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三原色是紅、黃、藍,而不是其他顏色?

為什麼這三種顏色無法通過其他顏色調和出來?為什麼?
對了,正想問,當時是怎麼得出這三個色無法被調和的,


一 原色的來歷

人的眼球內部有錐狀細胞 (在正對瞳孔的視網膜中央區域稱為黃斑區),能夠感受到紅光、 綠光與藍光,因此人類以及其他具有這三種感光受體的生物稱為「三色感光體生物」。 而其他一些生物,如蝦蛄 ,有十二原色的感光系統。 雖然眼球中的椎狀細胞並非對紅綠藍三色的感受度最強,但是肉眼的錐狀細胞對於這三種光線頻率所能感受的頻寬最大,也能夠獨立刺激這三種顏色的受光體,因此這三色被視為原色。所以"原色"並不是一種物理概念,反倒是一種生物學的概念。

有些物種的眼球具有四種不同的「感光體」,例如許多鳥類及有袋動物都屬於這類生物,甚至於有人提出部分女性人類的眼球也具有第四種感光體,除了紅綠藍之外還多了黃色。另一方面,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屬於「雙色感光體生物」,它們的眼球只有兩種感光體。

「原色」的指定並沒有唯一的選法,因為就理論上而言,凡是彼此之間無法替代的顏色都可以被選為「原色」,只是目前普遍認定「光的三原色」為紅綠藍。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1907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Lumiere August and Louis 1862.1864–1954.1948)所發明的天然彩色相片技術 (Autochrome )進入量產時,他們所選定的三原色其實是橙色 (Orange)、 綠色 (Green)、 紫色 (Violet) 。[1]

二 原色的分類

現在常用的三原色概念其實分為美術三原色色光三原色兩種。

我們現在使用的美術三原色指可以認為就是CMY色制,青(Cyan)、洋紅(Magenta)、黃(Yellow)。在列印、印刷、油漆、繪畫等靠介質表面的反射被動發光的場合, 物體所呈現的顏色是光源中被顏料吸收後所剩餘的部分, 成色的原理是減色法原理,色值以0%-100%比例混合,三種顏色最100%混合為黑色,0%為無色。

色光三原色就是RGB三原色,符合加法色原理,三種基本色光就是紅(Red)、綠(Green)、 藍(Blue)、在顯示器中值從0-255個亮度階,三種顏色達到最大值混合為白色,最小值為黑色。[2]

三 原色是否就不能調和?

在評論中@林培中詢問了這個問題,但這一點我並不確認,如果有人了解,請補充指正。

也許顏色並不是不能被調和,我想現代技術完全可以控制材質的反射的光波波長,顯示可見光譜中的任意一色。

記得一個故事:
在古羅馬,能夠製作紫色染料的原料需要從海底的軟體動物中提取,而沒有合適的材料來合成紫色。那時候潛水技術尚不完善,採集困難,產量極少,只有君主才能使用,於是紫色被稱為帝王之色。
這時候紫色就算是不可調和的顏色,完全是由工藝成本決定的。

在現在印刷術中,印表機墨盒使用CMYK四色就可以打出絢麗色彩,這種統一廣泛的標準也許是來自實踐產生的、最經濟的工業標準。

----------------------------------------------------------------------------------------------------------------------------------------
[1] 參考詞條,百度百科「原色」,對部分名次添加了說明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532.htm
[2] 參考詞條,百度百科「三原色」 http://baike.baidu.com/view/41629.htm


任何線性無關的三個顏色都可以作為原色,而現在的取法是讓顏色分量都是正數,方便理解和計算。
顏料吸收的過程可以用 Lambert-beer 定律去套,混合顏料的吸收譜等於單一顏料吸收譜直接相加,那麼吸收譜簡單的 CMY 作為基底顯然最方便。


1 緣由(黃紅藍的說法來自於哪裡?)

