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經濟學理論可以用在談戀愛上?

有什麼經濟學原理可以用來擇偶?


1、帕累托改進:
雙方至少有一方變得更好,同時沒有任何一方受損。
有的戀愛不要談,因為有人反而因為戀愛而生活更差、心情更糟或者其他不好的事情出現,往往是單相思或者有一方性格比較差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
比較好的戀愛模式是兩個人都感到比以前單身更好了,這是兩情相悅的情況。所以找相互喜歡的,願意為對方付出,因為對方的出現而感到幸福。不要勉強自己屈尊接受,也不要一棵樹上弔死。

更新:除了心靈之間的帕累托改進,我認為還要避免一些硬傷。有些行業或者職業,比較忙,為了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考慮,也為了兩個人的戀愛和婚姻生活,就應該避免找同樣很忙的戀人,比如醫生、野外工作者、軍人、軍工廠工作、常出差的人士,這裡沒有偏見的意思,就是冷靜地說,兩個人都不要太忙得不著家,老人怎麼辦?孩子怎麼辦?最近的新聞,「忘了老公長什麼樣了,我想去看看」,這種情況下是沒有帕累托改進的,兩個人相互都照顧不了,更不要說老人孩子了,當然並不是說一定分開,而是可以考慮下更換職業,實現帕累托改進。
總結一下,還沒有找對象的,盡量避免兩個人都很忙的情況,已經戀愛了或者結了婚,好好考慮下職業選擇,實現帕累托改進。

2、機會成本:
決定在某棵樹上弔死,意味著你要放棄整個森林(玩笑)。你遇到心儀的姑娘或者小夥子,你決定付出努力牽到她(他)的手,這時候你要三思,萬一你以後遇到更好的怎麼辦? 當然並不是不能相互愛慕,而是不要衝動,以免後悔。

3、邊際效用遞減:
假設你愛吃蘋果,有半年沒吃了,給你一個,真是美味!再你一個,還是好吃啊!再給一個,吃好了!再給一個,行了,不吃了!再給一個,真不吃了!
情侶剛剛確定關係的時候,恨不得一天24小時在一起,異地戀的視頻從早上到晚上,各類肉麻的昵稱一口一個,慢慢的,就少了,往往男方不知不覺,女方會察覺到,會說「你變了」,其實沒變,只是長期地做同樣的事情,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乏味感,或者是新鮮感減少,這是人性。經濟學上叫邊際效用遞減。
那怎麼辦?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知道了這個規律,就要想辦法避免,比如兩個人要一起接觸新鮮事物和信息,一起出去玩,一起學習新的東西,而雙方表達愛意的方式也要推陳出新,不要一成不變,總之就是把新鮮血液注入戀情之中。

4、放棄沉沒成本:
買了一碗飯,實在難吃,吃了一半,實在是吃不下去了,怎麼辦?倒了吧!買飯的錢是沉沒成本,反正追不回來了,再吃又增加了成本,就是身體的難受。
有個姑娘,她男朋友愛打遊戲,經常找她要錢上網吧、買遊戲裝備,剛開始覺得不給錢怕影響關係,慢慢地形成了習慣,而這男生又一頭心思扎到遊戲裡面,對她不理不睬,女生幾度想要分開,但是因為抱有希望,且前前後後花了兩千多塊,盼著他慢慢成熟起來,就一直拖著,這樣做的後果是花的心思越來越多,花的錢越來越多,男生變本加厲!於是忍無可忍,但是那兩千多塊錢怎麼辦?我跟她說,分了吧,那兩千多塊是沉沒成本,就當喂狗了,如果拖下去,成本會越來越大。
這也適用於情侶發生了性關係但是男方對她不再好了的情形,一般女生因為跟男朋友發生了關係,而男生對她不好了,但是她覺得有了付出,就遷就下去或者傷心。對於不能追回的,都是沉沒成本,我們要考慮的是避免以後再產生沉沒成本。
放棄沉沒成本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決策都認真對待,避免無效或者有害的決策的發生。選擇男女朋友的時候,要慎重,兩情相悅、人品上乘才是最好的選擇。

5.信息不對稱:
有時候漂亮女孩或者很優秀的男孩反而沒有對象, 這就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比如你喜歡一個女孩,但是你不了解她,你覺得她漂亮但是又清高,你不敢表白心跡,同時另一方面,她心裡覺得你也挺優秀的,等著你主動找她,而你由於信心不足,或者過於愛面子,沒有主動,最後沒成,這就是你們沒有在恰當的時機、充分地交換信息所致。所以你喜歡她,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一定要向她透露這個信息,注意也不要太急躁,過早地暴露信息容易讓對方不適並早早地建設隔離牆。

6.不完全信息博弈:
認識一個異性朋友,並有好感,不適合立馬就表露心跡,否則對方容易產生戒備,甚至你們沒法再繼續交流下去。這時候就要慢慢地走進他(她)的生活,對方會逐漸產生習慣性依賴,他(她)不確定你是不是真的喜歡他(她),所以他(她)沒有理由拒絕你!而這樣的結果就是你們的交往越來越深入,漸漸地形成一種心照不宣的情形,你喜歡他(她),他(她)也習慣了你,慢慢地喜歡你。這是一種不完全信息博弈,就是雙方沒有一開始就坦白自己的信息,而是通過心理作用逐漸地走進對方內心,你掌握的信息總比對方多,對方沒有還擊的理由。

7.有壟斷才能競爭(2016年1月7號更新)
經濟學講的壟斷有多種,我總結的是行政壟斷和經濟壟斷。比如鐵路總公司,全國獨一家,不是別人幹不了,是政府就讓他干,這種壟斷不算好漢;再比如幾乎人人使用的微信,市場份額巨大,消費者有依賴,是一種經濟壟斷,沒有人保護他,是消費者認可他、依賴他。
這跟戀愛什麼關係?戀愛要修身。不管在戀愛前還是戀愛中,甚至結婚了,都要不斷地提高自己,讓自己身上有的優秀品質多一些,不能做芸芸眾生,毫無優秀之處的人是不會被人喜歡的。當然優秀並不一定是多麼地華貴,跟女生走在一起為她開門、讓她先走這種小小的細節都有可能讓人印象深刻,光有真心還是不夠的,你要有與眾不同的優秀,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像微信打敗飛信那樣。

8.需求要和供給匹配
市場交易的達成在這樣的時刻發生,即我給你的你想要,我想要的你可以給我,供給和需求雙方相互匹配,沒有欺詐、沒有強迫,交易的發生讓雙方都愉快,是共贏,不是零和博弈(賭博)。
拿到戀愛活動這裡,並不是說門當戶對,而是說你想要對方多麼優秀 ,首先得看看自己是不是優秀,我們是反對癩蛤蟆吃天鵝肉的,更反對好白菜被豬拱,同理,小鮮肉配鳳姐也會讓人不爽。但是並不說看到自己不如人就不敢喜歡、不敢追求,而是回到【7.有壟斷才能競爭】,修飾自己,天生的東西並不是決定性的,後天的努力更重要。

9.比較優勢就是揚長避短
比較優勢是李嘉圖提出來的,相對於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最近林毅夫提的新結構經濟學就是發揮比較優勢。簡單解釋一下,比較優勢就是相對我們自己某一方面,另外一個方面更勝一籌(如果跟別人比,那就是絕對優勢),因此要發揮出來。
假如你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勝於繪畫,而你的情敵更擅長繪畫,你就不要放棄音樂去學畫畫,而是發揮你原有的特長,我相信沒有哪個女孩只喜歡繪畫不喜歡音樂的。發揮比較優勢,就是揚長避短。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也都會有某些方面的天賦,優先把自己更擅長的方面發揮出來,更重要一些。由此相對應的是勤能補絀,我是不贊成簡單地「補拙」的,與其補拙,不如揚長。
姚明打籃球,潘長江演小品,這就是揚長避短。

暫時更新到這裡,謝謝關注。

本文經整理後發表在了經管之家論壇公眾號。整理後的文章也發表在了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少華看世界】,鏈接在此:用經濟學思維看待愛情。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少華看世界】,(微信號:shaohua-world),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2016/11/28 更新:

10、馬蓉/林丹事件與制度的軟約束和硬約束


談戀愛是雙方自願的行為,沒有外在強制力,只有發自內心的驅動,因此戀愛過程中一方變心了、劈腿的話,沒有強制的懲罰,只有他本人內心的譴責(或者沒有),和外人對他負面的評價。這個時候起作用的是道德、不成文的規則(戀愛要專一)和外人的評價,這是一種軟約束,這種軟約束是不成文的、大多數人認同的。就好像我們認為國有企業是一種全民所有制的企業,他的管理人理應帶頭厲行節約,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沒有這麼做,就算鋪張浪費了、效率低下了,一定程度上是不會受到制裁的。

馬蓉和林丹就不一樣了,他們是已婚人士,《婚姻法》是一種硬約束,不管當事人怎麼認為,哪怕覺得我偷人我驕傲,那是她/他自己的看法,事實上是觸犯了婚姻法,如果婚姻中另一方提起訴訟,離婚是時候是過錯方,將會受到懲罰。

制度是個好東西,提供了規則,降低了不確定性,減小風險,提高效率。


大概兩周前回加拿大的航班上,我在機艙尾部跟一位空姐聊了很久。當空姐小妹雙眼向下一瞥,略微停頓之後問我「班組要在這裡呆四天,不知道該幹什麼去」的時候,我認認真真的為自己嘆了口氣,然後告訴她某處景色不錯,祝她玩開心並回到了座位。

看到浮標沉下去了,我卻把魚竿放回地上,難道我是素食主義者?
並不是這樣,事實更加殘酷,我是學習經濟的人。

我這樣做是在犧牲流動性來換取更高的收益,因為穩定的戀愛關係需要付出自由的代價。為了一段短暫的艷遇,我需要很多補救措施來防止被女朋友發現,這樣做的成本太高了,而我並不願意承擔分手的風險。由於空姐作為收益無法抵消風險成本,我選擇終止交易。當然,如果把空姐換成竹內結子,我。。。我當然還是不會,畢竟說真話也是有成本的。很不幸,用經濟邏輯的理性來指導日常生活,就是會把人變得這樣不瀟洒。

如果在我用這樣慘痛的教訓告誡之後,題主還是想變成無聊的人,下面的一些經濟理論可以供你參考。

我相信這個題目下面,會有很多人提到「沉沒成本」,「機會成本」,「風險分散」等等可以廣泛使用在戀愛中的經濟原則。所以我想談談更加有操作性的理論。

經濟學中,有一個博弈叫做秘書問題,是由Merrill M. Flood在上世紀提出,光看名字就知道似乎可以用在擇偶中。首先,我們可以假設題主打算談 n次蕩氣迴腸的戀愛,你可以選擇隨時放棄或接受一段感情,但是一旦決定放棄就不能回頭再找前男友。那麼,怎麼樣才能選到最優秀的男友呢?
稍微想一下你就會知道,最好的辦法是先玩幾次,體驗一下男生的平均品質,再開始認真選擇,一旦出現比前面都優秀的男生就馬上留下。

假設作為樣品的男人是k個,則在k以內的男人就算是吳彥祖也要選擇放棄,然後從k+1開始,一旦出現比吳彥祖更帥的男人(比如我)就終止博弈。那麼,k的大小就至關重要了。既不能太小,讓人沒試出深淺;也不能太大造成選擇變少。則公式為

其中n是戀愛次數,i是遇到王子的時刻。
具體的演算在這裡不贅述了,直接告訴你答案是
k=n/歐拉數e = n/2.71

比如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決定最多談30次戀愛,則前面的30/2.71=11次戀愛是練習賽,前11個男友將註定成為你人生實驗的小白鼠。從第12個人開始,如果遇到比前面11個好的,就務必要抓住機會了。

看到經濟學家們殫精竭慮的為你拋棄屌絲男友找到了理論依據,你是不是覺得劈起腿來姿勢都自然了許多?然而你還是太年輕了,戀愛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我們男同胞也有對應的決定權。

對於男生,在以前的知乎答案中,我曾經提及在擇偶時對美貌,身材和性格內涵的取捨。你的同事和朋友或許會勸你找個漂亮的姑娘,實際上那是因為他們的年紀還不夠大,還沒有完全體驗到美貌的成本。假如你25歲結婚,則在40歲時和你老婆只在一起15年,至此她的外貌「紅利」幾乎已經不存在了。接下來到80歲,你們還要共度40年,這40年的幸福則完全取決於她是溫柔體貼,還是不斷在提醒你她已經把最漂亮的年華交給了你,你需要為此負責。

