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蚌埠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可以是土生土長的一直沒離開的,也可以是長大了去外地發展的,甚至後來定居此地的同胞們,來聊聊感受吧!
祖上四代蚌埠人,再往上從江蘇徐州先移民安徽靈璧最後落戶蚌埠。雖不是鐘鳴鼎食之家,但是能追溯到五六輩的,在這個年輕的城市也不多見。祖上第四代也算蚌埠文化名流,當時二馬路三分之一的商業文書都由爺爺經手,他舅舅在懷遠辦過學校。
如果這篇論述發表在蚌埠論壇或者通過當地公眾號發表,想必罵聲一片,但這裡大可放心,上知乎的蚌埠人已經是少數派。通俗的說法是蚌埠是鐵路拉來的城市,余不甚贊同。不可否認,自民國中期,鐵路確實促進了工商業發展和人口的遷徙。不過鐵路對新移民的引入效應極其有限,開埠伊始淮河鐵橋的建設,主要是拉動了水上運輸。截至抗戰移民和物流都是以淮河漕運為主,直到王安憶的蚌埠回憶錄,70年代的上海知情往返五河還是坐船。因此主體還是漁民傳承的碼頭文化,而不是鐵路造就的現代移民。一般來說鐵路拉來的城市,以火車站為中心,但是火車站往北就很郊區了,直到本世紀初,蚌埠的市中心淮河路二馬路依然靠近三個碼頭,朝陽路也於80年代承接了水運工業建材的便利。
蚌埠碼頭文化體現於一「搶」字,作為整個城市的物資入口,第一批移民竭盡全力搶佔據點,以至於早期幫會都以靠碼頭運輸為生計,也衍生出很多武術門派。碼頭文化的劣勢在於,市井生活中,「搶」字有悖規則和法治,不遵守公共秩序,排隊插隊、破壞公物,還算普通的低素質行為;八九十年代交替期間,二馬路港台街方興未艾、早期娛樂餐飲繁華之際,一批混混幫派應運而生的靠勒索商家為業,這種資源的不義搶佔則更為明顯(詳見蚌埠九零年黑道背景小說1031風暴)。今天70歲以上的老人依然有一部分自稱「船上人」,就是說年輕的時候沒有定居,都是住在淮河船隻上,以水上產業為生的,其家庭理念依然與新市民略有差異。所以說,碼頭文化並不久遠。
蚌埠人三代以上都是外地,來源按時間分兩類,近年移民來自三縣鳳陽阜陽宿州,另一類則是文革之前到來的外省移民,以山東河南蘇北為主,也不乏下放插隊的蘇南滬浙東北人。第二類里尤其是建國後工業建設機關院所引入的技術骨幹,扮演了城市發展的主角,也可以說多處於社會上流。但是移民來向太多,沒有一個主要的源頭,缺少了優良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繼承。
尤其在人本文化的精神層面,可以跟皖南以及皖北的周邊舊城形成鮮明對比。皖南不用說了,徽商文化和桐城學派繁榮明清兩代,追本溯源皖南都有數百年傳統繼承,直到近現代依然是豪傑輩出百花齊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蚌埠地區人力資源發展尤其暗淡,同時又以市區為甚。自開埠伊始,方正武、馬祥兵兩位總督辦來自阜陽宿州,之後的領袖均無本地人。而蚌埠本地的傑出精英、文化大家無一例外的來自三縣,懷遠佔據半數。企業家史玉柱、知名作家陳桂棣、張本仁等六位院士畢業懷遠一中、袁仁貴部長來自固鎮,蚌埠一中呢出了諾獎女婿,攀親技術哪家強?&>.^.&<