2 百度百科中有關紅黃藍的解釋(是否為cmy的誤傳或者翻譯的錯誤)

3 李濤老師:「這是認知體系的迭代造成的。」

4 維基百科中關於原色的解釋(現代美術中已經修改了紅黃藍的說法,改為青品黃)

5 全國普通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色彩》課程中提到有關於美術三原色的說法

6 photoshop中可選顏色工具案例模擬加減混色原理

1.寫本文的緣由(黃紅藍的說法來自於哪裡?)

有一天跟同事聊起「三原色」的問題,同事告訴我三原色是「紅黃藍」,這顛覆了我原本對三原色的認知,就好比突然有一天你告訴我地球其實是平的,此時我的內心(exm???)我馬上跳起來反駁 :「紅綠藍才是三原色,你這個無知的人!!!」

然後我馬上向其他同事求證一起說服她,但是得到的結果缺讓我大跌眼鏡,大家認為兩種說法都對,並表示,在美術顏料里用紅黃藍三種顏色可以調出所有的顏色,而我說的是光的三原色,這並不衝突,我隱約存在一些散碎的記憶,小學美術老師好像是這樣講過。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馬上查看百度百科詞條「三原色」

2 百度百科中有關紅黃藍的解釋(是否為cmy的誤傳或者翻譯的錯誤)

根據詞條,確實存在光的三原色和色的三原色,分別是R(紅)G(綠)B(藍)和C(青品黃)M(品紅)Y(黃)

但是依舊沒有紅黃藍什麼事啊,也就是所謂的紅其實是品紅,所謂的藍其實是青色?帶著疑問繼續查看百科詞條,終於找到了有關美術對於三原色的定義,其中說到了紅黃藍其實是人們加入了主觀的感覺,那麼這種主觀的感覺是來自於哪裡?到底為什麼紅黃藍三原色更加流傳於民間?

紅黃藍是否是cmy的誤傳,還是說獨立存在的,是不是人們更多保留了關於兒時美術教材中關於三原色定義的固有印象?我到國家圖書館借閱到這基本基本珍貴的書籍,可惜沒能查看到相應的資料

為了探究事實的真相,我在微博微博問答種諮詢了中國photoshop第一人 高高手創始人李濤老師

老師在微博問答中給出這樣的回答:

李濤老師認為原色沒有唯一的說法,是由於認知體系的迭代造成的說法不一致,三原色沒有絕對值所以才要控制色域。

由此可見,紅黃藍並非空穴來風,是有歷史證明存在過的,那麼在今天紅黃藍是否作為仍然為美術三原色而存在呢

4 維基百科中關於原色的解釋(現代美術中已經修改了紅黃藍的說法,改為青品黃)

維基百科中提到原色並非是一種物理概念,兒時一種生物學概念,人的眼睛中存在3種錐形感光細胞,而有些動物甚至部分女性人類的眼球擁有4種感光體

這段文字中寫道

現代美術中已經不採用紅黃藍作為原色顏料,而採用消減型三原色,為了驗證這種說法,我拿到了幾本主流的現代美術和全國普通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色彩課程教材

5 全國普通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色彩》課程中提到有關於美術三原色的說法

已經其中大部分的

教材中已經把顏料的三原色寫成CMY(青品黃)

而清華大學出版的這本設計色彩與構成圖中的標明了顏料三原色是青品黃

但是,下面的文字說明卻寫的是紅黃藍

只有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這本《色彩構成》仍然認為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在全國普通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色彩課程中,一段有關於顏料三原色的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

其中寫道,美術實踐證明,品紅加黃可以調出大紅,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以青品黃為原色能調出更多顏色

事情到了這裡相信大家心中也已經有了各自的答案,那麼如何運用原色原理來調色的,可選顏色是如何模擬色彩加減混色原理的呢?

