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場的"場"字算不算是現代的通假字?

通常來說,人們將進行生產的地方叫做XX廠,而"場"則多用於場地,而現在,我發現身邊很多朋友都將養雞廠寫作養雞場,甚至輸入法中都將"養雞場"放在首個備選位置,這算不算是"場"字慢慢演變,逐漸替換"廠"的過程.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話,「廠」是錯的。「廠」的解釋是「工廠」,而「工廠」的解釋里強調了「工業」。養雞、養殖,都不算工業。

我覺得這也是符合人們認知的。就我的語感直覺,「廠」是跟機械加工有關的。「場」的話很簡單,就是場地、地方。就像「工廠」和「手工工場」的區別。

CCL語料庫里,「養雞廠」、「養殖廠」都有,各十幾、二十條,集中在報刊類(《人民日報》不少)。但「養雞場」、「養殖場」還是絕對優勢。



「場」應該相當於英文的「field 」,「廠」應該相當於英文的「factory 」,那麼這樣就好理解了。

如果這個養雞的「地方」,只是一塊地,沒有相應的加工場地,不對雞進行任何加工,只是賣活雞,那這個地方應該叫「養雞場」。

如果這個養雞的「地方」,不僅有一塊地,還有相應的加工場地和加工設備,用來殺雞、脫毛、分塊、包裝,那麼這個地方應該叫「養雞廠」。

因為field 只能代表一塊區域,不進行任何加工操作;而factory 是代表一座工廠,在裡面要進行工業生產。

類似的比如「電場」和「電廠」,「場」和「廠」的概念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也就北方方言同音罷了


手工工場:手工工場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早期階段,勞動社會化的一種基本形式,它的出現,標誌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簡單協作沒有改變手工的勞動工具和操作方法,僅是在同一資本家指揮下協同勞動

工廠: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即使用機械化勞動代替手工勞動的資本主義工業。


在提到工業革命的時候,我們會強調大機器生產替代手工工場的生產。也就是說,工廠生產替代了工場生產。
所以,至少在目前看來,不應是「場」替代了「廠」,而是在現代漢語里,更強調「廠」的工業性和機械性。


我記得初中歷史課本講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用的是「工場」一詞,原因好像是因為機械化程度較低,而到講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就變成「工廠」了。


農場?養雞場


西南官話裡面不同音,我的語感告訴我是養雞場而不是養雞廠。


以閩南語為例

場,tiong2
廠,chiong3


上海話養雞場怎麼讀,來跟我一起,以備喲起:yi ǎng(養)jī yī(雞)rī àng(場)。
上海話工廠怎麼讀,來跟我一起,以備喲起:gē ōng(工)cī ǎng(廠)


推薦閱讀:

TAG:語言 | 漢語 | 通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