然而城市建設方面,除了改革開放前後三十年工業重工業繁榮一時,民國和新世紀都是以輕工業和商業為主,而老字號除了公泰醬油外蕩然無存,可以說本地沒有拿得出手的城市招牌。城市規劃的頂峰還是在民國時期,以中山街中榮街青年街中平街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交錯的地段繁榮一時,均以法式巴洛克建築為特點。截止2014年,蚌埠現存的民國建築僅有淮河路立安里和緯二路日軍司令部殘樓,麵粉廠的蔣緯國故居也已拆除。不過據說最近開始了二馬路的民國老街重建項目,90前的少部分也許還記得,二馬路和華昌街之間小巷阡陌交通,天街小雨的初春或者寒雨連江的仲秋,沿二馬路北的衚衕儼然一幕憂鬱的江南雨巷。
================================
蚌埠人最大的體驗去年寫在了如下散文里,順帶安利一下蚌埠知乎QQ群485570682微信群請加 三八017一一二五,我拉你進來
================================
蚌埠曾有一個傳說,東西南三面的錐子山、雪華山、燕山、張公山等,連成一串,成一個弧形,與淮河相嵌合,恰似一尊平放的河蚌。而人才好比珍珠,在蚌體內不僅沒有價值,還會帶來疼痛。而一旦離開河蚌,就會大放異彩,身價倍增。也就是說,蚌埠的人才和成果,在蚌埠只有被排斥和自生自滅的命運。如果離開蚌埠這個環境,則可以顯示自己的價值。這雖無無理據來由,但蚌埠名人無一功就城內,十年來隨著諸多精尖企業院所的移出,一大批人才演繹著珍珠脫蚌的事實,同時半數蚌埠土豪也移民墨爾本。而我等遊子,也無奈以離鄉背景為砝碼,求待雕琢成珠。
依稀記得1990年巨蟹座下沉的季節,西大壩鋪滿了乘涼的席子。沿街的平房,索性把電視抱出來,大多還是黑白的,樸實的人們在「好人一生平安的」旋律里,即陶醉《渴望》里的市井故事;農痞則酷愛黃元申版的《霍元甲》,因為夜空下傳來走調的「昏睡百年」時,偶爾還夾雜著懷遠或河北口音。伴隨著女人們家長里短的八卦,男人就著火腿腸吹一口蚌埠大區。郊區禮堂水泥廠恰好有個放映廳,林青霞的《滾滾紅塵》在那熱播了幾周,儘管那時絲毫不懂愛情,但這並不妨它成為我們童年的天堂電影院。
乘涼的夏夜裡,小夥伴們躺在垂柳下,時常看到流星擦過夜空,甚至有隕石撞出的天女散花。可惜之後空調普及,乘涼的隊伍偃旗息鼓。此後再看到那樣的璀璨星空,已經是十九年後的比利時,高速公路上望著獅子北斗即可辨認方向。伊時頓然想起小學課文里的張衡,恰是童年受到北斗的啟發,才成為偉大的天文學家。而遙想故鄉,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見,如果孩童的世界裡連蔚藍的天也沒有,他的夢也將是灰色的。沒有星星點燈照亮家門,對於迷失的遊子,故鄉恐怕只有回憶再無未來。
十五年前,豐原集團的法國專家Julien Gerard先生,曾說除了地勢平坦之外,蚌埠的梧桐春雨城規園林,都神似巴黎,老城區建築,頗具巴洛克風格。儘管盧森堡公園和蚌埠大塘離奇的相似,只可惜更多的法式風情,都已成為歷史。截至今年初,連寶興麵粉廠都在拆遷,在鋼筋水泥的道路上,故鄉與往日的古樸浪漫已相去甚遠,筆者無奈慨嘆,蚌埠再也遇不上巴黎,後者遇上的只是蚌埠的曾經。
