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的時候,鹽和醬油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說點大家可能不知道的。

舌尖中國里諾鄧的鹽在國內根本排不上號,自貢的貢井鹽要好吃的多了。

我心中最好的鹽,來自四川資中的羅泉。這個地方供奉著全世界唯一的一座鹽神廟,鹽神是管仲。
鹽神廟中心的井,自秦朝開始供鹽。1925年憑藉井鹽這一個單一品相獲得巴黎國際博覽會金獎。
(這鹽有很成年人趣味的味道。)
國外的常見好鹽有法國的鹽之花海鹽.都是蘸著吃的。

鹽與鹽成分上的差別只有3%~5%,在煮物上無法分辨,偏偏蘸的時候我們都能吃出來。還有一些鹽不錯,海鹽、湖鹽、岩鹽等。辣椒鹽、香料鹽都可以自制。

一般吃什麼類的產品,就配什麼鹽(海鮮配海鹽,牛肉配岩鹽)。

——————————————————————————————————————————
醬油。
醬油和鹽的差別就是氨基酸(鮮味)、顏色。醬油由豆類釀造, 醬油能夠自然的提升肉類的鮮甜。豆類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東方的風味,即便說中國的烹飪文明都是根植在豆類基礎之上也不為過。

我個人從十年前就對醬油有一種特別的偏愛,嘗試過的醬油超過100種。難有高下,只有個人的偏愛。以下為印象深刻之品牌,以供各位朋友參考一試

香港:九龍醬園。被過高評價的醬油。
香港:李錦記蚝油,舊庄或熊貓,雖然不算是醬油,但是沒人能不用。
台灣:台宮鬼女神金味原液。腌漬最佳。
台灣:金蘭醬油膏。肉燥飯必備。
台灣:黑龍蔭油膏(特級或春蘭)。由黑豆釀造的叫蔭油,醬味特厚。
日本:龜甲萬。全球醬油No.1,蔡瀾愛物,久煮不苦。(國內是和統一公司合資廠統萬微產)
日本:鐮田醬油、土佐醬油、昆布醬油都不錯,個人覺得日本醬油都是中規中矩,沒有非常驚艷感。
新加坡:廣泰祥雞飯醬油。超好、超黑的老抽,微甜不苦。
潮汕:白豉油精。86年輕工部銀獎。心中最愛的生抽。
四川:大王醬油。紅燒最愛不解釋。
蘇州:蝦子醬油。雖然我是蘇州人,但是我不喜歡這隻醬油,做油爆河蝦不錯。
上海:泰康黃辣醬油。不是醬油的醬油,也叫喼汁?排骨年糕絕配。
山東:六月鮮/有機醬油。這隻產品做得真的不錯,能夠兼顧絕大部分人的口味,渠道做的也好。
美極:雀巢美極鮮味汁,餐飲渠道做得無敵,基本上95%的廚師都用過。雖然不是純釀醬油,但很好吃,沾太陽蛋就很好吃。


醬油和鹽完全不能互相替代。

如有的同學已經說了,醬油有特有的香與色。必須要說的是,鹽固然亦有分類,亦有特別妙處,如四川泡菜需用自貢井鹽才好。但跟醬油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

醬油是【液體】,這點非常重要,也即它可加入配料的方式千萬種,出來的滋味也就千萬種。

現在市面上以配製醬油為主,可以認為是從釀造醬油勾兌而來。純釀造的醬油很遺憾地離普通人生活越來越遠。最基礎的醬油乃是生抽,一瓶上等的生抽在廚房裡再重要不過了,生抽的質量,對白灼菜肴(如青菜、蝦、白切雞)和生食(刺身、壽司、沙拉式冷盤)有著第二重要的影響——第一重要的影響是食材的新鮮度。

老抽是第一常見的調味醬油,它加了焦糖,用來上色,不過我不怎麼愛用,紅燒上色用糖其實足夠。

其它調味醬油,亦是從生抽基礎而來。包括很多「味極鮮」之類,加了味精和其它增味劑,涼拌和點蘸都算不錯,不過各個牌子差異很大。

清蒸魚用的李錦記蒸魚豉油,雖然【行貨】可是確實能保證魚之鮮美。

拌面和涼麵,如果試過蘇州的蝦子醬油,和或日本那些加了昆布(海帶)及各種海味的調味醬油,你就知道,加其它佐料都是浮雲。

昆明街頭的豆花米線和涼米線,必須加上釀造時就配以紅糖和香料的滇式甜醬油,才能淋漓盡致。

如果沒有上好的魚露(魚蝦發酵而來,若以古代標準看,也是醬油一種),你永遠做不出泰國和越南青木瓜的滋味。

…………

生抽醬油真的很重要,嘗不出差別?去你家附近最大的超市,找國產最貴的一瓶,再找一瓶日本醬油(隨便什麼牌子吧,醬油這回事,我媚日)。回家拿一根新鮮黃瓜,分別點蘸,你就知道差別了。


鹽是單一的鹹味,醬油因為通常加入了谷氨酸鈉之類的味精物質,有增鮮的作用,還有就是加色,美觀。舊日的醬油最特別的就是一種豆類發酵的味道,現在只有傳統的老抽會有。醬油可以拌米飯,鹽不行吧


