是個人還是能聽清音樂,舒緩輕柔的可能會被影響到,耳機被風吹的時候,會有那種呼呼聲,這個聲音挺大的,應該吹的是耳機上的那個接收外音的孔吧,這個是猜的,連線的時候,會關機狀態,要開啟耳機才有降噪,藍牙確實沒有連線的音質好,FLAC測試,是有一些這種感覺,連續帶兩三個小時,感覺沒有想像中的重,感覺還不錯,沒覺得累,這個可能要看個人吧,音質好不好就不說了,我個人覺得很滿意了,也沒對比,我也做不來,以上默認設置,降噪最大能聽到環境音,我的音量都是手機兩格音量,實際1.5格情況下的,我試過開大一點聲音,環境音就聽不到了,就算是1.5格音量下,當我取下耳機時,自然能感受到地鐵,人等等的嘈雜聲,很強烈,個人還是覺得很不錯的耳機,很喜歡。
純個人實際感受
………………………………原答案……………………………
美亞入手,以下是小白使用感感受
感覺怎麼說呢,通病吧,時間久了肯定會有熱的感覺
降噪個人感覺很好,但是有人聲,應該是設置的事(設置方面還在摸索中),就是環境音屏蔽,人聲有保留,保證你不會坐過站誤車什麼的,但是不是很影響聽歌始終能聽到歌聲,沒有蓋過去(這個是不完全測試,我打開視屏,開的聲音比較大,聽的個很舒緩那種,但是歌聲能聽的很清楚,也能聽到視頻的聲音)
音質這個我沒法說,反正比我的Iphone 的耳機不要強太多,而且沒有對比我也不是很清楚,音質這麼選學的東西,小白我是說不清的
觸摸控制偶爾會有誤觸的情況,目前不熟悉,以後應該會好,按住耳機聽人說話功能感覺挺實用,但是加減音量,按住聽人說話等等的控制會有提示音,這就看各位的喜好了,MDR1000X 我沒帶過我就不清楚什麼情況了
下了索尼的HeadPhone,有個一鍵調整佩戴舒適什麼的,不是很懂的東西,也可以調試降噪的效果等,這個也還在摸索中
這就是呆了一會兒之後的感受了,充電中,最後問下,有人熟悉那些設置嗎?小白求教啊,設置相關的是什麼意思,不懂,暫時是默認設置,簡單調了調降噪的設置感受了一下
發布當天預定的,亞馬遜顯示美國東部時間17日發貨,我18日上午10點左右拿到。
戴了一天,第一感覺是有點熱……這個沒救,降噪耳機必須貼合,不熱是不可能的。重量控制得比較好,一直戴著並不會造成疲勞。
降噪效果很好,對於汽車、空調系統和人聲都有顯著的降低。
一開始遇到了SWR30和耳機搶佔呼叫音頻的情況。後來發現只要先連SWR30,再連耳機就好了。雖然SWR30上面的已連接消失了,但只要不手動再去點,呼叫音頻就會一直停留在耳機上,而且SWR30的功能都能正常使用。
模式切換會瞬間中斷降噪和音頻。
需要花一點時間來適應右耳的觸控操作。
相比有線的入耳式NC750,不用擔心線的問題確實提高了使用體驗,也沒有了聽診器效應。
各種高級功能還沒來得及仔細體驗,先寫這麼多吧。
--------更新的分割線------------
已預訂
超級好用!