剛上大學的時候,跟許多年少的朋友一樣,帶著遠方的憧憬,甚至還有點故鄉的厭倦,離開了這座城,也就在這一年,老二實小拆除,東航校打通,文化廣場方興未艾。當初離故土的的少年,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後,甚至嫌棄蚌埠發展的太慢。假期返鄉時常聽到,為什麼蚌埠還沒有錢櫃KTV,連個像樣的西餐廳都找不到……諸如此類的怨言。即便是逛大賣場,直到7年前家樂福才進駐蚌埠,而我們自己的第一家超級市場,建於98年的百大卻已碾碎於歷史的車輪下。樓下的赤豆冰球也許並不陌生,可誰還記得信息時代之前,老百貨大樓的收銀,是通過一條鐵絲軌道,通過鐵夾夾住鈔票在鐵絲上滑行傳遞付款的。年少的遊子們,懵懂的幻想故鄉能和自己客居之所一樣進步,而只有經歷了物是人非漂泊坎坷之後,才會拾憶起故鄉的溫馨。在同濟讀本科的時候,時而夢見淮河路,修飾的更加洋氣,就如黃浦區舊式洋房一樣浸透歲月的余痕,老物資賓館牆面鋪上巨石雕刻磚,消逝多年的蚌埠戲院又回來了,靜謐的初夏夜又見到80年代輝煌時期來此的俄羅斯劇團。而今天,細草微風的黃昏中,危牆獨夜的海風下,哪怕在異鄉的夢境里,故鄉昔日的美麗和婉約也已漸行漸遠。
薰衣草尚在含羞,海鷗卻飛了好遠好遠。走在二馬路的華昌街,黎明的春雨打在石板上,雨滴那麼晶瑩,像離人的淚,身形萬里夢回故里的時候,渴望多看她幾眼,想拿出相機記錄的逝去的光景,又怕輕輕一動,夢就被吵醒。不能回首疑是海市蜃樓,不敢開口怕他悄悄溜走。斷魂偷眼間,只瞥見路邊的巷口,雨滴順著藍色門牌滑落,滋潤了滿地的丁香,彷彿我又看見你那含憂的凝眸,化如細雨滴滴又飄遠。
如果蘋果家族充斥了你的虛擬世界,是否還記得兒時給父親播出的127傳呼號;商之都名牌專櫃讓人囊中羞澀,而當初的老二馬路,只需很少的錢就能淘一件時髦的一腳蹬褲,或者比阿達喬丹更耀眼的狼牌運動鞋,那裡也是當年皖北潮流的中轉站,恰在今天紀梵希門店的地方,曾經角園的南出口,暮春傍晚的清風裡,有我們放學時歡快的背影,嬉笑追逐間,嘴裡喊著「豹的速度」相信就會跑的快些;也就在今天永輝超市的入口,當初的小夥伴門喊著「末改,二改」,沿著那顆老青松的樹桿,滑下了溜子;歐萊雅專櫃的位置,角園東側的假山下,兒時在此藏狼蒙即將被抓,嘴裡卻打著哇哇哇請求一個暫停。躺在地中海的一片沙灘,耳邊也似曾響起蚌埠飯店澡堂里,那響遏行雲的吆喝「可有搓背的嘍」,只是邊上沒了那個挎籃子賣五香乾的老大爺,曾幾何時也在人民電影院門口屢屢出現。新城區所謂的時髦酒吧,品了一口摻水的muscat,才明白年少時南山公園大地球里,那瓶裝的珠城豆奶才是小城純真的乳汁。有毒食品充斥的今天,可會對昔日的卜卜星蟹黃酥冷狗紅蘋果帶有一絲想念。