6 photoshop中可選顏色工具案例模擬加減混色原理

比如想把圖中的可樂罐中的混色,混色調色應該怎麼調

根據加減混色原理,青品黃和紅綠藍互為補色(色彩平衡工具完美解釋)

所以在可選顏色工具中,青色 洋紅色 黃色 模擬了cmy的減色混合模式,和當滑塊向左移動時,相當於加色混色模式,也就是說,加青等於減紅,減青等於加紅

如圖,當紅色的數值都降為-100的時候,紅色減青(加紅)減洋紅(加綠)減黃(加藍)所得到的顏色正是紅綠藍相加等於白色的加色混色模式

而同時加入青色 洋紅色 黃色的時候則是變成了黑色 減色混色模式

比如想把紅色調成青色,則需要加青(等於減紅)變成黑色之後,再加入綠色和藍色混合成青色

想把紅色調成洋紅色則需要減黃色(等於加藍色,藍色和黃色互為補色)因為 藍色+紅色=洋紅色

想把紅色調成黃色則需要減洋紅色(等於加綠色,洋紅色和綠色互為補色)因為 綠色+紅色=黃色

而要把紅色調成同一rgb模式下的綠色 則需要先加入青色(減紅色),然後再減去洋紅色(直接染成綠色)

把紅色調成同一rgb模式下的藍色 則需要先加入青色(減紅色),然後再減去黃色(直接染成藍色)

試驗中我還發現255的純色rgb顏色的補色並非是100%的cmy顏色,這是否驗證了李濤老師所說的原色沒有唯一,需要控制色域的說法??

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

參考文獻

《色彩設計》

百度百科 維基百科 《三原色》

李濤《光和色》

特別感謝李濤老師再微博問答中的耐心解答@李濤ps


若是用紅色 藍色 黃色代替 紅色 藍色 綠色 作為三原色 ,以各種比例混合起來, 也可以得到範圍相當大的的一系列不同顏色 ,幾乎遍及整個光譜。 但事實上,我們會發現幾乎沒有什麼東西看上去像綠色,那麼能否配製綠色呢?答案是肯定的 ,把一些紅色光投射到要配製的綠色光上,就能用黃色和藍色的某一混合色來與之匹配 即 rR+X=yY+bB R表示紅色 Y表示黃色 B表示藍色 r y b 表示顏色數量 然後把紅色放到另一邊去 ,它就是一個負數的量,就得到了要配製的綠色X 。任何顏色都可以用任何三種顏色來調配,並沒有基本的原色的這樣的東西,任選一組三原色,對某些顏色取負的量,就沒有用來定義一種原色的唯一方法,原色一般被說成是 紅綠藍 是因為用這些原色無需用負號即可得到較寬的顏色範圍而已,這樣在日常生活應用中也方便些。
參考 費恩曼物理學講義 (第1卷)第35章 色視覺


實在忍不下去,實在忍不下去,我不知道咱美術教材怎麼編的,美術課怎麼上的,

但三原色就是只有色光三原色和色料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就是紅R、綠G、藍B,色料三原色就是品紅M、黃Y、青C,

紅黃藍在任何場合都不是任何一組三原色!

紅黃藍在任何場合都不是任何一組三原色!

紅黃藍在任何場合都不是任何一組三原色!

是怕孩子年紀小覺得品紅的叫法突兀嗎,那寧可晚幾年教也不能灌輸錯誤知識啊。

提早開拓知識面沒問題,但我不能接受唯快當頭而誤人一生。

(三種顏色事件肯定不能這麼完了。但是,這幅圖把品紅色當成了紅,把青色當成藍,負分)

為什麼有色光三原色和色料三原色之分?

歸根結底都是要說到色光上的。

我很想講一串物理知識,光的本質是電磁波,電磁波按不同波動頻率分成好些段,只有一小段是人眼能感知到的叫可見光,這一小段又能細分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我們管它們叫光譜色,每一個是一種單色光,但太陽不是只發單色光的,而必然是覆蓋很長一段波段的,所以自然光是以上各種光譜色的混合,人眼看來就是白色,這是由於人眼的色匹配生理機能,不能區分某些光譜色的混色光和某種單色光,比如紅光混黃光,看起來和橙光一樣,但記住它們本質上不一樣(當然,混色光一旦被三稜鏡分光就露餡了)……