這裡有一個美貌成本的佐證。有經濟學家喪心病狂的利用阿里巴巴的內衣產品購買記錄做了數據分析,並根據她們在其他領域的開銷得出了結論:胸越大的女生越會花錢。所以請珍惜身邊的平胸妹子,不僅平但是真,而且還省錢。(這也可能是由於大胸妹子能嫁給有錢的土豪。)

根據上面的理論,女同胞們擇偶時不能太早就糾結於是選吳彥祖還是我,男同胞們擇偶時需要清楚自己的需求,理智的分析更適合自己的特質。仔細挑選,不要急躁。

我騙你的。殘酷的真相是,你不但無法慢慢選,而且沒有學過經濟學的你可能根本找不到對象,最後只能孤獨終老或者相親。

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三個理論:稟賦效應 (它的類似理論在心理學上有另一個名字叫達克效應)。
這個理論是說人們對自己和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往往產生錯誤的高估。這是一種認知偏差,也是經濟學中的損失厭惡。這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使人們覺得自己比大多數人優秀,在前文涉及吳彥祖的部分我已經親自證明了這一點,畢竟我和他的帥大概只能四六開。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幽默有趣?不,你並沒有。下圖中的虛線部分是人們的實際幽默感,實線部分是人們對自己的感覺。你看,大多數人的自我感覺比實際結果好,而且越無趣的人自我認知的偏差越大。只有當你真的很幽默的時候,你才可能低估自己的幽默,比如我在看到這篇論文之後,就常常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那麼有趣。

就算沒有那麼幽默,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至少聰明又愛思考?不,你並沒有,你看看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甚至覺得自己比那些真正聰明的人更有智慧。而真正聰明的人(第四組)卻以為人人都和他們差不多,所以反而低估了自己。

對自己外貌的認知也有類似情況,你是不是有時候覺得自己的照片怎麼那麼難看?有沒有想過,那或許就是事實。

總而言之,從理論上說,你有極大的可能並沒有你自己認為的那麼好。所以擇偶時如果不斷遇挫時,不妨放低標準,否則就會因為對自己行情的錯誤估算而使得交易始終無法達成。因為在經濟學中,在一個信息對稱的完全競爭市場里,你的單身,是必然的並且合情合理的單身。

以上就是一些擇偶的經濟學解釋。至於如何用經濟學理論和姑娘聊天,在場面中呲大蜜等等,我猜隨著我的退隱,絕技業已絕跡江湖。

References:

1. Bearden, J.N. (2006). "A new secretary problem with rank-based selection and cardinal payoff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50: 58–9.

2. Kruger, Justin; David Dunning. "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 -Assess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9, 77 (6): 1121–34

3. Morewedge, Carey K.; Giblin, Colleen E. (2015-06-01). "Explanations of the endowment effect: an integrative review".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9 (6): 339–348..


4. Vikas Shukla.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Uses Women』s Bra Size To Predict Shopping Habits power?" November 14, 2014 Value Walk Journal


大家還沒提逆向選擇: 假如你不主動追求別人,等著別人追求你的話,最後只能和挫到連你都追的人在一起。


不幸的是,有的時候,commitment越低的人,Bargaining Power越高。


大家真友好!這種情況下還又點贊又鼓勵我的!好了,我決定勇敢的在知乎這條不歸路上走下去...有知友說貌似在台灣出的《愛情市場學》中看到過...京東斷貨網上沒有...大家如果知道出處還請告知~ 謝!
——————————————————
答主剛來知乎不久… 看到這個題目有趣,想到不久前看到該文章於是分享之… 不想謬讚這麼多… 關鍵是說「謬讚」好像還不是謙辭…有知友指出該實驗是謠言,感謝@李玲卉,答主加班到此還沒吃飯,並有種攤上大事的愧疚感… 尚無力仔細研究,又怕再誤人子弟,鏈接在此 闢謠 | 所謂「麻省理工經濟學家告訴你男女配對的真相」並不存在 - 友心人 - 知乎專欄,請大家再探討思考吧… 畢竟愛情人生都是永久的課題吧(說這話自己都想打臉,讓我閉門思過會,對不起大家了…
————————————————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這個MIT經濟學家的實驗,匿名男女配對,來大家探討~

該實驗出自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經濟學家Dan Ariely的《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其結果很有趣,也在我們的生活中尤為常見。

實驗人員找來100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學生,男女各半。然後製作了100 張卡片,卡片上寫了從1 到100 總共一百個數字。

單數的50 張卡片給男生,雙數的50張卡片給女生。但他們並不知道卡片上寫的是什麼數字。工作人員將卡片拆封,然後貼在該大學生的背後。

一、實驗規則
1、男女共100人,男的單數編號,女的雙數。2、編號為1~100,但他們不知道數字最大的是100,最小的是1。
3、編號貼在背後,自己只能看見別人的編號。
4、大家可以說任何話,但不能把對方的編號告訴對方。
5、實驗要求:大家去找一個異性配對,只要兩人加起來的數字越大,得到的獎品越高,獎金歸他們所有。
6、配對時間有限。

大家猜猜會怎麼著?
這個實驗設置很簡單,就是要男女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異性,爭取能湊到最大的總和。
實驗是有獎金的,獎金金額為編號總和翻10倍。比如,83號男生找到了74號女生配對,那麼兩人可以獲得83 74=1570美元的獎金。但如果2號女生找到了3號男生配對,那麼兩人只能拿到50美元了。

二、實驗
由於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背後的數字,因此首先就是觀察別人,很快分數高的男生和女生很快被大家找出來了。

例如99號男生和100號女生。
這兩人身邊圍了一大群人,大家都想說服他們和自己配成一對。
「來跟我一起嘛!我會給你幸福的!」
「我們簡直天作之合啊!」
是的,有些人天生就自帶「女神」/「男神」光環....誰都想和最好的「女神」(男神)配對。
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決定了,人不可能同時和N個人配對,因此他們(高分者)變得非常挑剔,他們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分數具體是多少,但他們知道一定是比普通人的要高。
為什麼?看看圍在自己身邊的狂蜂浪蝶就知道了,從這些追求者們殷切的眼神中就能夠看出來。

自小是女神的人為什麼被外界看起來更加「高貴冷艷傲慢」,是因為從小到大她們都有太多亂七八糟的浪蜂浪蝶撲過來了。追求者太多,哪有時間去一一好口相向?只能高冷艷一點把不合格的拒之門外才是最佳策略。
那些碰壁的追求者迫於無奈只能退而求其次,原本給自己的目標是一定要找90 的人配對,慢慢的發現80 也可以了,甚至70 或者60 也湊合著過了。
但那些數字太小的人就很悲催了,他們到處碰壁,到處被拒,被嫌棄。
據一位學生事後表示,在參加了這場遊戲之後,他對人生的理解都有了不同……因為他在短短几小時里就感受到了人間的冷暖——他們背後的數字太小了(基本都是個位數),要找一個願意配對的人簡直是難上加難。

最後他們想出來的辦法無外乎兩條路:
一個是大家自己找個差不多的湊合湊合算了,比如5 號和6 號倆人配成一對,雖然獎金只有110 美元,那也好過沒有。
二是和對方商量,如果你願意和我配對,那麼拿到獎金的時候就不是對半分,我願意給你更多,比如三七分或四六分等等,或者事後再請你吃飯,雖然請客吃飯花的錢肯定多過獎金數額,但是找不到人配對實在是太沒面子了。(這個在現實中就有交易婚姻:交易條件包括房子、財產、其他物質不等、代際婚姻、假婚姻等)
經過了漫長的配對過程,眼看時間就要到了,還有少數人沒有成功配對,這些人沒辦法了,只能趕緊的草草找人完成任務。因為單身一人的話是拿不到獎金的........
最後的倒數階段,沒有配對的都胡亂找了個人。當然也有堅持不配對,單身結束遊戲的大學生。

三、實驗結束
心理學家發現,絕大多數人的配對對象其背後的數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數字,換言之中國古人說的「門當戶對」還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55號男生,他的對象有80%的可能性是50-60之間的女生,倆人數字相差20以上的情況非常罕見。
你們猜100號的女生的配對對象是誰?
好玩的是,100號女生的配對對象竟然不是99號男,也不是97或95,竟然是73號男生,兩人相差了27!為什麼會相差這麼多?
原來100號女生被眾多的追求者沖昏了頭,她採取的策略是「捂盤惜售」(因為她並不知道100是最大值,也不知道自己就是100號),她還在等待更大數字的男人,等到大家都配對完畢,她終於開始慌了。於是她在剩下的男生里找了一個數字最大的,就是那位73號幸運兒。她最後也嘗試過去找90 的男生,但是人家都已經有女伴了,讓他們拋棄現有的女伴跟她配對並不現實,何況已經配對了他們不會為了這點錢而損自己名聲。

四、經驗總結
1、因為人太多地方太小,你並不可能跑去看每個人背後的數字。(空間,圈子,地域限制)
2、你只要看誰邊上圍著的人多,誰就是數字較大的人,而那些身邊孤苦伶仃門可羅雀的人,肯定是數字小的,通過這個方法你可以立刻篩選出目標對象。(多數決擇,光環效應)
3、小數字的人追求大數字的人一般都很辛苦,因為要大數字的人接受小數字的人總不是那麼甘心,因此追求方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但更大的可能是你再怎麼努力,對方也不理你。(女神與屌絲)
這場心理學實驗完全就是人類戀愛行為的實驗簡化版。

我們每個人在遇到一個異性的時候,出於本能的就會開始評價對方的價值,這完全是下意識的。但人類的價值非常難評估,沒有誰會把數字貼在自己的背後,人們還往往會故意誇大自己的價值。至於誇大的手段、浮誇的工具各種各樣。
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也遠遠超過了100個,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更加複雜的環境,這讓我們做出決定的難度成倍增加。正因為選擇的難度很大,因此人類進化出了一些很簡單的指標。比如,我們更傾向於基於別人的判斷來決定自己的判斷。
實驗讓我們知道,如果愛情是一場精確的匹配遊戲,最最重要的是你自身的價值有多高(即背後的數字大小),而你採取什麼辦法去戀愛可能都是次要的。但和這個實驗有個很重要的不同就是:人類社會實在太複雜了,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體現出來的。而且我們很難去判別一個人的價值。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每個人眼中的價值標準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麼多元的愛情。張生與崔鶯鶯,白瑞德與郝思嘉,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些故事代代傳頌,足以證實每個年代都有在世人看來「不可能」的愛情正在發生。
這裡的世人是誰?就是那些「大多數人」。是你的鄰居三姑八姨婆九舅舅隔壁學校的同學,甚至是你的父母。
這個社會的風潮是由這些「大多數人」去決定的,所以當你看到社會的價值傾向時,你看到的就是大多數人的標準。但大多數人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嗎?他們也許都不自知該用什麼樣的標準來對待愛情。
人云亦云是他們大多數人「發表意見」的最佳策略。對某些鄰居三姑八姨婆來說,婚姻就是一樁買賣,女人是有折舊率的,所以越早嫁出去越好;男人的選擇是對女人選擇租賃而非購買....
其實,作為理性的經濟人,這可能沒錯。
婚姻本質就是一種利益交換,就像經濟學裡所有東西都可以量化,用等額的貨幣來取代。但是我們都是有感情有弱點的動物。婚姻的神奇在於,這種利益交換有時候是不對等的,而讓它不對等的原因,是我們所說的變數。
這個變數叫「感情」。

一個教經濟學的老頭,曾經給學生說過愛情的經濟學:
「姑娘,有一天一個百萬富翁向你求婚,他願意給你一切,這本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算一下,你以為自己賺了一百萬。但同時又有一個千萬富翁看上你了,那麼你與百萬富翁結婚的機會成本就是一千萬。也就是說,如果你嫁給了百萬富翁,那麼你會虧損九百萬。」——這就是經濟學。
「我非常慶幸,我的太太經濟學沒有學好,那時候她非常漂亮我卻沒有錢,但她還是嫁給我了。」——這就是愛情。
至於你,是被這些思潮所裹挾,還是有自己的愛情觀,完全取決於你。

看完整個人不太好…
侵刪。


提問者問的是「有什麼經濟學原理可以用來擇偶?」,有很多回答僅僅是秀了一把經濟學,似乎沒有提到如何擇偶。我提供一個很簡潔的與擇偶有關的經濟學理論——信號傳遞理論,用這個理論判斷對方是否真心。

眾所周知,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應聘者即便不學無術也會聲稱自己是符合要求的人才。於是,企業會要求應聘者提供一些需要很費力才能取得的成績來證明應聘者確實是一個人才。比如說,名牌大學畢業證學位證、研究生文憑(尤其是第一學歷很渣的人,更需要名校研究生文憑)、證書(如CPA證書)。。。。。簡單的講,你不能夠嘴巴一張就聲稱自己聰明或者勤奮,你得拿出一個很實打實的東西證明你自己聰明或者勤奮,名校文憑或含金量高的證書或者牛逼的實習經歷都算是實打實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信號傳遞理論。