假如對網路世界厭倦了,那你是否知道,1998年中山街上蚌埠第一家「愛蟲網吧」開業時,上網還要通過201撥號,伴隨QQ2000的滴滴聲,一個遠方的頭像閃爍就能撥動你的心弦。後來的伊妹兒、一帆幾家大型網遊中心,也只是曇花一現,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將它們忘卻。電腦尚未普及的時候,網吧承載了我們少年生活的很多印記。2002年的暑假常去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藍蝴蝶網吧,那裡痞子氣少點,而且有個很清秀的女生經常出現在那裡,有一次她下機以後,我換了她用過的機器,從qq記錄里加了她的號,可惜我的自己的號隨即被盜了,而且藍蝴蝶網吧不久也關門大吉。現在想來甚是可笑,當時申請QQ號打個168還要三塊錢呢。春潮過後的傍晚,大課間快要結束的時候,你傻傻的站在二中北樓的窗檯前眺望,等待著心儀的她,拿著尚未吃完的燒餅夾裡脊緩緩歸來;晚自習放學以後,你也會算準了時間,出現在走廊里,期待著再次和她「不期而遇」,她若沒有出現,你甚至會放慢腳步,在身邊涌過的人流里,往後多看幾眼,若是捕捉到了那熟悉的身影,在凝眸對視的霎那間,你又羞澀的轉過臉龐,那一瞬間的心電感應足以讓你度過一個醉人的春夜。
花季雨季的日子裡,偶爾還會聽聽收音機,和很多城市的傳統夜生活一樣,總有那麼一兩個情感交流欄目,電波里傳來「穿越都市的村落,尋找迷失的自我,讓我們一起回歸心靈家園」,宛欣姐的欄目就開始了,聽情竇初開的孩子打來電話,總能分享別人美麗的故事;而安東的「淮河晚風」則偏向生活哲理,也能於前輩的經歷中讀到人間悲喜。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淮河晚風被性病廣告取代,網路不再新奇,而我也在那個七月七日晴的夏天離開了故土,酷熱難耐的光景里,大街小巷卻傳來2002年的第一場雪。那時的我對這個小上海沒有絲毫眷戀,外面有更美好的世界等著我。08年本科畢業的那個暑假,又一次奢侈般的在蚌埠度過了整整三個月,天還是天,雨還是雨,這城市我已不再熟悉。心靈家園每況愈下,好在交通文藝廣播的不老歌,還偶爾喚醒著我們童年的印象。本科畢業的那年的暑假,第一次從這個欄目聽到黃鶯鶯的葬心,方覺相見恨晚。旅居歐洲之後,每到春綠江南的季節,高緯度天長夜短,晚飯過後,望著晚上九點夕陽,料想她落下的時候就照到了故土,這也許就是李白感慨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吧。思鄉的夜晚就會放起那首葬心,幽怨婉轉的旋律有如落日將我帶回故土。「蝴蝶兒飛去,心已不在,凄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我等可是那夢裡的蝴蝶,可是那河蚌里的沙石,在萬里他鄉才可長風破浪雲帆滄海。一起飛走的不僅我們,還有孩提時篾匠街老師傅手札的風箏,還有小學時前進路梧桐下群鳴的知了,還有中學教室窗外營房巷裡穿梭的燕子,飛走的都是這個城市亘古的感懷與積澱。
夢見遠方斜陽路,斜照中再帶淚尋故道,2012年的暑假回到22年前流星曾經照亮的西大壩,又見清風拂,又見青草綠,雖然我們的天堂電影院不復存在,好在淮上路民居還是衣冠簡樸古風存,禍不單行的是,那塊最後的遺存也於今年夷為平地,連寶興麵粉廠都在拆遷,更甮提那許多耳熟能詳的太平街愛國巷春明巷。藍天里有多少白雲,勿忘我在他鄉懷念你。當最後一隻燕巢被推到的時候,可知故土已不容歸去,小燕兒飛啊飛,你是否曾在夕陽下,你是否曾在月亮下,想念她?