混色光有千千萬萬種,你看到一種就得到一種色彩,我們不可能做到挨個給它們起幾十上百萬個名字,所以要採用儘可能簡潔的表示方法,而平面圖形里最簡潔的是三角形,三個頂點三條邊,因此選出三原色,它們按比例混合就足以覆蓋一切色彩。你任性你盡可以搞四原色五原色七十二原色……

人眼中有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對黃綠色、綠色和藍紫色光最敏感,但為什麼我們不選它們做三原色呢,因為敏感範圍都大致呈一條鐘形曲線,黃綠色視錐細胞和綠色視錐細胞的敏感範圍有大片重疊。

紅綠藍作為三原色,可以同時保證:原色數量儘可能少、總的敏感範圍重疊區域儘可能少、混出的色彩儘可能多。不是不許有別的原色,但綜合評價都不如這一組好。

其中,紅色幾乎是不可替代的。橙色夾在紅黃之間,藍色夾在綠紫之間,紅色呢?它自己已經是邊界了。

接下來說色料。光照射到人眼裡,你就直接看見它的色彩,照射到別的物體上,就會發生反射、吸收、折射(要求透明物體)、透射(透明)、散射(透明)等相互作用。色料簡單粗暴講就是一切不透明物體(以及半透明物體顯色的一部分),當一束光照射到它上,只有一種或幾種光譜色反射,別的全部吸收掉,反射光再進入人眼裡。對於不透明物體,吸收和反射是對立的。

繪畫顏料有24色,36色,48色,直到500色……都是調配好的直接用就行,但涉及文字圖像印刷的話,也應當採用三種簡單色料的疊加,而不是很麻煩的預備幾十種油墨。最好的選擇就是品紅黃青這一組。

色光三原色是直接的,色料三原色是間接的。

不同色彩的光混得越多,總的波段範圍越廣,所以就越白;

不同色彩的色料混得越多,總的吸收範圍越廣,於是反射範圍越窄,所以就越黑。

我要是老師我能這麼講給小孩聽嗎?不可能,孩子只會當我在講催眠故事,

除非他天賦異稟不世出奇才承受著他的年紀不該有的智慧。

我能做的大概就只有告訴孩子每種常見色彩的名字,什麼是紅,什麼是藍,什麼是品紅,什麼是青……但寧願他知道得少,我也不願意拿容易理解但錯誤的知識糊弄過去。

然後,盡我所能把仍然抱有根深蒂固的「紅黃藍是三原色」認知的長大的老孩子,從泥潭裡拽出來。


看了一大波答案沒有滿意的,我來說說自己的理解,請大家來噴。

第一:顏色不能單獨存在,顏色需要依附媒介(這點居然沒人提到)。有顏色的媒介分兩種,能自己發光的,例如太陽、顯示屏;和不能自己發光但是能反射光的,例如印刷品,常見的花草。因為媒介的不同,光的三原色是紅(RED)、綠(GREEN)、藍(BLUE),簡稱RGB。顏料的三原色是品紅(MACENTA),青(CYAN),黃(YELLOW),簡稱CMY。我想題主應該是想問「為什麼CMY是顏料的三原色,而不是其他顏色」。

第二:得從人類的肉眼和可見光說起。人眼對紅光、綠光和藍光最敏感,這是身為人類的局限決定的,一切顏色的理論必須以此為基點。所以紅綠藍被看做光的三原色理由在此。那為什麼顏料的三原色卻不是這樣呢?奧秘在於顏料能反射光,也能吸收光。這個特性決定了顏料的三原色。

第三:人為什麼能看見綠色的樹葉?因為樹葉吸收了藍光和紅光,反射了綠光,只有綠光進入了你的眼睛。因此記住一個結論:紅墨、綠墨和藍墨,每一種都會大量反射本色光,吸收另外兩種色光。