同理,我們看一個人是不是另一個人的親爹親媽,可不是看花言巧語,很多父母恰恰對子女很毒舌,對隔壁家的子女很和氣。判斷親爹親媽的標準之一就是看付出,親爹親媽捨得為親生子女花錢花精力。

聰明人都懂得在實質性付出面前,花言巧語算個屁!只有傻逼把動聽的話語放在實質性付出之上。

————————————

戀愛中判斷對方是否真心的辦法不是看花言巧語,而是看對方是否已經為自己付出代價,實打實的代價。

舉幾個例子:1、一直追求你多年,把青春年華耗在你一個人身上。2、為了你在工作地點或工作單位上做出很大的犧牲。3、一開始就願意承諾婚姻,把結婚與否的選擇權全部交給你。


————————————

男人可以為女人犧牲的有:金錢、更好的工作地點與工作機會、與其他的異性交往的機會、漫長的時間(這裡指追求多年不放棄)、自由(這裡特指女方一說結婚男方要拿戶口本響應而不是推辭)。。。。。。

有的人說,她的愛情很順利,不可能故意設置一個困境去考驗對方是否願意犧牲。還有人說,她的另一半很有錢,無法通過花錢等因素考驗對方。。。。。


其實,你仔細看看我在上面寫的男人可以為女人犧牲的幾個項目,你一定可以找到一個項目讓你男朋友或者追求者執行一下。如果一個男人又窮又丑,根本就沒有什麼金錢或者與其他女人交往的機會可供犧牲,他至少可以為自己的女友奉送結婚用戶口本一份。


11.29 更新

。。。。。。。。。。。。。。。。。。。

1、機會成本。

選擇一個女生意味著放棄其他女生的機會,如果你足夠優秀,那麼你找女朋友的機會成本也越大。當然即使是你機會成本為零,那麼也說明了你依然沒有任何的競爭優勢,因為你的價格也接近為零

2、科斯定理。

女生的產權歸於她的男朋友,如果這個男朋友已經是她的准老公,則意味著這個小產權已經變成了擁有70年的長期永久產權了。所以要想突破科斯定理去追求這些已經有主的女生,其代價之高昂是你不可想像的,除非她們主動紅杏出牆,否則你最好不要去開發這塊市場


3、沉沒成本。

現實中的我們往往會比較在意自己以往的付出,因而往往會因為自己以往的付出而將自己限制在這個路徑依賴的陷阱中去,而這樣導致沉沒成本越來越大,最終喪失了寶貴的青春和年華


4、信息對稱。

在婚戀市場中你必須以儘快地速度在短期內搜尋到所需要的信息,而直接的見面就是破除信息不對稱得一種有效途徑,見面是最真實的,人可以偽裝富有、帥氣、慷慨,但是唯一不能偽裝的是其談吐和內涵!金錢可以買到文憑但是買不到知識,金錢可以買到紅顏,但是買不到真切的愛情。金錢可以買到歡樂,但是買不到生命的長度


5、完全競爭市場。

現在的婚戀市場已經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了,男女雙方都日趨理性化,因此在婚戀市場中套利的空間已被極大限度的縮小了,所以你必須摒棄幻想,接受現實主義姐馬諾姐的教誨,來理性面對非誠勿擾


6 、 納十均衡理論。

灰姑娘在夢想白馬王子,這是灰姑娘的理性選擇。而青蛙堅決要找白雪公主,這是青蛙的佔優策略。而最終的博弈結果是灰姑娘單身、青蛙也單身,導致這種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原因是個體的理性導致集體的非理性,如果灰姑娘接受青蛙,那麼這將是非常有利於帕累托改進的,但是由於雙方的不合作導致了效率的損失

7、權衡取捨

從大的方面講,大家首先面臨的是選擇一個怎麼樣的對象,以經濟學的觀點解釋,在有眾多選擇的情況下,你會選擇一個你認為最優的對象,但由於信息不對稱和被產品包裝所迷惑等原因,你選擇的往往不是實際上最好的,但由於你缺乏其他產品的信息,所以你並不知道你選擇的是不是最優的。從小的方面講,在愛情中我們也無時無刻在進行抉擇,比如說晚上是陪哥們去喝酒還是陪對象看電影,這個時候就要看你的利益目標了,或者你還可以做一個數學分析,看看那個收益更大再決定幹啥去。


8、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經濟學家用邊際變數(marginalchange)這個術語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邊際變運是圍繞你所做的事的邊緣的調整。就拿給對象買東西來說吧,如果你經常給對象送禮物, 那麼他(她)每次收到禮物的邊際效益都在降低(如果你買的東西越來越貴那就不一樣了)。如果你很少買或者是在某個節日的時候送,那麼,對方的邊際收益就會很高。


9、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特別是愛情中的男女,如果你經常告訴你的女朋友她很漂亮,賢惠、聰明,告訴自己的男朋友和他在一起很幸福,很有安全感,那麼你們的感情就應該不會太差。


10、相互交流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或許你認為兩個人在一起重要的是心有靈犀,對方應該明白你在想什麼,做到一定的信息公開,但實際上我很多時候並不明白你在想什麼,猜出來的結果很可能是南轅北轍。如果加強溝通,能有效消除誤會,使爭吵的頻率降低。


11、父母干預有時可以改善愛情結果

為什麼我們需要父母干預呢?一種回答是,孩子需要父母來保護它。只有得到了保障,愛情才能運行。但是,還有另一種回答。政府干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儘管父母通常會使愛情有效地配置資源,但情況並不總是這樣。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marketfailure)這個術語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我們說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並不意味著它總能這樣。學習 愛情 經濟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你判斷什麼時 侯父母的干預對你有利。

12、一家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各個家庭生活水平的差別是驚人的。隨著時間推移,生活水平的變化也很大。用什麼來解釋各個家庭和不同時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別呢?答案是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於各家生產率的差別。


13、當對方發了過的牢騷時,矛盾上升

什麼引起了矛盾,是一方不能容忍另一方的行為產生的結果,所以愛情中的雙方要盡量保持克制,發牢騷只能激發你們倆的矛盾,而並不能解決問題。


14、愛情面臨過熱與過冷之間的短期權衡取

愛情很難保持在一個均衡的狀態,雙方總是在你來我往,兩人之間的關係有時是夏天般熱有時是冬天般冷,我在想是不是要等到老了才能感覺到春天的暖。


————————————————————————
————————————————————————
1部分內容來自網路,侵刪
2 以上內容是從經濟中所假設的理性人的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並非我在真實世界中的觀點
3 第二條有物化女性的傾向,我個人不是十分贊成,看看就好,不必過多糾結


轉一段很久以前看到的文章:肖凱:需要相親幾次才能找到靠譜的對象?

首先作者簡化了模型:

談到相親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麥穗問題。說有一天,蘇格拉底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成熟的麥地邊。他對弟子們說:


「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但要求只能摘一次,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將上述的麥穗問題進一步抽象就是一個經典的概率問題。

  • 一個袋子里有100個不同的球。每個球上標明了其尺寸大小。

  • 我們每次隨機無放回的從袋中取一個球出來,觀察其大小屬性之後需決定要或是不要。

  • 如果要,取球就此停止。如果不要, 再繼續取球,但不準再回頭要原先的球

  • 這樣下去,直到100個球取完為止。目的就是取到那個最大的球。

然後給出思路:

對於這個概率問題,一種思路就是取1到100之間的某個數字n,以它作為分割點將整袋球劃分為兩組,

  • 第一組即從第1個到第n個球,

  • 第二組即從第n+1個到第100個球。

我們以第一組為觀察對象,找到第一組中最大的球M,記錄其大小但並不行動。然後從第二組中尋找大於M的第一個球,取該球為最終選擇。

最後給出結論,第37個應該是開始下手的時候。

(N即總球數)

如果你確定在生命中會遇到100個對象,那麼對前37個就請按捺住你的熱情,判定其中最優秀的那位M,然後再去尋找比M更優秀的,如果真的遇到就立刻行動,不要再猶豫。因為她/他很可能就是Mr. Right。

原文還有一系列複雜結論,我就只轉這個了,更多點原文網址:肖凱:需要相親幾次才能找到靠譜的對象?


找對象作為人生頭等大事之一,自然是被好好研究過一番了。今天我們就從數學模型的角度,探究一下男生和女生是否可以通過一些策略,來讓自己找到更心儀的對象。這裡先劇透結論:在以男追女為主導的世界中,男性沒有任何策略可以改變自己的形勢,而女性則有機會通過偽造自己的擇偶偏好來獲得更好的歸宿。

我們先提出一個最簡單的設定:假如這個世界上只有想找女生的直男和想找男生的直女,並且數量相等。(這裡忽略掉LGBTQ群體和注孤生群體,我相信未來一定有考慮少數群體的模型出現的!)接下來,我們假設這個世界都是男生主動追女生,沒有女追男的情況發生,但是所有的男性在自己的心裡都把所有的女性排了個序,所有的女性也在心裡把所有的男生排了個序。把「所有異性排序」其實並不需要一開始就認識所有人,只要每認識一個新的異性時,能夠把他和已經認識的異性作比較即可。在最基本的模型中,我們先假設女生即便不是很喜歡追她的男生A,也不會拒絕,而是「先處著」:如果之後遇到了更心儀的追求者B,她會拒絕之前的A,從了新的追求者B。而A會把這個女生從他的心中劃掉,尋找其他還在他心中的女生(後面我們會考慮女生可以直接拒絕的情況)。在經過反反覆復配對之後,當所有人的戀愛關係穩定之後,大家才會結婚。我們的目標是研究人們是否可以通過特定的策略,使自己最終的結婚對象更好一點。

下面舉一個三男三女的小例子:男生用ABC來表示,女生用123來表示。對於A來說,他最喜歡1號女嘉賓,3號次之,2號最將就。對於1號女嘉賓來說,B是她的最愛,A次之,C只能算備胎。

那麼什麼樣的配對算是穩定呢?我們認為一旦符合下列條件,這種配對就是穩定的:對於任何男女A和2,他們之間的關係滿足下列三種條件之一:

1. 他倆是一對兒。

2. 在A心裡他的對象比2號女嘉賓要好。

3. 在2號女嘉賓心裡,她的對象比A要好。

其實這個條件翻譯成人話就是:對於任何人來說,你當前的對象可能不是最滿意的,但比她/他更好的都看不上你。同時,你也有可能是別人的菜,但喜歡你的人都還不如你現在的對象。假如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你更喜歡的人剛好更喜歡你,那你倆就會離開當前的對象在一起,這樣的配對就是不穩定的。穩定的配對方式可能不止一個,在上面的例子中,一個穩定的配對方式是A配3,B配1,C配2.在這樣的配對方式下,誰都沒有分手找新對象的動力。

我們首先講如何找到穩定的配對。實際上,Gale和Shapley提出了一個演算法,這種演算法可以很快的得到穩定的配對,並且可以較好的類比現實生活。Gale-Shapley演算法是這樣的:

假設大家開始都沒有對象。在單身的男生里隨機選一個X,該男生追他心中最喜歡的女生。如果該女生沒有對象,就暫時接受這個男生;如果該女生已經有對象並且比X要好,就不會發生改變,同時X被拒絕後在心中刪掉該女生;如果覺得目前的對象沒有X好,就跟X配對,而前任則恢復沒有對象的狀態,並且在心中刪掉這個女生。重複這個過程直到所有的男生(以及女生)都有對象。

對應到我們的小例子中:假如A最早熟,先追了女神1號,1號覺得還OK就先處著。接著在單身的B和C里,讓B追女生,他選擇他的女神2號,2號覺得還OK就先處著。最後單身的C選擇女神1號,可是1號心裡C還不如A,拒絕了C。於是單身的C心裡只剩下了2和3,他選擇追2號女生。2號覺得C比B要好,於是選擇跟C在一起,B恢復單身並在心中拉黑2號。單身的B心中還剩下1號和3號,所以他選擇追1號。1號覺得B比A要好,所以選擇跟B在一起,A恢復單身並在心中拉黑了1號。最後,單身的A心裡還剩下3號和2號,他去追3號,一直無人問津的3號和最先早熟的A在一起,配對完成。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穩定配對A-3,B-1,C-2.