加繆在《鼠疫》里也描繪過這樣一個地方,「城市本身相當醜陋,既看不到飛鳥展翅,又聽不到樹葉的沙沙聲。只有那清新的空氣,小販從郊區運來的一籃籃的鮮花才帶來春天的信息,這裡的春天是在市場上出售的。夏天,烈日烤炙著過分乾燥的房屋,使牆壁蒙上了一層灰色的塵埃,但到了秋天,卻是大雨滂淪,下得滿城都是泥漿。直到冬天來臨,才出現晴朗的天氣。」這不禁讓我想到,今天蚌埠大興土木,飲鴆止渴式的發展,她的未來也難逃此厄運。昔日的故鄉早已遠去,而流浪的人在萬里之外的Bercy找到昔日的大塘公園,也有人在墨爾本的大棚市場發現消失的老二馬路,既然承載那許多往事的小路老街已經為經濟指標讓路,我等也不得不在地球的另一端尋找故鄉的靈魂。這也許是珍珠必將脫蚌的原因之一吧。此間的我們只能祈禱,蚌埠能於未來找回屬於她曾經的風格,綠柳成蔭梧桐遮日,設想一條條廢棄的穿城鐵路建成工業旅遊區的時候,將是何年何月;而他日小巷春燕歸來的時候,我們又身在何方。此生蚌埠只有回憶再無未來。
哈哈哈我們這小地方居然也會有這個問題~~
簡而言之,移民城市。小學幫班主任改試卷填表格寫她的作業(咦),看到過籍貫表,真真是五湖四海大開眼界~
所以是共同點少,相異點多。
個人感受,拋磚引玉,聊為一笑。
1.
美食真的很多。我用了十多年把方圓1公里的小吃吃到膩,幸好還有很大很大的範圍可以擴展.....
小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有很多很多錢,可以把一條街的小吃全掃一遍。
這是我不多的完全實現了的夢想之一(笑)。
有些小吃至今也不確定怎麼寫,比如「麵筋泡」和「mahu」。
以前二馬路那邊回民很多,也有好吃的羊肉湯,羊肉泡饃之類。
你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我是身份證回民哈~
不過牛肉麵都是貨真價實的牛油,所以每次吃都拉肚子.....嗯.....
話說清真寺近年修了個新的,真是漂亮的很啊。(冷笑臉)
2.
前面有人說美女很多,其實我們後面一般會接一句「就是不能張嘴」。
在此冒昧了,不過我們很多人好像都不太喜歡方言發音。我尤其不喜歡那種每個字都發第三聲的變音感。
我覺得自己的變音已經淺了很多,再過幾代人就變成近普通話的東西了吧,如果那時候還沒有被英語取代的話。
——真希望世界語言統一的那一天不要來那麼早,英語真是蠻粗糙的一種語言,美語尤甚。
3
這裡越來越像一座現代的城市了。繁華的商業街,筆直的馬路,堵車,早高峰大家前往市郊各地工作——哈,聽著還蠻有大城市風範的。
我從未覺得那些摩天大樓(40+層.....)有壓抑感。相反,那是偉大,力量和現代化的象徵。
但保守主義的風潮依然佔據著此處,我都不知道被催了多少次相親結婚生二胎(咦)了。天可憐見,我今年24。
很多年前我和A君在大塘公園(雖然正式名稱早就改了珠園,我懷疑是不是太高雅了我才一直不喜歡用)散步,微風拂來,望著湖景,愜意的約定要在上高中後每周來一次,享受自然的風光。
當然,直到高中畢業再也沒有去過。(笑)
但我依然懷念那個無限可能的時代,就和現在一樣無限可能。
然而身邊的聲音,我有時覺得,和這現代化的城市相比,格格不入。
正因為人人是如此的不同,我從未堅定的自認為是「蚌埠人」。對我來說,那遠不如「中國人」的概念重要。
但總的來說,這裡正變得越來越像我想像中的城市了。雖然可能還不夠快。
即使如此,我覺得內心依然在四處漂泊。大概再過去一些年,才會想著帶著孩子走過那些馬路,街道和學校,來回憶青春(如果TA有興趣聽的話)。到那時,我大概會比現在更喜歡這裡吧。
