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中阿喀琉斯和帕里斯分別是怎樣的形象?

有人說,他們兩個人的形象代表了人類責任與慾望的關係。怎樣解釋這種觀點?


額,開坑。。。題主跪求原文出處,脫離原文的解釋我覺得自己像是在耍流氓,好,我現在試著耍耍流氓。。。
關於責任和慾望。。。額,我覺得首先阿喀琉斯和帕里斯的解釋有這麼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對於古典的解釋因為種種原因,不能還原史實,因而只能基於片面的理解。因而,回答這道題,我選取了沃格林的《秩序與歷史》。渣渣自己臆測不太好,我分享這本書,但是讀書筆記或有疏漏,還有自己理解有偏差權當拋磚引玉:
一,首先,明確預設。這樣我們可以分析的清楚一點:
1,希臘責任與慾望
沃格林在給定所謂的希臘文明的定義的時候,不是單指邁錫尼或者特洛伊。。。我們知道很大程度上,我們所指的希臘文明適宜個具泛文化概念的共同體。希臘文明是一個在時間上有連續而在空間上有聯繫的。這個希臘文明有著內在的秩序,這種秩序簡單的定義:就是一種社會本身發展出來的符號形式。說的不精確一些,可以理解為他們在文化當中有著相同的基礎,而這就是整個希臘文明的秩序。
因而,一個希臘人的責任的定義,與現代的責任的定義是完全不同的。這種責任本身關係到的是一種秩序。希臘文明的政體是一種奇葩而鬆散的城邦制,城邦與城邦之間雖然時常發生戰爭,但是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希臘人,他們認同一種一致的文明的基礎和秩序,而前蘇格拉底時期,這種文明的內在表達依靠兩個東西:1,宙斯為核心的奧林匹亞神系。2,習俗。這兩者與城邦和文明密切相關。而且後者甚至持續更久。施特勞斯就曾經說:城邦是習俗的。我們舉個關於習俗的例子,這種秩序在眾多的歷史文獻表述當中,雅典公民的公共生活是佔據了雅典人的全部時光的。維持這樣一種責任感的,是因為自古以來確立的一種傳統,由神啟示,由祖先締造,是雅典公民認為參與政治生活是好的,是生活的目的。國家和制度總會回溯到祖先,比如伯利克里的著名演說。因而公民的責任意識是被著重強調的,儘管並不一定針對城邦。因而一般意義上來說,慾望是要求被克制的。責任優先於慾望,或者善優先於權利。舉例子好說,比如斯巴達。比如蘇格拉底之死,是一個公民未被習俗,忽視責任而死的最好展示,在當時看來,蘇格拉底罪有應得。
2,荷馬史詩的預設
對於荷馬史詩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是有爭議的,沃格林推測的年代成於公元前700年左右,不早於公元前750年。因而荷馬史詩並不是一手史料收集,它的成書是在邁錫尼文明衰落之後,城邦肇始之前。沃格林認為,荷馬史詩本身表述的是一種文明秩序的衰落。「公元前12世紀左右,市鎮文化所帶來的文明社會發生內耗。。。。。。這場戰爭(特洛伊戰爭)本身一發不可收拾,它對於特洛伊人是一種毀滅,也令亞該亞人精疲力竭;它揭示了一種走向衰落,罪有應得的統治秩序————既包括神也包括人,既包括特洛伊人也包括亞該亞人。。。」
以上~
預設中首先明確了荷馬史詩的論述梭織,以及責任與慾望的內在的關係都與秩序有關,那麼,阿喀琉斯的混亂還有帕里斯的形象就要做出下面的解讀。
阿喀琉斯的憤怒和帕里斯的風流
阿喀琉斯的憤怒:
阿喀琉斯和帕里斯他們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東西:秩序的紛擾。「社會是無序的,社會成員的一舉一動都由激情而不是由理性和共同的善來指引,激情導致盲目(特殊含義),即ate,不是無序的原因,而是無序本身。」公民都忽視了所負有的責任,而屈從於自身的慾望為所欲為。公民的責任要求服從於自身的理性和共同的善,而盲目違背了這條準則。
我們只說阿喀琉斯和帕里斯的幾個例子:
「阿喀琉斯的憤怒是秩序中的一條鴻溝,沿著這道鴻溝,自上而下貫注著無法控制的黑暗。」阿喀琉斯的憤怒不受控制。神啟使阿喀琉斯的命運從死亡的可能變成了死亡的必然,阿喀琉斯因為自己的愛侶被阿阿伽門農掠走而拒絕參與戰爭,坐視聯軍的戰敗。這場戰爭的本質是一次聯合政治行動,目的是懲罰對公共秩序的違犯,這場戰爭不止是為了海倫。而阿喀琉斯由於自身的結局,「戰爭的本質對他來說,不再是履行以恢復秩序為己任的公共職責所承擔的艱難險阻而是他生命中注定的本質。。。介於殺人與被殺之間。。。」「阿喀琉斯的憤怒不抱合作態度,犯罪無所忌憚,犯罪不受約束,秩序就無法恢復。」他只希望在最後一刻挽救希臘聯軍於危亡,等待,等待,直到成就自己英雄的一刻。他有著這樣的慾望:「他嚮往這一刻,這醫院王並無政治野心的澆灌;它只是處心積慮,要將死且不朽之名轉化為一種生命當中的勝利。」而知道他的好友戰死,阿喀琉斯才恍然醒悟,他對於榮耀和兄弟的·手足之愛使他懺悔,返回了戰場,這出憤怒的戲劇落幕,而阿喀琉斯平靜而張揚地走向了死亡。「生命與秩序的現實得到恢復」。
帕里斯的風流:
帕里斯的罪責不在於他誘拐了海倫,而是他與特洛伊都拒絕將海倫交還給他丈夫並送上合乎習俗的賠禮來避免戰爭,或者結束戰爭。
不僅是在戰爭開始,並且在墨涅拉俄斯與帕里斯打賭誰戰勝誰帶走海倫,帕里斯戰敗並被愛神救走,特洛伊長老會拒絕了交換,並且堅持進行戰爭。這種古老而神聖的協議被踐踏了,並被深深地鞭撻。「這場戰爭不是被政治和法律的理性,而是被非理性的力量統馭。」一個城邦都淪為了非理性的奴隸。
「感情與行動的腐蝕,以帕里斯和海倫為中心;從這個中心擴展到政制等級的各個方面。帕里斯和海倫是特洛伊秩序的裂縫,透過這個裂縫,破壞性的力量灌注進來。」
以上~
秩序在慾望和非理性的沖刷下變得脆弱不堪,沃格林在一開始就認為這些文明本身內在的活力是有限的,而隨著戰爭,他耗盡了最後一絲的活力。而阿喀琉斯和帕里斯,也就是一個裂縫,是我們看到了這個文明晚期的處境:一種背叛責任,屈從非理性和情慾的力量佔據了上風,秩序衰落了。