Gale-Shapley演算法雖然聽起來有一種「貴圈真亂」的感覺,但是當整個系統中的男女數量很大時,它還是很好的模擬了男追女的過程。這個演算法除了保證得到穩定的配對之外,還有下面的特點:

  1. 男性最優(men-optimal):不存在另一種穩定配對,在該配對中某個男生可以找到更好的女生。
  2. 女性最劣(women-pessimal):不存在另一種穩定配對,在該配對中某個女生會找到更爛的男生。
  3. 弱帕累托最優(weakly Pareto-optimal):不存在任何配對(無論穩定或不穩定),所有男生都可以找到更心儀的對象。

看到這裡女生們可能就不爽了,果然男性主導的婚姻市場就是對女生不利的。其實也沒有那麼差啦,如果看我們上面的小例子,所有的男生都只找到了第二喜歡的女生,而所有的女生都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男生。

接下來就到了我們探究的重頭戲:有沒有可能,人們可以通過偽造自己心中的擇偶次序來獲得更好的結果呢?比如一個男生,他可能跟自己最不喜歡的姑娘在一起了,他會想,如果當初假裝不喜歡女神(聲稱她在心裡最末尾的位置),或者直接放棄追女神(直接把她從心裡刪除,即網路圖中兩人沒有連線),改追還OK的女生,我是不是能跟更心儀的女生在一起呢?

非常殘酷的是,在Alvin Roth 1982年的論文中已經證明,假如其他人不撒謊的話,無論是假裝不喜歡還是直接放棄,該男生最好只能追到不撒謊狀態下的那個女生。當然了,全局的形勢可能變好。例如在我們的例子中,男生A如果放棄了女神1號,最終的配對結果會是A-3,B-2,C-1.A同學放棄了自己的女神,讓B和C追到了自己的女神,站在男性整體的角度確實變好了嗯。。。但是誰願意做A呢?更不要說1號和2號就無法跟自己最心儀的男生在一起了,成全了自己的情敵還委屈了自己的女神,這波操作實在是666

那麼對於女生來說呢?有沒有可能通過假裝不喜歡男神(聲稱他在心裡末尾的位置),或者假如她單身時就可以直接拒絕任何男生而不是先處著(直接把這個男生從心裡刪除,即網路圖中兩人沒有連線),最終使自己找到更好對象呢?

答案是可以的!

如果這個世界是女追男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女性最優的配對(women-optimal).這個配對結果對於女生來說不會差於男追女的結果。假如女生知道在女追男的世界中自己的歸宿是X,並且比男追女的世界中的對象Y要好,她可以怎麼做呢?Gusfield and Irving (1989)證明了,如果她沒有拒絕的權利,那她可以通過打亂自己心中的次序,讓X排在首位,來鎖定X。而Gale and Sotomayor (1985)這篇論文里,如果女生有拒絕任何人的權利,她可以聲稱比X更爛的男生全不能接受來鎖定X。也就是說,假如一個女生存在兩個以上穩定配對的男生,不管有沒有拒絕的權利,女生總有機會通過偽造擇偶次序來獲得更好的結果。這個看上去由男性主導的戀愛市場,其結果完全可以被女性決定。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

對於男生來說,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對自己喜歡的女生展現自己的全貌,然後等待一個結果,任何策略都是徒勞的。

對於女生來說,如果你能準確地估計在女追男的世界中自己最終的對象是什麼樣的人,那麼你可以提前調整自己的擇偶標準或排序,從而避免更差的歸宿。當然了,錯誤的判斷會帶來更差或者孤獨一生的結果。

估計自己在女追男的情況下對象是怎樣的,聽起來還挺難的是不是?實際上,上面結論的前提是一個女生存在兩個以上穩定配對的男生(或者說,當我們用一個男生代表一類男生的時候,兩類特點不同的人)。有很多文章都提到了這樣的女性其實很少。例如,在Teo et al (2001)中,作者模擬了這個過程,發現假如有1000種男女的話,能夠通過說謊獲益的女性只有5.06%。所以,對於女性來說,假如不能準確估計主動出擊的結果的話,遵從自己的內心很大可能不會變得更差。

不過嘛,人們總會相信自己就是能估計未來的歸宿,並且相信自己就是那一小部分可以改變命運的人(滑稽)。那麼OK,感情問題嘛折騰一下也沒有什麼,不後悔就好了。但我想說的是,穩定婚姻模型被廣泛應用在求職、升學報志願等問題上,求職者和學生作為被動的一方,也就是男追女婚姻模型中的女性,還是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排序風險比較小。

這個研究給我們的啟示:

感情問題里主動的一方不一定能獲得更好的結果,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誰主動對結果影響不大,都是緣分;

如果一個女生聲稱她要找「經濟適用男」,那麼她的動機是合乎理性的;

如果一個學生號稱自己非清華不上,那麼他可能就要失學了。。。

原文發在我的知乎專欄生活中的運籌學

硬廣:

為什麼你的朋友比你更受歡迎——生活中的運籌學【0】

胖驍:智商高但學習成績不高的人有什麼特性?是什麼因素造就成的?


來來來,集合進化心理學,經濟學,投資的集合答案來了,希望能幫助大家找到好的對象。

首先談談進化心理學,在遠古時期,雄性的精子是無限的,可以同時給予大量女性,女性懷孕得9個月,在優勝劣汰中篩選出了男女不同的進化策略。

evolutionary psychology是國外很成熟的理論,不要認為是我的臆想,謝謝!


舉個例子,大多數男生面對女性的一夜情請求時是毫不猶豫的,因為他們只需要一點精子就可以讓對方給自己養自己的孩子(孩子有自己一半基因,遠古可是沒有避孕套的)

而女生對大部分情況都是拒絕,因為懷孕9個月,如果這個男生對她沒有誠意她懷孕了後離她而去,在遠古時期是毀滅性的,所以你必須讓女性感受到「愛」,這是古老祖先給女性保護自己的遺產

但是既然是幾百萬年篩選後的策略,為什麼我們不直接順其自然呢?很簡單,最近幾千年人類史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而進化是以幾十萬年為單位的,所以現在很多遠古策略已經不適應了,近視眼就是個例子,遠古時期哪有多少近視的。 所以我們必須用經濟投資策略指導我們的挑選對象,同時了解進化心理學形成的心理機制並利用他。

首先,投資重要的是,收益率,成本和實現概率

所以我建議你如果自身條件一般甚至差的話的話,不要追那種男神或者女神,你可能要付出幾年的時間成本,人家無非把你當做炮友(男神)或者備胎(女神)而已,實現概率不超過5%,成本還很高(時間帶來的損失的機會成本),你可以找些硬體條件比你略高,或者你想碰碰運氣也可以找高一些的,但是高太多還是不要碰了。

第二,挖掘一些相對難發現的隱形價值,投資就要投資那些被低估的項目,那些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東西,已經呈現在價格上了。你一眼看男神女神長得好看,身材好,所以大家蜂擁而至,很可惜這是大家都能一眼看出來的,對投資沒有參考意義。

什麼是隱形價值?
你們的三觀是否契合?你們的興趣是否能聊起來,對方的性格是否溫和不暴躁?對方是否是那種自私自利不考慮他人感受的人?對方是否對感情專一不聊騷?這些是一眼看不出來但是對戀愛很重要,對婚姻更重要的,也是一眼看不出來的,這些價值的挖掘對感情是很有益處的。

如何了解對方的隱形價值?首先把她的所有你能看到的網路信息都看了,然後以同學普通朋友名義先聊天吧,聊了不少了再在現實生活中見見面,總而言之一見鍾情在我看來
是非常一般的一種選擇策略,因為你不了解的太多了,和瞎蒙沒區別。


基於兩性不同的心理機制,追求策略自然也是不甚相同的

下面這部分是for男生的,女生可以無視,當然看也行,女生可以直接看for女生的部分

女性的懷胎9月決定了,你必須要讓她感受到了足夠誠意(愛),愛上你的概率會增加很多,道理很簡單,每個人的時間和其他資源是有限的,遠古時代女性如果接受一個僅僅花很少時間的男性,那很可能這個男性同時和10個女性這麼做,她很可能懷孕後被拋棄,所以篩選出了,逐漸隨著時間好感加深愛上對方的策略,因為這個男性給她付出很多的成本,欺騙她感情和性的概率下降很多。

注意,這種感情不是理智告訴她「這個男人靠譜」而是遠古時期刻進人心裡的情感迴路,所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女生喜歡浪漫的言語

女生遠遠比男生更喜歡聽到「我愛你」能多些肢體接觸就多些肢體接觸,多花時間在她身上,多些讚美,這些在她潛意識裡都會告訴她「這個男生是愛她的,他把那麼多資源給她,出軌和是騙子的概率小了很多」當然這些邏輯上的解釋是不會在她腦袋裡的,她只會整顆心都覺得很幸福而已

切記,上面那段話是對你的女朋友或者老婆才適用的,革命尚未成功的話還是謹慎點好,不要讓對方覺得你是那種輕浮的人。

上面那段話的指導意義是什麼?給你喜歡的女生投資時間和其他資源是基礎,但是既然是投資我們就要講究回報率,苦追2年和兩個月相比,前者成功率可能是60%,後者是30%,但是顯然後者收益率更高,特別短時間的追求是不合適的,特別長時間的追求也是不經濟的,而且女性在對你有好感的時候說話都是有暗示的如果天天有接觸3個月對方沒有暗示那確實可以撤了。

注意,接觸時間積累很重要!我說的3個月是每天都有接觸,不是朋友圈點個贊回復一句就叫接觸,能聊就聊能見面就見面,你腦袋裡想對方想了多久對方是感受不到的。

藍海戰略
另外投資要投資在藍海而不是紅海,那種競爭激烈的行業和尚屬荒蕪等待開採的行業,選什麼不言自明
如果你是一個在一個理工科學校或者專業的男生或者在文科學校的女生,你會發現競爭實在是激烈,稍微好看的都是有主了。所以你得主動求發展一點,通過聯誼或者人人網尋找外校不同專業的對象,那裡你可能是稀缺資源,當然有點缺點就是可能你們不能天天在一起,但是總比單身好~是吧。

今天到這裡,求贊,還有好多內容啊,女性怎麼追男生的都還沒開始更新


謝謝大家的點贊!

再寫些for女生的部分吧,男生想看也行的

男生是沒有9月懷孕的機制的,這決定了男生喜歡對方所需要花的時間比女生確實是少很多

有這樣的調查結果:約有四分之一的男性承認,初次見面便愛上對方;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女人承認,直到見面到第四次,才開始愛上對方

所以如果說男生苦追2年會使成功率提高一些的話(雖然經濟學上還是很不經濟)

女生暗戀明戀男神兩年基本不會提高多少成功概率的……很遺憾,但是凡事都是相對的啦(^_^),這也意味著咱們短時間就能確定對方有沒有興趣啦,是不是很節省時間?

關於怎麼追的問題,我給廣大期待緣分期待某天白馬王子能撞到你頭上的女性朋友澆澆冷水抱歉哈

多些嘗試,多接觸一些男性朋友,覺得對方合適就給點暗示或者閨蜜周圍朋友旁敲側擊,過了一段時間對方沒有興趣,那基本上無論多久都不會有興趣了,不要灰心,找下一個。

經濟學解釋就是,多嘗試接觸其他人投入是很小的,但是收益卻可能是很大的(找到終身伴侶),雖然單獨一次成功率不高,但是多試很多次還是很有機會的

具體咋追,我的建議是暗示,或者一點點明示,對方有反應就說明有戲,什麼都不做只暗戀自然是0付出0收益,過於直接如果對方沒興趣小心變成炮友,就這樣。

再談談對女性很關鍵的另一個問題,結婚時間問題。我本人是平權主義者,就算以後我閨女覺得單身一輩子幸福我也支持,不過現在中國不太現實,大部分女生在父母親戚壓力下基本都得結婚的

這是一個動態的投資選擇問題,基於以下兩個客觀事實
1.女性對於男性來說,22到25歲是吸引力最強的年齡,25後逐年遞減
2.確定哪個男生更合適自己是需要時間投入判斷的,如果沒深入認識幾個男生就結婚可能對方不見得是最優解

簡單來說,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

理性的策略是這樣的,多認識男生是第一前面說過了,與此同時盡量在28之前選擇一個還算不錯的結婚,22的時候你可以各種選擇,25的時候也可以選選,28之後標準必須得降低,除非做好一輩子不婚的準備,因為你每過一年自身在男性中的結婚價值都在下降,不及時止損可能會損失慘重。

但是注意,這裡沒叫你把自己打折賣了~越到年齡大了就越要積極的尋找可能的對象,花在找對象上的時間增多,你可以找到和你條件差不多的對象的。

如果你覺得結婚做不到帕累托最優,就是你和對方都更幸福,也並不是一定要結婚的,但是女性總是希望得到愛的,孤獨對大部分女性來說比較難接受,總之自己取捨吧。


下面的內容和經濟學有的關係就不大啦~和戀愛關係是有的,算是一些補充吧,比較零碎的一些東西

機會成本,沉沒成本和信號傳遞理論

什麼叫機會成本?就是你和這個渣男/女度過了寶貴的n年,意味著這n年原本可能可以認識一些內涵外在更優秀的對象,但是現在無法做到了,尤其是女生,請珍惜青春,25之前遇到渣男請果斷分手,猶猶豫豫的時候你已經損失了寶貴的時間認識更好的人。

沉沒成本是什麼?
舉個簡單例子,項目a,投資800回報1200,你已經投資了400塊,項目b你一分錢沒投資,投資600回報1000

很明顯該繼續投項目a嘛哈哈哈,我這例子是不是廢話啊~

問題是投資是不確定的有風險波動的,一開始戀愛時誰不是無微不至的?這就和a項目一開始的情況一樣。

事實是~a項目突然發現是一家靠炒作虛假財報的爛公司!你原來可以收益1200,現在只有400了(別質疑為什麼這麼低,和爛人結婚我不說是負收益就客氣了)

可這時候男生,女生想的是什麼?我已經投了400塊啊!(現實很可能更加慘重,很多人付出了大量的時間,金錢,感情和關懷)更重要的是還有割捨不了的情感,我現在撤資之前的付出不是白費的嗎?