2017年年初習作一篇。
尚多牽強淺薄之處~
匿了,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是鄉情在醉人 文/Zzy
十七歲畢業離家的時候,興奮是遠大於對未知世界的恐懼的。
想出去看看,受夠了母親的嘮叨,逼仄的巷子,還有肆意飛揚的塵土。
想出去看看,華燈初上的商業圈,午夜不眠的酒吧,還有旅遊宣傳冊上的景點。
或者,只是單純的想要出去看看。
十九歲出國留學,看見了更廣闊的天。
直到有一天下午太過疲憊在床上小睡,醒來的時候是驚醒的全身冒冷汗因為做了一場噩夢。彼時是下午七點鐘的澳大利亞,初秋,天尚明。第一時間想給母親打個電話,問問他們最近怎麼樣,微信電話沒接通,等不及似的,換國際長途。初春的蚌埠下著雨,母親走在婆娑的大雨里接起手機,說在辦公室外辦理證件,我固執的尋問母親走在哪一條路上,然後在腦海里浮現那條路的街景,雖然在家的時候從來都是匆匆路過,沒有注意過那條路上的路燈,不過我想應該有那麼幾個是失明的吧;沒有太在意過街道兩旁商鋪的名字,不過我想那家麻辣燙屋裡一定擠滿了人吧;不太記得街邊景觀樹的種類,不過我想可能不是喬木就是廣玉蘭了吧;那條路是那麼熟悉,那麼熟悉。因為沒有控制好情緒,和母親說話時帶上了哭腔。嗯,雖然極不願承認,我到底還是想家了。
外婆總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十幾歲的時候對這句話一百個質疑,嚮往光怪陸離的大上海或者吳儂軟語的江南。嫌棄自己平翹舌不分,前後鼻音永遠一樣的普通話。
不過,蚌埠,你真是太特別了,我走遍全世界大概也找不到像你這樣的地方啦。
成長之後,體會到了鋼鐵森林的冷漠,車水馬龍里散布的焦灼,萬家燈火沒有一盞為你留,開始過上了元宵節沒有元宵,端午節沒有粽子,中秋節沒有月餅的生活。開始小心翼翼的照顧自己,一邊欣喜於自由自在的獨居生活,一邊忍受偶爾傷風感冒帶來的失落。
後來偶然讀到桑德拉.希斯內羅絲在《芒果街上的小屋》里寫到「他們不會知道,我離開其實是為了回來。為了那些我留在身後的人。為了那些無法輕易出去的人。」讀得熱淚盈眶,一切盡在不言中。沒有什麼比那句,離開其實是為了回來,更撞擊心房了。
曾經一度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擺脫的東西其實它早已偷偷紮根於我206塊的骨頭裡。為什麼是206塊?不是208?204?醫學院的朋友告訴我,很多東西的存在都是悄然的,你不在意不代表不存在,就像人的骨骼不多不少206塊一樣沒有任何道理。
當我發現自己厭惡並深愛著家鄉里的一切,當我發現鄉情就是即使自己一天罵上一千八百遍也不許外鄉人一個白眼,不由覺得十分可笑。我不喜歡老百貨大樓後面混亂的小吃街,卻常常和朋友去買燒餅夾裡脊;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吃石榴,卻不厭其煩又傲嬌的告訴別人「石榴是我家鄉的特產哦,以前可是貢品哎」,我甚至把石榴(pomegranate)這個難寫的英文單詞記得無比牢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石榴成了我的搭訕必提話題。我厭惡並深愛著家鄉的一切,如同我討厭母親吃飯時蠕動的嘴唇,吸鼻涕水的聲音,直到有一天我坐在母親對面吃飯,我看那些小細節越來越像看見一個正在老去的自己,我開始逐漸意識到其實很多東西都是我無法改變的,它悄無聲息的移植到我身上來卻渾然不知。可能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一直在強調所謂「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吧,類似的「原生家鄉」對人生的意義也非比尋常。