第四:重點來了,假如直接利用紅、綠、藍這種光的三原色作為顏料的三原色行不行?答案是否定的。大家可以試試,拿紅顏料和綠顏料混合,得到暗灰色甚至黑色。因為紅墨吸收了綠光和藍光,綠墨吸收了紅光和藍光,最後的結果是:光的三原色都被吸收了,剩下黑色(沒錯,黑色不是顏色,是沒有光線跑進來所以看不見才是黑色)。以此類推,紅墨、綠墨、和藍墨兩兩混合,都會把光的三原色吸收掉,把顏色變成灰調,因為它們不能作為印刷三原色或者顏料三原色。

第五:(樓主要的答案終於呼之欲出)所以要想油墨混合時至少釋放一種色光,每一種油墨都應該要反射另外兩種色光,這樣才能調色。因此,我們需要的顏料三原色應該要滿足以上要求。

第六:剛好,

品紅色是紅藍光的混合。品紅顏料能吸收綠光,同時反射紅光和藍光;

青色是藍綠光的混合。青色顏料能吸收紅光,同時反射綠光和藍光;

黃色是紅綠光的混合。黃色顏料能吸收藍色,同時反射紅色和綠色。

比如,品紅和青色顏料混合,沒錯,綠光和紅光被吸收了,只有藍光被反射,所以兩者得到藍色。同理,其他兩兩混合也能釋放光的三原色。

PS: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問為什麼一定要釋放光的三原色才可以被選作顏料的三原色。。。因為人眼需要看見光才能看見顏色呀,又由於人眼對於光的三原色最敏感,三者不同程度的混合即可產生其他顏色了,所以。。。

總結:正是品紅,青色,黃色顏料在兩兩混合時,能釋放至少一種人類肉眼最敏感的色光,因此它們就被選作了三原色。


人體眼球有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可以感受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這是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均勻混合即為白色。而如果三種視錐細胞的某幾種出現了問題,比如感受區間靠前或者靠後,那就會成為現代醫學眼中的色盲。
光的三原色可以兩兩組合成另外三種顏色,分別是品紅(紅藍),黃(紅綠),靛青(綠藍),可以稱為光的三間色,也就是顏料的三原色。三間色與三原色互補色,這裡互補的意思是混合後為白色,品紅與綠互補,黃與藍色互補,靛青與紅色互補。
同樣,顏料的三原色也可以構成三間色,沒錯,就是光的三原色。

如此不能算是巧合,而是符合基礎物理學原理的一個結論。顏料的顏色是因為該顏料反射了該顏色,即品紅顏料吸收了綠色,黃顏料吸收了藍色,靛青顏料吸收了紅色。當品紅和黃色混合時,混合顏料同時吸收了綠色和藍色,只反射紅色,故此顯紅色。其餘同理。而如果三種原料混合,則會吸收掉所有的光,那也就不會有光反射出來了,看上去就是黑色了。


而為何顏料三原色無法被其他顏色調和出來呢?因為其他的顏色或多或少的都會吸收光的三原色光當中的至少兩種,無論怎麼混合,該混合顏料都會吸收不止一種色光,也就無法呈現只吸收一種色光的顏料三原色了。
光的三原色也是類似的原理,可以試著自己解釋下。


因為人眼中的錐形細胞有三種,這三種細胞都能對光產生反應,但是敏感程度不同。這三種細胞對應的敏感的峰值波長分別是565納米、535納米,420納米。比如一束波長為565納米的光,會對第一種細胞產生敏感的刺激,後兩種細胞對其的反應就低得多。人眼就把這種光處理為紅色。

565納米、535納米、420納米分別對應紅色、綠色、藍色,也就是三原色。其他顏色都是不同的光對這三種細胞的不同比例的刺激的混合。


首先傳統上的紅黃藍是美術三原色,也就是減色法的三原色,常在列印和顏料中應用。單獨使用時分別對應RGB值Magenta品紅(1,0,1),Yellow黃(1,1,0),Cyan青(0,1,1),也就是說這些顏料理想狀況下各自分別完全吸收綠色、藍色、和紅色的光並反射其他波長的光。