個人認為,阿喀琉斯是一個任性、叛逆、追求自我而富有情意的英雄。在遠古時代,人類往往並沒有自我,僅僅是城邦之間的棋子。阿喀琉斯為自己心愛的女奴被阿伽門農掠奪而拒絕出陣,是對族群的不負責任,但更是對自我個性的釋放。到最後,阿喀琉斯出陣,也是因為自己的好友被赫克托耳殺死,不惜冒著死亡的危險上陣,最終也是死在了自己唯一的弱點——腳後跟上。
阿喀琉斯表達了作者的期望,放下對於族群責任,追求個人的幸福與感受,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即被史詩歌頌的英雄,不再只是為族群立下功勞的人,而是勇於追求自身幸福的人。這樣一個光輝人物的誕生,預示著人類的自我意識對於社會責任的反抗,而這樣的反抗,直到現在,也並沒有停止。


帕里斯和海倫的傾城之戀

荷馬史詩與希臘神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事實上,整個特洛伊戰爭就緣起於諸神們的任性爭執。


因為沒有被邀請參加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禮,紛爭女神厄里斯懷恨在心決意報復。婚宴上一隻寫有「贈給美人中的美人」的金蘋果突然從天而降,一向心高氣傲的天后赫拉、愛神阿佛洛狄忒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三人僵持不下,都認為金蘋果應該屬於自己,宙斯提議由世間最美男子帕里斯來裁決。

帕里斯本是特洛伊王子,因被預言將毀掉特洛伊,一出生就被父親命僕人帶去山裡扔掉,好心的僕人給他留了條生路,他就在山裡長大,成了一個容貌俊美而且力大出眾的牧羊人。

The Judgement of Paris, by Rubens

為得到金蘋果,三位女神積極賄選。赫拉承諾讓帕里斯做擁有強盛富饒國家的國王,雅典娜答應讓他戰勝世仇希臘人,阿佛洛狄忒則許諾給他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雖然都想要,但愛美人勝過愛江山的帕里斯最終還是把金蘋果給了阿佛洛狄忒,當然也得罪了善嫉的赫拉和驕傲的雅典娜。


後來帕里斯回到特洛伊參加英雄競技,因發揮神勇被父母認出,恢復了王子的身份。另一方面,作為回報,阿佛洛狄忒也幫助他得到了世間最美女人斯巴達王后海倫的鐘情,並在做客斯巴達後,私自將海倫帶回了特洛伊。

The Abduction of Helen, by Reni, Guido

海倫的丈夫斯巴達國王墨涅拉奧斯自然惱羞成怒,誓要奪回海倫,再加上他的哥哥是希臘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早就想稱霸愛琴海,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名正言順的機會,於是提議成立希臘聯合遠征軍,集結希臘各部浩浩蕩蕩去攻打特洛伊。


這裡有個令人迷惑的小細節,墨涅拉奧斯兄弟倆自然有充分理由開戰,那些渴望建功立業的英雄會主動參戰也能理解,但希臘其他各部明明自己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也跟著湊熱鬧遠征特洛伊呢?這其實是有原因的。