前段時間朋友圈裡家鄉的朋友狂曬蚌埠的新華書店,結合「火車拉來的城市」文化內涵,裝潢精美雅緻,急的我好想立刻飛回去看看。再加上老爸不斷以珠城新開的幾家特色火鍋店誘惑我,真是讓我急不可待。
離家在外我們依賴鄉音獲取歸屬感,我們依靠地域劃分抱團取暖,我們明明在那片特定的土地是迎面走來也會錯過的陌生人,我們可能窮其一生也不知道彼此的存在,然而在千里之外的某個角落,我們互相聽著對方帶著熟悉語調的普通話相視一笑然後順理成章結為異鄉聯盟。我們因為家鄉成為了最親近的人。
這個我既痛恨又愛的城市,我哭過也笑過。承載著我最好的人生那十幾年。
忽然覺得自己突然沒有什麼大理想了,就這樣,待在小城裡朝九晚五,無風無浪過上妥當的一生也未嘗不可。我終於不再懼怕人世間的幸福,忽然衍生出想在此地終老的想法。我知道你會在這顆星球上停留很久很久,明明我才是你長長光陰里的過客。人生海海,有更多的人會在這裡出生老去,你是一些人的起點又是一些人的終點,太多的悲歡與離合交融,你不言不語,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太多。
嗯,蚌埠市懷遠縣城關鎮是我家。嗯,這次我不想用任何筆名,本人隨父姓趙,名zy。
嗯,六月我想回家看看。
安徽省珍珠港
解放前一位耿姓國足,應邀去日本比賽,在對方几次下三濫動作後,耿老師在不違規的前提下一個漂亮的動作一腳踢死了對方中鋒,在拒絕畄日任教練的條件後,以割下右小腿肌肉為代價回國。五幾年,在蚌埠六中任體育老師,帶出了一支全省聞名的青年足球隊,也叫光腳足球隊,一雙可參賽的足球鞋很貴。至今,蚌埠體育場仍保畄著幾個規范的足球場地,球門前不長草的空地上依稀可見爐碴灰,六中的孩子們仍然喜歡在那踢球,球技都不錯。
蚌埠下面人,在蚌埠火車遇到過小偷。剛剛看了一樓置頂帖,說到蚌埠二馬路在碼頭附近,突然想起來20多年前家裡老太太(老娘)帶我去蚌埠市區賣小龍蝦,回家時老娘說要去二馬路坐車,我們倆順著大壩走,問別人才知道二馬路那邊早沒車站了。看了一樓才現在才明白,不是老娘帶錯路,是時間太長,外面變化太大。再說一個蚌埠人的體驗,我是懷遠某個小鎮里的人,後來去蚌埠上大學,學校就那4所大學,不難猜,班裡也有本市的同學,很明顯的感覺就是當他們知道你是蚌埠下面人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不屑,所以大學幾年我從來不說自己是蚌埠人,直接說自己是懷遠人,最後再說一句,其實蚌埠也挺好,畢竟是老家,離開老家才知道老家的好,出了國才知道祖國的好 。
每天清晨,從福臨開始。
我的大學同學講我長得好看的時候我很懵逼,因為我高中是班丑
在外地求學想家的時候就看看《我們天上見》,聽聽裡面的蚌埠話心裡就會溫暖起來……有點跑題了,身為蚌埠人最共同的體驗肯定是喝過和平的奶,吃過燒餅夾裡脊。
作為大蚌埠帝國人民,很驕傲。
在蚌埠,可以活的很瀟洒
人:人們之間講道義,重情份,不玩心眼的,率真爽快,特別是大蚌埠美女,我的還來,在外面,男人遇到事了,女人絕對給你撐場面,男人做錯事了,女人也不會當場抹面子,有晃的事回家講
吃:大蚌埠的美食好吃的洋熊樣,想吃晃樣的都能給你搞到,小吃有燒餅夾裡脊,老頭卷餅,長沙臭豆腐,到夏天時,吃大螞蝦的都霧掉了,其中,屬阿財老鋪老蚌埠大螞蝦最有名,他們家的蝦乾淨,個頭大,紅燒蝦最饞,16年他們家拍的老蚌埠大螞蝦MV更是傳遍了大江南北