老抽是用來上色的,生抽是用來調味的。用老抽做出來的紅燒肉,也就是騙騙眼睛了。

醬油不能代替鹽。那個做醬油的豆醬,某些地方燒肉的時候就當鹽用。

朋友曾經送我一罐老家帶來的黃豆醬,我設法瀝出了些醬油。燒出來的紅燒肉,反覆加熱幾次以後,醬香越來越濃,真是唇齒留香,可以當開胃菜了。

可是市場上的醬油,回鍋多少次都還是一個味道,而且(我個人覺得)有點兒刺鼻。


醬油之所以咸是因為加工過程加鹽,要不就腐壞了。所以鹹味是醬油的副產品。如果古代能做出不咸而保質的醬油,那醬油多半就不含鹽。古人發明醬油的根本目的是獲得那個年代的「味精」。限於工藝,他們只能做出混合了鹽的「味精」。

一言以蔽之,從根本上講,鹽是鹽,醬油是味精。


理論上,鹽是純凈物,只有一種味道,就是咸。醬油是混合物,一般是由黃豆(偶爾也有其它豆類乃至神秘物質)釀製而成。其區別,就如酒精和酒的區別。

最大的不同,在於「香」。


我們所吃的食鹽都是帶有純正的鹹味的(不管你是哪種品種的鹽),而醬油是經過發酵的,不僅帶有鹹味還有醬香味,略微還有一些鮮味


中國皇帝是吃青海的鹽。還有更加好的嗎


炒菜前期用蔥姜蒜辣椒嗆鍋時,加入一點醬油,瞬間香氣撲鼻。鹽就沒這個作用。

PS:接著@yskin 的說,醬油=鹽(咸)+味精(香)+水(保證鍋不幹)+顏色


鹽可以更大程度保持味道
醬油提高鮮度,含有味精,蒸容易發酸。
比如香菇蒸雞翅,用鹽
芋頭蒸扣肉,用鹽
辣椒炒肉,用鹽和醬油的風味也不同
廣東人喜歡耗油,很多菜放一點可以提鮮


作為一個酷愛做飯的男人,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鹽比醬油咸。


醬油除了咸,還鮮


個人覺得,鹽是把食材本身的味道激發也來,而醬油則是為了加入其他的味道。


炒菜我會用李錦記,拌菜和料理我會用海天海鮮......對,貌似很少人說到海天海鮮?大愛啊


我做菜的時候我是不喜歡放醬油了
這可能跟個人喜好有關 吧
從調味的角度來講,不管鹽是否是好鹽,放多少,如何放,這才是問題,鹽可以調味,放的合適的話,不搶食物本來的味。也不破壞食物本來的顏色
而醬油,本身是有顏色的,具有調色的功效,當然這也是要適量。而且醬油搶味。但是如果醬油加對了,也會有加香的功能。
這是我自己領悟的東西,不對的地方,敬請指教。


從化學的角度而言,鹽的成分比較簡單,就是單純的集中無機物(無機鹽)的組合,而醬油的成分非常複雜,其中不僅含有食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還含有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以及多種蛋白質水解產物(多肽及氨基酸)。而鹽大部分是通過重結晶以及簡單地化學手段提純得到,而醬油則是通過發酵,顯而易見醬油的成分以及製造工藝都複雜很多,而人體對於鹽和氨基酸(多肽徹底水解)都有需求,因此不能說它們到底誰更重要。這個要看個人口味,其實從化學人的角度而言,沒有海鹽和貢鹽之分,或許是其中一些微量的物質導致的味道不同吧


鹽和醬油的關係 就象精子和精液


非常有意思就是鹽全世界人民都吃,但是醬油卻只有亞洲人吃呢


站在醫生的角度、覺得最大的區別是對健康的影響太不一樣。

相對而言,更希望大家少用甚至不用醬油。能夠只用食用油、鹽炒出原汁原味的菜當然更佳。

推薦看我寫的文章:醬油與健康 - 知乎專欄


老祖宗在三千多年前發明了醬油。優質醬油由大豆,小麥純糧釀製而成,味道非常有層次感,

醬油的鹹味,鮮味、甜味一一經過你的舌頭。

而鹽,基本只有鹹味。 但是,井鹽,海鹽,味道也有微妙不同,因為鹽附帶微量礦物質成分不太一樣。

鹽是基礎,醬油是升華。

香港美食大家蔡瀾深諳醬油之妙,認為世間最好吃的是豬油拌飯。

他是這樣形容的,熱騰騰米粒有溫度,融化豬油潤滑舌頭,這些都是好吃的基礎,但畫龍點睛的,是那幾滴好醬油。

蔡瀾隨身會帶一小瓶頭抽醬油到處走,吃到好東西就掏出來蘸一下。

這不是矯情,蔡瀾是真懂吃真愛吃的美食大家。

但是,有時候,用鹽比用醬油好。

本身就是好滋味或者很新鮮的食材,就一點點鹽,更能體會食物滋味。

本身有鮮味的食物,比如菌菇類、雞蛋,別加醬油,免得蓋過食材本味。

若是普通食材,還是來點醬油升華一下吧。

關於打醬油更多問題,我的健康科普公眾號——知食菌有專門寫。

手機微信掃二維碼可直接閱讀

食?技‖走,帶你去超市打瓶好醬油

http://weixin.qq.com/r/qzukoM-EJAdYKYvDb24v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烹飪 | 醬油 | | 調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