海倫是宙斯與前斯巴達王后勒達之女,她的美麗無人可比,甚至曾因美貌被劫持到雅典,幸而被兩個哥哥救了回來。海倫日漸長大,求婚者眾多,老斯巴達國王擔心,如果答應了其中一個會引起其他求婚者的報復,當時素以機智著稱的奧德修斯也是求婚者之一,他給出了一個主意。讓海倫自己選擇丈夫,但所有求婚者必須先起誓,對海倫所選擇的丈夫,永遠不拿起武器對抗,而且當那個人遇到困難求援時,必須全力以赴提供幫助。


就這樣,墨涅拉奧斯被海倫選中為丈夫,後來又繼承王位成了斯巴達國王,現在,當他請求昔日的求婚同伴們履行當初的誓言時,願意不願意他們都得來,歷時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爾的英雄悲歌

阿喀琉斯是《Iliad|伊利亞特》的中心人物,希臘聯軍中最強大的英雄。他矯勇善戰,珍視友情,個性豐滿,殘忍和惻隱之心兼具,是荷馬史詩當中塑造得十分成功的最佳男主角之一。

阿喀琉斯的父母就是引發「金蘋果事件」的那場婚禮的新郎珀琉斯和新娘忒提斯,阿喀琉斯出生後,被媽媽抓住腳踵(腳後跟)浸在冥河水中獲得了刀槍不入之身,但是,腳踵因為沒「處理」過,成為阿喀琉斯身上唯一的破綻。

Thetis dipping Achilles into Styx, by Antoine Borel Rogat

特洛伊戰爭爆發前,阿喀琉斯的媽媽已經得到預言,說他必將名垂青史,但會死在特洛伊戰場上。愛子心切的媽媽把他秘密託付給斯庫羅斯島國王藏在宮中,因阿喀琉斯容貌俊美,穿上女裝混在一群公主中根本無法辨認,希望能藉此躲過一劫。


希臘聯軍這邊,因為得到神諭沒有阿喀琉斯就不可能拿下特洛伊,所以阿伽門農特意派機智的奧德修斯去找他。奧德修斯扮成商販,把衣料首飾和劍盔盾甲混在貨籃里,送去供公主們挑選,然後在宮院里製造出打鬥聲,唯有阿喀琉斯抄起劍盾打算去戰鬥,馬上暴露了身份。至此,雖然知道恐怕有去無回,阿喀琉斯還是和好朋友帕特羅克洛斯一起加入了聯軍。

The Farewell of Hector to Andromaque and Astyanax, by Karl Friedrich Deckler

在特洛伊一方,與阿喀琉斯相對應的是特洛伊第一勇士,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耳。他以勇敢正直、重情有擔當、近乎完美的英雄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屢次試圖阻止戰爭,明知悲劇命運已定,仍甘願為保衛家園而獻身的英勇氣概令人不禁嘆息。


特洛伊城堅不可摧,戰爭打到快十年時,因被聯軍統帥阿伽門農無禮奪走女俘,阿喀琉斯憤而退出戰鬥。少了阿喀琉斯的聯軍節節敗退,好友帕特羅克洛斯穿上他的盔甲代友出征,卻被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爾所殺。阿喀琉斯聞訊悲痛欲絕,儘管知道赫克托爾死後自己也將命不久矣,依然重回戰場為友報仇,不僅殺死赫克托爾,還將屍體拖在戰車後加以羞辱。特洛伊老國王親自來到阿喀琉斯帳下,乞求贖回兒子屍身,阿喀琉斯同意了,雙方相約休戰21天,各自掩埋和悼念死者。

Triumphant Achilles, by Franz Matsch

此後特洛伊戰爭還在繼續,悲劇英雄阿喀琉斯終究難逃命定劫數,被帕里斯的暗箭射中腳踵而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奧德修斯和珀涅羅珀(《奧德修記》)的部分,你沒問我就不貼了,有興趣的話可以掃二維碼去看,裡面還有幾個適合不同類型讀者的《伊利亞特》和《奧德修記》的版本推薦。


文章名是:「關於荷馬史詩,你想知道的全在這裡|好讀經典


阿喀琉斯對人生抱有一種異常豁達的理念,儘管神多次預言他會在異鄉英年早逝,殺死赫克托耳就等於加速自己的毀滅,但他深知人的生命如同白駒過隙,固然短暫,卻可以通過建功立業在後世詩人的吟唱中化為不朽,彰顯出一種藐視命運 與視死如歸的人格魅力。他在收到阿伽門農的侮辱之後,竟然冷酷地詛咒希臘聯軍全軍覆沒,由他自己單槍匹馬攻下特洛伊城,這種狂野的原始激情完美地表現了古希臘的世俗人本精神。他在誅殺赫克托耳之後,仍覺余怒難平,極其殘忍地凌辱他的遺體。這些行為雖然有損他的形象,但卻橫溢著崇尚個性與獨立不羈的生命本原。


推薦閱讀:

TAG:文學 | 外國文學 | 荷馬史詩書籍 |