住:蚌埠的房價還好,有穩定工作的基本都能買得起,壓力也不會太大
行:蚌埠的交通就不用講了,作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安徽省的交通樞紐,到全國各地基本都有直達的,市內的公交車,計程車也多
總之,作為蚌埠人,我驕傲,我自豪,我愛這座城市
蚌埠球王李毅大帝的成名作,蚌埠迴旋。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c857819b0fd5266a72b3c1c9b199799/a597d833c895d143100590d175f082025baf0785.jpg
中國的珍珠港
在我來到之前哭著喊著要來的北京之前
我一直是沒覺得自己跟蚌埠有啥感情的
爺爺來自江蘇,奶奶來自山東
也可以說我有南北「混血兒」的血統哈哈哈哈
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
在籍貫那裡填的都是
江蘇蘇州
也許是覺得這個富裕美麗的城市
比蚌埠更讓我願意歸屬
也曾覺得怎麼那麼多小市民
也一臉嫌棄「安財」不就是財貿學院嘛
安大我都看不上(天真微笑臉)
也嘲笑蚌埠整天想著重返「全省第一方隊」
一聲長嘆
可是真正出去上學的時候
也很驚訝怎麼那麼多人壓根沒聽說過蚌埠
也開始跟他們說說
蔣雯麗李毅李榮浩馬思純
也因為大學同學一臉興奮「啊我知道蚌埠,我們語文考過這個詞的字音」,一驚,然後被逗樂
也覺得蚌埠話沒那麼俗氣難聽
甚至有種獨特的生動好聽
其實想想一直以來
蚌埠這座絕不能算得上大的城市
帶給我的是一種從容自得
讓我發現我們其實有很多人在厲害的領域
佔據一席之地
處在南北交界處
其實我們美食也特別豐富
只是因為種種原因
更像是養在深閨的小家碧玉
不為外人知
其實蚌埠很適合生活養老
熟悉的小城市
轉了一圈
原來大家都認識啊,蚌埠真小
還有全國最大的城市內湖
氣候濕潤環境優美
你看我寫到這裡
開始給蚌埠打廣告了
心情很喪的時候
確實會很想念家鄉
你看我
其實已經不再是曾經「勉勉強強」寫「我的家鄉|蚌埠」的小學生了
開始驕傲地推銷家鄉
嘴上再怎麼叨叨
心裡還是有很多很多認同與喜愛吧
想念蚌埠的親朋好友
想念蚌埠的同學,老師
還有那些承載記憶的一個個地方
想念全國獨此一份的燒餅夾裡脊
想念我滴孩來也熊炸胡較嘰貓猴子
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小城市啊
唯願一切安好
那裡有那麼多我的愛啊~
創城工作者真的辛苦了!!!筆芯~o(≧v≦)o
可還記得那一記蚌埠迴旋
@大帝
1.美食多,匯聚了南北美食,相對來說便宜好吃
2. 美女多,隨便路人妹子基本上都是很水靈的
3. 大體上來說蚌埠人都比較豪爽講義氣,性格憨直,當然也有很精的人啦呵呵
4. 蚌埠近兩年也出了不少明星,馬思純、李榮浩
5. 風景名勝不太多,新建的龍湖公園很不錯
我愛家鄉。看到她一直進步我好欣慰,在我心裡蚌埠是最適合居家的城市。
各種美味小吃
大概就是想回去。
恩,我的感覺,很好。
沒有大城市的快節奏和壓迫感,有的是讓我很放鬆的接地氣!
燒餅夾裡脊真的不要太好吃(?&> 大街上的妹紙真的很漂亮?ω?
蚌埠的小市民真的很可愛!
為什麼我第一時間想到了大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