首先紅綠藍RGB三原色這個概念,又稱加色法三原色,來自於人類視覺的三種感光細胞。紅色、綠色和藍色光分別能獨立地刺激這些感光細胞。而這些色光互相疊加時,感光細胞也能收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從而模擬出各種波長的光在視覺上產生的信號,也就是「色彩」。

和加色法不同的是,減色法需要額外的光源。當顏料被塗在物體表面時使用,事實上使用的是他們吸收光線的能力而非放出光線的能力。當具有多種色光的光線(如日光)照射在這些顏料上時,每種顏料會吸收(減去)一定波長的光,最終只有一部分特定波長的光會反射出去,在人眼中顯示為特定的顏色。

舉個例子,品紅+黃產生的飽和顏料會同時吸收綠光和藍光,可以組成(1,0,0)的紅色顏料;而我們還可以通過調整比例或稀釋顏料,產生任意(x,y,0)的顏色。只是它們一定是不吸收紅色光的,所以還需要引入青色顏料來增加顏色的維度。而理論上完全混合三原色的顏料,我們還能夠從中得到能夠吸收所有光的黑色顏料(0,0,0)。

因此假如光源包含所有波長的光,混合減色法三原色的三種顏料並在白色畫布上塗抹,可以得到任何人類可以認知的顏色。而三種顏料本身,不考慮化學反應的話,是無法簡單地通過混合其他顏料得到的:混合顏料不能減少顏料吸收色彩的維度。


而為什麼早期人們會認為紅黃藍是三原色呢?這可能要依靠心理學上的「Opponent Process」 色彩認知理論來解釋了。

Opponent Processing理論認為,人眼得到的視覺信號在進入感知系統前,會重新調整為三組維度通道:紅/綠,亮度,黃/藍。如下圖,相關神經元會解析三種視錐細胞的信號,每一組不能同時傳遞兩邊的信息,也就是說,不存在「綠綠的紅」,或者「黃黃的藍」這樣的顏色認知。

由於三種類型的視錐細胞在色彩感知上存在較大的重疊部分,對視覺系統來說,獲取它們之間的「差異」部分,比單純獲得它們的絕對量值更為有效。

這種說法的佐證之一,來自於人眼長時間注視色彩後留下的殘象,正好是上述三個維度的取反。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在人類視覺皮層發現了對應通道的神經元組(blob)來按照此理論解析顏色。

而在這個理論下,紅色/綠色、黃色/藍色都可能被人們認為是「原色」:在特定波長下,它們都和另一個通道無關,只給你帶來某個特定通道上的感受。

這可能是導致人們認為「紅黃綠藍的顏色較純」的原因。而我個人猜測其中,人們後來發現綠色顏料可以通過黃色和藍色顏料調和,因此把綠色逐出了「原色」的行列,認為「紅黃藍」是組成世界萬物的三原色了。

但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相關教育的普及,「紅黃藍」三原色已經是過時的概念了。在充分了解到色光加色法,色料減色法,以及人對色彩的「Opponent Process」認知系統後,我們應當已經對色彩有較為充分的了解了,也能夠知道不同情境下的原色分別代表著什麼。而「紅黃藍」這樣錯誤的概念,遲早也是會被時代所拋棄的。


人類探索中發現的比較不相關的一組基罷了。話說CIE XYZ應該是正交雞巴?


首先三原色不是紅黃藍,是品紅 黃 青。


Sometimes I"d rather be blind.


首先,

光學三原色是RGB,紅Red,綠Green,藍Blue

印刷三原色是CMYK,青Cyan,品紅Magenta,黃Yellow

因為人們發現青紅黃沒法調出真正的黑色,而且黑色墨水比彩色墨水便宜多了,為了降低成本,又加了一個黑色,但是黑色Black用B表示的話不就跟Blue混淆了嘛,所以黑色改名為K

那麼為什麼要分RGB和CMYK兩種體系呢?