沒錯,是白費了,但是撤資可以讓你的未來收益更大,前者是追加投400得到400,或者投入600得1000,經濟學上是不考慮沉沒成本的!

未完待續~

信號傳遞理論

每個人在剛剛開始認識別人的時候雙方都會有所顧忌,不可能完全把真實一面暴露給你,尤其還有一些情場高手可能玩你一段就撤,所以我們需要一些有說服力的事實說明對方在意你,即信號傳遞。

比如,缺錢的人願意為你付出金錢,缺時間的人願意為你付出時間,只有這些他稀缺的資源願意給你一部分才是有說服力的

還有一個,就是願意和你商定什麼時候訂婚結婚,感情騙子或者只想玩玩就撤的人不可能給你承諾這個

願意帶你到他/她的朋友圈子裡介紹你的身份,帶你見父母,這些也是有效信號。

經濟學部分結束,最後來點tips彩蛋

對女生的建議是,學會化妝,真的~不是那種特別便宜也不是特別貴的,是那種有顯著效果的無妝感的妝,可以讓你吸引力提高一個檔次,具體哪些最有效知乎上搜索吧,我並不研究這個

男生的建議是,努力工作學習,提高自己,反正也不一定急著結婚,你的價值是逐年攀升的

參考文獻
David bus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
Richard dawkins《the selfish gene》


哪條都不行
經濟學要求你首先是個理性人:(


只是稍微吐個槽。

樓上所有機靈或不機靈的答案基本都在回答『怎樣用經濟學擇偶』而非『怎樣談戀愛』。

配偶關係的本質是經濟關係,用經濟學原理達到擇偶的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

談戀愛就是另一回事了。你連真誠耐心去了解另一個個體都沒有,都不願把對方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看而非一個抽象的標籤,這戀愛能談得出來才有問題。

我樓下就住這一個經濟學的phd,最喜歡掛在口頭的就是『任何關係都是經濟關係』,然後他天天念叨沒妹子。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People face trade-offs)
戀愛過程中總以為是愛支配著自己,其實潛意識裡已經做了權衡取捨。漂亮否?腿長否?胸大否?性格好否?種種因素決定你們能否在一起以及在一起多久。
產生了矛盾是否分手?分手後是否能遇到更好的?分手後能否忍受寂寞?遇到更好的是否出軌?若是出軌是否會比和前任在一起更快樂??
一切戀愛的開始以及結束都是人們權衡取捨的結果。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也即機會成本。如果為了得到一個喜歡的人將要放棄事業、朋友、炮友、自由,那麼就要考慮戀愛帶來的收益是否能彌補這些成本。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總的來說,邊際量有遞減效應。戀愛中隨著時間的推進,會進入一個真空期,一開始一個牽手都能面紅耳赤羞澀一晚上,一開始一朵玫瑰都能讓她開心地睡不著,越往後面越難以帶來驚喜與滿足。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經濟學中如果本幣貶值或者人們對本幣有貶值的預期,人們會產生激勵把國內資本轉向海外。戀愛亦然,如果男方經濟實力下降或者惡習難改,女方便會產生激勵物色更好的男人以及多和其他男人保持聯繫不斷。
所以如果一個女孩莫名其妙把你的缺點放大,各種無理取鬧,你估計是沒戲了,她應該是遇到更好的了。


然而以上都特么是廢話。。。

5.一籃子分散風險。
為了分擔風險,資產組合多樣化,持有股票、債券、基金或者持有多種股票都是常見的做法。

所以你看,為了防止不在一棵樹上弔死,多種(yang)點(bei)樹(tai)才是王道。


牛奶即使倒掉也不可以拿來救濟窮人。

單身寧可寂寞也不可以泛濫感情。


※※了解經濟學中的「需求彈性」概念,有助於在戀愛關係中佔據主動地位。

  我們以窮矬丑和白富美為例,解讀一下需求彈性在戀愛中的應用。

  窮矬丑總是對白富美牽腸掛肚,最大化的投入自己的物質、精力和時間資源,試圖博取白富美的好感。雖然收益無限趨近於零,但白富美幾乎佔據了窮矬丑的所有生活——在兩人的關係中,窮矬丑的成本很高。

            ※窮矬醜人際關係中的白富美(白點是窮矬丑)

  白富美通常會無視窮矬丑所做的一切,甚至連回個信息的時間成本都不願意投入——在兩人的關係中,白富美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看到上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的白點了沒?沒看到?對了,其實我沒點,這才是白富美眼中的窮矬丑。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窮矬丑對白富美的需求彈性是零(下圖d),必然被動的付出高昂的成本;白富美對窮矬丑的需求彈性接近於橫八(下圖e),愛咋地咋地,本姑娘犯不著為你多動心思。

            ※圖a、b、c是一般情形下的需求彈性曲線

  如果窮矬丑了解經濟學中的需求彈性,只要再追求一個姑娘,對白富美的需求彈性,馬上翻倍。雖然對於窮矬丑來說,對異性的需求彈性翻倍後,也是個不大的數,但是對白富美的人際關係成本,降低了一半。

  如果白富美自身發生了變化,例如得了性病。其它人際關係對白富美的需求彈性就會變大;相應的,白富美對窮矬丑的需求彈性就會變小(雖然變小後,窮矬丑仍然不值一提)。

  同理,高帥富在異性關係中很從容,也是因為對異性的需求彈性較大。

  因此,關於男女關係的經濟學結論是——

  同時追求的女孩越多,需求彈性越大,越容易。

  *實際上,還避免了邊際遞減效應。

  我們進一步的思考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難捨難分的愛情,就是自己對戀人(配偶)所提供的某種品質,需求彈性小。如果冰冰、婷婷、嬌嬌、媛媛、娜娜、小雪、小玉、小芳、小莉、小紅……都能夠為自己提供這種品質,需求彈性變大,愛情瞬間就崩塌了。

  因此,為情所困的時候,不妨思考一下,對方提供的什麼品質,使自己產生了羈絆。之後,開發新的能提供這種品質的異性,增加對這種品質的需求彈性,愛情的道路上,頓時豁然開朗。

  我們可能會因此產生負罪感。不過,當偎紅倚翠,鶯鶯燕燕環繞身邊時,就會想起皮特·蒙德里安在《Korte Verhandeling Van God, de Mensch En Deszelfs Welstand》所說的一句話(也可能是張飛說的)——

  對愛情忠貞,是因為受到的誘惑不夠(缺乏需求彈性)。

  ※參考文獻
  1、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in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1st edition, CRC press.
  2、 Kochhar, R. K. French astronomers in India during the 17th – 19th centuries. Journal of the 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 1991, 101 (2): 95–100. Bibcode:1991JBAA..101...95K.
  3、 3.0 3.1 Emsley, John.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75–179. ISBN 0-19-850341-5.
  4、 4.0 4.1 Clifford A. Hampel.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68: 256–268. ISBN 0-442-15598-0.
  5、 Sir Norman Lockyer –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 that he named helium" Balloon Professional Magazine, 7 August 2009.
  6、 Helium.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008 [2008-07-20].
  7、 Thomson, William. Inaugural Address of Sir William Thompson. Nature. Aug. 3, 1871, 4 (92): 261–278 [268]. Bibcode:1871Natur...4..261.. doi:10.1038/004261a0. "Frankland and Lockyer find the yellow prominences to give a very decided bright line not far from D, but hitherto not identified with any terrestrial flame. It seems to indicate a new substance, which they propose to call Helium"
  8、 Stewart, Alfred Walter. Recent Advances in Physical and Inorganic Chemistry. BiblioBazaar, LLC. 2008: 201. ISBN 0-554-80513-8.
  9、 Ramsay, William. On a Gas Showing the Spectrum of Helium, the Reputed Cause of D3 , One of the Lines in the Coronal Spectrum. Preliminary Not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95, 58 (347–352): 65–67. doi:10.1098/rspl.1895.0006.
  10、 Ramsay, William. Helium, a Gaseous Constituent of Certain Minerals. Part I.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95, 58 (347–352): 80–89. doi:10.1098/rspl.1895.0010.
  11、 Ramsay, William. Helium, a Gaseous Constituent of Certain Minerals. Part II--.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95, 59 (1): 325–330. doi:10.1098/rspl.1895.0097.
  12、 (德文) Langlet, N. A. Das Atomgewicht des Heliums. Zeitschrift für anorganische Chemie. 1895, 10 (1): 289–292. doi:10.1002/zaac.18950100130 (German).
  13、 Weaver, E.R. Bibliography of Helium Literatur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1919.
  14、 Munday, Pat. John A. Garraty and Mark C. Carnes, 編. Biographical entry for W.F. Hillebrand(1853–1925), geochemist and U.S. Bureau of Standards administrator in 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10–1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808–9; 227–8.
  15、 van Delft, Dirk. Little cup of Helium, big Science (PDF). Physics Today. 2008: 36–42 [200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25, 2008).
  16、 Coldest Cold. Time Inc. 1929-06-10 [2008-07-27].
  17、 Kapitza, P.. Viscosity of Liquid Helium below the λ-Point. Nature. 1938, 141 (3558): 74. Bibcode:1938Natur.141...74K. doi:10.1038/141074a0.
  18、 Osheroff, D. D.; Richardson, R. C.; Lee, D. M. Evidence for a New Phase of Solid He3. Phys. Rev. Lett. 1972, 28 (14): 885–888. Bibcode:1972PhRvL..28..885O. doi:10.1103/PhysRevLett.28.885.

       ※我的理想是娶一群溫柔善良的美女,然後過一些頹廢的生活。


果殼給過的數學統計方式。

對於渴望戀情的單身男女來說,「看人」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但同時,看人也很困難。曖昧中的男女總在內心扮演福爾摩斯,觀察細節,然後開玩笑,但也帶著幾分認真的在心裡給對方加分扣分:

  • 約會遲到10分鐘扣5分;

  • 聊天聊到一半回手機信息扣9分;

  • 隔桌小屁孩哭哭啼啼比飛機降落還吵,她只哄了兩分鐘,小孩就變得比高級家電還安靜,加10分;

  • 聽到我不好笑的笑話還笑,加20分(但這樣代表品味不是很好,就事論事依然得扣1分);

  • 笑容很可愛加30分……

我們用簡單的加減法評量對方。只是,這種加分扣分真的正確嗎?