搬去城裡之後早晚都要地鐵過海所以就買了只1000X M2。
我自己幾年來的科研和工作都跟信號處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試新的數碼設備(相機呀耳機呀什麼的)的時候總是會留意一下商家信號處理演算法的區別。。然而在店裡試到1000X M2的時候除了「哇啊啊啊啊」之外完全想不出任何別的話說~~真的是在現有降噪演算法的基礎上做到了極致。
音質音色完爆BOSE QC35,也比上一代的1000X更有層次感。
手感超級棒,重量對於我這種長期頸椎僵硬、常被早期帶電池的降噪耳機壓得脖子疼頭疼的人來說,單次使用兩三小時也完全無壓力。
」捂住右耳暫停降噪「這種設定十分照顧辦公室使用的需要。觸摸調節音量和前後切歌的設定超級方便,可以安心把手機塞進包里了~
30小時的單次充電使用時間快速充電真的很方便,很照顧「明明知道要需要充電但是回家上了個廁所就忘記了」的用戶(比如我)。早晨趁著洗頭髮的時間充一小會兒電,應付一個小時的通勤綽綽有餘~
除了耳機盒子有點大而且沒有放電腦接線的小格子之外沒有什麼別的可抱怨的點了。
擔心質量問題的話可以買額外的保險,這些每家電商不一樣,我是amazon買的,四年全保折成人民幣大概一百二十塊錢的樣子~
室外風大的時候風噪很大,不過這個應該屬於無法避免的原理缺陷。。而且冬天的話戴個毛線帽應該就好了吧。。
最後提醒大家:騎單車的時候不可以用降噪耳機喲,不安全的~
已有qc15,qc35和1000x一代,看來是時候考慮他們的後事了。。。
用了近一年1000X,目前很滿意,不打算換了M2了。WF1000x便攜,要是聲音還過得去,搭配1000X用,要入一個。
首先, 要說定位還是個主打藍牙降噪的耳機吧。到貨三天,還在煲機。聲音一天一個樣,用了有些耳機了,這隻總體能到什麼程度也大致有數了。
1. 內置解碼,需要先開機再插線直推,直推氛圍感足,細節一般般。不開機直接插著聽,內置解碼就沒開,這時候聲音就沒什麼表現力,聲音輕並且沒細節。
2.再說藍牙,不插線的話還是蠻滿意的。氛圍到位,並且解析是出街足夠的程度。宿舍不大,ipad連了人隨便走,音樂無中斷。
3. 降噪暫時沒什麼好吐槽的。主打功能值得信賴。
舒適度,這邊現在天冷,即使家裡也常常不願摘下來?﹏?.。舒適度超試聽過的bo h7和森海大饅頭。
4.價格我在德國買295歐。算起來2400rmb。
5.建議:這個價格想必可以買更hifi的,沒有藍牙降噪功能的其他很多耳機了。*朋友們可以慎重考慮是否真的需要藍牙和降噪這兩個功能。
6.光直推的話我覺得比我之前sony 1a好,但也不是什麼碾壓。sony特點有點糊,雖然久聽不累,但是畢竟是糊。這個特點我認為,導致了加錢不一定會達到你想要的hifi程度 ̄﹏ ̄ 。
我覺得sony播放器同樣的,用過zx1,a35,試過zx100.特點:糊。(非貶義)
5.身邊還有副兩年前的森海塞爾ie8i可以一起比較一下。森海特點:大氣,也就是底氣足,解析好,分離度好。也就是聽古典十分適合的宏偉的聲音吧,關鍵也是耐聽型的。
相比之下調音上sony還是不夠成熟。靠著這個調音,sony能走到現在也是聽厲害的,這就是大法信仰的力量吧。畢竟外部科技感十足,內部么.別在意。 ̄ω ̄
6.試聽感覺,插線情況森海藍牙大饅頭音質碾壓sony這個還有bose qc35。但是森海操控,外觀..殘念。
最後我選擇了sony。原因?因為這邊森海貴啊,該死森海本土都賣這麼貴。350歐黑五還不降價,官翻品還賣299歐。服氣服氣.-_-#剛剛入手,大家都在說跟QC35II 到底買哪個,雖然暫時沒聽過QC35二代,不過1000XM2真的是誠意滿滿。我去店裡試過QC35一代,Sony在降噪方面對QC35一代基本有過之無不及。如果就是準備在地鐵城市裡面降降噪感覺不需要糾結買哪個,都很強。但是,這裡要說但是,耳機是幹嘛的?當然是聽音樂的,音質上來說,Bose還有優勢嘛?XM2起碼是個正經耳機好嘛,至少跟我手裡的木饅頭不相上下。另外,各種手勢,hold住收音,體驗是吊打的好嘛。另外,Sony的東西真是好看,至少覺得比Bose那個90年代的外觀感覺好。
月初從日亞定的 今兒剛到 等有空拍照片上來
日亞買送4000多積分+退稅 折騰下來才37000多日元 大概和2200多 還是蠻好了。。大陸別想了 上稅 澳洲這邊1000刀以下免稅
總體來說 材質比1000x要好點 音效?木耳朵沒聽出區別來