因為在顯示屏上,顏色是靠發光產生的,屬於顏色的加法,比如紅綠藍混合成白色

而在列印的時候,顏色是靠反射產生的,屬於顏色的減法,比如橡皮泥捏在一起會越捏越黑

下圖經常出現在答案里,仔細觀察你會發現RGB越加越亮,CMYK越加越黑,思考一下就知道為什麼三原色會不一樣了(提示:你用RGB做顏色的減法是合成不出所有顏色的)

所以我只要解釋一下RGB體系就能理解這個問題了

第一步,人眼球的色錐細胞對顏色的敏感度如下(先忽略黑色的色桿細胞)

第二步,由此我們可以人為規定波長為700nm/546.1nm/435.8nm的光作為三基色,即紅綠藍

回答到此結束。下面的內容跟問題無關了。

第三步,對比三基色合成的顏色和真實的顏色,推導出合成所有顏色各需要多少三基色

CIE 1931 (R, G, B) 來自《Introduction to flat panel display》

但是從圖中你會發現,在435.8nm-546.1nm的波段,r值居然是負值,這就尷尬了

第四步,所以人們提出了XYZ體系來描述顏色

最終得到了大家經常看到的馬蹄圖

時間有限就不詳細說了,

具體內容可以參考《Introduction to flat panel display》中文版叫做《平板顯示概論》


@雲透,印刷學方面的色彩問題我不是特別確定,至少如果是建立在對人類視覺原理中的顏色辨別機制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存在任何不能被其他顏色調節出的顏色(如果允許negative color 存在的話,negative light的意義請看我下面的回答中提到的第一個文獻),RGB只是色彩空間中的一組坐標系而已,只要使用者願意,可以構建出無數不同的坐標系來分解表示任何顏色(同樣是建立在以下2個前提基礎上的)。為了理解這一點,可以想像成三維空間中的坐標系變換,只要使用線性變換的矩陣即可在不同坐標系中自由轉換。

但是在這裡,我必須特彆強調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覺得,通過調節幾種顏色光線而得到的組合光線,和另外一種光線「顏色一致」,這種「一致」,除了以上提到的、可能來自於在不同線性相關的坐標系之下的不同表達之外(這是可能原因1),還有可能來自「同色異譜」現象(這是可能原因2)同色異譜現象定義很簡單,但是解釋其原因比較複雜,必須從生物學上掌握一些相關的視覺成因知識,如果你想真正弄懂這個概念,我推薦看一下我下面提到的Foundations of Vision第4章的內容,說的很清楚。

我定義的同色異譜問題的最大原因:
人眼中的特定相關組織,受到不同強度不同波長的光線刺激(輸入)之後,產生不同強度的光電流(輸出),這個系統的輸入輸出不符合線性系統特性。
也就是由於這個系統的非線性特性,最終導致了同色異譜現象。
======================================================================

以下論述出自圖書「」A Field Guide to Digital Color「第一章Color Vision第十頁:

It is therefore possible to match all other colors with any set of three, distinct colors, assuming you can use 「negative light」 as described above. In this context, 「distinct」 means that no primary
color is simply a brighter version than another primary.

也就是說,任何一種顏色的光,都是可以被任意三種不相關的顏色match出來的(【前提1】如果允許negative light被使用的話:關於negative light,如果想詳細了解建議看一下這本書這個位置附近的color matching實驗)

【前提2】distinct在這裡的定義也寫的很明確,就是這三種光中的任意兩兩種類,互相不是在光譜上的純粹強度加強版本。

而且不一定要求這三種色光一定相互正交(一定不能相互表達)嘛,畢竟不正交的三個向量也可以度量一整個空間,因為其實正交分解之後是一碼事,三維空間就是顯然的一個類似例子.