或許,比起算總分,我們應該翻轉思維,思考眼前這人有多大概率,會是我的理想情人。然後,再利用托馬斯·貝葉斯所發明的概率定律——貝氏定理,來計算概率。

貝氏定理告訴我們,每位對象都有一定的概率是理想情人。約會的每個當下,我們都能算出這組「理想情人概率」。倘若發生了新事件,再利用新事件來更新概率值。

請想像這樣的小劇場,女主角是剛學會貝氏定理的芷帆。


用貝氏定理選擇理想伴侶

某天上午,芷帆收到朋友發的信息,問起了芷帆的感情狀態,想給她介紹一位男朋友。不等芷帆回答,朋友彷彿業務介紹商品般滔滔不絕描述:身高175公分,BMI低於20,在101大樓上班,興趣是閱讀,特別是科普類書籍,遮住嘴巴像王力宏,遮住眼睛像謝霆鋒,整張臉遮住像金城武……

「為什麼遮住臉像金城武?」芷帆忍不住問。

「手指像。」

朋友傳了照片。雖然不到她描述的那麼誇張,但外表是芷帆喜歡的類型。依據過去約會,認識異性的經驗,芷帆內心進行了一段超級電腦也無法模擬的運算,吐出一個她也不知道怎麼來的數值:

「這男的有35%的概率是我的理想情人。」——我們稱這個為先驗概率(a priori probability)。


做為理想情人的概率超過三成,芷帆決定給男孩一個機會,他叫思綸。

交換聯絡方式後,思綸約芷帆周末在台北中山站的咖啡廳見面。芷帆早到十分鐘,一走上樓,發現思綸已經坐在靠窗的座位上了。

看見芷帆,思綸起身過來:「靠窗的風景很漂亮,我就想早一點到,來等這個座位。」

芷帆清楚,這間咖啡廳沒辦法預約座位,想搶到窗邊特等席,最少得提早來半小時。她看見桌上剩一半的水瓶,還有思綸真誠的笑容,心想他可能是一位很誠懇的好男孩,努力想讓第一次約會變得完美。

但也可能是一位千錘百鍊的情場浪子,每一個步驟都經過精心設計。

芷帆決定用貝氏定理來仔細檢驗眼前的這位男生:

  • 如果是適合芷帆的好男孩,特地早到的概率是多少?

  • 如果是不適合芷帆的浪子,特地早到的概率是多少?

我們用A和B各自表示「芷帆的理想情人」和「特地早到佔位子」這兩個事件。方才貝氏定理的這兩組提問,可以用條件概率來表示:

適合芷帆的好男孩,特地早到的概率=P(B|A)——其中P(B|A)的意思是,給定A事件發生的情況下,B事件發生的條件概率。

不適合芷帆的浪子,特地早到的概率=P(B|Ac)——其中Ac表示與A事件剛好相反的事件。

根據過往經驗,芷帆認為好男孩早到的概率很高,P(B|A)=90%。壞男孩早到的概率低一點,一方面他們得和很多人約會;另一方面,他們通常擅於言詞,早到獨自坐在那裡,不能發揮他們的強項,因此概率P(B|Ac)只有70%。

出門前的先驗概率「思綸有35%的概率很適合她」,寫成數學式子為:P(A)=35%,P(Ac)=65%。現在要做的,是將先驗概率和剛才的兩組條件概率整合。


於是芷帆躲進廁所,在紙巾上寫下了貝氏定理的公式:

公式的左邊P(A|B)是所謂的後驗概率(posteriori probability)。意思是當發生B事件(特地早到)後,我們得到了新的觀察,因此事件A(思綸是芷帆的理想情人)的概率將隨之改變。

發生的事件越多,得到越多的觀察,就越了解對方,能得到更精確的概率估測。

這就是貝氏定理的精神。


計算結果表示,發生B事件後,「思綸是適合她的好老公」的概率從35%提升6個百分點,來到41%。這組概率值,將成為下一次新事件的先驗概率。

一年後,場景來到飯店的婚禮套房。晚上十點,芷帆跟思綸送客的禮服都還沒換,兩個人癱在床上。

她想起這一年來,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每一次事件,芷帆都細心地用貝氏定理檢驗,達到真正的「加概率值」、「減概率值

當思綸求婚時,他是理想情人的概率已經超過90%,芷帆眼眶泛淚,開心地答應。

「半年前,你想分手的時候,我以為一切都要完了。」思綸又是突然的一句話,勾起芷帆一段回憶。


半年前的某晚,他們約好見面。到了餐廳,芷帆卻連絡不上思綸。她給思綸的同事打電話詢問情況。

「嗯?你不是傍晚來我們公司,思綸出去見你,回來就早退……」說到一半,同事才意識到不對勁,但已經來不及替思綸隱瞞了。芷帆跑去思綸公寓樓下等,直到半夜,才看到思綸的車從巷口駛進來。

「她論及婚嫁的男朋友劈腿,被發現後不但沒道歉,那男的還決定跟第三者在一起……你聽我解釋,我手機剛好沒電,她情緒又很不穩定,我決定先安慰她,晚上再跟妳解釋。」

她是思綸的前女友。

他們是學生時代的情侶,交往過五六年,相處起來像家人。雖然分手多年,但芷帆總認為,如果思綸會離開她,一定是因為那女的緣故。也因為這樣,當芷帆知道思綸竟然為了她跟自己爽約,又和她獨處到半夜這種事……

芷帆蜷著腿蹲在路燈下,站著的思綸擋住了燈光,卻擋不住她潰堤的淚水

她不敢相信思綸會做出「與前女友獨處到半夜」這種事(我們命名為事件C),更何況,經過半年的相處,作為理想情人(事件A),思綸的概率已經高達73%。

她認為:


假如是理想情人,做出事件C的概率應該非常低,了不起最多5%,因此P(C|A)=5%;但要是一個錯的對象,做出這種事情的概率應該是一半一半,P(C|Ac)=50%。將這些數字套入貝氏定理後,她發現比剛認識時,思綸是理想情人的概率已經低於30%了。

這個結果讓芷帆的心沉到谷底。她聽見自己的聲音說:

「我們分手吧。」

她不給思綸任何解釋的機會,將自己封閉在家裡,直到介紹的朋友約芷帆吃飯。「我覺得如果是好老公,就不會做出這種讓對方擔心的事情。」芷帆搖搖頭說,她比誰都想原諒思綸。

但她知道她不會看人,她只能相信貝氏定理的結果。貝氏定理告訴她,思綸是理想情人的概率只有近兩成,她不應該再繼續下去。

「你太嚴格了,那種情況下,是我也可能會這樣做。因為我相信我女朋友能理解,也會相信我不是會被背叛她的人。」朋友的男朋友忽然插嘴,朋友點點頭。

「聽說他前女友很情緒化,要是想不開,思綸才真的會一輩子挂念著她。所以他才花那麼多時間安撫她的。」

芷帆動搖了,她又問了其他人,贊成或反對的都有,但整體下來,不如她當初預期的一面倒。因此,儘管芷帆還是認為思綸不是個好老公,但她意識到,當初預估的5%概率過低,應該還思綸個公道,修正一下。

芷帆統計眾人的反應,將P(C|A),也就是「給定思綸是理想情人,卻跟前女友獨處到半夜」的概率提高到30%

芷帆拿出計算器。


幾秒後,芷帆重複檢查,確定式子沒有寫錯。然後,她盯著計算紙半響說不出話。

僅僅只是從5%到30%的調整,思綸是理想情人的事後概率,卻從20%提升到62%。儘管比先前的73%下降,但也只下降了11個百分點——他們之間還是充滿著許多可能。

芷帆將計算結果抱在胸前,慶幸自己有做過這次驗算。這是她第一次發自內心地感謝貝氏定律。貝氏定律讓她有個好理由原諒思綸,讓他們能繼續下去。


「我還以為你睡著了。」

芷帆回過神來,思綸靠得很近,一張臉佔據了她全部的視線。他的手輕輕掠過她的頭髮。

「那時候,你後來為什麼決定複合呢?」

「朋友勸我的。」

「哪一位朋友,今天有來嗎?你沒跟我講,我要好好謝謝他。」

「貝葉斯。」

「啊,外國人?」


周末整理知乎的文件夾,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三年前寫給前任的一篇舊文。感謝這三秒鐘的衝動。先貼文(有刪減),後回答。當然,舊文中本身也有部分回答思考。


What do you look for in your
lover


情人節的前些日子,男友發簡訊說希望這個節日我不要為他準備任何驚喜,他提出「要一心一意的表達一次」。對於假期就意味著異地的我倆來說,驚喜在此處的含義無非是一封情真意切的情書或者一份遙寄而來的禮物。我在抗議了多次他的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幺幺點燈的可恥行徑之後,終究無奈答應。

……

……

看完男友的信後我突然想到了一個一直被我擱置已久的題目。What do you look for in your lover?

你在你的愛人那兒尋求的是什麼?曾經這個話題我在情書中提起過,當時寫了一個英文大綱,大意是這樣的:

I recognize that whoever I
choose to be with will never be perfect, as aren』t I。so
all I require of him is that he loves himself most of all but he would never
trade anything for a fleeting moment of happiness; that he has his own dreams ,
but that it』s me he wants to share his successes and failures。all that I require of him is that he can be very happy and strong
without me, but he chooses to start every morning and end every night with me 。He doesn』t have any specific attributes I particularly look for in a
person, but he has some unique personalities and characters to offer 。He is so different
that has an interesting story own himself, and most importantly ,he wants to
tell me。

我曾言之鑿鑿地要把這篇英文寫下來,讓它有血有肉。但最後怕自己蹩腳的英文放男友那兒又招來通篇改錯痕迹,終究成為一個冠冕堂皇督促我每天聽CNN的絕佳理由。

於是曲線救國,但我不願用莫言最感人肺腑的八十個句子來鋪筆成文,也不願絞盡腦汁來逼出幾個牛逼轟轟的小波式語錄。最後我想到了男友那並不令他感到一絲驕傲的院系專業,而這個專業用他的話來說,是在中國大學裡唯一一個專業本身就帶給人些許自豪的存在。沒錯,他陰錯陽差地學了經濟,而我知道他不喜歡,在他路過圖書館裡一排排F打頭的書籍時,我沒有看見他念給我聽他寫的軍事論文時,眼睛裡擋不住的光。他曾準備轉歷史,但他是被保送進來的;他也很普通,所以做不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捉弄人的是,他不知道他的女友在初中時便開始囫圇吞棗地看《國富論》和一些奇奇怪怪的經濟書刊,高中時最愛看《周末畫報》里的「財富」一刊,跟他在一起後,也零零散散的開始補以前的曼昆。但我糟糕的數學決定了我壓根沒有動過學經濟的念頭,我只是單純的喜歡,還談不上熱愛。

扯遠了,收。

於是我想到了這個題目可以這樣寫。也許會有一種在看幾張ppt的感覺,圖我也做得異常簡單,但是圖背後傳達的每一份思考都是我想要表達的重點。重點就是我到底在這個男友身上尋求到了什麼,而只有我們彼此知道,這份尋求本身已經價值連城。


經濟學上有個著名的戈森定律,也就是邊際效用價值理論。「同一享樂不斷重複,其帶來的滿足感會不斷遞減;同一享樂不斷重複,第一次和第二次所獲得的滿足感最大。」

所以邊際效用遞減可以很好的解釋某些消費行為,比如同樣的麵包,買到第七個時吃下去已經索然無味。因為我們的慾望強度有限,所以隨滿足感的增加而遞減。就像當你極度口渴的時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解燃眉之急,但隨著口渴程度降低,你對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斷減少,當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時候即是邊際,這時候再喝下去甚至會感到不適,再繼續喝下去會拉肚子和某人現在一樣得腸炎。

也許聽上去可以把這個來解釋男人的喜新厭舊,但我想到的是這個-----為什麼初戀難以忘懷。因為他/她是我們作為愛情的消費者購買的第一個麵包,是我們極度口渴時喝下的第一杯水。以後人生中的戀人、愛人,甚至情人都再也超越不了這獨一份的愛情初體驗。

我和男友都有各自難以忘懷的初戀,不管是他的那份美好還是我的這份操蛋,都足以擔當得起刻骨銘心。但我們都各自理解彼此的過去,並且給予尊重,甚至可以偶爾玩笑幾句也都是雲淡風輕。對於他而言,那已經成為遙遠的過去,成為親切的懷念;而對於我,才剛剛對翻過去的一頁握手言和,帶著尷尬的笑和苦澀的淚。但最好的是我們相遇,並且所有的一切都沒有阻止我們相愛。重要的是,對眼前這個人所帶來的美好感到難以描述的無比幸運。

雖然我倆總說每一段感情都有其獨特的意義,每一個戀人都有其獨一無二的位置。但在某個程度上,他取代了我曾以為無法逾越的那第一個麵包,第一杯水。就像邊際效用永遠是正值。雖在理論上有負效用,但實際上,當一種產品的邊際效用趨於零時,具有理性的消費者必然會變更其消費方式,去滿足其他慾望,以提高效用。而我們就成為了改變消費方式、提高效用之後對彼此而言的那第一個麵包,第一杯水。

我更知道,我們倆在為此共同努力。


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就像我在前一段感情里十三年來投入的所有。

因為初戀,14歲,放棄了去北大複試的機會;16歲,放棄了中考;17歲,放棄了寫完一半的小說;19歲,放棄了《謀殺歌謠》。還有那些錯過的人。

幾度離合,兜兜轉轉。以為是為了那份最初的風景,再多犧牲都甘之如飴。分開後的五年,害怕走向沒有效益產出的「沉澱成本」而不敢投入;但五年後再一次重逢,我卻卑微地變成了一個故念著沉沒成本遲遲不願及時撤手的傻姑娘,對「沉沒成本」過分眷戀,繼續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虧損。這個矛盾就像沉沒成本為什麼會成為棘手難題的兩個原因。