就是那個軟體控制蠻好的 省得還得找按鍵了 直接手機一切搞定妥妥的 蘋果也支持的不錯 不過蘋果沒有LDAC 現在會顯示你用的是什麼方式連接的耳機
不過有很大提升的是1000x有時候會出現信號干擾?就是播放音樂的時候突然卡住了什麼的。。。1000xm2暫時沒出現 也沒準是用的少
其他沒發現什麼缺點暫時 等用多了再發上來 不過待機是真給力。。。。。30小時不是白吹的 觸控逼格依然還在 然後少了一個按鍵 環境聲+降噪做在一個按鍵上了 也方便了許多 省得找按鍵找半天
被朋友安利了一波MDR-1000X,去專賣店問的時候說出2代了,即wh-1000xm2,就買了一發,以下是一些直觀感受:
1. 去噪之後一對比才知道實驗室的噪音有多少
2. 在香港大巴上開啟去噪模式有暈暈的感覺
3. 爬山的時候可以戴,但要盡量避免陽光,不然會燙脖子
4. 可以上下扭,也可以左右扭,真的很有趣
5. 躺著戴耳朵會疼
6. 手勢操作真的很騷
入手的港版。。說說感受吧。
外包裝和索尼其他大耳類似。
內包裝包括耳機、充電線、耳機線和使用手冊。不過我買1A的時候已經買過升級線了,所以不打算用包裝里的了。盒子里的使用說明是圖示的,十分詳盡,相信正常人都能看懂。
耳機外觀確實沒的說,就是剛戴上感覺有點重,不過過一會兒也就習慣了。
說完了這些,再說說功能。操作真的很方便,在開機狀態下,上划下劃調節音量,左右滑動切歌。用手捂住右邊便可把音樂音量降到極低以便聽清外部聲音,放開後音樂音量恢復正常。
降噪按鍵可設置三種模式:正常、降噪和環境音。正常模式意味著降噪功能關閉,耳機就和普通大耳沒啥區別了,打開降噪後可消除周圍雜音,環境音模式可以讓你在排除周圍噪音情況下聽清旁邊人聲,其效果確實比摘下耳機還要好。不過說實話,我覺得這款耳機降噪功能一般般。
說完降噪再說說音質。索尼聲稱這款耳機有LDAC等提升音質的黑科技,我只覺得打開了確實比沒打開好些,但相比1A來說還是悶了點。
以上的降噪和音質提升都是在耳機開機情況下才有。關機狀態下,可以用有線模式直接連播放器,相當於普通大耳,當然這時候音質啥的就別指望了。這耳機充電倒是很快,半小時充了快一半。總之這耳機雖然黑科技滿滿,但2500+的銀子我覺得不太值(學生黨窮啊~哭),但我買這玩意兒就圖個新鮮,喜歡電子產品的土豪我覺得可以入手。對降噪沒很大需求且手上有不錯的大耳的,就沒必要了。
前兩天剛拿到手。本來是預定的wi-1000x,結果那貨貌似某區域內全部延遲,要9月底才能拿到,然後wh先到,9.15當天可取,就補差價換了wh。
朋友預定了金色,我還沒有見到實物,但是他拍這個照片,感覺顏色有些詭異。
我的是黑色,到手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降噪方面已經追上或者趕超qc35,等過兩天拿朋友qc35一起使用對比一下。
和手裡的bw p7對比,頭梁有些單薄,總感覺自己會弄斷(然後看到了斷梁門),而且塑料感太強,不過應該是為了確保重量做出的犧牲。
然而有一點,簡直慘無人道。
不能同時連接多個藍牙設備,也不能在電腦和手機之間順暢切換。連著電腦想要換到手機,要先手動斷開電腦連接,再連上手機。。。
貌似除了這些沒有其他缺點了。
然而這個挺蛋疼的。就不說Beats被收購後,完美支持蘋果平台間的無縫切換,bose也支持多台連接和無縫切換,如果要同時使用多台設備,要謹慎考慮。
對了,我朋友說還是有些夾耳朵,他頭大。然而QC35不會。
小更----9.29
拿到qc35了,這幾天戴著qc35出門。說實話,大法在舒適性和易用性方面簡直被qc完爆。
感覺wh的海綿套實在太薄,裡面發聲單元又太凸出,感覺硬硬的部分壓著耳朵,長時間佩戴會有壓耳感。不過降噪方面確實差不多了,音質的話,大法也是完爆qc35。
只能說各有千秋吧。
------------------更一發10.3
鑒於我一般只是在路上坐車時候用手機聽,所以暫時可是忍受。但是朋友wi-1kx經常切換手機和電腦,然後已經崩潰,但是他已經出了qc30,為了信仰和音質,含著淚繼續用。
順便說一下,大發在舒適性上需要繼續下功夫,p7那種偽高端就不比了。。。sigh
一如既往的優秀,推薦你們下載一個軟體Headphones配合體驗會更好
另外ZX300真的是索尼的誠意之作,一直期待觀望的趕快入手,現在預售價2999等到貨後會很搶手,還會有一定的價格上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