--------------------------------------------------------------------------------------------------------------------------------
以上是一個經典而公認的結論,同樣的並且更詳細的解釋出現在這本經典教科書中。
Foundations of Vision,作者Brian A. Wandell
這個書在網上可以瀏覽內容:https://foundationsofvision.stanford.edu/chapter-4-wavelength-encoding/ (這是我建議你看的,針對這個部分相關知識解釋的頁面),對於本問題的解答,建議著重看一下這個頁面上「Measurements of the Color-Matching Functions」部分下面的內容


原色是不能用其他顏色通過加法調和的顏色,通過原色可以調出其他顏色。
紅黃藍是三原色的說法是不準確的,應該是品紅、黃、青。
這三種顏色是無法通過其他顏色調和出來的,所以他們是三原色。


因為三原色調和在一塊後,就是黑色了,一種你超出你想像的黑暗。


顏色是人眼對電磁波的感知包括大腦加工的產物~

也就是說正常人的眼睛裡面就有感知紅光 綠光 藍光 (3種波長的電磁波)的感測器(視錐細胞),你眼中所有的顏色都是你可感知的部分,對人來說紅綠藍就是光的三原色~

換成鳥類的話,光就有4種原色,因為鳥類有4種波長的感測器.

我們做彩色的屏幕時,是給人做的,用到r紅g綠b藍 3種「燈泡」,就夠了,足夠模擬我們眼中的世界了~通過控制燈泡的開關或者是強弱,就能組合出人眼中不同的顏色。 但這個屏幕對鳥來說,可能就是廢物屏幕,色彩偏離特多吧~


然後看顏料/印刷,顏料不是燈,它不發光是反射光~用的是洋紅 黃色 青色 ~

實踐中得知,用顏料 洋紅(反射出了紅光和其他)+黃(反射了紅光和其他) 調出的紅色很正,同樣可以用洋紅 黃色 青色調出綠色和藍色。但用紅色(反射了紅光,吸收了別的)+綠色(反射了綠光,吸收了別的),反射的光的交集不夠多,調出來的顏色,就會很暗很臟,不可能是很亮的黃~

當然,顏料因為色彩純度問題等,一般混在一起都比較臟,全攪在一起會黑些,但不會特別的黑,當然更不會變白~所以一般都是配合濃郁的黑色顏料和白色(想畫出足夠多的顏色的油畫,至少需要買 洋紅 黃色 青色 黑色 白色 5罐子顏料,而追求更好的顏色純度的時候,可能需要買更多的顏色,畢竟顏料不夠純)~
在白紙上印刷的時候,你不噴顏色就是白色(普通4色印刷就是cmyk)

紅 黃 藍?那是 幼 兒 園 嗎??(.???.)?


因為在印刷或畫畫顏料中的有色顏色中,紅、黃、藍是最原始的顏色,是無法用其他任何顏色進行組合而成的,所以叫三原色;除此之外的任何其他有色顏色都是由此三種顏色進行組合而成。註:金色、銀色、黑色、白色不屬於有色顏色。


(盜圖)

首先,人眼對顏色的區分是來自於光對三種不同的視錐細胞刺激的相對大小,如果我們把三種錐細胞的刺激值當做一組正交基的話,就可以發現紅綠藍(也就是對應的波峰位置)並不是正交的。如果把三種錐細胞叫做RGB,紅光和綠光在R-G平面,藍光在G-B平面,它們組成一組完備的基,但因為基的係數不為負,因此可以調節三種光的強度不能合成所有顏色,但可以合成相當廣泛的顏色。

其次,我們知道光的本質是各種頻率的電磁波,而可見光的頻率範圍大概在380-780nm之間。假設細胞的刺激在一定範圍內是可加的,從盜圖可知,三種原色可以歸結為不同的兩種錐細胞的響應,是可以由其他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合成的,當然要在相同的GR、RB或BG平面內。


我的印象是,RGB是光源的三基色,RYB是反射的三原色,至於CMY曾經是印刷多用的顏色模式。


推薦閱讀:

為什麼RGB色域未能包括人眼能見到的全部色域?
如何識別色彩的明暗?不同顏色的靜物在素描下應該如何表現?
有關於WIN7、專業繪圖級顯示器、PS三者之間的色彩配置問題到底如何是好?
銀色和灰色有什麼區別?能用肉眼區分這兩種發色嗎?
什麼是色彩心理學?

TAG:顏色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