是現任男友的出現讓我與這段沒有帶來任何positive energy的感情徹底分道揚鑣。他曾問我,「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我答,「唯有更好相待。」而他告訴我,「錯了,孔子的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應該愛恨分明。」

過去的一段感情里,好便是好,壞便是壞,別試圖美化記憶中帶給你傷害的部分。前任讓你受的傷就只是傷,根本不是所謂財富,受傷之後的思考才是財富。也是他讓我深刻體會到什麼是他所說的,「最重要的是不對翻過去的蒼涼一頁舉手投降,而對即將展開的這一頁充滿希望和善良。」


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投資決策時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但也許我們無法做到如此理智,在上一段感情中投入的成本越多,就越難以抽身,更難以在下一次投資決策時排出干擾。

但最起碼,請不要再追加你感情的沉沒成本了。告訴自己,這就是黑洞的變形,我們要允許自己被無邪打敗,但犯賤有底線,犯傻有期限。

路徑依賴,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諾斯成功地用它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並使這個理論聲名遠播。

這也是我在這篇文章里所引用的幾個原理中,唯一一個從男友那兒學到的經濟學名詞。

而學習到它的情景有以下兩種:

1、才在一起時,前任終於發現玩大發了,於是在某個周末飛到南京來找我做最後的垂死掙扎,我對男友坦白本是徵求他的意見到底見或不見。沒想到引發了我是否對於前任養成了路徑依賴的討論。用他的話來說,「畢竟十三年擺在那兒,我很能理解。」當然,最後我清晰無誤地告訴男友,「無論從心理還是身體,從來都談不上半點依賴。」之前的割捨不掉是腦子進水後喪失獨立人格自尊驕傲的我犯了一次大傻逼求不要再黑感激不盡。

2、期末壓境,各種deadline各種瑣事,男友每天叨念但又不至於令你厭煩。他可以幫你早起佔座找好你選修課的書列印好資料在紙條上交代一系列,但他又不喜事事包辦。用他的邏輯,照顧你是應該,但反感女生養成路徑依賴。他希望是教會我怎樣去處理,而不是等著他處理。就像我前面寫的all that I require of him is that he can be very happy and strong without
me, but he chooses to start every morning and end every night with me 。

沒錯,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讓它看上去很像物理的「慣性「。就像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好比在每一段感情中的自己。習慣了他的味道,習慣了他的脾氣,甚至習慣了他的身體。就算有一天自己發現原來所習慣的那一切都不再那麼匹配現在的自己時,依舊遲疑著邁不出理智的腳步。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在男友那兒學到的第二種。即使是在好的路徑里,也不應該養成依賴。愛情的前提是平等,基礎也是平等。只有兩個平等的靈魂才能有最完美的溝通。你養成路徑依賴的那一天,下一步往往就意味著分崩離析。就像我從不想令自己成為任何一個男人的依附,不管眼前這人有多好,但更好的,永遠是自己本身。因為我一直相信一輩子會有很多獨酌無相親的時刻,而那時候,也全憑自己。

折現,指將未到期的一筆資金折算為現在即付的資金數額的行為。把未來的收益摺合成今天的價值就叫做折現。

如果你有兩種選擇,是100天後給你一塊巧克力還是101天後給你兩塊巧克力,你很可能會選,101天後給我兩塊。但如果是選擇現在馬上給你一塊巧克力還是明天給你兩塊巧克力,你也許就會猶豫了,可能就選擇了現在就先吃一快巧克力。

所以快樂是有折現率的,所以要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四個字從高二就對我影響頗深。只是那時候它僅僅代表把今天的單詞認真背完,把文言文默寫正確不要打小抄,把落下的歷史筆記補齊。而如今,它對我的意義才更深一步。

從我倆在一起的第一天,我就一字一句地告訴過他,不希望在感情裡面做出承諾,不希望談什麼天長地久,因為對於現在的我們這些都是負擔只會讓這段感情過早夭折。而我一直也覺得,一段好的感情不在於白頭到老,而是在彼此一段不可替代的歲月里互相扶持走過,為了彼此變得更好,回頭想起都會感謝生命中曾有對方的參與。而謝天謝地,他也和我有著相同的默契。

但有那麼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我也變得患得患失。我害怕他提到任何跟以後有關的字眼,因為順著我的正常思維想下去,似乎那些美好畫面里的女主角都不應該是我。心中的小人所有的爭吵廝殺搏鬥,我看著他們勢均力敵而最後又兩敗俱傷。我害怕把這樣一個精神懦弱的自己展現在最愛的他面前,暗地裡與自己較著勁,努力剋制卻又難以違背最真實的自己。但我的男友,正承受著比我多更多的擔心憂慮,卻用十足的理智與無限的包容來寬慰紓解我的杞人憂天。我迎著風雪踽踽獨行卻一直忽略掉一轉身就觸手可及的春天;我總在犯傻就像在冬天就開始擔心夏天,卻忘記只有一粒一粒石子鋪在腳下才能延長無限。

一日長於百年,擁抱無休無止。帕斯捷爾納克的這句詩,我一直銘記於心。我想,把每一天都活出百年的味道,把每一個擁抱都綿延成萬里無疆。當每一天、每一個擁抱都被愛意包裹時,我和他已忘記去計較那些不可捉摸的變數,因為每一份相知相惜的感動都收入心懷放入囊中,帶著它們更加堅實有力地向明天走去。而回頭看這來時的路,只會心存感激,一路是最愛的他相知相伴。

of future
income,或許能更好的翻譯出折現的內涵。年少的我們不知道未來有什麼在等待著彼此,考驗著彼此,可不要拿明天的困難嚇唬今天的自己。埋葬每一天,感恩每一天。你們能把未來的收益摺合成多少今天的價值,取決於你們的折現率,而又是你們今天的心態和對感情的努力造就了屬於你們的幸福折現率。

所以,但願你們能面對一塊巧克力的時候,能想到十年之後的一千塊巧克力。不僅僅想,更需要自己去爭取。

舊文貼到這部分,最後總結升華歸納文章中心的就不拿出來徒增感傷了。

並不是專業領域的學生,只是憑著對這些理論概念的一知半解說一些很私人的感受。但就像回答里我比較贊同的一個:「樓上所有機靈或不機靈的答案基本都在回答『怎樣用經濟學擇偶』而非『怎樣談戀愛』。配偶關係的本質是經濟關係,用經濟學原理達到擇偶的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但談戀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對,談戀愛的確是另外一回事。因為經濟學在我眼裡是最理性的科目,赤裸地將一切關係歸結為經濟關係,看清本質之後邏輯嚴密到無從攻破。但感情的事確實沒有什麼邏輯可言,情侶之間太理智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三年前寫這篇文章時也被閨蜜質疑到,「講得那麼頭頭是道感覺戀愛談得多沒勁兒啊」。但我覺得寫下的這些東西並不是這種悲哀的外化,恰好相反,只是我把在他那兒的收益一二用理性的外殼包裝來進行個人化表達。只是有些人選擇做一本戀人相冊集我選擇寫這篇文章而已。


三年過去了,當初深愛的人已經成為回憶。我也從戀愛中學到了更多的「經濟學道理」:風險貼現、止損線……包括對邊際效用遞減原理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但電影里已經說過了啊,

「聽過了那麼多道理,仍然好不過這一生。」


勝間和代有本書叫戀愛經濟學,套用了一堆理論。不過下面不想說那麼多,只說一件事——

人生若只如初見

1、關係建立:需求曲線

絕對理性的情況下,一項商品的需求會隨著其價格的變動而產生變化。比如說麥當勞中午推出半價套餐,去的人就會一下子變多。

但在戀愛上,價格跟需求幾乎不呈現反比關係,相反,多是正比關係。比如說很多宅男會迫不急待自白「自己沒有女朋友」,但越是急於表態,越會沒有辦法追求到自己喜歡的女性。這是因為人在資產購置上跟消費品採購的決策心理是完全不同的。消費品因為取代性高,我們可以用較低的涉入情境來作判斷。比如說買衛生紙可能打折就買多一點,價格若殺得夠低,自然能激起你的購買慾望,但你買股票、買資產、做重大投資時,價錢並不是唯一考量。事實上,在這類商品上,一旦價錢往上走時,反而更可以激起「恐懼感」而引發搶購,買房就是典型例子。

所以,在戀愛關係中「假裝自己沒行情」其實是個致命問題。 因為你的低價,其實告訴別人你不值得投資。若你很搶手,反而能激起別人的行動,或是反而能激起對方要保存這段關係的恐懼感。所以,公司里最受歡迎的人,常常在情人節「過後」的幾天收到禮物,而不是當天,這就是這背後的心理原因。

一旦創造出這樣的競價心理後,對方會因為恐懼感爭先恐後的想穩固這段關係。就算原本覺得對你沒有很強烈的需求或是感覺,也會因為你的「有價值」而認同起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叫「羊群效應」。

在戀愛之外,也一樣,比如有個名人贊同另一個人的觀點,其他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會覺得這個人的觀點挺棒,這叫報團刷贊。因為有了羊群效應,戀愛市場中身價也會發生泡沫,最終適得其反。

2、關係維持:市場效率假說

經濟學中有個「市場效率假說」,假設理性的經濟人會有效利用收集到的資訊做出迅速且理性的投資決策。若以股票市場來看時,當公司賺錢時理性投資人將買進,股價也將立刻往上走;相反的,一旦公司賠錢時,股價則一樣反應價值的變化。

之所以會用「效率」兩個字,在於這假說定義價值變化被察覺時,市場會「迅速」朝價值變化的那邊做出反應,以致於「價格」會對應「價值」變化。可惜實際上並不是如此,高估的資產總是存在,經濟泡沫從來沒間斷過,原因在於人並非理性,就算信息流通再迅速,完美的市場效率還是不可能存在,因此資產永遠可能被高估或低估。

那麼處在戀愛市場時,我們又怎麼評價追求者的絕對價值呢?其實沒辦法,所以永遠都只能得知一個選擇的相對價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Herbert Simon曾經說過:「人們未必都在尋求最佳方案,而會在市場尋求一個可接受或還可滿意的選擇。」 正因為市場的資訊不可能透明與全面掌握,人們的選擇往往也是找個滿意解;一定有人買貴、也有人買便宜。換句話說,戀愛市場的個人價值並不是一個絕對價值,而是建立在印象、口碑、親友的認同、相同價值觀、禮貌、看法相同等無法量化的東西的比較上。

所以,一個追求者真正能做的是積極地在可能被別人討厭的缺點上,謀取最大的品質改善。當這些缺點排除後,雖然「真實價值」(你還是你,只是換了一個包裝)上或許不會有什麼大提升,但最少你不會減分。不減分時,你在跟其他對手比較下,你就能得到相對較高的排名。這個道理,和創業公司融資也是一樣。

這樣積極改善還有另一個好處,一旦你的價值被身邊任何一個人肯定時(如對方的親友),你的報價將會持續往上走,參見第一條中的羊群效應。同時,若你的價值能得到非常非常多人的肯定時,你也同時提高了你戀愛對手變心的「機會成本」:選擇另一個人未必能一樣好。

在這樣的狀況下,評價高的人相對不用太擔心失戀的可能性。 這樣的不擔心又可以把整段感情導入一個更加正向的循環中。若可以排除恐懼、不用時時疑神疑鬼,你將可以花更多時間提升自我價值、也更可以好好的經營關係,於是價值可以更加提升,而關係也將更穩固。

反過來說,若價值不高無法得到市場口碑或是任何人肯定時,你在追求上將會充滿挫折。若你的伴侶每次跟朋友家人會面時,他們都批評你的不是。時間拉長或你們有任何衝突時,你的伴侶慢慢也會覺得他們說的好像有道理。而且,當處在這樣情境下,誘惑門檻其實很低。任何一個能得到大家肯定的競爭者都可能簡單的取代掉你。而若你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缺乏安全感時,狀況將更形惡化。 你可能時時防備、可能擔心受怕,這樣對方將更容易厭煩,你也沒時間提升自我,最後將難以避免失戀的結果。

所以呢,真實價值終究是不可見的,為此改善缺失以求迎合市場還是會有所回報的。

3、關係變化:風險貼現

經濟學有個公式:預期回報率 = 無風險利率 + 波動性*(市場平均收益率 - 無風險利率)

這個公式的後半段稱為「風險貼現」,也就是既然要你去冒險,那就得有些更多的東西來做冒險的補償吧,不然幹嘛要冒險?所以,當你已經有段穩定的關係時,若有新的誘惑出現,就必然會考慮當放棄既有關係下,是否有足夠的「超額收益」產生。

維持一段關係會有穩定利益不斷產生的;比方說情緒上的利益,像有人愛、有人關心、有人可以說話、可以撒嬌、可以任性、傷心有人安慰;甚至更具體利益,如整齊的房子、乾淨的床單、好吃的晚餐、有人帶來金錢收入、有人付水電房租、或其他物質回報;甚至也必須考慮避免損失的利益,如吵架、受傷害、贍養費,或因為離婚而造成財產的減少。 那如果要放棄既有的穩定利益而去追求具備風險的新關係下,那多出的這些風險(不確定性),自然得有更多的報酬來做為彌補,否則幹嘛要去追求新關係?

若你已經處在一個穩定關係中,當面對誘惑時,第一步會考慮的恐怕是目前關係中,對方的價值 (無風險價值)以及潛在新目標的價值(風險價值)。無風險價值可以定義成是目前穩定關係中你交往對象的主觀價值,可能包含個性、外貌、身材、身高、頭髮多寡、有沒有酒窩、財產總額、長期獲利能力、談吐、幽默、大方、學識、家事能力、性能力、性配合度,甚至家世等各類你重視的條件。之所以稱為「無風險標的價值」就在於既然你已經跟對方發展了穩定的關係,那這關係只要延續下去,這些利益就是繼續會能獲得的。所以這是在目前狀態下的無風險報酬。風險價值是指誘惑對象可能可以帶來的價值;當你若能跟誘惑對象順利發展關係下,你將能得到哪些收益。這也如同無風險價值一樣,評估出的結果可能非常主觀,所以兩者必須要以同樣的標準來評價,否則就無法比較。

那麼,風險貼現 = (風險價值 - 無風險價值)

當兩者價值差距很大下,風險很高,你應要求較高的風險貼現(比如追求高富帥);反之,當兩數值差距不大下,表示等級接近,那要求的貼現可以較低。

而波動性是你在愛情關係中面對每場新關係的成功率。如果你本身條件好,不管對手是誰每次新關係都很順利,那你個人的波動性很小(能力穩定);相反的,如果你自己條件普通,過往都是嘗試展開很多次關係下才能好不容易成功一次兩次,那你的波動值就很大;表示你在面對新關係時的不穩定度。

所以在這樣的修正下,風險貼現 = (風險價值 - 無風險價值) * 波動性

若你每次發展新關係的成功率都很低,那要再一次冒險展開新關係下,你在新關係下獲得的利益就必須要較高才划算。反之,若你本身條件很好,你每次冒險展開新關係都還滿容易成功,那源自於風險的增額報酬也就未必需要這麼高。所以呢,不穩定度越大(波動性越大),展開新關係的風險貼現就得越高;而你若能力好波動性越小,每次展開新關係都幾乎成功,那新關係對你而言的風險貼現就可以要求的較小些。

風險貼現若只用兩者的條件差異以及自己的波動性的數值修正來定義,那未免太過理性,這還不能完整說明正常人在一段關係中所有會考慮的內容。

我們的決策不可能只根據新選擇能提供的條件而決定要繼續或是要放棄,還有更強大的情緒性沉沒成本也不能被遺忘,畢竟多年的感情是有時間投入的。當面對這樣的互斥(非A即B)選擇狀況下,任何人都會對於拋棄過去而接受新的事物這種選擇產生煎熬;就算理性比較上是存在明顯的條件差異也一樣,這也就是我們情感上沉沒成本的作用。

回到愛情關係中,在最早與目前關係對象構築情感關係時,我們或許因為種種原因,如年輕時的沒有選擇(相親)、或許因為當時自身條件水準、亦或是當時的眼光品味,而選擇了目前的伴侶。但只要相處過程中有所投入,那在出現新的誘惑對象時,我們是很難不帶感情的只就兩者條件來做理性比對。所以若要冒險展開新關係時,那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我們也會期待要有些風險貼現來彌補。所以公式可以改成這樣:

風險貼現 = (風險價值 - 無風險價值 + 沉沒成本) * 波動性

這說明了一個狀況:自己條件不好且對每次展開新關係成功率越低時,沉沒成本所在決策時扮演的價值就更大。所以若自己條件不好且既有伴侶的條件還滿不錯時,所需要的風險貼現也越高。

那這裡也可能有個特殊狀況:假設新對象的價值計算起來低於既有伴侶,但是因為既有關係相處狀況很糟糕(或你其實根本沒付出什麼,都是對方愛你比較多),沉沒成本可能因此是零甚至是負的;計算起來總風險貼現也有可能反而是負的。

PS:以經濟學的角度而言,沉沒成本在決策時不該被考慮也不該期待補償。這裡不是要定義在面對誘惑下的正確評價模式(不一定真有),而是試圖模擬出一個正常人在面對此情境的思考過程。既然沉沒成本在一般人的情感決策過程中不可避免會被考慮,那在此模型中也將其放入。

這個公式可以解釋我們在面對誘惑時的理性思路,但這又帶來另一個問題,因為既然到目前為止說明了「若自己條件不好且既有伴侶的條件還不錯時,所需要的風險貼現會越高」,那為何平凡老實的男人會容易出軌呢?照理來說,平凡老實的男人不是波動性應該較大(展開新關係的失敗率較高)嗎?若伴侶本身條件不壞,那算出來的風險貼現應該會很高才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會去接受誘惑的決策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這回到經濟學的一個重點概念,就是人其實是無法總是理性決策的。這尤其當我們在市場的經驗不足時,理性表現將越少,也更容易衝動決策。股市中散戶跟索羅斯的差距也在於此。很多市場定律大家都朗朗上口,但第一次進場的投資人卻總是做不到,這是因為經驗值不夠下,人在面對市場波動時會被情緒起伏牽著走、會讓非理性情緒在主導決策。

感情世界也是一樣,就算評價算出風險貼現明顯不足,也可能會因為不理性的因素而產生極度迷戀新對象而沖昏頭的情形發生。經歷豐富的對象也許保持理性幅度的可能性會高於沒看過的,畢竟當一個人看過很多感情的多空循環後,新誘惑要再帶出非理性情緒的機率是會大幅降低的。所以可以再加一個參數:非理性折減,即當事人面對關係選擇時,因為情感蒙蔽而產生的非理性判斷。

非理性折減 = (新手衝動 * 彌補性情緒 * 恐懼感)

新手衝動:如前所述,這是因當事人對面市場的經驗值不足下,或是因為特殊理由而產生的非理性迷戀。

彌補性情緒:這指的是當誘惑對象出現時,因為特殊條件誘發了當事者潛意識對於過往特定事件的記憶,而妄想能通過新關係來彌補過去時空的某段不滿足感,中年危機通常如此。

恐懼感:這是我們自身因為害怕風險、或是害怕變動而產生裹足不前的負面力量。恐懼感也可能是擔心遭受變動所必須付出之代價,如原有對象的報復、社會評價、親友評價、子女關係疏離等。舉例來說,家暴環境下的受害者,當碰到另一個可以轉移的新對象時,恐懼感的因素會產生作用,並讓她猶豫離開是否是最佳選擇。

所以呢,最終公式為:

預期回報率 = 無風險價值 + (波動性 * (風險價值 - 無風險價值 + 沉沒成本))^(新手衝動 * 彌補性情緒 * 恐懼感)

當面對誘惑時,我們若要放棄既有的關係,而投入第三者的懷抱時,第三者要能帶來的利益必須要大於「原本關係的價值」加上冒這段風險所必須該有的「超額收益」。如果這樣的利益計算下並不足夠,那這段誘惑也就沒有發生的價值:保持在既有關係中往往就是當事者的選擇。


多年前朋友讓我介紹法瑪、漢森和席勒三位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原因。我告訴他,這三位經濟學家雖是研究金融市場,但他們的理論也可以解釋婚姻。

每個人彼此不同,有的人有趣,有的人有錢,有的人有趣又有錢,自然有的人沒趣也沒錢。不過大家有一樣相同,就是大家都想找到更好、更適合自己的伴侶。所以婚姻其實就像市場的資源配置一樣,我們都在等待一個出價最高的人,只是每個人的價碼是彼此的不同魅力。

一、法瑪: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和誰一起合葬

就如同股市的跌宕起伏一樣,愛情也是難以預測的。我至今還記得三年前的6月,我陪朋友A和他女朋友去萬達買裙子,當女生一身長裙從試衣間走出來時,他們互視時的幸福微笑,和旁邊我嫉妒的心情。我根本無法想像短短3個月後,朋友A打電話說他們分手了。


男生出軌了,答案很簡單。原因是軍校大四的男生平時體能訓練很忙,總是錯過女生的電話;而當他給女生回電話時,女生卻不接電話,耍小脾氣。女生耍小脾氣很正常,我想所有談過戀愛的人都遇到過。


可異地生活交集很少,沒有那麼多話題,所以維繫感情本來就很困難。當你生活乏味無聊,每天不是跑5000米,就是俯卧撐時,女友卻不理你,另一個女生噓寒問暖,你難道不會懷疑誰更愛你?就這樣體能訓練就成了彼此分手的導火索,沒過多久朋友A和新女朋友就訂婚了。


現實就是這樣,誰都不知道國家會限制公費吃喝,會讓茅台股票慘跌;誰也不知道5年的感情,會因為體能訓練造成一系列漣漪結束。


二、漢森:婚姻有內在規律,而規律就在於門第


朋友B為人活潑,身上技能蠻多,即會運動,也會唱歌,還是我們班Dota主力Carry。大學時他經常為了接女友的電話,拋下沖向高地的隊友,導致我們全部陣亡,因此我們沒少罵他。可後來這段4年的感情也斷了。


朋友B來自一個中部小鎮,家境一般,在二線城市很難買起房。他女友是本地人,家境還算殷實。就這樣,大學生戀愛從沒考慮的家庭問題,成了橫在他們感情道路的牆。雖然房子、車子一樣男生都無法提供,可女生在一次次分分合合後,也慢慢的體諒了。


本想房子和車子都沒問題,事情就解決了,可沒想到鑽戒才是真正的殺手。女孩參加朋友的婚禮,她少時玩伴個個都有鑽戒,可我的朋友卻很難提供。大學畢業收入3000,一個月的房租就要近1000,你說他哪有錢買鑽戒?讓父母籌錢付房子首付,勉強還可以開口,但要花幾萬元買一個鑽戒怎麼開口?結果因此,他們倆分手了。


我不覺得女生問題有多大,因為她的朋友圈子就是這樣。讓她因為沒有鑽戒,而不自卑、不難過,這不現實,所以家庭差距摧毀了感情。所以說婚姻也許真的可以跨越種族,但是它很難跨越財富與地位,因為婚姻本身就是因為財富產生的。


三、希勒:既然你選擇逆襲,那你要學會忍受


不止是分手難以預測,和誰結婚也難以預測。朋友C是位女生,父親是官員,自己也長得漂亮。大家都在想她會嫁給哪個高富帥,可現實讓大家大跌眼鏡。由於她從小沒有和父母在一起,所以性格格外叛逆。到結婚的年齡,父母讓她相親,她總是不願意,有一天她聽煩了,惱羞成怒,就隨便找了一個修鐵路的普通工人。


股市裡不同公司的股票漲漲停停,有些時候大盤上漲跌都沒有道理。比如里根遇刺美國股市大跌,可其實像美國這樣制度健全的國家,經濟不可能因為總統的突然去世出現劇烈波動,何況里根根本沒有大礙,所以股市充滿了情緒化。同樣的道理,婚姻不完全是階層化的,它也會受到感情的影響。


婚姻是兩個人決定的,人都會有情緒波動,自然有人不在乎財富、地位。朋友C與修路工訂婚女生的故事。她由於性格叛逆,她一時煩躁,居然決定嫁給一個成天出差的修路工人,可想她性格越癲狂起來的後果。希勒在《非理性的繁榮》一書指出,世界上股市波動最大的往往是監管不健全的發展中國家,比如菲律賓、台灣,你要得到高回報,自然有高風險。


同樣,雖然男生攀到了一個不錯的家庭,但是婚後生活可能要忍受女生乖張性格,這邊是婚姻高攀的風險。

························································································

席勒書里關於台灣的數據是1986-1987年的,那個時候台灣是發展中地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推薦閱讀:

哈耶克是誰?他寫的哪本書被禁?他的主要觀點是否符合當下社會的發展趨勢?
初級、中級、高級計量經濟學內容都有哪些區分與銜接?
實證分析(Positive Analysis)在經濟學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如何走出經濟學研究的怪圈?
如何區分環比、同比?

TAG:心理學 | 社會學 | 經濟學 | 愛情 | 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